中国近代史大致能分成几个阶段 中国近代史的进程大致可分为哪几个阶段?

作者&投稿:郅哈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一、1840—1919旧民主主义革命

1、1840-1864 这是中国半殖民地的开始和旧式农民战争时期。

2、1864-1895 这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和地主阶级改革派推行的带有资产阶级倾向的洋务运动。

3、1895-1905 这是资产阶级改良主义形成高潮,发生戊戌变法,同时,又发生义和团运动。

4、1905-1919 这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领导中国革命的时期。这个时期所发生的事件都是围绕辛亥革命进行的。

二、1919—1949新民主主义革命

1、1921-1924 中共成立,中国无产阶级有了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领导进行农民运动。

2、北伐战争(1924-1927年),又叫国民大革命,国共两党合作。

3、土地革命战争(1927-1937年),又叫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4、抗日战争(1937-1945年),国共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御外敌

5、解放战争(1945-1949年),建立新中国,完成反帝反封建历史任务(也就是近代历史的根本任务——反帝反封建,实现民族独立)。

扩展资料

分界

此时期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止。

1840年爆发的鸦片战争为中国由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在此后的近一百年间,以1919年五四运动为界标,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后期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但都属于资产阶级革命的范畴。

在整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中国的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社会主要矛盾、革命对象和任务性质。

在近代史上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有两个: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之间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而前者为最主要矛盾。但两大主要矛盾在历史的进程中,呈现出错综复杂关系和起伏状态。

两大主要矛盾规定了近代中国的历史主题就是要推翻外国资本—帝国主义,摆脱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和压迫,争取民族解放,国家富强,社会进步和人民幸福,或者说,近代中国的根本任务就是要彻底反帝反封建和实现国家近代化,改变中国近代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近代史



1840—1919 旧民主主义革命
1.1840--1864 这是中国半殖民地的开始和旧式农民战争时期。
2.1864--1895 这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和地主阶级改革派推行的带有资产阶级倾向的洋务运动。
3. 1895--1905 这是资产阶级改良主义形成高潮,发生戊戌变法,同时,又发生义和团运动。
4. 1905--1919 这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领导中国革命的时期。这个时期所发生的事件都是围绕辛亥革命进行的。

1919--1949新民主主义革命
1.1921--1924 中共成立,中国无产阶级有了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领导进行农民运动。
2.北伐战争(1924-1927年),又叫国民大革命,国共两党合作。
3.土地革命战争(1927-1937年),又叫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4.抗日战争(1937-1945年),国共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御外敌
5.解放战争(1945-1949年),建立新中国,完成反帝反封建历史任务(也就是近代历史的根本任务---反帝反封建,实现民族独立)。

关于你提到的学习器物等我给你论述一下 在这篇博文里有

其实,按照不同的标准,有很多种界定分发。正好,我们假期进行一项课题研究,就是关于关于中国近代史的分期问题,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http://hi.baidu.com/%B4%B4%BE%B0uo%5Fop%E0%BD%E0%BD/blog/item/46e749eff71edd1cfdfa3c55.html

旧民主主义革命1840鸦片战争到1919五四运动
重大事件包括两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太平天国,义和团,建立民国,五四运动等
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五四运动到1949开国大典
重大事件包括五四运动,五卅运动,北伐战争,军阀混战,中原大战,中共成立,国民党改组,九一八,一二八,七七,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
这是从1937年的延安编写的教材开始,
我国教材一直延续这个观点,
看在自己回忆打字的情况下,呵呵

旧民主主义革命(1840—1919)以五四运动为界
清朝:1840—1911(以辛亥革命为界)
学器物:1840—1895(以戊戌变法为界)
学制度:1895—1915(以新文化运动为界)
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以新中国成立为界,往后为现代史
中华民国:1911—1949(还是结束至新中国成立)
北洋政府:1911—1927(以国民大革命即北伐战争为界)
国民政府:1927—1949(新中国成立为界)

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中国近代史分为多少个时期~

中国近代史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是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第二个阶段是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此时期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止。
1840年爆发的鸦片战争为中国由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在此后的近一百年间,以1919年五四运动为界标,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后期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但都属于资产阶级革命的范畴。
在整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中国的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社会主要矛盾、革命对象和任务性质。
在近代史上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有两个: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之间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而前者为最主要矛盾。
但两大主要矛盾在历史的进程中,呈现出错综复杂关系和起伏状态,两大主要矛盾规定了近代中国的历史主题就是要推翻外国资本—帝国主义。
摆脱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和压迫,争取民族解放,国家富强,社会进步和人民幸福,或者说,近代中国的根本任务就是要彻底反帝反封建和实现国家近代化,改变中国近代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扩展资料:
现行近代史划分的争议:
1、历史学上公认近代史应当指资本主义时代 :
就国际上来说,大多学者往往将世界近代史定义为资本主义时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发生对整个世界都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推动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
自此之后,世界进入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也就是近代。在世界近代史的体系中,资本主义国家在当时世界的政治、经济体制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同时,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开始朝着资本主义的趋势发展,资本主义处于这个时代的核心,决定这个时代发展的主要方向。在近代史上,西欧的资本主义在不断地发展壮大。因此,许多学者将近代史概括为资本主义时代的历史。
2、近代史必然以资产阶级为主体:
正如前面所提到的,近代史是资产阶级的历史,它必然要以资产阶级为主体。从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世界开始进入近代史时期。
在第一阶段,各国进行了早期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部分国家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在此阶段,资产阶级占据主体地位。
第二阶段,资本主义制度开始在全世界范围内得以确认,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
第三阶段,19世纪70年代后期,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爆发使得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经济有了进一步提高,垄断局面也进一步形成,并向着帝国主义的方向发展。在整个发展阶段中,资产阶级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近代史应该以中国社会结构较古代转变为起点 :
1840年以后的中国,政治上仍然是清王朝的统治,君主专制制度没有发生任何大的变化;经济上仍然是小农经济,虽然东南沿海某些地区由于外国商品的入侵有些变化。
但在全国不具有普遍意义;在社会心态上,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人继续沉睡了20年,除少数先进分子以外,根本没有意识到向西方学习的必要性。
这样看来,1840年鸦片战争无非标志着外国资本主义侵入到中国社会,中国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开始被卷入到世界资本主义的漩涡,这仅仅是近代社会结构转型的一种准备。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中国近代史

中国近代史始自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止于1949年南京国民党政权覆亡,历经清王朝晚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时期、北洋军阀时期和国民政府时期,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到瓦解的历史。


19世纪中期,英、法等西方列强接连发动了侵略中国的战争,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不断遭到破坏,西方列强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激化。70年代以后,列强对华侵略加剧,中华民族危机日益深重。


中国人民为反抗列强侵略,争取民族独立,进行着英勇的斗争,开始了救亡图存的探索。以“自强”“求富”为目的的洋务运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资产阶级维新派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进行了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新文化运动冲击了封建主义的思想、道德和文化,开启了思想解放的闸门。中国在饱受列强欺凌、被迫开放的环境中不断进行着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变革,中国的近代化艰难起步,社会结构开始逐步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


1919年爆发的五四爱国运动,标志着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第一次国共合作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涨。国共合作破裂后,中国共产党为反抗国民党统治,进行工农武装革命,开始了中国革命道路的艰难探索。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中华民族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全国抗日救亡运动不断高涨。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七七事变,中华民族全面抗战从此开始。中国人民经过八年浴血奋战,终于第一次取得了近代以来反侵略战争的彻底胜利。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面临着两种命运、两个前途的决战。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做出了很大努力,但是国民党政府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下悍然发动内战。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了三年多的解放战争,推翻了国民党在中国大陆的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希望对你有帮助
还有下面的这些观点:
一、关于“中国近代”的概念严格说来,“近代”这个词,并不是社会发展史上指称某一确定历史时期的科学概念。使用上很不统一。一般而言,就欧美目前来说,是把它进入资本主义社会时期作为“近代”的开始。所以世界历史是把最早的资 产阶级革命爆发(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作为“近代”历史开端的标志。但中国情况不同。在中国历史上,没有像欧美国家那样独立的资本主义社会时期。我们把1840年作为中国近代历史的发端,并不是由于这个时候中国社会内部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成熟到了要求取代的封建生关系的程度,因而导致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就像英国资产阶级革命那样。而主要是由于外来的侵略。引起中国社会内部的变化,把中国推到一个与过去不同的历史时期,也就是半封建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这个社会虽然后来也产生了资产阶级,也曾有过资产阶级掌握政权的阶段,但是难以说它是一个完全的资 本主义社会。只是从中国历史发展阶段来说,它约略地相当于资本主义社会的范畴。这样说来,就是把半殖民半封建的一个社会历史阶段作为“中国近代”历史。当然,国外有的历史研究者不这样看,他们把中国近代的起点上推到十七世纪中叶清朝建立的时候,一方面强调与西欧历史分期的对应性,另一方面又是意在把中国近代史的主题说成好像是中国国内的民族矛盾。这是不科学的,我们还是着眼中国社会的特点把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历史阶段作为中国近代。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从1840年开始,一直到1949年新中国建立才告结束。那么是不是应该把整个这一时期都算作“中国近代”史呢?从科学意义上讲,应该是这样。这一观点,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就有人提出(例如荣孟源在1956年写的“关于近代史分期问题”一文,就明确表示赞同中国近代史的断限从1840年起到1949年9月止的意见)后来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到现在看来,应该说得到了基本公认。但是从教学习惯上,一般还是以1919年五四运动为界,把这段历史划开,前半段作为“中国近代史”。后半段归入“中国现代史”。也就是说,只把旧民主主义阶级归入“中国近代史”,而把新民主义革命阶段归入中国现代史。虽说这两个阶段确有不同的特点(主要是革命领导力量不同),但社会性质并没有变,都应划在中国近代历史时期。这是我们要了解的第一个问题。二、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特点和中国古代历史相比较,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特点是什么呢?第一,它的历史变化非常迅速和剧烈中国古代历史时间漫长,内容丰富,但从历史发展的宏观方面,也就是生产方式、政治体制和社会意识形态等方面看,应该说是处于长期相对停滞的状态,变化非常缓慢,外国一些学者对此大感惊异不解。例如:大文豪雨果感叹“中国真是保存胎儿的酒精瓶”。而大名鼎鼎的黑格尔曾这么说:“中国历史本身没有什么发展,因此我们不必再与闻该历史的各个细节方面。”当时德国还有学者说:“在我们面前的中国它没有过去,而是一个我们古代就认识它,今天依然一模一样存在的国家。”德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朗克(1795-1886)的说法更典型:“中国人民永远静止的人民”(见《中外文化交流史》页118-119)当然,这种看法存在着很大的历史偏见,但确也反映出,与外国古代历史相比,中国古代历史变化较小。中国近代历史就不一样了。算到新中国成立也不过110来年的时间,而历经新旧民主革命两个历史阶段,可以说是飞跃式的变化。除了社会性质,革命阶段的变化之外,在其他多方面也表现出来,譬如,单说我们要讲的近代80年中,就发生了不下十余起震荡全国甚至有国际影响的战争、事变以及人民反抗的重大斗争。社会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方面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变,对中国近代历史的变化之剧烈,我们学习当中应注意体察。第二,它的社会变化非常复杂这种复杂性主要源于它不是一个完整的、单一的社会形态。它的表现可以分这么几点来大致看一下:(1)表现在生方式上。中国近代始终处于旧的生产方式衰败而末死亡,新的生产方式产生而末壮大的状态。封建经济,在鸦片战争后呈衰败趋势,但封建经济的基石,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密切结合的自然经济,始终没有完全瓦解,相当一部分穷乡僻壤,甚至直到解放初,这种痕迹仍比较明显,而应该作为社会上新的生产方式的资本主义近代工业生产,却主要又不是来源于明末清初以来曾经孕育于封建社会内部的资本主义萌芽(这种萌芽在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后,几乎都被摧残殆尽),而是由依附于洋务派所办的民用企业的商股和较小规模的商办企业,在帝国主义压迫和封建主义束缚的夹缝中产生和发展的,很有限,在社会生产中始终未能占主导地位。而外国资本则比民族资本要强得多。这样,中国近代的社会经济就有地方经济、小农经济、不同成份的资本主义等经济多种形态。总之在近代中国始终是多种经济并存,并不是一种生产方式出现就代替了旧的生产方式那么单纯。(2)表现在阶级结构上。正是基于上述一点,各种经济成份交错并存,相应,也就造成多种阶级力量并存,阶级关系错综复杂的状况。我们知道。在中国封建社会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是最基本的阶级。而中国近代情况就不同了,因为半封建、半资本主义并存,所以主要就存在有四大阶级:地主阶级、农民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另外,还有个别少数民族地区有奴隶主和奴隶、农奴主和农奴的存在,不占主要地位)。而这四个阶级各自内部情况又比较复杂且处于剧烈的分化变动之中。例如官僚、买办、商人等形成的资产阶级,许多人前身就是地主,甚至一身兼地主、资本家二任。农民和工人阶级又有着天然的联系,就是破产农民中的一部分人流入城市,充当了无产阶级的后备军,成为工业无产者。就单说资产阶级吧,阶层十分复杂,可分为官僚买办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两大部分,而民族资产阶级之中,又明显地表现出上层和中下层的阶层的分野。总之,中国近代的阶级状况是很复杂的。(3)表现在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错综交织。中国封建社会,社会主要矛盾比较单纯,就是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而到了中国近代,不但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依然作为社会主要矛盾存在,而且又加上了资本-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这对主要矛盾,中国人民肩负了反帝、反封建的双重任务,而中国封建统治者与外国侵略者之间的关系又是微妙的,即有矛盾冲突的一面,又有勾结联合的一面,具体情况又因时因事而异,所以,近代中国的反侵略反封建斗争的格局就十分复杂。(4)还表现在中国是列强共同控制、侵略的半殖民地这样一种特别状况。近代中国既不象独立的国家那样,也不象被某一个帝国主义国家控制的完全殖民地那样,它是被列国诸国共同宰割的半殖民地。列强各国的社会特点、地理环境、国力强弱。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地位等条件不同,因而侵略中国的手法、特点也不完全一样,但它们又都力图控制和影响中国的中央和地方政府,各自挟持一派或几派政治势力。在侵略当中既相勾结又相争夺,都想尽多地攫取侵略权益,但又不能独吞中国这块肥肉,不能不保持一定均势将中国置于半殖民地状态。这也增加了近代中国社会历史的复杂性。(三)中国近代历史的分期和基本线索问题。关于中国近代史的分期问题,是胡绳同志于1954年在该年度《历史研究》第1期上发表的一篇文章首先系统地提出的,该文题目就叫《中国近代历史的分期问题》。在此以前,中国近代史著作一般没有作明确的历史分期,多是“纪事本末体”,就是:以重大事件为主干,分若干章分别交待各事件的来龙去脉,评述其成败利钝和历史意义等(像范老的《中国近代史》上册基本就是这样)。这种体裁、体例的优点是能使读者对某一特定史事的全过程有较完整的了解,但由于一般是以政治事件的始未为主题,从而易于忽略与此事件相联系的经济、文化、思想等方面的内容,且不易显示整个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线索和规律。自胡绳同志发表《中国近代史的分期问题》,引起了一次卓有成效的关于中国近代史分期问题的大讨论,结果 ,胡绳同志在其文中提出的“三次革命高潮说”为学术界所公认,几成定论。所谓“三个高潮说”,是基本上用阶级斗争的表现来做划分时期的标志,据此,从中国近代历史划出三次革命高潮时期:第一次是1851-1864年的太平天国时期;第二次是甲午战后的几年,也就是戊戌变法运动和义和团运动时期;第三次是由1905年同盟会的成立到辛亥革命时期;三次革命高潮构成了中国近代历史演进的基本线索。据此分别以每一次高潮为一个中心,将整个中国近代史划分为从时间上能够衔接起来的三个段落:一是1840-1864年;二是1864-1901年;三是1901-1919年,多年间不管是教科书还是中国近代通史著作,一般都是这个模式。随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思想解放运动的发展,从80年代初开始,中国近代史学界就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问题展开了第二次大讨论。这次讨论是以李时岳同志在《历史研究》1980年第一期上发表的一篇题为《从洋务、维新到资产阶级革命》的文章为起点的。这篇文章是主张按照如其标题所示来认识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的,旨在把资产阶级运动的发生、发展认定为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有人将这种观点概括为“三个阶梯说”。不过,文章中也把太平天国农民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历史基本线索中的最初一阶。李时岳同志对将他的观点概括为“三个阶梯说”也表示不同意(主要是不同意数码“三”,至于“阶梯”之喻,他表示很欣赏),故我们不妨称之为“四个阶梯说”。“三个阶梯”也罢,“四个阶梯”也罢,反正是突出资产阶级运动这条线索,这一点很明显,这和“三次高潮说”大不相同,是对“三次高潮说”的挑战。具体历史事件上,两者的分歧和差异主要在于:在“三次高潮说”中,没有洋务运动的历史地位而突出了义和团运动的历史地位(是第二次革命高潮的主要标志);在“四个阶梯说”中,有洋务运动的历史地位而排去了义和团运动

中国近代史的阶段划分
答: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现代史从1919年五四运动开始,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近代史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是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第二个阶段是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中国近代史分为哪四个阶段
答:中国近代史的四个阶段如下:中国近代史分为前后2个阶段,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是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中国近代史,是指1840年鸦片战争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个时期的历史。这是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

中国近代史分为哪四个阶段
答: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这一阶段以五四运动为起点,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要求民族独立、民主进步的强烈愿望。在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成立,并逐渐成为中国革命的主导力量。经过北伐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最终在1949年实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在这四个阶段中,中国近代史的演变...

中国近代史从鸦片战争以后经历的几个时期分别是什么啊?
答: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1840年鸦片战争——1949年新中国成立)1、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年鸦片战争——1919年五四运动)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49年五四运动——1949年新中国成立)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949年新中国成立起)

中国近代化的历程
答:3、整体发展阶段(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后到1927年大革命失败)其次,政治近代化有了重大突破。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了历史舞台:其上层维新派发动了戊戌变法,立宪运动和保路运动;其下层革命派则成立了资产阶级政党,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使民主共和...

中国近代史的历史分期和主题主线
答:中国近代史可大致划分为两个时期:第一阶段,从1840年至1919年五四运动,称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第二阶段,从1919年五四运动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称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所谓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指1840年至1919年我国所进行的革命。这一时期的革命主要由民族资产阶级领导,其目标是反帝反封建,因此...

中国近代史的进程大致可分为哪几个阶段
答:1、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2、两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以及《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一系列条约的签订使得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态完全形成。与...

中国近代史的四个阶段
答:这一时期西方列强侵华的方式,在政治上先是掀起瓜分狂潮,后来又逐渐实行“以华治华”的政策;经济上由商品输出向资本输出过渡。第三阶段:一战后到二战结束(1918~1945年)。这一时期列强侵华的主要方式是从“以华治华”到强占中国。当时侵华先是由列强共同支配,后由日本独占。第四阶段:二战后到朝鲜...

中国近代史可以被分为哪两个部分?为什么?
答:中国近代史(1840-1949)要分成两部分,有两种分法:第一种,清朝灭亡前与灭亡后,即1840-1911,1912-1949;第二种,以五四运动为分界点,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一般是按照第二种划分的。

中国近代史分为()革命时期和()革命时期两个阶段
答:中国近代史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两个阶段,以1919年五四运动为分界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