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祖功臣侯者年表》的翻译和一个问题!!急!! 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怎么读

作者&投稿:仍子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只记述那些清楚明显的部分,有疑惑的就空下来。
2、作者编撰了汉高祖封功臣为侯的年表,记载他们由得(一个字)而失(一个字)的过程始终,指出他们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在于:财富骤增之后,他们的子孙便骄奢过度,行为淫乱邪恶,不遵守法律而犯罪。

.(翻译)著其明,疑者阙之
写下其中明确之处,有疑问的地方就免除了。
2.作者编撰了汉高祖封功臣为侯的年表,记载他们由__得__(一个字)而__失__(一个字)的过程始终,指出他们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在于
得,笃于仁义,奉上法;失,皆身无兢兢于当世之禁!

《古文观止-高祖功臣侯者年表》的译文和注释是什么?~


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两汉:司马迁
  正义高祖初定天下,表明有功之臣而侯之,若萧、曹等。 太史公曰:古者人臣功有五品,以德立宗庙、定社稷曰勋,以言曰劳,用力曰功,明其等曰伐,积日曰阅。封爵之誓曰:“使河如带,泰山若厉,国以永宁,爰及苗裔。”始未尝不欲固其根本,而枝叶稍陵夷衰微也。
  余读高祖侯功臣,察其首封,所以失之者,曰:异哉新闻!《书》曰“协和万国”,迁于夏、商,或数千岁。盖周封八百,幽、厉之后,见于《春秋》。《尚书》有唐虞之侯伯,历三代千有余载,自全以蕃卫天子,岂非笃于仁义、奉上法哉?汉兴,功臣受封者百有余人。天下初定,故大城名都散亡,户口可得而数者十二三,是以大侯不过万家,小者五六百户。后数世,民咸归乡里,户益息,萧、曹、绛、灌之属或至四万,小侯自倍,富厚如之。子孙骄溢,忘其先,淫嬖。至太初,百年之间,见侯五,余皆坐法陨命亡国,丰耗矣。罔亦少密焉,然皆身无兢兢于当世之禁云。
  居今之世,志古之道,所以自镜也,未必尽同。帝王者各殊礼而异务,要以成功为统纪,岂可绲乎?观所以得尊宠及所以废辱,亦当世得失之林也,何必旧闻?于是谨其终始,表见其文,颇有所不尽本末,著其明,疑者阙之。后有君子,欲推而列之,得以览焉。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正义高祖刚刚平定天下,表明有功劳的臣子会封侯,像萧何,曹参等等。太史公说,古时人臣的功绩有五等:依靠仁德安定国家的称“勋”;依靠出谋划策的称“劳”;借助武力的称“功”;明确功劳等级的称“伐”;凭借资历长短的称“阅”。我朝的封爵誓词上讲:“即使黄河细得像衣带,泰山平的象磨刀石了,你们的封国也会永远安宁,还要把对你们的恩泽延及给后代。”朝廷最初不是不想稳固这些功臣们的根本,但那些枝枝叶叶却渐渐的衰微了。
  我读了有关高祖给功臣们的封侯的史料,考察了功臣侯们初次受封及他们后嗣失掉侯位的因由,认为,这真是和我所听到的传闻不一样!《尚书》说:“各个邦国都应协调和睦”,直到夏、商时代,有的邦国竟经历了几千年。周朝分封了八百个诸侯,经幽王、厉王之后,在《春秋》的记载上还能见的到。《尚书》上记载了唐尧、虞舜时的侯伯,经历夏、商、周三代的千余年,仍然保全着自己的地位而屏卫着天子。这难道还不是因为他们深信仁义,遵奉君主的法令吗?汉朝兴起了,受到分封的功臣一百多人。当时天下刚刚安定,以前那些大城名都的人口离散逃亡,可以统计的户口不过原来的十之二三,因此,大侯的封户不过万户,小的只有五六百户。以后几代,民众们都回归故乡了,户口才日益繁衍起来。萧何,曹参,周勃,灌婴这些人的后裔有的封户达到了四万,小侯的封户也增加了一倍,财产也象这样不断积累,他们确实富裕厚足了。于是,这些人的子孙骄傲自满了,忘记了自己祖先创业的艰难,干起了荒淫邪恶的勾当。从开始受封到太初时只有百余年的时间,而原来的侯爵保持至今的只剩下五家,其余的都因犯法而丧命亡国,一下子就全完了。这由国家法网渐渐严密的缘故,然而他们自己也没有小心翼翼地对待当世的禁令啊!
  生活在今世,记住古代的道理是要把它当作镜子来对照自己,可不一定今天就与古代完全一样。帝王们完全可以制定不同的利益而采取不同的统治方法,主要还是以成就功业为原则,岂能完全一样?观察功臣侯门为什么受到尊荣恩宠和为什么受到废黜羞辱,也是当今政治得失的经验教训,何必非得古代的传闻!在此,我考察了功臣侯们的始末,把关于他们的文献改列成下表,其中有有些没能完全弄清本末之处。不过,以后如果有人想继续推究和说明其中的道理,这个表还是可以参阅的。

注释
“社”,古代帝王、诸侯祭祀的土神。“稷”,古代帝王、诸侯祭祀的谷神。“社”、“稷”连言,则用以代指国家。 
“等”,等级。这里泛指各种带有等级的国家制度。
“封爵之誓”,汉高祖封侯时有约誓,欲使功臣所得爵位世代相传。誓词以丹色刻写在铁券上,即所谓“丹书铁券”。 
“河”,黄河。“带”,衣带。“使河如带”,使黄河变成衣带一般狭小,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以此来譬喻久远。
“厉”,磨刀石。“泰山若厉”,使泰山变成磨刀石一样短小,这同“使河如带”一样,也几乎是不可能的。此句意在表示久远。 
“爰”,音yu2n,乃,于是。“苗裔”,子孙后代。“爰及苗裔”,此四句誓词《困学纪闻》十二引《楚汉春秋》作“使黄河如带,太山如砺。汉有宗庙,尔无绝世”。 
“根本”,指汉高祖时期始受封的功臣。
“枝叶”,指功臣侯者的后裔。“陵夷”,衰颓。
“余”,我。“读高祖侯功臣”,阅读高祖对功臣进行封爵的记载。这种记载,即是当时的侯籍。 
“异哉所闻”,此谓异于下文提到的《尚书》、《春秋》记载的情况,并不是异于“使河如带,泰山若厉”云云之意。 
“《书》”,即《尚书》。“协和万国”,语出《尚书·尧典》。《尧典》作“协和万邦”。“邦”改作“国”,避汉高祖刘邦讳。在《尧典》中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尧使各个邦国之间关系和协。 
“幽”,周幽王,周宣王之子,公元前七八一年至前七七一年在位。在位期间,为政昏乱,被杀于骊山下,西周灭亡。事迹详见本书《周本纪》。“厉”,周厉王,周夷王之子。执政期间,剥削繁苛,压制舆论,公元前八四一年,国人暴动,厉王出奔彘(在今山西霍县),十四年后死于彘。事迹详见本书《周本纪》。
“唐虞”,即陶唐氏和有虞氏,皆为传说时期的远古部落,其首领前者是尧,后者是舜。 “蕃”,与“藩”字通,屏障的意思。 
“功臣受封者百有余人”,据表间所列,高祖功臣侯者一百三十七人,另有王子四人,外戚二人,共一百四十三人。实际上,高祖功臣受封为侯的,本表尚有漏载者。 
“萧、曹、绛、灌”,指萧何、曹参、绛侯周勃、灌婴。
“太初”,汉武帝年号,凡四年,时当公元前一○四年至前一○一年。 
“见”,与“现”字同。“见侯五”,指平阳侯曹宗、曲周侯郦终根、埤山侯仁、戴侯秘蒙、谷陵侯冯偃。 
“秏”,与“耗”字同,意为无、尽。 
“罔”,与“网”字同,法网。“少”,稍略,略微。 
“兢兢”,小心谨慎。
“绲”,与“混”字通。

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意思为汉高祖封功臣为侯的年表
年表:依照年代顺序排列人物事件的表格

功臣的诗词功臣的诗词是什么
答:功臣的诗词有:《功臣山·郁盘松径偃青苍》《功臣庙下作》。功臣的诗词有:《和子瞻自净土步至功臣寺》《高祖功臣侯者年表》。结构是:功(左右结构)臣(独体结构)。注音是:ㄍㄨㄥㄔㄣ_。词性是:名词。拼音是:gōngchén。功臣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一、词语解释【...

成语: 海誓山盟的意思,典故及详细解释
答:言而无信 , 食言而肥, 背信弃义 近义 : 天长地久 , 地老天荒 , 金石之盟 , 信誓旦旦, 海枯石烂 释义 : 誓言盟约如山海般坚固持久,永恒不变。语本《史记.卷一八.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唐.司马贞索隐述赞。 Emoji符号 : 誓 (这是本站原创收集整理的汉字“海誓山盟”对应...

舞阳侯樊哙者阅读题原文及译文解析
答:舞阳侯樊哙者阅读题原文及译文解析1 舞阳侯樊哙者,沛人也。以屠狗为事,初从高祖起丰。高祖为沛公,以哙为舍人。项羽在戏下,欲攻沛公。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樊哙在营外,闻事急,乃持铁盾入营。项羽曰:“壮士。”赐之卮酒彘肩。哙既饮酒,拔剑切肉食,尽之。项羽曰...

高祖功臣侯者年表的简介
答:高祖功臣侯者年表为《史记》中的史记卷十八“表”是司马迁在《史记》中创立的一种史书体例,是以列举的形式表现某一时期的史事、人物的。

太史公自序的原文
答:作汉兴已来诸侯年表第五。维高祖元功,辅臣股肱,剖符而爵,泽流苗裔,忘其昭穆,或杀身陨国。作高祖功臣侯者年表第六。惠景之间,维申功臣宗属爵邑,作惠景间侯者年表第七。北讨彊胡,南诛劲越,征伐夷蛮,武功爰列。作建元以来侯者年表第八。诸侯既彊,七国为从,子弟众多,无爵封邑,推恩行义,其势销弱,德归...

《史记·高祖本纪》这个文言文 老师让从中间那“秦二世元年秋,陈胜等...
答:于是狱椽曹参、主吏萧何说:“您作为秦朝的官吏,现在想背叛秦朝,率领沛县的子弟起义,恐怕没有人会听从命令。希望您召回那些在外逃亡的人,大约可召集到几百人,用他们来胁迫众人,众人就不敢不听从命令了。”于是派樊哙去叫刘季。这时,刘季的追随者已经有几十人或者到一百人了。樊哙跟着刘季一块儿...

史记 李将军列传的翻译
答:《建元以来侯者年表》总共列出七十多个,在当时出动的数十万将士中不过占万分之一。绝大多数将士或者战死了,或者像李广一样得不到公正待遇。对于封侯者,司马迁除了用表的形式加以记载以外,又选择卫青、霍去病作为代表人物立传;对于未获封侯者,司马迁认为更应该选好代表人物立传。 李广由于他的不幸遭遇而成了司马迁看...

《高祖本纪》如何翻译?
答:单父人吕公善沛令,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沛中豪桀吏闻令有重客,皆往贺。萧何为主吏,主进,令诸大夫曰:“进不满千钱,坐之堂下。”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乃绐为谒曰“贺钱万”,实不持一钱。谒入,吕公大惊,起,迎之门。吕公者,好相人,见高祖状貌,因重敬之,引入坐。萧何曰:...

翻译一下《汉书》高帝纪事一的一个片段
答:心里想若到了骊山,人也跑的差不多了,到了丰西泽亭中,(刘邦)停止饮酒。到了夜间,他干脆把剩下没逃跑的劳工全放走了,说:“你们都走了,我也将离死亡不远了。”劳工中被他所感动的强壮之人有十几人,他们愿意更从刘邦。高祖喝了很多酒,夜里走到泽中时,高祖命令一个人走到前边探查。前去...

上已封大功臣二十与余人文言文翻译
答:”于是上乃置酒,封雍齿为什方侯;而急趋丞相、御史定功行封。群臣罢酒,皆喜曰:“雍齿尚为侯,我属无患矣!”大意:皇上(汉高祖刘邦)已经封赏了二十多个大功臣,其余的日夜争论功劳难以决定,还没有进一步作出封赏。皇帝在洛阳的南官,从复道上看见许多将军常常一起坐在沙地上说话。皇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