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辩论赛的菜鸟 专家请进

作者&投稿:明奇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我们现在讨论的是,‘人’性。我支持人性本恶的观点:在“大方广”上看到一观点说,人性本善找到科学依据,并指出小孩子都乐意帮助别人。呵呵,那么总是有妈妈烦恼自己孩子不愿与别人分享又怎么解释;那么海豚救人又怎么解释?是人的本性,总会有人的特征吧?! 食色,性也。我们也学过历史唯物主义,说人是自然性和社会性共同作用的结果。并强调社会性是人的根本属性,社会性制约着自然性。既然谈到制约,它必是恶而需改的,并且需要全社会的共同作用。 我们知道,当一件事涉及到社会性时,它必是迫切的。对人性向善的更改如此迫切,却总有人叫嚣‘人性本善’!

人性本善找到科学根据

婴儿天生有助人的欲望

人性本善还是性本恶?这已经是一个争论了上千年的话题。但最近,科学家帮助人们找到最终答案。据美联社3日报道,在一个实验中,科学家手里的衣服夹子掉地上了。他不用担心,一个刚学会走路的孩子会过去帮他捡起来,并且还给他。这个简单的实验证明,仅有18个月大的孩子也具有帮助他人的无私品质和能力。
科学家意外的发现,婴儿竟然个个都是助人为乐的「好儿童」
德国一家人类进化研究所致力于寻找人类大脑发育的过程,以及人类协作精神产生的源泉。科学家在实验室中研究一群婴儿面对各种环境时如何反应协作。他们意外地发现,婴儿竟然个个都是助人为乐的「好儿童」。
心理学研究员每天在一群刚刚会爬的婴儿面前作简单的动作,比如用夹子挂毛巾,把书垒成堆。经过一段时间,研究员会故意笨手笨脚地搞砸这些最简单的任务。比如把夹子掉了,或把书堆碰倒了。此时实验室24个婴儿在几秒钟之内,同时都表现出要帮忙的意思。
根据研究录像,一个裹着尿布的婴儿看看研究员的脸色,又看看掉在地上的夹子,马上明白了是怎么回事。他手脚并用地爬过来,抓起夹子,推到研究员脚边。看起来急切的要把夹子递给研究员。婴儿都表现出同样的热诚,似乎非常愿意帮助笨手笨脚的研究员。
在整个实验过程中,研究员从来不主动要求婴儿帮助他,也不说「谢谢」之类的话。因为如果做出感谢等表示,很容易改变研究的初衷,使婴儿在帮助人的同时期望回报。所以整个研究中,婴儿完全展现了真正的利他主义精神,助人而不图回报。
婴儿表现出利他主义的心理证明助人为乐是人的天性使然
3月2日,负责该项研究的德国马克斯·普朗克人类进化研究所的研究员沃内克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人类利他主义天性的研究成果。沃内克说,这项研究通过观察人脑复杂的发育过程,揭示出人类「利他主义和合作精神」是如何产生。
沃内克提出,婴儿表现出利他主义的心理至少需要具备两个条件。第一,婴儿大脑发育出足够的认知能力,可以判断别人的真实意图。第二,婴儿发展出「亲社会倾向」,渴望融入社会。一般来说,婴儿到18个月大甚至更早就会具备这两个条件,拥有了助人为乐的品质。
不过沃内克补充道,婴儿助人为乐是有条件的。婴儿们会判断人们是否真的需要帮助。在实验中,如果研究员故意把书碰倒,把夹子丢到地上,婴儿们通常不会伸出援手。
在人类社会中,研究者处处可以找到人性本善的证据。人们为慈善机构捐款,尽力保护环境,在地铁上为老人让座。这些行为除了获得自我满足感,通常不会有任何实质回报。可见助人为乐是人的天性使然。
令科学家不解的是,人类是动物界惟一具有利他行为的动物
科学家得出人类行为的结论后,又把目光转向其他动物。结果发现,人类是动物界惟一具有利他行为的动物。
虽然自然界的很多动物也会互相协作,但往往带有实质的目的。有些动物会成群结队觅食,共同抵抗捕猎者。灵长类动物如大猩猩甚至拥有更多人性化的一面。曾有报道,一个3岁的男孩掉进大猩猩笼子里,大猩猩亲自把男孩递出来。
科学家试图找到大猩猩这种利他主义的动机。他们曾仔细研究了与人类最相近的动物大猩猩的行为和心理。在三四岁大猩猩身上做同样的捡东西实验。结果发现,大猩猩也会捡东西,但缺少主动性。大猩猩的助人动作只限于捡起来,不像婴儿那么急切。
而且如果援助动作比较复杂,大猩猩就会无动于衷。它们不会费劲去捡掉在盒子里的东西。加利福尼亚大学人类学家琼·希尔克说,如果大猩猩能够明白人的意图,也愿意帮助人。但它们助人的理由和婴儿绝对不同。

专家好,我参加了一个辩论赛,下面是我方的立论,大家来评一下,看哪里有问题,希望指出,谢谢 。~

你的基点很容易让人攻击的,灯——电——能源,其中能源才是后续的基点,没有能源,后续的东西是出不来的。。。所以你应该换一个比喻,让个人成为基点!懂吗?楼主,记得采纳给钱。。。

有人认为:“有地位才有作为”,其理由是:没有地位,没有权位,缺少施展才华的平台,不可能有所作为,因为没有“位”,不可能谋划全局、统揽全局,不可能展现出个人的作为。这种观点,在“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的环境中,可能还有一定的市场,但在我们学校里,你永远不会有“市场”,因为我们的学校,没有这样的环境。无论是老师还是干部,如果“无为”,你永远是“无能之辈”,永远不会让老师们看得起。作为干部,你的工作将永远处于被动的地位;作为老师,你在学生眼中是一名不合格的老师。因为“位”不可能在尚无作为的情况下生成,只能是在有“为”的基础上一步步铸就。

“有作为才有地位”。只有工作中有所所作为,才会取得较理想的待遇与地位,只有在工作中通过日常的行为表现、教育教学能力的发挥、通过凭真本事干出来的业绩,才能得到老师们的尊重,才能容易在新的、更高的岗位做出更大的成绩。一个没有出色表现、有所作为的士兵,不可能成为将军。同样,一个没有有所作为的老师,也不可能有着良好的待遇与较高的地位的。因为“为”是基础,“位”是条件,只有有了基础,又具备了条件,才有机会大用作为。只有水到渠成取得了良好的成绩、成就时,才会被他人认可,才有“位”。什么时候才有为?只有当你在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任劳任怨,脚踏实地,用心做事时才会有“为”。无论今天你处于是什么“位”,都不要去刻意计较,也不必放在心上,平淡处之,不仅把工作当做吃饭的营生去做,而要把工作看成是你的事业,你的奋斗目标去做,用你的心去做,自然就会有“位”。


原文出处:http://www.sanwen8.com/Article/xiandaisanwen/200903/67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