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弹的自述(作文) 650字 我的自述作文650字

作者&投稿:铎石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原子弹的自述(本内容来自35作文网) 转载,仅供参考

我是一颗“伟大”的“终结者”:原子弹。我出生于科学家的实验室里,那儿还有许多我的兄弟:氢弹、核弹……
我的“脾气”可大了。只要人们把我的导火线点燃,再从高空扔下。我就会在碰到地面的一刹那,气得炸破自己的“肚皮”。我一生气,那些在大楼里工作的人可就惨喽!我的个头也特大,有10个中年人那么长,体重重达3吨!怪不得,使我的兄弟称我“老大”。
我的权力也是“十分”的大。战斗的时候,只要有我一“亮相”,那些敌军只得投降。你看那二战时期,我一出马,那些敌人好像老鼠见了猫一般,跪地求饶。
我的威力也是最大的。看我这个大肚子,里头可都是不好惹的火药呀!要知道,我一炸开,可以达到上万颗手榴弹的力量,可以一口吞下一个城市!怎么样,厉害吧?!
我有时也保留着“司令”的气势。在兄弟中,我排在了第一名,自然也不能轻易出动吧。不过,我也成了人民的“安全保安”。怎么说呢?人们都说中国落后,可是,自从有了我,中国人就再也不怕受欺负了。只要有我,就有了一个巨大的挡箭牌。
我的名字为什么叫原子弹呢?呵呵,不知道了吧?地球上的科学家发明了我后知道我的威力巨大,所以称我为“原子”,可兄弟们都有“弹”字,所以才叫我“原子弹”。35作文网
怎么样?我十分厉害吧,想多了解些我的知识的话,去军事报上看吧!

导弹的自述 作文600字左右~

我是一枚导弹,确切的说是一枚空对空用途的格斗导弹。我的个头,或者说长度大概两米多接近三米,腰围大约有十几厘米粗,我的样子本来很普通,但和家族中其他兄弟姐妹比起来,我还是很“小巧玲珑”的。我的上半身由“制导舱”和“引信舱”组成;下半身是由“战斗部”和“发动机”组成。

制导舱是我的眼睛所在部位,而我的眼睛就是红外探测器,它也是我最重要最敏感的地方,对红外线有强烈反应。
听人家说,在我之前出世的几位大哥大姐,他们的眼睛是用一种叫做硫化铅的材料制造的、也有采用热敏电阻器件的,不过后来人们在使用中发现,这些材料或者器件制造的红外线探测器反应比较迟钝,而且它们工作的时候因为容易受外界影响而“走神”,指挥它们在空中运动的时候经常丢失目标,或者目标一玩花样就跟不上了,于是人们没多久就让他们退休了。
后来我几个二哥二姐等出世接替了大哥大姐们的工作,他们的眼睛是用锑化铟、锗掺汞或者碲镉汞红外探测器制造的,比起大哥大姐,它们的反应可要迅速多了,而且工作的时候也没以前那么容易受外界影响,所以它们也受人欢迎得多。它们的工龄也是我们这家子当中比较长的。
随着科技的进步,渐渐的,二哥二姐们工作起来也有点力不从心了---工作的时候,人为的“影响”干扰越来越严重了,而人们又对我们这家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于是我这一代出世了。
我的眼睛红外焦平面列阵红外探测器。怎么说呢,我的哥哥姐姐们的眼睛都只有一只,我的眼睛看起来也是一只,但实际上有很多只。说不好听点,有点象苍蝇的眼睛---复眼,也就是同时排列了多个单个的红外探测器组成阵面。

当然,不管是我的眼睛还是我的哥哥姐姐们的眼睛,作为红外探测器这一基础部件的工作原理都是一样的,

它就是一个能够把入射的微弱红外光转换为电子线路可以测量的电信号的光电转换器件。知道太阳能电池吧?我的眼睛和它有一点点相似---只不过它是感受可见光,我是感受红外线。
我们的眼睛通常工作在一个特定的红外波长范围内,不同的材料制造的红外探测器件的工作场合是不同的,比如说 近红外(0.7~1.1μm)是硅光电二极管 (Si)的工作范围,短波红外(1~3 μm)是铟镓砷(InGaAs)、硫化铅探测器(PbS)的工作范围,中波红外(3~5 μm)是锑化铟(InSb)、碲镉汞探测器(HgCdTe)的工作范围,长波红外、热红外(8~14 μm)是碲镉汞探测器(HgCdTe)的工作范围......
不过,这一类基于光电物理学原理的红外探测器,尤其是中、长波红外探测器,通常要求工作于深低温,所以一般要采用制冷机或者液氮将他们的工作温度降到零下190℃左右,这给一般应用增加了一些麻烦。所以采用这种部件作为眼睛的兄弟姐妹的眼睛有时侯实际工作时间并不长,而且维护保养也挺考人的。但这类光电探测器因为响应速度快[通常是微秒或者纳秒级别]又是一般探测器件做不到的,这也算人无完人吧?

前边说过我的哥哥姐姐们都只有一只眼睛,我的一只眼睛实际上是很多只,比如我是128单元的,所以呢,以往我的哥哥姐姐们所看到的只是一个点的目标信号,在我看来能够分辨出是飞机,还是气球,或者是什么其他东西,甚至能够分清楚是飞机的尾巴,还是飞机的脑袋。
不过我这个128单元探测器件比起我的表哥---2048*2048单元的红外面阵器件,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了,因为我表哥看东西几乎就是象看照片那么清楚!

我的眼睛后边是大脑神经中枢---引信舱。
我用的是无线电近炸引信,当我飞到目标附近的时候,根据引信获得的目标信号适时引爆战斗部,来杀伤目标。
不过我的大脑也是可以更换的,无线电干扰严重的时候,我可以换上激光近炸引信,不过这个可是细活,得专业人员在专业车间里边才能做,我的孪生兄弟它的大脑神经中枢就是激光引信。
引信舱后边就是我的战斗部,这部分可别小看,我的哥哥姐姐们有的是最普通的破片战斗部,利用爆炸后的破片摧毁目标。最老的几位甚至有的是爆破战斗部,利用爆炸形成的冲击波来摧毁目标。有的是离散杆战斗部,采用了聚焦定向能技术使离散杆战斗部的离散杆均匀形成环状破片散布。我的是连续杆战斗部---爆炸开后环状破片象锯子一样将目标的结构“锯”断。
战斗部破片由原始的战斗部外壳体破裂件到预制破片,再到杆状破片等,也发展了好几代,一代比一代厉害。

战斗部后边是我的发动机舱,我的发动机单独看,就好比是一枚无制导火箭弹,除了能飞,啥都不能。
不过这也不能随便就忽略呀,这发动机也是很有讲究的,比如壳体制造,推进剂浇铸等等都是技术活儿。
我的整体结构,就是配合了大脑等器官的聪明的“火箭”,所以发动机制造技术也从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的外形结构。
人们把我的结构设计成表面光滑的流线形箭体外壳,使我首先具有良好的空气动力外形和飞行性能。我和我的兄弟姐妹们的结构主要有硬壳式结构、半硬壳式结构、整体壁板结构和夹层结构。结构设计方法主要有可靠性设计、优化设计等。现在的人们都用结构优化设计法、结构可靠性设计法和计算机辅助设计法(CAD)等来设计我们家族成员们的结构。

我的内脏介绍完了,也说到了结构,那就该看看我外表究竟如何了。

我的脑袋附近长了四个“小翅膀”,也就是鸭式翼,这个是受眼睛大脑综合控制的活动翼面,我的鸭式翼为三角形,对称分布在我身体轴线四个方向上,位置比较靠前。我的兄弟姐妹中有的鸭式翼是双三角的,有的一个翼面就是两个翼组成,有的甚至没有---比如说我的一个小弟弟AIM132。鸭翼后边是我光滑的外壳,通常是圆柱形,我有几个兄弟在身体外壳上还有几片细长对称分布的翼面,这种翼面除了提供空气动力学方面的操纵之外,还可以加强身体结构强度。再看下去,就是我的尾巴了,我的尾巴附近也以轴线对称长了四个大一些的翼面,不过这个是固定的,我的兄弟姐妹们的也通常是这样,除了象TY90这几个小家伙[它的尾翼是可以绕轴心旋转的],这个翼面的作用是让我在飞行的时候确保前进转弯并与鸭翼一起提供升力,确保我飞行时不会发生脚前头后的倒载葱的情形。
另外我的壳体上还有几个插孔一样的东西,那是用来接驳搭载我的平台的各种电路线路和挂勾的。

从我被设计到被制造出来,经历了数年也许数十年的光阴,现在我正躺在一个装了空调的地下室,戴着我那顶特殊的帽子在一个高级的箱子里享受着和平的安宁。
不过我知道我是兵器的一种,我的使命是去厮杀,是去盯住制造我使用我的人们让我盯住的目标并摧毁它,哪怕自身也同时灰飞烟灭也在所不惜。
据说那是一枚空空导弹最好的归宿,但我无法分辨。
我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人们会来给我身上插满奇怪的仪器给我做体检,然后将我推到机场,挂到排列在那里的众多飞机中的某一架的翼下,也许人们还会在我的身上写上奇怪的语言文字,也许那个飞行员起飞前会来表示一下人类的亲热---比如说扭扭我的小翅膀,拍拍我的屁股,或者什么其他...
也许我跟着飞机上天后什么也不做,只是旅游一般逛一圈就回来,也许会再被送进这个空调室内;也许,也许就再也回不来了。
不过不管怎么样,从我被飞行员从弹射轨上发射出去的那一瞬间起,所有的一切都将化为一个短暂的永恒。

我来到人间已经渡过了12个春秋,我的出生给家里增添了许多欢乐。在温暖的家庭里慢慢地成长,从一个不懂事的幼儿变成了一个有礼貌守纪律的少年。

听妈妈说过,婴儿时的我胖乎乎的,好聪明,刚到了九个月就会说话了,把妈妈叫得很开心;10个月就会学走路了,摇摇晃晃,东倒西歪但不让我扶,有一次从床上掉下来至今脸上还留有伤巴;奶奶说我四岁开始就很有礼貌,路上遇见熟人都会叫人。

一眨眼的功夫,时间老人已把婴儿时期带走了,幼儿时期缓缓走来,我对幼儿园很不喜欢,妈妈送我去幼儿园很不甘愿,有一次下课后,想回家了就去爬铁栅门,被老师和妈妈批评后才慢慢地安下心来。小时候我有坚强的意志,记得六岁那年,眼科医生说我弱视,妈妈给我配了一付非常贵重的眼镜,我带上后感到已不好看又很麻烦,就不愿意带,结果我天天下午跟爷爷打羽毛球,不到一年的功夫奇迹就发生了,我的视力恢复到正常了,一家人都很高兴!

幼儿园毕业后,我进入了xx小学读书,在这座优美的校园里,我对学习有比较大的变化,表现比较积极,一年级第一批就加入了少先队,四年级参加了鼓号队,曾经当过体育委员、语文课代表。在学习上能多看课外书籍,经常去剑英图书馆借书或去新华书店看书,同时注意积累好词好句,坚持每个星期写一扁日记,因此语文成绩比较理想,对作文比有兴趣,作文经常被老师表扬;数学成绩还算可以,但是英语一直是我的弱项,总感到压力好大。

进入六年级以后,已使我渐渐懂事起来,我也不再贪玩了,开始练习毛笔字了,当了书法班长,喜欢在网上发表我的日记、作文;我也再不会抱怨作业的多少了,学会了化压力为动力,学会挤海绵似地挤时间了,遇到困难,我总是想:我小时候能克服困难写日记,现在这点小困难就不能克服了吗?正是这种信念,始终支持着我,使我勇敢地站起来。

我比起小时的我确实是进步,可是人生的道路是曲折而漫长的,学海无涯,我还有许多东西不懂,我想:只要有远大理想,带着顽强拼搏的意志和勇气走下去,就能够迈进成功的殿堂,就能对国家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