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思想的核心? 佛教禅宗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作者&投稿:用廖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相连时意义的情况也有。本文中为叙述方便,对二者通常不严格区分。那么,“禅”的主要含义究竟是什么呢?为了便于把握,我们再举一些印中佛教文献中的说法来考察。

《长阿含经》卷八中在论述四禅时说:“复有四法,谓四禅。于是比丘除欲恶不善法,有觉有观,离生喜乐,入于初禅。灭有觉观,内信一心,无觉无观,定生喜乐,入第二禅。离喜修舍念进自知身乐,诸圣所求,忆念舍乐,入第三禅。离苦乐行,先灭忧喜,不苦不乐,舍念清净,入第四禅。”在这里,禅主要是对人情感和意念的控制或抑制。

《妙法莲华经》卷四中提到:“文殊师利言:有娑竭罗龙王女,年始八岁,智慧利根,善知众生诸根行业,得陀罗尼,诸佛所说甚深秘藏,悉能受持,深入禅定,了达诸法。”从这段话看,禅或禅定是认识诸法的必要条件。

在印度佛教发展的各个主要阶段中,都存在着禅思想。甚至在印度佛教外的一些主要宗教中,相当于禅思想的宗教修持也相当发达。只是在印度佛教中,没有形成一个专门以禅思想为主要弘扬内容的佛教流派或宗派。但在佛教传入中国后,情况发生了变化。禅思想在中国的发展后来逐步走上了重视“心性”理论、“佛性”理论的道路。禅宗的核心思想是如何“见性”的问题。把禅思想和心性或佛性问题紧密结合在一起,这是中国禅思想的一个特色
禅主要是人的一种精神修持方法,是信奉者的一种体悟真理或最高实在的方法,是其摆脱外界干扰,保持内心平静的方法,是其明心见性的方法,是其思维修炼的方法,是其获得神通,获得功德,获得智慧,获得解脱的方法。禅有不同层次或等级。禅主要是佛教内的,也有佛教外的。
禅思想是印中两国佛教文化中的重要内容。它产生于印度,又从印度发展至中国,在融汇印中两国文化要素的基础上形成了一个独立的佛教宗派,对印中两国的佛教以至其他宗教的发展影响极大。它由最初的控制人的感官活动,使人心神安宁的精神修持方式,发展成为一种体悟真理的方式,一种思维方式。“禅”不仅在古代东方为人们所重视,而且在现当代被世界上许多地区的人们所广泛喜爱。在当代,它在大量佛教寺庙中仍是僧众的基本修持手段,同时也被众多普通人作为一种修身养性的锻炼方式。因此,当代的“禅”既有宗教性的一面,也有超越宗教的一面。总的来说,是在朝着积极适应社会前进的方向发展。

般若

让你自己去觉悟!

中国禅宗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禅宗,又称宗门,汉传佛教宗派之一,始于菩提达摩,盛于六祖惠能,中晚唐之后成为汉传佛教的主流,也是汉传佛教最主要的象征之一。汉传佛教宗派多来自于印度,但唯独天台宗、华严宗与禅宗,是由中国独立发展出的三个本土佛教宗派。其中又以禅宗最具独特的性格。其核心思想为:“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禅学,像所有活泼的传统一样,它们的起源,都是充满了许多神话和传奇,因此禅的开展,也自然和释迦牟尼佛发生了关系。据说有一次,释迦牟尼在灵山会上说法,他拿着一朵花,面对大家,一言不发,这时听众们面面相觑,不知所以。只有迦叶会心地一笑。于是释迦牟尼便高兴地说:“吾有正法眼藏,涅盘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禅宗创始于南北朝来中国的僧人菩提达摩。他在佛教释迦牟尼佛“人皆可以成佛”的基础上,进一步主张“人皆有佛性,透过各自修行,即可获启发而成佛”,后另一僧人道生再进一步提出“顿悟成佛”说。唐朝初年,僧人惠能承袭道生的“顿悟成佛说”,并将达摩的“修行”理念进一步整理,提出“心性本净,只要明心见性,即可顿悟成佛”的主张。禅宗主张修道不见得要读经,也无须出家,世俗活动照样可以正常进行。禅宗认为,禅并非思想,也非哲学,而是一种超越思想与哲学的灵性世界。禅宗思想认为语言文字会约束思想,故不立文字。禅宗认为要真正达到“悟道”,唯有隔绝语言文字,或透过与语言文字的冲突,避开任何抽象性的论证,凭个体自己亲身感受去体会。 禅宗为加强“悟心”,创造许多新禅法,诸如云游等,这一切方法在于使人心有立即足以悟道的敏感性。禅宗的顿悟是指超越了一切时空、因果、过去、未来,而获得了从一切世事和所有束缚中解脱出来的自由感,从而“超凡入圣”,不再拘泥于世俗的事物,却依然进行正常的日常生活。 禅宗不特别要求特别的修行环境,而随著某种机缘,偶然得道,获得身处尘世之中,而心在尘世之外的“无念”境界,而“无念”的境界要求的不是“从凡入圣”,而更是要“从圣入凡”。得道者日常生活与常人无异,而是精神生活不同。在与日常事物接触时,心境能够不受外界的影响,换言之,凡人与佛只在一念之差。

禅宗认为,人心不净,是因为“邪见障重,烦恼根深,犹如大云覆盖于日”,因此,有佛法,也“不自开悟”。
首先大家要相信,大云后面有丽日,我们的本性是清净的,即“自心清净”。有着这种自信,其他好说。
那么都有那三层乌云呢?念,相,住。
掀去乌云,即无念,无相,无住。
“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即是禅宗的核心纲领,无论南禅的顿修还是北禅的渐修。


无念,即不管面临什么境遇都不多想,即使有各种心念升起也不执着于这些心念,尽量删除心念,无论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统统随时产生随时删除,永远让心留有空间,流水不腐。删除了心念,就删除了偏见,因为任何心念都有偏见。
无念,不是“ 没有心念”,我们见一切法,起心动念,但心不染着,是为无念。我们身处六尘中,但无染无杂,来去自由,通用无滞,即是般若三昧,自在解脱,名无念行。“雁无遗踪之意,水无留影之心”,意思是大雁飞过湖泊并没想到把影子留在湖泊上,湖面映照大雁的影子但湖面本身也无意要留住大雁。大雁和水,皆无念。
无相,即无视各种外在现象,接触周围的事物却不执着于这些事物。“能离于相,法体清净”,换言之,是相带来了人世间的不清净。佛告诉大家:五蕴皆空。但空不是什么都没有,我们不能因为性空而否认缘起,一切是有。不过“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是佛教给大家的方法,你应该这样去认识清楚,认识清楚以后怎么样呢?“不住于相,如如不动。”
无住,是说人本来的心念就是迁流变易的,不要执着时间性的“前念,今念,后念”以及蕴含其中的“远近恩仇美丑冤亲”,外境总在成住异灭,意念也是如此。一旦执着,即为系缚,若能无住,也就无缚。我们贪恋过往,即前念,属于过去的心;我们期待未来,即后念,是未来心;而今念就是此次此刻你的心中所想,属于现在心。所有的念,都不执着。
简单理解,三者实为一体。“无念”是核心。
“无住”是对内心而言,是不执着于主观,是人类心理活动“自然流转”的状态。心即不在过去、现在、也不在未来,那心在那里呢?金刚经告诫我们要“无住生心”,我们都知道生理上心跳不能停顿和中断,心理上一样也不能停顿和中断,停顿即为执着。
“无相”是对外境而言,是不执着于客观世界。
一个人,总是“心里有事放不下”,大概率,是取于相,念了住了。这个事很可能是钱权色,是车子房子或升职加薪。他进了寺庙大概率会拜佛,求个平安,升学,发财之类。有需求了临时抱下佛脚,跟佛谈谈交情甚至做做生意。虽然《金刚经》中说:“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可他哪管佛说啥,拜了再说。
如果一个人,遇到任何事,都是“天空飘来五个字,那都不是事儿”,真正做到了无念,无相,无住,就离佛不远。

日本的天台宗思想有哪些
答:日本天台宗的核心思想和中国天台宗基本是相同的,主要的不同在于日本天台宗有借鉴密教的手法,即是引入了黄教秘法的修行,这一部分被认为是三千念中的一部分。

西周宗法制的核心是什么
答:西周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即王位和贵族地位都由父系血缘中的嫡长子继承,从而形成了一个严格的等级制度。一、优点 1、宗法制维护了西周政治的稳定和连续性,使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等各级贵族都有明确的权利和责任,避免了王位争夺和内乱的发生。2、宗法制加强了宗族内部的团结和凝聚力,使...

封建思想包括哪些
答:是需要摒弃的;封建社会思想既包含积极、进步的思想,也包含消极落后的思想,优秀的传统思想文化是应当继承发扬的。封建社会时期思想基础是儒家的礼制思想,核心是”三纲五常“。所谓“三纲五常”是指:“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指“仁、义、理、智、信”...

婆罗门教的宗教思想集中在哪里?
答:婆罗门教的宗教思想,集中在《吠陀》以及对其解释的诸《梵书》、《奥义书》中。《吠陀》、《梵书》多为教义、祭仪等方面的记载和解说,主要表现为宗教内容。《奥义书》则不同。它对宗教教义的解释,已具有明显的哲学思辩内容。

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法
答:一、宗法制度 1. 起源与发展 宗法制度最早起源于商周时期,是一种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社会制度。它通过规定家族成员之间的权利和义务,维护了家族的稳定和延续。随着时间的推移,宗法制度逐渐演变为封建社会的基本制度。2. 核心观念 宗法制度的核心观念是嫡长子继承制,即家族的财产和地位由嫡长子继承...

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思想体系以什么为中心
答:移风易俗,富于入世理想与人文主义精神。孔子,儒家创建人,思想核心是“仁”和“礼”。提出“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为政以德”,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提倡广泛的理解和体贴他人,以爱人之心调节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具有古典人道主义的性质。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什么
答:在道德价值的应用上,重视道德思想与政治思想的融合。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伦理型文化,按照中国古代的传统说法,可以把中国传统文化叫作“崇德”型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最重要的社会根基,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度,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中国的社会政治结构及其意识形态。在道德价值的导向上,为维护血缘...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什么?
答:儒家的主要核心一般认为是“仁”,字分人和二组成。意味着仁作为儒家的核心学说探索的的是人类与自然的根本关系与本原道统。一个人字代表作为人类的地位是和自然统一和谐的,而“二”有平衡的两横组成,代表,天与地组成的自然世界。在我国传统哲学与人文体系中,追求的是人与天与地三者和谐统一相互依存的...

儒、道、佛三家思想的精髓是什么,三者有什么区别与联系,在学习时要注...
答:儒家思想的核心: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儒家在中国的核心即:做人的原则要“仁”,处理家庭事物要“孝”,对待国家要“忠”,遇到冲突要“忍”,做事情要“中庸”,学习要“道统”。这种核心思想构造了中国人的基本行为规范。“仁”,使中国的正统社会不至于混乱,人民内部有个起码...

儒家传统思想文化的核心观点有哪些
答: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他第一个把整体的道德规范集于一体形成了以“仁”为核心的伦理思想结构它包括孝、弟悌、忠、恕、礼、知、勇、恭、宽、信、敏、惠等内容。其中孝悌是仁的基础是仁学思想体系的基本支柱之一。“仁”是儒家学说的核心对中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