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的真正坟墓到底在什么地方 成吉思汗陵墓到底在哪里?

作者&投稿:郁邱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对于成吉思汗墓地的具体位置,多年来大致有四种说法:一是位于蒙古国境内的肯特山南、克鲁伦河以北的地方;二是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境内;三是位于新疆北部阿勒泰山;四是位于宁夏境内的六盘山。700多年来,一直没有找到成吉思汗陵的主要原因是元朝皇家实行的是密葬制度,即帝王陵墓的埋葬地点不立标志、不公布、不记录在案。 在蒙古国肯特山的依据是,有关史料记载,成吉思汗生前某日,曾经在肯特山上的一棵榆树下静坐长思,而后忽然起立,对手下随从说:“我死后就葬在这里。”南宋文人的笔记中也记载,成吉思汗当年在西夏病逝后,其遗体被运往漠北肯特山下某处,在地表挖深坑密葬。其遗体存放在一个独木棺里。所谓独木棺,是截取大树的一段,将中间掏空做成棺材。独木棺下葬后,墓土回填,然后“万马踏平”。在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境内的依据将在后文中详细表述。 在新疆北部阿勒泰山脉所在的清和县三道海附近的依据是有考古专家在该地发现了一座人工改造的大山,推测有可能是成吉思汗的葬身陵墓。佐证之一是马可·波罗在他所著的《马可·波罗游记》中写道:“在把君主的灵柩运往阿勒泰山的途中,护送的人将沿途遇到的所有人作为殉葬者”。 在宁夏六盘山的依据则是,有记载说,成吉思汗是1227年盛夏时,攻打西夏时死于六盘山附近。有考古专家据此认为,按照蒙古族过去的风俗,人去世3天内就应该处理掉,或者天葬,或者土葬,或者火化,为的是怕尸体腐烂,灵魂上不了天堂。因此,成吉思汗去世后就地安葬的可能性很大。 美国富翁考古队败走麦城 一位蒙古学专家预言:成吉思汗的陵墓里可能埋藏着大量奇珍异宝,里面的工艺品甚至比秦始皇陵出土的兵马俑还要壮观。这并非危言耸听,因为成吉思汗的陵墓里可能埋藏着他东征西讨,从20多个王国得来的无价珍宝,这也是吸引考古界多年来前赴后继、苦苦寻觅的原因。 据国内外多家媒体报道,2000年8月,美国的探险家、亿万富翁穆里·克拉维兹率领他的由科学家、考古教授和翻译组成的考古探险特别小组,信心十足地来到乌兰巴托寻找成吉思汗陵墓。克拉维兹的计划起先遇到蒙古政府的抵制,后来他几乎拿出了自己的全部积蓄,在蒙古生活了6年,才说服了蒙古政府并吸引了两位著名的当地历史学教授加入探险。 2001年8月16日,克拉维兹的考古队在乌兰巴托东北300多公里处的森林中发现了一个城墙环绕的墓地,里面包括几十座没有打开过的陵墓。探险队由此向外界宣布“找到了成吉思汗的陵墓”,但后来被证明是匈奴墓。 2002年4月,这个考古队在蒙古首都乌兰巴托东北322公里处的肯特省巴士利特镇(音译)发现了一个由城墙环绕的墓地,里面至少包括30座没有打开过的陵墓。这个古墓被称为“非常可能是成吉思汗的陵墓”。然而,4个月后,考古队突然放弃挖掘行动并撤出蒙古。有传言说,在考察过程中,美国考古队的一些工作人员被陵墓墙壁中忽然涌出的许多毒蛇咬伤,并且他们停放在山边的车辆也无缘无故地从山坡上滑落,所以考古队决定放弃挖掘。 因此有传言说是成吉思汗显灵了。不过,真实情况据说是考古队受到了蒙古政府和民间的阻止。因为按照蒙古的传统观念,挖掘土地会带来坏运气,而触动祖先的坟墓会毁灭他的灵魂。所以,当蒙古国民众得知这一消息后,纷纷强烈反对挖掘,蒙古国政府也勒令考古队停止挖掘并撤出那个地区。因此,主要投资者克拉维兹不得不宣布停止考察活动。 蒙古贵族死后密葬的传统 传说,成吉思汗下葬时,为保密起见,曾经以上万匹战马在下葬处踏实土地,并以一棵独立的树作为墓碑。为了便于日后能够找到墓地,在成吉思汗的下葬处,当着一峰母骆驼的面,杀死其亲生的一峰小骆驼,将鲜血撒于墓地之上。等到第二年春天绿草发芽后,墓地已经与其它地方无任何异样。在这种情况下,后人在祭祀成吉思汗时,便牵着那峰母骆驼前往。母骆驼来到墓地后便会因想起被杀的小骆驼而哀鸣不已。祭祀者便在母骆驼哀鸣处进行隆重的祭奠。可是,等到那峰母骆驼死后,就再也没人能够找到成吉思汗的墓葬了。 据《蒙古秘史》记载,蒙古皇族下葬后,先用几百匹战马将墓上的地表踏平,再在上面种草植树,而后派人长期守陵,直到地表不露任何痕迹方可离开,知情者则会遭到杀戮。由此可见,这种传说显然不是空穴来风。 潘照东指出,从六盘山到日蒙联合考古队发现墓地的这个地点,路程相当遥远,盛夏季节,几千里路,要保证遗体不腐烂,同时过山涉水,还要穿过沙漠,这些问题3天之内很难解决。 潘照东说,按照记载,成吉思汗去世时,拿白色公驼的顶鬃,放在成吉思汗的嘴上和鼻子上,如果不喘气了,说明灵魂已经附着在这片白色驼毛上,这时遗体就可以处理掉,而把这团驼毛保存在衣冠冢里。

元朝诸帝陵地富于传说色彩:元朝帝王都采用秘葬方式,土回填后会“万马踏平”,在地面不留任何痕迹。传说为了记住地点,当时会在母骆驼面前宰杀小骆驼,使母骆驼对该地留下深刻印象,此后母骆驼哀叫的地方即是陵墓所在地。另有传说,修建陵墓的工匠全部殉葬。因此,成吉思汗陵寝究竟在何处,最终成为数百年难解的谜团。

寻找成吉思汗陵寝最近又有最新发现。“蒙古史迹调查小组”特聘专家温玉成给本报记者发来信息:他确认成吉思汗在今四川省甘孜州道孚县协德乡去世。

温玉成告诉记者,经过两年的考察,他对安葬于起辇谷的成吉思汗陵寝位置已经心中有数。但那里是海拔4100—4600米的高山和草地,需要探测30—40平方公里的地区,确认准确位置尚需时日。

中国人民大学北方民族考古研究所所长魏坚认为此说不可信,温玉成可能未曾深入研究有关成吉思汗陵寝的历史。内蒙古大学蒙古学学院教授宝音德力根也认为温玉成的说法不可信。

1227年,成吉思汗在征讨西夏时结束了传奇的一生,也给后世留下巨大的谜团——关于他的埋葬地一直笼罩着重重迷雾。成吉思汗陵寝先后有六盘山说、贺兰山说、鄂尔多斯说等多个“版本”。但是,这些观点均未得到考古证实与学术界的接受。

为什么成吉思汗陵寝的确切位置会成为延续数百年的谜团?该谜团是否有望解开?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多位相关专家。

据史籍记载,元代诸帝都葬于所谓的起辇谷,蒙古族人将其称之为“大禁地”。但是距成吉思汗逝世时间较近的文献,并没有记载确切埋葬地点。

最近200多年间,共有100多支探险队寻找成吉思汗陵寝,但都“铩羽而归”。1925—1926年,苏联蒙古学家符拉基米尔佐夫先后两次到蒙古高原考察,试图在元代不儿罕山(今蒙古国肯特山)探寻成吉思汗的埋葬地,但没有发现。1990—1993年,日本考古学家江上波夫与蒙古国科学院合作,采用遥感、卫星照片分析等多种手段,在克鲁伦河的起辇谷进行调查,找到了3500多座14世纪之前的古墓,并且找到了成吉思汗时期的古城遗址,但是并未发现成吉思汗陵寝。

成吉思汗陵寝之所以成谜,与元代皇帝特殊的葬俗有关。学界一般认为,位于鄂尔多斯的成吉思汗陵寝实际上只是衣冠冢,而埋葬地点则在别处。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元史专家陈得芝告诉记者,元朝帝陵与汉族帝王的墓葬有别,不会是“前陵后寝”的格局,而是并无宏大的地面建筑的陵地。所以,对其具体位置会产生种种猜测。

温玉成的说法并没有得到学者的普遍认同,关于此问题的论争短时间内也许不会终结。陈得芝说,只有拿出确凿的证据,才能终止一切争论。他认为,成吉思汗陵寝的大致位置可以确定在蒙古国肯特山起辇谷,蒙文、汉文、波斯文三种文字的文献都记载了这一点。但是,因为这些文献都没有记载确切的地点,所以还需要学者做进一步的探索。陈得芝表示,确认成吉思汗陵寝需要遵循王国维先生的“二重证据法”,将考古材料与文献资料相释证、结合,这样才能有说服力。

宁夏大学教授陈育宁向记者介绍,确认成吉思汗陵寝在何处是严肃的学术问题,因为成吉思汗的埋葬地涉及民族的演进、民族共同体的形成过程。游牧民族一般都会采用秘葬的形式,学者需要在掌握材料之后再作结论,避免一知半解。

2006年秋天,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林梅村曾随中国国家博物馆蒙古高原考察队,到蒙古国实地考察青铜时代至明清古迹。

林梅村向记者介绍,成吉思汗葬于起辇谷,而关于起辇谷的位置,目前学术界有三种解释:俄国学者鲍乃迪、清末学者沈曾植、日本学者箭内亘等人都把起辇谷的“谷”释为河谷,是怯绿涟河谷(今克鲁伦河)的别译。法国学者伯希和另辟新说,认为“起辇谷”一词来自汉语,指山谷。我国蒙古学家亦邻真提出起辇谷源于蒙古地名,即起辇谷中所说的蒙古祖先发迹地——古连勒古。他还根据佩尔列对起辇谷的地理考证,指出起辇谷在蒙古国肯特省曾克尔满达一带。



对于成吉思汗墓地的具体位置,多年来大致有四种说法:一是位于蒙古国境内的肯特山南、克鲁伦河以北的地方;二是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境内;三是位于新疆北部阿勒泰山;四是位于宁夏境内的六盘山。700多年来,一直没有找到成吉思汗陵的主要原因是元朝皇家实行的是密葬制度,即帝王陵墓的埋葬地点不立标志、不公布、不记录在案。 在蒙古国肯特山的依据是,有关史料记载,成吉思汗生前某日,曾经在肯特山上的一棵榆树下静坐长思,而后忽然起立,对手下随从说:“我死后就葬在这里。”南宋文人的笔记中也记载,成吉思汗当年在西夏病逝后,其遗体被运往漠北肯特山下某处,在地表挖深坑密葬。其遗体存放在一个独木棺里。所谓独木棺,是截取大树的一段,将中间掏空做成棺材。独木棺下葬后,墓土回填,然后“万马踏平”。在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境内的依据将在后文中详细表述。 在新疆北部阿勒泰山脉所在的清和县三道海附近的依据是有考古专家在该地发现了一座人工改造的大山,推测有可能是成吉思汗的葬身陵墓。佐证之一是马可·波罗在他所著的《马可·波罗游记》中写道:“在把君主的灵柩运往阿勒泰山的途中,护送的人将沿途遇到的所有人作为殉葬者”。 在宁夏六盘山的依据则是,有记载说,成吉思汗是1227年盛夏时,攻打西夏时死于六盘山附近。有考古专家据此认为,按照蒙古族过去的风俗,人去世3天内就应该处理掉,或者天葬,或者土葬,或者火化,为的是怕尸体腐烂,灵魂上不了天堂。因此,成吉思汗去世后就地安葬的可能性很大。 美国富翁考古队败走麦城 一位蒙古学专家预言:成吉思汗的陵墓里可能埋藏着大量奇珍异宝,里面的工艺品甚至比秦始皇陵出土的兵马俑还要壮观。这并非危言耸听,因为成吉思汗的陵墓里可能埋藏着他东征西讨,从20多个王国得来的无价珍宝,这也是吸引考古界多年来前赴后继、苦苦寻觅的原因。 据国内外多家媒体报道,2000年8月,美国的探险家、亿万富翁穆里·克拉维兹率领他的由科学家、考古教授和翻译组成的考古探险特别小组,信心十足地来到乌兰巴托寻找成吉思汗陵墓。克拉维兹的计划起先遇到蒙古政府的抵制,后来他几乎拿出了自己的全部积蓄,在蒙古生活了6年,才说服了蒙古政府并吸引了两位著名的当地历史学教授加入探险。 2001年8月16日,克拉维兹的考古队在乌兰巴托东北300多公里处的森林中发现了一个城墙环绕的墓地,里面包括几十座没有打开过的陵墓。探险队由此向外界宣布“找到了成吉思汗的陵墓”,但后来被证明是匈奴墓。 2002年4月,这个考古队在蒙古首都乌兰巴托东北322公里处的肯特省巴士利特镇(音译)发现了一个由城墙环绕的墓地,里面至少包括30座没有打开过的陵墓。这个古墓被称为“非常可能是成吉思汗的陵墓”。然而,4个月后,考古队突然放弃挖掘行动并撤出蒙古。有传言说,在考察过程中,美国考古队的一些工作人员被陵墓墙壁中忽然涌出的许多毒蛇咬伤,并且他们停放在山边的车辆也无缘无故地从山坡上滑落,所以考古队决定放弃挖掘。 因此有传言说是成吉思汗显灵了。不过,真实情况据说是考古队受到了蒙古政府和民间的阻止。因为按照蒙古的传统观念,挖掘土地会带来坏运气,而触动祖先的坟墓会毁灭他的灵魂。所以,当蒙古国民众得知这一消息后,纷纷强烈反对挖掘,蒙古国政府也勒令考古队停止挖掘并撤出那个地区。因此,主要投资者克拉维兹不得不宣布停止考察活动。 蒙古贵族死后密葬的传统 传说,成吉思汗下葬时,为保密起见,曾经以上万匹战马在下葬处踏实土地,并以一棵独立的树作为墓碑。为了便于日后能够找到墓地,在成吉思汗的下葬处,当着一峰母骆驼的面,杀死其亲生的一峰小骆驼,将鲜血撒于墓地之上。等到第二年春天绿草发芽后,墓地已经与其它地方无任何异样。在这种情况下,后人在祭祀成吉思汗时,便牵着那峰母骆驼前往。母骆驼来到墓地后便会因想起被杀的小骆驼而哀鸣不已。祭祀者便在母骆驼哀鸣处进行隆重的祭奠。可是,等到那峰母骆驼死后,就再也没人能够找到成吉思汗的墓葬了。 据《蒙古秘史》记载,蒙古皇族下葬后,先用几百匹战马将墓上的地表踏平,再在上面种草植树,而后派人长期守陵,直到地表不露任何痕迹方可离开,知情者则会遭到杀戮。由此可见,这种传说显然不是空穴来风。 潘照东指出,从六盘山到日蒙联合考古队发现墓地的这个地点,路程相当遥远,盛夏季节,几千里路,要保证遗体不腐烂,同时过山涉水,还要穿过沙漠,这些问题3天之内很难解决。 潘照东说,按照记载,成吉思汗去世时,拿白色公驼的顶鬃,放在成吉思汗的嘴上和鼻子上,如果不喘气了,说明灵魂已经附着在这片白色驼毛上,这时遗体就可以处理掉,而把这团驼毛保存在衣冠冢里。全文

“勇士们,让我们,跨上马吧!”这是当年一代帝王成吉思汗率蒙古大军出征时说的一句话,如今却激励着世界各国的考古学家们进行“寻找成吉思汗”之旅。多少个世纪过去了,他们几乎搜遍了整个蒙古大草原,有的动用地雷探测器甚至卫星摄影技术,然而都无一例外地空手而归。 成吉思汗葬在何处,似乎是个亘古之谜? 最近,一支分别来自日本和蒙古的联合考古队宣布:他们找到了可能打开成吉思汗陵墓之谜的“钥匙”———成吉思汗的“灵庙”,如果“灵庙”身份得到确证,那么将会在灵庙方圆12公里范围内锁定成吉思汗的陵墓。这可能是21世纪最伟大的考古发现。<<起源:成吉思汗陵墓被发现?日蒙联合考古队语出惊人>> 他们真的能找到成吉思汗陵墓么? 传说中的“密葬”让陵墓无影无踪 成吉思汗名铁木真,曾统一蒙古各部。1226年成吉思汗第二次出征西夏,次年西夏亡,成吉思汗亦病死于灵州(今宁夏灵武县)军中,终年65岁。 据说,成吉思汗最忠心耿耿的将领遵循“密不发丧”的遗诏,把遗体运回故乡,下葬到赶造好的陵墓中。葬后,又出动上万马匹来回奔跑,将墓地踏平,然后植木为林,并以一棵独立的树作为墓碑。随后,为首的将领命令800名士兵将造墓的1000多名工匠全部杀死,而这800名士兵旋即也遭灭口,这一“天”字号机密最终被带进了坟墓。 为便于日后成吉思汗的亲人能找到墓地,负责埋葬的将领在坟上杀死了一只驼羔,将血撒在其上,并派骑兵守墓。等到第二年春天小草长出以后,墓地与其他地方无异时,守墓的士兵才撤走。子女如想祭拜成吉思汗,就让当时被杀驼羔的母驼作向导,骆驼有辨识自己血亲的天性,其驻足悲鸣的地方就是大汗墓地。 传言陵墓中存在宝藏 一位蒙古专家预言:成吉思汗的陵墓里可能埋藏着大量奇珍异宝,里面的工艺品甚至比秦始皇陵出土的兵马俑还要壮观。这并非危言耸听,因为成吉思汗的陵墓里可能埋藏着他从20多个王国搜刮而来的无价珍宝,这些都是吸引私人考古队前赴后继的原因。 “事实上,文献上没有陵墓中藏有宝藏的记载”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秦大树教授接受采访时说,“有这样的传言是缘于两件事情。” 秦教授说,一是有个波斯人写了一本叫做《世界征服者史》的书,他在上面提到成吉思汗死后,窝阔台即位,他的第一道令便是按习俗为成吉思汗的英灵散发食物三天,并从氏族和家族中挑选四十名美女,她们穿着用黄金和宝石装饰起来的贵重衣服,与一些骏马一齐作为祭品。另外一个就是西方的一个人看到忽必烈的弟弟死的时候,陪葬了大量珠宝、黄金等。由此人们推测,成吉思汗的陵墓一定存在鲜为人知的宝藏。 陵墓究竟藏在何处 “目前,各国考古专家对成吉思汗墓地的圈定位置,比较认同四个地点:一是位于蒙古国境内的肯特山南、克鲁伦河以北的地方;二是位于蒙古国的杭爱山;三是位于中国宁夏的六盘山;四是位于中国内蒙古鄂尔多斯鄂托克旗境内的千里山。前两者的可能性较大。”秦教授说。 “我国考古学家曾经在内蒙古的千里山发现过成吉思汗的家族图,上面画着成吉思汗的三个妻子,四个儿子的头像,成吉思汗的陵墓埋在这里也是有可能的。”秦教授说,“在我国境内还发现了‘成陵’,但这不是真正的成吉思汗陵,仅仅是一种祭祀的场所。” “到目前为止,关于成吉思汗的陵墓所在地还没有一个确切的结果,虽然中、俄、蒙等国探险家或考古家都提出各种各样的观点,但在学术上至今未有定论。”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白翠琴研究员说。<<中国专家表示:成吉思汗陵已被日蒙锁定?中国史学家称为时尚早>> 美国亿万富翁曾自费探险 2000年7月23日,一架波音747客机在蒙古首都乌兰巴托徐徐降落,从飞机里走出一哨人马,他们是来自美国的探险家穆里·克拉维兹和他率领的由科学家、考古教授和翻译组成的考古探险特别小组,他们此行任务就是寻找元太祖成吉思汗的神秘陵墓。 68岁的克拉维兹介绍,蒙古人对成吉思汗非常尊重,所以当他首次把探险计划向蒙古政府提出来时,蒙古政府给他浇了一盆冷水。但他并不死心,决定亲自到蒙古去,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蒙古人的好感。于是他几乎拿出自己的全部积蓄,在蒙古生活了六年,想尽一切办法取悦蒙古人。 是毒蛇让他们放弃探险么 2002年4月,这个考古队在蒙古首都乌兰巴托东北322公里处的肯特省巴士利特镇发现了一个由城墙环绕的墓地,里面至少包括30座没有打开过的陵墓。这个古墓被称为“非常可能是成吉思汗的陵墓”。然而,4个月后,考古队突然放弃挖掘行动并撤出蒙古。有传言说,在考察过程中,美国考古队的一些工作人员被陵墓墙壁中忽然涌出的许多毒蛇咬伤,并且他们停放在山边的车辆也无缘无故地从山坡上滑落,所以考古队决定放弃挖掘。不过,真实情况据说是考古队受到了蒙古政府和民间的阻止。<<考古不断:探成吉思汗王宫 寻一代天骄墓地>> 发现灵庙遗址 今年10月6日,日本、蒙古联合考古队在位于距离蒙古首都乌兰巴托约150英里的阿夫拉加市达尔根哈安村附近,发现一座建在四角形基座上的13到15世纪的灵庙遗址。 在灵庙的下方是一座几乎已成废墟的石头平台,在石头平台的下方藏有许多坑洞,里面埋葬着许多战马的骨灰和遗骨。从战马遗骸的数目来看,这座陵墓的主人地位非同寻常。 考古学家们认为,这个石头平台应该就是陵墓的原始地基。在灵庙内,还发现从上面看为“凸”形的、高约40厘米的石壁,上面有烧火的痕迹,基坛的周围发现了埋灰用的坑。另外,在灵庙的南侧,出土了刻有作为皇帝象征的龙形花纹的香炉,这与14世纪波斯历史书的记载相一致。 考古发掘队的负责人之一、日本新泻大学的白石典之助教授介绍称,距这个陵墓7英里之内密布着各个时代的蒙古首领陵墓。种种迹象表明,这里应当便是传说已久的成吉思汗陵墓。 真的找到了成吉思汗陵墓么 “灵庙从宋元时期就开始出现了,宋代的每个墓区都会建立一个灵庙,用于后人祭祀。”秦教授说,“发现灵庙有可能找到陵墓,但这次是不是真的发现灵庙,还很难说。” 日前,中国蒙元史研究的权威人士、71岁的南京大学教授陈得芝先生指出,单凭这些遗存,是不能认定成吉思汗陵的位置的。不仅仅是成吉思汗陵墓,元代的14位皇帝陵墓至今都未曾被发现,这是元代皇家秘葬制度造成的。 成吉思汗陵墓难道真的是一个永远无法揭开的秘密? 当年蒙古国总统巴嘎班迪访华时,中央电视台记者水均益在采访中曾特地向他提起陵墓这个问题。巴嘎班迪的回答很巧妙:“成吉思汗在他的遗嘱里说道,让他的陵墓永远不让世人知道。我们遵循成吉思汗的这一遗嘱。我认为,成吉思汗陵墓在什么地方就在什么地方,这并不重要……让它永远成为一个谜底似的问题,使那些愿意猜谜底的人继续猜这个谜底吧。” ■原始新闻 据新华社十月八日报道,由蒙古和日本考古专家组成的联合考古工作组日前在蒙古肯特省德勒格尔汗县的阿布拉格宫殿遗址上发现一个古代建筑物地基,考古学家认为这里可能曾是用来祭祀成吉思汗的祭殿。 日蒙联合考古队对成吉思汗陵墓的考察从二○○一年开始,预计二○○七年结束考古发掘。发掘队负责人之一、日本新泻大学的白石典之助教授介绍称,距这个陵墓七英里之内密布着各个时代的蒙古首领陵墓。 ■相关 日本人挖掘的宫殿遗址并不是成吉思汗陵 刚从蒙古国访问回国的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局局长刘兆和告诉记者,最近一段时间,国内外一些新闻媒体对寻找成吉思汗陵墓的活动十分感兴趣,有的报道甚至声称,日本和蒙古国联合考古队最近已在乌兰巴托附近找到了成吉思汗陵。他认为,这是一种炒作,某些国外考古队为扩大影响在造势,实际进展并不大。 据刘兆和介绍,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去世777年来,成吉思汗陵就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寻找成陵的活动就没有中断过。近十几年来这种活动更是逐渐升温,匈牙利、波兰、美国、日本、意大利、德国、法国、加拿大、俄罗斯、土耳其、韩国等十多个国家都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开展了成吉思汗陵的寻找工作,基本上都无果而终。其中,美国与蒙古国的联合考古队利用先进设备寻找3年也一无所获。 刘兆和告诉记者,关于成吉思汗的秘葬地,有多种说法和多种记载,但大多属传说,其真实性有待进一步考证。可以肯定的是10月初“日蒙联合考古队”在乌兰巴托附近发掘的只是一个宫殿遗址,并非成吉思汗陵。根据游牧民族的丧葬习俗,成吉思汗不会被葬在宫殿里或其附近的。 成吉思汗有春夏秋冬四季斡尔朵(蒙语意为宫帐或营地,也称鄂尔多),每季换一个斡尔朵居住。刘兆和说,日本和蒙古国联合考古队发掘的只是其中一个营地的宫殿建筑遗址。从目前的情况判断,日本人挖掘的宫殿遗址并不是成吉思汗陵。

史料记载吸收成吉思汗最后一口气——也就是灵魂的驼毛,几百年来就收藏于成吉思汗陵。现今的成吉思汗陵经过多次迁移,直到1954年才由青海的塔尔寺迁回故地伊金霍洛旗。陵园占地约5.5公顷,对研究蒙古民族乃至中国北方游牧民族历史文化,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核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紧邻的成吉思汗陵旅游区为5A级景区。

成吉思汗真正的陵墓到底在哪里?~

位于鄂尔多斯市中部伊金霍洛旗境内,距东胜区65公里,座落在高高的甘德尔山岗上。

发丧的网络解释发丧的网络解释是什么
答:发丧的网络解释是:发丧发丧,就是宣布死讯,人死公告于众。语出《北史·齐纪中·显祖文宣帝》:“文襄崩,秘不发丧。”。发丧的网络解释是:发丧发丧,就是宣布死讯,人死公告于众。语出《北史·齐纪中·显祖文宣帝》:“文襄崩,秘不发丧。”。注音是:ㄈㄚㄙㄤ。结构是:发(独体结构)丧(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