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数据分析观念,举例说明怎样培养学生数据分析观念 如何理解数据分析观念的培养 ?

作者&投稿:始红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通过观看视频学习,我了解到,数据分析观念包括:“了解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应当先做调查研究,收集数据,通过分析做出判断,体会数据中蕴涵着信息;了解对于同样的数据可以有多种分析的方法,需要根据问题的背景选择合适的方法;通过数据分析体验随机性,一方面对于同样的事情每次收集到的数据可能不同,另一方面只要有足够的数据就可能从中发现规律。数据分析是统计的核心。”下面浅谈自己在培养学生数据分析观念的一些做法: 第一、设计问题情境,使学生体会到生活和工作需要收集数据,需要分析数据,需要从数据中获取新信息,对问题作出决策。如:统计同学们的身高、体重、生日、爱吃的水果,统计商店里每个月空调的销售情况、一定时间通过十字路口的车辆情况、本地区的用电量、六一开展什么活动等例子,都是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的相关数据。这些内容都从不同的方面吸引学生主动开展统计活动,通过对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了解到周围的人和事物的相关信息,体验到统计的价值所在,从小培养统计观念。 第二、创设活动情境,让学生感受数据,形成数据意识。教师应该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设置学生喜欢的数据,从中体会数据蕴涵的信息,感受数据的作用,形成遇到问题能想到收集数据、获取信息的意识。比如:统计“我们最爱吃的水果”,可创设情境:元旦联欢会上,要为同学们准备一些水果,每种水果准备多少比较合适呢?要是知道同学们喜欢吃什么就好了?以此激发学生想到可以通过数据统计知道同学们喜欢吃水果的情况,让学生带着愉快的心情自主投入学习。这实际上就是培养学生的一种数据意识,是小学阶段统计学的最核心的问题,也就是我们不期望学生掌握多少种方法,但是他要有这样的想法,遇到这样的问题能想到去调查、能想到用数据说话。 第三、引导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观念的建立是人们不断地亲身经历而获得。要使学生逐步建立统计观念,最有效的方法是让他们真正投入到统计活动的全过程中去:调查研究、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获取信息、做出决策、进行交流、评价与改进。爱因斯坦说过:“纯逻辑的思维不可能告诉我们任何经验世界的知识,现实世界的一切知识是始于经验并终于经验的。”经验性的观察积累了数据,然后从数据做出某种判断,这种活动将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发现能力和创新精神。 第四、数据分析观念的培养需要贯穿整个教学的始终。在小学阶段,每个年级的教材中都编排了整章节的统计与概率的内容,这是培养数据分析观念的良好载体。可其他章节中的内容如“圆周率的求证、质数和合数的认识”等等,都可以通过数据分析来获得。教学中老师要善于把握教学内容,不断应用强化数据分析的方法,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第五、开展实际活动,积累数据分析应用的例子,增强统计观念和统计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实际活动,让学生通过观察和独立思考,对提供的数据进行符合其认识水平的分析和解释,作出一些简单的判断和推理,从而锻炼其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其独立思考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进一步体会统计的价值,增强了统计观念。 总之, 在现实教学中,还可以让学生收集报纸、杂志、电视中公布的数据,分析它们是否抽样得当,有没有提供数据来源,来源是否可靠等,这样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更好地认识世界,同时理智地对待各种媒体公布的数据,对现实世界中许多事情形成自己的看法。这样,学生不仅学到了统计知识,还把统计的意义落到了实处,增强了统计观念,达到学生数据分析观念的培养目的。 数据分析观念的培养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所以《课标》指出:“在数学课程中,应该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因此理解了数据分析观念的含义,这不但可以增强学生数据意识,能够通过调查研究、收集数据、分析数据、获取信息、作出决策,使学生认识到数据的作用,从而形成用数据统计分析思考解决有关问题的意识和策略,还可以让学生从个别现象去了解整体规律,学会归纳推理,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增强学生的成就感。

数据分析观念是什么,举例说明怎样培养学生数据分析观念~

什么是数据分析观念呢?是这样描述的:认识到统计对决策的作用,能从统计的角度思考与数据有关的问题;通过收集数据、描述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作出合理的决策;能对数据的来源、收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由数据得到的结论进行合理的质疑。 从上面可以看到,收集数据,要通过分析做出判断,体会数据中蕴涵着信息;了解对于同样的数据可以有多种分析的方法,需要根据问题的背景选择合适的方法;通过数据分析体验随机性,一方面对于同样的事情每次收集到的数据可能不同,另一方面说明只要有足够的数据就可能从中发现规律。在标准解读中,提出了四个方面的价值。第一,它们是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中最应培养的数学素养,是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方面 ;第二,核心概念往往是一类课程内容的核心或聚焦点,它有利于我们把握课程内容的线索和层次,抓住教学中的关键;第三,核心概念本质上体现的是数学的基本思想;第四,这些核心概念都是数学课程的目标点,也应该成为数学课堂教学的目标,并通过教师的教学予以落实。那么我又是怎样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呢? 一、注重学生统计观念的培养 作为统计教学,最重要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我特别注重学生对于统计过程的经历。学习中学生并没有完整的经历统计的全过程,对于描述数据的方法也是不完整和不完善的,可以说学生本节课学习是完整认识统计过程的开始。所以我在教学统计时就有意识地创设一个完整的现实的情景,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不断地感受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描述数据、分析数据的方法,使得他们在知识的拓展中不断地经历与完善,从而加深他们对统计数据的认识与理解。在分析数据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对统计数据的“钟爱”,因为用统计的数据说话才更有说服力,才能合理的解决问题 二、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平时上课时着眼点不仅仅局限于知识、方法,在培养学生统计观念的同时,注重了学习能力的拓展与提高。课始,我常以问题驱动的方式,进行教学。在经历收集数据的过程中,学生感受到了“择优”的重要;在活动过程中,学生感受到了师生合作学习的愉快与重要;在分析数据,进行决策过程中,学生感受到了用事实的数据说话,科学的看待问题的重要。这些“重要”都是学生学习能力发展的源泉,它们将使学生的数学之路越走越宽。 三、注生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力求挖掘素材,理解教材并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力求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上有所体现。例如:在整理数据的环节,我提出:举手数数的办法,我们以前用过,还有没有其它想法?力求引领学生的创新思维,加深思考;在汇报数据的环节,我提出:老师的数据跟你们不一样,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快速验证,逼着学生审视数据的真实性,关注数据的整体;在认识条形统计图的环节,没有直接传授统计图的每部分名称,而是直接呈现图,让学生在静静的观察中审视数据,审视图的每部分的名称和意思。培养了学生读图的习惯;在给统计图涂色的过程中,注重了涂色方法的指导,培养了学生认真细致的好习惯。这些都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开始,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他需要每一节课的坚持与训练,学生在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中,数学思维才能越来越灵活、越来越深刻。 四、注重创设问题情境,训练学生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 力求以问题驱动的方式引领学生感受统计的必要性。课上我们以选择合适的活动场所作为情境创设,通过大家意见不统一这样一个“矛盾”,引领学生以现实问题“到底选择去哪里呢?”作为课堂研究的起始,从而展开研究活动。而且在活动过程中,不断地引导学生追求方法的合理性,追求数据结果的真实性,追求方案实施的可行性,一切的决定以数据作为依据,用数据来说话,用数据来帮助我们进行决策。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力求使得学生感受到用统计的方法解决问题的重要价值以及必要性。整节课下来,用统计的方法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已经成为学生头脑中一种非常有价值的思考问题的方式。 五、注重审视数据,引领学生关注数据结果的真实性 寻找真实的数据。如果学生的数据结果一致,则提出疑问:老师的记录的结果和你们不一样,咱们谁的对呢?仍然是“逼”着学生想办法来验证数据,寻找真实的数据。之所以这样设计,就是想借助这样的一个过程,帮助学生把目光从对个体数据的关注转移到对整体数据的关注上,与此同时训练学生对数据的结果进行审视与质疑的习惯。追求数据结果的真实性与合理性是统计的目标与追求,这样“逼”着学生想办法来验证数据,的活动过程无疑是在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六、注重学以致用,学会解决实际问题“统计与概率”的教学设计应该在学生经历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后,有一个反思的过程,讨论这些数据除了能帮助我们解决刚才提到的问题以外,还能够帮助我们解决什么问题。例如,统计家里一个月的用电量,分析那种电器消耗电量最多,那种消耗是不必要的等等。农村的孩子可以简单统计今年家乡的生猪情况,分析今年生猪销售情况,农产品的产量及销售情况等。这样课内就得到了有效结合。总之,统计与学生的生活很紧密,我们的教学就是使学生产生对数据的亲切感,愿意去分析数据提取信息,遇到问题时愿意去收集数据来帮助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了学生对数据的分析观念

一、数据分析观念是统计概率教学内容的主核心。
二、数据分析观念是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中最应培养的数学素养之一,是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方面。在以往的统计教学中,我们很多教师仅仅把统计看成计算和画图,忽视数据分析在统计和概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事实上,数据分析对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首先,通过统计教学,可以发展学生的数据意识;其次,通过数据分析,学生从中提取相关信息,根据不同的背景,选择不同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其三,在数据分析中,可以使学生体会到既有偶然性,又有规律性,体验随机观念。
三、数据分析观念本质上体现的是数学的基本思想。
四、数据分析观念是数学课程的目标点之一,也是数学课堂教学的目标之一。

如何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答:但是,如果在判断之前,先收集一定的 数据(双方队员的技术统计、双方球队历次比赛成绩等),对 这些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再对球队输赢作出推测就会比较 可靠,那么就说明你具备了一定的数据分析观念。 我们不但要让学生知道这些联系,还要培养学生有意识 地从统计的角度思考有关问题,也就是遇到问题时能想到...

怎样培养学生数据分析观念
答:回答:数据是信息的载体,这个载体包括数,也包括言语、信号、图像,凡是能够承载事物信息的东西都构成数据,而统计学就是通过这些载体来提取信息进行分析的科学和艺术。数据分析观念无论是概念的本身,还是它对于学生发展都具有很高的价值;是数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内容。从数据分析中获取信息,数据分析的...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数据分析观念
答:数据分析观念无论是概念的本身,还是它对于学生发展都具有很高的价值;是数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内容。从数据分析中获取信息,数据分析的思想本身并不难理解,困难的是数据分析过程涉及到大量的数据和运算,过程中不经意的失误都有可能引起分析结果的偏差,这要求学生不仅思路浅析,而且过程科学,结果准确...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数据分析观念
答:所谓数据观念可分为下列三层:首先要经历数据收集的过程,并且分析体会数据中的蕴含的信息。其次需要根据问题的背景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再者通过数据分析体验随机性,并且能从足够的数据中发现规律。 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一定要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特点。在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答:随着统计教学实践的不断深化,人们逐渐认识到,统计学习的价值与目标不单单是形成“画统计表、求平均数”等技能,其核心价值在于“通过数据分析问题形成“数据分析观念”。《数学课程标准》中关于“统计与概率”强调在“统计与概率”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逐渐建立起数据分析观念,让学生知道我们不是为了统计而统计,统计就是...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发展学生“数据分析观念”
答:数据分析是统计的基础,在教学中让学生经历实践调查和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描述数据和处理数据的过程,使学生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是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充分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具体来说,数据分析观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数据的意识。能想到用数据...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转)
答:数据分析观念具体可包括以下几方面:1、了解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应当先做调查研究,收集数据,通过分析做出判断,体会数据中蕴涵着信息;了解对于同样的数据可以有多种分析的方法,需要根据问题的背景选择合适的方法。2、通过数据分析体验随机性,一方面对于同样的事情每次收集到的数据可能不同,另一方面说...

如何进行数据分析观念的培养
答:数据分析观念主要是指:会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会用归纳、演绎和类比进行推理;会合乎逻辑地、准确地阐述自己的思想和观点;能运用数学概念、思想和方法,辩明数学关系,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一)、重视阅读能力的培养 教材是获取数学知识重要的、基本的工具,...

如何培养中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答:实践活动中让学生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活动,了解数据处理的过程;能用计算器处理较为复杂的数据。2、统计的相关概念和要求统计,严格的说,有两类统计学。一类叫描述性统计学,通常就是说,举个例子,要知道这个班的成绩的基本情况,就要知道这个班上每一个人的,每一个学科的成绩,和有关...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答:3、经历统计过程,掌握统计方法。4、进行描述分析推断,增强统计能力。总之,这样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更好地认识世界,同时理智地对待各种媒体公布的各种数据,对现实世界中许多事情形成自己的看法。这样,学生不仅学到了统计的知识,还把统计的意义落到了实处,增强了统计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