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问答李白原文赏析在线翻译解释

作者&投稿:姜韵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译文

有人疑惑不解地问我,为何幽居碧山?我只笑而不答,心里却一片轻松坦然。

桃花飘落溪水,随之远远流去。此处别有天地,真如仙境一般。

注释

何意:一作「何事」。

栖:居住。

碧山:山名,在湖北省安陆市内,山下桃花洞是李白读书处。一说碧山指山色的青翠苍绿。

自闲:悠闲自得。闲,安然、泰然。三国魏·曹子建《杂诗》之五:「烈士多悲心,小人媮自闲。」

窅(yǎo)然:指幽深遥远的样子。《庄子·知北游》:「夫道,窅然难言哉!将为汝言其崖略。」

「桃花流水窅然去」句:晋陶渊明《桃花源记》载,东晋时,武陵有一渔人在溪中捕鱼。忽进桃花林,林尽处有山。山有小口。从山口进去,遇一与外界隔绝的桃花源,里边的人过着安居乐业的生活。此句暗用其事。

别有天地:另有一种境界。别,另外。唐·段柯古《酉阳杂俎·诺皋记下》:「抑知厚地之下,别有天地也。」

非人间:不是人间,这里指诗人的隐居生活。

赏析

这是一首诗意淡远的七言绝句,以问答形式并暗用典故抒发了作者隐居生活的自在天然的情趣,也体现了作者的矛盾心理。

第一联:「问馀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前句起得突兀,后句接得迷离。这首诗的诗题一作《山中答俗人》,那么「问」的主语即所谓「俗人」。诗以提问的形式领起,突出题旨,以唤起读者的注意。当人们正要倾听答案时,诗人笔锋却故意一晃,「笑而不答」。俗人的疑问,就是李白为何要隐居。可是他的隐居,却实在不容易说得那么清楚,使得俗人能够明白;而且这样的事,对俗人不便说,也无必要说起,所以他就「笑而不答。」李白所以隐居,是有意造就声誉,好取得有力的人的推荐,更便捷地走上仕宦的道路。他真诚地爱好自由自在的隐居生活。他的隐居,可不是遁世,而是想要等待时机到来,就做一番「济苍生」、「安社稷」的事业。及到功业既成,就飘然引退,「与陶朱、留侯,浮五湖,戏沧州」(李白《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李白隐居的思想是这样复杂而且充满矛盾,他难以跟俗人说明白。这里「笑」字值得玩味,它不仅表现出诗人喜悦而矜持的神态,造成了轻松愉快的气氛;而且这「笑而不答」,还带有几分神秘的色彩,造成悬念,以诱发读者思索的兴味。「心自闲」三个字,既是山居心境的写照,更表明这「何意栖碧山」的问题,对于诗人来说,既不觉得新鲜,也不感到困惑,只不过是「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罢了。第二句接得迷离,妙在不答,使诗增添了变幻曲折,有摇曳生姿、引人入胜的魅力。「笑而不答心自闲」,李白此时的心情是很安闲的,神态有些悠然自得。

第二联:「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这是写「碧山」之景,其实也就是「何意栖碧山」的答案。这种「不答」而答、似断实连的结构,加深了诗的韵味。这两句用陶渊明《桃花源记》的典故。诗虽写花随溪水,窅然远逝的景色,却无一点「流水落花春去也」的衰飒情调,而是把它当作令人神往的美来渲染、来赞叹。因为上面写的「笑而不答」的神态,以及末句的议论都流露出这种感情。「山花如绣颊」(李白《夜下征虏亭》)固然是美的,桃花随流水也是美的,它们都是依照自然的法则,在荣盛和消逝之中显示出不同的美,这不同的美却具有一个共同点——即「天然」二字。这种美学观点反映了诗人酷爱自由、天真开朗的性格。「别有天地非人间」,其言外之意是,碧山桃花源别有天地,妙趣无穷,他就爱在这山中隐居。诗人在前面对俗人的疑问「笑而不答」’在这里才作出了巧妙的回答。「碧山」之中这种没有名利,又不冷落荒凉的环境,充满着天然、宁静之美的「天地」,不是「人间」所能比。而「人间」究竟怎样,诗人没有明说。只要读者了解当时黑暗的现实和李白的不幸遭遇,诗人「栖碧山」、爱「碧山」便不难理解了。这里隐含了诗人心中许许多多的伤和恨。所以,这首诗并不完全是抒写李白超脱现实的闲适心情。诗中用一「闲」字,就是要暗示出「碧山」之「美」,并以此与「人间」形成鲜明的对比。因而诗在风格上有一种「寓庄于谐」的味道,不过这并非「超脱」。愤世嫉俗与乐观浪漫往往能奇妙地统一在他的作品之中,体现出矛盾的对立统一。

这首诗完全是口头语,很朴素,像行云流水似的,流畅自然,浑然天成。如李白所说:「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全诗虽然只有四句二十八字,但是有问、有答,有叙述、有描绘、有议论。诗境似近而实远,诗情似淡而实浓。用笔有虚有实,实处的描写形象可感,虚处的用笔一触即止,虚实对比,蕴意幽邃。明代李东阳曾说:「诗贵意,意贵远不贵近,贵淡不贵浓;浓而近者易识,淡而远者难知。如……李太白『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皆淡而愈浓,近而愈远,可与知者道,难与俗人言。」诗押平声韵,采用不拘格律的古绝形式,显得质朴自然,悠然舒缓,有助于传达出诗的情韵。后两句意境甚美,构思很巧妙,更使全诗为之增色。



~

长歌行原文翻译注释赏析及作者李白诗词大全
答:李白成功地塑造这天才者遭受厄运的心象,还借助于他熔铸古诗的叙事、抒情、议论手法于一炉,运用得出神入化,挥洒自如,成为一个完整艺术表现体系,只见诗境美,而不见技法。这正是李白所追求的清真美。 长歌行赏析及解释 李白这首《长歌行》深受同题古辞的影响。长歌行古辞或写及时建功立业,不要老大伤悲;或写游仙服药...

流夜郎赠辛判官李白原文赏析在线翻译解释
答:诗中今昔处境的强烈对比,自然有博取辛判官同情之心,也暗含有期待援引之意。由于李白此诗直露肺腑,对当年得意生活颇有炫耀之意,不无庸俗之态,所以历来不少读者认为它非李白所作,即使肯定其豪迈气象,也显得极为勉强。不过穷苦潦倒之时,落魄失意之后,人们都不免会对当年春风得意的生活充满眷念,尤其...

梁园吟原文翻译注释赏析及作者李白诗词大全
答:梁园吟赏析及解释这首诗一名《梁苑醉酒歌》,写于天宝三载(744)诗人游大梁(今河南开封一带)和宋州(州治在今河南商丘)的时候。梁园,一句梁苑,汉代梁孝王所建;平台,春秋时宋平公所建。这两个遗迹,分别在唐时的大梁和宋州。李白是离长安后来到这一带的。三年前,他得到唐玄宗的征召,满怀理想...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原文翻译注释赏析及作者李白诗词大全_百度...
答:在《芙蓉楼送辛渐》中,王昌龄也对他的好友说:“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即沿用鲍照《白头吟》中“清如玉壶冰”的比喻,来表明自己的纯洁无辜。李白在听到他不幸的遭遇以后,写了这一首充满同情和关切的诗篇,从远道寄给他,是完全可以理解的。首句写景兼点时令。于景物独取漂泊无定的...

古风其一原文翻译注释赏析及作者李白诗词大全
答:古风其一赏析及解释宋朝程颢曾把《论语》的文章比做玉,《孟子》的文章比做水晶,认为前者温润,而后者明锐。一般说来,李白的诗偏于明锐而有锋芒的一路,但这首诗却气息温润,节奏和缓,真正做到了“大雅”的风度。开首二句“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谁陈”,是全诗的纲领,第一句统摄“王风委蔓草”到...

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李白原文赏析在线翻译解释
答:注释 西岳:即华山,亦名太华山。在今陕西华阴县南,黄河在其北二十里,在山上望中可见。《尔雅·释山》:“华山为西岳。”云台,华山北峰,此峰上冠景云,下通地脉,形如楼台,上耸入云。丹丘子,即元丹丘,又称丹丘生、元丹子,李白于安陆时所结识的一位道友,于颜阳、嵩山、石门山等处都有别业,曾为胡紫阳弟子,与...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原文赏析在线翻译解释
答:李白一生的律诗并不少,但他的作品中较为出色的大多不是律诗。五七律之中,以五律为主。此诗代表了李白的五言律诗的风格。《唐诗品汇》说:“盛唐五言律旬之妙,李翰林气象雄逸。”《李诗纬》也说:“若太白五律,犹为古诗之遗,情深而词显,又出乎自然,要其旨趣所归,开郁宣滞,特于《风》、...

忆秦娥箫声咽原文翻译注释赏析及作者李白诗词大全
答:注释此词上片伤别,下片伤逝。两宋之交邵博《邵氏闻见后录》始称之为李白之作。南宋黄升《唐宋诸贤绝妙词选》亦录于李白名下。明代以来屡有质疑者。箫:一种竹制的管乐器。咽:呜咽,形容箫管吹出的曲调低沉而悲凉,呜呜咽咽如泣如诉。梦断:梦被打断,即梦醒。灞陵: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是汉文帝的陵墓所在地。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原文翻译注释赏析及作者李白诗词大全
答: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赏析及解释 这是一首送别诗。孟浩然从湖北到广陵去,李白在黄鹤楼给他送行,作了这首诗时间应当在李白出蜀漫游以后。李白从27岁到35岁的将近十年之间,虽然也到处漫游,但却比较固定的居住在今湖北安陆境外,这时,他认识了当时著名的诗人孟浩然,孟浩然比他大11岁,本是襄阳(今属湖北省)人,隐居鹿山门...

古风其三十一原文翻译注释赏析及作者李白诗词大全
答:古风其三十一赏析及解释欲知李白这一首诗的妙处,且先看诗中这一故事的由来。《史记·秦始皇本纪》:“三十六年秋,使者从关东夜过华阴平舒道,有人持璧遮使者曰:为吾遗镐池君。因言曰:今年祖龙死。使者问其故,因忽不见,置其璧去。使者奉璧,具以闻。始皇默然良久,曰:山鬼固不过知一岁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