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怎么知道古代人汉字的读音? 古代字的读音,现代人是怎么知道的?

作者&投稿:人秦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音韵学。古人的字典辞书用直音、反切等方法在古代的韵书和字典中记录汉字的发音,因此今人有条件可以根据直音、反切等方法来推出古音。比如现存有“唐韵”、“广韵”等音韵学材料。另外,方言中保留的古音可以用来印证韵书的记录。可以用古音来读古诗词的,一般学过音韵学的本科生就可以做到了。推荐阅读唐作藩《音韵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的。音韵学目前可以说是绝学了,入门稍有一点困难。另外,训诂学、方言学有时在古音识读方面也很有作用。

现代人怎么知道古代人汉字的读音?~

音韵学。古人的字典辞书用直音、反切等方法在古代的韵书和字典中记录汉字的发音,因此今人有条件可以根据直音、反切等方法来推出古音。比如现存有“唐韵”、“广韵”等音韵学材料。另外,方言中保留的古音可以用来印证韵书的记录。可以用古音来读古诗词的,一般学过音韵学的本科生就可以做到了。推荐阅读唐作藩《音韵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的。音韵学目前可以说是绝学了,入门稍有一点困难。另外,训诂学、方言学有时在古音识读方面也很有作用。

广韵
《广韵》全称《大宋重修广韵》,五卷,是我国北宋时代官修的一部韵书,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由陈彭年、丘雍等奉旨在前代韵书的基础上编修而成,是我国历史上完整保存至今并广为流传的最重要的一部韵书,是我国宋以前的韵的集大成者。原是为增广《切韵》而作,除增字加注外,部目也略有增订。

我国原来没有拼音字母,采用直音或反切的方法来给汉字注音。直音,就是用同音字注明汉字的读音,如果同音字都是生僻字,就是注了音也读不出来。反切,就是用两个汉字来给另一个汉字注音,反切上字与所注字的声母相同,反切下字与所注字的韵母和声调相同。周有光先生称反切是“心中切削焊接法”。这两种注音方法,用起来都不方便。

唐代守温在分析汉语声母韵母和声调的基础上,制定了描述汉字语音的三十六字母,说明当时我国的语音分析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但是他是用汉字来表示这些声母和韵母,因此,这样的字母没有进一步发展成拼音文字。

1867年,英国大使馆秘书威妥玛(Thomas F·Wade)出版了北京语音官话课本《语言自迩集》,他设计了一套拼写法,用拉丁字母来拼写中国人名、地名和事物的名称,叫做“威妥玛式”。民国之后,拼音字母方案是多种多样、琳琅满目的,有模仿日文假名,采用汉字部首作为拼音符号的;也有采用拉丁字母作为拼音符号的。现在我们在一些字典中还能看到模仿日文假名的“注音字母”。

最终,中国在1956年2月12日,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发表了《汉语拼音方案(草案)》,1958年2月间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正式批准了《汉语拼音方案》。中国在中苏友好的五十年代设计的汉语拼音采用了罗马字母而非俄文字母,当时考虑到全世界只有俄国、保加利亚和蒙古三国使用俄文字母,而使用罗马字母的国家却超过一百多个。拉丁化的汉语拼音出现,可以说是汉语的一个重大进步。多年来的实践被证明是成功

古代没有汉语拼音,古人是如何识字读书的?
答:三国时期的著名学者孙炎有一本著作《尔雅音义》影响很大,在这本书里,他初次采用“发切法”注音,因而,他被后世学者公以为“反切法”的开创人。“反切法”降生300多年后,到隋唐时期才逐步完善下来,成为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汉字注音办法,前后运用1500多年,直到近代才逐步被淘汰,对汉字读音有十分深远的...

古代没有拼音,怎么知道书上的字读什么?
答:所以也给现代的人一些道理,我们在教授孩子学习写字的时候,一定要教会他怎么去学习教会他方法,而不是去教他简单的拼音,这样可能孩子根本就不理解。也就是说,古代的人根本就不是依靠拼音而读书上的字等,而是靠老师的教授,我觉得老师的教授可能也是一代一代传下来的,所以说传承真的很重要。也就是...

在汉语拼音出现之前,古人是咋认字的?
答:古人也是有音的,他们那个时候的字和现在的完全不一样,读法也完全不一样,他们有那个时候独特的念法,自然有拼音,只不过和现在这种形式不一样罢了。

中国古代没有拼音标注,你知道古人是如何辨别文字的吗?
答:在《字典》中,他提出了汉字的第一个读音方法,称为“读音为法”。二、直音法东汉末年,一些学者在读音法的基础上,创造了直接调法。这是一个显著的改进,至少消除了一些导致混淆的问题。“读音法”就是用另一个读音相同的汉字来注释不知名的汉字。比如“损失”这个词就不常用,很多人都不知道。如果...

古代没有汉语拼音 古人是怎么发音的?
答:古代有汉字却没“拼音”,古人如何识字?老祖宗的方法绝了 老祖宗能想出这么多注音方式不得不让人佩服其智慧,这方法真是绝了。古代人在发音上和今人有些区别,相信在语文课上老师偶尔也会不得不提及这一点,很多古诗上面就能体现,比如有一些诗句有人认为没有讲究韵律,其实是古今发音的区别所在导致...

古人怎么记汉字的读音?
答:古代人们为了学习汉字,曾创造了直音、反切等方法给汉字注音。直音法盛行于汉代,是指用一个比较容易认识的字来标注跟它同音的字的方法,如"盅,音古""毕,音必""畔,音叛"。这种方法简单明了,直到现在,人们还常常利用它。但直音法有较大的局限性:有的字找不到同音字,则此法不能用;有的字...

弱弱的问一句,古代人怎么学汉字的读音
答:古人没有拼音,用反切法标识读音。反切是古人在“直音”“读若”之后创制的一种注音方法。反切的基本规则是用两个汉字相拼给一个字注音,切上字取声母,切下字取韵母和声调。例子:刊(苦寒切),坛(徒干切);

古人怎么样读字的音?
答:对象形字,猜或老师教 对会意字、指示字、转注字,假借字,查字典或老师教 对形声字,读半边,即表声的一边 既然去读书,从三字经到百家姓,都有先生教的,以字注字就是把较生僻字的读音用常用同音字表示,儡,生僻字,雷,常用字,大家都会,如果十在也不认识,可以去查雷,在雷的解释中,或用...

考古学家是怎样知道某个汉字在古代是怎么读的?
答:汉代许慎在《说文解字》里用“反切”为汉字注音了(不是他发明的“反切”),下面图里面“举云切”就是注音,用“举”的声母加“云”的韵母就是“军”的发音,或者直接把“举”、“云”快速连读就好了。《说文》在不同朝代都有人编纂、补充,所以我们可以知道古代汉字的发音。

古汉语文字的读音是怎么确定下来的?
答:②根据会意所模仿之声 有些会意字亦表现出自然界固有的声音.下面列举“害”与“毅”为例,阐释其音源.先看“害”字,《说文》云:“害,伤也.从宀、从口、丰声.”金文“害”字作害,下为一“口”,上为舌头之象形,中间一横表示舌头被割掉的意思.“害”其发音源自无舌之人的“嘿嘿”声.④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