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风很短的几篇散文 张晓风的短小散文

作者&投稿:柴征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一、张晓风经典散文

  1、遇见


  一个久晦后的五月清晨,四岁的小女儿忽然尖叫起来。

  “妈妈!妈妈!快点来呀!”

  我从床上跳起,直奔她的卧室,她己坐起身来,一语不发地望着我,脸上浮起一层

  神秘诡异的笑容。

  “什么事?”

  她不说话。

  “到底是什么事?”

  她用一只肥匀的有着小肉窝的小手,指着窗外,而窗外什么也没有,除了另一座公

  寓的灰壁。

  “到底什么事?”

  她仍然秘而不宣地微笑,然后悄悄地透露一个字。

  “天!”

  我顺着她的手望过去,果真看到那片蓝过千古而仍然年轻的蓝天,一尘不染令人惊

  呼的蓝天,一个小女孩在生字本上早已认识却在此刻仍然不觉吓了一跳的蓝天,我也一

  时愣住了。

  于是,我安静地坐在她的旁边,两个人一起看那神迹似的晴空,平常是一个聒噪的

  小女孩,那天竟也像被震慑住了似的,流露出虔诚的沉默。透过惊讶和几乎不能置信的

  喜悦,她遇见了天空。她的眸光自小窗口出发,响亮的天蓝从那一端出发,在那个美丽

  的五月清晨,它们彼此相遇了。那一刻真是神圣,我握着她的小手,感觉到她不再只是

  从笔划结构上认识“天”,她正在惊讶赞叹中体认了那份宽阔、那份坦荡、那份深邃—

  —她面对面地遇见了蓝天,她长大了。

  那是一个夏天的长得不能再长的下午,在印第安那州的一个湖边,我起先是不经意

  地坐着看书,忽然发现湖边有几棵树正在飘散一些白色的纤维,大团大团的,像棉花似

  的,有些飘到草地上,有些飘入湖水里,我仍然没有十分注意,只当偶然风起所带来的。

  可是,渐渐地,我发现情况简直令人暗惊,好几个小时过去了,那些树仍旧浑然不

  觉地在飘送那些小型的云朵,倒好像是一座无限的云库似的。整个下午,整个晚上,漫

  天漫地都是那种东西,第二天情形完全一样,我感到诧异和震撼。

  其实,小学的时候就知道有一类种子是靠风力靠纤维播送的,但也只是知道一条测

  验题的答案而已。那几天真的看到了,满心所感到的是一种折服,一种无以名之的敬畏,

  我几乎是第一次遇见生命——虽然是植物的。

  我感到那云状的种子在我心底强烈地碰撞上什么东西,我不能不被生命豪华的、奢

  侈的、不计成本的投资所感动。也许在不分昼夜的飘散之馀,只有一颗种子足以成树,

  但造物者乐于做这样惊心动魄的壮举。

  我至今仍然常在沉思之际想起那一片柔媚的湖水,不知湖畔那群种子中有哪一颗种

  子成了小树,至少我知道有一颗已经长成,那颗种子曾遇见了一片土地,在一个过客的

  心之峡谷里,蔚然成荫,教会她,怎样敬畏生命。


  2、那部车子


  朋友跟我抢付车票,在兰屿的公车上。

  “没关系啦,”车掌是江浙口音,一个大男人,“这老师有钱的啦,我知道的。”

  这种车掌,真是把全“车”了如指“掌”。

  车子在环岛公路上跑着——不,正确一点说,应该是跳着,——忽然,我看到大路

  边停着一辆车。

  “怎么?怎么那里也有一辆,咦,是公路局的车,你不是说兰屿就这一辆车吗?”

  “噢!”朋友说,“那是从前的一辆,从前他们搞来这么一辆报废车,嘿,兰屿这

  种路哪里容得下它,一天到晚抛锚,到后来算算得不偿失,干脆再花了一百多万买了这

  辆全新的巴士。”

  “这是什么坏习惯——把些无德无能的人全往离岛送,连车,也是把坏的往这里推,

  还是兰屿的路厉害,它哽是拒绝了这种车。”

  “其实,越是离岛越要好东西。”朋友幽幽的说。

  车过机场,有一位漂亮的小姐上来。

  “今天不开飞机对不对?”车掌一副先见之明的样子。

  “今天不开。”

  “哼,我早就告诉你了。”忽然地又转过去问另一个乘客,“又来钓鱼啦!”

  “又来了!”

  真要命,他竟无所不知。

  这位司机也是山地人,台湾来的。

  他正开着车,忽然猛地急刹车,大家听到一声凄惨的猫叫。

  “唉呀,压死一只猫了!”乘客吓得心抽起来。

  “哈,哈!”司机大笑。

  那里有什么猫?原来是司机先生学口技。那刹车,也是骗人的。

  大概是开车太无聊了,所以他会想出这种娱人娱已的招数,这样的司机不知该记过

  还是该记功。

  “从前更绝,”朋友说,“司机到了站懒得开车门,对乘客说:‘喂,爬窗户进来

  嘛!’乘客居然也爬了。”

  早班的公车开出来的时候,司机背后一只桶,桶里一袋袋豆腐,每袋二十四元,他

  居然一路走一路做生意。

  每到一站,总有人来买豆腐。

  不在站上也有人买,彼此默契好极了。司机一按喇叭,穿着蓝灰军衣的海防部队就

  有人跑出来,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除了卖豆腐,他也卖槟榔。

  “槟榔也是狠重要的!”他一本正经的说,仿佛在从事一件了不起的救人事业。

  豆腐是一位湖北老乡做的,他每天做二十斤豆子。

  “也是拜师傅学的,”他说,“只是想赚个烟酒钱。”

  他自称是做“阿兵哥”来的,以后娶了兰屿小姐——跟车掌一样,就落了籍了,他

  在乡公所做事。

  “我那儿子,”他眉飞色舞起来,“比我高哪,一百八十几公分,你没看过他们球

  队里打篮球打得最好的就是呀!”

  车子忽然停下来,并且慢慢往后倒退。

  “干什么?”

  “他看到海边那里有人要她搭车。”朋友说。

  海边?海边只有礁石,哪里有人?为什么他偏看得到?

  那人一会功夫就跑上来了,后里还抱着海里摘上来的小树,听说叫海梅,可以剥了

  皮当枯枝摆设。

  那人一共砍了五棵,分两次抱上车。

  “等下补票,”他弄好了海梅理直气壮的说,“钱放在家里。”

  车掌没有反对,说的也是,下海的人身上怎么方便带钱?后来他倒真的回家补了钱。

  “喂,喂!”我的朋友看到了他的兰屿朋友,站在路边。他示意司机慢点开。因为

  他有话要说。

  “你有没有继续看病?”他把头伸出窗外,他是个爱管闲事的人。

  “有啦……”那人嗫嗫嚅嚅的说。

  “医生怎么说?”他死盯着不放。

  “医生说……病有些较好啦。”

  “不可以忘记看医生,要一直去。”唠唠叨叨的叮咛了一番。

  “好……”

  车子始终慢慢开,等他们说完话。

  “这些女人怎么不用买票?”

  “她们是搭便车的。”

  “为什么她们可以搭便车?”

  “因为她们是要到田里去种芋头的。”我不知道这能不能算一个免票的理由,但是

  看到那些女人高高兴兴的下了车,我也高兴起来,看她们在晨曦里走入青色的芋田,只

  觉得全世界谁都该让他们搭便车的。


  3、谁敢?


  那句话,我是在别人的帽徽上读到的,一时找不出好的翻译,就照英文写出来,把

  图钉按在研究室的绒布板上,那句话是:Who dares wins。

  (勉强翻,也许可以说:“谁敢,就赢!”)

  读别人帽徽上的话,好像有点奇怪,我却觉得很好,我喜欢读白纸黑字的书,但更

  喜欢写在其他素材上的话。像铸在洗濯大铜盘上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像清

  风过处,翻起文天祥的囚衣襟带上一行“孔曰成仁,孟曰取义……读圣贤书,所学何事……”,

  像古埃及的墓石上刻的“我的心,还没有安睡”。喜欢它们,是因为那里面有呼之欲出

  的故事。而这帽徽上的字亦有其来历,它是英国二十二特种空勤部队(简称S A,S )的

  队标(如果不叫“队训”的话)。这个兵团很奇怪,专门负责不可能达到的任务,1980

  年那年,他们在伦敦太子门营救被囚于伊朗大使馆里的人质。不到十五分钟,便制伏了

  恐怖份子,救出十九名人质。至今没有人看到这些英雄的面目,他们行动时一向戴着面

  套,他们的名字也不公布,他们是既没有名字也没有面目的人,世人只能知道他们所做

  的事情。

  “Who dares wins。”

  这样的句子绣在帽徽上真是沸扬如法螺,响亮如号钹。而绣有这样一句话的帽子里

  面,其实藏有一颗头颅,一颗随时准备放弃的头颅。看来,那帽徽和那句话恐怕常是以

  鲜血以插图为附注的吧!

  我说这些干什么?

  我要说的是任何行业里都可以有英雄。没有名字,没有面目,但却是英雄。那几个

  字钉在研究室的绒布板上,好些年了,当时用双钩钩出来的字迹早模糊了,但我偶然驻

  笔凝视之际,仍然气血涌动,胸臆间鼓荡起五岳风雷。

  医者是以众生的肉身为志业的,而“肉身”在故事里则每是几生几世修炼的因缘,

  是福慧之所凝聚,是悲智之所交集,一个人既以众生的肉身为务,多少也该是大英雄大

  豪杰吧?

  我所以答应去四湖领队,无非是想和英雄同行啊!“谁敢,就赢!”医学院里的行

  者应该是勇敢的,无惧于课业上最大的难关,无惧于漫漫长途间的困顿颠踬,勇于在砾

  土上生根,敢于在砾土上生根,敢于把自己豁向茫茫大荒。在英雄式微的时代,我渴望

  一见以长剑辟开榛莽,一骑遍走天下的人。四湖归来,我知道昔日山中的一小注流泉已

  壮为今日的波澜,但观潮的人总希望看到一波复一波的浪头,腾空扑下,在别人或见或

  不见之处,为岩岬开出雪白的花阵。但后面的浪头呢,会及时开拔到疆场上来吗?

  谁敢,就赢。

  敢于构思,敢于投身,敢于自期自许,并且敢于无闻。

  敢于投掷生命的,如S.A,S 会赢得一番漂亮的战果。敢于深植生命如一粒麦种的

  阳明人,会发芽窜出,赢得更丰盈饱满的生命。有人敢吗?


  4、有些人


  有些人,他们的姓氏我已遗忘,他们的脸却恒常浮着——像晴空,在整个雨季中我

  们不见它,却清晰地记得它。

  那一年,我读小学二年级,有一个女老师——我连她的脸都记不起来了,但好像觉

  得她是很美的(有哪一个小学生心目中的老师不美呢?)也恍惚记得她身上那片不太鲜

  丽的蓝。她教过我们些什么,我完全没有印象,但永远记得某个下午的作文课,一位同

  学举手问她“挖”字该怎么写,她想了一下,说:

  “这个字我不会写,你们谁会?”

  我兴奋地站起来,跑到黑板前写下了那个字。

  那天,放学的时候,当同学们齐声向她说:“再见”的时候,她向全班同学说:

  “我真高兴,我今天多学会了一个字,我要谢谢这位同学。”

  我立刻快乐得有如胁下生翅一般一一我生平似乎再没有出现那么自豪的时刻。

  那以后,我遇见无数学者,他们尊严而高贵,似乎无所不知。但他们教给我的,远

  不及那个女老师为多。她的谦逊,她对人不吝惜的称赞,使我忽然间长大了。

  如果她不会写“挖”字,那又何妨,她已挖掘出一个小女孩心中宝贵的自信。

  有一次,我到一家米店去。

  “你明天能把米送到我们的营地吗?”

  “能。”那个胖女人说。

  “我已经把钱给你了,可是如果你们不送,”我不放心地说,“我们又有什么证据

  呢?”

  “啊!”她惊叫了一声,眼睛睁得圆突突,仿佛听见一件耸人听闻的罪案,“做这

  种事,我们是不敢的。”

  她说“不敢”两字的时候,那种敬畏的神情使我肃然,她所敬畏的是什么呢?是尊

  贵古老的卖米行业?还是“举头三尺即有神明”

  她的脸,十年后的今天,如果再遇到,我未必能辨认,但我每遇见那无所不为的人,

  就会想起她——为什么其他的人竟无所畏惧呢!

  有一个夏天,中午,我从街上回来,红砖人行道烫得人鞋底都要烧起来似的。

  忽然,我看到一个衣衫褴褛的中年人疲软地靠在一堵墙上,她的眼睛闭着,黎黑的

  脸曲扭如一截枯根,不知在忍受什么?

  他也许是中暑了,需要一杯甘冽的冰水。他也许很忧伤,需要一两句鼓励的话,但

  满街的人潮流动,美丽的皮鞋行过美丽的人行道,但没有人伫足望他一眼。

  我站了一会儿,想去扶他,但我闺秀式的教育使我不能不有所顾忌,如果他是疯子,

  如果他的行动冒犯我——于是我扼杀了我的同情,让自己和别人一样地漠然离去。

  那个人是谁?我不知道,那天中午他在眩晕中想必也没有看到我,我们只不过是路

  人。但他的痛苦却盘据了我的心,他的无助的影子使我陷在长久的自责里。

  上苍曾让我们相遇于同一条街,为什么我不能献出一点手足之情,为什么我有权漠

  视他的痛苦?我何以怀着那么可耻的自尊?如果可能,我真愿再遇见他一次,但谁又知

  道他在哪里呢?

  我们并非永远都有行善的机会——如果我们一度错过。

  那陌生人的脸于我是永远不可弥补的遗憾。

  对于代数中的行列式,我是一点也记不清了。倒是记得那细瘦矮小貌不惊人的代数

  老师。

  那年七月,当我们赶到联考考场的时候,只觉整个人生都摇晃起来,无忧的岁月至

  此便渺茫了,谁能预测自己在考场后的人生?

  想不到的是代数老师也在那里,他那苍白而没有表情的脸竟会奔波过两个城市而在

  考场上出现,是颇令人感到意外的。

  接着,他蹲在泥地上,拣了一块碎石子,为特别愚鲁的我讲起行列式来。我焦急地

  听着,似乎从来未曾那么心领神会过。泥土的大地可以成为那么美好的纸张,尖锐的利

  石可以成为那么流丽的彩笔——我第一次懂得,他使我在书本上的朱注之外了解了所谓

  “君子谋道”的精神。

  那天,很不幸的,行列式没有考,而那以后,我再没有碰过代数书,我的最后一节

  代数课竟是蹲在泥地上上的。我整个的中学教育也是在那无墙无顶的课室里结束的,事

  隔十多年,才忽然咀嚼出那意义有多美。

  代数老师姓什么?我竟不记得了,我能记得国文老师所填的许多小词,却记不住代

  数老师的名字,心里总有点内疚。如果我去母校查一下,应该不甚困难,但总觉得那是

  不必要的,他比许多我记得住姓名的人不是更有价值吗?


  5、不能被增加的人


  我很惊讶——原来到最后我连一件礼物都不曾预备。我早就接到她“发愿”的邀请

  信,当时只觉得要买一件礼物并不是难事。可是,明天,她就要发愿了,我仍然还没找

  到一件合适的礼物。

  初识她是在淡水的一座山头上,古朴的修道院里,青绿的葡萄串尚未熟,四窗的花

  香里低放着一只巨大的、铜质的十字架,她的白衣服烧灼着异样的白。

  她就要正式发愿了,我该送她一件礼物,她们对我那么好,从那么遥远的山上,为

  我送来自烘的热蛋糕,自制的大蜡烛。但我却找不到一件可送给她的礼物——在她的发

  愿之日,在她立志以贫穷、服役为终生目标的日子。

  如果我送她一点小摆设,她该放在哪里呢?如果我送她一篮花,那易凋的繁花怎能

  切合她永恒的誓愿——而且我怀疑她会责备我说:“为什么不用它去周济穷人呢?”

  我能送她唇膏吗?当她亲吻小孤儿的时候,她早已有最美丽的红唇。我能送她胭脂

  吗?她奔波于山径去服役人的时候,她已有最动人的朱颊。我能送她衣料吗?神圣的白

  袍已将她嫁给理想,世间还有什么花色的衣料足以妆点她?有什么臂钏足以辉煌她操作

  的手臂?有什么项链可以辉映她垂向卑微者的头顶?有什么耳环配悬在那倾听他人忧烦

  的耳朵?有什么别针可以点缀那忧世的心胸?有什么戒指可以戴上那为人合掌祈祷的手

  指。

  世间这么大,市场这样喧腾,而我却买不到一个可以送给她的礼物。

  我打算这一件礼物给一位国外的牧师的时候。同样的困难又产生了。我才忽然发现,

  这世界上原来有一种人,你简直无法用任何东西来增加他,他自己已是一个完美的宇宙。

  也许我可以学别人一样,把猪肉干、牛肉干之类的东西当成土产送给他。但我知道

  给一个忙碌的,席不暇暖的人,他不可能有时间坐下来嚼零食。

  所有的食物似乎都不在他的心上,他的零食不是被忘了,就是分给别人去吃了。

  如果我送他一件衬衫或领带夹和袖扣之类的东西,他也不会记得妆扮自己的。他的

  一副眼镜架已经用了十年了,松得滑在鼻翼上,他仍然不肯换,只说:“何必呢?都成

  了老朋友了,已经有了感情了!”

  送给他一些小东西放在壁炉架上吗?他选择做牧师的那一天已经告别了沙发椅——

  而且他也没有壁炉。送他一点奢侈品吗?他的教区住着一些最贫穷的工人,他在他们中

  间只过着最简朴的日子。任何生活里牵牵绊绊的小物件对他而言都未必有意义,他是一

  个经常忘记自己的人——他必须别人的反复提醒才会猛然自己这个人的存在,他自己是

  不在他照顾的范围之内的。

  也许,我可以送他一本书,但对一个已经拥抱了这世界的人还有什么书可以增加他

  的智慧,还有什么知识可以提高他的价值。

  原来这世界上有一种人,你简直无法用任何东西来增加他,他自己己是一个完美的

  宇宙。


  • 二、作者简介

  • 张晓风,1941年生,江苏铜山人,生于浙江金华。八岁后赴台,毕业于台湾东吴大学,并曾执教于该校及他处,现任台湾阳明医学院教授。她笃信宗教,喜爱创作,小说、散文及戏剧著作有三、四十种,并曾一版再版,并译成各种文字。六十年代中期即以散文成名,1977其作品被列入《台湾十大散文家选集》,编者管管称“她的作品是中国的,怀乡的,不忘情于古典而纵身现代的,她又是极人道的。”。余光中也曾称其文字“柔婉中带刚劲”,将之列为“第三代散文家中的名家”。又有人称其文“笔如太阳之热,霜雪之贞,篇篇有寒梅之香,字字若璎珞敲冰。”皆评价甚高。 张晓风专辑*代表作: 科幻短篇:《潘渡娜》* 

  • 散文: 《步下红毯之后》



敬畏生命 张晓风
那是一个夏天的长的不能再长的下午,在印第安那州的一个湖边。我起先是不经意地坐着看书,忽然发现湖边有几棵树。正在飘散一些白色的纤维。大团大团的,象棉花似的,有些飘在草地上,有些飘如湖水里。我当时没有十分注意,只当时偶然风起所带来的。 可是,渐渐地我发现情况简直令人吃惊。好几个小时过去了,那些树仍旧浑然不觉地在飘送那些小型的云朵,倒好象是一座无限的云库似的。整个下午,整个晚上漫天都是那种东西。第二天的情形完全一样,我感到诧异和震撼。 其实小学的时候,就知道有一类种子是靠风力吹动纤维播送的。但也只是知道一道测验题的答案而已,那几天真的看到了,满心所感到的是一种折服——一种无以名之的敬畏。我几乎是第一次遇见生命——虽然是植物的。 我感到那云状的种子在我心底强烈地碰撞上什么东西。我不能不被生命豪华的、奢侈的、不计成本的投资所感动。也许,在不分昼夜的飘散之余,只有一颗种子足以成荫,但造物主乐于做这样惊心动魄的壮举。 我至今仍然在沉思之际想起那一片柔媚的湖水,不知湖畔那群种子中有哪一颗成了小树。至少,我知道,有一颗已经成长。那颗种子曾遇见了一片土地,在一个过客的心之峡谷里蔚然成阴,教会她怎样敬畏生命。

  张晓风经典散文
  遇见

  一个久晦后的五月清晨,四岁的小女儿忽然尖叫起来。
  “妈妈!妈妈!快点来呀!”
  我从床上跳起,直奔她的卧室,她己坐起身来,一语不发地望着我,脸上浮起一层
  神秘诡异的笑容。
  “什么事?”
  她不说话。
  “到底是什么事?”
  她用一只肥匀的有着小肉窝的小手,指着窗外,而窗外什么也没有,除了另一座公
  寓的灰壁。
  “到底什么事?”
  她仍然秘而不宣地微笑,然后悄悄地透露一个字。
  “天!”
  我顺着她的手望过去,果真看到那片蓝过千古而仍然年轻的蓝天,一尘不染令人惊
  呼的蓝天,一个小女孩在生字本上早已认识却在此刻仍然不觉吓了一跳的蓝天,我也一
  时愣住了。
  于是,我安静地坐在她的旁边,两个人一起看那神迹似的晴空,平常是一个聒噪的
  小女孩,那天竟也像被震慑住了似的,流露出虔诚的沉默。透过惊讶和几乎不能置信的
  喜悦,她遇见了天空。她的眸光自小窗口出发,响亮的天蓝从那一端出发,在那个美丽
  的五月清晨,它们彼此相遇了。那一刻真是神圣,我握着她的小手,感觉到她不再只是
  从笔划结构上认识“天”,她正在惊讶赞叹中体认了那份宽阔、那份坦荡、那份深邃—
  —她面对面地遇见了蓝天,她长大了。
  那是一个夏天的长得不能再长的下午,在印第安那州的一个湖边,我起先是不经意
  地坐着看书,忽然发现湖边有几棵树正在飘散一些白色的纤维,大团大团的,像棉花似
  的,有些飘到草地上,有些飘入湖水里,我仍然没有十分注意,只当偶然风起所带来的。
  可是,渐渐地,我发现情况简直令人暗惊,好几个小时过去了,那些树仍旧浑然不
  觉地在飘送那些小型的云朵,倒好像是一座无限的云库似的。整个下午,整个晚上,漫
  天漫地都是那种东西,第二天情形完全一样,我感到诧异和震撼。
  其实,小学的时候就知道有一类种子是靠风力靠纤维播送的,但也只是知道一条测
  验题的答案而已。那几天真的看到了,满心所感到的是一种折服,一种无以名之的敬畏,
  我几乎是第一次遇见生命——虽然是植物的。
  我感到那云状的种子在我心底强烈地碰撞上什么东西,我不能不被生命豪华的、奢
  侈的、不计成本的投资所感动。也许在不分昼夜的飘散之馀,只有一颗种子足以成树,
  但造物者乐于做这样惊心动魄的壮举。
  我至今仍然常在沉思之际想起那一片柔媚的湖水,不知湖畔那群种子中有哪一颗种
  子成了小树,至少我知道有一颗已经长成,那颗种子曾遇见了一片土地,在一个过客的
  心之峡谷里,蔚然成荫,教会她,怎样敬畏生命。

  张晓风经典散文
  那部车子

  朋友跟我抢付车票,在兰屿的公车上。
  “没关系啦,”车掌是江浙口音,一个大男人,“这老师有钱的啦,我知道的。”
  这种车掌,真是把全“车”了如指“掌”。
  车子在环岛公路上跑着——不,正确一点说,应该是跳着,——忽然,我看到大路
  边停着一辆车。
  “怎么?怎么那里也有一辆,咦,是公路局的车,你不是说兰屿就这一辆车吗?”
  “噢!”朋友说,“那是从前的一辆,从前他们搞来这么一辆报废车,嘿,兰屿这
  种路哪里容得下它,一天到晚抛锚,到后来算算得不偿失,干脆再花了一百多万买了这
  辆全新的巴士。”
  “这是什么坏习惯——把些无德无能的人全往离岛送,连车,也是把坏的往这里推,
  还是兰屿的路厉害,它哽是拒绝了这种车。”
  “其实,越是离岛越要好东西。”朋友幽幽的说。
  车过机场,有一位漂亮的小姐上来。
  “今天不开飞机对不对?”车掌一副先见之明的样子。
  “今天不开。”
  “哼,我早就告诉你了。”忽然地又转过去问另一个乘客,“又来钓鱼啦!”
  “又来了!”
  真要命,他竟无所不知。
  这位司机也是山地人,台湾来的。
  他正开着车,忽然猛地急刹车,大家听到一声凄惨的猫叫。
  “唉呀,压死一只猫了!”乘客吓得心抽起来。
  “哈,哈!”司机大笑。
  那里有什么猫?原来是司机先生学口技。那刹车,也是骗人的。
  大概是开车太无聊了,所以他会想出这种娱人娱已的招数,这样的司机不知该记过
  还是该记功。
  “从前更绝,”朋友说,“司机到了站懒得开车门,对乘客说:‘喂,爬窗户进来
  嘛!’乘客居然也爬了。”
  早班的公车开出来的时候,司机背后一只桶,桶里一袋袋豆腐,每袋二十四元,他
  居然一路走一路做生意。
  每到一站,总有人来买豆腐。
  不在站上也有人买,彼此默契好极了。司机一按喇叭,穿着蓝灰军衣的海防部队就
  有人跑出来,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除了卖豆腐,他也卖槟榔。
  “槟榔也是狠重要的!”他一本正经的说,仿佛在从事一件了不起的救人事业。
  豆腐是一位湖北老乡做的,他每天做二十斤豆子。
  “也是拜师傅学的,”他说,“只是想赚个烟酒钱。”
  他自称是做“阿兵哥”来的,以后娶了兰屿小姐——跟车掌一样,就落了籍了,他
  在乡公所做事。
  “我那儿子,”他眉飞色舞起来,“比我高哪,一百八十几公分,你没看过他们球
  队里打篮球打得最好的就是呀!”
  车子忽然停下来,并且慢慢往后倒退。
  “干什么?”
  “他看到海边那里有人要她搭车。”朋友说。
  海边?海边只有礁石,哪里有人?为什么他偏看得到?
  那人一会功夫就跑上来了,后里还抱着海里摘上来的小树,听说叫海梅,可以剥了
  皮当枯枝摆设。
  那人一共砍了五棵,分两次抱上车。
  “等下补票,”他弄好了海梅理直气壮的说,“钱放在家里。”
  车掌没有反对,说的也是,下海的人身上怎么方便带钱?后来他倒真的回家补了钱。
  “喂,喂!”我的朋友看到了他的兰屿朋友,站在路边。他示意司机慢点开。因为
  他有话要说。
  “你有没有继续看病?”他把头伸出窗外,他是个爱管闲事的人。
  “有啦……”那人嗫嗫嚅嚅的说。
  “医生怎么说?”他死盯着不放。
  “医生说……病有些较好啦。”
  “不可以忘记看医生,要一直去。”唠唠叨叨的叮咛了一番。
  “好……”
  车子始终慢慢开,等他们说完话。
  “这些女人怎么不用买票?”
  “她们是搭便车的。”
  “为什么她们可以搭便车?”
  “因为她们是要到田里去种芋头的。”我不知道这能不能算一个免票的理由,但是
  看到那些女人高高兴兴的下了车,我也高兴起来,看她们在晨曦里走入青色的芋田,只
  觉得全世界谁都该让他们搭便车的。
  ------------------
  黄金书屋 扫描校对
  转载请保留,谢谢!

  张晓风经典散文
  谁敢?

  那句话,我是在别人的帽徽上读到的,一时找不出好的翻译,就照英文写出来,把
  图钉按在研究室的绒布板上,那句话是:Who dares wins。
  (勉强翻,也许可以说:“谁敢,就赢!”)
  读别人帽徽上的话,好像有点奇怪,我却觉得很好,我喜欢读白纸黑字的书,但更
  喜欢写在其他素材上的话。像铸在洗濯大铜盘上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像清
  风过处,翻起文天祥的囚衣襟带上一行“孔曰成仁,孟曰取义……读圣贤书,所学何事……”,
  像古埃及的墓石上刻的“我的心,还没有安睡”。喜欢它们,是因为那里面有呼之欲出
  的故事。而这帽徽上的字亦有其来历,它是英国二十二特种空勤部队(简称S A,S )的
  队标(如果不叫“队训”的话)。这个兵团很奇怪,专门负责不可能达到的任务,1980
  年那年,他们在伦敦太子门营救被囚于伊朗大使馆里的人质。不到十五分钟,便制伏了
  恐怖份子,救出十九名人质。至今没有人看到这些英雄的面目,他们行动时一向戴着面
  套,他们的名字也不公布,他们是既没有名字也没有面目的人,世人只能知道他们所做
  的事情。
  “Who dares wins。”
  这样的句子绣在帽徽上真是沸扬如法螺,响亮如号钹。而绣有这样一句话的帽子里
  面,其实藏有一颗头颅,一颗随时准备放弃的头颅。看来,那帽徽和那句话恐怕常是以
  鲜血以插图为附注的吧!
  我说这些干什么?
  我要说的是任何行业里都可以有英雄。没有名字,没有面目,但却是英雄。那几个
  字钉在研究室的绒布板上,好些年了,当时用双钩钩出来的字迹早模糊了,但我偶然驻
  笔凝视之际,仍然气血涌动,胸臆间鼓荡起五岳风雷。
  医者是以众生的肉身为志业的,而“肉身”在故事里则每是几生几世修炼的因缘,
  是福慧之所凝聚,是悲智之所交集,一个人既以众生的肉身为务,多少也该是大英雄大
  豪杰吧?
  我所以答应去四湖领队,无非是想和英雄同行啊!“谁敢,就赢!”医学院里的行
  者应该是勇敢的,无惧于课业上最大的难关,无惧于漫漫长途间的困顿颠踬,勇于在砾
  土上生根,敢于在砾土上生根,敢于把自己豁向茫茫大荒。在英雄式微的时代,我渴望
  一见以长剑辟开榛莽,一骑遍走天下的人。四湖归来,我知道昔日山中的一小注流泉已
  壮为今日的波澜,但观潮的人总希望看到一波复一波的浪头,腾空扑下,在别人或见或
  不见之处,为岩岬开出雪白的花阵。但后面的浪头呢,会及时开拔到疆场上来吗?
  谁敢,就赢。
  敢于构思,敢于投身,敢于自期自许,并且敢于无闻。
  敢于投掷生命的,如S.A,S 会赢得一番漂亮的战果。敢于深植生命如一粒麦种的
  阳明人,会发芽窜出,赢得更丰盈饱满的生命。有人敢吗?
  ------------------
  黄金书屋 扫描校对
  转载请保留,谢谢!

  有些人

  有些人,他们的姓氏我已遗忘,他们的脸却恒常浮着——像晴空,在整个雨季中我
  们不见它,却清晰地记得它。
  那一年,我读小学二年级,有一个女老师——我连她的脸都记不起来了,但好像觉
  得她是很美的(有哪一个小学生心目中的老师不美呢?)也恍惚记得她身上那片不太鲜
  丽的蓝。她教过我们些什么,我完全没有印象,但永远记得某个下午的作文课,一位同
  学举手问她“挖”字该怎么写,她想了一下,说:
  “这个字我不会写,你们谁会?”
  我兴奋地站起来,跑到黑板前写下了那个字。
  那天,放学的时候,当同学们齐声向她说:“再见”的时候,她向全班同学说:
  “我真高兴,我今天多学会了一个字,我要谢谢这位同学。”
  我立刻快乐得有如胁下生翅一般一一我生平似乎再没有出现那么自豪的时刻。
  那以后,我遇见无数学者,他们尊严而高贵,似乎无所不知。但他们教给我的,远
  不及那个女老师为多。她的谦逊,她对人不吝惜的称赞,使我忽然间长大了。
  如果她不会写“挖”字,那又何妨,她已挖掘出一个小女孩心中宝贵的自信。
  有一次,我到一家米店去。
  “你明天能把米送到我们的营地吗?”
  “能。”那个胖女人说。
  “我已经把钱给你了,可是如果你们不送,”我不放心地说,“我们又有什么证据
  呢?”
  “啊!”她惊叫了一声,眼睛睁得圆突突,仿佛听见一件耸人听闻的罪案,“做这
  种事,我们是不敢的。”
  她说“不敢”两字的时候,那种敬畏的神情使我肃然,她所敬畏的是什么呢?是尊
  贵古老的卖米行业?还是“举头三尺即有神明”
  她的脸,十年后的今天,如果再遇到,我未必能辨认,但我每遇见那无所不为的人,
  就会想起她——为什么其他的人竟无所畏惧呢!
  有一个夏天,中午,我从街上回来,红砖人行道烫得人鞋底都要烧起来似的。
  忽然,我看到一个衣衫褴褛的中年人疲软地靠在一堵墙上,她的眼睛闭着,黎黑的
  脸曲扭如一截枯根,不知在忍受什么?
  他也许是中暑了,需要一杯甘冽的冰水。他也许很忧伤,需要一两句鼓励的话,但
  满街的人潮流动,美丽的皮鞋行过美丽的人行道,但没有人伫足望他一眼。
  我站了一会儿,想去扶他,但我闺秀式的教育使我不能不有所顾忌,如果他是疯子,
  如果他的行动冒犯我——于是我扼杀了我的同情,让自己和别人一样地漠然离去。
  那个人是谁?我不知道,那天中午他在眩晕中想必也没有看到我,我们只不过是路
  人。但他的痛苦却盘据了我的心,他的无助的影子使我陷在长久的自责里。
  上苍曾让我们相遇于同一条街,为什么我不能献出一点手足之情,为什么我有权漠
  视他的痛苦?我何以怀着那么可耻的自尊?如果可能,我真愿再遇见他一次,但谁又知
  道他在哪里呢?
  我们并非永远都有行善的机会——如果我们一度错过。
  那陌生人的脸于我是永远不可弥补的遗憾。
  对于代数中的行列式,我是一点也记不清了。倒是记得那细瘦矮小貌不惊人的代数
  老师。
  那年七月,当我们赶到联考考场的时候,只觉整个人生都摇晃起来,无忧的岁月至
  此便渺茫了,谁能预测自己在考场后的人生?
  想不到的是代数老师也在那里,他那苍白而没有表情的脸竟会奔波过两个城市而在
  考场上出现,是颇令人感到意外的。
  接着,他蹲在泥地上,拣了一块碎石子,为特别愚鲁的我讲起行列式来。我焦急地
  听着,似乎从来未曾那么心领神会过。泥土的大地可以成为那么美好的纸张,尖锐的利
  石可以成为那么流丽的彩笔——我第一次懂得,他使我在书本上的朱注之外了解了所谓
  “君子谋道”的精神。
  那天,很不幸的,行列式没有考,而那以后,我再没有碰过代数书,我的最后一节
  代数课竟是蹲在泥地上上的。我整个的中学教育也是在那无墙无顶的课室里结束的,事
  隔十多年,才忽然咀嚼出那意义有多美。
  代数老师姓什么?我竟不记得了,我能记得国文老师所填的许多小词,却记不住代
  数老师的名字,心里总有点内疚。如果我去母校查一下,应该不甚困难,但总觉得那是
  不必要的,他比许多我记得住姓名的人不是更有价值吗?
  ------------------
  黄金书屋 扫描校对
  转载请保留,谢谢!

  张晓风经典散文
  不能被增加的人

  我很惊讶——原来到最后我连一件礼物都不曾预备。我早就接到她“发愿”的邀请
  信,当时只觉得要买一件礼物并不是难事。可是,明天,她就要发愿了,我仍然还没找
  到一件合适的礼物。
  初识她是在淡水的一座山头上,古朴的修道院里,青绿的葡萄串尚未熟,四窗的花
  香里低放着一只巨大的、铜质的十字架,她的白衣服烧灼着异样的白。
  她就要正式发愿了,我该送她一件礼物,她们对我那么好,从那么遥远的山上,为
  我送来自烘的热蛋糕,自制的大蜡烛。但我却找不到一件可送给她的礼物——在她的发
  愿之日,在她立志以贫穷、服役为终生目标的日子。
  如果我送她一点小摆设,她该放在哪里呢?如果我送她一篮花,那易凋的繁花怎能
  切合她永恒的誓愿——而且我怀疑她会责备我说:“为什么不用它去周济穷人呢?”
  我能送她唇膏吗?当她亲吻小孤儿的时候,她早已有最美丽的红唇。我能送她胭脂
  吗?她奔波于山径去服役人的时候,她已有最动人的朱颊。我能送她衣料吗?神圣的白
  袍已将她嫁给理想,世间还有什么花色的衣料足以妆点她?有什么臂钏足以辉煌她操作
  的手臂?有什么项链可以辉映她垂向卑微者的头顶?有什么耳环配悬在那倾听他人忧烦
  的耳朵?有什么别针可以点缀那忧世的心胸?有什么戒指可以戴上那为人合掌祈祷的手
  指。
  世间这么大,市场这样喧腾,而我却买不到一个可以送给她的礼物。
  我打算这一件礼物给一位国外的牧师的时候。同样的困难又产生了。我才忽然发现,
  这世界上原来有一种人,你简直无法用任何东西来增加他,他自己已是一个完美的宇宙。
  也许我可以学别人一样,把猪肉干、牛肉干之类的东西当成土产送给他。但我知道
  给一个忙碌的,席不暇暖的人,他不可能有时间坐下来嚼零食。
  所有的食物似乎都不在他的心上,他的零食不是被忘了,就是分给别人去吃了。
  如果我送他一件衬衫或领带夹和袖扣之类的东西,他也不会记得妆扮自己的。他的
  一副眼镜架已经用了十年了,松得滑在鼻翼上,他仍然不肯换,只说:“何必呢?都成
  了老朋友了,已经有了感情了!”
  送给他一些小东西放在壁炉架上吗?他选择做牧师的那一天已经告别了沙发椅——
  而且他也没有壁炉。送他一点奢侈品吗?他的教区住着一些最贫穷的工人,他在他们中
  间只过着最简朴的日子。任何生活里牵牵绊绊的小物件对他而言都未必有意义,他是一
  个经常忘记自己的人——他必须别人的反复提醒才会猛然自己这个人的存在,他自己是
  不在他照顾的范围之内的。
  也许,我可以送他一本书,但对一个已经拥抱了这世界的人还有什么书可以增加他
  的智慧,还有什么知识可以提高他的价值。
  原来这世界上有一种人,你简直无法用任何东西来增加他,他自己己是一个完美的
  宇宙。
  ------------------
  黄金书屋 扫描校对
  转载请保留,谢谢!

穿风衣的日子
每次穿上风衣、我曾莫名其妙的异样起来,不知为什么,尤其刚扣好腰带的时候、我在错觉上总怀疑自己就要出发去流浪。
穿上风衣,只觉风雨在前路飘摇,小巷外有万里未知的路在等着,我有着一缕烟雨任平生的莽莽情怀。
穿风衣的日子是该起风的,不管是初来乍到还不惯于温柔的春风,或是绿色退潮后寒意陡起的秋风。风在云端叫你,风透过千柯万叶以苍凉的颤音叫你,穿风衣的日子总
无端地令人凄凉——但也因而无端地令人雄壮:
穿了风衣,好像就该有个故事要起头了。
必然有风在江南,吹绿了两岸,两岸的杨柳帷幕……
必然有风在塞北,拨开野草,让你惊见大漠的牛羊……
必然有风像旧戏中的流云彩带,圆转柔和地圈住一千一百万平方公里的海棠残叶。
必然有风像歌,像笛,一夜之间遍洛城。
曾翻阅汉高祖的白云的,曾翻阅唐玄宗的牡丹的,曾翻阅陆放翁的大散关的,那风,今天也翻阅你满额的青发,而你着一袭风衣,走在千古的风里。
风是不是天地的长喟?风是不是大块血气涌腾之际搅起的不安?
风鼓起风衣的大翻领,风吹起风衣的下摆,刷刷地打我的腿。我瞿然四顾,人生是这样的辽阔,我觉得有无限渺远的天涯在等.
春之怀古

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从绿意内敛的山头,一把雪再也掌不住了,噗嗤的一声,将冷脸笑成花面,一首澌澌然的歌便从云端唱到山麓,从山麓唱到低低的荒村,唱入篱落,唱入一只小鸭的黄蹼,唱入软溶溶的春泥——软如一床新翻的棉被的春泥。
那样娇,那样敏感,却又那样浑炖无涯。一声雷,可以无端地惹哭满天的云,一阵杜鹃啼,可以斗急了一城杜鹃花,一阵风起,每一棵柳都吟出一则则白茫茫、虚飘飘说也说不清、听也听不请的飞絮,每一丝飞絮都是一件柳的分号。反正,春天就是这样不讲理、不逻辑,而仍可以好得让人心平气和。
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满塘叶黯花残的枯梗抵死苦守一截老根,北地里千宅万户的屋梁受尽风欺雪压犹自温柔地抱着一团小小的空虚的燕巢,然后,忽然有一天,桃花把所有的山村水廓都攻陷了。柳树把皇室的御沟和民间的江头都控制住了——春天有如旌旗鲜明的王师,团长期虔诚的企盼祝祷而美丽起来。
而关于春天的名字,必然曾经有这样的一段故事:在《诗经》之前,在《尚书》之前,在仓颉造字之前,一集小羊在啮草时猛然感到的多汗,一个孩子在放风筝时猛然感觉到的飞腾,一双患风痛的腿在猛然间感到的舒活,千千万万双素手在溪畔在塘畔在江畔浣沙的手所猛然感到的水的血脉……当他们惊讶地奔走互告的时候,他们决定将嘴噘成吹口哨的形状,用一种愉快的耳语的声量来为这季节命名——“春”。
鸟又可以开始丈量天空了。有的负责丈量天的蓝度,有的负责丈量天的透明度,有的负责用那双翼丈量天的高度和深度。而所有的鸟全不是好的数学家,他们吱吱喳喳地算了又算,核了又核,终于还是不敢宣布统计数字。
至于所有的花,已交给蝴蝶去点数。所有的蕊,交给蜜蜂去编册。所有的树,交给风去纵宠。而风,交给檐前的老风铃去一一记忆、一一垂询。
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或者,在什么地方,它仍然是这样的吧?穿越烟箩与烟箩的黑森林,我想走访那踯躅在湮远年代中的春天。

张晓风散文有几篇~

张晓风经典散文
  遇见

  一个久晦后的五月清晨,四岁的小女儿忽然尖叫起来。
  “妈妈!妈妈!快点来呀!”
  我从床上跳起,直奔她的卧室,她己坐起身来,一语不发地望着我,脸上浮起一层
  神秘诡异的笑容。
  “什么事?”
  她不说话。
  “到底是什么事?”
  她用一只肥匀的有着小肉窝的小手,指着窗外,而窗外什么也没有,除了另一座公
  寓的灰壁。
  “到底什么事?”
  她仍然秘而不宣地微笑,然后悄悄地透露一个字。
  “天!”
  我顺着她的手望过去,果真看到那片蓝过千古而仍然年轻的蓝天,一尘不染令人惊
  呼的蓝天,一个小女孩在生字本上早已认识却在此刻仍然不觉吓了一跳的蓝天,我也一
  时愣住了。
  于是,我安静地坐在她的旁边,两个人一起看那神迹似的晴空,平常是一个聒噪的
  小女孩,那天竟也像被震慑住了似的,流露出虔诚的沉默。透过惊讶和几乎不能置信的
  喜悦,她遇见了天空。她的眸光自小窗口出发,响亮的天蓝从那一端出发,在那个美丽
  的五月清晨,它们彼此相遇了。那一刻真是神圣,我握着她的小手,感觉到她不再只是
  从笔划结构上认识“天”,她正在惊讶赞叹中体认了那份宽阔、那份坦荡、那份深邃—
  —她面对面地遇见了蓝天,她长大了。
  那是一个夏天的长得不能再长的下午,在印第安那州的一个湖边,我起先是不经意
  地坐着看书,忽然发现湖边有几棵树正在飘散一些白色的纤维,大团大团的,像棉花似
  的,有些飘到草地上,有些飘入湖水里,我仍然没有十分注意,只当偶然风起所带来的。
  可是,渐渐地,我发现情况简直令人暗惊,好几个小时过去了,那些树仍旧浑然不
  觉地在飘送那些小型的云朵,倒好像是一座无限的云库似的。整个下午,整个晚上,漫
  天漫地都是那种东西,第二天情形完全一样,我感到诧异和震撼。
  其实,小学的时候就知道有一类种子是靠风力靠纤维播送的,但也只是知道一条测
  验题的答案而已。那几天真的看到了,满心所感到的是一种折服,一种无以名之的敬畏,
  我几乎是第一次遇见生命——虽然是植物的。
  我感到那云状的种子在我心底强烈地碰撞上什么东西,我不能不被生命豪华的、奢
  侈的、不计成本的投资所感动。也许在不分昼夜的飘散之馀,只有一颗种子足以成树,
  但造物者乐于做这样惊心动魄的壮举。
  我至今仍然常在沉思之际想起那一片柔媚的湖水,不知湖畔那群种子中有哪一颗种
  子成了小树,至少我知道有一颗已经长成,那颗种子曾遇见了一片土地,在一个过客的
  心之峡谷里,蔚然成荫,教会她,怎样敬畏生命。

  张晓风经典散文
  那部车子

  朋友跟我抢付车票,在兰屿的公车上。
  “没关系啦,”车掌是江浙口音,一个大男人,“这老师有钱的啦,我知道的。”
  这种车掌,真是把全“车”了如指“掌”。
  车子在环岛公路上跑着——不,正确一点说,应该是跳着,——忽然,我看到大路
  边停着一辆车。
  “怎么?怎么那里也有一辆,咦,是公路局的车,你不是说兰屿就这一辆车吗?”
  “噢!”朋友说,“那是从前的一辆,从前他们搞来这么一辆报废车,嘿,兰屿这
  种路哪里容得下它,一天到晚抛锚,到后来算算得不偿失,干脆再花了一百多万买了这
  辆全新的巴士。”
  “这是什么坏习惯——把些无德无能的人全往离岛送,连车,也是把坏的往这里推,
  还是兰屿的路厉害,它哽是拒绝了这种车。”
  “其实,越是离岛越要好东西。”朋友幽幽的说。
  车过机场,有一位漂亮的小姐上来。
  “今天不开飞机对不对?”车掌一副先见之明的样子。
  “今天不开。”
  “哼,我早就告诉你了。”忽然地又转过去问另一个乘客,“又来钓鱼啦!”
  “又来了!”
  真要命,他竟无所不知。
  这位司机也是山地人,台湾来的。
  他正开着车,忽然猛地急刹车,大家听到一声凄惨的猫叫。
  “唉呀,压死一只猫了!”乘客吓得心抽起来。
  “哈,哈!”司机大笑。
  那里有什么猫?原来是司机先生学口技。那刹车,也是骗人的。
  大概是开车太无聊了,所以他会想出这种娱人娱已的招数,这样的司机不知该记过
  还是该记功。
  “从前更绝,”朋友说,“司机到了站懒得开车门,对乘客说:‘喂,爬窗户进来
  嘛!’乘客居然也爬了。”
  早班的公车开出来的时候,司机背后一只桶,桶里一袋袋豆腐,每袋二十四元,他
  居然一路走一路做生意。
  每到一站,总有人来买豆腐。
  不在站上也有人买,彼此默契好极了。司机一按喇叭,穿着蓝灰军衣的海防部队就
  有人跑出来,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除了卖豆腐,他也卖槟榔。
  “槟榔也是狠重要的!”他一本正经的说,仿佛在从事一件了不起的救人事业。
  豆腐是一位湖北老乡做的,他每天做二十斤豆子。
  “也是拜师傅学的,”他说,“只是想赚个烟酒钱。”
  他自称是做“阿兵哥”来的,以后娶了兰屿小姐——跟车掌一样,就落了籍了,他
  在乡公所做事。
  “我那儿子,”他眉飞色舞起来,“比我高哪,一百八十几公分,你没看过他们球
  队里打篮球打得最好的就是呀!”
  车子忽然停下来,并且慢慢往后倒退。
  “干什么?”
  “他看到海边那里有人要她搭车。”朋友说。
  海边?海边只有礁石,哪里有人?为什么他偏看得到?
  那人一会功夫就跑上来了,后里还抱着海里摘上来的小树,听说叫海梅,可以剥了
  皮当枯枝摆设。
  那人一共砍了五棵,分两次抱上车。
  “等下补票,”他弄好了海梅理直气壮的说,“钱放在家里。”
  车掌没有反对,说的也是,下海的人身上怎么方便带钱?后来他倒真的回家补了钱。
  “喂,喂!”我的朋友看到了他的兰屿朋友,站在路边。他示意司机慢点开。因为
  他有话要说。
  “你有没有继续看病?”他把头伸出窗外,他是个爱管闲事的人。
  “有啦……”那人嗫嗫嚅嚅的说。
  “医生怎么说?”他死盯着不放。
  “医生说……病有些较好啦。”
  “不可以忘记看医生,要一直去。”唠唠叨叨的叮咛了一番。
  “好……”
  车子始终慢慢开,等他们说完话。
  “这些女人怎么不用买票?”
  “她们是搭便车的。”
  “为什么她们可以搭便车?”
  “因为她们是要到田里去种芋头的。”我不知道这能不能算一个免票的理由,但是
  看到那些女人高高兴兴的下了车,我也高兴起来,看她们在晨曦里走入青色的芋田,只
  觉得全世界谁都该让他们搭便车的。
  ------------------
  黄金书屋 扫描校对
  转载请保留,谢谢!

  张晓风经典散文
  谁敢?

  那句话,我是在别人的帽徽上读到的,一时找不出好的翻译,就照英文写出来,把
  图钉按在研究室的绒布板上,那句话是:Who dares wins。
  (勉强翻,也许可以说:“谁敢,就赢!”)
  读别人帽徽上的话,好像有点奇怪,我却觉得很好,我喜欢读白纸黑字的书,但更
  喜欢写在其他素材上的话。像铸在洗濯大铜盘上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像清
  风过处,翻起文天祥的囚衣襟带上一行“孔曰成仁,孟曰取义……读圣贤书,所学何事……”,
  像古埃及的墓石上刻的“我的心,还没有安睡”。喜欢它们,是因为那里面有呼之欲出
  的故事。而这帽徽上的字亦有其来历,它是英国二十二特种空勤部队(简称S A,S )的
  队标(如果不叫“队训”的话)。这个兵团很奇怪,专门负责不可能达到的任务,1980
  年那年,他们在伦敦太子门营救被囚于伊朗大使馆里的人质。不到十五分钟,便制伏了
  恐怖份子,救出十九名人质。至今没有人看到这些英雄的面目,他们行动时一向戴着面
  套,他们的名字也不公布,他们是既没有名字也没有面目的人,世人只能知道他们所做
  的事情。
  “Who dares wins。”
  这样的句子绣在帽徽上真是沸扬如法螺,响亮如号钹。而绣有这样一句话的帽子里
  面,其实藏有一颗头颅,一颗随时准备放弃的头颅。看来,那帽徽和那句话恐怕常是以
  鲜血以插图为附注的吧!
  我说这些干什么?
  我要说的是任何行业里都可以有英雄。没有名字,没有面目,但却是英雄。那几个
  字钉在研究室的绒布板上,好些年了,当时用双钩钩出来的字迹早模糊了,但我偶然驻
  笔凝视之际,仍然气血涌动,胸臆间鼓荡起五岳风雷。
  医者是以众生的肉身为志业的,而“肉身”在故事里则每是几生几世修炼的因缘,
  是福慧之所凝聚,是悲智之所交集,一个人既以众生的肉身为务,多少也该是大英雄大
  豪杰吧?
  我所以答应去四湖领队,无非是想和英雄同行啊!“谁敢,就赢!”医学院里的行
  者应该是勇敢的,无惧于课业上最大的难关,无惧于漫漫长途间的困顿颠踬,勇于在砾
  土上生根,敢于在砾土上生根,敢于把自己豁向茫茫大荒。在英雄式微的时代,我渴望
  一见以长剑辟开榛莽,一骑遍走天下的人。四湖归来,我知道昔日山中的一小注流泉已
  壮为今日的波澜,但观潮的人总希望看到一波复一波的浪头,腾空扑下,在别人或见或
  不见之处,为岩岬开出雪白的花阵。但后面的浪头呢,会及时开拔到疆场上来吗?
  谁敢,就赢。
  敢于构思,敢于投身,敢于自期自许,并且敢于无闻。
  敢于投掷生命的,如S.A,S 会赢得一番漂亮的战果。敢于深植生命如一粒麦种的
  阳明人,会发芽窜出,赢得更丰盈饱满的生命。有人敢吗?
  ------------------
  黄金书屋 扫描校对
  转载请保留,谢谢!

  有些人

  有些人,他们的姓氏我已遗忘,他们的脸却恒常浮着——像晴空,在整个雨季中我
  们不见它,却清晰地记得它。
  那一年,我读小学二年级,有一个女老师——我连她的脸都记不起来了,但好像觉
  得她是很美的(有哪一个小学生心目中的老师不美呢?)也恍惚记得她身上那片不太鲜
  丽的蓝。她教过我们些什么,我完全没有印象,但永远记得某个下午的作文课,一位同
  学举手问她“挖”字该怎么写,她想了一下,说:
  “这个字我不会写,你们谁会?”
  我兴奋地站起来,跑到黑板前写下了那个字。
  那天,放学的时候,当同学们齐声向她说:“再见”的时候,她向全班同学说:
  “我真高兴,我今天多学会了一个字,我要谢谢这位同学。”
  我立刻快乐得有如胁下生翅一般一一我生平似乎再没有出现那么自豪的时刻。
  那以后,我遇见无数学者,他们尊严而高贵,似乎无所不知。但他们教给我的,远
  不及那个女老师为多。她的谦逊,她对人不吝惜的称赞,使我忽然间长大了。
  如果她不会写“挖”字,那又何妨,她已挖掘出一个小女孩心中宝贵的自信。
  有一次,我到一家米店去。
  “你明天能把米送到我们的营地吗?”
  “能。”那个胖女人说。
  “我已经把钱给你了,可是如果你们不送,”我不放心地说,“我们又有什么证据
  呢?”
  “啊!”她惊叫了一声,眼睛睁得圆突突,仿佛听见一件耸人听闻的罪案,“做这
  种事,我们是不敢的。”
  她说“不敢”两字的时候,那种敬畏的神情使我肃然,她所敬畏的是什么呢?是尊
  贵古老的卖米行业?还是“举头三尺即有神明”
  她的脸,十年后的今天,如果再遇到,我未必能辨认,但我每遇见那无所不为的人,
  就会想起她——为什么其他的人竟无所畏惧呢!
  有一个夏天,中午,我从街上回来,红砖人行道烫得人鞋底都要烧起来似的。
  忽然,我看到一个衣衫褴褛的中年人疲软地靠在一堵墙上,她的眼睛闭着,黎黑的
  脸曲扭如一截枯根,不知在忍受什么?
  他也许是中暑了,需要一杯甘冽的冰水。他也许很忧伤,需要一两句鼓励的话,但
  满街的人潮流动,美丽的皮鞋行过美丽的人行道,但没有人伫足望他一眼。
  我站了一会儿,想去扶他,但我闺秀式的教育使我不能不有所顾忌,如果他是疯子,
  如果他的行动冒犯我——于是我扼杀了我的同情,让自己和别人一样地漠然离去。
  那个人是谁?我不知道,那天中午他在眩晕中想必也没有看到我,我们只不过是路
  人。但他的痛苦却盘据了我的心,他的无助的影子使我陷在长久的自责里。
  上苍曾让我们相遇于同一条街,为什么我不能献出一点手足之情,为什么我有权漠
  视他的痛苦?我何以怀着那么可耻的自尊?如果可能,我真愿再遇见他一次,但谁又知
  道他在哪里呢?
  我们并非永远都有行善的机会——如果我们一度错过。
  那陌生人的脸于我是永远不可弥补的遗憾。
  对于代数中的行列式,我是一点也记不清了。倒是记得那细瘦矮小貌不惊人的代数
  老师。
  那年七月,当我们赶到联考考场的时候,只觉整个人生都摇晃起来,无忧的岁月至
  此便渺茫了,谁能预测自己在考场后的人生?
  想不到的是代数老师也在那里,他那苍白而没有表情的脸竟会奔波过两个城市而在
  考场上出现,是颇令人感到意外的。
  接着,他蹲在泥地上,拣了一块碎石子,为特别愚鲁的我讲起行列式来。我焦急地
  听着,似乎从来未曾那么心领神会过。泥土的大地可以成为那么美好的纸张,尖锐的利
  石可以成为那么流丽的彩笔——我第一次懂得,他使我在书本上的朱注之外了解了所谓
  “君子谋道”的精神。
  那天,很不幸的,行列式没有考,而那以后,我再没有碰过代数书,我的最后一节
  代数课竟是蹲在泥地上上的。我整个的中学教育也是在那无墙无顶的课室里结束的,事
  隔十多年,才忽然咀嚼出那意义有多美。
  代数老师姓什么?我竟不记得了,我能记得国文老师所填的许多小词,却记不住代
  数老师的名字,心里总有点内疚。如果我去母校查一下,应该不甚困难,但总觉得那是
  不必要的,他比许多我记得住姓名的人不是更有价值吗?
  ------------------
  黄金书屋 扫描校对
  转载请保留,谢谢!

  张晓风经典散文
  不能被增加的人

  我很惊讶——原来到最后我连一件礼物都不曾预备。我早就接到她“发愿”的邀请
  信,当时只觉得要买一件礼物并不是难事。可是,明天,她就要发愿了,我仍然还没找
  到一件合适的礼物。
  初识她是在淡水的一座山头上,古朴的修道院里,青绿的葡萄串尚未熟,四窗的花
  香里低放着一只巨大的、铜质的十字架,她的白衣服烧灼着异样的白。
  她就要正式发愿了,我该送她一件礼物,她们对我那么好,从那么遥远的山上,为
  我送来自烘的热蛋糕,自制的大蜡烛。但我却找不到一件可送给她的礼物——在她的发
  愿之日,在她立志以贫穷、服役为终生目标的日子。
  如果我送她一点小摆设,她该放在哪里呢?如果我送她一篮花,那易凋的繁花怎能
  切合她永恒的誓愿——而且我怀疑她会责备我说:“为什么不用它去周济穷人呢?”
  我能送她唇膏吗?当她亲吻小孤儿的时候,她早已有最美丽的红唇。我能送她胭脂
  吗?她奔波于山径去服役人的时候,她已有最动人的朱颊。我能送她衣料吗?神圣的白
  袍已将她嫁给理想,世间还有什么花色的衣料足以妆点她?有什么臂钏足以辉煌她操作
  的手臂?有什么项链可以辉映她垂向卑微者的头顶?有什么耳环配悬在那倾听他人忧烦
  的耳朵?有什么别针可以点缀那忧世的心胸?有什么戒指可以戴上那为人合掌祈祷的手
  指。
  世间这么大,市场这样喧腾,而我却买不到一个可以送给她的礼物。
  我打算这一件礼物给一位国外的牧师的时候。同样的困难又产生了。我才忽然发现,
  这世界上原来有一种人,你简直无法用任何东西来增加他,他自己已是一个完美的宇宙。
  也许我可以学别人一样,把猪肉干、牛肉干之类的东西当成土产送给他。但我知道
  给一个忙碌的,席不暇暖的人,他不可能有时间坐下来嚼零食。
  所有的食物似乎都不在他的心上,他的零食不是被忘了,就是分给别人去吃了。
  如果我送他一件衬衫或领带夹和袖扣之类的东西,他也不会记得妆扮自己的。他的
  一副眼镜架已经用了十年了,松得滑在鼻翼上,他仍然不肯换,只说:“何必呢?都成
  了老朋友了,已经有了感情了!”
  送给他一些小东西放在壁炉架上吗?他选择做牧师的那一天已经告别了沙发椅——
  而且他也没有壁炉。送他一点奢侈品吗?他的教区住着一些最贫穷的工人,他在他们中
  间只过着最简朴的日子。任何生活里牵牵绊绊的小物件对他而言都未必有意义,他是一
  个经常忘记自己的人——他必须别人的反复提醒才会猛然自己这个人的存在,他自己是
  不在他照顾的范围之内的。
  也许,我可以送他一本书,但对一个已经拥抱了这世界的人还有什么书可以增加他
  的智慧,还有什么知识可以提高他的价值。
  原来这世界上有一种人,你简直无法用任何东西来增加他,他自己己是一个完美的
  宇宙。

我们会竭力地去了解你,我们会慎重地俯下身去听你述说一个孩童的秘密愿望,我们会带着同情与谅解帮助你度过忧闷的少年时期。而当你成年,诗诗,我们仍愿分担你的哀伤,人生总有那么些悲怆和无奈的事,诗诗,如果在未来的日子里你感觉孤单,请记住你的母亲,我们的生命曾一度相系,我会努力使这种系联持续到永恒。我再说,诗诗,我们会试着了解你,以及属于你的时代。我们会信任你--上帝从不赐下坏的婴孩。http://www.dongzi.net/wenxue/zxf/content.htm多

张小风的经典散文有哪些
答:《九十年散文选》、《三弦》、《大地之歌》、《小说教室》、《张晓风中华现代文学大系》、《中华现代文学大系(贰):台湾一九八九 ~ 二○○三‧散文卷》、《心系》、《文学选粹》、《他?她?》、《玉想》、《再生缘》、《地毯的那一端》、《如果你有一首歌》、《安全感》、《有情人》、...

关于优美的短散文5篇
答:优美的短散文:红尘醉过客,深山安初心 夜伴无眠,伫立窗前,点点繁星,思念成殇。月华清寒,晓风拂来,荡起一湖心事... 一直认为今生的相遇,皆归于缘分。这一世,只愿为你青衣素裳,淡妆浓墨,如莲如禅。 青山高,碧水远,海角天隅,何时会相逢?我在时光深处,找不到来时路。千千阙歌,姗然慕意,心早已固守成石,不...

张晓风:人生没有意外的幸运
答:1977年,36岁的张晓风被台湾地区的批评界推为“中国当代十大散文家”之一,和她一起当选的有钱钟书,沈从文。评论赞辞说她“笔如太阳之热,霜雪之贞。篇篇有寒梅之香,字字若缨络敲冰”,这是一位作家的至高褒奖也是一位女人努力所得的里程碑,而取得成绩后的她更加持重努力,一篇篇流世的作品告诉我们,这一名号她当...

读《张晓风散文集》有感
答:开头读了几篇,只觉得作者有时说下自己的威慨,有时说下自己的心情,有时说点日常小事,即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也无面目清晰的人物,所以觉得很无聊。散文,是读过就散了的文?也所以会读书的时候,眼睛看着文字,手指翻着页码,脑海中却在想着那个英语单词是怎么拼的,那道数学方程式列的对不对……真是书从眼前过,文...

张晓风的散文《衣履篇》中的《背袋》一文赏析,主题思想必要!!!_百度...
答:全文的情感线索,归结于文首的序言:“——人生于世,相知有几?而衣履相亲,亦凉薄世界中之一聚散也——”衣履与人生,竟有如此亲密之关系,诚为许多人之不察也。读了晓风这篇散文,我们不禁也在内心感受到一种衣履相亲的人情味。似这种以楔子、引言或诗句引领下文的艺术手法,在《饮啄之篇》、《...

优美散文摘抄600字左右,最好是名家的..
答:张晓风 《春之怀古》 我最喜欢的 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从绿意内敛的山头,一把雪再也掌不住了,噗嗤的一声,将冷脸笑成花面,一首澌澌然的歌便从云端唱到山麓,从山麓唱到低低的荒村,唱入篱落,唱入一只小鸭的黄蹼,唱入软溶溶的春泥——软如一床新翻的棉被的春泥。那样娇,那样敏感,...

读《张晓风散文》有感优秀
答:我最喜欢张晓风散文《春俎》里的《山月》这篇文章。这是一篇描写并赞美山月的文章,虽然短小,但是精炼,所谓“浓缩才是精华”。认真品味、细细品读后就能够了解其揭示的深层含义,她用很简单的词句把山月的美藏在一字一句之中,一直围绕着“山月”二字,把山月那种寂寞、伟大、平凡、无情、孤傲的美描写得淋漓尽致,...

张晓风的散文读后感500字
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木棉花比作了天空上折翼的云朵,展现了木棉花的纯洁,洁白。张晓风的散文总是娓娓道来,深意令人不可捉摸,最后才隐约而神秘的把道理叙述出来。另一个另我印象很深的是《木林篇》里的《白千层》。开头先用了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白千层的成熟稳重,又通过外貌的细致描写...

张晓风散文集中有哪些比较精彩的文章?
答:张晓风经典散文集有:地毯的那一端 初雪 孤意与深情 她曾教过我 常常,我想起那座山 那部车子 大型家家酒 绿色的书简 爱情篇 饮啄篇 衣履篇 春之怀古 花之笔记 步下红毯之后 圣诞之拓片 大音 母亲的羽衣 好艳丽的一块土 种种有情 梅妃 一路行去 情怀 替古人担忧 生活赋 画睛 有些人 魔季...

我眼中的张晓风散文
答:她的散文风格多样,可优美也可壮美,可轻盈也可厚重,可抒情中兼具哲思,也可既具现代特色也有古典意蕴。相较于城市,张晓风对自然风物有着特别的热爱和眷恋,她崇尚自然之气,体现出一种明朗清新,苍凉壮阔的风格。在《画晴》中“四下一个人也没有,我就觉得自己也没有了。天地间只有一团喜悦、一腔温柔、一片勃勃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