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生成佛意思是不是说今生就成佛?成佛了之后身体会不会变成佛的模样?会不会有变化,会不会有32相? 会不会有人早已在释迦牟尼之前就已经成佛?只是其他人不知道,所...

作者&投稿:薄柳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佛教讲“即身成佛”,大概分如下几种不同的意义:

  1. 南传佛教讲成佛,属于“藏教佛”,也就是大阿罗汉。藏教佛,虽然也超越轮回,但不会有三十二相。

  2. 禅宗、密宗,也常常讲“即生成佛”,“开悟成佛”,这属于“通教佛”或“别教佛”,这种成佛,属于法身大士,也没有三十二相。

  3. 净土宗常常讲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之后,即生成佛,这属于“圆教佛”,这种成佛,与阿弥陀佛相同,有三十二相。



即生成佛按照我的理解应该是:刚生下来就是佛。就像老子道德经所说的要义:每个人修行的结果应该是返璞归真。也就是回归到婴孩的状态。君不闻: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我心头,人人有个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下修.
另外,真的有了佛性之后,面貌当然会有所体现。相由心生嘛。

大彻大悟就能成佛吗,还有成佛之后身体会发生什么变化吗~

佛教的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约公元前563~前483年)释迦族人,是古代迦毗罗卫国净饭王的儿子。他29岁出家修行7年,遍访当时的智者名人,最后在一棵菩提树下“悟道成佛”,被佛教徒尊为“释迦牟尼”(释迦族的圣人)。他传教40多年,80岁去世。

佛教的基本教义是“四谛”(谛是真理的意思),“八正道”,“六道轮回”等等。“四谛”的第一谛即苦谛——人所经历的生老病死一切皆苦。第二谛是集(集是因的意思)谛——一切苦难的原因在于人有欲望,就会有行动,就是造业(造孽),就要轮回(转世)。第三谛即灭谛——必须消灭一切欲望,才能消灭苦因,断绝苦果,达到不生不灭的涅盘境界。第四谛为道谛——只有按“八正道”修道,才能消灭一切欲望。“八正道”即正见解,正思维,正语言,正行为(正业),正生活(正命),正精进(毫不懈怠),正念,正定。 “六道轮回”——这六道是分别是,天道、阿修罗道、人道、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这六道之间的关系是因果循环,人做了好事,死后进入天道;做了坏事,死后进入地狱道。

佛教用修行的方法去掉修行者自己的欲望,罪孽和烦恼,以达至善,摆脱轮回,进入不(转)生不死的涅盘境界。基督教则认为,人的灵魂不灭,人死后,灵魂或上天堂,或下地狱,本来就是不(转)生不死。人靠自身的力量是无法摆脱自己的欲望和罪恶的,既无法消除过去的罪,也无法保证现在和将来不会犯罪。正因为如此,造物主上帝(道)派遣他的独生爱子降生成为人,就是耶稣。基督教相信上帝是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一体的上帝。圣子耶稣为担负和消除世人的罪被钉于十字架,受苦受难,舍身流血,死后3天复活,身体变为不朽不坏的灵性身体,显现于门徒后,升天。人信靠他,自己的罪才会被消除,才能获得拯救和永生,与神和好,死后灵魂升天,与主同在。末日基督再来时,要使死人身体复活,活人身体改变,成为灵性之体。

  燃灯佛是过去世为释迦菩萨授记的佛陀。音译提和竭罗、提洹竭。又作定光如来、锭光如来、普光如来、灯光如来。《过去现在因果经》卷一记载,此佛初生之日,四方皆明,日月火珠复不为用。以有此奇特,故名为普光。《大智度论》卷九亦云,燃灯佛生时,一切身边如灯,故名燃灯,成佛后亦名燃灯。


  佛教是讲十方三世的,也就是时间和空间是无穷无尽的,并局限我们这个世界局限我们的时间观念.同样,佛也不仅仅只有释迦牟尼佛,其他世界还有其他的佛就在同一世界也有不同的佛.
  1:我们这个世界叫娑婆世界,同时又是贤劫,贤劫是有千佛的.
  【贤劫千佛】

  (术语)过现未三住劫,各有一千佛出世。贤劫千佛者,佛祖统纪三十勘考诸经论,依其所记,则住劫有二十增减,其前八增减中,为佛之出世。于第九减劫,始有佛,名拘留孙佛。是为千佛之第一。次为拘那含牟尼佛,次为迦叶佛,次即今之释迦牟尼佛。自此至第十增减之减劫,有弥勒出世,次于第十增减之减劫中,有师子佛等九百九十四佛。次于第二增减之增劫,有楼至佛出世。合计一千佛。

  2:佛有三身四土
  三身:法身,报身,应化身.法身是不生不灭,报身是有生不灭,应化身是有生有灭.
  四土:土常寂光土、实报庄严土、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法身居常寂光土,报身居实报庄严土,应化身居凡圣同居土和方便有余土.
  我们居住的是凡圣同居土,已经消失的释迦牟尼佛是应化身,应化身是有生有灭的,但是释迦牟尼佛的法报身是永恒常在的.只是我们有障碍不能见到而已.我们在凡圣同居土接触的佛法和应化身一样都是因缘生法一样是有生有灭的,因缘聚则生,因缘散则灭.佛法共分为三个时期,即:正法时期、像法时期、末法时期。释尊法运期限,各经所载不同,古德多依用正法一千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万年之说。正法时期,正者证也,佛虽灭度,法仪未改,有教,有行,有证果者,是名正法时期;像法时期,像者似也,此时期,有教,有行,但证果的人已经很少;末法时期,末者微也,此时期转为微末,只有教而无行,更无证果之人.我们现在是末法时期,还能接触到佛法,等到法运尽了佛法在凡圣同居土就灭了.释迦牟尼佛如此其他的佛也是一样的,就好像我们古代有很多朝代一样,起起伏伏生生灭灭.将来释迦牟尼佛的佛法灭了,等弥勒佛机缘成熟了,他就来到新的娑婆世界示现成佛创立新的佛法了.

  3:就是弥勒佛和释迦牟尼佛一样同样具有三身四土的,这三身四土虽然名义上有三有四,但是实际上是一而三,三而一,不合不散的.譬如明镜,明喻“即报身”,像喻“即应化身”,镜喻“即法身”.虽然镜中影像有生有灭有变化,但是镜子本身是不会变化不生不灭的.而释迦牟尼佛和弥勒佛在名字上有差别,那也是应化身上有差别.十方三世佛是同共一法身的,在法身和报身上是佛佛道同没有任何差别.也就是我们所能看到的释迦牟尼佛和弥勒佛,都是同一面镜子中所显现的不同影像,包括我们也是这样的.每个人因为妄想不同所显现影像不同,身体思想以及生活环境也就不同,但是都是同一镜子所现彼此是圆融的互摄互入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如此构成十方三世一切世界.

前世佛、今生佛、来世佛是什么意思
答:前世佛即过去佛。过去佛是一个统称,有时单指燃灯古佛。时比丘阿梨蜜罗日日燃灯供养彼佛,佛乃为比丘授记,告知当来成佛,名定光如来。此系燃灯佛昔时曾从宝髻佛受记之因缘。今生佛即现在佛。现在佛,即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Śākyamuni)不是其本名,是后人对他的尊称,意义是“释迦族圣者...

因果成熟 见闻佛法究竟成佛 是什么意思?
答:这个是人编的话的,佛经中有这句话吗?实在说编的有些不妥当。因为自己不修行,虽然迟早会成佛,但要到久远劫。所以学佛要今生成就,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是一生成佛,究竟成佛。

一念成佛一念成魔,有什么寓意呢?
答:想必大家都知道这么一句话,一念成佛,一念成魔,是什么意思?很多人都不明白其中的意思,无天佛祖给出了答案。在佛的眼里没有好与坏之分,所以说,一念成佛,一念成魔,并不是坏人变好了,不再做坏事了。佛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佛是过来人,而人是未来佛,佛心不二,诸法空相,不生不灭。看...

成佛和死亡,其实不过是同一个意思的两种说法,都是无牵无挂,无欲无求...
答:所谓死亡,就是依然进入六道轮回,无佛法指引,永无出头之日。人的终点是肉体的毁灭和精神在不同空间的兜兜转转(轮回);神的终点同样如此(因为神还是六道轮回里最高级的生命体,但因欲望所牵引,仍然逃不了轮回。但若能修行,则是最接近佛的空间。至高神离成佛就只有一步之遥了)。

前世佛、今生佛、来世佛是什么意思?
答:过去佛燃灯佛,现在佛释迦佛,未来佛弥勒佛。三世又叫三际。世,梵语叫路迦(Loka),《楞严经》说:世为迁流,意即时间的流动。佛教用于因果轮回时,世指个体一期生死的时间跨度。三世也可说前世、现世、未来世,或前生、今生、来生,或前际、中际、后际。佛教中的世,短的一眨眼的工夫都不可能,最...

得道升天,涅槃成佛是什么意思?
答:道教最大的成功是能修炼到肉体白日飞升、成为天界神仙的一员(叫“位列仙班”),叫“得道升天”;佛教最大的成功是大彻大悟、成为最高境界的修行者(专称为“佛),叫“开悟成佛”。至于“涅槃”这个词语用在这里是用错了的,涅槃在世俗人的眼里就等于“逝世”,但在佛教徒的修行中是进入到“不生...

佛教哪些宗是今生就能成佛的?哪些宗是要来世成佛的?
答:佛言:「净业三福是三世诸佛净业正因。」这句话说得多重!多麼重要!三世是过去、现在、未来,我们从凡夫修行作菩萨,将来成佛,真正根本的因就是这三条。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皆以此三条为基础。若无此基础,就不能成就;犹如盖房打地基一样,无论盖什麼房子,地基一定要坚固,有了坚固的基础,...

即身成佛的理论的说明
答:只有修“瑜伽三密观”时,依如来加持感应之力,仿佛在一个大圆镜中森罗万象,明白地映现出真实的相状,使我们显得了和佛一样的功德,所以叫“成佛”。真言宗根据《大日经》和《金刚顶经》成立“六大缘起”的说法,也就是成立了即身成佛的理论。《大日经疏》说:“我觉本不生,出过言语道,诸过得解脱,远离于因缘,知...

请问佛教中成佛的标准是由什么来衡量的?谁来判定“佛”成了佛?
答:佛教中成佛的标准就是转八识成四智。坛经中说:五八六七果因转。说的就是第六识意识转为妙观察智,第七识末那识转为平等性智,是在因地转,也就是初地菩萨大乘见道时转。第八识阿赖耶识转为大圆镜智,前五识转为成所作智,是在果地转,也就是成佛是转。所以成佛的标志就是转八识成四智。所...

出家如初,成佛有余。是什么意思?
答:佛家有一句话:“出家如初,成佛有余。”这是讲那个人一念真心出家的时候,那个诚恳的决心,没得话讲。出家人一辈子修持都像开始出家的那一下子的精诚的话,那他就成佛有余了。“佛能通一切智,彻万法源。”千万不能够抱到头陀心情,只求自度而已。要珍惜自己接触到佛法的机会。佛教称这种对佛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