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满族人姓苏,家里说我们是正黄旗的,我想求证一下,谁能给个准确答案? 我姓苏,是满族,想了解有关我的民族,我是什么旗的?

作者&投稿:漳疮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清朝是由满族人入主中原后建立,由满族人当皇帝的封建王朝。十九世纪后期,由于朝政腐败、列强入侵、农民起义等等原因,其情形已经是风雨飘摇,一触即溃。当时,同盟会等革命党人为了唤起民众,提出的口号是“驱逐鞑虏,还我中华”,以现在的眼光来看,这样的口号有明显的民族狭隘性,但这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的社会心态。由此不难理解,为什么辛亥革命后满族人要改姓,其主要原因是为了避免遭受歧视和迫害。这从春秋战国以来可以找出许多相似的例子。
当一个民族的统治地位被推翻,必然产生怀旧感,故在中原地区的满族人很多将自己的姓氏改为金、艾等等,一则可以和汉人的姓氏相同二则可以怀恋自己的祖先的辉煌。 满族并非以血缘、文化而形成的民族,维系满族作为民族而独立于其他民族的是八旗制度。

爱新觉罗改为艾姓.爱新觉罗(肇、金、罗、德、洪、依、海、艾、铁、普、启),这无疑是最惹人注目的姓,爱新觉罗不是姓氏,爱新才是,觉罗是皇族的意思。爱新翻译成汉文为金。(但是因为袁世凯登基,发布了将爱新改为金的旨意,所以爱新家的人大抵是不愿意称为金的)。“爱新”是女真语,作为姓,自金朝就有了,按意译就是“金”,但那时没有“觉罗”这两个字。“觉罗”是根据满语gioro的音译。它原来有独自的意思。

当然,满族的姓氏后来改变的还有很多,以下就是一个简单的列表,其实很多姓已经看不出来它原来的样子了。

马佳 (麻、马)、盛佳(沈)

兀扎喇(吴、乌)、委赫(石)

富察(富、傅)、索卓罗(索)

赫叶勒(何、赫)、尼玛察(杨)

良嘉(粱)、果尔勒斯(高)

舒穆禄(舒、宿)、余乎鲁(余)

齐佳(齐)、喜塔拉(祖、图、希)

他塔喇(唐)、尼玛哈(于、俞)

西林觉罗(鄂)、鄂佳(鄂)

扎库塔(张)、库雅喇(胡)

阿克占(雷)、扎思乎里(贾)

萨科达(仓)、徒萨(徒)

宏佳(宏)、锁吉(锁)

鄂托(曹)、沙垃(沙)

库奔(库)、惠何(惠)

英佳(英)、洪额奇(洪)

伊喇厘(李)、墨尔迪勒(孟)

白额吉吉特(白)、文扎(文)

巴约特(高、巴)、万琉哈(万)

朱舍狸(朱)、郭洛奔(郭)

乌苏里(武)、伊图玛(伊)

听你家人的。

就给一个汉姓很难查旗籍的,本身姓氏跟旗籍就没什么太大关系……

苏克萨哈是两黄旗的吗?
问题是他好像被族诛了。

我家是苏姓,满族,镶黄旗,求原来的满姓~

清朝时满洲八旗的伊拉哩氏、苏佳氏、苏都哩氏、苏尔佳氏等族人改为了汉族苏姓。
苏姓其起源主要是己姓和外族的改姓。因周时武王封颛顼高阳氏后裔忿生于苏国,后人追尊苏忿生为得姓始祖。望出武功郡,亦有河内郡、扶风郡等。
苏姓最初发源于河南,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苏姓大举南迁;宋元明时期,苏姓人口主要由北方向东南迁移,由西向南方迁移。苏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行第42位。

扩展资料
苏姓名人:
1,苏秦
战国时的纵横家,奉燕昭王之命入齐从事反间活动,以便攻齐复仇。曾任齐国丞相,主张六国合纵攻秦。
2,苏代
战国时期纵横家,协助苏秦推行合纵连横、弱齐强燕的策略,往来于各国之间,成为苏秦的得力助手。
3,苏武
汉武帝时出使匈奴,因匈奴内乱受牵连而被扣,持节牧羊于北海。苏武历尽艰辛,留居匈奴十九年持节不屈。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苏姓

在北方的匈奴鲜卑族人,东汉永元年间 (公元89—105年)参与了东汉政权对诸胡叛军的讨伐,其中鲜卑大都护苏拔庞在这次讨伐中立功,被封为率众王并被赐金帛。在东汉时期朝鲜半岛的南部三韩中也有麻斯人苏马浞,被光武帝封为汉麻斯邑君使,属辽东郡以东的乐浪郡。东汉灵帝时,在辽东有苏侯延,众千余部落,自称峭王而与汉军对阵。苏侯延所在乌桓各部平时与汉关系甚好,由于东汉末年中原内乱,长期为汉戍边的乌桓人,也就拥兵为王了。 南北朝时北魏有鲜卑代北复姓跋略氏,随孝文帝迁都洛阳以后,实行汉化,单姓苏氏。 在唐代,属于突厥突骑施别种者,以苏禄为“可汗”,结众二十余万,遂雄居西域。唐开元年间,与唐朝来往,苏禄受封为左羽林军大将军、金方道经略大使,进封为特勒遣侍御史,册立为“忠顺可汗”,并与金河公主合婚。玄宗时,在丹凤楼专设御宴款待苏禄使臣,两者建立了较为密切的友好关系。属于东胡支系的奚也居于北方,唐太宗时与唐朝建立了朝贡关系,其“大酋”苏支,因战高丽有功,整个部族内附,专置饶乐都督府,苏支因此也受到较好的待遇。唐朝西域的龟兹国主苏伐勃殃,于唐高祖时遣使来朝,勃殃死后,其子苏伐垒继位后又于唐太宗时遣使献马,被赐以玺书,抚慰甚厚,由此开创了数十年间的友好联系。在南方属于西南蛮的清远国王苏唐磨在唐德宗贞元九年(公元 793年)与诸多小族纷纷内附,被唐朝中央政府例授为将军,中郎果毅等职官。在唐朝西域有“大勃律”,唐开元(公元714—741年)年间,遣使来朝。唐朝正式册封其君“苏弗舍利支离泥”为王,又将其继任者“苏麟陀逸之”为王。后因吐蕃势力较大,而与中原疏远,唐朝大将高仙芝受命远征,平定后置归仁军,并授其新君苏失利之为右威卫将军,赐紫袍黄金带。 在宋代,位于今湖南新化、安化的梅山蛮,其首领苏方,峒主苏甘所部与诸蛮互有争战。后在北宋熙宁年间(公元1068— 1077年)被章悖率宋朝官兵以武力平定。留居新化一带者,成为汉族,并成为当地大姓。南逃湘南者,成为瑶族,有的并远徙两广,云南及越南、老挝、泰国的北部山区。在云南黎县黎州诸蛮有雨林蛮,其头领苏吠在宋太祖时被授为怀化将军,说明苏氏蛮族虽与宋朝有矛盾,但仍保持有较为友好的关系。 清代的满族人中,以“苏”字为首的名字较多。

苏姓迁徙史
自苏国灭亡后,苏氏族人 开始了他们在这块大陆腹地的迁徙。 先秦时期的苏氏播迁 苏氏的迁移有着悠久的历史。《后汉书·郡国志》记载:“襄国有苏人亭。”《汉书·地理志》也载:“曲逆有苏水,东人 濡。” “河北苏”是苏氏历史上极有影响的苏氏大族,《史记·赵世家》记载,赵孝成王七年(公元前259年)“秦围邯郸。武垣令傅豹、王容、苏射率燕众反燕地。” 苏国居于中原地区。苏子或苏公的活动范围并不大,其主要居住在豫北焦作市的温县。东达卫国也就是今濮阳一带;南达王城,即今洛阳;东南达郑国,即河南新郑,西南可达虢国,即今三门峡一带。以上情况说明,苏国国王的活动范围在今河南省的黄河两岸,大致在今焦作、新乡、郑州、濮阳、洛阳、三门峡等6市的范围之内。
苏国灭亡后的战国时代,苏人 外迁的主要聚居地在洛阳,并涌现出著名的苏秦家族。 战国时期,诸侯间的战与和,促使了“士”的大量出现,这一阶层也可以说是依靠知识,依靠谋略为生的知识分子,他们以其自身的聪明才智,以及不停地游说,奔波于列国诸侯之间。苏秦以鬼谷子为师,在云梦山(今河南淇县境内)学术多年。他西至秦国,又东去赵国(今河北邯郸),主要居住在燕都(今河北易县),以后又多次到赵、齐(都于今山东淄博)、魏(都于今河南开封)等,其活动范围在今河南、河北、山东诸省。但苏秦也南到荆楚(都城在今湖北江陵),游说楚威王。苏秦的兄弟苏厉、苏代,也主要活动于燕、齐等地,足迹亦到中原的魏国,西可达秦。苏秦家族以“纵横术”而名闻天下,长期的游说活动极大地扩展了他们的眼界,异地的居住,使他们获取了更多的知识与阅历。 《竹书纪年》中,均记载了战国时期秦将苏胡统领大军讨伐韩国,被韩将韩襄大败于酸水。这场战事虽不能阻挡秦军东进,但对秦军是一次重创。 苏胡也成为人 居关中,即“陕西苏”的最早的名人 。苏秦到荆楚,并不是苏氏最早涉足此地。《史记·楚世家》记载:楚庄王三年(公元前611年),庄王不理朝政,日夜寻欢作乐,并下令有敢于劝谏者,立即处死,绝不赦免。时任楚国大夫的苏从,从大局出发,冒死直谏。楚庄王问他道:“你没有听说我下的命令吗?”苏从说:“如果杀死我能使您清醒,就是我的愿望了。”楚庄王听后,顿时醒悟,并立即停止了寻欢作乐,认真处理朝政,他还任命苏从辅佐朝政。

秦汉时期的苏氏播迁 《史记》曾记载“项羽大军”,“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项羽军队攻打的对像是秦军,统领秦军的将军苏角,被楚军攻杀。作为秦将,苏角应与苏胡一样,久居关中,他们均为苏氏西进的早期移民。此外,在与刘邦军队决战的秦将中有苏驵,他曾统军在泥阳(今甘肃宁县东南)与刘邦手下的大将郦商决战,而兵败。苏驵,以及苏角、苏胡等,见于史载,说明在秦国及至秦朝,有以武为职的苏氏族人 为秦帝国而尽力。 汉武帝元鼎元年(公元前116年)正式任职内右史的苏纵便在长安生活。汉武帝晚年,病重甘泉宫,权臣江充以病在巫蛊为由,而到太子宫中追查,时任黄门的苏文,为江充的随从,在此后的一系列宫中争斗中,受冤杀者甚众。始作俑者江充不仅被杀,也被夷灭九族,苏文亦被焚于“横桥”上。到王莽当政时,方士苏乐受命在宫中筑“八风台”,“台成万金”,可见筑台耗费巨大,并在台上作乐。 儒生苏章,他不仕王莽,隐逸而去。 此外,在长安还有富豪苏回,被贼人绑票,时任京兆尹的赵广汉,以计擒住了贼人 。 在京城及附近居住苏建苏武家族。 苏益在《吾族渊源》中,讲到了苏建苏武家族的来源:“汉兴,高祖徙天下豪杰以实关中,苏氏亦由河南河内而迁秦,遂家于长安杜陵间。至汉武帝时,建公官校尉,从卫青大将军,西汉元朔二年,匈奴人 寇击退之,收河以南之地。西汉元狩四年,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立大功,封平陵侯,居长安而葬武功,其后遂家其所封,是为武功人 。”

详细:苏姓渊源
http://www.whxw.com.cn/Article/xsxg/200605/20060509154229_8884_7.shtml

满族姓氏
答:为什么现在有的满族人姓汉姓 当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的时候,孙中山先生提出“驱除鞑虏”的口号,北京以及分散在全国各地的满族旗人并没有因此逃回老家去,而是纷纷改成汉姓,使用汉文汉语,就地包装成汉族。比如侯宝林,就是满族,四岁时被舅舅张金斌从外地送到北京地安门外侯家,直到1985年才改回“满族”。由于汉民族同化力...

在清朝时,有什么正白旗的姓?(多列一些)
答:主要姓氏有 爱新觉罗(一般王爷,像多尔衮。)、曹佳氏(曹雪芹)、叶赫那拉、董鄂氏、瓜尔佳氏、那木都鲁氏、李佳氏等等姓氏。正白旗是八旗中的上三旗之一,因在顺治初,多尔衮将自己所领上正白旗纳入上三旗而将正蓝旗降入下五旗。

正黄旗在满族是什么地位
答:正黄旗在满族中属于上三旗之一,地位崇高。在清朝,上三旗归皇帝直接统领,正黄旗属于皇帝的亲兵,虽然正黄旗的地位略逊于镶黄旗,但也是朝廷的重要力量。正黄旗人在清代有很多出类拔萃的人物,如名臣、名将和文学家等。正黄旗以旗色纯黄而得名。旗内无王归皇帝所亲统,兵是皇帝亲兵,侍卫皇室的...

所有满姓改汉姓对照表,满族姓氏改汉姓对照表 满族人为什么要改汉姓_百 ...
答:满族的姓氏中有八大姓排在所有满族姓氏的前列,这八大姓主要是佟(佟佳氏),关(瓜尔佳氏),马(马佳氏),索(索绰罗氏),赫(赫舍里氏),富(富察氏),那(那拉氏),郎(钮祜禄氏)八姓。 这八大姓非常有代表性的是佟大为和关悦,他们两个人都是满足人,也就是说他们的祖先在当时也是满族中...

听别人说什么正黄旗,还有什么满族,什么是正黄旗啊?两者有什么关系吗...
答:汉八旗三个八旗(八旗就是 正黄、镶黄、正白、镶白、正红、镶红、正蓝、镶蓝)。满人绝绝绝大多数都是在旗的,清中后期有过出旗令,但基本上都是汉军出旗。现在满族的概念基本等同于旗人,所以一般现在的满族人喜欢说自己是XX旗的,也经常把八旗和满族等同起来——但这实际上是不对的。

八旗正黄旗的姓氏
答:4、满族福塔氏,亦称付哈氏,满语为Futa Hala,汉义“绳子”,世居长白山地区,后多冠汉姓为付氏、福氏等。5、满族富尔库鲁氏,亦称富勒库噜氏,世居黑龙江松花江流域,后有人改汉字单姓为付氏。6、满族富勒哈氏,亦称富尔哈氏、富勒察氏、富勒洪阿氏、富勒瑚氏,满语为Fulha Hala,汉义“杨树、布施...

...我知道满洲八旗都是满族人,但意思就是说八旗是划分满族各个家族的...
答:满洲八旗按贵贱等级划分依次是正黄,镶黄,正白,正蓝,镶白,正红,镶红,镶蓝八个部分。八旗是清代满族的社会生活军事组织形式。八旗制度是努尔哈赤于明万历二十九年(1615年)正式创立。八旗制度的特点是以旗统人,即以旗统兵。凡隶于八旗者皆可以为兵。以旗色纯黄而得名。正黄、镶黄和正白旗列为上三...

满族正黄旗,汉姓甫(或者可能是溥、浦),满姓是什么??能知道祖上是谁么...
答:和风一般自由,不懂不要乱插嘴,这在满洲人心里是很严肃的事情。首先是正黄旗,就肯定不是皇家宗室,因为宗室是镶黄旗,大多数汉人以为正黄旗是头旗,其实不然,镶黄旗才是头旗。我只能说是觉罗,至于是哪个觉罗,还需要其他条件才能准确判断。第三贵族,要不是在百度里,我怕误人子弟,我真不爱跟你...

满族姓氏
答:满清入关之后,满人逐渐汉化,且因八旗驻防全国各地的制度,使满人分散在全国各地,久而久之遂融入当地,成为当地人。民国成立之后,满人多隐蔽身分,改用汉姓,或姓金,或姓罗,甚至自称是汉族。其实他们大多早已不会说满语,不识满文,而使用汉语、汉文,与汉人无异。只有少数在东北偏远的满族自治县乡村...

对满族历史了解的请进!
答:正黄旗 以旗色纯黄而得名。正黄,镶黄和正白旗列 为上三旗,上三旗内无王,都归皇帝所亲统.兵 是皇帝亲兵,侍卫皇室的成员也从上三旗中选。 至清末,是八旗满洲中人口最多的一个,下辖92个整佐领又2个半分佐领,约3万兵丁,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5万人 镶黄旗 在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西南部。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