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为何被称为千古第一才女?她的诗词经历了哪些变化? 古代才女无数,为什么李清照被誉为“千古第一才女”?

作者&投稿:艾昏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古达才女众多,或工诗文,或善书画,或有少量佳作存世,或有故事佳话流传,但是李清照却被称为“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的一生与国朝命运相连,其作品在内容上不但涉及了闺房女儿悲喜情态,亦有反映深刻家国情怀和不俗政治观点的作品,这在古代女性之中是独一无二的。从个人经历上讲,李清照与丈夫赵明诚早期两情相悦的爱情故事,后期李清照因丈夫弃城而逃将其谴责,晚年看穿第二任丈夫张汝舟觊觎自己文物的阴谋不惜下狱也要与其和离……种种经历不但反映了当时女性的生活现状,也超脱了封建社会的世俗观点。

李清照“千古第一才女”之名

李清照在诗文词作等方面均有一定建树,但是其主要成就还是体现在词的创作上。李清照的词作不但有着极高的文学修养,还体现了较为高雅的生活情趣。不但佳句频出,且透露着创新精神。李清照曾写过一篇论述关于词的创作的文章《词论》,其中明确提出“词别是一家”的观点,主张词是一个独立的文学体裁,应当与诗文等的创作截然分开,这个观点很大程度上推动了词的发展历程。李清照作为婉约词派的代表人物,用词平白朴实而情感真挚,不但写闺愁别绪,亦谈家国政治,不仅有委婉含蓄者,也有壮阔豪放者。除了词作,亦有诗文传世,堪称“千古第一才女”。

李清照诗词风格和内容的变化

李清照的作品按照创作时间,主要可分为前期和后期。前期主要写少女时期的嬉戏和闺思,还有婚后与赵明诚两情相悦的爱情生活以及赵明诚入太学后,李赵两家政见不合而导致李清照在赵家无依无靠的忧愁情绪。

后期北宋灭亡,赵明诚也病逝,李清照无儿无女,独自一人带着夫妇二人一生收藏的金石书画等文物逃避战乱而南渡,此时其词作不但写个人经历的悲苦,还有对家国命运的担忧。“国家不幸诗家幸”,国难当头,李清照的词作在主题和思想上又因忧国伤时而上升了一个层次。



李清照的词,温婉中透露出一种浑然天成的气质,即便经历了数代,她的词也足以让人惊叹,这是她被称为千古第一才女的原因。她的词主要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是少女时期的李清照,此时她的词风是轻快的,主要体现出她少女时代轻快自由的生活,第二是中年时期的李清照,在经历了种种磨难之后,她的词中饱含伤感。

因为李清照的诗词歌赋样样精通,从小就是在特别好的文化氛围长大,有很多出名的著作,诗词的变化也是随着她的感情生活从甜甜蜜蜜到最后的凄凄掺掺戚戚。

李清照被称为千古第一才女是因为她的文学作品传唱度很高,她的诗词经历的变化是从主要是从南渡前主要描写爱情到南渡之后主要描写家国情怀,体现的是她生活的经历日渐丰盈,思考问题的角度逐渐变化。

因为李清照确实才学过人,留下很多诗作。她的诗词从描写少女情怀到夫妻情深再到经历国破家亡后强烈的爱国情怀,每一阶段都很有特点。

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的李清照,身为女子她为何能流芳百世?~

成就不限于诗歌。
李清照:宋代女诗人,婉约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的美称。谁说女人不如男人。当然,任何观点会有异议,对李清照“千古第一才女”的说法也不例外,事实上,同时期也有杰出女诗人,为什么李清照可以被称为“千古第一才女”?身为女子她为何能流芳百世?
李清照文化素养突出。出生于书香家族,无忧无虑。受父亲影响,从小就有文学背景。结婚后,经历了人间灾难。悲伤的诗产生好的诗歌。李清照是受经历了各种挫折的女人。
属于自己的诗歌风格,提出“不是家庭”,反对诗歌方法。千古第一才女”的称号和李清照是相对应的。作为李清照的诗歌爱好者,反对“什么是第一”。每个人是独一无二。作品比《关公战秦琼》更具有深远的意义。做思考的人,内心富有的人,有远见,不盲从。有自己独特的理解。李清照留下漂亮的句子就够了。不需虚假的标签。关道胜是赵梦迢其妻。书法造诣颇高,毋庸置疑。她的诗歌流传,影响不如李清照。只用书法选,王羲之妻魏女士是第一才女。李清照是才华横溢的女人。她关注的不仅仅是对文学的贡献。
受丈夫影响,李清照热爱绘画和书法,帮助丈夫收藏,完成《金石录》。能创作诗歌,留下优秀作品,诗词的“雅派”,还有著作《词论》。是她的组成部分,独特于宋词。

优雅不柔和,易思,情真意切,语言流畅,音乐美。被称“简易的风格”。值得注意,除了《周律》不熟悉,《苏昊》是苏东坡的豪放,《刘雍》是流行。
值得珍惜,具有女性丈夫气质,表现了民族情感。写诗指称南宋统治者,其中是“觉举”:生如英雄,死亦鬼雄,她的一生也是悲惨命运的传奇。

历史上的才女有很多,有远嫁匈奴的千古第一琴女蔡文姬,有再嫁私奔爱人的卓文君,有续写《汉书》的班昭,还有叱咤官场的上官婉儿,还有富有咏絮之才的谢道韫。到了近代,也有挥笔成章的张爱玲、萧红等。可唯独只有李清照担当得起“千古第一才女”的名号,这是为何呢?

第一、她的倾世才华无出其右
李清照的才华毋庸置疑,她流传下来的千古名篇有很多,而相比之下,蔡文姬、卓文君等流传下来的诗词名篇却很少,我们对她们印象比较深刻的,也就只是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和《悲愤诗》或者是卓文君的《白头吟》。
而李清照的名篇,传唱度要比她们广得多。有“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的无奈;有“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憔悴;有“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悲苦;更有“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的豪气。这些名句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她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甚至成了小说名,被改编成了电视剧,影响力可见一斑。
做个简单的对比,我们大家应该都知道“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但是估计少有人知道这句诗是出自卓文君的《白头吟》吧。而相比谢道韫,或许我们也只知道那句“未若柳絮因风起。”其他更多的,我们知道的也是寥寥无几。
而与近代张爱玲、萧红作对比,张爱玲的小说艺术毋庸置疑甚是高妙,可是却也走不出局限,她的小说与李清照的词作相比涉猎不够广泛,并且她的小说从民国传到今天,波及范围和影响力也是比不上李清照从宋朝流传至今的诗词。而萧红因为生病而早逝,留下来的作品较少,也是一大遗憾,她的名气也自是比不上李清照。
同时,李清照与丈夫赵明诚爱好收集古文物,在收集的同时,两人还合作《金石录》,是中国最早的金石目录和研究专著之一,评论独具卓识,对中国古文物的研究活动起着强烈的推动作用。李清照个人所做的《金石录后序》更是成为历代史学家们考究的对象。
其他才女著作的普及度较狭隘,而李清照诗词的普及度更广,并且她对中国古文物的研究有着杰出贡献,这便是她的风头能盖过其他才女的最大原因。

第二、她的浪漫爱情旷古绝今
李清照和其他才女相比有着不错的姻缘,她与丈夫赵明诚情谊相投又是一见钟情,在当时更是一段才子配佳人的传奇佳话。婚后的李清照更是因为有了爱情的滋养,写出了更多的千古名篇,最著名的当然是那首《一剪梅》“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她与丈夫的感情久久萦绕于她的心上,刚从眉间消散,却又涌上心头,这样的爱情怎能不令人向往?
相比之下,其他才女的感情就要显得坎坷。蔡文姬结了三次婚,虽然三次婚姻也似乎都充满了传奇色彩,但仔细咀嚼,不难发现,蔡文姬每次出嫁几乎都是身不由己迫不得已,她没有追求自己幸福的权利,当然弱过李清照许多。
卓文君能够不惧世俗,与司马相如私奔,放到现代社会,是非常值得肯定的,可是在当时却是一段“耻事”,因此,在以前的年代,卓文君或许会因为这个原因,而被李清照所比下去。
放到近代,张爱玲的恋人胡兰成是出了名的风流浪子,或许也有读者会“厌屋及乌”而不太喜欢和胡兰成曾经有过一段恋情的张爱玲吧。他们之间的故事,自是没有赵明诚与李清照般充满了浪漫色彩更令人向往。
李清照与赵明诚的一段令世人传唱的爱情佳话,也是她名气盖过其他才女的一个原因。

第三、她的爱国热情令人敬佩
李清照虽然只是一个婉约词人,可是她也有着与豪迈词人一样的豪情壮志。她的《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既强烈讽刺了面对金人进攻无所作为的宋朝政府,也无比强烈的激励当时的有识之士奋起反抗。那首《渔家傲》“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古往今来一直激励着世人勇往直前。
她虽然只是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弱女子,可是她的词中却透露出一种巾帼不让须眉的豪迈气势!侠之大者,为国为民。李清照虽不能亲身实践,可是她的精神心灵却无不流露出“侠之大者”的庄严气势!
相比之下,卓文君、谢道韫等极少探出闺阁的才女,在为国为民这一层面上,着实已经输给了李清照太多太多。而上官婉儿,她是武则天的重臣,有着“巾帼宰相”的美誉,在爱国、为国这一层面上虽是高于李清照一等,可是在前面提到的诗词传唱度中,她已经不如李清照许多了,所以即使有着宰相官职的弥补,她的才气,依然掩盖不住李清照。
李清照,她不只是一个热爱诗词、贪图儿女情长的小家碧玉形象,更是有着远大抱负与理想的巾帼英雄,这一点又让她的人格魅力升华了一个档次。

第四、她的休夫举动惊撼世人
在赵明诚逝世后,为了在战火中保护与赵明诚一起收藏的文物,李清照顾全大局,下定决心再嫁他人,此人叫做张汝舟,可是婚后,李清照才发现,张汝舟原来想要的只是自己手里的文物,这些文物是李清照与心爱之人一起收藏的,她宁愿死也不愿将文物交给张汝舟。为了得到这些价值连城的文物,张汝舟甚至对李清照施加虐待。
而李清照在面对一个不爱自己甚至虐待自己的男人之时,她能够毅然决然的站出来,留下一纸休书状告官府。在宋朝,女子有如此跨越礼法的行为,自是免不了牢狱之灾,可是李清照不怕,她就是敢于抛弃世俗理念,打破常规在别人不敢下笔的地方痛下笔墨。
李清照休掉了自己的丈夫这种摒弃男尊女卑观念的精神,放到现代为她担当“千古第一才女”名号加分不少。
做个对比,班昭,为兄长班固续写《汉书》,这是非常值得令人敬佩的一件大事,可是班昭自己曾著有《女诫》。里面不断宣扬着男尊女卑的观念,提倡“三从之道”和“四德之仪”。
在古代宋明理学开始对女性行为严加规范的那段时间,班昭的《女诫》是非常迎合时代潮流的,可是放到现在,却少不了让人嗤之以鼻。男女是否平等,这是评判一个社会是否步入现代化的最重要准则,而班昭的《女诫》却极力宣扬女性应当保持卑微地位,勤勤恳恳侍奉丈夫、公婆。
这样的理念放到现在,谁会接受呢?如果让你选择,你是会选择倡导男女平等的李清照,还是宣扬男尊女卑的班昭呢?
同时,李清照的休夫举动,不仅在现在大受赞叹,在当时也是俘获了众多百姓对她的敬仰。李清照休夫后被判牢狱之灾,而沿街百姓因为佩服她的举动,纷纷向官府为李清照求情,官府拗不过众多百姓的请求,特意为李清照减刑。从这一点也能看出李清照在当时的影响力。
为男女平等社会的建立贡献一份力,这也是李清照力压群芳的一大原因。

总结
李清照“千古第一才女”的名号,当然不止局限于一个简单的“才”字,她的人生不仅有诗情画意,更有着浓浓的爱国之思,同时她的骨子里时时刻刻透露着对男尊女卑社会的强烈抨击,而那段令人神往的倾城之恋,也为她加分不少。如此种种相加在一起,便诞生了“千古第一才女”!

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的李清照,身为女子她为何能流芳百世?
答:成就不限于诗歌。李清照:宋代女诗人,婉约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的美称。谁说女人不如男人。当然,任何观点会有异议,对李清照“千古第一才女”的说法也不例外,事实上,同时期也有杰出女诗人,为什么李清照可以被称为“千古第一才女”?身为女子她为何能流芳百世?

你知道谁是千古第一“风流才女”?
答:千古第一风流才女就是——李清照,她喜欢喝酒,好赌好色。而且她的诗才是一流的水准。李清照的父亲是苏轼的学生,得到了苏轼的真传才气,她的母亲出生在状元的家庭,饱读诗书,蕙质兰心。她在少女时期就有一首《点绛唇·蹴罢秋千》。这首词非常的经典,初罢秋千起来,慵整芊芊手,露浓花瘦薄。汗轻...

李清照是一个大诗人,为何后人却说她是古今第一才女兼第一女赌徒?
答:这就像当代很多钟爱赌博的女性,非常少有人喜爱掷骰子这种简单直接的,却钟爱打麻将一模一样。从古到今,喜好赌博的人不计其数,好赌的名人也不在少数。就女人而言,钟爱赌博的也非常多。如武则天喜爱“双陆”,杨贵妃喜爰掷骰子,而慈禧太后则钟爱打麻将。将她称为古往今来第一女赌徒,是由于她不...

中国古代四大才女的李清照
答:宋代(两宋之交)女词人, 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 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古代第一才女李清照,才女为什么如此命运多舛?
答:李清照是婉约派代表之一,她被称之为“千古第一才女”,号称“易安居士”,在中学课文中,就有节选李清照的宋词。李清照出生世家,早年间生活优越,他的父亲李格非是苏轼的学生,善于作文章,家里藏书很多。她的母亲也是一位有着文学修养的女子。因此李清照从小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之下,必定是饱读诗书,...

千古才女李清照是怎样一个奇女子?
答:她不仅在诗词方面取得了令人惊叹的成就,还将自己的创作经验总结升华为词论。因为赵明诚的关系,她还投入了金石收藏、研究中,不仅辅助丈夫完成了《金石录》 ,还写成了不朽著作《金石录后序》 ,这绝非寻常才女所能做到的。因此,后世称其“千古第一才女”是丝毫不过分的!对于李清照再嫁的问题,其实是...

千古第一女词人:李清照
答:所处时代 : 南宋 民族族群 :汉 出生地 :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明水街道 出生时间 :1084年3月13日 去世时间 :约1155年 主要作品 :《声声慢·寻寻觅觅》《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夏日绝句》等 主要成就:诗词创作、诗词理论颇佳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生 平 李清照...

被称为千古第一的才女李清照,她的传奇一生究竟是怎样的呢?
答:李清照被人称为“千古第一才女”,她的诗词享誉当时的文坛,因此,她在文坛上很有一番地位,但是她的一生却是坎坷的,情感的路却是不顺的,不禁会问,为何要这样说?李清照究竟度过了怎样的一生?首先,李清照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因此,李清照在很小的时候就学会了诗词。同时,又根据当时的...

李清照是个什么样的人?
答:李清照,号易安居士, 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的代表人物,被很多人称为“千古第一才女”。她的父亲是苏东坡的学生,母亲是状元之女,可以说她从小出生在名副其实的书香门第,但并不是那种养在深闺的大家闺秀,她喜欢与自己的朋友一起打马游戏,还经常会小赌怡情,有时候还喜欢喝上几杯。在宋朝的时候...

为什么说自古女才人,李清照是第一流呢?
答:兹从晚唐五代到北宋末年,一直局限于晏科的面目,柳,苏两家先后崛起,从词的内容和形式上突破了传统的规模,开辟了广阔的道路,是非常必要的举措。也有词评家认为清照提出词别是一家的主张,就是针对苏轼以诗为词的倾向而发的,是不无道理的。李清照的观点较为正统的反映了历代人们对于词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