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一闰 百年不闰 四百年又闰什么意思 四年一闰 百年不闰 四百年又闰是什么意思

作者&投稿:辟依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四年一闰:年份是4的倍数是闰年;

百年不闰:是100的倍数不是闰年;

四百年又闰:是400的倍数却又是闰年。

闰年(Leap Year)是为了弥补因人为历法规定造成的年度天数与地球实际公转周期的时间差而设立的。补上时间差的年份为闰年。闰年共有366天(1-12月分别为31天,29天,31天,30天,31天,30天,31天,31天,30天,31天,30天,31天)。

扩展资料

推算:

农历闰年闰月的推算,3年一闰,5年二闰,19年七闰;农历基本上19年为一周期对应于公历同一时间。如公历的2001年5月27日、1982年5月27日和1963年5月27日这个日子,都是闰四月初五。

闰月加到哪个月,以农历历法规则推断,主要依照与农历的二十四节气相符合来确定;

农历的闰月天数与正常月份天数一样,为29或30天。

农历所谓“闰”的说法,只有闰年和闰月称谓,公历也有闰年的称谓。



四年一闰:年份是4的倍数是闰年;

百年不闰:是100的倍数不是闰年;

四百年又闰:是400的倍数却又是闰年。

闰年(Leap Year)是为了弥补因人为历法规定造成的年度天数与地球实际公转周期的时间差而设立的。补上时间差的年份为闰年。闰年共有366天(1-12月分别为31天,29天,31天,30天,31天,30天,31天,31天,30天,31天,30天,31天)。

推算方法:

农历闰年闰月的推算,3年一闰,5年二闰,19年七闰;农历基本上19年为一周期对应于公历同一时间。如公历的2001年5月27日、1982年5月27日和1963年5月27日这个日子,都是闰四月初五。

闰月加到哪个月,以农历历法规则推断,主要依照与农历的二十四节气相符合来确定;

农历的闰月天数与正常月份天数一样,为29或30天。

农历所谓“闰”的说法,只有闰年和闰月称谓,公历也有闰年的称谓。



答案是:
四年一闰 百年不闰 四百年又闰的意思
年份是4的倍数是闰年
是100的倍数不是闰年
是400的倍数却又是闰年

为什么“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

  我们知道,一年是地球绕太阳旋转一周所需的时间,地球绕太阳运行一周的实际时间是365天5小时48分46秒。为了方便,平年按365天计算,这样每四年就少算5小时48分46秒×4=23小时15分4秒,接近一天。因此在第四年的二月里增加一天,这一年叫做闰年(366天)。因为,每四年多的一天一般放在公元年份数能被4整除的那一年,所以,像1988年、1992年、……都是闰年。这就是“四年一闰”的道理。

  由于一天是地球自转一周所需的时间,而一天实际是24小时,24小时-23小时15分4秒=44分56秒,这样每四年又多算了44分56秒。每400年就多算了:44分56秒×100=3天2小时53分20秒,所以,每400年又要去掉三个闰年。因此,规定“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也就是公元年份数是整百数时,虽然能被4整除,但不能被400整除,就不算作闰年。如1900年就不是闰年,而1600年、2000年是闰年。

答案是: 四年一闰 百年不闰 四百年又闰的意思 年份是4的倍数是闰年 是100的倍数不是闰年 是400的倍数却又是闰年

四年一闰百年不闰400年又闰的意思是什么~

为什么“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   我们知道,一年是地球绕太阳旋转一周所需的时间,地球绕太阳运行一周的实际时间是365天5小时48分46秒。为了方便,平年按365天计算,这样每四年就少算5小时48分46秒×4=23小时15分4秒,接近一天。因此在第四年的二月里增加一天,这一年叫做闰年(366天)。因为,每四年多的一天一般放在公元年份数能被4整除的那一年,所以,像1988年、1992年、……都是闰年。这就是“四年一闰”的道理。   由于一天是地球自转一周所需的时间,而一天实际是24小时,24小时-23小时15分4秒=44分56秒,这样每四年又多算了44分56秒。每400年就多算了:44分56秒×100=3天2小时53分20秒,所以,每400年又要去掉三个闰年。因此,规定“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也就是公元年份数是整百数时,虽然能被4整除,但不能被400整除,就不算作闰年。如1900年就不是闰年,而1600年、2000年是闰年。

解释如下:
一般情况下,公历纪年份中,能被4整除的是闰年,但是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要能被400整除猜是闰年,如2100年是平年,2000年是闰年。
平年是365天,二月为28天;闰年是366天,二月为29天。闰年的二月比平年的二月多一天。那么闰年多出的一天是从哪来的呢?一年是地球绕太阳旋转(也称公转)一周所需的时间,而地球绕太阳旋转一周实际的时间是365日5小时48分46秒。
为了方便,人们把平年按365天计算,实际上就少算了5小时48分46秒,四年就相差了23小时15分4秒,也就是说4年就少算了近一天。所以每四年就规定了一个闰年,把这一天加在闰年的二月,以补上少算的时间,也称为"四年一闰"。
根据上面的叙述,每四年出现一个闰年时,但时间并不是整整24小时,所以四年一闰又多算了44分56秒。按这样计算,每一百年就多算了18小时43分20秒,又将近一天。所以,到公元整百年时,这一年不算闰年,以抵消多算的时间,称为"百年不闰"。
按上面百年不闰的计算,每一百年又多出了5小时16分40秒,这样每四百年就多出了21小时6分40秒,差不多又是一天。所以,到公元年份是四百倍数时,这一年又是闰年,称为"四百年又闰"。
这就是"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的道理。按推2000年是闰年,2100年就不是闰年。
同样道理,“四百年又闰”实际上又亏了2小时53分20秒,经过八个四百年(3200年),又要亏23小时6分40秒。
因此,当公元年份是3200的倍数时,还要减去一闰(就是说公元3200、6400年都不是闰年)。这样,交叉地计算闰年,与公转的实际时间,误差就很微小了。

扩展资料:
闰年的来源:
最早在一年365天的历法当中加入“闰年”这个类似概念的是埃及帝国,他们希望在使用太阳历的同时确保历法与季节不脱节。
之后,罗马共和国时期的尤利乌斯·凯撒基于埃及的历法,创造出一年12个月365天的历法。在这之前,人们主要用一年355天的历法,每两年就插入一个月。
虽然这个历法盛行了一段时间,但是随着研究发现一年其实大约为365.24天,因此凯撒创立了每4年一次闰年的办法来修正,他也因此被成为“闰年之父”。
闰年的计算方法:
1、如果年份最后两位数不都是0,那么能被4整除的是闰年。
2、如果年份最后两位数都是0,那么能被400整除的才是闰年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