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政策方案只有通过适当的政策工具才能得到有效的执行 影响政策有效执行的因素有哪些

作者&投稿:郭烁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当一个社会问题经由政府议程变成政策问题之后,首先必须确定政策目标。政策目标是政策主体为了解决政策问题所提出的要求和要达到的目的。政策目标包括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总体目标是对长时段将获取的成就所做的正式而全面的陈述。而具体是对最终状态所做的更集中更具体的陈述,大部分都有明确的时间范围和实现条件、具体指标。公共政策的基本目标归纳为;公平、效率、发展、自由、安全。政策目标要通过一系列的指标来评价,而每一指标都需要有若干具体的标准来衡量。

  2、为了达到政策目标,需要考虑尽可能多备选行动方案。备选方案的产生一般经过三个步骤:首先是搜寻备选方案,采取多种方法找出尽可能多的方案;其次,综合提炼,主要是对搜寻来的备选方案进行综合、提炼与修改,然后产生针对本政策问题的系列备选方案。再次,初步筛选,通过分析初步去掉显然不可行的备选方案,找出数个可行的最优(较优)的备选方案。最后,对剩下的方案进行评估与择优,从中选择最适合的方案。评估与择优需要综合考虑政策目标和通常的择优标准,并应用科学的方法。

  3、当通过评估与择优确定了适合的政策方案之后,我们需要向委托人或者有关当局提交政策建议。政策建议的撰写应该注意客观公正,不应该为了自己的利益或者委托人的利益而故意夸大其辞,以至于陷入过度倡议的陷阱。

阿发你好

举例说明政策执行手段的有效执行?~

在工作中,原则性应该是核心,是灵魂;而灵活性是方法,是手段,是形式。我们应当先讲原则性,再讲灵活性,要在灵活性中贯彻原则性,体现原则性。应当是大原则,小灵活,内原则,外灵活;在原则性与灵活性相冲突时,要毫不动摇地选择原则性。
讲原则,才能做到内心有方圆,处事不凌乱;讲灵活,才能游刃有余,得心应手。把灵活性与原则性结合起来,做到既讲原则,又在贯彻原则的前提下讲究灵活性,这才是工作中的最佳境界。

扩展资料:
公共政策执行机制不健全:
政策传播机制——政策宣传不到位,公众不了解、不认同甚至不信任政策及其执行者,更难配合政策的执行。而执行者在这种情况下,利用信息不对称的便利,则可以对上下隐瞒信息,使得信息容易失真。
政策执行监督机制——政策执行需要跟踪评估与监督,以诊断和把握政策偏差的信息进行纠正或补救。而首先是具体的政策执行责任人员往往不明确,也缺乏明确的监督政策执行的责任机关,媒体和社会公众因为缺乏法律保障以及存在行政干预的情况。
所以对执行者的监督无力,执行者存在有采取机会主义的激励。而且,政策执行过程没有程序上的严格监督,政策执行效果没有明确的考核以及由此产生的奖罚机制。此外,政策执行主体单一,缺少公共(非政府组织和社会大众)参与,专业分工细密。
没有参与的情况下,一是会让机关人员有能够化公共资源为个人资本的可能性。各执行主体之间往往也没有沟通,职能交叉重叠错位,从而导致出现利则争之、责则推之的现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政策执行

  (1)政策问题的特性
  政策问题的性质、政策对象行为的多样性、政策对象人数及其行为需要调适量,都直接影响到政策的有效执行。分析这一问题有助于政策执行人员根据不同问题采取不同的措施,做到有的放矢。
  ①政策执行的有效与否,首先是和所要解决的政策问题的类型和性质密切相关的。越复杂的问题,执行的难度越大。政策执行中所触动的权力关系越多,涉及的机构和人员越多,政策目标越宏大,要调整的利益关系幅度越大,规范的技术操作等级越高,政策执行的难度也就越大。一般来说,全面性的政策要比局部性的政策执行难度大;高层级的政策要比低层级的政策执行难度大。而在同一层级,同属于局部性的政策,也可因业务内容的简单与复杂程度的不同,在政策执行的难度上有很大差别。
  ②政策所要规范的目标团体的行为的种类越多,就越难以制定清楚明确的规则,用以约束政策对象的行为。在种类繁多的情况下,难以制定正确、统一的规则和标准,作为监督检查的依据,其执行的成效必然会大打折扣。
  ③政策问题所涉及的目标团体人数的多少,也影响着政策执行的效果。一般来说,政策涉及的人数越少、越明确,政策执行就越容易,越有效;反之,政策执行就越困难,越无效。
  ④政策问题需要目标团体行为调适量的大小,也影响到政策执行的效果。人们因历史传统的熏陶,而养成一套行为定向及模式,常习惯于某种成规,倾向于保守持续的状况。要想全面改变这种思想行为,十分困难。因此,为了实现政策目标,目标团体行为所须调适量越小越好,这样不至于造成人员的抵制,有利于政策的有效执行。
  (2)政策本身的因素
  在公共管理领域,许多政策不能达到预期效果,执行中困难重重,在很大程度上与政策本身的缺陷有关。因此,分析政策本身是如何影响政策执行的,有助于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政策,使政策得以有效执行。
  ①政策的正确性。政策的正确性是政策有效执行的根本前提。正确的政策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能够促进社会发展,给人民带来利益,能被执行者所认同,被政策对象所拥护,因而能得到有效的执行。反之,政策执行必然会在政策执行者、政策对象的消极应付和抵制中搁置。政策的正确性,首先要求内容的正确、方向的正确;其次要求政策制定具有科学的理论基础,严密的逻辑关系,科学的规划程序。
  ②政策的具体明确性。政策目标的具体明确性是政策执行有效的关键所在,是政策执行者行动的依据,也是对政策执行进行评估和控制的基础。一项政策要能够顺利执行,从操作和技术上来说,它必须具体明确,即政策方案和目标具体明确,政策措施和行动步骤明确。同时,政策的具体明确性还要求政策目标是切合实际并可以达到的,是可以进行比较和衡量的,政策目标的完成必须是政策执行者职权范围内的事;政策方案应该指出所期待的结果,并要明确规定完成的期限。在实际政策执行中,模棱两可、含糊不清的政策自然令人无法执行,也容易引起政策界限不清和导致政策随意变通。
  ③政策资源的充足性。无论政策制定得多么具体明确,如果负责执行政策的机构和人员缺乏必要的、充足的用于政策执行的资源,那么,执行的结果也不能达到预期的政策目标。因此,政策方案要涉及政策资源的具体规定。一般来说,政策资源主要有经费资源、人力资源、信息资源和权威资源。
  (3)政策以外的因素
  影响政策执行的因素,除了政策问题的特性、政策本身以外,还有目标团体、政策执行人员、执行机构间的沟通与协调等因素。
  ①目标团体对政策执行的影响。目标团体是指政策直接作用、影响的对象。政策能否达到预期目的,不是政策制定者一厢情愿的事情,也不是政策执行者能够完全决定的事情,而是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目标团体的态度。目标团体顺从、接受政策,政策执行就会成功;目标团体不顺从,拒不接受政策,政策执行就会失败;目标团体只部分接受,也会加大政策执行的难度。可见,目标团体对政策顺从和接受的程度是影响政策能否有效执行的关键性因素之一。
  ②执行人员的素质和工作态度。任何一项政策最终都要靠执行者来实施。执行者对政策的认同、对政策执行行为的投入、创新精神、对工作的负责、较高的政策水平和管理水平是政策得以有效执行的重要条件所在。现实中的政策变形走样,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政策执行者的素质不高和思想观念上的错误所导致的。政策执行者缺乏必要的知识和能力,对某项政策理解不透,把握不准其精神实质,就导致政策在传达、宣传、执行中的失真、失当、失误。特别是在社会转型时期,政策执行者拜金主义、功利主义、本位主义思想严重,对国家政策的执行常打折扣,甚至搞出各种各样的“对策”,阻碍政策的顺利实施。当政策执行者兼政策对象和执行者的双重角色时,为了局部或个人利益,会钻政策空子,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对上面政策或是硬顶,或是软拖,或执行起来马马虎虎。另外,政策执行者的政策水平和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到政策任务的完成。如果执行者尤其是领导者没有对政策实质的把握能力,就很难争取到政策执行所需的种种资源,不能做好政策实施的宣传指导工作和制定正确的实施方案,不能沟通和协调各种关系,从而难以有效地执行政策。可见,提高政策执行者的素养是至关重要的。
  ③执行机构组织间的沟通与协调。
  a.沟通是政策执行过程中各级组织人员进行信息交流、传递的过程,是对于政策目标及其相关问题获得统一认识的方法和程序。有效的沟通是政策执行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这是因为:
  从纵向沟通来看,上级机构的政策标准本身是无生命的,它必须通过有效的沟通渠道传播给执行者。而执行者对政策的支持程度也取决于上级机构对政策的解释和执行者对政策的了解,而且上级机构对执行情况的了解电只有通过沟通渠道方可获得。
  从横向沟通来看,由于一项政策的实施常常涉及众多机构和执行人员的分工合作,而在他们的分工合作过程中难免会产生分歧、误会、隔阂以至矛盾冲突,这就需要通过有效的沟通,相互交换意见、看法,以弥合意见分歧,消除误会和隔阂,化解矛盾冲突,进行彼此之间的了解与合作,提高政策执行的效率。
  从执行者与目标团体之间的关系来看,目标团体对政策接受与否以及接受的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之间的沟通。目标团体不可能自发地接受政策。执行者不仅要通过沟通渠道将政策指令传递给目标团体,而且更重要的是执行者应该通过沟通渠道向目标团体说明政策所具有的意义与制定政策的理论依据与时代背景,以及推行政策所要达到的目的,让他们理解和掌握政策,从而积极主动地接受和执行政策。
  b.协调是管理组织为了顺利实现政策目标,而谋求自身统一和谐、谋求自身各相关要素匹配调剂、协作分工的一种行为方式。协调也是保证政策有效执行的条件之一。政策协调可划分为三个层次:执行机构内部的协调,即每个层级执行领导者对所属部门之间以及工作人员间所作的协调;执行机构之间的协调,包括上下级执行机构之间的协调和平级执行机构之间的协调;执行机构与其他机构之间的协调。
  ④政策环境。任何一项政策的执行都要受所处社会环境的影响和制约。适宜的环境有助于政策的有效进行,不适宜的环境妨碍政策的顺利实施。影响政策执行的环境因素主要有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及心理环境等方面。

财政政策的内容是什么?
答:财政政策的内容包括:社会总产品和国民收入分配政策、预算收支政策、税收政策、财政投资政策、财政补贴政策、国债政策、预算外资金收支政策等。它们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财政政策是国家制定的指导财政分配活动和处理各种财政分配关系的基本准则。它是客观存在的财政分配关系在国家意志上的反映。在现代市场经济...

财政政策的效应论文
答:在市场经济中,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的使用才会是整个市场更加完善。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财政政策的效应论文,供大家参考。 财政政策的效应论文范文一:积极财政政策的效应分析 [关键词]财政政策;效应;分析 我国近年来采取的积极财政政策,有其特定的实施背景。从理论上讲,积极财政政策与扩张性财政政策之间的联系,在...

行政决策有什么模式?
答:正是由于理性有限,决策者不可能达到如理性决策模式所要求的那幺完善,只能在有限的且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对可能找到的备选方案作出“满意的”或是“够好的”决策,因此,行政决策的模式只能是有限理性决策模式。 3.渐进决策模式 这是由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政策学家林德布洛姆针对理性决策模式的缺陷提出的一种决策模式。

公共政策学的问题识别是指
答:三、公共政策问题识别 政策问题是什么?政策问题又来自于哪里?只有明了政策问题涵义、准确的识别政策问题,才能真正的分析和研究政策问题,乃至整个政策过程。 (一)公共政策问题的涵义 学者德瑞(D.Dery)于1984年出版了《政策分析中的问题界定》一书,对政策问题涵义及界定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因此被一些学者称之为“问题界定...

如何充分运用政策和区位资源 提升经费保障能力
答:鉴于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农村所占的比例较大,而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严重不足的问题,财政投资政策的方向要进一步向农村基础设施倾斜,大力支持与农业发展关系密切的乡村公路和农田水利建设,突出发展农村教育和卫生等公共物品,为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二)发挥税收宏观调控作用 一般来说,税收主要通过两种方式发挥其宏观...

...那么一个公司的政策,政策具体指的是什么政策?是什么意思?
答:经职工本人自愿,可以办理内退。因此国家出台了有关企业职工内退的政策规定,并强调严禁企业超出国务院规定办理内退的行为。在国有企业的改制、重组中,任何涉及员工安置、分流富余人员等广大职工切身利益的事项,都必须经过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国有企业的改制前提是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 ...

公共政策评价具有什么功能?
答:(3)作为提出政策建议和分配政策资源的依据 政策评价提供的相关信息是决定政策是否应该延续、调整或终止的依据,同时也是分配稀缺性政策资源的依据。只有通过政策评价,才能明确哪些资源配置是合理的、有效的,哪些资源配置是不合理的、无效的,从而根据问题的轻重缓急和价值判断,重新分配有限的资源。(4)向各...

为什么不能简单地靠政府压低、重新调整一切商品的价格的方法来解决通...
答:正如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萨缪尔森所说;“当今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取代市场来组织一个复杂的大型经济。问题是,市场既无心脏,也无头脑,它没有良心,也不会思考,没有什么顾忌。所以。要通过政府制定政策,纠正某些由市场带来的经济缺陷”。因此,“现代经济是市场和政府税收、支出和调节这只看得见的手的混合...

推理政策是什么意思啊?
答:推理政策是指在分析某个政治、经济或社会现象时,根据相关的事实、数据和逻辑推理,提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或政策建议,旨在改善社会状况和促进发展。首先,推理政策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社会科学方法。在现代社会中,政治、经济和社会变化日新月异,需要通过推理政策方法来指导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只有通过...

近些年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我国政府具体做了哪些工作_百度知 ...
答:只有通过政府综合运用经济政策、法律、行政和教育等手段,才能消除这种反抗。 三、我国政府职能行使中的越位和缺位 经过20多年的改革,我国政府职能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政府职能行使中仍存在许多的越位和缺位现象。所谓越位是指一个政府主导型的经济体制,未能随市场的发育向市场主导型的经济体制转型,政府依然在做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