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植树节 世界气象日 世界地球日 世界无烟日 世界环境日 世界人口日 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 世 世界环境日和世界地球日分别是哪天?

作者&投稿:屈灵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中国植树节定于每年的3月12日,是中国为激发人们爱林、造林的热情,促进国土绿化,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通过立法确定的节日。在该日,全国各地政府、机关、学校、公司会响应造林的号召,集中举行植树节仪式,从事植树活动。
国际气象日:2015-3-23 (农历二月初四)。“世界气象日(World Meteorological Day)”又称“国际气象日”是世界气象组织成立的纪念日,时间在每年的3月23日。
世界地球日:2015-4-22 (农历三月初四)。世界地球日( The World Earth Day)即每年的4月22日,是一项世界性的环境保护活动。2009年第63届联合国大会决议将每年的4月22日定为“世界地球日”。
世界无烟草日:2015-5-31 (农历四月十四)。世界卫生组织规定每年5月31日为世界无烟草日,中国大陆称之为世界无烟日,香港和台湾则称之为世界不吸烟日。第一个世界无烟日是1988年4月7日。
世界环境保护日:2015-6-5 (农历四月十九)。世界环境日为每年的6月5日,它的确立反映了世界各国人民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态度,表达了人类对美好环境的向往和追求。
世界人口日:1987年7月11日,地球人口达到50亿。为纪念这个特殊的日子, 1989年,在联合国发展规划署理事会在其第89/46号决定中建议国际社会把每年的7月11日定为世界人口日(World Population Day),以便把重点放在紧迫性的人口总体发展计划和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案。1990年联合国根据其开发计划署理事会第36届会议的建议,决定将每年7月11日定为“世界人口日”,以唤起人们对人口问题的关注。据此,1990年7月11日遂成为第一个“世界人口日”。2011年10月31日,世界人口已达到70亿。
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World Day to combat desertification),1994年12月19日第49届联合国大会根据联大第二委员会(经济和财政)的建议,通过了49/115号决议,从 1995年起把每年的6月17日定为“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旨在进一步提高世界各国人民对防治荒漠化重要性的认识,唤起人们防治荒漠化的责任心和紧迫感。
国际臭氧层保护日:每年的9月16日是国际臭氧层保护日。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地球表面的臭氧层出现了严重的空洞,1974年被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教授罗兰(F.Sherwood Rowland)和穆连(Mario Molina)发现。 保护臭氧层就是保护蓝天,保护地球生命。 1995 年1月23日联合国大会决定,每年的9月16日为国际保护臭氧层日,要求所有缔约国按照《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及其修正案的目标,采取具体行动纪念这个日子。

世界气象日3月23日

环保问答~

环保小问答
1、中国环境标志的含义是什么?
答:中国环境标志的中心结构是青山、绿水、太阳,表示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外围的十个环表示公众共同参与保护环境。全图寓意为:“全民联合起来,共同保护赖以生存的环境。”

2、人类目前面临着哪些环境灾难?
答:水污染、空气污染、植被萎缩、物种濒危、江河断流、垃圾围城、土地荒漠化、臭氧层空洞等。

3、当代人类面临的三大难题是什么?
答:人口膨胀、资源短缺、环境恶化。

4、选用什么样的洗衣粉能减少水污染?
答:无磷洗衣粉。

5、日常生活中怎样节约用水?
答:随时关紧水龙头、一水多用、保护水源等。

6、什么是绿色消费?
答:用环保的眼光去选购和使用商品。

7、“地球日”是哪个国家提出的?
答:美国。

8、废旧电池中含有什么金属污染物?
答:含有汞、镉、锰。

9、过度包装的主要危害是什么?
答:浪费木材、增加垃圾量、加重消费者的经济负担。

10、我国的森林覆盖率为多少?
答:13%。

11、我国的植树节是哪一天?
答:3月12日。

12、广东省的“爱鸟周”是在什么时候?
答:3月20~26日。

13、深圳市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哪里?
答: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

14、深圳市的市花是什么?
答:勒杜鹃。

15、每年的3月22日、3月23日、4月22日、5月31日、6月5日、6月17日、7月11日、10月4日是联合国确定的什么纪念日?
答:世界水日、世界气象日、世界地球日、世界无烟日、世界环境日、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世界人口日、世界动物日。

16、什么是白色污染?怎样消除白色污染?
答:白色污染即塑料废弃物给环境带来的污染,如塑料袋、一次性饭盒、农用地膜等。每个公民应从“提起布袋子、限用塑料袋”等方面消除白色污染。

17、居室内有哪些污染?
答:电磁污染、燃料污染、建筑材料和室内装饰污染等。

18、垃圾可分为哪几类?
答:有机垃圾和无机垃圾。有机垃圾主要是厨房生活垃圾,如烂菜叶等。无机垃圾主要是废金属、废塑料、废纸及渣土。

19、我们能为保护臭氧层做些什么?
答:选用无氟冰箱、不含氟的摩丝、空气清新剂等。

20、请举例说明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节约哪些资源?
答:节水、节电、节约纸张、节约粮食、骑自行车、控制噪声等。

21、举例说明现代生活中充斥着哪些一次性用品?
答:一次性饭盒、桌布、尿布、牙刷等。

环保小知识问答
1、什么是环境?
环境是指围绕着人群的空间,及其中可以影响人类生产、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社会因素的总体。

2、我国的环保方针是什么?
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类。

3、绿色学校的主要标志是:
学生切实掌握各种教材中有关环保内容;师生环境意识较强;积极参与面向社会的环境监督和宣传教育活动;校园整洁优美。

4、每年的世界环境日那哪一天?
联合国于1972年6月5日在瑞典首都斯德歌尔摩召开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从此每年6月5日为世界环境日。

有关环境的日期还有2月21日世界森林日、3月22日世界水日、4月7日世界卫生日、世界戒烟日、4月22日世界地球日、5月31日世界无烟日、6月17日世界防治沙漠化和干旱日、9月14日世界清洁日、9月17日世界保护臭氧层日等。

5、什么是可持续发展?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的需要造成危害的发展。

6、什么是生态平衡?
生物系统的能量和循环始终是在不断进行,虽然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经常给生态系统带来各种污染,但在一段时期内,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又能保持一种相对稳定的平衡状态,这就是生态平衡。

7、什么是食物链?
在生态系统中,多种生物之间以食物关系连接起来的链锁关系,叫食物链。
例:微生物--浮游动植物--鱼--人,就是一条食物链。

8、地球缺水吗?深圳饮用水源有哪些?
全球有80%疾病与缺乏干净的饮水和起码的卫生条件有关,未来的水将象油一样宝贵。深圳70%供水来自东江水库,蓁还有西丽、铁岗、石岩水库等也是深圳重要水源。

9、什么叫赤潮?引起赤潮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赤湖的危害是什么?
赤潮是指海水中的一些浮游生物短时间突发性繁殖,造成水中缺氧使鱼类死亡的现象。引起赤潮的主要原因是海水中有机物特别是氮磷的含量过高。赤潮发生时,游游生物会出神经性毒素,严重时会使鱼类大量死亡,并通过食物链威胁人类。

10、常见的环境污染有哪些?其来源有哪些?
污水、废气、垃圾、噪声、光污染等,为城市常见污染。
来源:
(1)污水:生活废水、工业废水、油污及有毒物质和垃圾。
(2)空气:工业尾气、汽车尾气、家庭厨房油烟、杀虫剂、新塑料制品、冰箱的氟里昂和各种垃圾、水道的气体。
(3)噪声:家庭噪声、交通噪声、施工噪声、社会噪声(叫卖、鞭炮、商店音响等)
(4)光:可见光、激光、红外光、紫外光等。
(5)食品:添加剂、人造色素及农药等。

11、环境保护有立法吗?
有,1989年12月6日我国颁布了环保法。

12当代环球十大环境问题?
(1)臭氧层破坏 (2)气候变暖
(3)酸雨蔓延 (4)生物多样形减少
(5)大气污染 (6)森林锐减
(7)土地荒漠化 (8)水体污染
(9)海洋污染 (10)固体废物污染

13、中国环境十大问题?
(1)大气污染日益加重 (2)水域污染问题突出
(3)垃圾围城现象普遍 (4)噪声污染普遍超标
(5)水土流失难以遏止 (6)沙漠化不断扩展
(7)生物多样形减少 (8)水源短缺
(9)耕地资源减少 (10)森林资源供不应求

14、什么是温室效应?
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汽可以吸收地面散失的热量,但一部分热能重新传回大地,对地面起了保温作用,这种类似暖房温室的效应叫温室效应。

15、什么叫"白色污染"?
泡沫餐具、塑料袋等因其难降解分化,且燃烧时产生毒气,填埋时会破坏土壤结构。故称为"白色污染"。

16、什么叫"酸雨"?
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硫或氮氧化物和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遇到水蒸气会形成含高腐蚀性的酸性沉降物。称为"酸雨"。

17、什么叫水的富营养化?
由于植物、特别是藻类大量繁殖而使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的一种现象,叫富营养化。

18、臭氧层有什么作用?它是什么因素引起减少的?
臭氧层可以吸收太阳辐射的绝大部分紫外线,保护地球生物免受其害。人类活动导致臭氧层的减少,主要是冷冻剂、喷雾剂、除臭剂等会破坏大气中臭氧的浓度。

19、什么是放射性污染?
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在衰变过程中放出α、β、ν等射线的现象,叫放射性。其射线可杀死生物体内的有机体,引起癌变、白血病、骨髓病等。

20、什么是重金属污染?
比重在5以上的金属称重金属。环境污染指的重金属主要是指汞、镉、铅、铬及砷等毒性显著的重金属,也指有一定毒性的锌、铜钴、镍、锡等。由其所造成的污染叫重金属污染。

环保纪念日
国际湿地日 2月2日为国际湿地日。根据1971年在伊朗拉姆萨尔(RAMSAR)签定的《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湿地是指“长久或暂时性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咸水体,包括低潮时不超过6米的水域”。湿地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特别是禽类的生息和迁徙有重要的作用。
世界水日 1993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确定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为地球水资源的日益短缺和不断加重的水污染敲响警钟。 世界水日 1993年联合国大会能过决议,确定每年3月22日为“世界水日”, 为地球水资源的日益短缺和不断加重水污染敲响警钟。
世界气象日 1960年,世界气象组织把3月23日定为“世界气象日”,以提高公众对气象问题的关注。
地球日 1969年美国威斯康星州参议员盖洛德·纳尔逊提议,在美国各大学校园内举办环保问题的讲演会。不久,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的学生丹尼斯·海斯将纳尔逊的提议扩展为在全美举办大规模的社区环保活动,并选定1970年4月22日为第一个“地球日”。当天,美国有2000多万人,包括国会议员、各阶层人士,参加了这次规模盛大的环保活动。在全国各地,人们高呼着保护环境的口号,在街头和校园,游行、集会、演讲和宣传。随后影响日渐扩大并超出美国国界,得到了世界许多国家的积极响应,最终形成为世界性的环境保护运动。4月22日也日渐成为全球性的“地球日”。每年的这一天,世界各地都要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环保活动。
世界无烟日 1987年世界卫生组织把5月31日定为“世界无烟日”,以提醒人们重视香烟对人类健康的危害。
世界环境日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各国环境保护运动的深入,环境问题已成为重大社会问题,一些跨越国界的环境问题频繁出现,环境问题和环境保护逐步进入国际社会生活。 1972年6月5~16日,联合国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人类环境会议,来自113个国家的政府代表和民间人士就世界当代环境问题以及保护全球环境战略等问题进行了研讨,制定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宣言》和109条建议的保护全球环境的“行动计划”,提出了7个共同观点和26项共同原则,以鼓舞和指导世界各国人民保持和改善人类环境,并建议将此次大会的开幕日定为“世界环境日”。 1972年10月,第27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将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联合国根据当年的世界主要环境问题及环境热点,有针对性地制定每年的“世界环境日”的主题。联合国系统和各国政府每年都在这一天开展各种活动,宣传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的重要性,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同时发表《环境现状的年度报告书》,召开表彰“全球500佳”国际会议。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 由于日益严重的全球荒漠化问题不断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从1995年起,每年的6月17日被定为“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
世界人口日 1987年7月11日,以一个南斯拉夫婴儿的诞生为标志,世界人口突破50亿。1990年,联合国把每年的7月11日定为“世界人口日”。
国际保护臭氧层日 1987年9月16日,46个国家在加拿大蒙特利尔签署了《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开始采取保护臭氧层的具体行动。联合国设立这一纪念日旨在唤起人们保护臭氧层的意识,并采取协调一致的行动以保护地球环境和人类的健康。
世界动物日 意大利传教士圣· 弗朗西斯曾在100多年前倡导在10月4日“向献爱心给人类的动物们致谢”。为了纪念他,人们把10月4日定为“世界动物日”。

世界粮食日 全世界的粮食正随着人口的飞速增长而变得越来越供不应求。从1981年起,每年的10月6日被定为“世界粮食日”。
国际生物多样性日 《生物多样性公约》于1993年12月29日正式生效,为纪念这一有意义的日子,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从1995年起每年的12月29日为“国际生物多样性日”。

环保知识测试复习题
1.环境保护法中环境的定义是什么?它包括那些具体内容?
(环境保护法中所称的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它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2.什么是环境问题?请举例说明。
(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的活动引起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例如:农业上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对环境造成的污染等。)

3.环境保护法规定公民承担那些环保义务?享有那些环保权利?
(每个公民有防治污染,保护环境的义务;享有在清洁舒适的环境中生存的权利;有权参与环境监督管理,对污染和破坏环境的行为进行检举、控告的权利;当自身受到污染侵害时,有请求司法机关、行政机关责令致害人停止污染侵害、赔赏损失的权利。)

4.生物与环境之间有什么关系?
(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下去。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影响着环境,即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的。)

5.我国有着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我国的哪一类植物资源占据全世界首位?哪一类动物的种类是世界上最多的? (裸子植物;鸟类)

6.我国所特有的珍稀动物有哪些? (大熊猫、金丝猴、白鳍豚、扬了鳄、麋鹿等)

7.我国特有的珍稀植物有哪些? (银杉、金钱松、珙桐等)

8.哪一种植物被誉为“植物中的熊猫”? (银杉)

9.什么叫生态平衡?
(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念,这叫生态平衡。)

10.我国最早建立的自然保护区是哪一年建立的?叫什么名字?
(1956年.广东省鼎湖山自然保护区)

1、当今世界严重关切的主要环境问题是什么?
在当今人们所严重关切的现代环境问题主要是:酸雨,臭氧层破坏,全球性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锐减,有毒化学品的污染及越境转移,土壤退化正在加速,淡水资源的枯竭与污染,海洋生态危机,森林面积急剧减少,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及大规模生态破坏。

2、什么是"三同步"?
从80年代开始,我国就把环境保护定为一项基本国策,并提出"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步同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的战略思想,使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融为一体,互相渗透,相互促进,开始构成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的新战略。

3、什么是水体感官性污染? (1)色泽变化。天然水是无色透明的。水体受污染后可使水色发生变化,从而影响感官。如印染废水污染往往使水色变红,炼油废水污染可使水色黑褐,等等,水色变化,不仅影响感官,破坏风景,有时还很难处理。
(2)浊度变化。水体中含有泥沙、有机质以及无机物质的悬浮物和胶体物,产生混浊现象,以致降低水的透明度,而影响感官甚至影响水生生物的生活。
(3)泡状物。许多污染物排入水中会产生泡沫,如洗涤剂等。漂浮于水面的泡沫,不仅影响观感,还可在其孔隙中栖存细菌,造成生活用水污染。
(4)臭味。水体发生臭味是一种常见的污染现象。水体发臭多属有机质在嫌气状态腐败发臭,属综合性恶臭,有明显的阴沟臭。恶臭的危害是使人憋气、恶心,水产品无法食用,水体失去旅游功能等。

4、洗涤剂的污染及其危害是什么? 合成洗涤剂的有效成份是表面活性剂和增净剂,此外,还有漂白剂等多种辅助成分。表面活性剂按其分子构型和基团的类型,可分为阳离子型、阴离子型和非离子型三类。后两种在工业和生活中大量使用。含合成洗涤剂的废水主要有洗涤齐生产废水,工业用洗涤剂清洗水、洗衣工场排水和餐饮业以及生活污水。排入水体后,消耗溶解氧,并对水生生物有轻微毒性,能造成鱼类畸型,其中所含磷酸盐溶剂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

5、有机氯农药污染及其危害是什么? 有机氯农药基本上分为以基为原料的以环二烯为原料的两大类化合物。氯苯结构较稳定,生物体内酶难于降解,所以积存在动、植物体内的有机氯农药分子消失缓慢。由于这一特性,它通过生物富集和食物链的作用,环境中的残留农药会进一步得到农集和扩散。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的有机氯农药能在肝、肾、心脏等组织中蓄积,特别是由于这类农药脂溶性大,所以在体内脂肪中的积极因素贮更突出。蓄积的残留农药也能通过母乳排出,或转入卵蛋等组织,影响后代。中国于六十年代已开始禁止将DDT、六六六用于疏菜、茶叶、烟草等作物上。

6、臭氧层破坏及其危害是什么? 臭氧层是指距地球表面10至50公里的大气层中由臭氧构成的气层。臭氧是一种气体,其分子结构为三个氧原子,即O3。臭氧层的主要功能在于吸收来自宇宙的紫外线,使地球上的万物免受紫外线幅射的危害,所以,臭氧层被称之为地球的保护伞。但如今,臭氧层已被人类严重破坏,本世纪开始人类大量使用高度稳定的合成化合物,如空调器、冰箱工业、溶剂、航空航天用制冷剂、喷雾剂、清洗剂中含氯氟烃化合的挥发出来,通过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与臭氧发生化学反应而将其摧毁。1984年科学家们首先在南极上空发现了臭氧层空洞,最近在北极上空也发现了臭氧层空洞,臭氧层破坏的直接后果是使太阳辐射的紫外线长趋直入,危害人类及其他生物。科学家们证实:大气中臭氧每减少1%,照射到地面上的紫外线就增加 2%,皮肤癌的发病率则增加约4%,此外还会损害人的免疫系统,使人们罹患白内障和呼吸道疾病的可能性增大,同时,也损害海洋生物,阻碍植物生长。最近的环境科学研究结果表明:臭氧层破坏也是全球气候变化的一个重要因素。

7、光化学烟雾污染方式及其危害是什么? 汽车、工厂(主要是汽车尾气)等污染源排入大气的碳氢化合物(HC)和氮氧化合物(NOx)等第一次污染物在阳光(紫外光)作用下发生光化学反应生成第二次污染物。参与光化学反应过程的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的混合体所形成的烟雾污染现象,称为光化学烟雾。光化学烟雾成分复杂,它们对人及动物的伤害主要表现在眼睛和粘膜受刺激、头痛、呼吸障碍、慢性呼和浩特吸道疾病恶化、儿童肺功能异常等。

8、恶臭的等级及其危害是什么? 恶臭是一种飘浮在空气中的细微物质,对人体健康危害较大的有硫化氢、硫醇类、氨、甲基硫、甲醛、酚类和各种蛋白质的分解产物等。恶臭靠风扩散和传播,其强度可划分为六级:0级,无臭;1级,勉强感到轻微臭味;2级,容易感到轻微臭味;3级,明显感到臭味;4级,强烈臭味;5级,无法忍受恶臭对人体呼吸、消化,心血管,内分泌及神经系统都会造成影响。高浓度的恶臭还可使接触者发生肺水肿甚至窒息死亡。长期反复受到恶臭物质的刺激,还会引起嗅觉疲劳,导致嗅觉失灵。

9、二氧化硫污染方式及其危害? 二氧化硫(SO2)是无色气体、具有刺激性气味。大气中SO2浓度达1-5ppm时,刺激呼吸道并增大气流阻力,引发呼吸系统疾病,儿童比成年人更敏感。高浓度SO2能使敏感的针叶树脱叶甚至枯死,还会造成酸雨。

10、铅污染的方式及其危害是什么? 铅污染是重金属污染中毒性较大的一种。城市大气中铅污染主要来自汽车尾气中的烷基铅。铅对人体的污染途径呼吸道和饮食,通过呼吸道摄入吸收效率高,速度也快。铅对人体全身各器官系统均有作用,但以神经系统、血液和心血管系统为主。最常见的是贫血、铅绞痛和铅中毒性肝炎。在神经系统的症状为植物神经衰弱(如头痛、头错、乏力、烦燥、睡眠不好、记忆力衰退等)和多发性神经炎。

11、多环芳烃污染及其危害是什么? 含有两个以上苯的氢化合物统称为多环芳烃。环境中的多环芳烃主要来源于煤和石油的燃烧。燃烧生成的多环芳烃大部份附着在烟尘粒子上排入大气。柴油机和汽油机的排气中,煤气厂和沥青加工厂等所排出的废气和废水中,都有多环芳烃。多环芳烃还存在于熏制的食物和烟雾中。多环芳烃对人体的危害发现较早,1915年科学家就证实,煤焦油对家兔有致癌作用。多环芳烃并不是直接致癌物,它在体内经过酶的作用后生成终致癌物。经致癌物与DNA或RNA等结合后产生不可修复的损害而导至癌症。

12、电磁波的污染方式及其危害? 电磁波是传播着的交变电磁场,按波长可分为长波、中波、中短波、超短波和微波等波段,按频率可分为低频、高频、超高频和特高频。电磁辐射污染是重要的环境污染要素之一。它在无形中对人产生伤害。电磁波辐

6月5日
世界环境日

在l972年举行的斯德哥尔摩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是各国政府第一次共同研究环境问题的历史盛会,会议建议将其开幕日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并被同年举行的第27届联合国大会确认。

世界环境日是为纪念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提醒世界注意全球环境状况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危害而设立的纪念日。每年这一天,全世界各地都会围绕某个主题开展保护环境的宣传活动。

2004年6月5日是第33个世界环境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确定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为:海洋存亡,匹夫有责(Wanted! Seas and Oceans –– Dead or Alive?),呼吁国际社会重视海洋环境保护,积极行动起来,为人类留下清洁的海洋。

日期 节日名称
2月2日 国际湿地日
3月12日 中国植树节
3月22日 世界水日
3月23日 世界气象日
4月22日 世界地球日
5月22日 国际生物多样性日
5月31日 世界无烟日
6月5日 世界环境日
6月17日 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
7月11日 世界人口日
9月16日 国际保护臭氧层日
10月4日 世界动物日
10月16日 世界粮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