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烧圆明园的时代背景 火烧圆明园时的历史背景

作者&投稿:犹哪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首先我认为这个题目是一种错误的假设,因为圆明园被毁时,当时的清政府根本就不会反抗。

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当时的大清政府已经烂到家了,哪里有一点斗争精神?无论是军队的组织,还是朝廷的决策,都不可能让他做出反抗的动作。

在政府层面上不可能有成建制的上下贯穿统治意志的反抗,那么当八国联军闯入万国之园圆明园时,根本也不会有政府的人出面进行反抗,只有民间的一些零星反抗是不足以抵抗的。

但是我们如果顺着错误的假设进行思考,如果当时的清政府还有一点血性,还有一点斗争精神,他们组织了对八国联军的反抗,会怎么样呢?

大概率来说,圆明园仍然会被哄抢会被烧毁,但是在这样的抵抗发生后,可能一时我们拖缓了八国联军入侵行动,甚至你可能给他们的军事行动带来很多顾虑,如果抵抗非常顽强,八国联军也许还会产生一定的分裂,但是我们要看到:对于一个虚弱到了极点的政府来说,这种抵抗只能是昙花一现,而且还会在抵抗之后遭到变本加厉的勒索。

当时的很多案例已经证明了这一点:进行或者不进行抵抗你都要付出巨额的赔偿和战争赔款。

为什么清政府就软弱无能到了这种地步?

首先,这种封建体制当时光是在亚洲,在全世界都已经进入了末日。在这种体制下,人民群众已经没有任何对于未来的希望和幻想,清政府不可能得到人民的支持,任何的价值观念都不足以唤起人们保卫政权的牺牲精神和战斗力,总而言之就是家天下已经走到了绝路。

其次,当时已经开始睁眼看世界的中国知识分子的精英,他们还没有找到救中国的正确力量和可以依靠的阶级。所以无论是政府层面还是民间的力量激发,都不足以让清政府对外展示强硬的反抗态度。

最后,如果要反抗强大的八国联军,需要有先进的武器,雄厚的资本,但是当时的清政府因为腐败,因为长期的积弱积贫,已经没有这样的实力了。再加上清政府的皇家根本没有远大的志向和时代的危机感,他们只是在外敌入侵时感到有压力,却并不知道如何来从长远角度保卫自己的政权。

换句话说他们只会苟延残喘,根本不会规划未来。




  19世纪中期英法等国相继完成了工业革命,为了掠夺更多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加紧向海外殖民扩张,于1840年以中国禁烟运动为借口,悍然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由于中国封建制度的腐朽和清政府的腐败,中国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惨败,西方资本主义各国强迫清朝政府签订了第一批不平等条约,从中国攫取了赔款、协定关税、开放五口通商、领事裁判权和片面最惠国待遇等许多特权。英国资产阶级以为通过这些不平等条约就可以把大量的商品倾销到中国。但事实并非如此,据有关资料记载,1850年英国输入中国的商品比1844年还少了75万英镑。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是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顽强抵制着外国商品的侵入;二是英国增加鸦片贸易与发展合法贸易存在着矛盾。由于鸦片战争后英国等殖民主义者大量对华输入鸦片,中国的白银继续外流,使中国出口茶叶、生丝收入的大半被其抵消,无力再多购买英国的工业品,这当然对英国是很不利的。英国资产阶级是既要维护给它带来巨大利益的鸦片贸易,又要扩大对华的工业品销售。这样,它就要迫使清朝政府开放更多的商埠,进一步控制中国海关,加强对清政府的控制。
  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大门,英、法、美等西方国家便以修约为名,企图压迫清政府给其新的侵略权益。1853年5月,英国首先向中国提出要求修改已订的《南京条约》的有关条款,美国和法国也接踵而来,均遭到清政府的拒绝。英、美、法等殖民主义者掀起的“修约”交涉未能得逞,就恼羞成怒,决定用发动新的侵华战争来实现其无理要求。

火烧圆明园的时代背景:
1、修约要求
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大门,英、法、美等西方国家便以修约为名,企图压迫清政府给其新的侵略权益。1854年,英国首先向中国提出要求修改已订的《南京条约》的有关条款,美国和法国也接踵而来,均遭到清政府的拒绝。英、美、法等殖民主义者掀起的“修约”交涉未能得逞,就恼羞成怒,决定用发动新的侵华战争来实现其无理要求。1856年,再一次提出,仍被拒绝。
2、无理借口
中国水师搜查走私船,捕走中国水手,纯属中国内政,与英国互不相干。但英国驻广州领事巴夏礼却借口该船曾在香港注册,领有执照,硬说是英国船。他还无中生有的捏造说,中国水师上船后曾扯下船上的英国旗,侮辱了英国。因此,他向两广总督叶名琛发出强硬照会,无理要求立即送回被扣的全部人犯,还要向英国道歉和赔偿。
3、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
1857年春,“亚罗”号事件的消息传到伦敦,英国大资产阶级掀起战争叫嚣,英国议会通过了扩大侵华战争的提案。
4、咸丰皇帝虐待英法使节
僧格林沁让巴夏礼跪着,摁着他的头往地上磕,让他同意撤兵,巴夏礼说自己是个谈判代表,做不了主,僧格林沁就继续让巴夏礼的头一次次地磕到了地上,最后把参加谈判的39名代表全部扣留,押解回京,这些人里,巴夏礼和英国对华全权专使额尔金的秘书被关押在刑部大牢,其余人的关押地点就是圆明园。

火烧圆明园的时代背景:
1、修约要求
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大门,英、法、美等西方国家便以修约为名,企图压迫清政府给其新的侵略权益。1854年,英国首先向中国提出要求修改已订的《南京条约》的有关条款,美国和法国也接踵而来,均遭到清政府的拒绝。英、美、法等殖民主义者掀起的“修约”交涉未能得逞,就恼羞成怒,决定用发动新的侵华战争来实现其无理要求。1856年,再一次提出,仍被拒绝。
2、无理借口
中国水师搜查走私船,捕走中国水手,纯属中国内政,与英国互不相干。但英国驻广州领事巴夏礼却借口该船曾在香港注册,领有执照,硬说是英国船。他还无中生有的捏造说,中国水师上船后曾扯下船上的英国旗,侮辱了英国。因此,他向两广总督叶名琛发出强硬照会,无理要求立即送回被扣的全部人犯,还要向英国道歉和赔偿。
3、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
1857年春,“亚罗”号事件的消息传到伦敦,英国大资产阶级掀起战争叫嚣,英国议会通过了扩大侵华战争的提案。
4、咸丰皇帝虐待英法使节
僧格林沁让巴夏礼跪着,摁着他的头往地上磕,让他同意撤兵,巴夏礼说自己是个谈判代表,做不了主,僧格林沁就继续让巴夏礼的头一次次地磕到了地上,最后把参加谈判的39名代表全部扣留,押解回京,这些人里,巴夏礼和英国对华全权专使额尔金的秘书被关押在刑部大牢,其余人的关押地点就是圆明园。

火烧圆明园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列强的侵华罪行。
1856年10月至1860年10月,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两国为帮凶,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1860年,英法联军占领天津后,进逼北京,一路烧杀,闯进圆明园。他们掠夺珍宝,烧杀砸抢。圆明园大火烧了三天三夜,破坏程度极其惨重。

圆明园被烧毁时的历史背景~

火烧圆明园在狭义上指焚烧圆明园,广义概念焚烧范围不仅只是圆明园一处,而是京西的皇家三山五园等,其焚毁的范围及程度远远比圆明园大得多。那么火烧圆明园的历史背景是怎样的呢?本文我就来简单分享一下:

圆明园坐落在北京西郊海淀区,与颐和园紧相毗邻。它始建于康熙48年(1709年),由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三园组成。清朝康熙帝把该园赐给四子胤禛(后来的雍正帝),并赐名圆明园。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位皇帝150多年的经营,集中了大批物力,役使了无数能工巧匠,倾注了千百万劳动人民的血汗,把它精心营造成一座规模宏伟、景色秀丽的离宫。

圆明园规模宏大,珍藏文物众多,建筑规格中西合璧,达到了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巅峰。圆明园著名建筑西洋楼建筑群,大多是采用西方建筑式的规格来修建的。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后,占据圆明园。中国守军寡不敌众,圆明园总管大臣文丰福投海自尽,住在园内的常嫔受惊身亡。

英国军队首领额尔金在英国首相帕麦斯顿的支持下,下令烧毁圆明园。3500名英法联军冲入圆明园,纵火焚烧圆明园,大火三日不灭,圆明园及附近的清漪园、静明园、静宜园、畅春园及海淀镇均被烧成一片废墟,安佑宫中,近300名太监、宫女、工匠葬身火海。使这座世界名园化为一片废墟。大火连烧3天3夜,成为世界文明史上罕见的暴行。

圆明园文物被掠夺的数量粗略统计约有150万件,上至中国先秦时期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现仅存建筑遗址,并建立圆明园遗址公园。

《圆明园的毁灭》历史背景简介
答:19世纪中叶,中国面临着西方列强的侵略和割地求和的困境。1856年,英法联军入侵中国,占领北京,并烧毁了圆明园。这场惨烈的事件被称为“圆明园的毁灭”。圆明园是清朝乾隆皇帝为庆祝八十寿辰而修建的大型皇家园林,位于北京西郊。圆明园占地约350公顷,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建筑最华丽、艺术价值最高的皇家...

圆明园的毁灭历史背景
答:圆明园的毁灭历史背景 圆明园毁灭的历史背景 圆明园的园林杰作和艺术宝藏无一不是千百万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它既体现了我国封建时代的灿烂文化,也暴露了封建帝王的挥霍无度。由于封建统治者妄自尊大,闭关锁国,至清代中叶,整个国家的科学技术已大大落后于西方,阶级矛盾日益尖锐,1840年(遣光二十年...

圆明园毁灭时,中国是怎样的背景
答:金在英国首相帕麦斯顿的支持下,竟下令烧毁圆明园。大规模的焚烧共两次,第一次是 10月7日至9日,主要焚烧圆明园,大火连烧3昼夜,使这座世界名园化为一片焦土。这 场浩劫,正如法国著名作家雨果所描绘和抨击的那样: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夏宫, 一个进行抢劫,另一个放火焚烧。胜利原来可以成为强盗。 本回答由提问...

火烧圆明园的社会背景
答:大沽,进而攻占天津。清政府派员求和,英、法漫天要价,使谈判失败。9月21日,英法联军攻占通州八里桥,咸丰皇帝逃往热河。1860年10月,英法联军兵临北京城下,因听说皇帝在西北郊的行宫,绕道直取圆明园。以清政府曾经把被俘人员囚禁圆明园为名,将圆明园抢劫一空。为了掩盖罪行,将其付之一炬。

火烧圆明园的历史背景
答:在安佑宫中,近300名太监、宫女、工匠命丧火海,这是世界文明史上罕见的暴行。2. 通常人们提到“火烧圆明园”,但这一表述未免简化了事实。实际上,圆明园的火灾并非孤立事件,而是京西皇家三山五园系列惨遭焚毁的一部分。被焚毁的还包括万正尺洞寿山、玉泉山、香山三山,以及清漪园、圆明园、畅春园、静明...

火烧圆明园背景
答:火烧圆明园背景可以追溯到第二次鸦片战争。清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后,占据了圆明园。中国守军寡不敌众,圆明园总管大臣文丰投福海自尽,住在园内的常嫔受惊身亡。英国军队首领额尔金在英国首相帕麦斯顿的支持下,下令烧毁圆明园。3500名英法联军冲入圆明园,纵火焚烧圆明园,大火三日不灭,...

圆明园被烧毁时的历史背景
答:火烧圆明园在狭义上指焚烧圆明园,广义概念焚烧范围不仅只是圆明园一处,而是京西的皇家三山五园等,其焚毁的范围及程度远远比圆明园大得多。那么火烧圆明园的历史背景是怎样的呢?本文我就来简单分享一下:圆明园坐落在北京西郊海淀区,与颐和园紧相毗邻。它始建于康熙48年(1709年),由圆明园、长春园、绮...

火烧圆明园历史背景?
答:火烧圆明园是发生在1860年的一次重大历史事件,其背景复杂且具有深远影响。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强迫清朝政府签订了第一批不平等条约,攫取了赔款、协定关税、开放五口通商、领事裁判权和片面最惠国待遇等许多特权。然而,这些并未满足他们的野心,他们继续扩大在华利益,不断对清朝发起侵略...

圆明园的毁灭的资料和历史背景简介怎么写
答:历史背景:1860年,英法联军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攻占了北京,焚毁了皇家园林圆明园,掠夺了无数珍贵文物和艺术品。这场战争被称为第二次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为黑暗和耻辱的一页。资料描述:圆明园的毁灭是一段悲惨而惨烈的历史。据史料记载,英法联军入侵北京后,先是焚毁了圆明园外的一些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