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中的八苦是哪位高僧的著作? 怨僧会,爱别离,求不得。佛教八苦来自哪部经书?

作者&投稿:贰河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是佛祖说的啊。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波罗奈国仙人住处鹿野苑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四圣谛。何等为四?谓苦圣谛、苦集圣谛、苦灭圣谛、苦灭道迹圣谛。若比丘于苦圣谛已知、已解,于苦集圣谛已知、已断,于苦灭圣谛已知、已证,于苦灭道迹圣谛已知、已修。如是比丘则断爱欲,转去诸结,于慢无间等,究竟苦边。”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杂阿含经

佛陀曾经说过:
弟子们!我由于未了悟,未明了四样东西,所以和你们一样在这个苦海中不断生死轮回。
是哪四样东西呢?它们就是:
①苦的圣谛(dukkha),②苦之起源的圣谛(dukkha-samudaya),③苦之灭的圣谛(dukkha-nirodha)及④导致苦灭之道的圣谛(dukkha-nirodha-gāmini-paṭipadā)。
《长部》16

只要我仍无法完全认知这四圣谛的智见,我是无法肯定自己是否已证得了超越世间一切天、魔、梵、以及人间的沙门与婆罗门、君主及人民的无上正等正觉。
但是,当我已完全认知这四圣谛的智见后。我就肯定自己已证得了无上的无上正等正觉。
《相应部》LVI.11

什么是苦圣谛?
苦圣谛
生是苦,老是苦,死是苦,伤心、悲鸣、痛苦、忧闷与绝望是苦,求不得是苦。略说执著五蕴就是苦。
什么是生呢?
不论是任何众生,从开始入生、住胎、出生、诸蕴的呈现、生起一切感官,即称为生。
什么是老呢?
不论是任何众生老化、衰退、白发、皱纹、衰弱、感官的退化、即称为老。
什么是死呢?
不论是在任何众生灭、消失、死亡、寿尽、诸蕴的破离、弃身、丧命,即称为死。
什么是伤心呢?
由于遭受不幸的事忧虑、担忧、伤心、极度伤心,即称为伤心。
什么是悲鸣呢?
由于遭受不幸的事而悲鸣、哀号、大悲鸣、大哀号、过度悲鸣、过度哀号,即称为悲鸣。
什么是痛苦呢?
身体的痛苦、身体的难受、由身体触觉所感受到的痛苦和难受,即称为痛苦。
什么是忧闷呢?
心中的痛苦、心中的难受、由心意触觉所感受到的痛苦和难受,即称为忧闷。
什么是绝望呢?
失望,懊丧,沮丧,颓丧,即称为绝望。
什么是求不得苦呢?
有情受到老、病、死、…忧闷,而有如此的欲望:“最好我不再受到再生的支配;最好我不再有来生”,但这不能只靠欲望而得到,所以不能得到所求是苦。
《长部》22

何谓八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恩爱别苦。所求不得苦。怨憎会苦。忧悲恼苦。是为八苦也。

佛说五王经
失译人名今附东晋录

昔有五王。国界相近。共相往来。不相攻伐。唯作善友。其最大者。字普安王。习菩萨行。余四小王。常习邪行。大王怜愍。意欲度之。呼来上殿。共相娱乐。乃至七日。终日竟夜。作倡伎乐。七日已满。四王共白天王言。国事甚多。请还政治。大王语诸左右。严驾车乘。群臣吏民。都共送之。至其半道。大王怜愍。意欲度之。语四王言。各说卿等所乐之事。
一王言。我愿欲得阳春三月树木荣华游戏原野。是我所乐。一王复言。我愿欲得常作国王。鞍马服饰。楼阁殿堂。官属人民。围绕左右。晃晃昱昱。椎钟鸣鼓。出入行来。路人倾目。是我之乐。一王复言。我所乐复异。愿得好妇好儿。端正无双。共相娱乐。极情快意。是我之乐。一王复言。我所乐复异。愿我父母常在。多有兄弟妻子。罗列好衣美食。以恣其口。素琴清衣。共相娱乐。是我之乐。
各自说其所乐竟。四王俱回头白。其大王王所乐何事。大王答言。我先说卿等所乐。然后说我之乐。卿一人言阳春三月树木荣华。游戏原野。秋则凋落。非是久乐。卿一人言。愿我常作国王。鞍马服饰。楼阁殿堂。官属人民。围绕左右。晃晃昱昱。椎钟鸣鼓。出入行来。路人倾目。往古诸王。隐隐阗阗。快乐无极。福德转尽。诸国相伐。忽然崩亡。非是久乐。卿一人言。愿得好妇好儿。端正无双。共相娱乐。极情快意。一朝疾病忧苦无量。非是久乐。卿一人言。愿我父母常在。多有兄弟妻子。罗列好衣美食。以恣其口。素琴清衣。共相娱乐。一朝有事。为官所执。系闭在狱。无有救护。此非久乐。四人俱问。王乐何事。王言我乐不生不死。不苦不恼。不饥不渴。不寒不热。存亡自在。此是我乐。四王俱言。此乐何处当有明师。大王答言。吾师号为佛。近在只桓精舍。
诸王欢喜。各诣佛所。皆稽首作礼。退坐一面。大王胡跪。叉手白佛言。我等今得为人。钝暗无智。但深着世乐。不知罪福。愿佛为弟子等。说其苦谛。佛言卿等善听。当为汝说。人生在世。常有无量众苦切身。今粗为汝等略说八苦。何谓八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恩爱别苦。所求不得苦。怨憎会苦。忧悲恼苦。是为八苦也。
何谓生苦。人死之时。不知精神趣向何道。未得生处。并受中阴之形。至三七日父母和合。便来受胎。一七日如薄酪。二七日如稠酪。三七日如凝酥。四七日如肉脔。五疱成就。巧风入腹。吹其身体。六情开张。在母腹中。生藏之下。熟藏之上。母啖一杯热食。灌其身体。如入镬汤。母饮一杯冷水。亦如寒冰切体。母饱之时。迫迮身体。痛不可言。母饥之时。腹中了了。亦如倒悬。受苦无量。至其满月。欲生之时。头向产门。剧如两石挟山。欲生之时。母危父怖。生堕草上。身体细软。草触其身。如履刀剑。忽然失声大呼。此是苦不。诸人咸言。此是大苦。
何谓老苦。父母养育。至年长大。自用强健。担轻负重。不自裁量。寒时极寒。热时极热。饥时极饥。饱时极饱。无有节度。渐至年老。头白齿落。目视[梳-木+目][梳-木+目]。耳听不聪。盛去衰至。皮缓面皱。百节酸疼。行步苦极。坐起呻吟。忧悲心恼。识神转灭。便旋即忘。命日促尽。言之流涕。坐起须人。此是苦不。大王答曰。实是大苦。
何谓病苦。人有四大。和合而成其身。何谓四大。地大水大火大风大。一大不调。百一病生。四大不调。四百四病。同时俱作。地大不调。举身沉重。水大不调。举身膖肿。火大不调。举身蒸热。风大不调。举身掘强。百节苦痛。犹被杖楚。四大进退。手足不任。气力虚竭。坐起须人。口燥唇燋。筋断鼻坼。目不见色。耳不闻声。不净流出。身卧其上。心怀苦恼。言辄悲哀。六亲在侧。昼夜看视初不休息。甘膳美食。入口皆苦。此是苦不。答言实是大苦。
何谓死苦。人死之时。四百四病。同时俱作。四大欲散。魂魄不安。欲死之时。刀风解形。无处不痛。白汗流出。两手摸空。室家内外。在其左右。忧悲涕泣。痛彻骨髓。不能自胜。死者去之。风去气绝。火灭身冷。风先火次。魂灵去矣。身体侹直。无所复知。旬日之间。肉坏血流。膖胀烂臭。甚不可道。弃之旷野。众鸟啖食。肉尽骨干。髑髅异处。此是苦不。答言实是大苦。
何谓恩爱别苦。室家内外。兄弟妻子。共相恋慕。一朝破亡。为人抄劫。各自分张。父东子西。母南女北。非唯一处。为人奴婢。各自悲呼。心内断绝。窈窈冥冥。无有相见之期。此是苦不。答言实是大苦。
何谓所求不得苦。家有财钱。散用追求。大官吏民。望得富贵。勤苦求之。求之不止。会遇得之。而作边境令长。未经几时。贪取民物。为人告言。一朝有事。槛车载去。欲杀之时。忧苦无量。不知死活何日。此是苦不。答曰实是大苦。
何谓怨憎会苦。世人薄俗。共居爱欲之中。共诤不急之事。更相杀害。遂成大怨。各自相避。隐藏无地。各磨刀错箭挟弓持杖。恐畏相见。会遇迮道相逢。各自张弓[澍-士+一]箭。两刀相向。不知胜负是谁。当尔之时。怖畏无量。此是苦不。答曰实是大苦。
何谓忧悲恼苦。人生在世。长命者乃至百岁。短命者胞胎伤堕。长命之者。与其百岁。夜消其半。余有五十年。在醉酒疾病。不知作人。以减五岁。小时愚痴。十五年中。未知礼仪。年过八十。老钝无智。耳聋目冥。无有法则。复减二十年。已九十年。过余有十岁之中。多诸忧愁。天下欲乱时亦愁。天下旱时亦愁。天下大水亦愁。天下大霜亦愁。天下不熟亦愁。室家内外多诸病痛亦愁。持家财物治生恐失亦愁。官家百调未输亦愁。家人遭县官事闭系牢狱。未知出期亦愁。兄弟妻子。远行未归亦愁。居家穷寒。无有衣食亦愁。比舍村落有事亦愁。社稷不办亦愁。室家死亡。无有财物。殡葬亦愁。至春时种作无有犁牛亦愁。如是种种忧悲。常无乐时。至其节日。共相集聚。应当欢乐。方共悲涕相向。此是苦不。答曰实是大苦。
尔时五王。及诸群臣。会中数千万人。闻说诸苦谛。心开意悟。即得须陀洹道。皆大欢喜。作礼而去。四王俱白普安王言。大王真是大权菩萨。化道我等。令得道迹。大王之恩。我本观诸宫殿。心情爱着。不能远离。今睹宫殿。如视秽厕。无可爱者。即舍王位。付弟出家。为道修诸功德。日日不惓。

大般涅盘经卷第十二 北凉天竺三藏昙无谶谶译

圣行品第七之二

复次善男子。八相名苦。所谓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盛阴苦。能生如是八苦法者。是名为因。

这不是谁的著作 不是哪个高僧编出来的 这是佛陀说的我们人有这八种苦 生 老 病 死 怨憎会 爱别离 求不得 五盛识阴

中国佛教中的高僧及著作有哪些?~

略举几个吧:法显(约337-422年), 东晋僧人,第一位西行求法并成功回国的高僧,撰写了游历天竺的重要著作《佛国记》。玄奘(602年-664年),唐朝初年西行求法的高僧,也是一位伟大的翻译家和历史学家,他组织翻译了从印度带回的大量梵文经书,由他口述弟子辩机执笔撰写的《大唐西域记》为研究印度以及中亚等地古代历史地理之重要资料,并且为中印文化交流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还有许多我就不一一例举了,在网上和书店、图书馆都能找到大量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八苦之说,出之于《中阿含》的《大拘絺罗经》、《分别圣谛经》等经中,所谓八苦,是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阴盛苦,这是众生轮回于六道中所受的八种苦果。

各位能告诉我一句佛学名言吗?
答:因此,佛陀教众生通过勤修“戒、定、慧”三学,明心见性,最终摆脱烦恼,了却生死。所以,在临终前能“欣欣然如赤子”,也是“根本地解决”了人生的根本问题的最好说明。一般人谈死色变,临终前大都苦苦挣扎,所以佛陀才总结出包括“死苦”在内的人生“八苦(指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

有没有好的佛学经典,道学经典的讲的是人生感悟,等等的句子和书籍?
答:<抱朴子>在道家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而葛洪本人也被认为是道家的重要人物。对道家学派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晋元帝建武元年〈317年〉,葛洪写成《抱朴子》内外篇。 南华经:《庄子》,亦称《南华经》,道家经典之一,为庄周及其后学的著作集。庄子,战国思想家、哲学家。名周,宋国蒙(今安徽蒙城县人,一说今河南商丘...

有关仓央嘉错的诗,《问佛》《那一日》《见与不见》除外?
答:仓央嘉措是藏族最著名的诗人之一,他所写的诗歌驰名中外,不但在藏族文学史上有重要的地位,在藏族人民中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而且在世界诗坛上也是引人注目的一朵奇花异葩。引起了不少学者的研究兴趣。藏文原著有的以手抄本问世,有的以木刻版印出,有的以口头形式流传。足见藏族人民喜爱之深。汉文...

佛教新学徒对佛教的几个不解.
答:我们所认知的植物在佛教里是被划分在无情众生中的,我们吃的五谷、蔬菜、瓜果都在无情众生行列。 “有情”是指有情识(也有一种近似的说法:心识)的众生,这类众生能感受八苦,有喜怒哀乐等种种觉受,人类和动物都属于这类众生,因为都有这样的觉性。 我们在这个世间你必须要有饮食,没有饮食你就...

五台山的尼姑越来越多,如今女性为何还选择出家?
答:五台山作为中国佛教四大山之首,在这里出家的人十分多,不过得道高僧一词,在无数的人心中还是以和尚为主,而事实上自佛教中第一位比丘尼的加入,就不断有女子选择遁入佛道,这也让五台山的尼姑越来越多,为何女性地位不断提高,还是有人选择出家?命运只有一个,而人生却有多重选择 佛教在过去的历史...

你经常说的这些成语,原来都源于佛教
答:那就太多了!譬如:1.半路出家 2.大彻大悟 3.混世魔王 4.群魔乱舞 5.妖魔鬼怪 6.顶礼膜拜 7.善男信女 8.沿门托钵 9.无事不登三宝殿 10.不看僧面看佛面 11.五蕴皆空 12.邪魔外道 13.聚沙成塔 14.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15.象牙之塔 16.生老病死 17.愁眉苦脸 18.指点迷津 19.一...

高考满分作文 说的是 皇帝在跟一个高僧下围棋的事忘记叫什么名字了...
答:”僧笑曰:“八苦之源,皆为人也。人有欲,则有苦;人无欲,则无功。世人求有功亦求无苦,均不得,诚不知其无‘空’也。所谓‘空’者,心中之空,人中之空,世中之空,无张无敛是为空,无胜无负亦是为空。留空于心,则明得失;留空于人,则无胜败;留空于世,则无苦有功皆可并存也...

鬼王菩萨是谁啊?
答:又据《地藏菩萨本愿经》说,地藏菩萨曾受释迦牟尼佛的嘱托,要在释迦灭度后、弥勒佛降诞前的无佛之世留住世间,教化众生度脱沉沦于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人、天诸道中的众生。而且他发誓“地狱未空,誓不成佛”。有情众生只要念诵其名号,礼拜供奉其像,...

属牛的人有个什么样的孩子增加运气
答:求不到孩子是人生八苦中的“求不得苦”,一般生不出孩子是由不同的因果导致的,所以需要念的经文也都是不一样。求子需要读《大BEI ZHOU》每天7、11、21、49遍,《大BEI ZHOU》当然是越多越好,一般遇到大问题大病大关都要49遍以上的,可以祈求:“请大慈大悲观音菩萨保佑我xxx,身体健康,消除妇科...

阿育王是什么人?
答:阿育王的生卒年不详,也许是公元前300年。阿育王约在公元前273年登位。起初他沿着祖父的脚步向前行走,企图通过军事力量来扩大自己的领土。他在统治的第八年中,胜利结束了一场对印度东海岸上羯陵伽国的征服之战。但是当他认识到他的胜利使人类惨遭伤亡时,就感到心惊肉跳。有十万人丧失生命,甚至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