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开国大典的28响有什么含义 开国大典上28响礼炮代表什么?

作者&投稿:彭终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54门礼炮象征着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54个民族,28响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英勇奋斗的28年

我国实行庆典礼炮鸣放始于开国大典。1949年8月,毛泽东主席提议,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开幕和开国大典都要鸣放礼炮,而且要鸣28响,以示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走过了28年光辉历程。

8月中旬,华北军区特种兵司令员高存信向军区新组建的礼炮团传达了华北军区聂荣臻司令员的指示:“开国庆典定在10月1日午后举行,庆典的第一项是奏国歌、升国旗、鸣礼炮;礼炮要有54门,代表政协的54个方面的人士;鸣放礼炮28响,代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革命斗争28年取得胜利。这是毛主席亲自定的,一定要很好地完成任务。礼炮团由华北特种兵部队组成。”赵大满任礼炮团总指挥,战车团参谋长韩怀志任现场指挥。接着从张家口等地调来108门山炮作为开国大典的礼炮。这些礼炮主要是缴获日军的75毫米九四式山炮,还有山西兵工厂仿日本山炮制造的75毫米一四式山炮。日军九四式山炮炮身长1560毫米,弹丸重6.34千克(榴弹),射程8300米,全炮重536千克。有了礼炮,然后从各炮兵部队选调军政素质好的排、连、营干部,其中还有战斗英雄。

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开国大典仪式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在108门礼炮鸣放的28响威震寰宇的炮声中,迎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开国大典后,根据周恩来总理的指示,礼炮团的108门山炮作为国家珍贵文物全部存入专门建造的炮库,予以妥善保管。

在开国大典之前,曾在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幕式上,于中南海怀仁堂前鸣放过礼炮,当时用9门礼炮,鸣放54响。之后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周年和10周年时,都鸣放了庆典礼炮,使用的礼炮仍然是开国大典时用过的山炮。

后来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5周年、45周年、50周年、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庆典,以及1990年北京第十一届亚洲运动会上都鸣放了28响礼炮。很多国家在举行盛大庆典时都鸣放礼炮,但响数、鸣放时间也不同。如英国的君主诞辰鸣放62响,议会开幕和闭幕鸣放41响;美国国庆日全国各地军营鸣放50响,以示美国50个州;1945年5月9日,苏联在庆祝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日这天鸣放礼炮时,用1000门火炮齐鸣30响。

按照国际惯例,鸣放礼炮分为庆典礼炮和迎宾礼炮两种。鸣放迎宾礼炮是隆重迎送国宾仪式上的一种最高规格的礼遇。凡国家元首,鸣放21响;欢迎外国政府首脑,则鸣放19响。我国鸣放迎宾礼炮始于1961年6月13日欢迎印度尼西亚总统苏加诺的仪式。当时苏加诺总统第二次访华之前,提出要我国在总统专机抵达机场前,由空军派出8架战斗机护航;在机场的欢迎仪式上,按照国际上欢迎国家元首的规格鸣放21响礼炮。由于我国建国后从未鸣放过迎宾礼炮,所以周恩来总理把鸣放礼炮的任务交给北京卫戍区警卫师仪仗营执行。仪仗营营长王立堂带人从天安门管理处炮库保存的开国大典108门礼炮中,挑选了24门礼炮,临时组织战士们进行训练,并圆满完成了任务。在此之后的迎接国宾活动中,依然没有鸣放迎宾礼炮。为了建立我国的礼炮部队,使迎宾礼仪更符合国际惯例,1963年6月,周恩来总理指示,在中央警卫师增建礼炮连。师长曾绍东将组建礼炮连的任务交给仪仗营,上级机关将执行过开国大典鸣放礼炮任务的某军126团熟悉业务的牛茂林等调进仪仗营,牛茂林任连长,另有3名排长,24名炮手,也全部从这支部队碉出。又从师里和仪仗营其他连抽调了几十人,组成了礼炮连。那些在战争年代功绩卓著、早已退役的九四式山炮,因炮身短、便于搬运、声响宏亮,而从仓库中“请出”重新服役。6匹马将28门炮拉到了南苑仪仗营。为使礼炮发射时声音整齐,特请军械部门组织专人对火炮的发射装置进行了改进。开始是手工拉火,后改进为电操纵击发。1964年5月16日,苏丹武装部队最高委员会主席、部长会议主席阿布德是我国开始正式用礼炮迎接的第一位国宾。

这是毛主席提议的,象征中国共产党成立28年,奋斗28年!
开国大典是54 个民族,使用54门礼炮.
1949年距中国共产党成立时(1921年)正好是28年。

这是毛主席提议的,象征中国共产党成立28年,奋斗28年! 开国大典是54 个民族,使用54门礼炮. 1949年距中国共产党成立时(1921年)正好是28年。

从1921年7月建党开始计算,中国共产党在28年的努力,终于实现了人民当家做主!

28响是中国共产党经过28年努力建立了新中国!

1949年开国大典上28响礼炮的意义~

54门礼炮象征着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54个民族,28响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英勇奋斗的28年 我国实行庆典礼炮鸣放始于开国大典。1949年8月,毛泽东主席提议,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开幕和开国大典都要鸣放礼炮,而且要鸣28响,以示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走过了28年光辉历程。 8月中旬,华北军区特种兵司令员高存信向军区新组建的礼炮团传达了华北军区聂荣臻司令员的指示:“开国庆典定在10月1日午后举行,庆典的第一项是奏国歌、升国旗、鸣礼炮;礼炮要有54门,代表政协的54个方面的人士;鸣放礼炮28响,代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革命斗争28年取得胜利。这是毛主席亲自定的,一定要很好地完成任务。礼炮团由华北特种兵部队组成。”赵大满任礼炮团总指挥,战车团参谋长韩怀志任现场指挥。接着从张家口等地调来108门山炮作为开国大典的礼炮。这些礼炮主要是缴获日军的75毫米九四式山炮,还有山西兵工厂仿日本山炮制造的75毫米一四式山炮。日军九四式山炮炮身长1560毫米,弹丸重6.34千克(榴弹),射程8300米,全炮重536千克。有了礼炮,然后从各炮兵部队选调军政素质好的排、连、营干部,其中还有战斗英雄。 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开国大典仪式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在108门礼炮鸣放的28响威震寰宇的炮声中,迎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开国大典后,根据周恩来总理的指示,礼炮团的108门山炮作为国家珍贵文物全部存入专门建造的炮库,予以妥善保管。 在开国大典之前,曾在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幕式上,于中南海怀仁堂前鸣放过礼炮,当时用9门礼炮,鸣放54响。之后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周年和10周年时,都鸣放了庆典礼炮,使用的礼炮仍然是开国大典时用过的山炮。 后来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5周年、45周年、50周年、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庆典,以及1990年北京第十一届亚洲运动会上都鸣放了28响礼炮。很多国家在举行盛大庆典时都鸣放礼炮,但响数、鸣放时间也不同。如英国的君主诞辰鸣放62响,议会开幕和闭幕鸣放41响;美国国庆日全国各地军营鸣放50响,以示美国50个州;1945年5月9日,苏联在庆祝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日这天鸣放礼炮时,用1000门火炮齐鸣30响。 按照国际惯例,鸣放礼炮分为庆典礼炮和迎宾礼炮两种。鸣放迎宾礼炮是隆重迎送国宾仪式上的一种最高规格的礼遇。凡国家元首,鸣放21响;欢迎外国政府首脑,则鸣放19响。我国鸣放迎宾礼炮始于1961年6月13日欢迎印度尼西亚总统苏加诺的仪式。当时苏加诺总统第二次访华之前,提出要我国在总统专机抵达机场前,由空军派出8架战斗机护航;在机场的欢迎仪式上,按照国际上欢迎国家元首的规格鸣放21响礼炮。由于我国建国后从未鸣放过迎宾礼炮,所以周恩来总理把鸣放礼炮的任务交给北京卫戍区警卫师仪仗营执行。仪仗营营长王立堂带人从天安门管理处炮库保存的开国大典108门礼炮中,挑选了24门礼炮,临时组织战士们进行训练,并圆满完成了任务。在此之后的迎接国宾活动中,依然没有鸣放迎宾礼炮。为了建立我国的礼炮部队,使迎宾礼仪更符合国际惯例,1963年6月,周恩来总理指示,在中央警卫师增建礼炮连。师长曾绍东将组建礼炮连的任务交给仪仗营,上级机关将执行过开国大典鸣放礼炮任务的某军126团熟悉业务的牛茂林等调进仪仗营,牛茂林任连长,另有3名排长,24名炮手,也全部从这支部队碉出。又从师里和仪仗营其他连抽调了几十人,组成了礼炮连。那些在战争年代功绩卓著、早已退役的九四式山炮,因炮身短、便于搬运、声响宏亮,而从仓库中“请出”重新服役。6匹马将28门炮拉到了南苑仪仗营。为使礼炮发射时声音整齐,特请军械部门组织专人对火炮的发射装置进行了改进。开始是手工拉火,后改进为电操纵击发。1964年5月16日,苏丹武装部队最高委员会主席、部长会议主席阿布德是我国开始正式用礼炮迎接的第一位国宾。

二十八响是自中国共产党1921年成立以来,至1949年领导全国人民奋斗的二十八年。

开国大典为什么要放58门大炮共28响
答:为什么新中国开国大典要鸣28响?!54门礼炮又代表什么?!有的外国记者猜测28响代表的是28位开国元勋,有人认为是毛泽东(繁体字)名字的笔画,有人联想到易经、爱情……。但中国人却比较一致地认为代表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英勇奋斗的28年。有人写文章说,毛泽东在政协会上说要放28响,未做任何...

新中国成立时54门礼炮齐鸣28响,请问“54”、“28”的含义是什么?
答:54代表建国时的54个民族,珞巴族,65年,基诺族,79年才统计出来,至此中国56个民族。28,代表从1921--1949共产党28年的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

为什么开国大典的时候是54门大炮,28响?
答:”当时没有人回应。会议休息时,毛泽东见到负责开国大典筹备工作的华北军区作训处长唐永健。毛泽东问小唐:“你说,放28响有没有道理呢?”唐永健 一下就明白了毛泽东的用意,马上说:“主席,我起草—个关于礼炮28响的说明吧。”很快,简明扼要的28响说明报告递上来了。报告中说,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

开国大典上为什么要用54门礼炮齐鸣28响?
答:54门礼炮代表当时参加新政协的54个单位和方面的人士,28响是代表中国共产党从建党到建国用了28年。1949年10月1日下午2点,此时,参加开国大典的北京30万军民早已齐聚天安门广场,翘首期待着伟大历史时刻的到来。当鲜艳的五星红旗第一次在天安门广场冉冉升起时,广场上30万人一齐脱帽肃立,抬头瞻仰五星红旗。

开国大典中的54门礼炮起名28响的意义?
答:有了礼炮,然后从各炮兵部队选调军政素质好的排、连、营干部,其中还有战斗英雄。 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开国大典仪式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在108门礼炮鸣放的28响威震寰宇的炮声中,迎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开国大典后,根据周恩来总理的指示,礼炮团的108门山炮作为国家珍贵文物全部存入专门建造...

开国大典,54门礼炮齐鸣28响,"54"和"28"的含义是什么?
答:鸣放礼炮54响,这是代表参加政协会议的54响,这是代表参加政协会议的54个单位。当年大典筹委会的唐水健起草鸣放礼炮说明时,写的就是28响代表中国共产党诞生28年,毛泽东看过后立即签了名,说明他是认可这个说法的。

开国大典中的54门礼炮28响代表什么??
答:开国大典中的54门礼炮28响代表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英勇斗争的28年的光辉历程。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在首都北京隆重举行,在升国旗、奏国歌的同时,54门礼炮齐鸣28响,震天的巨响好似那东方醒狮的怒吼,向全世界宣告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国大典的28响礼炮必须在两分五秒内放完。

开国大典时,54架礼炮齐鸣28响代表什么?
答:有了礼炮,然后从各炮兵部队选调军政素质好的排、连、营干部,其中还有战斗英雄。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开国大典仪式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在108门礼炮鸣放的28响威震寰宇的炮声中,迎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开国大典后,根据周恩来总理的指示,礼炮团的108门山炮作为国家珍贵文物全部存入专门建造的...

开国大典时“54门大炮齐发”、“一共28 响”中“54”和“28”是什么意 ...
答:日军九四式山炮炮身长1560毫米,弹丸重6.34千克(榴弹),射程8300米,全炮重536千克。有了礼炮,然后从各炮兵部队选调军政素质好的排、连、营干部,其中还有战斗英雄。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开国大典仪式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在108门礼炮鸣放的28响威震寰宇的炮声中,迎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

新中国成立当天54门礼炮齐鸣28响是什么意思?
答:1. 象征含义揭秘:54门礼炮代表的54个民族,以及28响礼炮映射的中国共产党28年的奋斗历程,这两个数字共同见证了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时刻。2. 新中国成立的标志性事件:1949年10月1日下午,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在北京举行,标志着新中国的正式成立。3. 开国大典的历史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不仅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