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治帝的养女为什么被雍正封为固伦公主?

作者&投稿:星牲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今天来聊聊顺治皇帝的“养女”——固伦端敏公主。
”,但她并不是皇帝的女儿,而是顺治皇帝的堂哥简亲王济度的女儿。
大家都知道,清朝的公主,按惯例,只有皇后的女儿,才可以被封为“固伦公主”;庶妃所生的、或者养在宫中的宗室女,都只能被封为“和硕公主”。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出现了一些非皇后所生的公主,被加恩封为“固伦公主”的特例。
太祖初起,诸女但号“格格”,公主、郡主,亦史臣缘饰云尔。厥后始定:中宫出者,为“固伦公主”;自妃、嫔出者,及诸王女育宫中者,为“和硕公主”。
——《清史稿·卷一百六十六·表六》
端敏公主出嫁时,也只被封为“和硕公主”。雍正皇帝登基后,才被晋封为“固伦公主”。那时,公主已经70周岁了。
很多人说,端敏公主得到雍正皇帝的晋封,是因为她支持雍正当皇帝。而这并不是因为公主有敏锐的政治头脑,只是为了和庶出弟弟一家唱对台戏。
仔细看了一下史料,发现雍正皇帝封端敏为“固伦公主”,还真不单单是因为争储这件事。
端敏公主,是简亲王济度的嫡长女,生于顺治十年(1653年)六月十三日,生母是济度的嫡妻——来自科尔沁的博尔济吉特氏。
简亲王济度,顺治皇帝的堂哥,是清太宗皇太极的堂弟郑亲王济尔哈朗的次子。
据《清皇室四谱》记载,济度的这个女儿,被顺治皇帝收为养女,抚养于宫中。顺治皇帝还收养了另外2个宗亲家的女儿:承泽亲王硕塞的女儿和顺公主、安郡王岳乐的女儿柔嘉公主。
承泽亲王硕塞,顺治皇帝的异母哥哥,是皇太极的第5个儿子,母亲是侧妃叶赫那拉氏。硕塞出生之后,其母就被皇太极赐给了手下的一个大臣为妻。看来,皇太极不是很喜欢硕塞的母亲。
安郡王岳乐,顺治皇帝的堂哥,是皇太极的七哥阿巴泰的第4子。
顺治皇帝虽然自己有6个女儿,但是,只有皇次女——和硕恭悫(què)公主活到成年。其他的公主,都在幼年夭折。
清朝初期的公主,都肩负着满蒙联姻、或者是笼络朝廷重臣的使命。所以,顺治皇帝收养这些宗亲的女儿,并不是因为他想要多几个女儿,而是因为自己的亲生女儿不够用,才要借亲戚家的女儿,来巩固自己的政权。
博尔济吉特氏的亲姐姐。
顺治皇帝的第一任皇后博尔济吉特氏,也是来自蒙古科尔沁部,是他的表妹,在顺治十年(1653年)八月二十六日,被降为静妃。虽然顺治皇帝在诏书中,拿“这个皇后是多尔衮定下的”来做挡箭牌,但是,废后的主要原因,就是他不喜欢这个皇后。
今后乃睿王(多尔衮)于朕幼冲时,因亲定婚,未经选择,自册立之始,即与朕志意不协。
——《清实录·顺治朝实录·卷之七十七》
孝庄太后虽然默许了儿子的任性行为,但是,为了不与蒙古科尔沁部结怨,孝庄又从娘家中扒拉出一个女孩给顺治当皇后,这就是孝惠皇后。孝惠虽然只比顺治小3岁,但她是孝庄太后二哥察罕的孙女,比顺治低了一个辈分。近亲结婚也就算了,连辈分都乱了套。
为了进一步表现清朝廷对蒙古部落的亲厚,孝庄太后还允许自己二哥家“买一送一”,将孝惠皇后的妹妹,就是后来的淑惠妃,也接进宫来。
只可惜,这对博尔济吉特氏姐妹,还是不讨顺治皇帝的欢心。顺治在《孝献皇后行状》中评价孝惠皇后“秉心淳朴,顾又不乏长才”,翻译成大白话就是:除了人品好,就没啥长处了。
这也太难为孝庄太后的娘家了。第一个皇后聪明漂亮,但顺治嫌人家脾气不好;这会儿送来一个脾气好的,顺治又嫌人家太平庸。反正横竖就是看不上博尔济吉特氏家的女儿。
可想而知,顺治皇帝肯定很少到孝惠那里去。为了给这位年轻又无聊的皇后找点事做,顺治便将孝惠亲姐姐的女儿接进宫来抚养(或许是孝庄太后的意思)。有自己的亲外甥女陪在身边,相信孝惠皇后的日子也不会太寂寞。
虽然说成为皇帝的女儿,就意味着不愁嫁,但是,嫁给谁,可不是由她们自己说了算的。别说是养女,就是皇帝的亲生女儿,都没嫁得有多好。
例如,
顺治皇帝那个唯一活到成年的亲生女儿——和硕恭悫(què)公主,生于顺治十年(1653年)十二月初二,康熙六年(1667年)二月,14周岁的公主,被嫁给鳌拜的侄子——瓜尔佳·纳尔杜。康熙八年(1669年)五月,因为与鳌拜有亲戚关系,纳尔杜和他的父亲巴哈,都被削职为民。不过,好在后来又被康熙起用。康熙十五年(1676年),纳尔杜加太子少师。和硕恭悫公主最后在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十月去世,年仅32周岁。
承泽亲王硕塞的次女和硕和顺公主,生于顺治五年(1648年)八月二十二日,顺治十七年(1660年)六月十二日,下嫁平南王尚可喜的第7个儿子——尚之隆。这年,和顺公主只有12周岁,尚之隆也才14周岁。虽然尚之隆的大哥尚之信后来掺和进了吴三桂造反,但是,尚之隆并没有获罪。和顺公主还算长寿,活到康熙三十年(1691年)十一月,享年43周岁。
安郡王岳乐的次女和硕柔嘉公主,生于顺治九年(1652年)五月初六,康熙二年(1663年)十一月,11周岁的公主,嫁给靖南王耿精忠的弟弟——13周岁的耿聚忠。这两孩子在这个年龄结婚,就是玩过家家吧。和硕柔嘉公主比较短命,只活到康熙十二年(1673年)七月,年仅21周岁。公主去世后不久,康熙十三年(1674年)四月十六日,耿聚忠因为大哥耿精忠加入吴三桂的造反队伍,被康熙皇帝囚禁,不过,第二年七月初四,就被官复原职。
”家,看着风光,其实最后都成了政治牺牲品。
相比之下,端敏公主的婚姻,算比较幸福的了。
顺治十六年(1659年)十一月,年仅6周岁的端敏公主,就与科尔沁达尔汗亲王曼珠习礼的孙子——班第,订下了娃娃亲。康熙九年(1670年)九月,17周岁的端敏出嫁。
端敏公主的外曾祖父察罕,与班第的祖父曼珠习礼,是亲兄弟,都是孝庄太后的哥哥。也就是说,端敏公主是嫁给了自己的堂舅舅。清朝的满蒙联姻还真是不讲究辈分啊。
端敏公主看着是被送去外藩和亲的,但实际上,她等于是嫁回了母亲的蒙古老家。看来,孝庄太后还是有一点私心的。
曼珠习礼在康熙四年(1665年)去世,其子和拖继承达尔汗亲王爵位。而和拖又在康熙八年(1669年)四月去世。和拖的儿子班第,便在康熙十年(1671年)三月二十六日,袭爵和硕达尔汉亲王。端敏公主嫁去蒙古科尔沁不到一年,就成为了亲王福晋,加上她又拥有 “和硕公主”的封号,在夫家,肯定是没人敢对她不敬。
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五月,端敏的丈夫班第去世。这年,端敏57周岁。她的大儿子罗卜藏衮布,袭封了达尔汗亲王。这下,端敏公主更加可以横着走了。
雍正元年(1723年)二月二十五日,端敏公主被雍正皇帝从“和硕公主”晋封为“固伦公主”。作为一个非正牌的公主,端敏算是走到了顶峰。
想必端敏公主在蒙古科尔沁的日子,一直都过得很舒心。雍正七年(1729年)五月十八日,固伦端敏公主以76周岁的高龄去世。与那些在双十年华就去世的短命公主相比,端敏公主真是太长寿了。
这世上不可能有十全十美的事情。端敏公主虽然一生显贵,但她最大的遗憾,就是“和硕简亲王”的爵位,不是由她亲弟弟这一支继承。
顺治十七年(1660年)七月初一,端敏8周岁的时候,她的父亲简亲王济度去世,年仅27周岁。
清朝皇室还是很讲究嫡庶的。根据《清会典》规定,正室所生的嫡子,是第一顺位继承人。只有当正室没有儿子的情况下,才可以由庶出的儿子继承爵位。
王、贝勒、贝子、公、将军等,有嫡室所生子,照例袭封。嫡室无子,准以庶出之子袭封。
——《康熙朝大清会典·卷之一》
所以,端敏一母同胞的亲弟弟德塞,虽然是济度的第3子,但却因为是唯一的嫡子,便在顺治十八年(1661年)二月,袭爵为和硕简亲王。尽管当时的德塞,还只是一个7周岁的孩子。
可惜,端敏公主这个唯一的同母弟,只活到16周岁,在康熙九年(1670年)三月去世。德塞去世之前,虽然已经娶妻,但没有留下子嗣。这样,“和硕简亲王”的世袭爵位,便落到了济度那些庶出儿子头上。
济度去世的时候虽然还不到30岁,但是,他却有5个儿子、外加7个女儿。除了第4子穆济衲(庶福晋额塞礼氏生)、以及2个女儿早夭以外,其他的子女,都活到了成年。
顺便插一句,《清皇室四谱》中记载端敏公主是简亲王济度的第2女。但根据《玉牒》中记载,端敏在济度的女儿中,排行第3。这或许是因为济度第2女的生母杭氏,是庶福晋的缘故。“庶福晋”虽然名称中也有“福晋”两个字,但在身份和待遇上,与嫡福晋、侧福晋那是差得远了。侧福晋虽然是侧室,但也是受过册封的,并不能算作普通意义上的妾。
德塞去世的时候,济度的第1子墨美、第2子喇布、第5子雅布都健在。其中,墨美的生母是庶福晋额塞礼氏,喇布和雅布的母亲都是庶福晋杭氏。
这几位庶子的母亲都是“庶福晋”,谁也不比谁高贵,按照道理,应该是由庶长子墨美承袭爵位,但不知为什么,康熙皇帝竟然跳过了最年长的墨美,于康熙九年(1670年)九月初六,指定济度的第2子喇布,袭封和硕简亲王。
和硕简慧亲王德塞无嗣,以其弟喇布袭封和硕简亲王。
——《清实录·康熙朝实录·卷之三十四》
喇布在康熙二十年(1681年)十二月也去世了,和他的父亲济度一样,只活到了27周岁。喇布有一个儿子阿克敦,不过在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五月早夭了,年仅2周岁。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三月二十七日,康熙皇帝又让喇布同母的弟弟雅布,袭封和硕简亲王。
和硕简亲王喇布,以军机削爵。命以其弟雅布袭封和硕简亲王。
——《清实录·康熙朝实录·卷之一百八》
康熙四十年(1701年)十月十六日,和硕简亲王雅布薨逝,享年43周岁。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正月二十四日,雅布的嫡长子雅尔江阿,袭封和硕简亲王。
雍正四年(1726年)二月二十二日,雍正皇帝革去了雅尔江阿的亲王爵位。虽然明面上给出的理由,是雅尔江阿工作态度不好,导致工作上出了差错,被罚之后,还不知道吸取经验教训。但最本质的原因,就是雅尔江阿是“八爷党”的人。
得旨:雅尔江阿,人甚卑鄙,终日沉醉,将朕所交事件,漫不经心,专惧允禩(sì)、苏努等悖逆之徒,甚忝厥职。又因数案,议罪停俸。况王等属下之人,岂有售于朝廷之理。著严加议处。
——《清实录·雍正朝实录·卷之四十一》
雍正惩罚了雅尔江阿还不算,连他的儿子永谦,也因为是“八爷党”的人,而被革去了“镇国公”的爵位。
宗人府又参奏:镇国公永谦,由闲散宗室,超授镇国公,不知感戴殊恩,乃于允禩一案,并不据实陈奏,支吾抵饰。永谦应革去镇国公爵。得旨:永谦著革去镇国公。
——《清实录·雍正朝实录·卷之四十一》
雍正四年(1726年)三月十七日,雍正皇帝令雅布的庶子神保住,袭封和硕简亲王。
己酉。封和硕简修亲王雅布庶子神保住,为和硕简亲王。
——《清实录·雍正朝实录·卷之四十二》
有人认为,因为雅尔江阿是八爷允禩一派的,所以,对于端敏来说,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她自然会站到八爷的对立面——四爷那一派。为此,端敏才被雍正封为“固伦公主”,后来也没有受到“九龙夺嫡”后遗症的冲击。
雍正元年(1723年)二月的那次公主晋封,端敏并不是唯一被雍正封为“固伦公主”的和硕公主,还有2位是:和硕纯禧公主、和硕恪靖公主。
封和硕端敏公主、和硕纯禧公主、和硕恪靖公主,俱为固伦公主。
——《清实录·雍正朝实录·卷之四》
和硕纯禧公主,是康熙皇帝的弟弟恭亲王常宁的长女,与端敏公主一样,她也是从小被养在宫中,是康熙皇帝的养女。康熙二十九年(1690)三月,19周岁的和硕纯禧公主,被嫁给蒙古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头等台吉般迪。般迪虽然自身的品级并不高,但是,他的曾祖父索诺木,是孝庄太后的哥哥。般迪的祖父奇塔特,娶的又是孝端皇后(孝庄太后的姑姑)的女儿固伦端靖公主。般迪在雍正四年(1726年)六月初九去世。纯禧公主很长寿,一直活到乾隆六年(1741年)十二月初七,享年70周岁。
和硕恪靖公主,是康熙皇帝的第6女,生母为贵人郭络罗氏。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十一月,18周岁的公主被嫁给漠北蒙古博尔济吉特氏喀尔喀多罗郡王——敦多布多尔济。敦多布多尔济在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三月初五袭爵,成为喀尔喀土谢图汗。虽然这位额驸在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被降为郡王,但在雍正元年(1723年)二月二十八日,他被雍正皇帝封为和硕亲王。恪靖公主活到雍正十三年(1735)三月初九,享年56周岁。
雍正元年晋封的这三位和硕公主,都有2个共同特点:第一,本人都还健在;第二,都被嫁去蒙古外藩,而且她们夫家在当地的地位都较高。
与其说雍正皇帝是在加恩这些公主,倒不如说,他是借着晋封公主,来安抚和拉拢蒙古贵族,因为随着公主被晋升,额驸们也会水涨船高,成为“固伦额驸”。
即便端敏没有支持雍正登位,雍正也会看在端敏的儿子是达尔汗亲王的份上,不会对端敏怎么样。就好比康熙皇帝,他虽然对端敏公主没什么好印象,但是,也只能默默忍着。
康熙朝《满文朱批奏折》中,有和硕简亲王雅尔江阿,专门为了女儿的婚事,向康熙皇帝递上的一道奏折。在奏折中,雅尔江阿恳请皇帝:将宝贝女儿指婚给谁,都不要紧,就是不能将其指给端敏公主的次子策旺多尔济。雅尔江阿解释说,是因为端敏公主和他的父亲雅布“极为不和”。
康熙皇帝看了这封奏折后,批复说:“端敏公主和你父亲不和,这事我知道,我会记住你的请求的。顺便说一句,端敏这人,和所有人的关系都不好。”
朱批:朕深知此事,尔之所奏朕记着了。看来公主性情乖戾,不但尔父,对所有人皆不合。
——《康熙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
从康熙的朱批中,可以看出,端敏公主不但和自己的庶出弟弟关系很差,与其他人的关系也不咋地,甚至连康熙皇帝都很讨厌她。要不是蒙古科尔沁部还有利用价值,估计康熙会将端敏往死里整。
像端敏公主这样四面八方得罪人的作风,怎么可能会对登基前的雍正,做出什么友好的表示。
端敏能成为固伦公主,除了她出身高、嫁得好,最关键的一条,就是她活得长寿。如果她在雍正登基之前就去世了,估计也就没有这份殊荣了。
这世上有很多事情我们无法掌控,但只要保持健康的身体和乐观的心态,该得到的,总会得到。

~

1.固伦和孝公主为什么被封为固伦公主?而不是和硕公主?
答:但她未被封为固伦公主,因其生母魏佳氏生前并不是皇后,是由其子,及嘉庆追封其为孝仪纯皇后且原为包衣出身(后抬旗),因此其女未得固伦封号。 不过令人感到奇怪的是,和硕和恪公主的同胞亲弟弟,即嘉庆并未像雍正帝加封胞妹和硕温宪公主为固伦温宪公主一样在其继位后予以加封固伦,有史料认为是因为...

顺治帝养女固伦端敏公主简介 公主是怎么死的?
答:在这样的情况下,公主及其背后势力选择站在四阿哥一边。而最后这场夺嫡之争,是四阿哥胤禛获胜。所以等到雍正帝继位之后,对于这位姑姑,也是纵容宠信的。一直到雍正七年公主去世,她的一生都是活得潇洒自在的。相比于年轻早逝的顺治帝亲女,固伦端敏公主活了77岁,相比其他下嫁三藩之子的养女,固伦端敏...

清朝的格格和公主
答:养女(1653—1729),封固伦端敏公主。顺治帝从兄简亲王济度次女,生圌母为济度嫡福晋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顺治十年(1653)六月十三日生。后抚养宫中。封和硕端敏公主。康熙九年(1670)嫁给科尔沁部博尔济吉持氏班第,时年十八。康熙十三年班第袭父爵为科尔沁达尔汉亲王。康熙四十九年(1710)班第去世。雍正元年...

清朝皇帝的女儿
答:皇四女殇时五岁。 皇五女,和硕端静公主。皇六女,固伦恪靖公主 。皇七女,殇时仅两月。皇八女,殇时满月 。皇九女,固伦温宪公主。算到皇九女为止,正式册封的也就只有四个公主。为什么叫五公主就奇怪了。也许是其余妃子有养女,有的养女也被封为公主。这在皇太极时代都是可考的。

固伦纯禧公主是什么身份?只是王爷的女儿,却被康熙留在宫中当养女
答:康熙二十九年,纯禧公主已经20岁了,康熙将其封为和硕公主,嫁给了蒙古科尔沁部郡王奇塔特的从孙班第。雍正帝即位后,纯禧公主便被封为固伦公主,享受着如此待遇,首先是纯禧公主本身对维持大清与蒙古稳定做出了贡献,再则是雍正对这个姐姐的看重。因为固伦公主一般只有皇后之女才有的封号,而纯禧公主乃一...

固伦和敬公主在乾隆心中的地位是怎样的?雍正有多重视她?
答:固伦和敬公主可以说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在她四岁那一年,父亲弘历继承了大清皇位,是为乾隆皇帝。乾隆继位后,打破了皇女在即将出嫁才获封公主的惯例,当即将和敬封为固伦公主,纵观整个大清史,能够享受这一待遇的也仅有固伦和敬公主一人而已。而且,在和敬很小的时候,乾隆便开始给她物色对象,最终...

固伦淑慧长公主的封号是什么?清朝最美丽的公主,孝庄奉为掌上明珠
答:不过,由于当时处于清初时期,满洲女子婚姻受汉族伦理观念的影响还比较小,如果公主的丈夫早逝后,她还可以改嫁给别人。1648年,年仅17岁的阿图改嫁给了蒙古巴林部的色布腾,正是色布腾的出现,让阿图感受到了爱情的甜蜜。顺治十四年,26岁的阿图被弟弟顺治帝封为固伦长公主,后来又改为固伦淑慧长公主。

清朝唯一以葬地命名城市的公主,乾隆唯一嫡女,死后还享皇帝待遇-_百度...
答:比如说满珠习礼有一个女儿不到十岁便被接入皇宫,没有册封便去世了,她就是顺治后宫的 悼妃 。满珠习礼还有一个孙女被康熙纳入了后宫,她就是 宣妃 。满珠习礼的孙子 班第 还娶了顺治帝的养女 固伦端敏公主 , 这色布腾巴勒珠尔便是固伦端敏公主的孙子 。就这样的家庭,当然有资格娶大清皇帝的嫡女了...

康熙最有才华的女儿,雍正唯一的胞妹,封固伦公主,为何却只活20岁?_百度...
答:而且康熙在当时也没有选择让这位公主远嫁到蒙古,而是选择让这位公主嫁给了佟国维的孙子。当时康熙听到这位公主死了以后伤心欲绝,甚至当时康熙连饭都吃不下。而后来雍正继位以后也将自己的妹妹封为固伦公主。这也足以证明这位公主在康熙以及雍正眼里的地位有多么的重要。而这位公主也是德妃所生的唯一一位...

康熙哪位公主被破格封为固伦公主,她的生母是谁?康熙朝有几位嫡出的公 ...
答:养女(1671—1741)被破格封为固伦公主。玄烨之弟恭亲王常宁之弟一女,其母为常宁庶福晋晋氏。康熙十年(1671)十月二十八日生。抚养宫中。康熙二十九年(1690)20岁时封为和硕纯禧公主。是年嫁与蒙古科尔沁部博尔济吉持氏台吉班第。班第系科尔沁郡王奇他持之从孙。累官内大臣、都统、右翼前锋统领。雍正四年(1726)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