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荣 歌词 张国荣的《我》 歌词

作者&投稿:侯杭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与他共度六十一世 上/下
  作者:的灰
  香港电影双周刊出版社
  上海书店出版社
  2006年9月同步出版香港繁体字版与大陆简体字版

  “人说猫有九条命,而作为演员就拥有超过九条生命,因为每一个角色都是一条生命。”——张国荣

  “与他共度六十一世”系列影评,以张国荣曾经参演的六十一部电影为线索,通过分析与评论张国荣的表演艺术,纵横交错地回顾了张国荣的演艺生涯、人生轨迹,以及他与他合作的诸多优秀电影人所代表的香港电影最为辉煌的时代。

  一连串的时间坐标,众多幕前幕后鲜为人知的故事,交错着变幻多姿的银幕形象,悉数融汇在作者自成一格的流利行文中,淡定内敛,又不失慧黠机锋。

  《张国荣的时光》
  一本以第一手见闻写成的张国荣传记。

  书籍概况:
  书名:《张国荣的时光》
  开本: 787*1092,32开
  页数:250页,30页彩图插页铜板纸四色印刷,内文纯质纸单色印刷
  装帧:平脊精装
  定价:25元

  作者简介:
  志摩千岁女士,任职于日本东京产业编集株氏会社。曾于1998至2001年间与张国荣共事多时,一手为他主理出版两本个人写真集,分别是1999年4月15日出版的《Leslie的所有》与2000年9月15日出版的《庆》。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回忆录式的手记,详细记录了《Leslie的所有》和《庆》这两本写真集采访拍摄期间,作者与张国荣的交往和交流。其中有不少记录都是独家发表,展示了一个“不一样的张国荣”。
  志摩女士从“熟人之上,朋友之下”的立场出发,详细回忆了与Leslie共事三年间的点滴——从两本写真集的策划制作、东京大阪香港等地签名会的筹办,到其间一同经历的电影《流星语》的拍摄、“热情”演唱会的世界巡回演出,还有私下闲聊中涉及的话题,大到对于香港电影界的评价、对媒体的看法、导演梦想的实践,小到家宅装饰、衣着格调、对于食物的口味、甚至关于胡子的争论……力求用自己的描述为读者还原出一个形象丰富饱满的张国荣。
  无所不包,在在尽言其详,而读来又不觉琐碎凌乱,盖因作者的观察能力十分了得,往往能从微不足道的小事中发掘出被观察对象的性情与人格,因此每一段交往过程都会带来新的发现,而她也毫不避讳地将他们诉诸笔端。
  由于观察角度的设定,志摩女士关注较多的是张国荣为人的一面。因此在《张国荣的时光》这本手记中,张国荣更多是被当作一个普通人而非明星或偶像来探讨。不同于一般的名人明星传记,在这本书内没有历史式的描述,没有二手资料,仅仅集中在志摩女士和张国荣交往的“时光”,以第一人称的角度,“把我所见过的事实、状况以及Leslie的言行,尽量不夹带个人感情地,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去描述出来”。志摩女士没有像fans般地“神化”张国荣,反而视他为一个常人,一个有喜怒哀乐、同样有着优点和缺点的普通人,这样的张国荣更贴近生活、更有真实感,所以,特别令人感动。用她自己的话说,“这本手记记录的是我眼前的Leslie真实的姿态,是我看到的一个真实的Leslie。”其中有不少记录都是独家发表,为读者展示了一个“不一样的张国荣”。

  版本简介:
  《张国荣的时光》一书,原由日本产业编集出版社于2004年4月出版日文本。2004年9月由香港电影双周刊出版社引进版权,于香港出版发行中文繁体字版本。2007年4月由上海书店出版社引进出版中文简体字版本。

  张国荣的电影世界1/2/3

  张国荣的电影世界
  编写:Red Mission
  香港电影双周刊出版社
  2005年4月出版第一分册(1978-1991)
  2006年4月出版第二分册(1991-1995)
  2007年4月出版第三分册(1996-2002)

  最完整的张国荣电影世界全记录。分三个阶段介绍张国荣生平电影作品,包含参演所有电影之剧照、资料图片、当年广告、评论、拍摄资料、花絮及昔日之导演、编剧、演员专访记录。专程采访吴宇森、关锦鹏、奚仲文、高志森、黄百鸣等知名电影人,畅谈当年往事、电影背后的故事及与张国荣的合作感受。

  《禁色的蝴蝶:张国荣的艺术形象》
  作者:洛枫 版本:香港三联书店 2008年3月

  洛枫是香港流行文化研究者,也是张国荣的粉丝,这本张国荣的研究专著虽然为偶像而作,但其用专业的研究者角度还原了张国荣的艺术真貌。

  “戏迷学者”的粉丝情结

  张国荣仿佛没有死。他仍然在我们之间徘徊,在歌声中,在光影里,也在粉丝们与非粉丝们的记忆缝间。但张国荣确实已经死了,就在那个瘟疫蔓延的岁月里。他好像带走了一个香港的时代,一个属于流行文化的时代。留下来的,只有他的风华,和对他的某种情结。

  是的,只有像张国荣这样的明星,才值得为他患上情结,也才值得为他写上一部深度专书。今天书写张国荣的是洛枫,一位研究流行文化的学者,一位诗龄不短的诗人,但更重要的,是她对张国荣的迷爱。在激情和冷静之间,她为这位已然离开的偶像著书立说,向读者展示张国荣的艺术形象,是如何的精彩迷人,也是如何的值得用艰涩的学术语言来深化。人们称洛枫一句“戏迷学者”,她亦欣然接受,也惟有在这种“学者”和“戏迷”的身份之间辗转不定,她才敢于向张国荣送上“禁色的蝴蝶”之隐喻,既灿烂夺目,亦不落俗尘。

  洛枫研究张国荣,可能缘起自她的粉丝情结,也可能来自一句他者的提问。据洛枫的回忆,有一位外国学者曾经问她:“为何香港能够造就像张国荣这样的演艺者?”张国荣自然不是一般的明星,他虽然成名于流行工业,但正如我们在电影中和舞台上所看到他那令人出神的魅力一样,他拥有一份演艺者的迷人惊艳,是一般只能扮演流行符号的“明星”所不曾拥有的。

  还张国荣一个艺术真貌

  《禁色的蝴蝶:张国荣的艺术形象》是洛枫第四本学术著作,全书六章,前四章集中分析张国荣艺术形象中的四种情态:“雌雄同体”、“异质身体”、“自恋情结”和“死亡意识”,最后两章则就转入香港的社会文化面向,狠辣批判香港媒体在张国荣生前死后对他的扭曲抹黑,同时深入剖析粉丝迷者的文化意义。

  在洛枫笔下,张国荣不再是流行偶像,也没有了常见于主流媒体的负面形象,他仿佛再度重生,既有血有肉,也声色艺全。洛枫苦心钻营大量已流徙四处的访问稿、报章报导和评论,结果一反只作为媒体文本的明星“张国荣”,勾勒出一个实实在在的张国荣,并印证到他的艺术形象上。洛枫的书写,不是还张国荣一个公道,而是还他一个真貌,一个身份自觉与声色技艺俱全的真正艺术家面貌。

  这是纪念偶像的长诗

  不过,值得我们细嚼的,还有洛枫作为书写者的文字身段。洛枫向来长于流行文化研究,但相对于过去的作品,这本关于张国荣的专著显出了一份格外的专注。在过去的几部著作诸如《世纪末城巿》和《盛世边缘》等之中,分析流行文本的功架是有的,却限于时代视野,论述起来始终囿于一种港式后殖民情结,仿佛就是要为一套更宏大的论述做辨解。但当“张国荣”到了她的手上,便马上如鱼得水,论述起来利落动人,她所迷恋的学术理论,她所酷爱的研究文本,皆悉数出笼,有时说得兴起,甚至渗出了零星的戏迷主观感想,在平实的学术铺陈中泛起阵阵涟漪。

  其实不是的。书中的主观神态,正彰显了洛枫“戏迷学者”的主体性。别忘记她是典型的张国荣迷,张国荣死了,她为他得了精神“创伤”,为他失眠数百个晚上,亦为他写下了很多忧郁的诗句。我们读她正经八百地研究张国荣,但其实对她来说,这本书可能是纪念偶像的一首长诗。

  在张国荣的艺术形象里,这种爱与死的矛盾本就是一种早被发展得淋漓尽致的艺术结构,不意也跟洛枫的诗意发生共振了。所以除了“戏迷学者”,她还应当是一个“戏迷诗人”和“学者诗人”,她把理论和流行文本结合成诗,在书中引用撼动偶像心灵的歌词,也引用因偶像撼动她的心灵而写的诗句,虽然作为一部演示学术思辨的著作,也未有特别深邃之处,但她终能把张国荣写成诗,无疑也是一种至真至诚的表态。

  除了这几本外很多书都是垃圾,比如画传!1文中有多处是作者自己对哥哥八卦,臆测,很可恶!大部分照片都是作者从网上和哥哥的几个网站上找的,
  文章内容绝大部分都是剽窃其他热爱哥哥的荣迷写的文章,根本不是原创,作者本人根本就不了解哥哥,连基本的荣迷都不是,作者出书是借哥哥的名气发个人财,也就是为了赚钱

  至于究竟买哪本,还是你自己做决定,淘宝上都有,广州东那里都有卖,不过如果买张国荣的时光的话,那本书港版要贵很多,简体版便宜得多

  永远的哥哥,国荣
  随风而逝
  来自天堂的歌声
  一起走过的日子
  等等。。。

能在说清楚点吗?是否国语?他的我听过不少我相信我能帮你。 很抱歉找了很长时间都没找到 我查遍了我听过他的所有歌 我给你说二首他很好听的歌 你应该没听过 没有倩女幽魂 风继续吹 出名 但很好 谁令你痴心 共同度过 认真体会吧!

love like magic

哇,这个好难噢

张国荣【我】歌词~

《我》
填 词:林夕
谱 曲:张国荣
歌曲原唱:张国荣
国语版歌词:
I AM WHAT I AM
我永远都爱这样的我
快乐是 快乐的方式不止一种
最荣幸是 谁都是造物者的光荣
不用闪躲 为我喜欢的生活而活
不用粉墨 就站在光明的角落
我就是我 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
天空海阔 要做最坚强的泡沫
我喜欢我 让蔷薇开出一种结果
孤独的沙漠里 一样盛放的赤裸裸
多么高兴 在琉璃屋中快乐生活
对世界说 甚么是光明和磊落
我就是我 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
天空海阔 要做最坚强的泡沫
我喜欢我 让蔷薇开出一种结果
孤独的沙漠里 一样盛放的赤裸裸

扩展资料:
《我》由林夕作词,张国荣作曲并演唱的一首歌曲,收录在张国荣2000年发行的个人专辑《大热》中。
创作背景
《我》是张国荣为了表达自己的人生态度而创作的一首歌曲。张国荣先作曲,然后问林夕,说“这首歌词开头已经想好了,叫I am what I am,来自一部电影的对白,那下面你知道我想写的是什么吗?”林夕说他知道,然后写完歌词给张国荣看,张国荣说果然就是我要的。
获奖记录
2003年香港作词家作曲家协会“我至爱的中文金曲”冠军

歌名:我
演唱:张国荣
作词:林夕
作曲:张国荣
I AM WHAT I AM
我永远都爱这样的我
快乐是 快乐的方式不止一种
最荣幸是 谁都是造物者的光荣
不用闪躲 为我喜欢的生活而活
不用粉墨 就站在光明的角落
我就是我 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
天空海阔 要做最坚强的泡沫
我喜欢我 让蔷薇开出一种结果
孤独的沙漠里 一样盛放的赤裸裸
多么高兴 在琉璃屋中快乐生活
对世界说 甚么是光明和磊落
我就是我 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
天空海阔 要做最坚强的泡沫
我喜欢我 让蔷薇开出一种结果
孤独的沙漠里 一样盛放的赤裸裸

扩展资料
《我》由林夕作词,张国荣作曲并演唱的一首歌曲,收录在张国荣2000年发行的个人专辑《大热》中。2003年,该首歌曲获得了香港作词家作曲家协会“我至爱的中文金曲”冠军。
张国荣(1956年9月12日-2003年4月1日),生于香港,中国香港男歌手、演员、音乐人;影视歌多栖发展的代表之一。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张国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