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知道日本的陶瓷技术吗? 日本的瓷器是什么样子?

作者&投稿:蒲田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日本新型陶瓷窑炉技术
日本是一个陶瓷生产强国,它拥有较强的科技开发能力与一大批名牌产品。在陶瓷窑炉新产品的开发与创新方面,日本的技术与产品有别于欧美各国,独树一帜。窑炉的使用性能与技术含量水平高,即使在世界上亦名列前茅,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众所周知,窑炉是陶瓷生产中的核心设备,在日本亦有“一土、二火、三手工”的名谚,说明了窑与火在陶瓷生产中的重要地位。在距今150年前,日本陶瓷业还很落后,采用木柴烧窑,窑炉多为分室龙窑(日本人称为登窑、依山坡而建)后来借鉴我国北方馒头窑技术,研制成功烧煤的倒焰型窑炉。日本由于坚持对外开放,积极吸取欧洲科技的政策才得以发明倒焰窑炉,从而从生产要素与产品质量、烧成效率方面提升了窑炉技术的水平与档次,在陶瓷生产方面开始居于世界前列。在此过程中,日本还积极引进了由德国人发明的煤烧隧道窑炉技术。但到20世纪70年代日本告别了煤烧生产方式,开始其煤气或液化气烧窑的新时代,并促进日本发展成为陶瓷强国。

1、日本窑炉公司简介:

在20世纪70年代日本拥有数十家窑炉公司,经过近30年的相互竞争角逐与淘汰,现仅保留有5家著名的窑炉公司。由于现代新型窑炉的设计、建造,实现了窑、机一体化,许多陶瓷机械设备制作公司亦可购买专利发明,开发生产各种窑炉产品。其中最著名的陶瓷窑炉公司有高砂、日本碍子、诺里蒂克机材、南波公司、高浜等,此外象日立制铁、本田铁工、森铁工、后藤铁工也具备新型窑炉的开发、设计与制造技术。日本高砂工业株式会社专门制造窑炉设备,最先开发研制出组装式窑炉生产技术,因为它便于分节组装、运输方便。炉节长度约为5m~6m。保温材料采用轻质绝热材料。炉壁上嵌贴微孔高铝板,上面是高温保温砖,再镶一层80毫米厚的陶瓷棉毡。燃料使用轻质油与液化油气。而烧制砖瓦、匣钵的窑炉则采用C级重油燃料。近年来,高砂公司开发的电脑自动控制窑炉已畅销世界各国,其中以东南亚为多。为了使窑炉设备打入中国市场,扩大销售业绩,高砂公司近年来还研制开发出一系列适合中国国情的窑炉产品,如微型节能隧道窑炉等。森铁工主要研制开发辊道烤花窑炉,采用耐热不锈钢的滚动方式,整个窑炉长28m,烤花温度850℃,燃料采用液化天然气。窑车上采用新型耐热不锈钢板,延长其使用寿命,整条辊道烤花窑采用全自动控制方式。据目前笔者掌握的资料,此前有日本高砂、高浜、南波、日本碍子等几家公司的窑炉设备已出口到我国,有的已使用近十年时间,在烧成性能与燃料节能方面都有很好的效果。目前,日本名窑炉公司都在积极推行科技创新,开发更先进的窑炉技术,力求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上站住脚。但从总的方面统计,我国建筑卫生陶瓷引进的窑型以欧洲产品为主,主要是意大利,其次是西班牙与德国。日本的窑炉产品市场则主要在台湾,东南亚地区及拉丁美洲各国与地区。但日本名窑炉公司在争夺中国市场方面,亦显出咄咄逼人的态势,这从每年一度的中国北京或广州的国际陶瓷工业展览会上即可看出,不再赘述。

2、日本窑炉产品及技术水平评价:

日本碍子公司原来主要生产电气绝缘子产品,近10年也迈入窑炉研制开发的行列中。该公司以培育和发展陶瓷窑炉新技术为基础,从事生产辊道窑炉,可以供烧成陶瓷墙地砖、卫生洁具及所有其它种类的陶瓷制品,窑炉技术性能广受好评。其规格为:用于烧成瓷砖的辊道窑,窑长65m、宽1.2m、烧成温度为1300℃时、烧成时间为150分钟。窑长40m、宽1.5m、烧成温度在1150℃时,烧成时间仅为30分钟。用于烧成窑具制品的辊道窑炉,窑长40m、宽1.1m,烧成温度为1250℃时,烧成时间为8小时。日本碍子公司的窑炉均设置有先进的自动点火、熄火测知、窑内压力监测、地震监测、窑内氧浓度监测、气体泄漏监测、瓷辊损折监测及喷嘴用电偶记录仪等一系列监测仪器。从而保证了窑炉的省力、节能、快速烧成。日本高砂窑炉公司凭借其雄厚的技术开发能力,早在20世纪80年代即已实现使用电脑联网开发新型窑炉。该公司最近研制开发的辊道窑产品系列,可以从事日用瓷器餐具、茶具的素烧、釉烧及釉中彩装饰烧成。尤其针对目前国际陶瓷市场的激烈竞争,要求陶瓷企业必须采用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方式,该公司推出微型隧道窑窑炉产品系列,可用于日用陶瓷、美术陶瓷及窑具等产品的烧成,尤其适合中小型陶瓷企业的经营方式,并打开了市场。

在间歇式窑炉——梭式窑窑炉新产品开发方面,日本亦走在世界各国前列。梭式窑炉由于采用了先进的喷嘴燃烧系列及轻量化的炉体,已被广泛用于日用瓷、艺术瓷及卫生洁具、特种陶瓷产品的烧成。为节省占用工作场地及操作方便,梭式窑炉均采取向上打开窑门,内部为全陶瓷纤维棉结构。日本的梭式窑炉的烧成采取人工操作与全自动控制两种方法。人工操作式的梭式窑炉装配全自动控制系统后,即可实现全自动无人化操作。全自动控制系统主要由温度测知,氧度监测、自动供气与闭气开关�可自动调节式、自动烟囱闸板开启开关及电脑信息处理及指令部分组成。一座4m3的梭式窑炉其本身造价约为250万日元�相当于人民币12万元 ,装配全自动控制的装置部分,其造价也在250万日元左右。据悉台湾几家瓷器公司从日本进口了几台全自动控制梭式窑炉产品,他们反映窑炉使用性能稳定,便于控制,烧成效果好等,是未来即将大规模普及的主要窑型。

日本窑炉公司近年来还研制出全自动控制钟罩窑窑炉产品。钟罩窑顾名思义,即窑炉外形如一座高大的钟。烧成时需将窑体罩在高大的产品上,然后点火烧成。烧成完毕再将钟罩吊起来,放在一旁。钟罩窑特别适用于烧成特大型的绝缘子电瓷产品及大件的艺术陶瓷产品。

3、以高新技术推动窑炉技术创新:

日本窑炉公司特别重视技术创新,不断以高新技术来推动窑炉产品的创新。他们重视基础学科的研究,大胆吸收各国领先的科研成果,运用到新型窑炉的研制中来。日本陶瓷窑炉机械设备加工精度高,定位准确,选用最优质的材料依照最佳方案设计、制造出各种窑炉产品,因而能保证窑炉的质量与工作性能。目前,日本陶瓷面临转机,这样促使各窑炉公司更加注重市场信息,自行开发或购买专利,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来研制开发最新式的窑炉设备,从而保证了日本窑炉技术的领先位置。目前日本窑炉的研制开发与制造行业的专业化分工越来越细,如喷嘴、各种耐材、监测仪器及信息处理等关键性设备采用电脑控制加工、生产水平与加工精度提高。许多窑炉产品的各个部件由数十家乃至上百家企业协作生产,最后组装而成。一台先进的窑炉往往凝聚了燃烧技术、材料技术、节能技术、信息处理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多领域的研究成果,高新技术领导着窑炉技术发展的新潮流。

现在日本陶瓷窑炉的技术水平,已实现运行辊道化,燃料气体化,烧成自动化、窑体轻量化及节能化的目标。由于不断降低窑内温差,缩短烧成周期、提高自动化的水平,已成功达到烧成质量提高,节能效果好、减轻工人劳动强度及降低窑炉造价,缩短施工周期等效果。同时对相关的工序如装窑开窑、窑具材质与造型的改进等起到推动作用。窑炉性能亦具有明显的东方特点。

对于未来陶瓷烧成方法及窑炉类型的发展方向,日本陶瓷界与窑炉制造企业都进行了认真与系统的研究。尤其面对传统能源储量日益减少,节能形势十分严峻,日本正在抓紧研究开发新型的烧成方法,如陶瓷微波烧成新工艺。据有关资料报道,日本对于陶瓷微波烧成理论的研究取得成果,已有多项陶瓷品种进入实施阶段,如特种陶瓷制品,象小件陶瓷齿轮、刀具,密封环等均可由微波烧成工艺烧制。陶瓷微波烧成工艺具有节能、烧成周期非常短等优点。特别是高温乃至超高温烧成1350℃~1600℃的精细陶瓷制品,传统烧成方法需要几小时至十几小时,采用微波烧成仅需几分钟即可完成,其速度之快令人惊叹。此外,日本未来10年间的宇宙航天开发计划中,需大量的超高性能的精密陶瓷器具与部件,这对于目前日本陶瓷窑炉与烧成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发展的新机遇。

总之,日本陶瓷窑炉业扎根于本国的实际需求,坚持以高新科技创新,独立自主开发研制新型窑炉,在许多方面做得很成功,有许多经验值得我们借鉴与参考。

  以下是引用博客上的一段话,在上面您可以找到答案.

  偷?模仿?日本人偷中国的东西还少吗?

  每当国产一辆车有点似或是大似外国的一种车型时,往往有大批的人“自家人”就开始不屑甚至大骂国产车模仿了。但是,请想一想,日本人偷中国的东西还少吗?当然,近代的中国落后,没什么技术可让小日本偷的,但八年的侵略中国,偷的的国宝有多少?有人计算过吗?战后,日本只归还了十五万件左右,而这还不到从中国偷掠到日本的文物总量的5%,也就是说还有三百多万件文物国宝还在日本皇宫的地下室存放着。算一算价值,一件文物一辆皇冠车还是少算的了,那么,最少要值三百万辆皇冠车。三百万辆啊!何况文物岂是能用金钱计算的?

  而较早的时候,日本从中国偷去瓷器制造技术,以及宣纸制造技术,然后再回头用中国的技术打败中国。如TOTO的陶瓷,已占据了中国的大部分市场,有没有想过,当你家装修购买日本的TOTO洁具时,有没有想过是日本人从中国偷去的陶瓷技术来制造的?

  近代的中国落后,也就是1840年至今,这种落后使中国人有一个埋藏在内心深处的自卑感。这种自卑感往往在不经意间会表现出来。

  模仿怎么啦?不错,小日本的车现在是先进一些,但中国造车模仿是象日本人那样到中国偷宣纸技术或是从中国偷掠文物那样恶劣吗?要发展怎么办?技术,别人保密,想学,别人也不给你,如合资的三大汽车厂,这么多年合资学到了什么?不是不学,是别人不给你学。一汽,二汽,上汽不争气要骂,民营汽车模仿也被中国自己人骂,那怎么办?不模仿怎么办?骂模仿的人,你给中国的汽车工业指一条明路!研发,有那么简单吗?这时,可能有人谈到神六,但可有人想到神六是关门造车而造出神六的吗?再看一下中国核潜艇蓝鲸,那是怎么来的?是从美国的一个潜艇玩具外形来设计的呀。

  偷,别对时下中国的汽车工业说得这么难听,闭门造车,你试试看!
  如果说偷,我认为偷的还不够,要打入日本的汽车开发部门内部“偷”的再高深一点,偷的再多一点。

日本在材料科学领域一直走在世界的前沿,特别是在高技术陶瓷材料方面占有领先、突出的地位。一般来看,日本和欧美乃至中国在陶瓷材料研究方面水平相差并不大,但在新型陶瓷材料的产业方面日本在世界上占有绝对领先的优势。尽管日本近几年来经济停滞不前,新型陶瓷材料没有能象预想的那样在汽车工业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近5年来陶瓷产业的平均递增率接近6%,1998年度日本陶瓷的总产量接近1.7兆日元。
日本名古屋工业技术研究所是国家级的研发机构,它的研发很大程度上带有试验性和前瞻性。该所在高技术陶瓷方面研究的动向是:具有协同结构的陶瓷材料;具有纳米晶粒的超级金属;具有清洁环境减少污染的陶瓷材料;生物陶瓷;具有超塑性的陶瓷;电子工业应用的氧化物陶瓷;与能源相关的陶瓷;轻质材料等。生物陶瓷方面,该所研究开发的重点方向之一是人工合成陶瓷关节材料,由于陶瓷与人类的骨头组织具有一定的亲和性,与金属人工关节相比,陶瓷人工关节具有更大的市场前景。
日本陶瓷工业之所以能形成如此强大的优势,是与以下因素分不开的:其一,日本有很多从事材料的生产和研究的大公司,这些公司的中心研究所拥有先进的实验设备和一大批优秀的技术力量;其二,日本的其他工业技术发达,国内新型陶瓷材料的需求市场较大;其三,日本政府多年来启动了不少大型陶瓷应用开发科研项目来巩固其陶瓷产业的优势。

不能说是偷啦
唐朝的时候中国的对外交往非常频繁
那时的日本比中国远远落后,他们是在向我们学习.这样就促进了中日文化的交流,他们的平假名和片假名也是跟我们学习后的成果.还有和服,本来我是很讨厌中国人穿的,但我们老师说和服是根据汉服改造的,我就平衡了很多.

自古以来都是落后的向先进的学习!!
中国也吸收了很多日本先进的技术,你能说是偷吗?!

日本的陶瓷技术即使不是偷中国的,至少也是来源于中国,这是不争的事实.

下面两个网页地址,可对照来看:

这是中国人的研究成果,证明日本陶瓷技术源于中国.

http://cache.baidu.com/c?word=%C8%D5%B1%BE%3B%CC%D5%B4%C9&url=http%3A//tech%2E163%2Ecom/05/0201/18/1BHBCKNT00091795%2Ehtml&b=51&a=18&user=baidu
这是日本人自己说的,不承认向中国学的,只说是从朝鲜半岛传过去的,但是朝鲜半岛的文化直接来源于中国,http://web-japan.org/nipponia/nipponia32/zh/feature/feature01.html

日本瓷器发展?~

日本瓷器发展:
日本的陶瓷历史或许可以讲很久,但是单拿出瓷器来讲,无论怎么算都只是有500多年的历史。相较中国在东汉时代就出现了真正的青瓷,日本的瓷器历史可以说非常短。关于日本瓷器的开端,我们可以把故事讲的很感性。甚至可以用来解释当年丰臣秀吉 对高丽的出兵。在丰臣秀吉的时代,或许是因为厌倦了战乱,武将之间开始流行饮茶。日本茶道的鼻祖千利休接受了来自中国的茶道文化并将它完全民族化,利休的影响远远超出了茶的本身,扩大到了日本文化的各个方面,有所谓的“利休馒头”、“利休牡丹”、“利休豆腐”、“利休头巾”、“利休木屐”、“利休扇子”、“利休缎子”等等无处不在。可见这个人对当时日本国民审美的巨大影响。这个人在茶道中最偏爱的是当时的“高丽茶碗”。丰臣秀吉 早年对茶道相当痴迷,和千利休的关系相当紧密。“高丽茶碗”不只引发了国民的推崇,也引发了丰臣秀吉对出产地朝鲜的极大关心。不久之后他就出兵朝鲜,回国之时带回了上千名朝鲜陶工。事实证明他的目的却是达到了,在这些人一个叫做“李参平”的人在1616年,开启了日本的瓷器历史。当时的佐贺藩主把他从朝鲜掠走时,他肯定没有想到自己对日本瓷器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李参平最初是在佐贺县炼胚烧制瓷器,当时当地土质并不适合生产。他开始在全日本的范围内寻找瓷土,终于在有田的泉山发现了优良的瓷石,这一年是1616年。以此处为中心,周边窑炉兴盛,制瓷业急速的发展起来。到了江户初期,日本首次烧制出了白瓷。这便是代表着日本瓷器的“有田烧”,李参平因此也被尊称为白瓷的鼻祖。从此日本的瓷器结束了完全依赖进口的时代。
但是当时的白瓷就真的只是白瓷,没有彩色装饰。之后酒井田喜三右卫门经过反复的试验,终于在正保三年(1646)应用赤绘技术成功烧制出第一件彩绘瓷器。为了这一天的到来,喜三右卫门付出了三十年的心血,这位初代“柿右卫门”和他开创的“柿右卫门”
彩绘瓷器一起被载入了日本陶瓷的史册。在大片的余白上,用青蓝色或者红色,描绘上艳丽的图案,是其特点。色彩之所以会产生一种既明亮鲜艳又典雅脱俗的感觉,关键在于表层的独特白色,那种独特的温和的白色。经过大概40小时,1300度的高温烧制下,才会产生出了那种柔和的白色,烧制后产生的白色称之为“浊手”所谓的浊,用当地的方言来说就是淘米水,画出瓷器所独有的精致图案,然后第三次放进窑里,于是,浊手之白上,各色颜料尽显其魅力。仿如在纯白的画纸上描绘水彩画一样,充满透明感。柿右卫门的特色,便是在浊白的瓷器上,活灵活现的表现出鲜艳的色彩。
日本的瓷器历史虽然短暂,但是在此之前它也经历由土器到陶器再到瓷器的变化。这个变化的过程是相当漫长的。日本陶瓷的历史开始于绳纹土器。一些学者提出:根据放射性碳十四的测定结果,绳纹土器最早可以上溯到12000年以前,存续时间达一万年以上。绳纹器一般用粘土泥条盘筑而成,野烧,即烧成时不用窑室,烧成温度在800度到900度。从这个观点出发那么日本的陶瓷经历了相当漫长的演变。
日本陶器始于7世纪后半期,这时出现的是以绿釉陶为代表的施釉陶器。这是日本受到的中国和朝鲜半岛影响的结果。奈良?平安时代(公元538年至公元794年)的陶器大致有两类,一类是三彩和绿釉的低温铅釉陶,一类是高温灰釉陶器。前一种是中国唐三彩和朝鲜半岛绿釉陶器影响下的产物,主要有以正仓院三彩为代表的奈良三彩和绿釉陶器等彩釉陶。文献记载它们在当时被称作“瓷”、“瓷器”或者“青瓷”。但值得注意的是它们虽然被称为瓷器,但还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瓷器。
日本陶瓷闻名于世的风格是古朴,禅意。但事实上,在日本500多年的瓷器发展史上大部分的经典风格和作品都是工巧、细致,色彩华丽鲜艳、或者大量使用对比色。时间来到1655年,这一年日本出现了后来闻名于世的“九谷烧”。当时是日本的江户时代,加贺之藩大圣寺藩的第一代藩主前田利志,以从其藩属内九谷村金山发现了磁土矿为契机,派遣其原在金山炼金的后藤才次郎前往肥前有田学习制瓷技术。后来引进技术开始在九谷建窑,生产瓷器。从此,九谷窑诞生。
九谷窑的瓷器大都色彩华丽,气派较大,符合当时贵族的消费心态。最显著的一个特点是它非常善于采用金、银等华贵的装饰材料进行装饰或绘画。中国瓷器也用金,但是都非常少量的的装饰,比如杯口、壶钮等位置常出现,而且一般都出现在通体素色的器物只上,给予点睛的作用。但是九谷窑就金则是非常大规模的使用,并配以精细的、色彩鲜艳的图案描绘九谷窑的装饰技法有红彩、金彩、绿彩、银彩等种类。进入明治时代之后,陶艺家九谷庄三的彩色金澜手瓷器名气日盛。同时,大量的日本九谷瓷器开始出口到欧洲各国。九谷烧银彩作品。釉面下发出闪闪的银箔光彩,是九谷烧银彩技法的精髓。在整件上将作品先涂抹一层黑色墨底,然后彩绘以淡青、淡樱等纹样。在几何形图案上柔和的银彩中显露出一种厚重的审美情趣。
九谷烧的绘画作品内容丰富。有花鸟、山水、风景等内容;有鱼纹、鹤、神灵等寓意吉祥的题材;也有人物、儿童;还有松、竹、梅、菊等纹样。也有的陶艺家深受中国古代竹林七贤等中国文化影响,描绘中国风格的图案。许多绘画艺人,绘画技法娴熟、老道,绘画作品一丝不苟、精工细描。
而关于古朴我们可以回到日本茶道的鼻祖干利休。干利休发展了村田珠光的所谓“和汉”境界——完美无缺的“汉”与不完全的粗野美“和”的结合,达到了纯日本的简素美——“和、敬、清、寂”。他推崇的美学也是带有禅意的古朴,前面我们提到的高丽茶碗就是其中之一。而这一时间相对应的窑厂则是濑户和美浓。
它们是日本中世窑业的中心,是这一历史时期唯一烧造施釉陶的窑口。从镰仓时代后期到市町时代,茶汤文化勃兴,世人追崇从中国进口的所谓“唐物”。以此为背景,从14世纪开始,濑户窑模仿中国陶瓷器大量生产天目茶碗(黑釉茶碗)和茶叶罐等茶具陶器(这一点将在后文更加详细的介绍)。进入15世纪,濑户系施釉陶器的生产中心转移至岐阜县的东美浓地区。从室町时代后期开始,美浓窑一度模仿中国陶瓷生产的态势陡然一变,开始烧造以濑户黑和黄濑户为代表的自己独特的产品。前者是半筒形的茶碗,釉色漆黑为其特征。后者用黄釉,有时也用叫做“胆矾”的绿釉。釉色有独特的胎土映衬,再配以端正的造型,别具一格。这类器物产生的背景依旧是茶文化的兴起与流行,以及人们对唐物的喜爱追崇。那时,在京都等地方,闲寂茶文化盛行于市井阶层之间,因此茶具的需要也更多了。也就是这个时候所谓的“高丽茶碗”等从朝鲜半岛进口的陶瓷器也十分流行,对日本的和物茶具产生了影响。
续“高丽茶碗”之后的另一个古朴风格的陶器窑是唐津。
唐津陶器诞生于天正年间(公元1573年至1592年),推断的依据是一件带有天正20年(公元1592年)铭文的遗物以及各地的考古发掘调查结果。文禄、庆长年间(公元1592年至公元1614年),不少朝鲜的陶工从朝鲜半岛迁居到佐贺县、长崎县一带的备前地方,刺激了当地的制陶产业。同时这种日本从未有过的窑炉也开始向美浓等地乃至日本全国传播开来。拥有这样的技术背景,唐津的产品开始大量在国内流通,一跃成为著名的陶瓷产地。产品的面貌体现出来自朝鲜半岛和美浓的影响。高级品多是茶道用具,有模仿高丽茶碗的产品,还有净水罐、花瓶、小碟等。到后来这里生产的一般餐具也超过美浓,占领了国内市场。代表器物有铁锈花釉下彩绘陶和挂有长石釉的“绘唐津”。从此以后,在西日本,唐津逐渐演变成为陶瓷的代名词。
日本瓷器的开端并不是本土自我演变的结果,当时中国的瓷器文化已经非常成熟,日本相当于是在这种嫁接中发展起来的,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日本的青花瓷的发展。1624年后,中国青花瓷输入日本,伊万里青花中出现了完全仿制明代青花瓷的作品,日本首次成功烧制出青花瓷器就被称为“伊万里青花瓷”。如今户栗美术馆收藏的青花双耳扁壶造型、装饰就是完全仿制永乐青花扁壶。同时,受明代天启青花和所谓“祥瑞”器的影响,伊万里青花瓷纹样出现了简洁、疏朗或通体装饰两种倾向。当时青花瓷依旧在日本迅速的发展出了很多的自我特点,比如常见日本青花瓷喜欢把蓝色和红色一起使用,通常器物通体都有花纹装饰,且比较繁密。这种风格在中国并不典型。
其实在级别较低的古董交易之中我们常见的一种日本瓷器是,看上去与中国某名窑风格有相似之处,但是你又觉得这种相似之中还有一股子别扭劲,那么你翻过来看底下的题款,很有可能你看到的是几个写的歪斜的中国字。歪斜的程度就可以知道这绝不是中国人写出来的。这很有可能是就日本当年仿造的中国名窑瓷器。当年中国瓷器一经以贸易和礼品形式传入日本后,立刻引起了日本各阶层的追捧。但供不应求,因此带有商品性质的仿制品开始充斥日本瓷器市场。有观点认为:“17世纪后期,日本仿制中国瓷器的风气愈演愈烈。从目前的传世物来看,其所仿制传世品的范围,上自宋代的龙泉、黑釉瓷,下自明代五彩、青花及德化窑瓷器。其中带有欺骗性的作伪手法着实令人震惊,为了达到目的,诱使购买者的信任,他们往往在日本本土烧制这类器物,然后经商人带来中国,在中国本土定做适合盒、罐、盘、碗等小件器物的锦盒……”
来华学习瓷艺,当时应该是是日本一代又一代陶工的梦想。他们中间的成功者大抵如加藤四郎和五良太甫这样。其中的加藤四郎曾在镰仓时代初期,来到中国浙江天目山学习制做黑釉瓷器的技术,回国以后,仿制了很多黑釉瓷器,日本陶瓷界称之为“濑户天目”。到了14世纪,濑户烧已成为得心应手的仿制窑了。五良太甫是于明万历时期来到中国学习制瓷技术的,带有“五良太甫祥瑞造”款识的青花瓷器。
资料来源中奢网:
http://collection.chinaluxus.com/Itm/20111226/107131.html

日本瓷器的发展自应永年到昭和共经历了500多年的历史,烧瓷行业在不断地发展,技术也在不断地进步;日本瓷器图案和画面颜色比较明快,多大红大绿、黑白相间,同时日本的茶杯、酒杯、碗、碟子等食用器边沿多有金色釉。
日本瓷器的釉色有青釉、白釉、大红釉、蓝釉、金色釉、珊瑚釉等,釉料在加工的过程中比较纯净,釉面和胎体结合得比较紧密,施釉薄而均匀,有光亮感,胎质坚硬细密。
在唐代中后期,越窑青瓷输往日本,这时输入日本的瓷器品种很多,有唐三彩、青瓷、白瓷和釉下彩瓷等。
七世纪末,唐三彩开始传到日本,是由当时的遣唐使船只带去的。现在日本已有十个地方发现了这些出土品,特别是在奈良的大安寺,一下子出土了三十几件唐三彩。唐三彩的传入,对日本的制陶工艺而言,是一次革命性的促进。在三彩的技术体系之下日本在烧制时带有与汉族不同的特色。在釉色上,它也不像唐三彩那样显得五彩斑斓、华丽多姿,而是更多地敷施了绿釉,整个陶器多以绿釉为基调,显得比较素朴,甚至带些稚气,日本人一直对绿色情有独钟,这与日本民族爱好自然有关。目前,三彩陶器藏品最丰富的是集中在奈良正仓院的57件作品,被称之为正仓院三彩,又称为奈良三彩。
真正烧制陶器是在镰仓时代,濑户一个叫藤四郎景正的人从中国引入了技术,制造水壶、香炉、佛具等。以后直到室町时代,除了濑户以外,信乐、常滑、丹波、备前、越前等地也能制造陶器了,被称作日本的六大古窑。再后来1616年,朝鲜的李参平在肥前有田成功地烧制了瓷器,日本的陶瓷制作就此开始了。接着有各种烧器产生,其中伊万里瓷器在欧洲也享有盛誉。对于收藏来讲,日本古代瓷器还是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的。

日本的古代陶工艺特色及其他工艺例举?芬兰现代陶瓷工艺《故事鸟壶...
答:日本的陶瓷工艺也以江户时代为分界线,之前和之后在风格上相去甚远。各地均有特色十足的作品问世,这些精美的陶瓷,作为用品在全国范围内不断扩展,并成为日本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艺品种。三. 漆工艺1.奈良时代这时,先进的唐文化和技术传人日本,受其影响,日本的漆工工艺有了长足的进步.还设立了专门的部门.2.平安时...

美浓烧、九谷烧、波佐见烧、清水烧等日本陶瓷各有什么特点?_百度...
答:美浓烧,源自日本岐阜县的四个城市,以其陶器和瓷器的多样性而闻名。美浓陶器的四个代表工艺——志野、织部、黄濑户和濑户黑,每一种都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和技艺。特别是志野烧,通过模仿唐三彩和引入自动化技术,成为了日本产量最大的陶瓷产地之一。总的来说,日本的陶瓷艺术不仅仅是技艺的传承,更是...

谁知道日本陶瓷泥料的特点、类型以及制作过程?
答:如乐烧茶碗,它们具有鲜明的日本特色。日本的瓷器工艺起步相对较晚,大约在宋朝时期才开始形成较为成熟的工艺,例如伊万里彩瓷。陶瓷制作的过程与中国的制作工艺相似,主要包括拉坯、修坯、上釉和烧成等步骤。

日本瓷器日本瓷器的设计与特色
答:其生产技术的精良体现在高质量的实物性能,如高强度、耐划伤性和热稳定性,以及白度和产品精度的把控上。在釉面铅、镉溶出率的控制上,日本同样表现出色。日本瓷器的特色体现在其独特的设计风格上,如器型、画面和釉色装饰,以及配套和包装的精致。知名公司如曾为英国王室制作皇室专用的餐具,显示出日本对...

日本著名陶艺家介绍
答:2.7 京烧和陶艺家森冈嘉祥 森冈嘉祥先生介绍,到他这一代已是三代陶磁世家了。他的陶艺产品突出一个“博”字,除生产日本传统的陶艺外,他还生产朝鲜风格的雕三岛,毛刷纹及三彩釉等。3. 日本陶瓷艺术的启示 日本陶瓷艺术保持了自己的特点。在现代陶瓷创作设计中,西方的现代陶艺已经发展为纯粹的造型...

日本陶瓷
答:毋庸置疑,这些情况的产生是当时日本制陶技术落后的产物。 烧成后的陶胎一般呈红褐色,胎内含铁的成分越高,褐色调越深。胎表面的长石熔解后形成乳白色斑(称作“蛙目”,がいろめ)。 (2)陶土的筛洗、塑造 陶土质粗而杂,混有砂粒的原因是古信乐不采用通常的水漉淘洗来提纯陶土(这样处理后的陶土质细而纯,...

谁知道日本陶瓷泥料的特点、类型以及制作过程?
答:真正烧制陶器是在镰仓时代,濑户一个叫藤四郎的人从中国引入了技术,制造水壶、香炉、佛具等。以后直到室町时代,除了濑户以外,信乐、常滑、丹波、备前、越前等地也能制造陶器了,被称作 日本的六大古窑。再后来1616年,朝鲜的李参平在肥前有田成功地烧制了瓷器,日本的陶瓷制作就此开始了。接着有各种...

日本陶瓷砖标准解析
答:关键词:陶瓷砖;日本标准;分类;试验方法;技术要求 1前言 日本是陶瓷砖的制造强国,拥有很强的技术开发能力,制造技术居于世界前列。日本也是陶瓷砖的消费大国,随着日本经济的复苏,日本市场对陶瓷砖的需求不断回升,2020年奥运会主办权的获得,将带来更大的市场需求。中国是陶瓷砖的制造大国和出口大...

日本陶瓷碗是釉下彩吗
答:然而,日本陶瓷并不仅限于釉下彩这一种技术。例如,一些日本陶瓷碗可能采用釉上彩技术,即先在陶瓷胎体上施一层釉,然后在釉表面绘制彩色图案,最后再进行低温烧制。这种技术的特点是图案色彩比较柔和,而且可以在已经烧制的陶瓷上进行绘制,因此具有更高的灵活性。此外,还有一些日本陶瓷碗可能根本不采用...

日本瓷器哪种最好
答:美浓烧 美浓烧是日本瓷器中的代表,距今有1300多年的制作历史,1988年被日本指定为国家传统工艺品,如今已遍布日本各主妇厨房。其产地日本歧阜县瑞浪市制造的日式陶瓷食器产量占日本市场的60%以上。美浓烧烧制窑温达到了1240-1260℃,生产出的陶瓷制品符合人们对绿色环保产品的需求,非常牢固耐腐蚀实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