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个昆虫的习性 昆虫的主要习性有哪些?

作者&投稿:标连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主要生活习性分为食性、趋性、假死性和群集性。

1、 食性。昆虫对食料的选择很严格。据统计在所有的昆虫中,吃植物的约占48.2%;吃腐烂物质的约占17.3%;寄生性昆虫占2.4%;捕食性的占28%;其他都是杂食性的。

2、 趋性。昆虫对外界的光、热、化学物质的刺激有趋向或背离的习性,叫做趋性。按照刺激物的种类及性质,趋向可分为:趋光性、趋化性、趋温性、趋水性、趋触性和趋声性。其中以趋光性和趋化性为最重要。

3、 假死性。一些害虫遇到外界惊扰就暂时停止活动或自动掉落下来,好像死去一样,叫做假死性。例如苹毛金龟子、铜绿金龟子、一些象鼻虫、小地老虎和粘虫的幼虫等,在受到突然振动时立即作强直性麻痹状昏迷,坠地装死。可以利用它们的假死性进行捕杀。

4、 群集性。有些害虫有群集性,特别是刚孵化后的低龄幼虫常常集居在一起,如舟形毛虫幼龄的幼虫常群集一起为害;幼龄的天幕毛虫在树杈间结网,群集网内;玉料螟在玉米抽雄以前集中在心叶内为害;二十八星瓢虫集居在一起越冬等等。

扩展资料:

比较常见的昆虫有螳螂,蝗虫,蝉。他们的生活习性分别是:

1,螳螂的习性:一生躲藏在草丛,一苍蝇、蝗虫、为主食,每到大约4月出生,一次产200~300个卵。

2、蝗虫的习性:性格爆裂,受到惊吓会弹跳,常常一草根、嫩叶为主食,卵产在洞里,寿命大约6个月。

3、蝉的生活习性:蝉在地下“潜伏”四年,才能钻出地面,在阳光下歌唱5个星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昆虫



昆虫是动物界中无脊椎动物的节肢动物门昆虫纲的动物,所有生物中种类及数量最多的一群,是世界上最繁盛的动物,已发现100多万种。其基本特点是体躯三段头、胸、腹,2对翅膀三对足;1对触角头上生,骨骼包在体外部;一生形态多变化,遍布全球旺家族。昆虫的构造有异于脊椎动物,它们的身体并没有内骨骼的支持,外裹一层由几丁质(英文 chitin)构成的壳。这层壳会分节以利于运动,犹如骑士的甲胄。昆虫在生态圈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虫媒花需要得到昆虫的帮助,才能传播花粉。而蜜蜂采集的蜂蜜,也是人们喜欢的食品之一。

中文名称:昆虫 英文名称:insect 定义:属于昆虫纲的小型节肢动物。成年期有三对足,体躯由一系列环节即体节所组成,进一步集合成3个体段(头、胸和腹),通常具两对翅。

种类
  昆虫学家估计现存种类实际在200万~500万种之间。种类最多的目为鞘翅目(Coleoptera,甲虫)、鳞翅目(Lepidoptera,蝶、蛾)、膜翅目(Hymenoptera,蜂、蚁)和双翅目(Diptera,蝇、蚊)。大多数昆虫小型,长一般不到6公厘,但大小相差悬殊。有些极小,如寄生蜂;而某些热带昆虫则相当大,长可达16公分。许多种类的两性结构不同。如捻翅目(Strepsiptera)的雌虫仅成一个充满了卵的不活动的袋状构造,而雄虫有翅,非常活跃。生殖方式不同,生殖力强。某些昆虫(如蜉蝣)只在幼虫期取食,而成体不取食。社会昆虫中,蚁后和螱后(白蚁后)可以活50年以上。而有的蜉蝣成虫的寿命不到两小时。生活习性不一。分布密度差异极大,在一湿土中昆虫可多达400万只,但在同一范围内也许只能偶尔见到一只蝴蝶、熊蜂或甲虫等大昆虫。从沙漠到丛林、从冰原到寒冷的山溪到低地的死水塘和温泉,每一个淡水或陆地栖所,只要有食物,都有昆虫生活。有许多生活在盐度高达海水的1/10的咸淡水中,少数种类生活在海水中。有的双翅目幼虫能生活于原油池中,取食落入池中的昆虫。昆虫卵壳上通常有呼吸孔,并在壳内形成一个通气的网络。有些昆虫的卵黏在一起形成卵鞘。有的昆虫以卵期度过不良环境。如某些蚱蜢以卵度过干旱的夏季,待潮湿时再行发育。在干燥条件下伊蚊的卵在发育完成后进入一个休眠期,如放入水中,迅速孵化。

生活习性
  陆生昆虫在环境太热时寻找一个阴凉潮湿的处所。如暴露在阳光下,它使自己处于体表受热面积最小的位置。如太冷,昆虫留在阳光下取暖。许多蝴蝶在飞行前需展翅收集热量。蛾在飞行前震动翅或抖动身体,并藉毛或鳞片在身体周围形成一层空气绝缘层保住体热。最适于飞行的肌肉温度是38~40℃(100~104℉)。在严寒时,身体结冻是对昆虫最大的危险。在寒冷地区能越冬种类称为耐寒昆虫。少数昆虫能忍受体液中出现冰晶,不过在这种情况下细胞内含物可能并未冻结。但大多数昆虫的耐寒意味着阻止冰冻。抗冻作用部分是由于集聚了大量的甘油作为抗冻剂;部分是由于血液中的物理变化,温度远在冰点之下而仍不冻。防干旱包括坚硬的防水蜡以及扩大贮水的机制。水生昆虫除了步足发生显著的变化而适于游泳外,主要适应性变化在于呼吸。有的升到水面呼吸。蚊只利用呼吸管末端的最后一对腹气孔吸气。龙虱在鞘翅与腹部之间有一贮气室。呼吸空气的昆虫在体表的毛间形成空气层,作用如鳃,使它能从水中取得气,延长潜水的时间。水中的昆虫幼虫直接从水中得气。摇蚊幼虫整个表皮层有丰富的气管。毛翅目(Trichoptera)和蜉蝣目(Ephemeroptera)幼虫有气管鳃。大型的蜻蜓幼虫鳃在直肠内,水从肛门进出提供氧气。

怎样识别昆虫
  谈到昆虫,也许我们已经很熟悉了。彩色纷飞的蝴蝶,访花酿蜜的蜜蜂,吐丝结茧的蚕宝宝,引吭高歌的知了,争强好斗的蛐蛐,星光闪烁的萤火虫,身手矫健、形似飞机的蜻蜓,憨厚可爱的小瓢虫,举着一对大刀、怒目圆睁的螳螂,令人讨厌的苍蝇、蚊子、蟑螂等等。那么,昆虫还有哪些呢?吐丝的蜘蛛、蜇人的蝎子是不是昆虫?马陆、蜈蚣呢?对这些问题,你不一定能完全答出,现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到底什么样的虫才算做昆虫?   昆虫和其它生物一样,有着自己特殊的分类位置。它在动物界中属于节肢动物门中的昆虫纲。其主要特征如下(仿彩万志图):   (1)身体的环节分别集合组成头、胸、腹三个体段,但不分部   (2)头部是感觉和取食中心,具有口器(嘴)和1对触角,通常还有复眼及单眼   (3)胸部是运动中心,具3对足,一般还有2对翅(有些一对,如苍蝇等,有些没有,如蚂蚁等)   (4)腹部是生殖与代谢中心,其中包含着生殖器和大部分内脏   (5)有些昆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要经过一系列内部及外部形态上的变化,才能转变为成虫。这种体态上的改变称为变态。有些低等的昆虫在发育过程中无变态(如衣鱼);有些则不完全变态(如蜻蜓);有些高等的昆虫是完全变态的(如蝴蝶)。   (6)会鸣叫的昆虫是雄性,雌性不会鸣叫。   有了昆虫的概念,对前面的问题你现在已经知道了答案:蜘蛛、蝎子的身体分为头胸部和腹部两段,还长着8条腿,所以不是昆虫。蜈蚣、马陆的腿就更多了,几乎每一环节(体节)上都有1~2对足,当然就更不是昆虫

1.食性
昆虫在长期演化的过程中,对食物形成的一定选择性称为食性。不同种类的昆虫取食的习性也不同。根据昆虫取食的食物的性质,可将其食性分为四大类:
(1)植食性以取食活体植物及其产品的食性为植食性。 这类昆虫占昆虫总数的40% ~50%。根据它们取食范围广狭, 又可分为3种。
①单食性:只取食一种植物的昆虫的食性叫单食性。如三化螟只取食水稻。
②寡食性:取食一个科或近缘科内的若干种植物的昆虫的食性叫寡食性。如菜青虫取食十字花科和与其近缘的木犀科植物。
③多食性:取食多科多种植物的昆虫的食性叫多食性。如玉米螟为害40个科中200种植物。
(2)肉食性昆虫以小动物或其他昆虫活体为食的食性叫肉食性。按取食方式又分为捕食性,如瓢虫捕食蚜虫;寄生性, 如寄生蜂寄生于害虫体内。
(3)杂食性昆虫既吃植物性又吃动物性食物的食性叫杂食性。如蜚蠊等昆虫。
(4)腐食性以腐烂的动、植物体以及动、物粪便为食的昆虫的食性叫腐食性。如蜣螂。
2.趋性
是指昆虫对外界环境所产生的趋向或背向活动。前者为正趋性,后者为负趋性。昆虫的趋性很多,按其刺激物的性质可分为以下几种。
(1)趋光性 昆虫对光源刺激而产生趋向光源的反应称为正趋性。如蛾类等夜间活动的昆虫。反之为负趋性,如蜚蠊等昆虫。
(2)趋化性趋化性是昆虫对一些化学物质的刺激所作出的反应。其正、负趋化性通常与昆虫觅食、求偶、避敌和寻找产卵的场所有关。如菜白蝶对含油芥子油成分的十字花科植物有特殊的趋化性;而菜蛾则不趋向含有香豆素的木犀科植物上产卵。
除此外,昆虫趋温性、趋湿性也反映了昆虫的趋性活动。
3.群集性
同种昆虫大量个体高密度的聚集在一起生活的习性,称为群集性。群集性又分为临时性群集和永久性群集两类。
(1)临时性群集 是指昆虫仅在某一虫态或某一段时间内行群集生活,过后即分散。如一些毒蛾、刺蛾、叶蜂等低龄幼虫行群集生活,高龄后即分散;瓢虫多群集在一起越冬,当度过寒冬后即分散。
(2)永久性群集群集时间长,包括整个生活周期。如东亚飞蝗等昆虫。
4.假死性
有些昆虫受到突然接触或振动时身体卷缩,静止不动或从停留处跌落下来呈假死状态,稍停片刻即恢复正常活动的现象,这种现象称为假死性。如叶甲、象甲、金龟子、黏虫等。
5.扩散
扩散是指昆虫个体在小范围内分散或集中的活动,这种行为也分为分散或蔓延。通常是在环境条件不适或食料严重不足时发生,它是昆虫扩大生活空间的生活方式之一。如蚜虫以有翅蚜在田内或向邻近田扩散。
6.迁飞
迁飞是指昆虫的成虫成群地从一个出发地长距离转移到另一个地区的现象。它是一种种群行为,具有遗传特性。如水稻褐飞虱、小麦黏虫等。
7.滞育和休眠
滞育和休眠都是昆虫为了保护自己的一种抗逆行为。
(1)滞育是昆虫长期适应不良环境的遗传性。通常在不良环境即将到来之前,已经进入滞育,一旦进入滞育的昆虫,即使恢复到适宜环境,也不能正常生长发育。
(2)休眠休眠也是由于不良环境条件直接引起的,但当不良环境消除后,便可恢复生长发育。
8.拟态和保护色
拟态和保护色都是昆虫适应环境的方式之一。
(1)拟态是昆虫“模拟”其他生物姿态,用以保护自己的现象,称为拟态。如枯叶蝶形似枯树叶,菜蛾停息时形似鸟粪等。
(2)保护色是指一些昆虫的体色与周围环境的颜色极其相似,避免被天敌发现的现象。如蚱蜢、螳螂等昆虫它们春天多为绿色,秋天为枯黄色。

描写十只昆虫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蝗虫的习性:
一生躲藏在草丛,以苍蝇、蝗虫、为主食,每到大约月出生,一次产50~100个卵。、蝗虫的习性:性格爆裂,受到惊吓会弹跳,常常一草根、嫩叶为主食,卵产在洞里,寿命大约个月。

2、蟹蛛的习性:
不结网,常静伏花草丛中等候捕食过往的昆虫。卵袋产于叶面或树干上,雌蛛常伏在卵袋上守护,但通常在幼蛛孵出前死去,常见的有三突花蛛和鞍形花蟹蛛。多生活在花草丛或豆田中,或在靠近豆田的棉田、麦田中捕食害虫。澳大利亚的蟹蛛,子女会吃掉自己的母亲。小蟹蛛一旦破卵而出,就开始吸吮母蟹蛛的腿,直到母亲完全干涸 。

3、圣甲虫的习性:
食粪虫中最大最负盛名的一种。月牙儿状顶壳前沿排着六个细尖的齿,既是挖掘工具,切割工具,也是插举,抛甩粪料中无养分植物纤维的叉子,而巴还可以当耧耙,把好吃的东西统统搂过来。为后代或自己储备食物的第一步是选料,剔除杂质,收拢成堆,之后清理出一块场地,制作储藏的粪球,接下来,它要干的便是把储备食品运到一个稳妥的地点。

4、朗格多克蝎长尾的习性:
大弯度的蛰针,一对钳子从口伸出。四月,布谷鸟初试圆润的歌喉,而一向安分守己的蝎子,此刻却发生了一场革命--它们开始恋爱了,它们载歌载舞,互相认识,看那一对:大肚子、颜色暗的是雌蝎,相对较瘦、颜色苍白的是雄蝎,都把尾巴盘成漂亮的螺旋花,挪着颇带分寸的步子,它们正沿着墙根散步。这样相处几天后,这对情侣便在一处隐蔽清静的场所订婚、交尾,一幅纯美的田园诗,但悲剧终究不可避免:瘦小的雄蝎为爱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已化作亡魂--雌蝎残食了自己的情侣。

5、步甲虫的习性:
处理爱情事务,真可谓简便快捷。就在众目,也无需酝酿感情,一只过路的雄虫扑向一只过路的雌虫。雌虫被他按住,略微仰起头来,表示乐意接受;于是那骑士便挥动触角,用指头儿抽打对方的颈背。事情一于完,二者立刻分手,双双跑到餐桌那里去吃便餐。然后,它们又各自另结良缘。新结成的夫妻双方也一样,事后又你我另寻新欢。一顿大吃过后,一次粗暴的交尾;一次交尾过后,又是一顿大吃。

6、螳螂的习性:
身着一幅宽大的绿色薄膜,一双前爪正举向天空,活脱脱一副祈祷的姿势。但这静默祈祷的神情举止,掩盖着它残忍的习俗;这擎举乞求的一双胳膊,其实是劫持的可怕家什,它们不拨念珠,却要结果身旁过往的幼小昆虫的性命。安详的整体外观,却配上了有"劫持"之称的前肢凶器,二者形成强烈的反差。如果捕捉的是灰蝗、白面螽斯,螳螂就拉起那恫吓、威慑的架式,双钩相应采取一下子钩住不放的办法。接着,捕狼尖一个闭合,夹住惊呆的牺牲品,叫它连招架之功都没有。蚱蜢和无翅则更容易制服,攻击这些风险系数较小的猎物,不必拉什么架式,也无需多少时间,一般情况,只要甩出双钩就够了。用同样的办法对付蜘蛛也绰绰有余,只管拦腰一夹,不用担心有什么毒钩。

7、萤火虫的习性:
只要螺旋的防护墙有一点空隙,就足够它钻空子了。萤火虫那纤细灵巧的工具轻轻一咬,蜗牛当即陷人麻木僵滞状态,接下来便是食蜗牛者不声不响地悄悄下手。但萤火虫操作总是极其谨慎,它以轻柔的动作处理自己得到的牺牲品,不能使对方有丝毫挛缩反应。因为蜗牛只要作出收缩动作,就会与粘附的物体脱胶,萤火虫可没兴致去搜寻得而复失的猎物。

8、西绪福斯虫的习性:
滚粪球虫类中身材最小,热忱最高的一位,它手脚麻利,跟头翻得惊险,下坡滚儿打得更是迅猛,从难以行走的路上掉下来之后,每每总是不顾一切再往上爬。这些绝活,没有谁比得了,在生活中,父亲和母亲同样出力,参加为一只幼虫准备食物的取材和模制工作;他参与运输,尽管角色只是辅助性的;母亲去寻找掘洞地点时,他看守面包;他协助挖掘工程的施一l上他把从地下推出的废料清理到洞口外边,最后集这些品质于一身的他,在很大程度上做到了忠实自己的配偶,这一点在昆虫社会更是不多见的。也许正是由于两性共同承担了家庭事务,才使得他们能维持很高的生育率。

9、蝉的习性:
七月时节,当我们这里的昆虫,为口渴所苦,失望地在已经枯萎的花上,跑来跑去寻找饮料时,蝉则依然很舒服,不觉得痛苦。用它突出的嘴――一个精巧的吸管,尖利如锥子,收藏在胸部――刺穿饮之不竭的圆桶。它坐在树的枝头,不停的唱歌,只要钻通柔滑的树皮,里面有的是汁液,吸管插进桶孔,它就可饮个饱了。

10、松毛虫的习性:
每年三月份的时候,松毛虫会排着整齐的队伍,浩浩荡荡地离家出走了,最前面那只不停地 探头探脑地寻找路径。终于,它们选好了一个风水宝地,开始挖洞了。 毛虫其实是在自掘坟墓——它们把自己埋进土里。松毛虫也是列队虫,它们很笨,做事不动脑子,如果领头的那一只无论 怎么打转和歪歪斜斜的走,后面的也会照它的样子去做。

扩展资料昆虫种类繁多、形态各异,属于无脊椎动物中的节肢动物,是地球上数量最多的动物群体,在所有生物种类(包括细菌、真菌、病毒)中占了超过50%,它们的踪迹几乎遍布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昆虫不但种类多,而且同种的个体数量也十分惊人。昆虫的分布面之广,没有其他纲的动物可以与之相比,几乎遍及整个地球。分有不同的种类。多数昆虫可以做标本,是人类可以利用的良好生物资源。
参考资料昆虫_百度百科

研究昆虫习性,找出其中可供利用的特性,对于害虫防治策略的设计和益虫的保护与利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概括起来昆虫的主要习性有如下几个方面: (1)昆虫活动的昼夜节律。绝大多数昆虫的活动如摄食、求偶、交配等均有它的昼夜节律。因此,有日出性昆虫 (白昼活动),如蝶类、蜻蜓、步甲等;夜出性昆虫 (夜间活动),如蛾类、地下害虫、钻蛀害虫、吸血蚊类等;弱光性昆虫(黎明和黄昏时活动),如粘虫等。 (2)昆虫的趋性。昆虫对外界刺激所产生的定向反应,称为趋性。昆虫的趋性主要有趋光性和趋化性两种。昆虫对光产生向着光源方向活动的反应,称为趋光性。各种昆虫对不同光波有不同的反应。大多数夜出性昆虫 (如夜蛾、螟蛾)、地下害虫 (如蝼蛄)以及叶蝉、飞虱、金龟甲等对灯光 (特别是短波光线)表现出正趋性。日出性种类 (如蝶、蝇、蜂)对日光也有正趋性。昆虫对于化学物质的刺激而产生的反应行为称为趋化性。与昆虫的觅食、求偶、避敌、产卵等密切相关。例如十字花科植物中所含的芥子油对菜粉蝶有引诱作用,大葱花中含的有机硫化物,对粘虫有引诱作用。又如雌蛾性激素,对雄蛾有引诱作用等。昆虫趋光性和趋化性对害虫测报和防治 (灯光诱杀、化学诱杀、性引诱、驱避剂使用等)具有重大意义。 (3)昆虫的群集性。很多昆虫都有大量个体群集一起的现象,群集现象可分成两类:暂时性群集和永久性群集。 暂时性群集一般只出现于昆虫生活史的某一虫态和一段时间内,形成群集的条件消失后群体就会分散,并不营集体生活。如甘蓝夜蛾,初龄幼虫在叶背面群集,2龄后就分散了。再如苜蓿象甲,在越冬场所群集,春天就分散外出等。 永久性群集则是昆虫终生群聚在一起,一旦群集,很久也不会分散,而且群体向一个方向迁移或做远距离的迁飞,如群居型飞蝗。害虫的大量群集必然造成猖獗危害,但如果掌握了它们的群集规律,则有利于对害虫进行集中消灭。 (4)昆虫的迁飞是昆虫典型的迁移现象,是指一种昆虫成群地从一个发生地长距离地迁飞到另一个发生地。迁飞常发生在成虫羽化,翅骨化变硬之后,雌成虫的卵巢尚末发育,大多数还未交配产卵。迁飞并不是各种昆虫普遍存在的生物学特性。不少草地和农业害虫具有迁飞特性,如东亚飞蝗、草地螟、粘虫、甜菜夜蛾、小地老虎以及多种蚜虫等。迁飞是昆虫在时间、空间上一种适应性特性,有助于昆虫的繁衍。昆虫迁飞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昆虫有固定的繁殖基地,迁飞个体一般单程迁出,不返回原来的发生地,迁飞到新的地区产卵、危害,随即死亡,如东亚飞蝗,可从沿湖蝗区繁殖基地迁飞到几百公里以外的地方。有的昆虫如草地螟、粘虫等无固定繁殖基地,可以连续几代发生迁飞,每一代都可以有不同的繁殖基地,从发生地迁飞到新的地区去产卵繁殖,产卵后死亡。其中草地螟的迁飞个体只作单程迁出,而不能返回原来的地区。粘虫则是在一定的季节里按一定的方向迁出,当年又迁回,这种周期性的迁飞过程不是由同一世代、同一个体就能完成的,而是在一年内由不同世代的种群完成。 (5)昆虫的食性就是昆虫的取食习性。按食物的性质可将昆虫的食性分为:植食性,以植物活体为食,如粘虫、菜蛾和舞毒蛾等;肉食性,以其他昆虫或动物活体为食,又可分为捕食性和寄生性,如七星瓢虫、澳洲瓢虫和寄生蜂等;腐食性,以动物的尸体、粪便或腐败植物为食,如埋葬甲、果蝇和舍蝇等;杂食性,兼食动物和植物,如蜚蠊和蠼螋等。按食物的范围可将昆虫的食性分为:单食性,以一种植物或动物为食,如豌豆象只取食豌豆;寡食性,以一个科或少数近缘科的若干植物或动物为食,如菜粉蝶取食十字花科多种植物;多食性,以多个科的植物或动物为食,如地老虎可取食禾本科、豆科、十字花科和锦葵科等多科多种植物。

昆虫都有怎样的习性
答:6.昆虫的夜生活习性 昆虫是一个主要在夜间活动的动物群体。在夜晚,许多昆虫会出来觅食,交配或者寻找栖息地。此外,许多夜晚活动的昆虫也具有非常强大的夜视能力,它们的眼睛通常会比其他动物更加复杂。例如昆虫的眼球可以分为许多小结构,这样它们可以看到更多的细节。7.昆虫的迁徙习性 一些昆虫会进行大规模...

.昆虫记中写了不少昆虫的生活和习性,请你举出三个例子
答:1、螳螂的生活习性:螳螂善于利用“心理战术”制服敌人。一生躲藏在草丛,一苍蝇、蝗虫、为主食,每到大约4月出生,一次产200~300个卵。2、蝗虫的生活习性:性格爆裂,受到惊吓会弹跳,常常一草根、嫩叶为主食,卵产在洞里,寿命大约6个月。3、蝉的生活习性:蝉在地下“潜伏”四年,才能钻出地面,在...

怎么写30种昆虫的习性
答:、蝗虫的习性:性格爆裂,受到惊吓会弹跳,常常一草根、嫩叶为主食,卵产在洞里,寿命大约个月。 2、蟹蛛的习性: 不结网,常静伏花草丛中等候捕食过往的昆虫。卵袋产于叶面或树干上,雌蛛常伏在卵袋上守护,但通常在幼蛛孵出前死去,常见的有三突花蛛和鞍形花蟹蛛。多生活在花草丛或豆田中,或在靠近豆田的棉田、...

昆虫的生活习性有哪些
答:现在主要介绍下面四种昆虫的生活习性:1、圣甲虫:又名金龟子,系食粪虫中最大最负盛名的一种.生活习性:月牙状顶壳前沿排着6个细尖的齿,既是挖掘工具、切割工具,又是插、举、抛、甩粪料中无养分植物纤维的叉子,而且还可以当耧耙,把好吃的东西全都耧过来.它为其后代或自己储备食物的第一步是选料,...

昆虫的习性是什么?
答:7、蝗虫的习性:一生躲藏在草丛,以苍蝇、蝗虫、为主食,每到大约月出生,一次产50~100个卵。性格爆裂,受到惊吓会弹跳,常常一草根、嫩叶为主食,卵产在洞里,寿命大约个月。8、蟹蛛的习性:不结网,常静伏花草丛中等候捕食过往的昆虫。卵袋产于叶面或树干上,雌蛛常伏在卵袋上守护,但通常在幼蛛...

昆虫有哪些习性?
答:外骨骼发达,身体坚硬,因此能够保护内脏器官。体型的变化甚大。此类昆虫的适应性很强。2、鳞翅目:由于身体和翅膀上被有大量鳞片而得名。3、双翅目:双翅目分为长角、短角和环裂三个亚目。4、膜翅目:膜翅目包括各种蚁类蜂类。膜翅目昆虫特征明显,包括嚼吸式口器,前后翅连接靠翅钩完成等。

昆虫记中的昆虫及生活习性
答:生活习性:它得在地洞中潜藏4年之久,它得经过九死一生的劫难,方能修成正果。但是,这位歌手的生命却只有5个星期而已,也就是说,成年蝉,在夏日里欢唱的时间非常之短。4年不见天日,到人世间欢唱只有5个星期,所以它总是要唱个够,有时唱得你心烦,这也就不足为怪了。该作品是一部概括昆虫的...

什么是昆虫生活习性?
答:昆虫的习性,包括昆虫的活动及行为,是种和种群的生物学特性.不同的害虫有不同的习性,全面了解和掌握它们的习性,有利于进行调查、预测和防治.主要生活习性分为食性、趋性、假死性和群集性:1、 食性.昆虫对食料的选择很严格.据统计在所有的昆虫中,吃植物的约占48.2%;吃腐烂物质的约占17.3%;寄生性...

昆虫。名称,外形特点,生活习性特点?
答:1、干泥蜂:他们喜欢在潮湿温暖的地方筑巢。他们经常在烟囱里筑巢,那里的温度适合干泥蜂生存,但是干泥蜂的幼崽经常窒息,所以干泥蜂会在宽阔的烟囱里筑巢。2、萤火虫:在外表看,它有六只短脚,喜欢用它们散步。当雄性萤火虫完全发育时,它们会长出翅膀,因为它本身就是甲虫,雌性萤火虫会一辈子都是幼虫...

常见昆虫都有哪些习性?
答:常见昆虫主要生活习性分为食性、趋性、假死性和群集性:1、 食性。昆虫对食料的选择很严格。据统计在所有的昆虫中,吃植物的约占48.2%;吃腐烂物质的约占17.3%;寄生性昆虫占2.4%;捕食性的占28%;其他都是杂食性的。2、 趋性。昆虫对外界的光、热、化学物质的刺激有趋向或背离的习性,叫做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