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宗派有哪些? 道家可以分为哪些派别?

作者&投稿:游士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道家宗派有:正一道、全真道、真大道教、太一道、净明道。
张道陵之孙张鲁,原居汉中,汉末第四代天师张盛移居江西贵溪龙虎山,“五斗米道”遂在江南一带流传,为道教龙虎山宗之肇始。到东晋末,“天师道”代替了“五斗米道”的名称。
道教史上因“道法承受”来源不同而分衍的宗派,最大的有五派:
〔一〕正一道: 据《元史?释老志》记载:“正一天师者,始自汉张道陵,其后四代曰盛,来居信之龙虎山。相传至三十六代宗演,当至元十三年(西元1276年),世祖已平江南,遣使召之。至则命庭臣效劳,待以客礼。特赐玉芙蓉冠,组金无缝服,命主领江南道教,仍赐银印……子孙世袭领江南道教,主领三山符籙。”这是龙虎山张天师世称“正一真人”之始。《通鉴?辑览》称:“元世祖诏封张宗演为嗣汉天师、演道灵应冲和真人。”此实为张氏世袭天师之始。据《元史-成宗本纪》记载,元成宗大德八年(西元1304年)授张宗演次子张与材(第三十八代天师)为“正一教主,主领三山符籙”,从此“天师道”又名正一教、正一道。
《明史?方技传》说,正一派道士大都是“专持符籙,祈雨驱鬼。”一般说,正一道主要从事符籙斋醮。自从道教分衍宗派之后,合皂山主要传葛玄灵宝法籙,称灵宝派;龙虎山传张道陵法籙,称正一派;江西一带流传许旌阳法籙,称净明派。这三派后来亦均总归於正一道。
〔二〕全真道: 金世宗大定七年(西元1167年),王嚞(重阳)至山东宁海立全真庵,创立全真教。其教主张儒、释、道三教合一,王重阳说:“心中端正莫生邪,三教搜来做一家”、“儒门释户道相通,三教从来一祖风”、“释道以来是一家,两般形貌理无差,”教其门徒讽诵《孝经》、《心经》、《道德经》。其教规与正一道不相同:不娶妻室,不茹荤腥,为出家道士,一般多住宫观内,以清修炼养为主要宗教生活内容。
在王重阳创立全真道之前九十多年,即北宋熙宁八年(西元1075年),浙江天台山道教大炼师张伯端(紫阳)依据《参同契》原理作《悟真篇》,兴起了以修命为主的炼养一派。
由於王重阳之全真道与张伯端开创之丹鼎一派均重炼养;又都依托东华少阳君王玄甫、钟离权、吕岩为祖师;又因王重阳派兴起於北方,张伯端派兴起於南方,故王重阳全真道称为丹鼎派之北宗,张紫阳派称为丹鼎派之南宗。据明都印《三余赘笔》载:“其南宗者,谓自东华少阳君得老聃之道,以授钟离权,权授唐进士吕岩、辽进士刘操,操授宋张伯端,伯端授石泰,泰授薛道光,道光授陈楠,楠授白玉蟾,玉蟾授彭耜。其北宗者,谓吕岩授金王重阳、重阳授七弟子(即北七真)。
全真派在元以后发展的支派很多,其中以元邱处机(自号长春子)所开创之龙门派最为隆盛。邱长春,山东栖霞人,年十九为全真道士,师事王重阳。成吉思汗在雪山,遣使求之。邱长春应命行万有余里,历四载而始达雪山。成吉思汗问长生久视之道,告以清心寡欲为要。问治平之方,则答以止杀。成吉思汗甚器重,称为神仙,仍遣使送还。其后累降旨褒扬,并命邱长春管领“天下应有的出家善人。”由於邱长春受朝廷重视,社会影响较大,故龙门派在元代便信徒较多。
〔三〕真大道教: 本名大道教。创使人为沧州刘德仁,时在金熙宗皇统年间。《通鉴辑览》说:
真大道教者,始自金季道士刘德仁之所立也。其教以苦节危行为要,而不妄取於人,不苟侈於己者也。五传而至郦希诚,居燕城天宝宫,见知宪宗,始名其教曰真大道。授希诚太玄真人,领教事。
刘德仁,道号无忧子,沧州乐陵人。生於北宋宣和四年(西元1122年)。六岁时遭遇北宋末徽宗、钦宗被金人所虏的靖康(西元1126-1127年)之变,随家徙居盐山太平乡。皇统二年(西元1142年),刘德仁二十一岁,托言老君授道,创建了“大道教”。据《宋学士文集》五五《书刘真人事》:“金皇统二年十一月,迟明既望,似梦非梦,有老人须眉皓白,乘青犊车至,授玄妙道诀而别,不知所之。”又说:“一日晨起,有老叟乘犊车相过,摭《道德经》要言授之,曰:‘善识之,可以修身,可以化人’,乃授笔一支而去。“其教旨有九项:”一曰视物犹己,勿萌戕害凶嗔之心;二曰忠於君,孝於亲,诚於人,辞无绮语,口无恶声;三曰除邪淫,守清静;四曰远势力,安贫贱,力耕而食,量入为用;五曰毋事博奕,毋习盗窃;六曰毋饮酒茹荤,衣食取足,毋为骄盈;七曰虚心而弱志,和光而同尘;八曰毋悖强梁,谦尊而光;九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同上)在道教炼养方面,主张”见素抱朴,少思寡欲,虚心实腹,守气养神。”(元杜成冤《改建先天宫记》)对於“飞升化炼之术、长生久视之事,则曰,吾不得知。”(元赵琳清《大道延祥观碑》)但亦从事替人驱狐役鬼、劾召鬼神。据《书刘真人事》说,金大定十五年(西元1175年)诏刘德仁居燕京天长观,赐号东岳真人,大道教以此流传更广,“传其道者遍中国。”刘德仁死於大定二十年(西元1180年),前后行教三十八年。该道派五传至郦希诚,元宪宗赐名“真大道”、六传至孙德福,在至元五年(西元1269年)曾奉诏统辖诸路“真大道”。八传至岳德文,其教更盛。其教至元末犹不衰,但元以后逐渐衰微,终于消失。
〔四〕太一道: 创始人为卫州(今河南汲县一带地方)萧抱珍,时在金熙宗天眷年间(西元1138-1140年)。其教传“太一三元法籙”之术,故名“太一”。全真道和真大道教皆不太注重符籙法术,而太一道独以此出名,颇与天师道相接近。主张以老子之学修身,以巫祝之术御世。元王鹗《重修太一广福万寿宫碑》谓:“初,真人既得道,即以仙圣所授秘籙济人,祈禳词禁,罔不立验。天眷初,其法大行。”元王恽《秋涧集》六一《韩君碣铭》谓:“远迩向风,受籙为门徒者岁无虑千数”。足见当时信奉太一道者之多。金熙宗皇统八年(西元1148年)诏萧抱珍赴阙,颇加礼敬,敕所居观额以“太一万寿”四字。元宪宗二年(西元1252年),元世祖忽必烈尚未正式登帝位,曾封萧抱珍为“一悟真人”。萧抱珍行教达三十年。卒於金大定六年(西元1252年)。
萧抱珍去世后,由其弟子韩道熙嗣教,仍袭萧姓,故亦名萧道熙。金大定九年(西元1169年),金世宗敕在观内建立“万寿”额碑。太一道“声教大振,门徒增盛”(《秋涧集》四七《二租形状》),达数万人之多,其流布区域,“东渐於海”(同上)。太一道传嗣有秘籙法物,继法嗣者皆改姓萧,即以祖师之姓为姓。四传至萧抱珍之再从孙萧辅道,元世祖以“安车来聘”(《秋涧集》三八《清跸殿记》),并赐号“中和仁靖真人”。五传至萧居寿(本姓李),《元史?释老志》谓:“至元十一年(西元1274年),建太一宫於两京,命居寿居之,领祠事,且禋祀六丁,十三年(西元1276年),赐太一掌教宗师印”。太一道六传至萧全佑(本名李),七传至萧天佑(本姓蔡)。其教至元泰定帝也孙铁木儿泰定间(公元1324-1328年)犹不衰。但以后则渐次衰微,终而消失。
〔五〕净明道: 亦称净明忠孝道。该道派发勒於南宋高宗绍兴年间(西元1131-1162年)。江西南昌西山玉隆万寿宫道士何真公托言许真君(逊)降授给他“飞仙度人经净明忠孝大法”,“净明大法”始行於世。至元初,有道士名刘玉清,经他清整“净明法”之教法教理,造作《净明忠孝全书》,正式形成了净明道。该道派奉许旌阳(逊)为教祖。行教侧重以符籙禁咒驱邪降妖,以守一斋醮修仙度人。此道派传播於江南,在元明间影响较大,以后渐衰微。

我是个道士

道教的宗派有很多,现在主要是全真和正一两大派

道教的分派,一般认为是开始于宋、元。道教历史上比较有影响的有5个大派:

正一道:下面又分有灵宝派,正一派、净明派
全真道:又有南宗和北宗之分。支派也有很多,如龙门派,遇仙派,南无派,随山派,嵛山派,华山派,清静派等。
真大道教:金朝时创立,元朝以后逐渐衰微。
太一道:金朝时创立,元末以后逐渐衰微。
净明道:南宋时创建,明朝以后衰微
明朝以后,道教分为正一道和全真道两大派别,其他宗派全部归纳到这两个宗派之下。现在北京的白云观藏有《诸真宗派总簿》,所列道派共有86家,实际上只有80家。

正一道:正一道即东汉末年的五斗米道,后更名为天师道,正一道。其道士可以在家修行,不戒荤腥,可婚娶生子。其道观,一般被称作为“子孙庙”。
全真道:全真道兴盛于金元时代,是宋元新道派中最大也是最重要的一派。代表人物王重阳,丘处机。全真道讲求清修,其道士必须出家、吃素。其道观,一般被称作为“十方丛林”。

你可以看看 http://zhishi.baidu.com/zhishi/193794.html

仙道贵生,无量度人
福生无量天尊

主要分全真道和正一道两大派,内地主要信全真道,不能结婚,讲究修身养性,炼丹药,正一派主要流行在台湾地区,又叫符禄派,擅长画符,可结婚

全真派,正一派

道家分哪些派别?~

1、据学理分有积善派、经典派、符派、丹鼎派(金丹派)、占验派五类。
2、按地区分有龙门派、崂山派、随山派、遇山派、华山派、嵛山派、老华山派、鹤山派、霍山派、武当派等。
3、按人划分则有少阳派(王玄甫)、正阳派(钟离汉)、纯阳派(吕洞宾)、海蟾派(刘操)、三丰派(张三丰),萨祖派(萨守坚)、紫阳派(张伯端)、伍柳派(伍冲虚、柳华阳)、重阳派(王中孚)、尹喜派(关尹)、金山派(孙玄清)、阎祖派(阎希言)等。

扩展资料:
道教各派在理论、教义方面的差别较小,因此各派之间几乎没有理论上的纷争,只在修习方术上互有贬斥;相反,各派之间的互相汲取,却是比较突出的。不仅符箓派之间互相汲取,符箓派与炼养派之间也互相汲取。这种现象在南宋以后特别明显。
如南宋时期出现的神霄派、清微派以及当时的龙虎宗都十分重视内丹修炼,甚至强调内炼是行法的基础,使之和符箓咒术结合起来。全真道至后期也兼习符箓斋醮。这样互相汲取的结果是各派特点的进一步融合。这也是后期道教各派能互相联合为两大派的原因之一。
道教各派善于兼收并蓄,除各派彼此汲取外,又多汲取儒、释思想(与儒释又有斗争的一面,但主要集中在南北朝和隋唐时期)。早期的五斗米道和太平道虽未汲取佛教思想,但却汲取儒学。其后各派则既汲取儒学,又汲取佛教。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道教门派

道家本是先秦时期的一个思想派别。道家的思想崇尚自然,有辩证法的因素和无神论的倾向,同时主张清静无为,反对斗争。若要强分可按其道生(修真)与理论来分。
道家按道生来分可分为:内丹派和外丹派(现代人多数看作本土化学的启蒙)。
道家按理论来分可分为:老庄派和后进派。
道家养生古名摄生,道生,即以老庄道家思想为宗旨,太极八卦阴阳五行学说为指导,以调阴阳,和气血、保精神为原则,运用调神、导引吐纳、四时调摄、风水环境、道乐书画,茶养、食养、药养、节欲、辟谷、食气等多种方法。使精气神后天转化先天,运用先天之气滋养后天。来调和阴阳、疏通气血、培补精气、锻炼筋骨,颐养脏腑,调理肌肤。达到性命双修身心和谐健康的目的。

我国现存画家、书法家的流派有哪些?
答:【黄派】又称“黄筌画派”、“黄家富贵”。在中国花鸟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是五代花鸟画两大流派之一,成熟于五代西蜀的黄筌,光大于宋初的黄居寀。黄筌才高技巧,善于取熔前人轻勾浓色的技法,独标高格,是深得统治阶层喜爱的御用画家。其子居寀、居宝承其家风,成为两宋时占统治地位的花鸟派别。黄筌为宫廷画...

吾本来兹土,传法度迷津。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
答:俟后,“五家七宗”,历代公案;呵佛骂祖,脾睨宇宙;当头棒喝,机锋峻烈;更有那赵州茶,云门饼;举拂,瞪目,竖指;以及禅诗、禅词,禅画等等,众彩纷呈,万象森罗。 明旸法师在记述五家宗派的主要特点时说:“五家在度生方便,随机接物的风格上,略有不同,而归根到底,同出一源,本无差别。”他又引用了圆瑛老人揭示...

古代思想流派有哪些
答:19、宋代词人中属于豪放派的有:苏轼、辛弃疾。 20、宋代词人中属于婉约派的有:柳永、李清照。 21、元代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22、明代后七子:指宗臣、李攀龙、王世贞、谢榛、梁有誉、涂中行、吴国伦。 23、唐宗派:是明代前后七于的反对派作家有:王慎中、唐顺之、归有光。 24、公安派三袁:指...

中国现存的道教门派有哪些?
答:尚存的著名教派有北方的全真教、南方的正一教、茅山教、崂山教、武当教、闾山教及香港、台湾的民间道教派别。明清以后,道教基本已经停止了发展。进入近现代社会以后,道教更是衰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随着中国政府新的宗教政策的执行,以前的一些道教的清规戒律由于和现行法律抵触而作废。1957年,...

中国历史上的伟大文学家及其成就都有哪些代表?
答:19、宋代词人中属于豪放派的有:苏轼、辛弃疾。20、宋代词人中属于婉约派的有:柳永、李清照。21、元代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22、明代后七子:指宗臣、李攀龙、王世贞、谢榛、梁有誉、涂中行、吴国伦。23、唐宗派:是明代前后七于的反对派作家有:王慎中、唐顺之、归有光。24、公安派...

我要帮孩子取名,姓林,家里宗派;万。就是林万。。。要配几个好听的_百度...
答:“林万辉”“林万升”“林万里” “林万恩”“林万星”“林万海”!祝你快乐!

我想给孩子取名子,男孩。姓林、家里宗派、贤。就是林贤……帮我想几个...
答:林贤志,林贤智,林贤慧,林贤惠,林贤辉

有谁知道兴山县古夫镇张氏宗派:金木世文祖,明学韶尤传,家声永远大,宗...
答:你好 没听说 兴山县古夫镇张氏宗派:金木世文祖啊 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啊

我想给我末出生的儿子取个名子,姓林,家里宗派`发,明年元月份出生_百 ...
答:林 发 盛 (繁体:林发盛)拼音: lin fa cheng、sheng 五行: 木 水 金 吉凶: 吉 吉 吉 姓名: 林 发 魁 (繁体:林发魁)拼音: lin fa kui 笔划: 8 12 14 五行: 木 水 木 吉凶: 吉 吉 吉 林 发 凯 (繁体:林发凯)拼音: lin fa kai 笔划: 8 12 ...

中国古代文学家有哪些?
答:在长期的谪贬生活中,柳宗元接近了人民,他的思想有了很大变化.后任柳州刺史,故后人也称之为柳柳州.文学上与韩愈一起提倡古文运动,同被列入"唐宋八大家"之中,并称"韩柳".他的文学主张是"文道并重",强调创作态度必须严肃认真.他的创作可分为传记,论文,山水游记,寓言四种,以山水游记和寓言的文学成就最高.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