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新课程教学设计应注意哪些问题 教学设计应注意的问题是什么

作者&投稿:邓心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一、填空题
1、汉语拼音教学的要求是: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2、《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高年级“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能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
3、巩固识字的最好办法是复现。
4、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交际二字,注重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进行。
5、“对话”是指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就教学问题展开多向的信息沟通和多元的意义重构。
6、《语文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明确指出: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7、语文素养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主要分为六个层次:一是必要的语文知识,二是丰富的语言积累,三是熟练的言语技能,四是良好的学习习惯,五是深厚的文化素养,六是高雅的言谈举止。
8、课程资源从获取途径看,可以划分为校内资源、校外资源、网络化资源三大类。
9、汉语拼音教学的要求是: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准确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10、《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
11、“分解式目标”按照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设计,每个维度根据实际情况罗列若干小目标。这种叙写方式,思路清晰,具体明确,便于操作。

二、名词解释
1、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2、对话
“对话”是指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就教学问题展开多向的信息沟通和多元的意义重构。
3、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主要分为六个层次:一是必要的语文知识,二是丰富的语言积累,三是熟练的言语技能,四是良好的学习习惯,五是深厚的文化素养,六是高雅的言谈举止。
“语文素养”另一种说法: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及相应的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
4、生字复现
一种巩固识字的有效办法。让生字在轻松的语言环境和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中多次出现与学生多次见面,从而达到巩固识字目的。

三、简答题
1、你觉得在组织合作学习时最容易出现哪些问题?
答:最容易出现的主要问题有:(1)“合作学习”前期缺乏有素、到位的训练;(2)课前安排时教师主观性太强;(3)课间调控策略手段缺乏;(4)只从形式上组织“合作学习”。
2、口语交际教学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要注意问题有:自始至终注意民主、和谐交际氛围的形成和保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互动交际的动机;双向互动,发展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互动评价,促进学生良好口语交际习惯的形成。
3、新课程教师角色应如何定位?
答:在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做学生课内外学习的组织者、督促者、引领人。做学生自主学习鼓励者,合作学习的对话者,探究学习的先行者和参谋。
4、语文教育应重视哪些特点?
答:(1)应重视语文课程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影响的深广性,学生学习反应的多元性;(2)注意语文课程的实践性和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3)注意汉语言文字特点对识字、阅读、写作、口语、思维的影响。
5、低段的写话教学与中高段的习作教学侧重点有哪些不同?
答:低年级重在激发兴趣,培植自信;中年级重在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自由表达;高年级重在多读书,广见闻,善思考,有个性地表达。
6、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选题十分重要,你认为有哪些途径?
答: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选题途径主要有:(1)在语文教材中发现课题,与阅读教学相结合;(2)在校园活动中发现课题;(3)在社会大环境中发现课题。

四、观点论述题
1、有人认为,口语交际与听说训练没有区别。你有什么看法?
答:语教上的听说训练和口语交际都有听和说的表现形式,所以有人就将两者当作一回事。其实两者有较大的差别。:
听说训练是一种语言规范的教学训练,学生从听开始,学习说的形式和能力,这种训练是口语交际的基础。
口语交际强调“交际”,是一种语言互动评价交流,注重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应对能力。教学时注意交际情境的作用,重视语言文明和语言修养,注重与生活联系,形式更灵活。

2、城市学校中能开发的语文课程资源一定比农村学校多。这样说对吗?为什么?
答:首先我们应该承认:在物本、人本及动态的课程资源的开发条件上,城市学校占有较大的优势。然而,开发课程资源是人的努力行为,农村教师辛勤执着的开发,完全可以满足小语教学需要。所以作为农村教师,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小学语文课程资源观,善于应地制宜开发语文教学资源;其次要培养本人及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再次应锻炼师生深入发掘语数资源的能力;还要努力提升教学方案的操作实施能力。

3、《课标》提倡习作教学要鼓励学生自由表达,是否意味着教师要少指导?请你谈谈自己的看法。
答:语文课程标准对高中低三学段有不同侧重的教学要求,需要教师有侧重地进行习作指导。我们认为对“少指导”说,应作如下理解:
(1)在谈话、习作基础知识、基本能力方面应该加强指导;
(2)在培养兴趣、热爱生活、多读书方面要有激励性评价为主的“指导”。
(3)在纠正学生语言错误及价值观偏差方面,绝不能放任自由,要执着尽“引领”职责;
(4)有些影响或阻碍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的破坏习作积极性的“指导”则是万不可为。

4、“‘自主学习’的就是让学生自己学习,而老师只在一边串接一下教学环节、维持一下教学纪律就可以了。”你赞同这种观点吗?为什么?
答:我们并不赞同这个观点。理由如下:
(1)我们承认自主学习有时会表现为学生“自己学习”的形式,但自主学习绝不能排除教师在学习内容方面的引领、指导作用。学生自主学习应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学习,课内学习更是如此。
(2)其次,自主应与合作、探究结合才是更完整有效学习方式。而教师是学生探究学习的参谋,合作学习的主要合作者,从合作和探究角度出发,我们不能赞同教师只充当纪律维持人、学习环节串连人。
(3)“教学环节串连”本质应是学习“过程和方法”维度目标的串连。由于教学目标三个维度是相互渗透不可割裂的,学生自主学习时,教师只管“环节”“纪律”的说法,要害是默认了“过程方法”与其它维度目标的分裂,所以是不可取的。

五、教学设计题(12分)
1、请为习作教学《我发现了》设计一份教案。
题目分析:
(1)从联系生活角度看,这篇习作的内容强调的应是“我的发现”及“发现”结果三方面。
(2)因为“发现”是一个过程,所以,文章应有过程的详或略的叙述。
(3)由于是“发现”,所以发现结果应是有一定新颖性的现象、理解、“秘密”、结论等。
(4)这个发现是“我”的个性“发现”。
(5)命题纪实作文应是高年段习作要求。
教案可以有这样几个过程:
A、 预先有目的地布置探究性的观察;
B、 课内汇总学生观察结果和其它有关材料;
C、 从“我”、发现过程、发现结果三方面师生对材料结果进行互动评价。
D、 试写若干句段,再互动评价,学生各自完成全篇。
E、 抓主人公、过程、结果,选若干典型篇进行互动鉴赏。
2、在阅读教学中进行读写结合,是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请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拟一份教学设计。
要求分析:
(一)读和写结合的“结合”是一种联系,这种联系常表现在读写内容上,及读写篇段的结构形式,句段表达形式上。
(二)设计举例:
(1)学习《燕子专列》一文,强化该文几方面特点:
A、 内容上写的是人与动物的关系;
B、 结构上使用了倒叙的方法;
C、 开头段使用了疑问句,引发读者兴趣,结尾饱含深情祝福。
(2)互动讲述几个人与动物之间发生的故事(如:《密林怪客》等),请学生记录并改写,要求学生使用例文相应段落形式和语句形式。
(3)试说、试写并互动评价,个性修改。

六、案例分析题
1、以下是浙教版第十二册《古诗两首》的教学目标设计:
(1)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外资料,通过独立自主地学习,正确理解两首古诗的大概意思。
(2)咀嚼和体悟重点诗句的情味,在反复诵读与融情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情绪和意象,受到心灵的熏陶和滋养。
(3)在两首古诗的对比参读中,初步感受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明白诗与诗之间的内在联系,体悟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请您从目标把握和目标叙写的角度进行评述。
答:(1)浙教版十二册古诗有“四首”:《赠汪伦》、《题临安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竹石》(“两首”可能指南宋爱国诗二首)
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2)从目标把握角度看,为几首不同时期的古诗教学设计同样教学目标,肯定不利于更深入了解,每首诗的思想内容。南宋二首的《题临安邸》是从批判、遣责权贵角度,表现忧国忧民的: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是从惦念北方沧陷国土角度表现忧思的,两诗思想方式差异很大。不是“借景抒情”一语可概括的。
(3)从叙写角度看,设计者努力进行了“目标”的分解式叙述,但由诗歌的内容差异较大,分解目标也就很难对各首诗教学具体操作产生积极作用。
(4)目标叙写第(二)条“咀嚼、体悟、感受”等词作为“过程方法”操作性不强,“重点诗句”指向也不明。

2、下面是一位教师关于“菜”字的教学:
师:小朋友,你是用什么办法记住“菜”字的?
生1:我喜欢吃榨菜,榨菜的包装袋上有这个字,我就记住了。
生2:我在菜场门口的牌子上看到过这个字。
师:你们能联系生活来认字,很好。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生3:我想写一写,记住这个“菜”字。
师:这是个好办法。
生4:“草”字头加“采”就是“菜”,青菜的“菜”。
师:加一加记住这个字,也是好办法。还有不同意见吗?
生5:“花”字去掉下面部分,加上“采”,就是“菜”。
生6:“花”字去掉下面“化”,“彩”字去掉右边的三撇,合起来就是“菜”。
生7:“苗”字去掉下面的“田”,加上“采”就是“菜”。
师:很好,小朋友们想出了很多办法记住了这个字。让我们再来读一读。
你认为该教师的教学符合哪些新课程理念?还存在什么问题?试加评述。
答:这位教师在识字教学时,联系学生生活,注意汉语言文字结构特点,注意字形方法的概括:如“加一加”等。初步体现出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这是符合新课程理念的。
但5、6、7三位学生分析字形时,方式无创新,分析都人为复杂化,这将影响识字效率。教师评价(“很多方法”)不着边际。建议采用适当情景“复现”和动手方式,改进类似的识字教学过程。学生4发言,应改成“采”字加上“草字头”说法更妥贴。

3、 是一位教师执教浙教版第11册《三顾茅芦》的片段:
张飞说:“一个村夫,何必哥哥您亲自去呢?派个人把他叫来得了。”刘备斥责他:“胡说!孔明是当今大贤。怎么可以随便派个人去呢?”
(在具体的朗读训练之后)师:什么叫“大贤”?老师先来考考大家。你们知道武艺十分高强的人叫什么?
生:大侠!
师:家里钱非常多的人呢?
生:大款!
师:能够做一手美味佳肴的人呢?
生:大厨!
师:当今非常出名的歌星、影星叫什么?
生:大腕!
师:在文学、艺术方面具有高深造诣的人?
生:大师!
师:现在你明白什么叫“大贤”了吗?
生:就是指在道德和才华方面非常出众的人。
生:就是思想素质和才华能力方面最伟大的人。
结合《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你认为本案例“词义教学”给你什么启示?
答:(1)词义教学应与篇段上下文内容联系,与篇阅读联系;
(2)词义教学应激发学习词义兴趣和积极性,讲究方法;
(3)词义教学可适当横向与生活联系,方式方法应有灵活性;
(4)词义教学应努力让学生体会理解词义时的思维方式(如:类比式或下定义式等)。

4、学习《五彩池》一课的第二自然段时,老师们都要让学生针对段尾的省略号进行想象练习,于是学生会想象出水池各种奇特的形状。这当然没有错,而我觉得五彩池的美不仅仅美在形状,还有它瑰丽的颜色、奇妙的变化。因而,在学完全文后我进一步让学生想象:五彩池还像什么?由于思维的惯性,学生依然围绕着形状做文章。如果这样一直说下去,学生禁锢了的思维就不会得到开解。此时我说:“在我的眼睛里,五彩池就像一块块奇异的宝石,闪耀着迷人的光芒。”经我这样一说,学生的思维一下子从“形状”的圈子里跑出来了,一个个奇妙的想象脱口而出。
试评述以上教学片段。
答:(1)在该教学环节中,师生关系融洽,师生共同积极开发语文课程资源,该案例是阅读教学三方“对话”的成功范例;
(2)教师再次示范后,新一轮训练在新的高度实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结合;
(3)教师以合作者身份参与学习,有利于引领学生从“定向”语言训练,向创新方向转化。

学生回答问题_请大家随我看到**自然段

《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复习提纲
(根据学员作业整理)

一、填空题
1、汉语拼音教学的要求是: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2、《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高年级“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能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
3、巩固识字的最好办法是复现。
4、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交际二字,注重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进行。
5、“对话”是指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就教学问题展开多向的信息沟通和多元的意义重构。
6、《语文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明确指出: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7、语文素养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主要分为六个层次:一是必要的语文知识,二是丰富的语言积累,三是熟练的言语技能,四是良好的学习习惯,五是深厚的文化素养,六是高雅的言谈举止。
8、课程资源从获取途径看,可以划分为校内资源、校外资源、网络化资源三大类。
9、汉语拼音教学的要求是: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准确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10、《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
11、“分解式目标”按照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设计,每个维度根据实际情况罗列若干小目标。这种叙写方式,思路清晰,具体明确,便于操作。

二、名词解释
1、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2、对话
“对话”是指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就教学问题展开多向的信息沟通和多元的意义重构。
3、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主要分为六个层次:一是必要的语文知识,二是丰富的语言积累,三是熟练的言语技能,四是良好的学习习惯,五是深厚的文化素养,六是高雅的言谈举止。
“语文素养”另一种说法: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及相应的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
4、生字复现
一种巩固识字的有效办法。让生字在轻松的语言环境和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中多次出现与学生多次见面,从而达到巩固识字目的。

三、简答题
1、你觉得在组织合作学习时最容易出现哪些问题?
答:最容易出现的主要问题有:(1)“合作学习”前期缺乏有素、到位的训练;(2)课前安排时教师主观性太强;(3)课间调控策略手段缺乏;(4)只从形式上组织“合作学习”。
2、口语交际教学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要注意问题有:自始至终注意民主、和谐交际氛围的形成和保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互动交际的动机;双向互动,发展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互动评价,促进学生良好口语交际习惯的形成。
3、新课程教师角色应如何定位?
答:在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做学生课内外学习的组织者、督促者、引领人。做学生自主学习鼓励者,合作学习的对话者,探究学习的先行者和参谋。
4、语文教育应重视哪些特点?
答:(1)应重视语文课程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影响的深广性,学生学习反应的多元性;(2)注意语文课程的实践性和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3)注意汉语言文字特点对识字、阅读、写作、口语、思维的影响。
5、低段的写话教学与中高段的习作教学侧重点有哪些不同?
答:低年级重在激发兴趣,培植自信;中年级重在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自由表达;高年级重在多读书,广见闻,善思考,有个性地表达。
6、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选题十分重要,你认为有哪些途径?
答: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选题途径主要有:(1)在语文教材中发现课题,与阅读教学相结合;(2)在校园活动中发现课题;(3)在社会大环境中发现课题。

四、观点论述题
1、有人认为,口语交际与听说训练没有区别。你有什么看法?
答:语教上的听说训练和口语交际都有听和说的表现形式,所以有人就将两者当作一回事。其实两者有较大的差别。:
听说训练是一种语言规范的教学训练,学生从听开始,学习说的形式和能力,这种训练是口语交际的基础。
口语交际强调“交际”,是一种语言互动评价交流,注重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应对能力。教学时注意交际情境的作用,重视语言文明和语言修养,注重与生活联系,形式更灵活。

2、城市学校中能开发的语文课程资源一定比农村学校多。这样说对吗?为什么?
答:首先我们应该承认:在物本、人本及动态的课程资源的开发条件上,城市学校占有较大的优势。然而,开发课程资源是人的努力行为,农村教师辛勤执着的开发,完全可以满足小语教学需要。所以作为农村教师,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小学语文课程资源观,善于应地制宜开发语文教学资源;其次要培养本人及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再次应锻炼师生深入发掘语数资源的能力;还要努力提升教学方案的操作实施能力。

3、《课标》提倡习作教学要鼓励学生自由表达,是否意味着教师要少指导?请你谈谈自己的看法。
答:语文课程标准对高中低三学段有不同侧重的教学要求,需要教师有侧重地进行习作指导。我们认为对“少指导”说,应作如下理解:
(1)在谈话、习作基础知识、基本能力方面应该加强指导;
(2)在培养兴趣、热爱生活、多读书方面要有激励性评价为主的“指导”。
(3)在纠正学生语言错误及价值观偏差方面,绝不能放任自由,要执着尽“引领”职责;
(4)有些影响或阻碍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的破坏习作积极性的“指导”则是万不可为。

4、“‘自主学习’的就是让学生自己学习,而老师只在一边串接一下教学环节、维持一下教学纪律就可以了。”你赞同这种观点吗?为什么?
答:我们并不赞同这个观点。理由如下:
(1)我们承认自主学习有时会表现为学生“自己学习”的形式,但自主学习绝不能排除教师在学习内容方面的引领、指导作用。学生自主学习应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学习,课内学习更是如此。
(2)其次,自主应与合作、探究结合才是更完整有效学习方式。而教师是学生探究学习的参谋,合作学习的主要合作者,从合作和探究角度出发,我们不能赞同教师只充当纪律维持人、学习环节串连人。
(3)“教学环节串连”本质应是学习“过程和方法”维度目标的串连。由于教学目标三个维度是相互渗透不可割裂的,学生自主学习时,教师只管“环节”“纪律”的说法,要害是默认了“过程方法”与其它维度目标的分裂,所以是不可取的。

五、教学设计题(12分)
1、请为习作教学《我发现了》设计一份教案。
题目分析:
(1)从联系生活角度看,这篇习作的内容强调的应是“我的发现”及“发现”结果三方面。
(2)因为“发现”是一个过程,所以,文章应有过程的详或略的叙述。
(3)由于是“发现”,所以发现结果应是有一定新颖性的现象、理解、“秘密”、结论等。
(4)这个发现是“我”的个性“发现”。
(5)命题纪实作文应是高年段习作要求。
教案可以有这样几个过程:
A、 预先有目的地布置探究性的观察;
B、 课内汇总学生观察结果和其它有关材料;
C、 从“我”、发现过程、发现结果三方面师生对材料结果进行互动评价。
D、 试写若干句段,再互动评价,学生各自完成全篇。
E、 抓主人公、过程、结果,选若干典型篇进行互动鉴赏。
2、在阅读教学中进行读写结合,是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请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拟一份教学设计。
要求分析:
(一)读和写结合的“结合”是一种联系,这种联系常表现在读写内容上,及读写篇段的结构形式,句段表达形式上。
(二)设计举例:
(1)学习《燕子专列》一文,强化该文几方面特点:
A、 内容上写的是人与动物的关系;
B、 结构上使用了倒叙的方法;
C、 开头段使用了疑问句,引发读者兴趣,结尾饱含深情祝福。
(2)互动讲述几个人与动物之间发生的故事(如:《密林怪客》等),请学生记录并改写,要求学生使用例文相应段落形式和语句形式。
(3)试说、试写并互动评价,个性修改。

六、案例分析题
1、以下是浙教版第十二册《古诗两首》的教学目标设计:
(1)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外资料,通过独立自主地学习,正确理解两首古诗的大概意思。
(2)咀嚼和体悟重点诗句的情味,在反复诵读与融情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情绪和意象,受到心灵的熏陶和滋养。
(3)在两首古诗的对比参读中,初步感受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明白诗与诗之间的内在联系,体悟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请您从目标把握和目标叙写的角度进行评述。
答:(1)浙教版十二册古诗有“四首”:《赠汪伦》、《题临安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竹石》(“两首”可能指南宋爱国诗二首)
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2)从目标把握角度看,为几首不同时期的古诗教学设计同样教学目标,肯定不利于更深入了解,每首诗的思想内容。南宋二首的《题临安邸》是从批判、遣责权贵角度,表现忧国忧民的: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是从惦念北方沧陷国土角度表现忧思的,两诗思想方式差异很大。不是“借景抒情”一语可概括的。
(3)从叙写角度看,设计者努力进行了“目标”的分解式叙述,但由诗歌的内容差异较大,分解目标也就很难对各首诗教学具体操作产生积极作用。
(4)目标叙写第(二)条“咀嚼、体悟、感受”等词作为“过程方法”操作性不强,“重点诗句”指向也不明。

2、下面是一位教师关于“菜”字的教学:
师:小朋友,你是用什么办法记住“菜”字的?
生1:我喜欢吃榨菜,榨菜的包装袋上有这个字,我就记住了。
生2:我在菜场门口的牌子上看到过这个字。
师:你们能联系生活来认字,很好。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生3:我想写一写,记住这个“菜”字。
师:这是个好办法。
生4:“草”字头加“采”就是“菜”,青菜的“菜”。
师:加一加记住这个字,也是好办法。还有不同意见吗?
生5:“花”字去掉下面部分,加上“采”,就是“菜”。
生6:“花”字去掉下面“化”,“彩”字去掉右边的三撇,合起来就是“菜”。
生7:“苗”字去掉下面的“田”,加上“采”就是“菜”。
师:很好,小朋友们想出了很多办法记住了这个字。让我们再来读一读。
你认为该教师的教学符合哪些新课程理念?还存在什么问题?试加评述。
答:这位教师在识字教学时,联系学生生活,注意汉语言文字结构特点,注意字形方法的概括:如“加一加”等。初步体现出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这是符合新课程理念的。
但5、6、7三位学生分析字形时,方式无创新,分析都人为复杂化,这将影响识字效率。教师评价(“很多方法”)不着边际。建议采用适当情景“复现”和动手方式,改进类似的识字教学过程。学生4发言,应改成“采”字加上“草字头”说法更妥贴。

3、 是一位教师执教浙教版第11册《三顾茅芦》的片段:
张飞说:“一个村夫,何必哥哥您亲自去呢?派个人把他叫来得了。”刘备斥责他:“胡说!孔明是当今大贤。怎么可以随便派个人去呢?”
(在具体的朗读训练之后)师:什么叫“大贤”?老师先来考考大家。你们知道武艺十分高强的人叫什么?
生:大侠!
师:家里钱非常多的人呢?
生:大款!
师:能够做一手美味佳肴的人呢?
生:大厨!
师:当今非常出名的歌星、影星叫什么?
生:大腕!
师:在文学、艺术方面具有高深造诣的人?
生:大师!
师:现在你明白什么叫“大贤”了吗?
生:就是指在道德和才华方面非常出众的人。
生:就是思想素质和才华能力方面最伟大的人。
结合《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你认为本案例“词义教学”给你什么启示?
答:(1)词义教学应与篇段上下文内容联系,与篇阅读联系;
(2)词义教学应激发学习词义兴趣和积极性,讲究方法;
(3)词义教学可适当横向与生活联系,方式方法应有灵活性;
(4)词义教学应努力让学生体会理解词义时的思维方式(如:类比式或下定义式等)。

4、学习《五彩池》一课的第二自然段时,老师们都要让学生针对段尾的省略号进行想象练习,于是学生会想象出水池各种奇特的形状。这当然没有错,而我觉得五彩池的美不仅仅美在形状,还有它瑰丽的颜色、奇妙的变化。因而,在学完全文后我进一步让学生想象:五彩池还像什么?由于思维的惯性,学生依然围绕着形状做文章。如果这样一直说下去,学生禁锢了的思维就不会得到开解。此时我说:“在我的眼睛里,五彩池就像一块块奇异的宝石,闪耀着迷人的光芒。”经我这样一说,学生的思维一下子从“形状”的圈子里跑出来了,一个个奇妙的想象脱口而出。
试评述以上教学片段。
答:(1)在该教学环节中,师生关系融洽,师生共同积极开发语文课程资源,该案例是阅读教学三方“对话”的成功范例;
(2)教师再次示范后,新一轮训练在新的高度实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结合;
(3)教师以合作者身份参与学习,有利于引领学生从“定向”语言训练,向创新方向转化。

语文新课程教学设计应注意哪些问题~

转发 仅供参考
一、教师如何围绕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语文教育目标,也是“课程标准”的核心内容,教师要以“兴趣”为核心设计自己的教学内容:像故事、寓言、语言、姿态等等。当学生对学习语文产生了兴趣、乐趣的时候,那就一定能学好语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二、教师既要走进课本,又要走出课本
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是经过几代教育精英收集、整理、实践编撰而成的,对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具有奠基作用。所以教师在备课时应该认真阅读教材,理解编写者的思路和意图,充分利用教材资源,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安排教学进度,设计教学方案,并摆正教材、学生和自己的位置。教师在走进课本的同时,又要走出课本,就是说教师要结合教学的实际要求,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以单元主题为中心,以学生的能力为半径画圆,就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范围”,在这个范围内,教师学教材、用教材,借教材组织学生开展学习语文的实践活动,要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灵活处理教材,运用创造性思维,开辟语文教学新天地。
三、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整体”把握课文
整体把握课文,就是把握课文创设的语境,把握作者的基本倾向或观点,把握人物、事物的本质属性。离开了这些,我们就无法理解、判断、赞赏、批评某个词语是否用得恰当,某种句式用得是否合理,某个细节描绘得是否传神。单独地学习词语、修辞手法、句式、写作方法,只是语文知识的学习,而不是阅读教学。那么,如何处理整体把握课文与分段、概括、分析课文之间的关系呢?我们说,对重点篇目应该在整体把握内容的基础上分段,理解概括段意。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个人需要、体验和理解始终是最重要的。老师引导学生可以在把握全文的基础上教给学生分段、概括段意的方法(如:按情节线索分段,按时间顺序分段,按空间顺序分段,依据观察点变化分段,按情节发展顺序分段,按人物出场先后顺序分段等等)。答案可能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同的,只要言之有理,就不存在对与不对的问题。分段和概括,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实践,学生有权利用各种形式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教师要特别注意保护学生这种自主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四、教师要尝试上好语文综合实践课
新课程设置了“综合性学习”的目的,一是突出语文教育目标整合、整体推进、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理念,体现“三维目标”的相互渗透、融为一体;二是突出语文的实践性、应用性。体现为:

强调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重视学生主动积极参与的精神,教师要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过程。综合学习实践不但可以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也是语文学习的归宿和目的。怎样设计语文综合性学习内容呢?首先,要注意趣味性。教师一定要站在孩子的立场上设计综合性学习内容;第二,要注意应用性。教师所设计的学习内容,一定要目的清楚,目标明确,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学生愿意自己设计,自我约束,愿意为此学习付出巨大的努力;第三,要注意适应性。教师要就地取材,开发校本资源,教材设计的综合性学习,只起到创设情境的作用。老师如何组织活动,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第四,要注意量力性。综合性学习很能引起学生发现、探究、创造的欲望,但一定要考虑到学生是否能承担。就是说你设计的综合实践活动,学生通过自己努力能够完成。还要考虑教学时间,根据时间来安排大小实践活动,以利于激发、挖掘学生兴趣和潜质,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稳步提高。
五、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正确运用评价性语言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针对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恰当的评价?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曾说过,老师走进课堂之前,要准备100顶帽子,随时戴在学生的头上。但“高帽子”并不是随便就可以给学生戴的,要戴得合适,听着舒服。教师在对学生评价前,要仔细想一想,要不要评价,如何评价才适当。以下几种评价时机,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尝试把握。1.学生没有信心答对时,教师应运用鼓励性语言,如“你来回答这个问题,说错了也不要紧”,“老师喜欢举手的同学,因为举手的同学最自信”等等;2.学生对问题感到迷惑时。教师应激发学生进一步思考,如“谁能换个角度思考”,“谁还有不同的想法吗?”“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解决这个问题”等等;3.学生取得成绩时,老师应通过评价肯定其成绩,如“读得真有感情,老师和同学们 都被感动了”,“课文很优美,你读得也很精彩”,“真没想到,这个问题你答得如此完美,老师祝贺你”等等;4.学生答错时。老师要善于从学生的错误中找出闪光点,如“读得很好,有感情,只是有一字音读得不准”,“这个问题你虽然答错了,但老师欣赏你的勇气,相信你经过努力,会解决这个问题的”等等。总之,课堂教学过程千变万化,教师评价性语言丰富多彩,只要老师善于抓住机会,给学生以真诚的赞赏,就会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中,学习成绩也会在老师的鼓励赞赏中不断提高。

1.教学设计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课堂教学,是教师有的、有计划的组织学生实现有效学习的活动过程。不同的教学理念,会带来不同的教学活动和不同的学习效果。在设计教学计划时,应更多的调查了解学生的实际需要与实际兴趣,这样能够更客观、更冷静地分析学生的实际反应与教学效果,才会使教学,教学计划立足于一个比较实事求是的基础之上。学习首先是一种经历,是一种身心的活动过程。而任何经历或者活动都不能脱离环境的影响,都必然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进行。所以,一切学习,都是情景性的学习。新课程要求教师关注过程和方法,关注教学环境的实际、活动的设计,正是从学习活动的这一特点出发的。设计以促成有效学习为目标的课堂,关键要从以教材为中心转到以促进学生发展为中心。这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曾不时出现在民主氛围较浓的传统课堂上:有时正按预先设计的教学程序教学,当教师提出的问题两位学生给出了一种出乎意料的看法时,其他同学一下子炸开了锅,有人赞成,有人反对,教师也懵了,只好让学生们说,自己则尝试着在黑板上写,一边写一边向学生提问题,于是教师和学生都松了一口气,重又进入正常学习程序。然而,恰恰是在这种非常状态下,师生都激情高涨、兴奋不已,都进入了积极思考状态,真正实现了有效学习。所以,强调课堂教学的本质是学生的学习活动,要把教师从权威的位置、知识代表的位置拉到学生中来,拉到学生身边来。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教师应该把关注的焦点放在每位学生的认知活动与情感体验上,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动,而不是把正确传递或展示知识作为自己的首要职责。要想实现有效学习,教师就应该努力营造适合每位学习者的环境。这是的课堂教学,就会从统一走向分散,从以教材为主走向以学生发展为主,从以讲授为主走向以指导学习、回答以文为主。2.教学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实际以学生为本市课堂教学的主要活动方式,是让学习者有可能从个人实际需要出发开展学习活动。因此,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及学习能力,是教师设计教学的出发点。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年级的升高,学生之间的差异会显著增大。进度统一、任务相同的课堂必然会让位给类似于复式教学的课堂。不同组别的学生学习不同的内容、完成不同的作业、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将会成为课堂教学的常态;而统一的讲解、答疑、点拨、指导,只能是学生自主学习讨论的必要补充,适应学生的实际要求而安排的活动。3.教学设计要从学生的问题出发教学的任务是组织学生学习,教学设计就要从学生的真实问题出发,而不是从教材或教师假想的问题出发.从问题出发设计教学,关键之处在于把握学生固有认识与新现象、新事实的矛盾,在于引导学生自己发现或创设情境,发现这一矛盾,这样才会引发真正有效的学习活动,才能真正让学生学有所思。但是对于中小学生而言,由于他们知识、能力的准备不足,特别是反思能力与发现矛盾的能力尚处在发展初期,他们不太能够发现自己固有认识、固有态度与新现象的矛盾,即使问个为什么或怎么样,也许都不能问到关键处,也说不明白为什么的来历。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该学会从学生的直接表述中发现问题,应该学会从了解到的学生的认识基础与新现象的矛盾中发现问题,通过精心设计的追问,让学习者逐渐发现自己认识中的内在矛盾,帮助学生实现认识与态度上的跨越。生活在变化,学生也在变化,了解学生、调查问题使教学任务切合学生的实际将会成为教师重要的工作环节。这也是教学设计的前提条件。

课时教学设计方案的编写要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
答:教学设计直接体现教师的教学理念和这种理念转化为具体教学实践的能力。可以说课堂教学设计的成功与否直接决定了这堂课的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新课程的理念是否付诸实施。本人认为教学设计应特别注意的以下的几个问题: 一、要明确教学设计与备课的关系 教学设计属于广义的备课范畴,但它与传统的备课又有所不同。传统...

1.新课程理念下的备课有哪些基本要求?
答:8.授课后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尤其是针对课堂教学或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具体剖析,以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教学反思占用的时间一般不少于总课时的三分之一 新课程理念下的好教案标准 教案是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产书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设计的教学方案。它是教师上课...

语文问题
答:对中学语文教学方法及有关问题的探讨.doc ...中学语文教学方法及有关问题的探讨荣县新桥镇学校 董玉强教好任何一门课中学语文论文doc,方法都是很重要的。而语文作为基础工具学科,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其教学方法尤为重要。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 ...语文新课程教学应特别注意的几个问题.doc ...∽∽∽§...

谈谈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应从哪些方面入手?
答:每一堂课的目标不是孤立的、静止的,学生的学习水平也是循环反复、螺旋上升的。教师备课时应从学生的知识积淀、心理期待、文化准备等诸方面做全面地分析,结合单元目标、学期目标和年段目标作整体思考,使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具体目标和一般目标有机结合。 二、 有效地进行教学设计。 (一) 分析学生情况。 新课程改革...

教学设计应重点关注哪些内容的几点建议
答:一般说来,一节新授课应包含学习前准备,新知识引入,新知识学习,新知识巩固,反思小结布置作业等几个部分。各个环节必须在时间分配上合理安排,在内容上精心设计,才能形成有层次的科学和谐的结构等…..2问题设计 课堂教学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一个有意义的问题将对教学目标的...

文言文教学设计应该注意的几点问题
答:诵读、积累是文言文课堂教学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两大板块,那么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诵读和积累呢?听了刘湘玉老师的报告,我对自己的文言文课堂教学进行了反思。专家说:“背诵是教学的最佳途径。”确实如此,从新课标对文言文教学的要求来看,越来越清晰的表露出对诵读要求的情有独钟,因此,诵读法成了初中文言...

突出重难点,在教学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以及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措施
答:2.透彻讲解重点内容 设计教学过程时,应围绕重点来进行,设置问题.指导阅读.分析讲解.启发探究,都应着眼于让学生理解.掌握重点,要防止直接问题干扰学生对重点内容的学习。备课室要备好教学方法,特别要重视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应用,紧紧围绕教学重点来设计教学过程,问题设置.实验掩饰.阅读指导.分析...

初中语文三步八环节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与应用
答:“三步八环节”教学模式的实践还在进一步完善中。今后,我将继续努力探索、深入研究,进一步完善方法步骤,使语文课堂更高效、更具有活力。参考文献 1.《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2.潍坊市教科院编《“345”优质高效课堂教学设计与评估》.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3.张剑平主编《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应用》.高...

主题式教学设计应注意什么问题
答:3、教学活动中要注重置师生于课文、作者、情景之中,也就是“溶情”。(二)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以前的语文课堂,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交流”。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三)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他们才...

联系实际,谈谈你在教育和教学中是如何贯彻和体现新课程新理念的?
答:三、进行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设计,要重点关注哪些具体内容?一、新课程教学设计的核心理念 1.1教学设计是教师对课堂教学行为的一种事先筹划,是指教师根据教育目的和课程标准及学生情况等确定课堂教学目标,预测教学效果,规划课堂上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策略、学生行为和教师行为,对教学过程形成总体构想。从内容上来说,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