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八年级下

作者&投稿:伯牙吾台彬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一、密度公式: (ρ与m、V无关),可变形为 和 ,
▲ 对公式的理解①同种物质ρ一定,m与V成正比。当ρ相同时,体积越大,质量越大。
②同质量不同种物质,体积越大,密度越小(或密度越小,体积越大)。
③同体积不同物质,质量越大,密度越大(密度越大,质量也越大)。
▲ 水的密度写作1.0×103千克/米3;读作:1.0×103千克每立方米;含义:每立方米水的质量为1000千克。
▲ 单位换算:103千克/米3=1克/厘米3=1千克/分米3=1吨/米3
1吨(t)=103千克(kg); 1千克=103克 ; 1克=103毫克
1米3(m3)=103分米3(dm3)【升(L)】; 1分米3(dm3)【升(L)】=103厘米3(cm3)【毫升(ml)】
 当由G求ρ时,则用G=ρVg变形得
二、压强公式:
变形得压力F=PS 受力面积 (以上公式对固体、液体和气体都适用)
▲ 单位:帕斯卡(国际单位),简称帕,用符号Pa 表示,另有单位:百帕(hPa)、千帕(KPa)、兆帕(MPa) 单位换算:1kPa= 103Pa,1MPa=106Pa
1帕=1牛/米2 1Pa=1N/m2 含义:物体1平方米受力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1牛
▲ 对公式的理解①F是压力而不是重力,但物体在水平支持面上自由静止时F=G,此时有:
②S是受力面积——相互接触的(小)面积。对“多腿物”要分清多少只“脚”的接触面积。
③压力F一定时,受力面积S越小,压强P越大;反之受力面积S越大,压强P越小。
④受力面积S一定时,压力F越大,压强P越大;反之压力F越小,压强P越小。
⑤知道其中任意2个量,即可求出第三个量。计算过程单位要统一国际单位。
▲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1)增大压强的方法: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②受力面积一定时,增大压力。③增大压力同时减小受力面积。
(2)减小压强的办法:•①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②受力面积一定时,减小压力。③减小压力的同时增大受力面积。
▲ 水的压强:1、水对容器的底部和侧面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深度和密度有关。①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在同种液体的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②在同一深度,密度越大的液体,压强就越大。
3、液体压强公式: (只适用于液体) 液体压力公式:F=PS
(只要求会用公式判断液体压强、压力的大小,而不要求具体计算)
三、浮力(一)浮力产生的原因:上下表面的压力差:
若物体的下底面紧贴容器的底部,因为不存在向上的液体的压力,所以没有受到浮力。
(二)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气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气体)受到的重力。即:F浮=G排液=m排液g=ρ液V排液g
理解阿基米德原理:1、“浸在液体里的物体”:或表示物体全部体积在液体里;或表示物体部分体积在液体里,而另一部分体积露出液面。
2、若“浸没在液体里的物体”则表示物体全部体积都在液体里。
3、V排液表示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它与V物(物体的体积)不一定相等。
(1)当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V排液= V物
(2)当物体部分浸在液体中时,V排<V物 ,此时V物=V排液+V露
4、F浮=G排液,G排液表示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而不是物体本身的重力
5、由F浮=ρ液V排液g可知,浮力只跟液体的密度(ρ液)及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液)有关,而与跟物体本身的性质(密度)、形状、质量、体积、液体的质量、深度没有直接关系。
6、阿基米德原理对气体亦适用:F浮=G排气=m排气g=ρ空气V排气g(物体一定全部浸没在大气中,此时V排气=V物)
(三)浮力计算方法:1、公式法: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液=ρ液V排液g
2、二力平衡法:悬浮或漂浮时F浮=G物 3、压力差法(定义法):F浮=F向上-F向下(已不要求)
4、称重法(三力平衡法):F浮=G-F拉(物体在空气中称得的为重力G,物体浸入液体中弹簧秤称得的是拉力F拉) (2、4式不能同时用)
 当求物体密度时还要结合用到G物=m物g=ρ物V物g(由G物或m物求ρ物)
(四)判断物体的浮沉:
①上浮F浮>G物或ρ液>ρ物 ②下沉F浮<G物或ρ液<ρ物
③悬浮F浮=G物或ρ液=ρ物 ④漂浮F浮=G物或ρ液>ρ物
(五)物体沉浮条件的应用
1、密度计:①采用物体漂浮在液面时F浮=G计和F浮=ρ液V排液g原理工作的
②密度计上的刻度线不均匀,读数“上(浸得深)小下(浸得浅)大”。
2、船:①轮船用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制成,必须做成空心,虽然受到的重力不变,但体积增大很多,排开更多的水,达到增大浮力F浮=ρ液V排液g,最终使F浮=G船,浮在水面。
②a、轮船由江河驶入海里:所受的重力不变,浮力不变,轮船将上浮一些(吃水浅些)。
b、轮船由大海驶入江河里:重力不变,浮力不变,轮船将下沉一些(吃水深些)。
3、潜水艇:①采用:浸没水中后浮力不变,靠改变自身重力(向水舱充水或排水)来实现沉浮。
②潜水艇在水面下无论在上浮、下沉,受到的浮力不变。a当向水舱充水时,潜水艇的重力增大,当重力大于浮力,即ρ平均>ρ水,潜水艇下沉;b当重力等于浮力即ρ平均=ρ水时,潜水艇悬浮;而排水时,重力减小,当重力小于浮力,即ρ平均<ρ水,则潜水艇上浮。
4、气球和飞艇:①采用充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氢气、氦气、热空气)的办法,使它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而升空。升空时ρ平均<ρ空气。
②气球和飞艇重力不变,靠改变自身的体积来实现浮沉的。如减小体积,则有F浮<G球下降。

不是吧你...
太多了点吧= =+

p=F/s
目前就学这么多!

密度=m/v
浮力=G排=液体密度*g*V排=G(漂浮或悬浮)=F1-F2
压强=F/S=密度*g*h(液体或柱体)

八年级下物理概念~

①压强⒈压强P: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
压力F: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单位:牛(N)。
压力产生的效果用压强大小表示,跟压力大小、受力面积大小有关。
压强单位:牛/米2;专门名称:帕斯卡(Pa)
公式: F=PS 【S:受力面积,两物体接触的公共部分;单位:米2。】
改变压强大小方法:①减小压力或增大受力面积,可以减小压强;②增大压力或减小受力面积,可以增大压强。
⒉液体内部压强:【测量液体内部压强:使用液体压强计(U型管压强计)。】
产生原因:由于液体有重力,对容器底产生压强;由于液体流动性,对器壁产生压强。
规律:①同一深度处,各个方向上压强大小相等②深度越大,压强也越大③不同液体同一深度处,液体密度大的,压强也大。 [深度h,液面到液体某点的竖直高度。]
公式:P=ρgh h:单位:米; ρ:千克/米3; g=9.8牛/千克。
⒊大气压强:大气受到重力作用产生压强,证明大气压存在且很大的是马德堡半球实验,测定大气压强数值的是托里拆利(意大利科学家)。托里拆利管倾斜后,水银柱高度不变,长度变长。
1个标准大气压=76厘米水银柱高=1.01×105帕=10.336米水柱高
测定大气压的仪器:气压计(水银气压计、盒式气压计)。
大气压强随高度变化规律:海拔越高,气压越小,即随高度增加而减小,沸点也降低。
②浮力
1.浮力及产生原因: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对它向上托的力叫浮力。方向:竖直向上;原因:液体对物体的上、下压力差。
2.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
即F浮=G液排=ρ液gV排。 (V排表示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3.浮力计算公式:F浮=G-T=ρ液gV排=F上、下压力差
4.当物体漂浮时:F浮=G物 且 ρ物<ρ液 当物体悬浮时:F浮=G物 且 ρ物=ρ液
当物体上浮时:F浮>G物 且 ρ物ρ液③人与机械1、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
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这就是说运动是绝对的,我们平常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另一个物体(参照物)而言的,所以,对运动的描述是相对的
2、参照物
研究机械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参照物并不都是相对地面静止不动的物体,只是选哪个物体为参照物,我们就假定物体不动
参照物可任意选取,但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对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的描述可能不同
3、判断物体静止或运动,以及运动情况的方法
先选定一个物体作为参照物,再看参照物与被判断物体之间位置的变化情况。
4、相对静止
两个以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运动的物体,或它们之间的位置不变,则这两个物体相对静止。
5、匀速直线运动 变速运动
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是:物体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
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
6、速度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在匀速直线动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速度公式:v= s / t
速度的单位
国际单位 :m/s 常用单位:km/h 1m/s = 3.6 km/h
7、平均速度
做变速运动的物体通过某段路程跟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之比,叫物体在这段路程
的平均速度。求平均速度必须指明是在哪段路程或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8、测平均速度(实验)
原理:v = s / t
测量工具:刻度尺、停表(或其它计时器)
9、用v = s / t变形公式,解答物理计算题(计算路程与时间)
计算过程中,要写清楚公式、原理;所有的数值和结果都要带上单位。
功和能(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④功和能1.功:W=Fscosα(定义式){W:功(J),F:恒力(N),s:位移(m),α:F、s间的夹角}
2.重力做功:Wab=mghab {m:物体的质量,g=9.8m/s2≈10m/s2,hab:a与b高度差(hab=ha-hb)}
3.电场力做功:Wab=qUab {q:电量(C),Uab:a与b之间电势差(V)即Uab=φa-φb}
4.电功:W=UIt(普适式) {U:电压(V),I:电流(A),t:通电时间(s)}
5.功率:P=W/t(定义式) {P:功率[瓦(W)],W:t时间内所做的功(J),t:做功所用时间(s)}
6.汽车牵引力的功率:P=Fv;P平=Fv平 {P:瞬时功率,P平:平均功率}
7.汽车以恒定功率启动、以恒定加速度启动、汽车最大行驶速度(vmax=P额/f)
8.电功率:P=UI(普适式) {U:电路电压(V),I:电路电流(A)}
9.焦耳定律:Q=I2Rt {Q:电热(J),I:电流强度(A),R:电阻值(Ω),t:通电时间(s)}
10.纯电阻电路中I=U/R;P=UI=U2/R=I2R;Q=W=UIt=U2t/R=I2Rt
11.动能:Ek=mv2/2 {Ek:动能(J),m:物体质量(kg),v:物体瞬时速度(m/s)}
12.重力势能:EP=mgh {EP :重力势能(J),g:重力加速度,h:竖直高度(m)(从零势能面起)}
13.电势能:EA=qφA {EA:带电体在A点的电势能(J),q:电量(C),φA:A点的电势(V)(从零势能面起)}
14.动能定理(对物体做正功,物体的动能增加):
W合=mvt2/2-mvo2/2或W合=ΔEK
{W合:外力对物体做的总功,ΔEK:动能变化ΔEK=(mvt2/2-mvo2/2)}
15.机械能守恒定律:ΔE=0或EK1+EP1=EK2+EP2也可以是mv12/2+mgh1=mv22/2+mgh2
16.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变化(重力做功等于物体重力势能增量的负值)WG=-ΔEP
注:
(1)功率大小表示做功快慢,做功多少表示能量转化多少;
(2)O0≤α<90O 做正功;90O<α≤180O做负功;α=90o不做功(力的方向与位移(速度)方向垂直时该力不做功);
(3)重力(弹力、电场力、分子力)做正功,则重力(弹性、电、分子)势能减少
(4)重力做功和电场力做功均与路径无关(见2、3两式);(5)机械能守恒成立条件:除重力(弹力)外其它力不做功,只是动能和势能之间的转化;(6)能的其它单位换算:1kWh(度)=3.6×106J,1eV=1.60×10-19J;*(7)弹簧弹性势能E=kx2/2,与劲度系数和形变量有关。

(1)能是物体运动状态决定的物理量,即状态量;而功则是和物体运动状态变化过程有关的物理量,是过程量、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
(2)作功可以使物体具有的能量发生变化,而且物体能量变化大小是用做功的多少来量度.但功和能不能相互转化. ⑤热现象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单位:摄氏度( ℃ ) 规定: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 0℃ ; 沸水的温度 —— 100℃
2.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常用的液体有水银、酒精、煤油等。
3.温度计的使用:一看:使用前要先看清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二放:玻璃泡全部浸没在液体中,不能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
三读:
○1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2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液面;
○3读数时眼睛要与温度计液柱上表面相平。
4.体温计:量程:35℃~42℃;分度值:0.1℃ ; 使用前要将水银甩下去。
5.物态变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吸热)。 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放热)。 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汽化(吸热)。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放热)。物质由固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升华(吸热)。物质由气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华(放热)。
6.常见的晶体有冰、海波、各种金属;非晶体有蜡、沥青、松香、玻璃等。要求能判别出晶体与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曲线。
7.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吸热,但温度不变;在凝固过程中要放热,但温度不变;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吸热,温度不断上升;在凝固过程中要放热,温度不断下降。
8.汽化有两种方式:沸腾和蒸发。
○1沸腾:
a.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
b.沸腾条件:①达到沸点; ②继续加热。
c.沸腾时的特点:液体在沸腾时要吸热,但温度不变
○2蒸发:
a.定义:在任何温度下,只发生在液体表面的气化现象。
b.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 液体温度的高低:温度越高,蒸发越快; 液体表面积的大小: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
c.蒸发有致冷的作用。
8.液化有两种方式: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9.能解释日常生活中各种物态变化现象。如:雾、露水、霜、冰雹、雪的形成、各种“白气”、窗边的冰花、卫生球变小、灯管变黑、灯丝变细、冰化成水、铁水涛成钢件等。
10.水的沸点与大气压有关:气压越高,沸点越高。(海拔越高,气压越高,沸点越高。)

课本或参考书上有

八年级下册物理所有公式及定义
答:功率的计算公式是:,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率的单位中瓦特,简称瓦,符号是W,1W=1J/s,1kW=103W。2、在力的作用下能绕支撑点转动的坚实物体叫杠杆,杠杆的五要素:①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支撑点,用О表示;②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用F1表示;③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用F2表示;④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初中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
答:初中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 复习方法 第一阶段: 以章、节为单元进行单元复习练习,时间上约从高三上学期到高三下学期期中考试前,即头年九月到第二年三月初,大约需要六个月,这一阶段主要针对各单元知识点及相关知识点进行分析、归纳、复习的重点在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基本规律及其应用,因此,在这一阶段里,要求同学...

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
答: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 1.什么是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力)。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还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物体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 4.力的单位是:N(简称:牛),符合是N。1N大约是你拿起两...

八年级下册物理的概念和公式帮我总结一下!谢啦!
答:1.I=U/R(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2.I=I1=I2=…=In(串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电流处处相等)3.U=U1+U2+…+Un(串联电路中电压的特点: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4.I=I1+I2+…+In(并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干路上的电流等于各...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
答: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7-8章 第七章 力 一、力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

求初中八年级下学期物理的公式归纳,以及所有推倒式
答:11.公式: I=U/R () 式中单位:I→ 安培;U→伏特;R→欧姆。13.欧姆定律的应用:同一个电阻,电阻值 不变,电阻与电流和电压 无关 。加在这个电阻两端的电压增大时,电阻 不变 。通过的电流将 变大(填“变大、不变、变小”)(R=U/I)当电压不变时,电阻越大,则通过的电流就越 小。(I=U/R)当电流...

八年级下册物理概念及公式
答:八年物理下知识归纳总结 第六章 电压 电阻 一、电压 电压:一段电路中产生电流,它的两端就要有电压(电压是使电路中的自由电荷发生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原因)。电源提供电压,电压形成电流。(有电流一定有电压,有电压不一定有电流) 电压物理量的符号:U。 单位:伏(V)、千伏(kV)、毫伏(mV)、微伏(μV)。 1kV=103...

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归纳
答:★ 初中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梳理 ★ 初二下册物理知识点归纳 ★ 新版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总结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答:物理是中考一门重要学科,下面是八年级下册物理重点知识点的整理,希望能够给大家物理的学习带来帮助。一、力 1.力的作用效果:(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2)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注: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指物体的运动方向或速度大小的改变或二者同时改变,或者物体由静止到运动或由运动到静止。形变...

初二物理下册知识框架
答: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教材内容共包括四章,他们分别是:欧姆定律、电功率、电与磁、信息的传递,他们都是功勋卓著的电与磁内容。第六章 欧姆定律课程标准的要求: 1. 初步了解半导体的一些特点,了解半导体材料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2. 初步了解超导体的一些特点,了解超导体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可能带来的影响. 3. 能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