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三大音乐巨匠的资料 音乐是什么?

作者&投稿:冀炎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海顿

弗朗兹·约瑟夫·海顿(1732年3月31日——1809年5月31日),著名的奥地利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的最早期代表。他在艰苦的环境中创作了大量作品,成为当时首屈一指的音乐家。

2、莫扎特

沃尔夫冈·阿玛迪乌斯·莫扎特(1756年1月27日——1791年12月5日),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不仅是古典主义音乐的杰出大师,更是人类历史上极为罕见的音乐天才,有“音乐神童”的美誉,被誉为”音乐的基督“。

3、贝多芬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1770年12月16日——1827年3月26日),伟大的德国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被尊称为“乐圣”。



扩展资料:

维也纳古典乐派的影响

维也纳古典乐派承继著巴洛克音乐的发展,是欧洲音乐史上的一种音乐风格或者一个时代。这个时代出现了多乐章的交响曲、独奏协奏曲、弦乐四重奏、多乐章奏鸣曲等等体裁。

而奏鸣曲式和轮旋曲式成为古典时期和浪漫时期最常见的曲式,影响之深远直至二十世纪。

乐团编制比巴洛克时期增大,乐团由指挥带领逐渐变成一种常规。现代钢琴在古典时期出现,逐渐取代了大键琴的地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维也纳古典乐派





  海顿(1732~1809),奥地利著名作品家,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自幼在艰苦的条件下学习音乐,后进入匈牙利宫廷,开始创作大量作品,成为当时首屈一指的音乐家。
  海顿的创作涉及面很广,其中以交响乐和弦乐四重奏最为杰出,他把交响乐固定为四个乐章的形式,并在配器上形成一套完整的交响乐队编制,为现代交响乐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被称为“交响乐之父”和“弦乐四重奏之父”。
  海顿还是现德国国歌的作者。

  海顿一生创作了100多部交响乐,海顿是个很幽默的人,他的交响乐都很明快,无不反映他幽默的性格。
  海顿的交响乐也有着很风趣的标题,比如“时钟交响乐”是因为乐章中滴答做响的音乐;“鼓声交响乐”是因为乐曲不同凡响的开始;“惊愕交响乐”是因为它可以让任何打瞌睡的人惊醒;而“奇迹交响乐”在上演时出现了奇迹,观众席上的一架大吊灯在演出时掉了下来,砸向人群,这时观众们恰巧涌向前台欢呼,所以没有一个人受伤;“告别交响乐”就更有意思了,海顿用这首交响乐为乐队的乐手们申请假期。
  海顿管弦乐作品的颠峰之作就是他为伦敦音乐会创作的12部交响乐。
  在这12部交响乐中,最后一部就是“伦敦交响乐”。“伦敦交响乐”显示了海顿交响乐的成熟,尽显古典风格。
  海顿在室内乐中的成就也很丰富,他一生创作了70多首弦乐四重奏作品,除此,海顿还创作了一些奏鸣曲和钢琴三重奏,并创作了一些歌剧、清唱剧、弥撒曲。在海顿的清唱剧中最著名的是《创世纪》和《四季》。

  奥地利作曲家沃尔夫冈•阿玛台乌斯•莫扎特,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1756年1月27日生于萨尔茨堡一位宫廷乐师的家庭,1791年12月5日卒于维也纳。莫扎特三岁起显露音乐才能,四岁跟随父亲学习钢琴,五岁作曲,六岁又随父亲学小提琴,八岁创作了一批奏鸣曲和交响曲,十一岁写了第一首歌剧。他仅仅活了三十六岁。繁重的创作、演出和贫困的生活损害了他的健康,使他过早地离开人世,他的音乐作品成为世界音乐宝库的珍贵遗产。

  贝多芬简介

  贝多芬祖籍佛兰德的德国作曲家.生于波恩,祖父及父亲均供职于科隆选帝侯.酗酒之父强逼他长时间地练习键盘乐器,望子成为莫扎特式的神童.十一岁辍学.十三岁任宫廷乐队(指挥为内费)羽管键琴手,十四岁任宫廷第二管风琴师,十八岁任歌剧乐队的中提琴演奏员.1790年,海顿在从维也纳至伦敦的途中,宴邀贝多芬及其他宫廷音乐家.事后贝多芬获准于1792年去维也纳从海顿学习,此后终生定居维也纳.在此之前,贝多芬曾去维也纳从莫扎特学习,1787年因其母病危而中断.随海顿学习的时间亦不长,且师生不能合作,后贝多芬师从阿尔布雷希茨贝格、萨列里、申克.1795年于维也纳首次以作曲家及钢琴家身份登台,演奏《降B大调钢琴协奏曲》,op.9.他虽与许多贵族,如华尔斯坦伯爵、鲁道夫大公爵友情甚笃,并乐意接受个人的援助,但他反对18世纪把音乐家束缚于一个雇主手中的庇护人制度.作为维也纳的自由职业音乐家,他比莫扎特的处境顺利,但因个性关系备受痛苦.重听日益加剧,1802年,当他意识到耳聋已无法医治时,写了哀感动人的"海利根斯塔特遗嘱",打算自杀;奇怪的是这正是他创作最明朗的交响作品《D大调第二交响曲》之时.随后几年中,他对自己没有希望成为大演奏家有了自知之明,因而主要投身于创作.他同疾苦的斗争,反映在《英雄交响曲》(1804)(到那时为止是篇幅最大、感染力最强的交响曲)中.

  他没有结过婚(虽然他不断地与一些富有的女生相爱),孤独感日益加重,作为他的无能的侄子卡尔的监护人,为孩子操心并没有使他的脾气好转.他举止极其粗暴,与出版商之间的关系趋于剑拔弩张.到1819年,他完全失聪.在一生的最后阶段,他创作了一些最伟大、最富于思想性的作品:最后五首弦乐四重奏,最后五首钢琴奏鸣曲,第九交响曲和《庄严弥撒曲》.在这些作品中他超脱个人生活的痛苦而进入艺术的未来境界.虽然它们对于后世的影响是巨大的,但在当时这些作品却并不被人理解.第九交响曲是瓦格纳的灵感的主要来源之一;弦乐四重奏影响了巴托克;迈克尔·蒂皮特宣称他得益自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其它作品.1826年,其侄自杀未遂后,贝多芬的健康日益严重恶化.翌年卧床不起,伦敦爱乐乐团汇来一百镑的支票,促使他提起精神写作第十交响曲,但他已不不可能再有所进展; 医生诊断致他于死命的是浮肿病.

  贝多芬的创作并非一挥而就,他孜孜不倦地修改草稿直至满意为止.他对当时的自由思想的同情表现在《爱格蒙特》、《菲岱里奥》及《第九交响曲》等作品中;法国大革命前不可设想一位作曲家会有这样的人生观.就这方面而言,贝多芬是第一位伟大的"主观"作曲家:写于1800年的《C小调钢琴协奏曲》标志着一个新世纪的黎明,显示出与古典时期的客观性截然不同的音乐态度.所作唯一歌剧《菲岱里奥》消耗精力比其它作品为多.他不是天生的歌剧作曲家(总的说来,他拒绝为维也纳每年写一部歌剧的邀请,是明智的),但他创作了歌剧的最大杰作之一.《菲岱里奥》提出了贝多芬最珍视的种种信念.一位忠贞而有胆识的妻子从西班牙压迫者手中解救自己的丈夫免于被处死;这一题材由于在德国歌唱剧的朴素背景上展开,更为激动人心.《菲岱里奥》与《魔笛》(据说这是贝多芬唯一真正欣赏的歌剧)一起成为德国歌剧剧目的基石,但其主题的普遍性超越了音乐的民族性,因此在世界各地,《菲岱里奥》增被公认为是爱情与自由的象征.

  贝多芬的许多作品,特别是中期作品(如《热情奏鸣曲》)反映出他激烈狂暴的性格,往往也反映出他对现状的不满足.他反对保守,但在他的作品中也有深刻的诚挚和乡土味的纯朴.思想的奔放不羁,使他不能容忍技巧上的限制,在作品中他可以对人声和乐器毫不怜惜,如弦乐四重奏《天赋格曲》、第九交响曲的终乐章和《庄严弥撒曲》.从另一方面来说,他的某些慢乐章有德国人称之为真挚亲切的静谧之感,揭示出作曲家的另外一面.这类音乐的最佳范例也许是《第九交响曲》和《A小调弦乐四重奏》,op.132中的慢乐章,后者是贝多芬的最伟大的、感人肺腑的感恩颂歌,是在大病初愈后写成的.

  1762年,六岁的莫扎特在父亲的带领下到慕尼黑、维也纳、普雷斯堡作了一次尝试性的巡回演出,获得成功。1763年6月-1773年3月,他们先后到德国、法国、英国、荷兰、意大利等国作为期十年的旅行演出,获得成功。这些旅行演出对莫扎特的艺术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他有机会接触到欧洲当时最先进的音乐艺术--意大利歌剧、法国歌剧、德国的器乐,这使他以后能成为他那个时代在创作上风格最广泛的一位作曲家。
  自1774年起,他的创作开始进入成熟时期。1777年在他又一次旅行演出时,在和社会各阶层广泛的接触中,特别是与曼亥姆市民艺术家们平等而融洽的交往中,莫扎特得到了远非传统观念所能给予他的启示和激励。这不仅是艺术鉴赏力的提高,而首先是对不合理的封建制度的深切体会。他愈加认识到,一个人的价值不是由出身而是由才能与道德所决定。这时已经成人的莫扎特,对自己的奴仆地位感到不满。为了争取人身与创作自由,1781年,他彻底地同雇佣他的大主教决裂,毅然辞职。成为奥地利历史上第一个有勇气和决心反抗宫廷和教会、维护个人尊严的自由作曲家。同年,他到了维也纳,并写出了著名的歌剧《后宫诱逃》。
  1782年7月首演,获得成功。1782年,在没有征得父亲同意的情况下他同一位曼亥姆音乐家的女儿康坦丝•韦伯结了婚。此间,莫扎特和当时正在维也纳的海顿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向海顿学习四重奏和交响曲的创作经验。自从他走上自由作曲家道路到他逝世的十年间,是莫扎特一生最重要的创作时期。这期间的作品,无论是歌剧还是交响曲,都展现出新的风貌。这些作品反映了处于上升阶段的资产阶级所具有的坚定、乐观的阶级意识,表现了维也纳进步知识分子典型的思想感情。然而,作为第一个力图挣脱束缚、维护自己尊严的艺术家,他在享受“自由”乐趣的同时,也对“自由”的艰辛有了更实际的体验。莫扎特在音乐里开始体现他的悲伤、愤懑、甚至抗议,同时仍然对美好的未来抱着天真、诚挚的向往,一打开美丽的外壳,就迸射出如火的激情。

  莫扎特一生中最后的两年是经济最困难的时期,他曾说道:“我的舌头已经尝到了死的滋味,我的创作还是乐观的。”1791年12月5日这位伟大而优雅的天才在维也纳的贫民窟里离开了这个让他多灾多难的世界。

  当时妻子正患重病,家里没有一个零用钱,三十五岁的莫扎特就被埋葬在穷人的无名公墓里,没有一个亲属给他送葬,荒草隐蔽,雨露冲洗,让今天无数对他崇敬的后人欲祭无处。他为未能完成《安魂曲》而抱憾终生,但如今全世界都在赞美他的天才,他的灵魂真正可以安息了。

  音乐史书上称莫扎特为稀世之才,他英年早逝,却留下了那么丰富的作品。他的创作几乎涉及了音乐的所有领域,但他最重要的成就当推歌剧。他继承格鲁克歌剧改革的理想,而且更进了一步。与格鲁克不同的是,莫扎特主张“诗必服从音乐”。他的歌剧具有强烈的音乐感染力,旋律非常优美、流畅自然而深情,宣叙调也富于歌唱性。不同类型的音乐,将各种人物形象、性格塑造得鲜明而生动。重唱形式,被莫扎特作为安排戏剧性冲突和高潮的重要手段。序曲简练、个性化,在音乐的性质上与全剧有了更多的内在联系。这些重要的探索,使莫扎特在德国歌剧艺术的开拓史上立下了不朽业绩。其中以《费加罗的婚礼》、《唐璜》和《魔笛》最为杰出。

  交响乐也是莫扎特创作中的重要部分。他最有代表性的交响曲是他最后的三部,即降E大调、g小调和C大调交响曲。其中《降E大调第三十九交响曲》明朗愉快、充满诗意;《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富有戏剧性,有海顿式的乐观主义情绪,但在技法上又完全不同于海顿,被称为莫扎特的“英雄”交响曲;《C大调第四十一交响曲》(通常被称为《朱彼特》)宏伟豪迈、东观向上,预示了贝多芬的英雄性的交响曲的出现。莫扎特的交响曲(尤其是最后三首),是贝多芬之前的全部交响曲创作的最高成就。他的突出贡献在于各乐章之间的主题之间的对比性。

  总的来说,莫扎特的创作成就遍及各个领域。它们反映了十八世纪末,处在被压迫地位的德奥知识分子摆脱封建专制主义的羁绊,对美好社会和光明、正义、人的尊严的追求。他的音乐风格具有诚挚、细腻、通俗、优雅、轻灵、流丽的特征,大都充满了乐观主义的情绪,反映了上升时期的德奥资产阶级向上的精神状态,在维也纳后期的创作中,也出现了悲剧性、戏剧性的风格,对社会矛盾的反映更趋深刻。

  海顿的音乐风格以比较古朴、雄伟者居多,莫扎特的音乐比较纯真,他们都属于古典乐派早期,音乐结构规整。贝多芬的早期是在学习海顿莫扎特,后来很快形成了自己的不服输的英雄性音乐性格。

  莫扎特大多采用了民间音乐的因素。反映了他和民间音乐的联系,它们大都具有轻松活泼的特点。其中《G大调弦乐小夜曲》影响较大,它既包含了清新、生动活泼的情绪,又具有宽广、纯朴的抒情性。 总的说来,莫扎特的创作成就遍及各个音乐领域。它们反映了18世纪末,处在被压迫地位的德奥知识分子摆脱封建专制主义的羁绊,对美好社会和光明、正义人的尊严的追求。他的音乐风格具有诚挚、细腻、通俗优雅、轻灵、流丽的特征,大都充满了乐观主义的情绪,反映了上升时期的德奥资产阶级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在维也纳后期的创作中,也出现了悲剧性、戏剧性的风格,对社会矛盾的反映更趋深刻。
  在贝多芬稍前的时代,欧洲乐坛上的大圣是莫扎特。然莫扎特的音乐的价值,毕竟止于一种“音的建筑”,即仅因音乐的“美”而有存在的意义而已。至于贝多芬,则更有异彩,他的音乐是他的伟大的灵魂的表征。
  我个人觉得莫扎特的音乐是感觉的艺术,贝多芬的音乐是灵魂的声响。

  古典主义时期的三位音乐家:海顿、莫扎特、贝多芬
  ▲历史地位

  J.Hyden: 维也纳古典乐派的奠基人、“交响乐之父”、“弦乐四重奏之父”、“近代管弦乐队之父”,有了对管弦乐队合理化的处理——双管制确立

  W.A.Mozart:音乐史上最具天赋的音乐“神童”、古典时期最伟大的歌剧作曲家,在格鲁克的基础上,提出“音乐第一,戏剧第二”的创作原则,为浪漫时期德国歌剧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L.V.Beethevon:“乐圣”,创作早中期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集大成者,创作晚期使浪漫乐派的奠基人

  ▲创作领域和代表作品

  J.Hyden:交响曲:《G大调第94“惊愕”交响曲》、《D大调第104“伦敦”交响曲》等;

  弦乐四重奏:《D大调第63“云雀”弦乐四重奏》、《C大调第77“皇帝”弦乐四重奏》等

  清唱剧:《四季》、《创世纪》

  W.A.Mozart:歌剧:《费加罗的婚礼》、《魔笛》、《唐.乔凡尼》、《女人心》等;

  交响曲:《g小调第40“戏剧”交响曲》、《C大调第41“朱庇特”交响曲》等;

  钢琴奏鸣曲:《A大调钢琴奏鸣曲》等;

  古典协奏曲):《d小调钢琴协奏曲》等;

  室内乐:《G大调弦乐小夜曲》、《A大调单簧管五重奏》等;

  大型声乐套曲:《安魂曲》

  L.V.Beethevon:歌剧《费得里奥》;

  交响曲9部:《降E大调第三“英雄”交响曲》、《c小调第五“命运”交响曲》、《F大调第六“田园”交响曲》、《d小调第九“合唱”交响曲》等;

  钢琴奏鸣曲32部:《c小调第八“悲怆”钢琴奏鸣曲》、《升c小调第十四“月光”钢琴奏鸣曲》、《d小调第十七“暴风雨”钢琴奏鸣曲》、《f小调第二十三“热情”钢琴奏鸣曲》等;

  钢琴协奏曲5部:《降E大调第五“皇帝”钢琴协奏曲》等;

  小提琴协奏曲1部:《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序曲:《艾格蒙特》等;

  大型声乐套曲:《庄严弥撒》

  ▲创作成就

  歌剧:

  W.A.Mozart:古典时期最伟大的歌剧作曲家,德国歌剧的奠基人(以器乐思维为主要结构),对当时古典时期各种歌剧体裁进行创:突破题材范围(现实性);打破了体裁界限;提高歌剧的艺术性(性格戏剧);加强乐队、重唱在歌剧中的戏剧性表现;歌剧序曲暗示剧情(《魔笛》);运用器乐原则(奏鸣曲式)加强歌剧结构的连贯性
  古典奏鸣套曲:

  J.Hyden:确立古典奏鸣套曲的基本创作规范;确立近代乐队编制;确立弦乐四重奏的基本结构;确立近代协奏曲的基本结构

  W.A.Mozart:奏鸣曲式的写法逐步成熟;在海顿风俗性舞蹈风格的基础上,在主部主题中加入歌唱性风格(源于歌剧);增强主付部主题的对比;调性布局的多样性;加强管乐音色的运用
  L.V.Beethevon:扩展和改变作品结构,增加音乐素材(内外)之间的对比冲突性;加强管乐音色的主要功能;标题交响曲的奠基人(贝六);创立声乐和器乐相结合的创作手法(贝九)
  ▲风格特征

  J.Hyden:事态风俗性,通俗明快、清质朴、鲜明的乡村气息,音乐风格较单一

  W.A.Mozart:古典主义风格的典型体现,在作品中体现三大要素的平衡:通俗的音乐语言,严谨的音乐结构,深刻的音乐内容

  L.V.Beethevon:英雄形象的多元体现,史诗性、戏剧性、悲剧性

  其实我建议你在整理一下.....

到百度百科里找,那里有很详细的资料。。

"#"在音乐中代表什么?~

#代表升号,在五线谱中有“升半个音”的含义。
相关介绍:
升号写在符头的的左边。或者可以写在整行的开头,表示对整行所有的指定音符做“升半个音”处理,意味着将原有的音符上升到挨着它的上方键。
相关记号:
1.降记号:表示将基本音级降低半音。
2.重升记号:表示将基本音级升高两个半音(一个全音)。
3重降记号:表示将基本音级降低两个半音(一个全音)。

扩展资料
相关背景:
五线谱里记在谱号后面用以表示乐曲所用调域的变音记号称作调号。在近现代欧洲乐理中,调域之所以通过调号来表示,是由于欧洲的调域概念常常通过它在键盘、五线谱上的表现形式来把握的缘故。同样一个自然七声音阶,当演奏者从十二律中选用不同的律来构成而形成不同的调域时,在键盘上表现为不同的选键方式。
由于黑键在五线谱上的记法是通过在白键音位的音符前面添写#或b号来表示的,所以凡调域中所包括的若干黑键,在五线谱上也用若干#或b号来表示,这些升降记号写在五线谱上每行谱表左端,谱号的右侧,成为乐曲所用调域的标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音乐是艺术的一个品种 ,它带给人们的是美感和幸福。音乐是表达或寄托人们感情的 艺术语言, 它比一般的语言更直接地传达情感 , 并且 , 它始终与美感结合在一起。
音乐是人们抒发感情、表现感 情、寄托感情的艺术 , 不论是唱或奏或听 , 都内涵着及关联着人们千丝万缕的情感因素。
听音乐不仅是一种娱乐活动,更是一种有效的保健养生方法,具有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等多方面的作用。在生理方面,音乐可以调整睡眠、缓解疼痛、协调神经生理功能、提高全身生理运动机能等作用。
音乐可以用乐谱描述,依据乐谱演奏,但也有不少音乐类型如民歌或爵士乐是由演奏者即兴创作的。乐谱作为一种符号的语言,只能描述声音的属性或指示演奏所需的技巧,却无法记录声音本身。因此在录音技术出现之前,欣赏音乐必需现场聆听,或自己亲身参与演奏。

扩展资料:
印象主义音乐
印象主义音乐时期大约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之间,是与印象主义运动同时期的音乐风格。
表现主义音乐
表现主义音乐是否划分到古典音乐尚未定论。这种盛行于20世纪初期的音乐形式与传统的音乐完全相反,表现主义音乐忽视音乐创作总的各种调性规律。
新古典音乐
新古典主义音乐盛行于20世纪20年代末,这种音乐形式主张音乐的创作应该保持客观性和严肃性,主张以浪漫主义的手法集成古典音乐的形态。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音乐

维也纳古典三杰的音乐风格特点~~谢谢~~~
答:首先是Haydn,他的作曲技术奠定了古典乐派中交响曲及室内乐的规范,中规中矩,具有明显的宫廷特征,明朗乐观.后世很多伟大作曲家,如贝多芬等,深受他影响.接着是Mozart.旋律明快,使人愉悦,同时优雅流畅.他的音乐有明显的乐观主义情绪,不过他个人的生活异常悲惨;另外,科学研究表明,mozart的音乐有效提高智商哦!最...

维也纳乐派是什么
答:维也纳乐派,又称"维也纳古典乐派",指十八世纪后期至十九世纪初期活动于维也纳的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等几位古典作曲家。下面就跟随我的步伐一起来了解一下维也纳乐派的相关知识吧!维也纳乐派的出现背景 文艺复兴后在意大利兴起的主调形式的新音乐,以贵族社会为背景,在德意志和奥地利各地繁荣昌盛起...

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三个代表人物是
答: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三个代表人物是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维也纳古典乐派,是指1730年——1820年间的欧洲主流音乐。流派以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为杰出代表,由于他们都是在维也纳度过自己的创作成熟时期,因此被人们称作“维也纳古典乐派”。其音乐作品被称为古典主义音乐。海顿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奠基人。他同莫扎特...

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三大代表人物分别是
答:海顿、贝多芬、莫扎特。根据查询百度题库网显示,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三大代表人物分别是___、贝多芬、莫扎特。A.海顿;B.亨德尔;C.维瓦尔第。答案:A.海顿。在欧洲18世纪古典乐派中,为交响曲作出杰出贡献的有三位音乐家,是古典主义的代表,被人们称为维也纳三杰。他们是海顿、贝多芬、莫扎特。

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三大代表人物分别是谁?
答:1、海顿 弗朗兹·约瑟夫·海顿(1732年3月31日——1809年5月31日),著名的奥地利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的最早期代表。他在艰苦的环境中创作了大量作品,成为当时首屈一指的音乐家。后两次去伦敦旅行,写了十二部《伦敦交响乐》,是他一生中最优秀的作品,从此名震全欧。他的创作涉及面很广,其中以...

请问古典音乐大师比较出名的作品有哪些啊?
答:莫扎特,海顿,贝多芬。 以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为代表的维也纳古典乐派,他们三人都在十八世纪八十年代到十九世纪二十年代在维也纳活动,他们都是运用奏鸣曲形式的大师,写出了奏鸣曲、交响曲、四重奏这类体裁的不朽佳作,在音乐史上竖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这一乐派的主要特征是反映人类普遍的思想要求,他们追求...

古典音乐包括哪些流派?
答:一、巴洛克流派:巴洛克时期音乐的发展为古典时期音乐产生重要影响,在广义的古典音乐中,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占有重要的地位。这个时期的音乐以复调音乐为主,华丽且复杂。代表人物:巴赫、蒙特威尔第、柯瑞里 二、古典主义流派:这个时期的音乐继承了欧洲传统的复调音乐和主调音乐成就,确立了奏鸣曲、协奏曲、...

请说出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三位代表人物?
答:这就是著名的“维也纳古典乐派”。初期古典乐派与维也纳古典乐派 文艺复兴后在意大利兴起的主调形式的新音乐,以贵族社会为背景,在德意志和奥地利各地繁荣昌盛起来。其初期有三个主要乐派:以音乐大师巴赫的次子卡·菲·埃·巴赫为中心的柏林乐派;以约翰·施塔密茨(Johann Stamitz,1717-1757年)为中心的...

维也纳三杰对交响乐的贡献
答:他的音乐风格具有诚挚、细腻、通俗、优雅、轻灵、流丽的特征,大都充满了乐观主义的情绪,反映了上升时期的德奥资产阶级向上的精神状态,在维也纳后期的创作中,也出现了悲剧性、戏剧性的风格,对社会矛盾的反映更趋深刻。3.贝多芬路德维希·凡·贝多芬 (1770-1827) 伟大的德国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 贝多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