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 怎样判断两种物质是否反应 初中化学如何判断两种物质是否发生化学反应

作者&投稿:挚溥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活动性顺序在H之前的能置换出H"是说有些金属的还原性比较强,有些金属的还原性比较弱,把它们从强到弱排成一行,氢元素放在其中作为参考,位置在H前面的可以从水或酸里置换出氢气,之后的就不能了。

反应确实是有先后顺序的。原因只能一个一个的单独分析。例如,NaOH,Na2CO3混合物和HCl反应一定是NaOH先和HCl反应,因为这是强酸碱之间的酸碱反应,速度快到几毫秒就能完成,而NaCO3和HCl反应速度就慢一些,比不过NaOH。所以NaOH先和HCl反应。
KOH,Ca(OH)2溶液(你的那个错打成CaOH了)和HCl反应,就是KOH先和HCl反应,因为KOH碱性比Ca(OH)2强。因为KOH碱性强,所以就得他先和HCl反应,碱性弱的就得靠边站着去。
CuCl2,FeCl3溶液和Zn反应应该是FeCl3先和Zn反应,因为FeCl3中的铁离子的氧化性强于CuCl2中的铜离子。所以铁离子先从Zn那里被还原成亚铁离子。
不知道你注意没有,一般都是强的先和强的反应。
判断物质的剩余可以看现象,例如Zn和盐酸反应,如果最后反应停止了,而试管里有锌粒剩余,就说明Zn过量。如果锌粒没了,说明酸过量,或者是刚好完全反应,就是说锌粒消耗没了,酸也没了。
另一种判断方法是算,按照化学方程式的比例计算出哪个过量,哪个完全消耗干净了。一般来讲,化学题要你判断是否有某种物质剩余时,要么会给你一些现象,要么会给你一些数据让你算。

1,反应的先后顺序是由反应物的反应活性和产物的稳定性决定的.
就像理解 NaOH,Na2CO3混合物和HCl反应 这个例子,如果不把NaOH先反应完,这个混合物因为有NaOH的存在 就不可能由Na2CO3和HCl反应而产生CO2.
2,同上
3,KOH,Ca(OH)2溶液和HCl反应 中反应前后由KOH,Ca(OH)2的碱性大小决定
CuCl2,FeCl3溶液和Zn反应 中由金属的活泼性顺序决定,所以化学的很多知识也是要下工夫去积累的
4,通过化学现象,pH 大小,反应物的量的计算等等

首先要知道化学反应有多少种
1。中和反应
即酸和碱发生反应
具体的要看反应条件
在水中的话
有不溶的就不反映
2。复分解反应
反应产物中有不容物或气体
2种盐[也可以是其他]就会反应
3。置换反应
比如还原性气体置换金属的反应
卤素和卤素化合物的反应。
4.氧化还原反应
主要看两种物质是不是具有相对的
相反的氧化还原性质。
中学阶段的化学,判断物质间是否反应有些规律遵从。
如强制弱,强酸强碱制出弱酸弱碱,这样就能反应,反过来弱酸弱碱就不能制强酸强碱。
也可运用相对氧化还原性强弱来判断,同样是强制弱。但是具体物质间能否反应还要看实际是否有这样的反应,不能用这些规律去捏造不存在的反应。另外中学阶段还要多记一些反应,多做些题目,在判断能否反应上可以进行类比,也有很大帮助
比如复分解反应要生成沉淀,气体,水。这是最好理解的

这叫做置换反应。是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化学反应!
比较常见的是活泼金属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生成 H↑和金属化合物...
通式:活泼金属+HCl/稀 H2SO4→H2↑+金属化合物
活动性顺序表: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PS:上面的例题硪不会,抱歉了我帮不了你...

1.为什么反应会有先后顺序?
答:因为反应难易程度不同。
2.另一种物质必须等到前一种物质反应完全才能反应吗?
答:不一定。
3.怎么判断反应前后?
答:看化学成分。
4.怎样判断物质是否有剩余?
答:反应结束后,分析残留物。

(化学)如何判断两种物质能否发生反应?生成什么物质?~

看两种物质水解产生的离子能否共存,若能共存,则不会发生化学反应;若不能共存,则会发生化学反应。
发生反应生成难溶性或微溶性的物质、难电离的物质、挥发性物质、配合物(旧称络合物)等。
以下离子发生反应,不能共存:
1、生成难溶性或微溶性的物质
如果溶液中的某些离子之间能够反应有难溶性或微溶性的物质生成, 则溶液中的这些离子就不能大量共存。
常见易生成难溶物质的离子如下:
如SO42-与Ba2+、Ag+;OH-与Cu2+、Fe2+、Fe3+、Mg2+、Al3+;Ag+与Cl-、Br-、I-、CO32-、SO32-、S2-;Mg2+、Mn2+、Zn2+、Ba2+、Ca2+与CO32-、SO32-、PO43-;S2-与Cu2+、Pb2+;Ca2+与SO42-等不能大量共存
原理:金属阳离子能够结合酸根离子或者阴离子生成难溶性或者微溶性的物质。
2、生成难电离的物质
如果溶液中的某些离子间结合有难电离的物质生成, 则溶液中的这些离子之间就不能大量共存。
常见易生成难电离的离子如下:
(1) H+与OH-、ClO-、CH3COO-、F-、S2-、HCO3-、CO3 2-、HSO3-、SO3 2-、HS-、S2-、H2PO4-、HPO4 2-、PO4 3-、F-、HSiO3-、SiO3 2-.因生成水和弱酸而不能共存。
(2) OH-与H+、Cu2+、Fe2+、Fe3+、Mg2+、Al3+、HCO3-、CO3 2-、HSO3-、SO3 2-、HS-、H2PO4-、HPO4 2-、F-、HSiO3-、SiO3 2-.因生成弱碱和水, 所以不能大量共存。
3、生成挥发性物质
如果溶液中离子间能结合有挥发性的物质生成, 则溶液中的这些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4、生成配合物(旧称络合物)
如果溶液中离子间能结合有络合物生成, 则这些离子不能共存。
例如:Fe3+和SCN-。
原理:3SCN-+Fe3+=Fe SCN3生成络合物硫氰化铁等。
5、离子间发生双水解
如果溶液中存在弱酸和弱碱, 则弱酸对应的酸根离子和弱碱对应的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反应, 相互促进发生双水解。
6、离子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如果溶液中有还原性较强的离子, 则溶液中不能存在较强氧化性的离子, 两类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例如:H+和NO3-同时存在, 则不能与S2-、Fe2+、I-共存等。
原理:H+与NO3-结合生成的硝酸, 硝酸有强氧化性与还原性较强的S2-、Fe2+、I-等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不能共存。

扩展资料:离子不能共存的隐藏条件总结
1、颜色
离子共存题干中经常会有一些隐含的条件, 需要我们仔细地阅读题意, 当题中说明溶液为无色时则溶液中一定不存在有色离子。
常见的有色离子如下:
Cu2+蓝色、Fe2+浅绿色、Fe3+黄色、Mn O4+紫红色[5]等。
2、状态
若题中说溶液为透明则不代表溶液无色, 透明是溶液的状态, 也可代表溶液有颜色。
3、性质
(1)溶液呈酸性
如果题中溶液 (1) 呈酸性、 (2) 滴加石蕊试剂呈红色、 (3) 滴加甲基橙呈红色、 (4) p H<7符合以上四个条件中的任意一个, 则溶液中一定没有OH-或弱酸根阴离子 (CO32-、S2-、Cl O-、Al O2-) 。
(2) 溶液呈碱性
如果溶液 (1) 呈碱性、 (2) 向溶液中滴加酚酞呈红色、 (3) 滴加石蕊呈蓝色、 (4) 滴加甲基橙呈黄色、 (5) p H>7符合以上五个条件中的任意一个[6], 则溶液中一定没有H+或弱碱阳离子 (Mg2+、Al3+、Fe3+、NH+4) 。
(3) 酸碱性皆不能共存
(4)酸碱性
(1) 与金属Al反应能放出H2, 则溶液可能呈酸性或碱性。
(2) 水电离出的c (H+) =1×10-12mol/L, 则溶液可能呈酸性或碱性。
(3) 在酸性的条件下Mn O4+和Cl O-等离子具有氧化性, 则具有还原性的离子不能共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离子共存

首先要知道化学反应有多少种
1。中和反应 即酸和碱发生反应 具体的要看反应条件 在水中的话 有不溶的就不反映
2。复分解反应 反应产物中有不容物或气体 2种盐[也可以是其他]就会反应
3。置换反应 比如还原性气体置换金属的反应 卤素和卤素化合物的反应。
4.氧化还原反应 主要看两种物质是不是具有相对的 相反的氧化还原性质。
中学阶段的化学,判断物质间是否反应有些规律遵从。
如强制弱,强酸强碱制出弱酸弱碱,这样就能反应,反过来弱酸弱碱就不能制强酸强碱。
也可运用相对氧化还原性强弱来判断,同样是强制弱。但是具体物质间能否反应还要看实际是否有这样的反应,不能用这些规律去捏造不存在的反应。另外中学阶段还要多记一些反应,多做些题目,在判断能否反应上可以进行类比,也有很大帮助
比如复分解反应要生成沉淀,气体,水。这是最好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