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后黄河泛滥最严重的是哪年 历史上黄河多次发生决堤现象,历史上黄河决堤最严重时是什么时候...

作者&投稿:汗空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20世纪以来中国发生的洪水灾害

  洪水灾害是指超出水道的天然或人工限制水流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现象。

  我国是世界上洪水最多的国家。洪水灾害主要集中在我国东部。目前,我国1/10的国土面积、5亿人口、5亿亩耕地、100多座大中城市、全国70%的工农业总产值受到洪水灾害的威胁。时间上,除了黄河凌汛外,我国的洪水大都发生在7、8、9月三个月;地区上,洪水主要发生在我国七大江河及其支流的中下游地区。

  (一)七大江河洪水灾害

  (1)珠江。珠江流域洪水频繁。1915年7月珠江发生流域性大洪水,西江、北江洪峰流量皆达200年一遇的最高峰。西江与北江洪水相遇,东江也发洪水,北江大堤溃块,梧州三楼上水,广州被洪水淹没7天,珠江三角洲受灾农田648万亩,灾民378万人,死伤十余万人,经济损失高达100亿元。 1915年至1949年的35年间,流域内发生较大洪水灾害22次,给珠江三角洲地区带来十分惨重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新中国成立后,发生过1959年东江大水、1968年和1994年西、北江大水、1982年北江大水、1996年柳江大水和1998年西江大水,经过全力防汛抢险战胜了历次洪水灾害,但也带来了较大影响。其中,1994年西、北江大水,广东、广西受灾人口近1800万,直接经济损失高达280多亿元。

  (2)长江。建国以来1949,1954年洪水最大。1954年洪水淹没农田4755万亩,受灾人口1888万人,死亡3.3万人,直接经济损失100亿元。 1998年长江又一次发生全流域大洪水,中游多数河段水位高出历史最高水位,干堤较大险情近1700处,经奋力抢险,才使灾害降低到最低程度,比以往大洪水的受灾程度小得多。其中淹没耕地23.3万hm2,受灾人口200余万人,灾害仍然主要在中游。历史资料表明,长江中游是洪水灾害的重灾区。

  (3)淮河。自1194年淮河下游被黄河截夺后,淮河成为我国洪水灾害最严重的河流之一。1957年8月由于台风影响,该流域范围内连降暴雨,发生特大洪水,淹没面积达1.2万平方公里,1700万亩农田被淹,1100万人受灾,经济损失达100亿元。 从2003年6月20日入汛,淮河流域的降雨时间长达22天,水系降水总量约798亿立方米,比1991年最大30天降水总量还高出59亿立方米,致使从河南经安徽到江苏省洪泽湖以及入江水道沿淮约750公里的范围内,淮河干流的各主要站点息县、淮滨、王家坝、润河集、正阳关、鲁台子、淮南、蚌埠、洪泽湖蒋坝等以及入江水道均超警戒水位。

  (4)黄河。解放前的1000年中黄河决口达1500次,大改道26次。1117年黄河决口,淹死100万人。1642年水淹开封,全城37万人中,死亡34万人。但解放后,由于加修了黄河防洪大堤,50年来安然无恙。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人眼中的黄河以"断流"而闻名。许多人甚至断言,黄河已变成一条内陆河、季节河。"黄河防汛"似乎也已成为遥远的历史教科书中的一页。但是,在经历了多年持续干旱的困苦之后,2003年8月26日至9月8日,短短14天内,黄河中游主要支流泾河、渭河、洛河、伊河、沁河相继发生9场洪水,如果全部进入黄河下游,郑州花园口水文站将至少出现四次流量4000立方米每秒以上的洪水,黄河滩区将大面积受灾。

  (5)海河。海河是易发生洪水的河流。解放后水淹面积达到或超过5000万亩的年份有1949,1954,1956,1963年。其中1963年洪水最大,三大水系决口2400处,有104 个县市遭灾,淹没农田6600万亩。保定、邢台、邯郸市水深2-3米,倒房450万间,受灾人口2200万,死5640人,2254个工矿企业停产,京广铁路27天不能通车,直接经济损失60亿元。

  (6)辽河。辽河历史上洪水频繁,近800年发生洪水81次。解放后1951年、1953年都曾发生特大洪水,1985年因受台风影响连降暴雨,辽河、浑河、太子河同时出现洪水,决口4000多处,受灾人口1200多万人,倒房17.4万间,受灾农田6000多万亩,直接经济损失47亿元。

  (7)松花江。1932年松花江大水,哈尔滨被淹,水深平均3米,38万人口中24万人受灾。1985年8月松花江大水,受灾农田3500万亩,倒房91万间。概括而言,1954年、1963年、1975年、1985年为我国洪水高峰年。 1998年入汛之后,松花江上游嫩江流域降水量明显偏多,先后发生三次大洪水。第一次洪水发生在6月底至7月初,洪水主要来自嫩江上游及支流甘河、诺敏河。第二次洪水发生在7月底至8月初,洪水以嫩江中下游来水为主,支流诺敏河、阿伦河、雅鲁河、绰尔河、洮儿河发生了大洪水。第三次洪水发生在8月上中旬,为嫩江全流域型大洪水。

  一、洪水的形成
  洪水大都是由于连续降雨,河流排水不畅造成的。由于水文气象的不利组合(如气旋、台风、地形等),在一定的范围内,出现历时长、强度大的大暴雨,从而形成地面径流。如果流域内的地面坡降大,又缺少植被,土层又薄,支流汇入时间集中,则将使地面径流的绝大部分以较快的速度向主河流汇集,在河道中形成很大的洪水。
  我国大部分地区河流是由于连降暴雨或久雨不晴而形成洪水的。在这些地区,一般是春、夏降雨较多。当河流汇集了大量的水流时,往往形成洪水进入洪水季节;而秋、冬降雨较少,河流的来水也较少,就进入枯水季节。我国东北和西北地区的河流也有因融雪而形成洪水的。
  二、洪水灾害
  出现洪水是否会成灾,这与地形、植被、河道的泄流能力有关。如果洪水流量超过了河道的泄流能力,就会泛滥成灾,反之就不会成灾或灾情不重。洪水流量超过河道泄流能力的原因很多,一般有如下几个方面:
  1、洪水过大。一条河流各年的最高洪水位和最大流量(简称"洪峰")都不一样,洪水出现的时间和涨落过程以及一个时段内(如一天、三天、七天和三十天)的洪水总量(简称洪量)也不一样。如在这个流域内发生了大面积的、长历时的、高强度的暴雨,河流汇集了特别多的水流,就会形成大洪水或特大洪水。
  2、河流挟带大量的泥沙使河床逐年淤高。当河流在其流域内水土流失严重时,河流挟带大量泥沙会使河床逐年淤高,过水断面逐渐减小,从而减少了河流排泄洪水的能力;使湖泊逐年淤积,就减少了湖泊滞蓄洪水的能力;水流与泥沙的相互作用,使河道逐渐曲折,并使沙洲、汊道、浅滩变化不定,也减少了河流排泄洪水的能力。这些现象都使河流的洪水威胁有逐渐增加的趋势。象黄河流域上游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水流挟带了大量泥沙,进入中下游后,地势平坦,河面加宽,流速下降,水的挟沙能力降低,大量泥沙下沉,使河床逐年淤高,致使下游华北平原有许多地方的河床高出地面,几千年来,使洪水威胁逐渐增加。
  3、流线由于离心力和环流的作用而日益曲折。
  4、冰块堵塞。
  5、风浪、降雨、动物破坏。
  6、入海河流由于海潮顶托,使洪水排泄不畅。
  在历史上,洪水灾害给人们的教训是惨痛的。黄河、淮河、海河、辽河、松花江、珠江等河流亦发生过很多次洪水灾害。
  解放后五十多年来,我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和洪水作斗争,兴建了许多防洪工程,大力组织了每年的防汛工作,并对一些流域进行了全面的规划和治理,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三、防洪措施
  为了防治洪水灾害,必须采取一些防洪措施,兴建一些防洪工程。通常的做法是在河流的上中游山区、丘陵区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兴建山谷水库,滞蓄洪水,防治山洪在中、下游的平源地区修筑防洪提,整治河道,以利泄洪,并利用湖泊洼地滞蓄洪水或兴建必要的分洪工程。归纳起来不外乎是调蓄和排泄两种。调蓄就是把有害的洪水暂时存蓄起来,以便在洪水过后有控制地慢慢下放,或等到使用时再按需要量下放,因此,蓄水不仅可以防洪,而且可以兴利(如灌溉发电、航运等)。排泄就是把控制下放的洪水或自由下泄的洪水安全地送到海里去。
  现就防洪的主要措施:筑堤防洪、泄洪、分洪、蓄洪、滞洪、蓄洪垦植和水土保持等分述如下:
  (一)、筑堤防洪
  筑堤防洪是平原地区历史最悠久的防洪措施,也是目前防洪的重要措施之一。
  黄河大堤,长1416公里,保护着沿河两岸平原地区27490万亩的耕地和许多重要城市以及铁路干线。
  长江干堤长3826公里,保护着3180万亩耕地。
  其他如珠江、淮河、海河、辽河、松花江等两岸都有漫长的防洪堤,它们在防洪方面起着很大的作用。
  下面对防洪堤的作用和设计作些简要的叙述:
  1、防洪堤的作用:主要是保护河流两岸平原洼地的农村和城市,使它们不受洪水淹没。
  防洪堤一方面扩大了河道的过水断面,增加了泄洪能力,另一方面也增加了河道本身的蓄水容积。此外还有约束水流,稳定河床的作用。筑堤防洪对洪峰持续时间长、洪量大的河流泄洪效果最佳。
  2、防洪堤的设计:防洪提的设计可以归纳为布置堤线、拟定堤顶高程和选择断面型式三个问题。
  ①堤线布置:堤线要求平顺,使河道两岸有足够的堤距,不缩窄河床,能使河道泄水通畅;同时应选择较高的滩地作为堤基,以求基础扎实和工程量小。
  ②堤顶高程;它取决于防洪设计水位。防洪设计水位又取决于防洪标准。当防洪水位确定后就如同土坝设计一样,加上风浪爬高和安全超高,便可确定堤顶高程。
  ③堤的断面:防洪堤的断面型式与土坝相似。由于堤线较长,一般采用均质断面,堤顶应有足够的宽度,以适应防汛抢险和交通的需要;堤的边坡大小根据设计洪水位作用下防止浸润线逸出堤坡脚和保证堤身稳定的要求而定。堤的断面型式如下图所示。
  为了防止风浪与水流冲刷堤坡及坡脚,部分堤段需做块石护坡或防浪林台,在堤上绿化造林以防风浪袭击和水土流失。我国除建有许多江堤、河堤、湖堤防御洪水外,在沿海地带还建有漫长的海堤(或叫海塘)防御海潮和台风的袭击。
  (二)、泄洪
  扩大河道过水能力,使洪水能畅通下泄所采取的措施,叫做泄洪。这些措施包括加高培厚防洪堤(增加河道泄洪能力)、整治河道、扩大行洪区等。下面对河道整治的几种常见措施作简略介绍。
  1、疏浚拓宽河道 即将过于窄浅的阻水河段疏通、浚深、拓宽增加泄洪能力。有些地方如因河道两岸的防洪堤间距狭窄,壅阻水流,则需退建堤防展宽河道。以增加泄洪能力,降低上游壅高的水痊,减轻洪水威胁和防洪负担。
  2、截弯取直 由于河弯过多或曲率过大,往往泄洪不畅,需要进行人工截弯取直,使洪水泄通畅。对于大型河流的截弯取直,由于影响较大,必须采取极为谨慎的态度。
  3、护岸工程 为了防止洪水冲刷河道凹岸引起河岸坍塌及堤防崩溃,需做护岸工程。特别是在重要城镇附近,对工厂企业、桥梁、码头等建筑物,更应加以保护。例如南京市浦口长江边兴建的块石沉排护岸工程就是一项重要的工程。此外,护岸工程还有防止河弯发展,稳定河床的作用,对泄洪有利。
  4、消除障碍 在河床范围内滩地上种植的芦苇、柳树和围筑小圩以及存在的个别高地、暗堤、暗坝等,都会给泄流造成障碍,需要消除。如果桥梁、码头等建筑物阻碍泄洪,则需改建。
  (三)、分洪
  如前所述,堤防防御洪水的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超过了这个限度,就要采取其他防洪措施来确保堤防的安全,分洪就是其中之一。
  分洪工程是在河流的一处或数处分泄一部分洪水直接入海、或其他河流、或附近湖泊、或予筑的分洪区,以削减通过河流的流量,减轻洪水对堤防的威胁。现分述如下:
  1、直接分流入海。在河流的下游,入海口泄洪不畅,地形条件又允许新开河道,就可直接分流入海。如海河流域防洪规划新开二十多条分洪道直接分流入海,独流减河是最早的一条入海分洪道。
  2、分流入其他河道。一条河流如果与相邻河流发生洪水的时间经常不同,这时可将这一条河流容纳不下的部分洪水分入相邻的河流。例如苏北的淮沭新河,就是准备在淮河遭遇特大洪水时,分淮河洪水3000m3/s通过新沂河入海。
  3、分入泛洪区并绕泄至下游。当河段狭窄不能容纳下泄洪水,而由防洪堤所保护的范围又十分重要时,如有合适地形,可分洪入泛洪区并绕泄至下游。例如长江上的荆江分洪工程和汉水的杜家台分洪工程就是这样规划的。
  (四)、蓄洪
  利用山谷水库和湖泊尘地来调蓄汛期防水,防止洪水灾害的措施,叫做蓄洪。
  拦蓄洪水,除害兴利,不仅在防洪方在可大调大蓄,削减洪峰,同时在水力发电方面,由于拦蓄了大量的洪水,从而形成了可以发电的很大落差;此外,在灌溉、航运、养鱼等方面也有很大的效益。
  在河流的上、中游,每当山洪爆发,洪水来势凶猛,往往使中下游两岸平原地区遭受洪水灾害。经过山谷水库调蓄以后,削减了洪峰,减少了中下游的洪水威胁。但由于仍有大量洪水需要下泄,加上中、下游大片平原地区汇集的洪水仍会发生洪水灾害。因此在一条河流上,除了在上中游利用山谷兴建水库蓄洪外,还需要在中下游利用河流穿过的湖泊洼地兴建平原水库调蓄洪水。
  利用山谷水库蓄洪和利用湖泊洼地蓄洪既有共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其共同之处是:大调大蓄,有效地削减洪峰,同时能彻底拦截泥沙,使除害与兴利相结合。不同之处是:大、中型山谷水库具有综合效益大的优点,但也有工程量大、投资高、淹没广、移民多、技术复杂和工期长等缺点;中、小型平原水库具有工程简易,收效快等优点,但也具有湖泊四周堤线长、防汛负担重等缺点。(五)、滞洪
  利用河道附近的湖泊和洼地,引进一部分洪水临时蓄积起来,待洪峰过后再排入原河道,叫做滞洪。显然,与江河相通的湖泊、洼地的天然滞洪与天然蓄洪一样,效果是不大的。为了充分发挥江河旁侧湖泊、洼地的滞洪作用,需建闸控制。在河道低水期开闸预降湖泊、洼地的水位,然后关闸拒绝倒灌,直至洪峰来到时,开闸引水,削减洪峰,待洪峰过后再徐徐放出。
  利用湖泊、洼地滞洪和前述利用湖泊、洼地蓄洪及分洪颇有异同之处。相同点是三者都能削减洪峰,减轻下游洪水威胁;不同点是:蓄洪是河道穿过湖泊、洼地,在出口处建闸,在汛期可同时兼施蓄泄;滞洪是利用河道旁侧湖泊、洼地,进出口合建一个闸,在汛期不能同时兼施蓄泄,只能先泄蓄后排汇;分洪是利用河道旁侧湖泊、洼地,在进口处建一个闸,在出口处另建一个闸,可以同时滞蓄和排泄。
  (六)、蓄洪垦殖
  在分洪、滞洪、蓄洪湖泊的滩地上,围筑上圩进行垦殖,小水年份的汛期,利用围垦后所剩余的湖泊容积分洪或滞洪;大水年份的汛期,破开小圩放弃垦殖的秋熟,利用湖泊全部的容积(包括围垦的小圩区)分洪或滞洪,汛后再播种冬麦。这种小水年份垦殖,大水年份废田还湖(洼),水利与农业相结合的措施叫做蓄洪垦殖。这种措施在长江、淮河等河流的中、下游得到极其广泛的采用,对于增加农业生产和防治血吸虫病起着很大的作用。
  (七)、水土保持
  河道演变逐渐向恶化方向发展,其主要原因是受流域内上游地区水土流失的影响。如黄河流域水土流失极为严重,平均每年泄入黄河的泥沙12~15亿吨,其中下游河道淤积3~4亿吨,可以说是举世无双。因此治河必须治山,要大搞水土保持,解决水土流失问题。
  水土保持在防洪上的作用在于:
  ①就地蓄水减少地面径流,改变径流年内分配;
  ②增加地面糙率,增加流程;
  ③减少河流挟带的泥沙,减少泥沙在河道、湖泊、水库里的淤积;
  ④保护地面表层的肥活土壤不被雨水冲走,有利于农林的种殖。

  四、防洪规划
  在一个流域或一个地区,为了防止洪水灾害,需要合理运用上述防洪措施,兴建一些防洪工程。究竟采取何种措施,兴建多大的工程,必须首先搞好防洪规划,下面从四点来说明有关防洪规划的问题。
  (一)、防洪规划所需的基本资料
  防洪规划象其他规划一样,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它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历史上曾发生过的大洪水、特大洪水及洪水灾害情况(如发生时间、地点、大小和发展趋势等);
  (2)自然地理、水文地质条件(如地形、地势、地面复盖、水土流失等情况);
  (3)水文、气象条件及河流特征(如降雨、径流、水位、流量等,特别是河道干支流的洪水特性和含沙情况,河道各段泄水能力和防洪堤情况。湖泊、洼地的分布及其容积,以及河流的入海条件等);
  (4)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各部门和当地群众的要求;
  (5)已有的水利工程措施等等。
  上述基本资料大部分是通过水文勘测工作获得的。
  (二)、防洪规划的原则
  防洪工程的总体规划,应遵循下列原则:
  (1)全面规划、合理布局是防止洪水成灾,保护人民生命财产的重要措施。在规划上、中、下游河流的防洪工程时,要统筹兼顾,全面考虑防洪、排涝、灌溉、发电、航运等综合利用的效益。
  (2)有重点、分阶段地进行规划,分清轻重缓急,做到尽全力防止毁灭性灾害,消除普通灾害,逐步提高防洪标准。以小型为主并不排斥大中型工程,相反地需要辅以必要的大中型骨干工程,才能做到大、中、小结合,形成完整的防洪体系。
  (3)防洪工程的总体规划应按近期和远期相结合的原则来考虑。由于防洪工程的建设费用比较大,所以要对所期工程作出分期建设的安排并为远期发展留有余地,这样,既能节省初期投资,又能及早地发挥工程设施的作用。
  (4)对原有防洪工程的改建和扩建,应从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和发挥原有工程效能,有计划、有步骤地加以改造,使其逐步达到完善和合理化。
  (5)为了减少下泄洪峰流量,减少工程造价,在可能条件下,尽量采取分洪、截洪和排洪

在历史中,黄河曾有哪几次比较严重的泛滥?~

据历史记载,在1946年前的三至四千年间,黄河下游决口泛滥1593次,河道因泛滥大改道共26次,决口一千多次。洪水遍及范围北至海河,南达淮河,纵横25万平方公里,对中国黄淮海平原的地理环境影响巨大。

林则徐以虎门销烟名闻天下,但很少有人知道,他在治水方面也是个“能人”。嘉应观建成106年后的1831年,林则徐出任河东道河道总督,负责黄河中下游防汛。林则徐在河道任上是出了名的认真。他上任的时候正是冬天。冒着严寒,林则徐沿黄河两岸千里巡视,检查防汛物资储备,“无一垛不量,无一厅不拆”。查到谁弄虚作假立马撤职查办。道光皇帝夸他:“向来河工查料垛,从未有如此认真者!”
鸦片战争失败后,林则徐被发配新疆。这时候黄河又在开封决了口,束手无策的皇帝急忙把林则徐调回来堵口。百病缠身的林则徐到开封后精心设计堵口方案,并与民工一起打桩抬土,最终堵上了决口。
在湖北、江苏、江西、新疆、甘肃、陕西等地,林则徐都有卓著的治水功绩。他死后,河南、江苏、陕西等地老百姓纷纷建庙祭祀他。后来光绪皇帝册封他为黄河龙王,把他“安排”在了嘉应观

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它发源于青海省的巴颜喀拉山脉之中,流经了好多的省其中包括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9个省个区,最后于山东省流入渤海。黄河干流河道全长为5464千米,长度仅次于长江,为是国第的二长河。同时黄河还是世界上第五长流域。

黄河在我国历史上曾经多次决堤,溃坝现象更算得上是家常便饭,有时严重的常常会河流改道。千百年来,黄河曾经无数多次改道,但是黄河的频繁改道也带来了好处,就是为沿岸带来了丰富的泥沙沉积。

虽然从古至今黄河改道很多次,决堤很多次,但是以前对百姓的伤害并不算是很大,因为人们已经对黄河决堤有了防范,所以不会造成太多的伤亡,要说黄河历史上伤亡最大的就是在抗战时期,在1938年,当时为了阻止日军侵占郑州,蒋介石下令军队打开郑州花园口黄河大堤,造成洪水泛滥来阻止日军。黄河也改道向南,经过淮河入海。一直到了1947年以后堵上了花园口,黄河才得以回归了北道,从山东垦利县入海,这件事情也是中国历史上到目前为止最后一次的黄河河道变迁。当时花园口决口,导致了当时直接淹死和饿死的群众多达八十九万人,也导致了很多人被迫背井离乡,百姓遭受苦难。

在1949年以后,我国就开始重视了黄河的治理,黄河泛滥成灾的事情也就过去了,现在我们利用黄河发展水利,造福百姓。

解放后黄河那几年水大
答:新中国成立后的最大一次洪水出现在1958年7月,简称"58·7"洪水。最大洪峰流量达22300立方米/秒,横贯黄河的京广铁路桥因受到洪水威胁而中断交通14天。仅山东、河南两省的黄河滩区和东平湖湖区,淹没村庄1708个,灾民74.08...

历史上关于黄河的灾难以及黄河水污染现状
答:如近代历史上的1819年及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黄河下游的开封、陈留、中牟、兰考、武陟等地多次溃决、改道,冲毁农田村舍,民众损失无计其数。目前,黄河流域水污染问题依然相当严重,污水排放总量已由上个世纪80年代每年平均20...

世界历史上发生过哪些很严重的洪水?
答:10,1949年东危地马拉洪水。

黄河泛滥时间
答:我不知道你说的泛滥的概念是什么,如果说的是发大水的日期的话,最近的应该是1996年!

黄河发生旱灾的原因及时间
答:黄河流域不仅旱灾严重,而且最为瞩目的还是下游的洪水灾害。公元前602年至公元1938年的2540年中,黄河决口泛滥的年份就有543年。有时一年之中多次决溢,所以共计决溢次数1590多次。黄河决溢,造成的灾害范围和灾情都是十分严重...

黄河决口是哪一年
答:其中最严重的一次黄河决口是在1938年,称为大堤决口,造成了大规模的洪灾和人员伤亡。此外,黄河还曾经在其他年份决口,如1887年、1911年、1935年等。每次决口都会给周边地区带来严重的影响。最近一次的黄河决口事件发生在2021年...

黄河近2000年对两岸人民带来了哪些灾难
答:20世纪50年代以前,黄河常发生泛滥以至改道的严重灾害。有历史记载的2千多年中,黄河下游发生决口泛滥1500多次,重要改道26次。有文字记载的黄河下游河道,大体经河北,由今子牙河道至天津附近入海,称为“禹河故道”。公元前...

世界历史上发生过哪些很严重的洪水?
答:以及尼罗河历史上的大洪水。世界历史上发生过许多严重的洪水,比如说1931年的长江大洪水。1938年的黄河洪水泛滥。以及尼罗河历史上的大洪水。世界历史上发生过许多严重的洪水,比如说1931年的长江大洪水。1938年的黄河洪水泛滥。...

黄河大撅提是哪一年
答:20世纪50年代以前,黄河常发生泛滥以至改道的严重灾害。有历史记载的2千多年中,黄河下游发生决口泛滥1500多次,重要改道26次。有文字记载的黄河下游河道,大体经河北,由今子牙河道至天津附近入海,称为“禹河故道”。公元前...

黄河历史上有哪几次大规模的黄灾?
答:但在改道后,于铜瓦厢缺口后,黄河冲破原有的河道,改东北走向,在山东境内借大清河入渤海.这次决口,使黄河下游结束了700多年由淮入海的历史,又回到由渤海湾入海.其后的20年内,洪水在以铜瓦厢为顶点,北至北金堤,南至今曹县、砀山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