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3种行政公文中,哪些可以不写主送单位 哪些公文可以省略主送机关?

作者&投稿:伯牙吾台郎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行政公文种类包括以下13种:命令、决定、公告、通告、通知、通报、议案、报告、请示、批复、意见、函、会议纪要。其中公告行文件可以没有主送单位。

  • 主送单位:是行文的主要对象,即要求主办和答复的单位,也就是对文件内容负有掌握、答复或贯彻执行责任的受文单位。对于机关公文中的主送单位和抄送单位问题,《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和《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国发〔2000〕23号)中都有明确规定。除少数直接面向社会或本机关全体工作人员发布的文件外,一般文件均要注明主送机关。在标识主送机关时,应注意使用全称或规范化简称。

  • 概念上级机关对下发文,需要所属各单位了解和执行的,可以送几个或全部下属机关,如“市属各单位”,“局属各单位”,“公司所属各单位”,“各处、科、室、部、车间”等。

  • 要求一般文件,根据主管业务的分工,只有一个主送机关,即由一个主管机关主办或答复,特别是下级机关向上级及业务指导机关请示或报告事项时更应如此。如果多头主送,就会出现责任不明、互相推诿或互相批示而意见不一等现象。涉及几个。



行政公文种类包括以下13种:命令、决定、公告、通告、通知、通报、议案、报告、请示、批复、意见、函、会议纪要。其中公告行文件可以没有主送单位。



普发性文件、公众告知性的文件,可以没有主送单位。

决议 决定 意见 公报 指示 规定 条例 会议纪要都没有主送机关 属于普发性文件 但要标注印发范围。

公文写作中不需要写主送机关的是什么~

  主送是邮件内容的被告知人或执行人,而抄送是指需要了解此件事情的人,相当于是发提醒。
  通常的习惯是:主送给执行人,抄送给自己和执行人的上司以及与邮件内容息息相关的同team的人。
  抄送的好处有:1.被抄送人一般不会参与讨论,但如果他们发现问题会随时告知。2.被抄送人如果是领导,可以让他知道自己在工作,而不是偷懒等等。
  纯属个人想法,仅供参考。

  主送机关与抄送机关是公务文书格式的重要内容。主送机关,是指公文的主要受理机关,即对公文负主办或答复责任的机关,应当使用全称或者规范化简称、统称。它是应用写作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选准文件主送的对象 收文机关主要分为主送机关和抄送机关。主送机关对收到的文件负有主办、答复之责,抄送机关只有了解与配合执行之责。因此,行文首先要选准主送机关。 要选准主送机关还要注意如下几点: (一)是避免出现行文中的党政不分现象。行政机关与党委机关分属于不同的组织系统,自上而下各有各的隶属关系,各有各的职权范围。 (二)是仔细斟酌上行文的主送机关。 (三)是联合向下行文的主送机关基本上与发文机关一一对应。若干个同级部门联合向下行文,其主送机关通常应是与发文部门一一对应的下级部门。行。 二、选对主送机关的形式 确定文件的主送机关后,还要正确选择标注主送机关的形式。主送机关常见的标注形式有三种: 一是全称。只要主送机关名称不是很长,都可以采用这种形式,但普发性文件除外。 二是规范化简称。这种形式可以浓缩那些常用但是较长的机关名称,使之简练上口。 三是统称。统称就是同级或者同类型机关概括性的总称,一般用于下行文。统称具体又分两种:一种为“泛称主送”;另一种为“递降称主送”。 “泛称主送”是下行普发文件经常使用的主送形式。它时常涉及到同一级不同类的若干机关,必须注意排列顺序。一般来说,它有如下排列原则: 首先是“先外后内”,即把同是下一级的各地方政府放在前,本机关的职能部门放在后。 其次是依党政军群之先后顺序。这个原则在党的文件中体现最明显。 在“泛称主送”中,标点符号的使用也是有规律的。通常是同级同类机关之间用顿号,同级不同类的机关之间用逗号,主送机关结束之后用冒号。 至于“递降称主送”的排列,起突出作用的还是按级别排列的原则。 一个文件的主送机关采用何种形式标注,取决于行文方向、主送机关数量、主送机关名称的长短等多种因素,文秘人员必须在综合考虑的基础上加以确定。 三、选好主送机关的位置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实 施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为公文的主送机关安排了前后两个位置: 一是在正文之前、公文标题下空1行处。 二是在文件的版记处。 四、公文并非都标注主送机关 公文的一些文种通常是不需要标注主送机关的,例如直接向社会公众发布的周知性文件如公告、通告、通告,规范性文件如章程、条例、规定、办法,计划性文件如方案、规划、计划,还有决议、决定、会议纪要,等等。
  抄送
  网络抄送
  ‍ 抄送,Carbon Copy,又简称为CC。在网络术语中,抄送就是将邮件同时发送给收信人以外的人,用户所写的邮件抄送一份给别人,对方可以看见该用户的E-mail。同收件人地址栏一样,不可以超过1024个字符。 一般来说,使用"抄送"服务时,多人抄送的电子邮件地址使用";"分隔。
  公文抄送
  公文的抄送是将文件在主送的同时发送给与公文有关需要知晓或遵照执行的单位,抄送单位是公文结构的组成部分。行政机关的公文使用抄送比较频繁,但由于抄送单位居于公文的文尾,所列单位不属于文件的主要或直接承办单位,在办文过程中往往容易被遗漏或处理不当,影响了文件贯彻执行的效果。为此,公文的抄送问题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恰当的把握。 一、抄送文件的适用范围 根据《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的规定和公文运用中的实际情况,抄送的适用范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在上行文中,有三种情况:一是受双重或多重领导的机关向上级机关请示,在主送一个机关的情况下,将其他上级机关列为抄送机关;二是因特殊情况越级请示时,应当抄送被越过的上级机关;三是向有关上级机关或领导人报告情况时,可以抄送其他需要了解情况的领导或不相隶属的机关。 2.在平行文中,依照管理职权范围函复平级机关审批事项,涉及重要的政策性规定或执行面较广的,应抄送上级机关,必要时也应抄送相关的平级单位及本系统的所属机构。如省物价局依职权范围复函批准省交通厅提出的全省春运客运基准价格,应抄送省物价局的上级包括国家发展改革委、省人民政府,同时抄送给相关的省直单位,如省发展改革委、省经贸委等,并抄送给下级物价部门。 3.在下行文中,有三种情况:一是向下级制发生要行文,应当抄送上级机关、与文件内容有关联的平级机关;二是向受双重领导的下级机关行文,必要时应当抄送该机关的另一上级机关;三是转发上级文件时,一般应抄送被转发的上级机关。 4.在联合发文时,如需抄送,应按照上述原则分别抄送各联合发文机关对应的上级、平级和下级机关。 二、抄送文件的作用与效力 1.备案作用。下级机关发文抄送上级机关,对下级机关来说,是反映情况、汇报工作,便于上级监督、指导,避免在重要决策上出现差错;对上级机关来说,便于了解和掌握下级机关的工作情况,统管全局,加强指导,还可作为决策的参考。 2.协调作用。受双重领导的,抄送非主送的领导机关,便于上级机关明确承办责任,避免相互推诿,同时也表示对非主送的有关领导机关的尊重;抄送平级机关,有利于与本单位业务相关的单位沟通情况、增进了解、协调工作,避免出台的政策相互矛盾,或因不通气而产生误会,影响文件贯彻落实。 3.告知作用。对发文机关而言,通过抄送形式将需要在有关单位知晓的事项告诉受文方,履行告知义务;对被抄送机关而言,通过接收抄送文件知晓发文的意图,便于了解情况或配合工作。 4.执行作用。抄送单位同样是公文的受文机关,现行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第十条、第十三款规定:“抄送机关指除主送机关外需要执行或知晓公文的其他机关”,明确了被抄送单位依照职能职权除享受有知情权外,还具有执行的义务,即当本地出现同样情况或需要时,也应按抄送文件中的规定执行,而不需就同样内容报请上级单位批准,抄送文件具有作为执行依据的法律效力。既非主送又非抄送的单位如需执行规定,应依照职能职权请示发文单位确定能否执行文件。如:省物价部门批复某市物价部门同意收取某项费用,则各市如遇到同样需要,都可按文件规定执行;如只批复一个市,没有抄送其他市的,其他市须另作请示。又如省物价部门函复解释或明确某市咨询的某项政策问题,被抄送的各市物价局都应按同一解释执行。 三、抄送文件的行文规则 使用抄送除遵守上述第一条列举的规则外,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切忌乱抄乱送。发文机关要根据公文内容与性质、机关或领导人的职能职权及工作的需要、保密需要来确定抄送名单,少了不利于工作,过多过滥会使受文机关以及发文机关本身不胜负担。 2.抄报、抄送统一使用“抄送”。新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已将过去区分抄报用于上级单位、抄送用于下级单位,改为统一使用抄送。至今仍有一些单位继续使用抄报,这是不符合现行行政机关公文处理规定的。 3.请示件要慎列抄送单位。一是不宜抄送下级机关;二是确实需要抄送平级单位的,也应严加控制抄送范围,因为上级未批准时,文件的内容尚未确定,还处于内部研究决策阶段,故不宜让信息扩散,否则会使工作被动甚至造成不良后果;三是有的单位为了争取领导重视,将请示件抄送许多上级领导,这样将影响上级单位正常的公文流转。 4.抄送的排列顺序。一般按机关性质和隶属关系掌握,依据国家、省、市级单位层次顺排,如确需抄送上级领导的,可先排个人,再排单位。 还需要指出的是,被抄送机关要妥善处理所收文件。只需知晓而无办理责任的被抄送机关应将文件送有关领导或业务人员了解文件内容;发现抄送文件有政策问题的,应及时将意见反馈发文机关;与本单位关系密切需要贯彻执行的,应将文件转入办文环节,并妥善保管文件以备使用。
  编辑本段抄送实用说明
  抄送和秘密抄送 在撰写新邮件时,你可能注意到了“抄送”与“密件抄送”这两栏。所谓抄送其实也就是在你给某人发送邮件时同时将这封信发送给其他更多人。比方说某位主管要告诫各级下属不要在上班时间泡网,他只要写一封邮件,然后将下属们的E-mail地址填入抄送栏内,各地址之间用逗号或分号隔开,再将信发出即可。这样他就不必劳神为这一百位属下发送一百封邮件了。 密件抄送(又称“盲抄送”)和抄送的唯一区别就是它能够让各个收件人无法查看到这封邮件同时还发送给了哪些人。密件抄送是个很实用的功能,假如你一次向成百上千位收件人发送邮件,最好采用密件抄送方式,这样一来可以保护各个收件人的地址不被其他人轻易获得,二来可以使收件人节省下收取大量抄送的E-mail地址的时间。 一般抄送和暗送是为了备份,知会,或者监督跟踪的作用

1、公文的一些文种通常是不需要标注主送机关的,例如直接向社会公众发布的周知性文件如公告、通告、公报,规范性文件如章程、条例、规定、办法,计划性文件如方案、规划、计划,还有决议、决定、会议纪要,等等。
2、要把这些无主送机关的文件发出去,除了公开发布的形式以外,其他文件多是被作为上行报告或者下行通知的附件来发布、传递的,而报告和转文性通知是必须标注主送机关的。
3、可省的还有会议纪要、工作要点、通报等。其实说省也不是真没有,这些公文只是在正文前不写主送机关,但在正文结束后必须注明发送范围,成文日期也移至标题下面。要把这些无主送机关的文件发出去,除公开发布的形式以外,其文件多是被作为上行报告或者下行通知的附件来发布的,报告和转文性通知是必须标注主送机关。

需要结束语的行政公文
答:通知:“特此通知”,也可不写;批复:“特此批复”;请示:“妥否,请批示”;函:“特此函商”;回复函:“特此函复”。

不属于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规定的公文种类的是什么
答:法律分析: 公文种类主要有:(一)决议。适用于会议讨论通过的重大决策事项。(二)决定。适用于对重要事项作出决策和部署、奖惩有关单位和人员、变更或者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事项。(三)命令(令)。适用于公布行政法规和规章、宣布施行重大强制性措施、批准授予和晋升衔级、嘉奖有关单位和人员。(...

在行政公文格式中,公文标题中有些部分有时可以省略,但下列选项中...
答:完全式”标题。在特定情况下,还可使用“省略式”标题。省略的原则是:①使用了规范版式且非重要公文时,可省略发文机关名称;②命令、公告、通告等公布性文种一般可省略事由;③内容简短的公告、通告、通知等可根据情况只以文种为标题。由此可知,只有“文种”是不能省略的。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公文标题中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可省略的要素是什么?
答:根据最新的规定,正式行文,标题中的三要素,即发文机关名称、发文事由、文种都不能省略。非正式的行文、内部行文可以省略前两个要素,文种一般不能省略。公文,全称公务文书,是指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活动中产生的,按照严格的、法定的生效程序和规范的格式制定的具有传递信息和记录作用的载体。主要特点:第...

什么公文不需要写发文字号
答:行政公文的发文字号是很重要的,方便归档和查找,还有体现公文的严肃性,严格的公文都是有发文字号的,除开一些特殊的文件,比如汇报材料,办公室通报,大事记和一些函件等。所以有些情况也是可以省略的。

哪些公文必须盖章?哪些可以不盖?
答:(十一)发文机关署名。署发文机关全称或者规范化简称。(十二)成文日期。署会议通过或者发文机关负责人签发的日期。联合行文时,署最后签发机关负责人签发的日期。(十三)印章。公文中有发文机关署名的,应当加盖发文机关印章,并与署名机关相符。有特定发文机关标志的普发性公文和电报可以不加盖印章。(十四...

党政公文版心内哪些要素不用写
答:注意:自此以下常运用序码。顺序是一、(一)、1、(1)共四层。不重要内容分项可用分段甚至加分号(;)的形式。C 结尾:(可以不要)常见有:一是各文种专用语如:“请予批准”、“特此通知”等。二是希望、号召类。从12类14种行政公文中选择出3种社会生活中常用的模式化如下。

行政公文中没有,党的公文中有的文种
答:行政机关公文13种:[命令(令)]、决定、[公告]、[通告]、通知、通报、[议案]、报告、请示、批复、意见、函、会议记要。党的机关公文14种:[决议]、决定、[指示]、意见、通知、通报、[公报]、报告、请示、批复、[条例]、[规定]、函、会议记要。对比可以看到,行政中没有,党中有的是:决议、...

行政公文的写作都有哪些格式?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答:标题中除法规、规章名称加书名号外,一般不用标点符号。 二、主送机关。上级机关对下级机关发出的指示、通知、通报等公文,叫普发公文,凡下属机关都是受文机关,也就是发文的主送机关;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报告或请示的公文,一般只写一个主送机关,如需同时报送另一机关,可彩抄报形式。主送机关一般写在正文之前、标题...

公文写作题目~哪些公文文种企事单位不能制发,为什么?
答:公告。适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通告 。适用于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议案。适用于各级人民政府按照法律程序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请审议事项。以上文种都具有一定的法规性质,只有权力机关才能资格制发,所以企事业单位当然不能制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