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造园的基本美学思想是什么 中国古代园林中美学思想的体现有哪些

作者&投稿:牧影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自然美 、曲线美 、均衡美、象征美和阴阳美

  1 自然美

  “人地和谐”思想是中国传统风水观的核心[ 1 ]。风水观认为,宇宙中的一切都是相互联系,彼此制约的,大地是宇宙自然的一 部分,是一个自然有机体,人也是自然的一部分,因此,人地关系并不是对立的,而是和谐的。人对自然的依恋与崇敬使人的生活 深深地打上了自然的烙印。古人为求得安全 、生存与发展建造房屋,给居所选择一个舒适的环境是必不可少的,风水产生于古人选择理想栖居地的实践活动中,风水的本质就是人们追求理想的生存与发展环境。

  中国古典园林从一开始就十分注重与自然的和谐,其最初的 形态 ———囿,就是为了不破坏自然环境而在特定的地方筑垣形成 了专门供人狩猎、采樵 、游赏的场所,发展到后来自然山水式的园 林十分强调自然的野趣和变化,喜欢有山有水,在布局中几乎是 离不开山石 、池沼 、林木、花卉 、鸟兽 、虫鱼等自然景物,其选址最好是山林 、湖沼、平原三者均有,即使在没有自然山水的地方也多采取挖湖堆山的办法来改造环境,如拙政园 、留园的水池假山等。

  2 . 2 曲线美

  中国古典园林处处体现了风水美学曲线美的特征,造园理论 中的“水必曲,园必隔”“不妨偏经,顿置婉转”等都是古代艺术家对园林曲奥布局的经验总结,使得“曲”成为中国古典园林最重要的一个特点。园林建筑为了和自然风景的“曲”相协调,常常以曲代直。布局不讲轴线,因观赏的方便及赏景需要灵活自由地散步。

  在园林之中。其屋顶造型 、屋角起翘以及梁架部件也都呈现出一 种很协调的弧曲线。如留园冠云台是卷棚歇山顶方亭 ;冠云楼中间三间楼层为卷棚歇山屋顶,两侧为卷棚硬山顶,造型狭长而轻巧 ;伫云庵是三间卷棚歇山顶轩屋。为方便赏景而将栏杆改制成可坐的美人靠,也全部用柔缓的曲木制作,使建筑更加轻巧。园林山水是中国古典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高处为山,低处成水,使整个园子高低起伏。山要注意线条的柔和及山脚的曲折多变,水体面积不必求大,但池岸必须做曲线处理。对于园林中的花木,人们主张“取其自然,顺其自然”,保持它们本来的姿态,在姿美、 色美 、味香和品味的选择标准中,首要的是姿美,即树冠的形态 、树枝的疏密曲直 、树叶的形状等都追求自然的优美曲线。除此之外,园林路径布置更是讲究屈曲变化,蹊有柳暗花明之曲,桥有拱券之曲,廊有回肠之曲 “曲径”的巧妙安排在于通达“幽处”,幽在地形上往往是山环水抱 、藏风聚气的极佳场所,传统理想的风水模式本身也就是一种幽静结构。

  2 . 3 均衡美

  中国古典园林的情趣和构图多是师法自然,宛自天开,因此,绝对对称是很少见的,多呈均衡之势。这种不对称的均衡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运用随处可见,如明十三陵神道蜿蜒于山峦环抱的 盘地中,略偏向体量小的山峦而距大者稍远,以使左右远山的体量在视觉上感到大致均衡。树和石是造园常用的两种材料,在人 们的经验中,石头的质感和体量自然要比树木显得厚重 、敦实一些,因此,古人在造园时就考虑到因两者质地不同而产生的感觉 上的轻与重,他们运用形体的大小和数量的多寡来加以平衡,因此,在古典园林作品中,石头一般不多放,树木则成丛栽植,形成了不对称的均衡感,给人以宁静平和的感受。

  2 . 4 象征美

  风水象征美常用数的象征,形的象征,物的象征来表达人类追求吉宅的美好愿望。如北京天坛和地坛的建筑平面象征天圆地方,中国民居的山墙仿效“五星形体”的山峦形象建造,还有古人理想的居住环境是左青龙、右白虎 、前朱雀 、后玄武,以“四神” 的各自特点象征吉地的自然环境等都是象征美的运用。象征美的运用在中国古典园林中非常多见,如西汉上林苑的太液池有蓬莱 、瀛洲、方丈三岛,象征海上神山,这种池中掇山“一池三山”布局格式成为后代宫苑中处理水的一种模式,并且一直影响到今天的造园手法。众多私家园林由于受到种种客观条件的限制,不能置身岩下,与木石居,故以“一勺代水 、一拳代山”的象征手法再现 自然山水,构筑起丘山溪壑 、清流碧潭 、明月清风的庞大意象。

  2 . 5 阴阳美

  阴阳的概念,萌发于古代先民观察天文地理的经验理知,最初以见日为阳,反之为阴。阴阳一词典出,最早见于《诗经》之《公刘》章“既景乃冈,相其阴阳”一句,此章描绘了夏末时公刘率周民族由邰迁,勤勉勘察山川地势与水土之宜,辨方正位,进而规划营 宅,使周民得以安居生息的种种活动细节。这一辨方正位的职业活动为历代风水家传承。后来古代哲人发现,天地于人世万物都有相辅相成 、对立统一的两面,恰如“阴”、“阳”之理《老子》肯定了阴阳是万物所普遍具有的属性《庄子》则更进一步把阴阳视为 万物本原,阴阳相互作用而产生万物,于是阴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哲学最核心的范畴之一,并广泛渗透于中国古代科技和文化各 个领域中,尤其是风水学。中国古代无论城市乡村 、宫殿民宅 、陵寝园林等,都经常表现出一种阴阳和谐之美,其关键在于风水理 论汲取了传统哲学的智慧,特别是它科学和美学的成分,并认真细致地贯彻于各种选址 、规划和营造实践中而产生的,它们大都 是优选在背山面水 、负阴抱阳 、阴阳和谐的高爽地段。

  中国古典园林从整体上来说,是一座“阴阳园”,它包含着一 系列对立统一的因素,欲扬先抑 、藏露结合 、以少胜多 、小中见大、虚实衬托 它以远近 、虚实 、静动 、藏露等手法引人由近思远,

  由实思虚,由静思动,由露思藏,感受自然的淳朴和天真。江南园林的占地通常较小“, 欲扬先抑”手法的运用有利于增加空间层次,避免“一览无遗”。拙政园腰门及其外的黄山石,屏障在园的前部,给人景深莫测的感觉。留园入口以虚实变幻 、收 放自如、明暗交替的手法,形成曲折巧妙的空间序列,引人步步深入,具有欲扬先抑的作用。中国古典园林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向来以含蓄为美,利用障景、框景 、漏景等藏露结合的手法划 分园林空间,表达了虚实相济 、隐约含混 、意味深长的艺术效果。静坐亭中观看行云流水 、鸟飞花落、止水静 、游鱼动,静动交织,自 成佳趣和意境。中国古典园林往往由小见大,从小空间创造出大 空间,使室内外相通 、相透、相补,整个空间布局与同一中有变化 的意境营造出一种阴阳美。

中国古代园林中美学思想的体现有哪些方面~

中国古代园林中美学思想的体现有三个方面












1.和谐之美。整体和谐是中国建筑园林的美学理想。古典园林的设计者和匠师们一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那一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可见在建筑园林设计方面,宏观调控,整体把握,追求和谐至关重要。












2.自然之美:古典园林的自然之美亦称“图画美”。有别于“图案美”。其特点就是不对称、不整齐。“苏州园林是艺术不是技术”,追求的是“独创性”。首先,亭台轩榭的布局不要求对称,讲究自然之趣;假山设计使游人“觉得身在山间”,池沼大都引用活水,桥梁安排“绝不雷同”,石岸高低曲直任其自然;花草树木的映衬“着眼在画意”。体现出中国传统的审美追求和审美情调。












3.层次之美:花墙廊子隔而不隔、界而不界。体现出了虚实相生的含蓄之美。“庭院深深深几许”,“正在曲径通幽处”。游览者领略到了移步换景的乐趣,可以获得深长的审美享受。

园林作为一门综合艺术,既包括建筑、花木、理水、叠石,也包括绘画、书法、雕塑、诗词,承载着中国美学中“天人合一”的思想。受此思想的影响,明代造园家计成在《园治》起首篇提出,中国古园林的最高境界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中国古代园林中美学思想的体现有哪些方面
答:1.和谐之美。整体和谐是中国建筑园林的美学理想。古典园林的设计者和匠师们一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那一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可见在建筑园林设计方面,宏观调控,整体把...

中国古典园林造园思想是什么?它是如何体现的?
答:思想就是天人合一,天是自然,人就是人的自身 中国的古典园林制造,必须有山有水,山水隐于其中,更增加了整个园林的灵动感,如果觉得我说的不够清楚,你可以仔细读读红楼梦一书里贾政带着宝玉跟门客们游览新造的大观园那一段,其中的景物描写,很形象的把中国古代的造园精髓给表达了出来 ...

简述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思想和建筑手法,比较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的异同...
答:(一)“天人合一”思想:中国古典园林的建造是在尊重自然的前提下进行的,园林的主人主要是摹仿自然,用人工力量来建造天然景色,表现出了一种“虽由人做,宛自天开”的感觉。但是这个过程中造园主又并不是一味的简单摹仿,而是对于大自然写意的一种艺术创作。叠山理水,融于自然:树木花卉,表现自然...

中国园林建筑艺术所表现的美学思想
答:因此,中国园林美学强调的是自然美与意境美的和谐统一,这是其核心思想。园林大家计成在论述造园艺术时,既考虑了自然环境的客观条件,又强调了设计构思的精妙;既涉及了选景、造景、借景的技巧,又提到了寓情于景、触景生情的重要性。他提倡在保持自然趣味的同时,也要享受神游其中的乐趣。这些观点精辟地...

简述西方古典园林的美学思想。
答:“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所以自然美不可能升华为艺术美。而园林是人工创造的,它理应按照人的意志加以改造,这样才能达到完美的境地。西方人认为造园要达到完美的境地,必须凭借某种理念去提升自然美,从而达到艺术美的高度,也就是一种形式美。早在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就从数的角度来探求和谐。文...

对中国现存古典园林的分析
答:中国园林造园的美学思想 中国古典园林是滋生在中国文化肥田沃土之中,深受绘画、诗词和文学的影响。由于诗人、画家的直接参与和经营,中国园林从一开始便带有诗情画意的浓厚感情色彩。中国画,尤其是山水画对中国园林的影响最为直接和深刻。可以说中国园林一直是循着绘画的脉络发展起来的,并遵循着“外师造化...

中国古代园林中美学思想的体现有哪些
答:园林作为一门综合艺术,既包括建筑、花木、理水、叠石,也包括绘画、书法、雕塑、诗词,承载着中国美学中“天人合一[1]”的思想。受此思想的影响,明代造园家计成在《园治》起首篇提出,中国古园林的最高境界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中国古典美学主要思想
答:中国古典美学理论是在与上层建筑和其它社会意识形态领域广泛联系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除艺术外,哲学、宗教、伦理、政治都给它以极大的影响。在诸多思想流派中,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道家思想,以屈原为代表的楚骚文艺思想,以禅宗为代表的佛教思想,对中国古典美学影响最为...

中国古典园林体现了哪些艺术风格?
答:中国古典园林是汇集山水营造、园林建筑、植物园艺、雕刻绘画、书法诗词等多种艺术综合形成的特有自然山水园艺形式。它是中国农业文化的体现,体现了天人合一,和谐含蓄、含而不露、意在言外的艺术风格;追求自然之美,崇尚自然、师法自然、融于自然、顺应自然、表现自然。中国古典园林是我国也是人类文明的...

中国古典园林的特殊美学基础是什么?
答:凡属风景式园林都或多或少地具有“画意”,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绘画的原则。绘画艺术对于造园的影响之广,渗透之深莫过于中国古典园林。中国园林是把作为大自然的概括和升华的山水画以空间的形式导入人们的现实生活中去。4、意境的涵蕴 意境是中国艺术的创作和鉴赏方面的一个极重要的美学范畴。简单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