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人说话特点 东北人说话有什么特点?

作者&投稿:赞时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东北话普遍三声比较多;很多在普通话中不读三声的字东北人习惯读三声,比如:脊(ji3)梁、撇(bie3)开、媳(xi3)妇儿、中国(guo3)。

2、大部分东北人都不说r这个音,r声母的字他们多会读成y声母,比如:东北人(yin)、吃肉(you);

3、东北人也不分z、c、s和zh、ch、sh,比如:支(zi)持(ci)、手拉手(sou);这个情况在东北也比较复杂,有的地区的人都读zcs,有的都读zh、ch、sh,还有部分人混着读。

4、东北人习惯把o为韵母的字读成e,比如:薄(be)荷、破(pe)烂儿;在东北,还有不少人会把普通话里首字为一声、末字为四声的两字词读成首字二声、末字轻声,比如:干净(gan2jing)、东西(dong2xi)、机器(ji2qi)。

扩展资料:

东北话里很多词来自于其他方言。山东方言中的刀鱼(带鱼)、炮仗(鞭炮)、嫌乎(嫌弃)和京、冀方言中半儿拉(一半)、捯饬(打扮)、开瓢儿(打破脑袋)如今都成了东北人的常用词。

除了发音和语调以外,东北话和其他方言最大的不同就是用词,他们很多常用的词都是普通话里没有的,也非常有意思,比如:拨楞盖儿(膝盖)、埋汰(不干净)、唠嗑(聊天)、别扒瞎(说瞎话)、溜号(走神)等等。



1、东北话普遍三声比较多。很多在普通话中不读三声的字东北人习惯读三声,比如:撇开、媳妇儿、中国;

2、大部分东北人都不说r这个音,r声母的字他们多会读成y声母,比如:东北人(yin)、吃肉(you);

3、都说四川人平翘舌不分,其实很多东北人也不分z、c、s和zh、ch、sh,比如:支(zi)持(ci)、手拉手(sou)。

4、东北人习惯把o为韵母的字读成e,比如:薄(be)荷、破(pe)烂儿;在东北,还有不少人会把普通话里首字为一声、末字为四声的两字词读成首字二声、末字轻声,比如:干净、东西、机器。

扩展资料:

如今东北官话的形成主要源于晚清民国时期的两次移民。从晚清开始,清政府缺钱了,于是对东北采取了开禁放垦的政策,大量河北、山东的老百姓开始闯关东。

有研究显示,晚清50年时间中,从关内移到东北的移民至少有1000万。这么多移民让汉语在东北成为了绝对的霸主,不少满族人会说汉语,却不会说满语。

民国成立后的20年,东北又迎来了第二次闯关东热潮,这次又有1000多万人口来到东北。两拨移民以山东人为最多、河北人第二,所以不少山东、河北方言成为如今东北话的一部分也就不算稀奇了。



1、东北话普遍三声比较多;很多在普通话中不读三声的字东北人习惯读三声,比如:撇(pie3)开、媳(xi3)妇儿、中国(guo3);

2、大部分东北人都不说r这个音,r声母的字他们多会读成y声母,比如:东北人(yin)、吃肉(you);

3、都说四川人平翘舌不分,其实很多东北人也不分z、c、s和zh、ch、sh,比如:支(zi)持(ci)、手拉手(sou);这个情况在东北也比较复杂,有的地区的人都读zcs,有的都读zh、ch、sh,还有部分人混着读。


扩展资料:

东北官话的形成由来

东北官话的形成主要源于晚清民国时期的两次移民。从晚清开始,清政府缺钱了,于是对东北采取了开禁放垦的政策,大量河北、山东的老百姓开始闯关东。

有研究显示,晚清50年时间中,从关内移到东北的移民至少有1000万。这么多移民让汉语在东北成为了绝对的霸主,不少满族人会说汉语,却不会说满语。

民国成立后的20年,东北又迎来了第二次闯关东热潮,这次又有1000多万人口来到东北。两拨移民以山东人为最多、河北人第二,所以不少山东、河北方言成为如今东北话的一部分也就不算稀奇了。





东北方言具有幽默风趣、活泼俏皮、直白辛辣、语义丰富等特点。

东北方言给人最明显的印象就是——冲、短、有劲。

一是冲,就是说话有力量,斩钉截铁。往往一个字就能表达说话人的意思,特别是在问话答话时更是这样,如:“去不去?” “去!”“要不要?” “要!”这种说法与河南话有些相似,这大概是河南移带来的语言习惯。

二是短,指句子短,惜字如金,比如饭店服务员看顾客饭吃得差不多了,问顾客盘子里的菜还要不要吃了,往往这样问:“还吃不吃了?” “不吃了!” “撤!”句子短是满族话的特点,长期生活在寒冷地区,又是马背上的民族,说话自然要简练。南方人说东北话硬,指的就是这一点。外地人听来似乎不礼貌,但这正是东北方言的特点。

三是有劲,是指气足,就是高腔大嗓,听起来令人振奋。不用扩音器也能穿出老远,有些东北的农村妇女叫孩子,站在门外,喊那么一嗓子,“三儿,回家吃饭喽!”全村都能听到。



东北银说话的四大特点
虽然被语言学家根据发音不同被划分了三大片8小片,但东北话还是有一些共同点的。

1_东北话普遍三声比较多;很多在普通话中不读三声的字东北人习惯读三声,比如:撇(pie3)开、媳(xi3)妇儿、中国(guo3);

2_大部分东北人都不说r这个音,r声母的字他们多会读成y声母,比如:东北人(yin)、吃肉(you);

3_都说四川人平翘舌不分,其实很多东北人也不分z、c、s和zh、ch、sh,比如:支(zi)持(ci)、手拉手(sou);这个情况在东北也比较复杂,有的地区的人都读zcs,有的都读zh、ch、sh,还有部分人混着读。

4_东北人习惯把o为韵母的字读成e,比如:薄(be)荷、破(pe)烂儿;在东北,还有不少人会把普通话里首字为一声、末字为四声的两字词读成首字二声、末字轻声,比如:干净(gan2jing)、东西(dong2xi)、机器(ji2qi)。

除了发音和语调以外,东北话和其他方言最大的不同就是用词,他们很多常用的词都是普通话里没有的,也非常有意思,比如:拨楞盖儿(膝盖)、埋汰(不干净)、唠嗑(聊天)、别扒瞎(说瞎话)、溜号(走神)等等。

来听我知东北银现场演示↓

东北词汇

00:37

来自视知
如今的东北话是怎么形成的?
虽然东北话很好玩也很有特点,不过相比于其他地区的方言,它跟北京话、普通话是最为接近的,甚至很多研究方言的学者把东北官话跟北京官话归到一类。

不仅如此,如今的东北话里很多词来自于其他方言。山东方言中的刀鱼(带鱼)、炮仗(鞭炮)、嫌乎(嫌弃)和京、冀方言中半儿拉(一半)、捯饬(打扮)、开瓢儿(打破脑袋)如今都成了东北人的常用词。

这些问题的答案都得从东北话的形成说起。

明朝开始加强对东北管理,朱元璋时期,有军人和家属约39万人定居于此。明中期(1542-1578)有200万人从山东划船到东北。

到了清朝,大量满族人跟着皇上南下来北京。虽然清政府对东北有封禁政策,但这也阻拦不了关内人对东北的向往,慢慢地,东北地区的汉人超过了包括满族在内的其他民族,汉语也开始占了上风。

如今东北官话的形成主要源于晚清民国时期的两次移民。从晚清开始,清政府缺钱了,于是对东北采取了开禁放垦的政策,大量河北、山东的老百姓开始闯关东。

有研究显示,晚清50年时间中,从关内移到东北的移民至少有1000万。这么多移民让汉语在东北成为了绝对的霸主,不少满族人会说汉语,却不会说满语。

民国成立后的20年,东北又迎来了第二次闯关东热潮,这次又有1000多万人口来到东北。两拨移民以山东人为最多、河北人第二,所以不少山东、河北方言成为如今东北话的一部分也就不算稀奇了。

虽然两次大移民使汉语取代了满语,不过东北方言和地名还是保留了很多满语和其他少数民族的元素。在东北,捉迷藏被说成是“藏猫”,这里的猫就来自满语,是树丛的意思。

● 清代鸿远堂刻本《满汉字书经》

吉林(这里指吉林省吉林市)是“吉林乌拉”的简称,吉林在满语中有沿的意思,乌拉指江,吉林因在松花江边上得名。黑龙江的齐齐哈尔这一地名来自达斡尔语,有边疆、天然牧场之意。

东北也有人不说东北话
我们所说的东北话指的是东北官话,事实上,在东北地区,并不是所有人都说东北官话。

最多一拨不说东北话的东北人来自辽东半岛,也就是辽宁营口、丹东、大连一带,他们所说的是胶辽官话,跟青岛、烟台、威海属于同一方言区。

● 自成一片的胶辽官话

胶辽官话被人形容为有海蛎子味,实际上就是拐弯比较多、鼻音比较重。丹东、大连人说话基本没有平声,都是拐弯的,而且相比东北官话降调比较多,韵母u比较少。虽然以上口音有的已经被东北人同化,不过差别还是能听出来的。

除了辽东半岛以外,东北还有黑龙江的虎林和二屯两个方言岛也说胶辽官话,虎林的居民大都是从辽宁丹东迁移而来,而二屯的老户都是山东安丘人,一小部分来自山东掖县和黄县。

黑龙江的太平屯和辽宁的朝阳两个地方说的是北京官话。太平屯是个方言岛,这里的人多是从河北省东光县和山东省曹县、泰安迁过来的。

辽宁朝阳位于辽宁省的最西边,以前属于热河省辖区,直到1956年划入辽宁省,这里的人一直都说北京官话。

黑龙江的站话也是非常特殊的。康熙时期,吴三桂的败部被带到北京,其中的800多户被发配到东北,很多被派到黑龙江的驿站当站丁。

● 豆瓣上评价人数不足的《黑龙江站话研究》

这些人大都来自云南,于是就形成了以云南话为底子的站话。不过现在站话已经跟云南话没什么关系,只是音调会和周边地区的人有所不同。

值得一提的是在乾隆时期,有不少满族八旗游手好闲,给国家造成很大负担。乾隆开始把一部分驻京八旗遣返回黑龙江,到道光朝共有5000户以上会讲北京话的满洲人被迁到现在哈尔滨一带。

东北人的性格特点是什么?~

东北人的性格特点是:热心肠、讲究义气,诚实守信、一言九鼎。有时候豪爽得让人难以接受,用东北话讲就是”纯爷们!”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不饶人,这个是东北人性格特点。不挨欺负我们不会攻击别人的。但是如果你骂我,不打你还留着你了?在外地如果有人打架,先动手的很可能是东北人,冲动易怒是普遍的,但是先挑事的很少是东北人,没那么多坏心眼。

扩展资料:
与中国其他地理大区的情况不同,东北的大部分居民对“东北人”的这一身份概念的认同感大于对省籍的认同。
这一现象的形成原因与该地区的独特历史、风俗习惯及语言的统一有关,发源于东北并与本词条有关的乡土娱乐有二人转、秧歌、吉剧、踩高跷等。其中踩高跷在古代文献有关渤海国的记述中就有描绘。
东北地区的文化教育设施、教育普及率和升学率在中国属于中等水平。机械、冶金和军工产业的研究水平较高。 东北位于东北亚的中心地带,东、北、西三面与朝鲜、俄罗斯和蒙古为邻;隔东海和黄海与日本、韩国相望;南濒渤海;与华北连接,战略地位极为重要。

北方人讲话通常都很直爽,而南方人讲话比较婉转。

北京人说话的特点
答:2、狭隘,外地方言根本没有的,只出现在极个别的词里,如“忒热了”的“忒”、“论起来”的“论”等。3、讹变:由正常的语音演变而来,如韵母因轻声而弱化,示例为芝麻变zhime、豆腐变doufe;声母因轻声而弱化,如琵琶、枇杷变piba。4、混乱的,如尖音中“下”念sia,“家”念zia等。北京人说话...

请用词语来概括南方、北方人的普通话特点
答:天南海北,大部分人说话只要不是标准普通话,都是带地方口音的。北方人说话大部分属于浑厚、低沉,而南方人说话,大都是音调较高,而且发音相对北方人来说不准,所以,只要不是标准普通话,很多人都是带口音的,就是口音轻重之分了,我感觉北京这边的语言,最接近标准普通话。

中国南北方人的说话特点有什么不同
答:1. 中国南北方人的说话特点存在显著差异。北方方言区统一性强,哈尔滨至昆明间交流相对顺畅。而南方方言种类繁多,如闽方言区内有福州话、厦门话等多种,彼此间难以理解。例如,广东的珠江三角洲与韩江三角洲相距不远,但粤语与潮汕语之间存在交流障碍。2. 南方人说话通常较为细腻、婉转,而北方人则更为...

北京人说话有什么特点
答:幽默、直率,还藏着含蓄。京味儿作家刘一达:说饭馆做的菜咸了,北京人他不会说咸了,会说警察来抓你了。为什么呢,是因为你打死卖盐的了。这个就是北京特有的语言。北京土话在幽默、调侃、直率以外,还藏着一种含蓄。刘一达认为,近40年来,是北京土话增加最多的一个时期。“比如说,‘打的’最早是...

北方人与南方人说话的方式
答:北方人说话:字正腔圆,平仄分明,掷地有声,一字一句,即是南方人也可以很容易聼得懂,南方人说话:平仄不分,声调不分,例如“买卖”二字根本聼不懂到底是“买”还是“卖”,再加上很多都是很小一个区域裏面的土话,北方人根本聼不懂。

东北方言有什么特点?
答:个人简单总结了一下,这里主要说给题主和东北孩子们听。东北方言大致有四个特点。其一、发音不容易误听。由于历史的原因,东北古早的移民多是军屯和民屯。在紧急情况下,发音被误听会导致很严重的后果。因此在东北某些字的发音有别于其他地区,比如“三"有时发第二声,“七”有时发音为“骑”等等。...

为什么南方人普通话没有北方人说的好?
答:简单的说:北方人说话:字正腔圆,平仄分明,掷地有声,一字一句,即是南方人也可以很容易聼得懂,南方人说话:平仄不分,声调不分,例如“买卖”二字根本聼不懂到底是“买”还是“卖”,再加上很多都是很小一个区域裏面的土话,北方人根本聼不懂 亲身经历:前几天 和一位广东的老大娘说话,她...

东北话的发音特点
答:我有时候一说话,南方人也说和东北人演的小品说话是一样的。女儿也说我东北味浓,而且她还说:“你自己觉得普通话说的挺好的,其实东北音很重。"“乡音难改嘛。”我说。心想:我就是东北人嘛,自豪感油然而生。东北话的特点是:东北话是很有幽默感的,富有感染力,字字咬得很清,声音很重,...

北方人是不是声音大而且听着很冲脑门?
答:北方的人一般的情况下都是大嗓门高声音的,而且听着很冲脑门这种说法,我觉得是对的,比较符合北方人的大嗓门的特点,北方根本就没有南方人那种温温而雅,小心翼翼,所以我们北方人应该注意

普通话对于南北方人是否有区别对待?
答:正常来说,南方人与北方人的普通话都是有差异的,而是是有区别对待。北方人说,普通话比较声音大,然后嗓音比较厚实,喉咙大,而南方人嗓音比较小,轻言轻语,比较温柔。所以普通话对于南方人与北方人来说都是有区别对待的。因为南北差异比较大,生存环境与日常交流方式也不同,造成普通话标准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