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区别 孔子说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说过"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

作者&投稿:颛池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区别:

这两句话都是要表达“多考虑别人感受,多站在别人的立场来考虑问题”的意思,但前者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而后者是从别人的角度去出发。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译文是自己不想做的,不想要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译文是自己想成功首先使别人也能成功,自己想被人理解,首先要理解别人。

扩展资料

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出处以及引申含义:

1、出处: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论语·颜渊》

2、引申:自己不愿承受的事也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最早由儒家始祖孔子的一种准则。也就是,你要求别人做什么时,首先自己本身也愿意这样做,或你本身也做到如别人这样了,那么你的要求才会心安理得;通俗理解就是,自己做不到,便不能要求别人去做到。

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出处以及意义:

1、出处: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一一(《论语·雍也》)

2、意义:两千多年来,仁、义、礼、智、信作为华夏儿女不可或缺的道德准则,其中最重要的一个“仁”字,体现了我中华儿女以天下为己任的雄心壮志。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变强大,不仅是因为强大可以保护自己,更重要的是强大可以更好的帮助他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意思是,自己不想做的,不想要的,不要强加给别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意思是,自己想成功首先使别人也能成功,自己想被人理解,首先要理解别人。这两句话都是要表达“多考虑别人感受,多站在别人的立场来考虑问题”的意思,但前者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而后者是从别人的角度去出发。

区别:
这两句话都是要表达“多考虑别人感受,多站在别人的立场来考虑问题”的意思,但前者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而后者是从别人的角度去出发。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译文是自己不想做的,不想要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译文是自己想成功首先使别人也能成功,自己想被人理解,首先要理解别人。
扩展资料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出处以及引申含义:
1、出处: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论语·颜渊》
2、引申:自己不愿承受的事也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最早由儒家始祖孔子的一种准则。也就是,你要求别人做什么时,首先自己本身也愿意这样做,或你本身也做到如别人这样了,那么你的要求才会心安理得;通俗理解就是,自己做不到,便不能要求别人去做到。
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出处以及意义:
1、出处: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一一(《论语·雍也》)
2、意义:两千多年来,仁、义、礼、智、信作为华夏儿女不可或缺的道德准则,其中最重要的一个“仁”字,体现了我中华儿女以天下为己任的雄心壮志。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变强大,不仅是因为强大可以保护自己,更重要的是强大可以更好的帮助他人。

头句和后一句这两个句子是反的说。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如何理解?~

自己想立足于社会,所以帮助别人立足于社会

自己想要通达进取,所以帮助别人通达进取

自己都不想要的东西,也不强加给别人
==========
和楼上几位兄弟意思相反,只是觉得如果头两句把别人放在自己之前的话,那么第三句的“己所不欲”中主语显得有些不够恰当。
索性,三句都是以“己”为出发点,来的倒顺畅些

其中重点在第三句,联合国都有这句话 ,前两句没有深究字眼。呵呵
==============
记得曾有人解释过这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联合国存在的意义在于告诫各国,尤其是大国。不能以强欺弱等等霸道行径。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颇有共通之意。

尤其是在反侵略战争领域运用尤其明显。如今这个“施”使用更多的也许是“强加”之意。

不过,训诂训诂,个人有个人的道理,讲得通,用的了就算是收获了。呵呵。
引自: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54634590.html?si=2
一段,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指:自己不想要的东西,切勿强加给别人。孔子所强调的是,人应该宽恕待人,应提倡“恕”道,唯有如此才是仁的表现。“恕”道是“仁”的消极表现,而其积极表现便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孔子所阐释的仁以“爱人”为中心,而爱人这种行为当然就包括着宽恕待人这一方面。《论语》中提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用自己的心推及别人;自己希望怎样生活,就想到别人也会希望怎样生活;自己不愿意别人怎样对待自己,就不要那样对待别人;自己希望在社会上能站得住,能通达,就也帮助别人站得住,通达。总之,从自己的内心出发,推及他人,去理解他人,对待他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简单地说就是推己及人,它和中国民间常说的将心比心,设身处地为别人想一想等等,指的都是一个意思。

总之这两个句子是一个意思的!

孔子名言
答:做人格言 不学礼,无以立。己所不欲,匆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下信乎?传不习乎?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欲也应勿施于人,这句话有道理吗,用哲学理_百度...
答: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指:自己不想要的东西,切勿强加给别人.孔子所强调的是,人应该宽恕待人,应提倡“恕”道,唯有如此才是仁的表现.“恕”道是“仁”的消极表现,而其积极表现便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孔子所阐释的仁以“爱人”为中心,而爱人这种行为当然就包括着宽恕待人这一方面.《论语》中提到...

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相同意思的名言_百 ...
答:1、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出处:《论语》译文:几个人在一起,其中必有一人是可以学习的能者,选择他的长处学习,看见没有德行的人,自己就要反省是否有和他一样的错误。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处:《论语》译文:自己不愿承受的事也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3、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

人所不欲,勿施于人,人之所欲,施之于人
答:“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指:自己不想要的东西,切勿强加给别人。孔子所强调的是,人应该宽恕待人,应提倡“恕”道,唯有如此才是仁的表现。“恕”道是“仁”的消极表现,而其积极表现便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孔子所阐释的仁以“爱人”为中心,而爱人这种行为当然就包括着宽恕待人...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什么意思
答:出自:春秋孔子《论语 雍也》原文选段: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译文:子贡说:“假若有一个人,他能给老百姓很多好处又能周济大众,怎么样?可以算...

为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什么意思
答:“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指:自己不想要的东西,切勿强加给别人。孔子所强调的是,人应该宽恕待人,应提倡“恕”道,唯有如此才是仁的表现。“恕”道是“仁”的消极表现,而其积极表现便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孔子所阐释的仁以“爱人”为中心,而爱人这种行为当然就包括着宽恕待人...

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那么己所欲应不应该施于人呢?
答:亦不可施于人。我们要求自己能多为别人着想。如果别人喜欢我们所喜欢的,那么一起探讨当然没关系。可是如果自己所喜欢的并不一定是别人想要的,那么强施于人也不好。正如’‘别老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别老以为自己喜欢的就是别人喜欢的。希望能帮到你。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是怎么理解的?
答:“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指:自己不想要的东西,切勿强加给别人.孔子所强调的是,人应该宽恕待人,应提倡“恕”道,唯有如此才是仁的表现.“恕”道是“仁”的消极表现,而其积极表现便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孔子所阐释的仁以“爱人”为中心,而爱人这种行为当然就包括着宽恕待人这一方面....

孔子曾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应该如何处理人与人的关系?
答:“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指:自己不想要的东西,切勿强加给别人。孔子所强调的是,人应该宽恕待人,应提倡“恕”道,唯有如此才是仁的表现。“恕”道是“仁”的消极表现,而其积极表现便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孔子所阐释的仁以“爱人”为中心,而爱人这种行为当然就包括着宽恕待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说的是什么意思
答: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自己不喜欢的,也不要亲自强加给对方。这句话所揭晓的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孔子所言是指人应当以对待自身的行为为参照物来对待他人。人应该有宽广的胸怀,待人处事之时切勿心胸狭窄,而应宽宏大量,宽恕待人。倘若自己所不欲的,硬推给他人,不仅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