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时间与意义,

作者&投稿:赤战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第二次工业革命同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首先,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许多技术发明都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而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自然科学的新发展,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地结合起来,科学地推动生产力发展方面发挥了更为重要的作用,它与技术的结合使第二次工业革命取得了巨大的成果。

其次,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重要的新机器和新生产方法主要是在英国发明的,其他国家工业革命发展相对缓慢;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新的技术和发明超出了一国的范围,其规模更加广泛,发展也比较迅速。

第三,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时,有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如日本尚未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对它们来说,两次工业革命是交叉进行的。它们既可以吸收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技术成果,又可以直接利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新技术,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也比较快。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可以从4个方面来说:

首先,新能源的大规模应用,如电力,煤炭等,这些新能源的直接促进了重工业的大踏步前进,使大型的工厂能够方便廉价的获得持续有效的动力供应,进而使大规模的工业生产成为可能,并为之后的经济垄断奠定了基础。

其次,内燃机的发明解决了长期困扰人类的动力不足的问题。内燃机的发明又促进了发动机的出现,发动机的发明又解决了交通工具的问题,推动了汽车,远洋轮船,飞机的迅速发展,使人类的足迹遍布了全世界,也让各个地区的文化,贸易交流更加便利。

第三,通讯工具的发明。自从19世纪70年代美国人贝尔发明了电话之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就不在局限与面对面的谈话。

最后,化工业的迅猛发展。炸药的发明,大大促进了军工业的进步,并最终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从煤炭中提取各种化合物,塑料,人造纤维先后被投入实际生活。

上述的四种发明,对第二次工业革命产生了决定性的作用,人类开始通过科学研究来获得纯粹的知识,然后又反过来促进理论的应用

对中国的影响:
19世纪70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西方国家需要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开展殖民活动,争夺商品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在全世界领土已被瓜分完毕的情况下,中国则成了它们掠夺的中心,这次工业革命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1.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从边疆危机到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从强占租界地、划分势力范围、瓜分狂潮到八国联军侵华,帝国主义展开瓜分中国的狂潮。《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3.中国人民的抗争和探索
边疆危机、中法战争和甲午战争中的爱国官兵英勇抗争;农民阶级的义和团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的维新变法运动;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辛亥革命。
4.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甲午战争后签订《马关条约》,使外国在华投资设厂合法化。列强竞相对华输出资本,加剧经济侵略,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为维新变法运动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提供了社会基础和阶级基础,这是世界历史发展潮流所产生的必然结果。
5.中国近代科技进一步发展
西方列强的侵略,客观上也传播着进步和文明,促进了中国近代科技的发展。

这个问题回答的基本原则就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过来影响生产力”。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在英国,是因为当时英国经过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比较稳定的政权,同时,积极扩展殖民地,创造了有利于经济发展的环境,有庞大的市场和丰富的原料来源,迫切要求有新的生产工具。在长期的生产中,发明了很多新的工具,以蒸汽机为标志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应运而生。但是后来随着英国国内市场的饱和,英国的国内资本在利益驱动下开始向国外扩展,特别是经过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世界的经济重心开始向美国转移。而美国当时的政治环境也更有利于新的技术的发明和应用。更重要的是,第一次工业革命与第二次工业革命并没有直接的联系,第二次工业革命是以电气化为标志的,这就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以蒸汽机为动力的基础上有了巨大的飞跃,从而使得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中心转移到了美国。

第二次工业革命政治上,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此为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展的政治前提。 经济上,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世界市场的形成既加强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联系,也加剧了各国经济竞争。为了在激烈的经济竞争中把握先机,占据主动,各国都寻求技术上的革新。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新的技术和发明超出了一国的范围,其规模更加广泛,发展也比较迅速.美国主导一说并不准确。
第一次工业革命使英国最先从农业社会中脱颖而出,凭借着廉价的纺织品横行天下,称霸世界,英国被誉为“世界工厂”。在世界各地倾销它的产品

上网搜索央视的《大国崛起》这个专题纪录片

因为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的时间是十八世界六十年代,当时美国还未成立。但在美国成立后,很多的英国人向往人权,逃到新建立的美国,给美国带去了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美国因此得到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时,英国还是君主立宪制,而美国是较自由的资本主义制度,在制度上更有利于人民的积极发展,所以第二次工业革命在美国首先掀起。
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首先在纺织业得到应用,后来又发明了蒸汽机车。。。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影响:
19世纪70年代以后,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对人类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科技、和生产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生产力飞跃发展,使社会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形成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资本主义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
革命评价:
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得资本主义经济、文化、政治、军事等各个方面,发展不平衡,帝国主义争夺市场经济和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更加激烈。
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使得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最终确立,世界逐渐成为一个整体。
第二次工业革命进一步增强了人们的生产能力,交通更加便利快捷,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扩展资料:
革命背景:
19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自然科学研究取得重大进展,1870年以后,由此产生的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次不穷,并被应用于各种工业生产领域,促进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蓬勃兴起,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
重大发明:
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器的广泛应用最为显著。
19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出现了一系列的重大发明。
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制成了发电机;到70年年代,实际可用的发电机问世。
电器开始用于代替机器,成为补充和取代以蒸汽机为动力的新能源。随后,电灯、电车、电影放映机相继问世,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
科学技术应用于工业生产的另一项重大成就,是内燃机的创新和使用。
19世纪七八十年代,以煤气和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相继诞生,90年代柴油机创制成功。内燃机的发明解决了交通工具的发动机问题。80年代德国人卡尔·弗里特立奇·本茨等人成功地制造出由内燃机驱动的汽车,内燃汽车、远洋轮船、飞机等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内燃机的发明,推动了石油开采业的发展和石油化工工业的生产。
1870年,全世界生产大约八十万吨石油,而1900年的年生产量猛增到了二千万吨石油。
科学技术的进步也带动了电讯事业的发展。
19世纪70年代,美国人贝尔发明了电话,90年代意大利人马可尼试验无线电报取得了成功,都为迅速传递信息提供了方便。世界各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联系进一步加强。
第二次工业革命同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1、首先,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许多技术发明都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而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自然科学的新发展,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地结合起来,科学在推动生产力发展方面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它与技术的结合使第二次工业革命取得了巨大的成果。
2、其次,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重要的新机器和新生产方法主要是在英国发明的,其他国家工业革命的发展进程相对缓慢;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新的技术和发明超过一国的范围,其规模更加广泛,发展也比较迅速。
3、最后,由于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时,有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如日本尚未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对它们来说,两次工业革命是交叉进行的,它们既可以吸收第一次工业革命,又可以直接利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新技术,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也比较快。
参考资料:第二次工业革命-百度百科

一、第一次工业革命时间: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
意义:大幅度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第一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地位。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时间: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
意义: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电力、汽车、化工等新兴产业的诞生。它使得世界各地的联系与沟通变得更加紧密,有利于促进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扩展资料1、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背景:
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确立,为英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英国资产阶级统治一方面积极发展海外贸易,进行殖民统治,积累了丰富的资本,扩展了广阔的海外市场和最廉价的原料产地。
另一方面,进一步推行“圈地运动”,获得了大量的廉价劳动力,蓬勃发展的工场手工业,积累了丰富的生产技术知识,增加了产量,但还是无法满足不断扩大市场需要,于是,一场生产手段的革命呼之欲出。
18世纪60年代,在英国的资本主义生产中,大机器生产开始取代工厂手工业,生产力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历史上把这一过程称为“工业革命”。
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
19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自然科学研究取得重大进展,1870年以后,由此产生的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次不穷,并被应用于各种工业生产领域,促进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蓬勃兴起,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第一次工业革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内容是什么?
答:第二次工业革命简介:1870年以后,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大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这就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当时,科学技术的突出发展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新通讯手段的发明。第二次工业革命背景:背景 ...

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时间分别是?
答:第一次工业革命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人类开始进入蒸汽时代)代表国家:英国 第二次工业革命 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人类开始进入电气时代,并在信息革命、资讯革命中达到顶峰)代表国家:德国、美国 第三次工业革命(科技革命,工业革命是惯性称呼)20世纪50年代至今(人类进入原子能、计算机、...

第一二三次工业革命时间分别是多久?
答:1、第一次工业革命 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中期(人类开始进入蒸汽时代)。2、第二次工业革命 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人类开始进入电气时代,并在信息革命、资讯革命中达到顶峰)。3、第三次工业革命 20世纪后半期,约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人类进入科技时代,生物克隆技术的出现,航天科技的出现,...

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的原因和成就
答:原因:1、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的确立为第二次工业革命提供了政治保障;2、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第二次工业革命提供了雄厚的经济基础;3、自然科学研究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各种新技术\新成就层出不穷,并被应用于工业生产,促进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蓬勃兴起;4、世界市场的出现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初步形成,...

四次工业革命分别是什么
答:第一次工业革命大大密切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改变了世界的面貌,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的英国,很快成为世界霸主。2、第二次工业革命 时间: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标志:人类开始进入电气时代,并在信息革命、资讯革命中达到顶峰。简介:第二次工业革命是指19世纪中期,欧洲国家和美国、日本的资产阶级...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间
答:第二次工业革命时间是19世纪60年代后期。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自然科学研究取得重大进展,1870年以后,由此产生的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被应用于各种工业生产领域,促进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蓬勃兴起,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时间 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

什么是第二次工业革命?
答:第二次工业革命出现的新兴工业部门是电力工业、石油工业、化学工业、汽车制造业、飞机制造业。1879年美国天才“发明大王”爱迪生发明耐用电灯泡,以及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广泛使用,人们开始进入电气时代。在电能的应用方面,美国和德国处于领先地位。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卡尔本茨设计出内燃机,以后被广泛应用于...

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的时间与结果?
答:为了追求更好的机器和动力来提高生产效率,把科学原理转化为技术和发明,并运用到生产中去,成为一股顺势所驱的浪潮。从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科学技术的发展迎来了新的春天,取得了一系列大的突破和进展。世界由“蒸汽时代”进入了“电气时代”。这次科技进步被称为近代历史上的第二次工业革命。这次...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内容是什么?
答:第二次工业革命从19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基本完成。它以电力的广泛运用为显著特点。在电力的使用中,发电机和电动机是相互关联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发电机是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电动机则相反,是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发电机原理的基础是1819年丹麦人奥斯特发现的电流磁效应以及英国科学...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间
答:第二次工业革命时间是19世纪60年代后期。第二次工业革命介绍:第二次工业革命是指19世纪中期,欧洲国家和美国、日本的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的完成,促进了经济的发展。19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第二次工业革命。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经济、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