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不守,县为如不守,县为贼所得矣.仓廪皆其积也,府库皆其财也,百姓皆其战士也,国家何有?怎么翻译 杨烈妇传翻译及原文及注释

作者&投稿:友轮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这句话出自唐代哲学家、文学家李翱所作《杨烈妇传》。原文引用有误,当作:“如不守,县为贼所得矣,仓廪皆其积也,府库皆其财也,百姓皆其战士也,国家何有?”
准确的翻译是:“如果(县城)守不住,县城就被叛贼得到了,县里的粮仓里的粮食就都会成为叛贼的积蓄,仓库里的资财就都会成为叛贼的资财,百姓也都会成为叛贼的战士,国家还有什么呢?”
【注释】
1、不守:不坚守城池。这里指守不住城池。
2、为……所……:被动句式。为:介词,表示被动。
3、仓廪:储藏米谷之所;仓:谷藏曰仓。廪:米藏曰廪。《墨子·非乐上》:“士君子……内治官府,外收敛关市山林泽梁之利,以实仓廪府库,此其分事也。”《礼记·月令》:“季春之月……命有司发仓廪,赐贫穷,振乏绝。”孔颖达疏引蔡邕曰:“谷藏曰仓,米藏曰廪。”《史记·五帝本纪》:“尧乃赐舜絺衣,与琴,为筑仓廪,予牛羊。”唐元稹《范季睦授尚书仓部员外郎制》:“乘我有秋,大实仓廪。”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七十一回:“(齐)景公乃除去烦刑,发仓廪以贷贫穷,国人感悦。于是征聘于东方诸侯。”清昭梿《啸亭杂录·纯皇爱民》:“地方偶有偏灾,即命开启仓廪,蠲免租税。”
4、府库:指收藏文书财物财物和兵器的地方。《孟子·梁惠王下》:“君之仓廪实,府库充。”《周礼·天官·大府》:“凡万民之贡,以充府库。”《礼记·月令》:“(季春之月)开府库,出币帛。”《礼记·曲礼下》:“在府言府,在库言库。”郑玄注:“府谓寳藏货贿之处也;库谓车马兵甲之处也。”《东周列国志》第一百五回:“尉缭对曰:‘今国家之计,皆决于豪臣;豪臣岂尽忠智,不过多得财物为乐耳。大王勿爱府库之藏,厚赂其豪臣,以乱其谋,不过亡三十万金,而诸侯可尽。’”
5、何有:古人习语,意义随所施而异。本义:有什么。出处:《诗·邶风·谷风》:“何有何亡,黾勉求之。”郑玄笺:“君子何所有乎?何所亡乎?”例:晋潘尼《赠陆机出为吴王郎中令》诗:“崐山何有?有瑶有珉。”
引申:
①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难。
例:《论语·里仁》:“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何晏集解:“何有者,言不难。”
《孟子·梁惠王下》:“王如好货,与百姓同之,于王何有?”汉袁康《越绝书·计倪内经》:“王审用臣之议,大则可以王,小则可以霸,于何有哉?”晋陶潜《拟古》诗之一:“意气倾人命,离隔复何有?”
②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怜惜﹑不爱重等。
例:《左传·僖公二十四年》:“除君之恶,唯力是视,蒲人、狄人,余何有焉?今君即位,其无蒲、狄乎!”杨伯峻注:“何有,古人习语,意义随所施而异,此谓心目中无之也。”
《吕氏春秋·知接》:“人之情,非不爱其子也,其子之忍,又将何有于君?”清侯方域《重修颜鲁公碑亭记》:“其视卿相王侯与其国封邸第,曾不若脱屣,而何有于亭?”
③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无关。
例:《左传·昭公二十八年》:“祁氏私有讨,国何有焉?”杜预注:“言讨家臣,无与国事。”
《左传·哀公二十七年》:“若利本之颠,瑶何有焉?”宋曾巩《寄欧阳舍人书》:“苟其人之恶,则于铭乎何有?”
④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顾虑﹑不在乎。
例:《左传·昭公元年》:“吉若获戾,子将行之,何有于诸游?”杨伯峻注:“言不必顾虑游氏诸人。”
明李贽《与周友山》:“士为知己者死,死且甘焉,又何有于废弃欤?”鲁迅《热风·反对“含泪”的批评家》:“然而一切青年的心,却未必都如此不净;倘竟如此不净,则即使‘授受不亲’后来也就会‘瞟’,以至于瞟以上的等等事,那时便是一部《礼记》,也即等于《金瓶梅》了,又何有于《蕙的风》?”
⑤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无所得。
例:《左传·僖公十五年》:“获晋侯,以厚归也;既而丧归,焉用之?大夫其何有焉?”杜预注:“何有犹何得。”
⑥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无所不有。
例:《文选·木华》:“弘往纳来,以宗以都。品物类生,何有何无?”李善注:“言诸品物以类相生,何所不有?何者而无?言其多也。”
⑦哪里有,岂有。
例:汉张衡《西京赋》:“泽虞是滥,何有春秋?”《后汉书·贾琮传》:“刺史当远视广听,纠察美恶,何有反垂帷裳以自掩塞乎?”唐韩愈《与孟尚书书》:“凡君子行己立身,自有法度……何有去圣人之道,舍先王之法,而从夷狄之教以求福利也?”明吴承恩《赠邑侯念吾高公擢南曹序》:“自仍岁之水也,洪涛冒夫城郭,而何有于田,何有于食,何有于租与赋哉!”
这里用的是本义。
附录:
李翱《杨烈妇传》全文
建中四年,李希烈陷汴州;既又将盗陈州,分其兵数千人抵项城县。盖将掠其玉帛,俘累其男女,以会于陈州。
县令李侃,不知所为。其妻杨氏曰:“君,县令也。寇至当守;力不足,死焉,职也。君如逃,则谁守?”侃曰:“兵与财皆无,将若何?”杨氏曰:“如不守,县为贼所得矣,仓廪皆其积也,府库皆其财也,百姓皆其战士也,国家何有?夺贼之财而食其食,重赏以令死士,其必济!”于是,召胥吏、百姓于庭,杨氏言曰:“县令诚主也;虽然,岁满则罢去,非若吏人、百姓然。吏人、百姓,邑人也,坟墓存焉,宜相与致死以守其邑,忍失其身而为贼之人耶?”众皆泣,许之。乃徇曰:“以瓦石中贼者,与之千钱;以刀矢兵刃之物中贼者,与之万钱。”得数百人,侃率之以乘城。杨氏亲为之爨以食之;无长少,必周而均。使侃与贼言曰:“项城父老,义不为贼矣,皆悉力守死。得吾城不足以威,不如亟去,徒失利无益也。”贼皆笑。有蜚箭集于侃之手,侃伤而归。杨氏责之曰;“君不在,则人谁肯固矣,与其死于城上,不犹愈于家乎?” 侃遂忍之,复登陴。
项城,小邑也,无长戟劲弩、高城深沟之固。贼气吞焉,率其徒将超城而下。有以弱弓射贼者,中其帅,坠马死。——其帅,希烈之婿也。贼失势,遂相与散走,项城之人无伤焉。
刺史上侃之功,诏迁绛州太平县令。杨氏至兹犹存。
妇人女子之德,奉父母舅姑尽恭顺,和于娣姒,于卑幼有慈爱,而能不失其贞者,则贤矣。辨行列,明攻守勇烈之道,此公卿大臣之所难。厥自兵兴,朝廷宠旌守御之臣,凭坚城深池之险,储蓄山积,货财自若;冠胄服甲负弓矢而驰者,不知几人。其勇不能战,其智不能守,其忠不能死,弃其城而走者有矣。彼何人哉!若杨氏者,妇人也,孔子曰:“仁者必有勇。”杨氏当之矣。
赞曰:凡人之情,皆谓后来者不及于古之人。贤者古亦稀,独后代耶?及其有之,与古人不殊也。若高愍女、杨烈妇者,虽古烈女其何加焉?予惧其行事湮灭而不传,故皆叙之,将告于史官。

假如不守住,县城将被叛贼抢夺去,粮仓里储藏的都成了叛军的积蓄,政府的财库都成了他的财产,百姓都成了他们的士兵,国家还有什么呢?

  问题引用的原文有误。应为:
  如不守,县为贼所得矣,仓廪皆其积也,府库皆其财也,百姓皆其战士也,国家何有?
  释义:
  如果守不住,县城就被贼寇占领了,粮仓变成了他们的存积,金库变成了他们的资财,老百姓也就成了他们的士卒,国家还有什么呢?
  重点词语:
  不守:守不住。古今异义,不能理解为“放弃不去守卫”。

如不守护(县城),县城因为如不守护,县城被贼人得到了,仓库都成了他的积累,府库都成了他的财富,百姓都成了他的战士,(那么)国家有什么呢?
自己翻译的可能不甚标准~

“如果(县城)守不住,县城就被叛贼得到了,县里的粮仓里的粮食就都会成为叛贼的积蓄,仓库里的资财就都会成为叛贼的资财,百姓也都会成为叛贼的战士,国家还有什么呢?”

古文翻译《杨烈妇传》中的一段~

【译文】建中四年(公元738年),李希烈攻陷了汴州,接着又将掠夺陈州,分出他的部队几千人,开拔到达项城县。将掠取这里的财物,俘虏捆绑这里的男女,到陈州会师。县官李侃不知怎么才好。他的妻子杨氏说: “您是县官,叛贼到当守卫;力量不足,即使死了,也是忠于职守。您假如逃跑,那么谁来守城?”李侃说:“军队与钱财都没有了,该怎么办?”杨氏说:“假如不守住,县城将被叛贼抢夺去?粮仓里储藏的都成了叛军的积蓄,政府的财库都成了他的财产,百姓都成了他们的士兵,国家还有什么呢?夺取贼兵的财物,吃他们的粮食,重赏鼓励敢死的士兵,那一定能成功的。” 于是在庭院召集胥吏百姓。杨氏说:“县官,确实是一城之主,虽然如此,任期满了就离职而去,不像吏人百姓那样。吏人百姓,都是本地人,祖坟在这里,应该相互出力死守这个县城,怎能忍心丧失自身而成为叛贼俘虏呢?”众人都流泪答应了。于是杨氏宣布命令:“凡是用砖瓦石块击中贼人的,奖赏他千钱;用刀箭兵器之类击中敌人的,奖赏他万钱。”得到数百人,李侃带领他们登上了城墙。杨氏亲自为他们煮饭让他们吃,不分老小,一定照顾周到均匀,杨氏让李侃对敌人通话:“项城父老,守义而决不从贼,都全力死守不怕牺牲,即使得到我们的城也不能显示你们的军威,不如赶快离去,白白地失利,没有什么好处。”判贼都笑了。这时有流矢射中李侃的手,李侃受伤而归。杨氏责备他说:“你不在,那么谁能固守阵地!即使死在城上,岂不比死在家里有意义吗?”李侃就忍着伤痛,又登上了城墙。项城是小地方,没有长戟劲弩精良武器,没有高城深沟来固守。判贼气焰嚣张,率领他们的士兵将要跳过城墙而攻下项城。此时守城士兵用普通的弓箭射贼人,射中了他们的统帅,落马而死。他们的统帅是李杀烈的女婿。叛贼失势了,接着全都逃跑了。项城的人没有伤亡。刺史把李侃的功劳上报了,上级下命令调李侃任绛州太平(今山西临汾)县令。

《杨烈妇传》翻译:
建中四年(公元738年),李希烈攻陷了汴州,接着又将陈州,分出他的部队几千人,开拔到达项城县。将掠取这里的财物,俘虏这里的男女,到陈州会师。县官李侃不知怎么才好。他的妻子杨氏说: “您是县官,叛贼到当;力量不足,即使死了,也是忠于职守。
您假如逃跑,那么谁来守城?”李侃说:“军队与钱财都没有了,该怎么办?”
杨氏说:“假如不守住,县城将被叛贼抢夺去?粮仓里储藏的都成了叛军的积蓄,的财库都成了他的财产,百姓都成了他们的士兵,国家还有什么呢?夺取贼兵的财物,吃他们的粮食,重赏鼓励敢死的士兵,那一定能成功的。” 于是在庭院召集胥吏百姓。
杨氏说:“县官,确实是一城之主,虽然如此,任期满了就离职而去,不像吏人百姓那样。吏人百姓,都是本地人,祖坟在这里,应该相互出力死守这个县城,怎能忍心自身而成为叛贼俘虏呢?”众人都流泪答应了。
于是杨氏宣布命令:“凡是用砖瓦石块击中贼人的,赏他千钱;用刀箭兵器之类击中敌人的,赏他万钱。”得到数百人,李侃带领他们登上了城墙。
杨氏亲自为他们煮饭让他们吃,不分老小,一定照顾周到均匀,杨氏让李侃对敌人通话:“项城父老,守义而决不从贼,都全力死守不怕,即使得到我们的城也不能显示你们的军威,不如赶快离去,白白地失利,没有什么好处。”叛贼都笑了。
这时有流矢射中李侃的手,李侃受伤而归。杨氏责备他说:“你不在,那么谁能阵地!即使死在城上,岂不比死在家里有意义吗?”李侃就忍着伤痛,又登上了城墙。项城是小地方,没有长戟劲弩精良武器,没有高城深沟来。
叛贼,率领他们的士兵将要翻过城墙而攻下项城。此时守城士兵用普通的弓箭射贼人,射中了他们的统帅,落马而死。他们的统帅是李希烈的女婿。叛贼失势了,接着全都逃跑了。项城的人没有伤亡。
《杨烈妇传》原文:
建中四年,李希烈陷汴州;既又将盗陈州,分其兵数千人抵项城县。盖将掠其玉帛,俘累其男女,以会于陈州。
县令李侃,不知所为。其妻杨氏曰:“君,县令也。寇至当守;力不足,死焉,职也。君如逃,则谁守?”侃曰:“兵与财皆无,将若何?”
杨氏曰:“如不守,县为贼所得矣,仓廪皆其积也,府库皆其财也,百姓皆其战士也,国家何有?夺贼之财而食其食,重赏以令死士,其必济!” 于是,召胥吏、百姓于庭,杨氏言曰:“县令诚主也;虽然,岁满则罢去,非若吏人、百姓然。
吏人、百姓,邑人也,坟墓存焉,宜相与以守其邑,忍失其身而为贼之人耶?”众皆泣,许之。乃徇曰:“以瓦石中贼者,与之千钱;以刀矢兵刃之物中贼者,与之万钱。”得数百人,侃率之以乘城。杨氏亲为之爨以食之;无长少,必周而均。
使侃与贼言曰:“项城父老,义不为贼矣,皆悉力守死。得吾城不足以威,不如亟去,徒失利无益也。”贼皆笑。有蜚箭集于侃之手,侃伤而归。杨氏责之曰;“君不在,则人谁肯固矣,与其死于城上,不犹愈于家乎?” 侃遂忍之,复登陴。
项城,小邑也,无长戟劲弩、高城深沟之固。贼气吞焉,率其徒将超城而下。有以弱弓射贼者,中其帅,坠马死。——其帅,希烈之婿也。贼失势,遂相与散走,项城之人无伤焉。刺史上侃之功,诏迁绛州太平县令。杨氏至兹犹存。
妇人女子之德,奉父母舅姑尽恭顺,和于娣姒,于卑幼有慈爱,而能不失其贞者,则贤矣。辨行列,明攻守勇烈之道,此公卿大臣之所难。厥自兵兴,朝廷宠旌守御之臣,凭坚城深池之险,储蓄山积,货财自若;冠胄服甲负弓矢而驰者,不知几人。
其勇不能战,其智不能守,其忠不能死,弃其城而走者有矣。彼何人哉!若杨氏者,妇人也,孔子曰:“仁者必有勇。”杨氏当之矣。
赞曰:之情,皆谓后来者不及于古之人。贤者古亦稀,独后代耶?及其有之,与古人不殊也。若高愍女、杨烈妇者,虽古烈女其何加焉?予惧其行事湮灭而不传,故皆叙之,将告于史官。
《杨烈妇传》注释:
1.陷:攻陷。
2.盗:侵略。
3.累:。
4.会:会师。
5.济:成功。
6.:冒死。
7.乘:登上。
8.爨:烧饭。
9.食(音同‘四’):给……吃。
10.无:无论。
11:周而均:周全并且公平。
12.蜚:同”飞“。
13.固:,坚守。
14.淠(音同”皮”):城墙。
15.超:越过。
此文出自唐代·李翱所作的《杨烈妇传》

扩展资料写作背景:
《杨烈妇传》选自《李文公集》,是作者的精心之作。它记述了一位县令的妻子,在叛军兵临城下,举县不知所措之时,挺身而出,发动胥吏百姓进行抵抗。
以弱胜强,击退叛军,保住了城池。作者曾在《答皇甫湜书》中自信地写到:“仆文虽不足以希左丘明、司马子长,足下视仆叙高愍女、杨烈妇,岂尽出班孟坚、蔡伯喈之下耶?”《新唐书·烈女传》所载杨烈妇之事与本文大抵相同,当以此文为据。
作者简介:
李翱(772—836),唐代哲学家、文学家。字习之,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人,据《新唐书》本转记载,李翱出生于名门望族陇西李氏,乃“后魏尚书左仆射冲十世孙”。
父楚金,贝州司法参军。李翱幼年刻苦读书,勤于佛学,博雅好古,为文尚气质,后师从韩愈,世人多以“韩李”并称。贞元进士,官至山南东道节度使,会昌元年(841年)卒于襄州(今湖北襄阳)。
他的思想为后来道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其散文平实流畅、富有感情色情,《来南录》记载天和三年十月自长安经洛阳,由水道至广州的行程,虽极简略,但已具日记规模,开日记体游记散文之先声。
李翱是韩愈的学生,所以他的文学思想受韩愈影响颇深。在推广古文运动时,主张文章要义、理、文三者并重,“文以载道”是他的文学主体核心。他的文章素与韩愈齐名。

杨烈妇传文言文翻译
答:1、《杨烈妇传》翻译:建中四年(公元738年),李希烈攻陷了汴州,接着又将陈州,分出他的部队几千人,开拔到达项城县。将掠取这里的财物,俘虏这里的男女,到陈州会师。县官李侃不知怎么才好。他的妻子杨氏说:“您是县官,叛贼到当;力量不足,即使死了,也是忠于职守。您假如逃跑,那么谁来守城?...

古文翻译《杨烈妇传》中的一段
答:【译文】建中四年(公元738年),李希烈攻陷了汴州,接着又将掠夺陈州,分出他的部队几千人,开拔到达项城县。将掠取这里的财物,俘虏捆绑这里的男女,到陈州会师。县官李侃不知怎么才好。他的妻子杨氏说: “您是县官,叛贼到当守卫;力量不足,即使死了,也是忠于职守。您假如逃跑,那么谁来守城?”...

资治通鉴原文译文对照的版本,谁有啊?发一份给我吧,万分感谢!
答:建中四年,李希烈陷汴州;既又将盗陈州,分其兵数千人,抵项城县。盖将掠其玉帛,俘累其男女,以会于陈州。 县令李侃,不知所为。其妻杨氏曰:“君,县令。寇至当守;力不足,死焉,职也。君如逃,则谁守?”侃曰:“兵与财皆无,将若何?”杨氏曰:“如不守,县为贼所得矣,仓廪皆其积也,府库皆其财也,百姓皆...

本次高考的语文试卷 上海的
答:由于建筑特别是地标性建筑关涉百年大计,千年大计,一旦造好,就很难改变,因而近年来有不少公认的败笔,已成为城市中极不和谐的音符,为世人所诟病,并为后人留下笑柄。④城市新地标必须和城市的历史文脉相协调,近年采也有不少成功的尝试,由著名建筑学家贝聿铭设计的苏州博物馆就是其中一例。该建筑...

初中语文综合复习资料及详解
答:建中四年,项城为叛军困。县令李侃,不知所为。其妻杨氏日:“君,县令也。寇至当守;力不足,死焉,职也。君如逃,则人谁肯固矣!”侃日:“兵与财皆无,将若何”曰:“如不守,县为贼所得矣,仓廪皆其积也,府库皆其财也,百姓皆其战士也,国家何有?夺贼之财而食其食,重赏以令死士...

文言文阅读(19分)杨烈妇传 [唐]李翱建中四年,李希烈陷汴州;既又将盗...
答:小题1:C小题2: (1)力量不足,战死在这里,这是你的职责。(3分。“力不足”1分,“死焉,职也”2分,应译为判断句。“死焉”也可译为“为此而死”) (2)应该一起出死力来坚守这个城池,怎能忍心失掉操守而成为叛贼的俘虏呢?(4分。关键词“相与”“以”“忍”各1分,全句...

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翻译
答:犹守义不辱;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安能复为...刘备采用了鲁肃的计策,进兵驻扎在鄂县的樊口。曹操从江陵将要顺江东下,诸葛亮对刘备说:“事情很紧急...孙权把曹操的信给手下臣子们看,没有一个不像被巨大声响所震动吓得变了脸色。长史张昭等人说:“曹操...

明史陈祚文言文翻译
答:言行贿欲毙金,金乃乞食走阙下,击登闻鼓诉冤,不得达。还墓所,昼夜号泣。里人刘清等陈其事于府...四人斩首示众,韩雍手按着地图同诸将商议说:“贼 以修仁、荔浦为羽翼,应该先攻取这二县来孤立贼的

晋书羊祜传翻译
答:每与吴人交兵,将帅有欲进谲诈之策者,辄饮以醇酒,使不得言。吴将陈尚、潘景来寇,祜追斩之,美其死节而厚加殡敛。景、尚子弟迎丧,祜以礼遣还。每会众江沔游猎,常止晋地。若禽兽先为吴人所伤而为晋兵所得者,皆封还之。于是吴人翕然悦服,称为羊公,不之名也。此文出自唐代房玄龄所...

力不足死焉职也的焉
答:(酌情给分) 译文: 建中四年 ( 公元 738 年 ) ,李希烈攻陷了汴州,接着又将掠夺陈州,分出他的部队几千人,开拔到达项城县。将掠取这里的财物,俘虏捆绑这里的男女,到陈州会师。县官李侃不知怎么才好。他的妻子杨氏说: “ 您是县官,叛贼到当守卫;力量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