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关于抗洪的一个传说故事 有关水的神话故事

作者&投稿:束泡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大禹,他的名字叫文命。禹的父亲叫鲧,算起来,他还是黄帝的后代。他是中国古代最有名的治水英雄。
当尧还在世的时候,中原地带洪水泛滥,无边无际,淹没了庄稼,淹没了山陵,淹没了人民的房屋,人民流离失所,很多人只得背井离乡,水患给人民带来了无边的灾难。在这种情况之下,尧决心要消灭水患,于是就开始访求能治理洪水的人。
大禹治水
一天,他把手下的大臣找到身边,对他们说:“各位大臣,如今水患当头,人民受尽了苦难,必须要把这大水治住,你们看谁能来当此大任呢?”
于是群臣和各部落的首领都推举鲧。尧素来觉得鲧这个人不可信,但眼下又没有更合适的人选,于是就暂且将治水的任务委任给鲧。
鲧治水治了九年,大水还是没有消退,鲧不但毫无办法,而且消极怠工,拿国家这一艰巨的任务当儿戏。后来舜开始操理朝政,他所碰到的首要问题也是治水,他首先革去了鲧的职务,将他流放到羽山,后来鲧就死在那里。
舜也来征求大臣们的意见,看谁能治退这水,大臣们都推荐禹,他们说:“禹虽然是鲧的儿子,但是比他的父亲德行能力都强多了,这个人为人谦逊,待人有礼,做事认认真真,生活也非常简朴。”舜并不因他是鲧的儿子,而轻视他,而是很快把治水的大任交给了他。
大禹实在是一个贤良的人,他并不因舜处罚了他的父亲就嫉恨在心,而是欣然接受了这一任务。他暗暗下定决心:“我的父亲因为没有治好水,而给人民带来了苦难,我一定努力再努力。”
但是他知道,这是一个多么重大的职责啊!他哪里敢懈怠分毫。考虑到这一特殊的任务,舜又派伯益和后稷两位贤臣和他一道,协助他的工作。
当时,大禹刚刚结婚才四天,他的妻子涂山氏是一位贤惠的女人,同意丈夫前去,大禹洒泪和自己的恩爱妻子告别,就踏上了征程。
禹带领着伯益、后稷和一批助手,跋山涉水,风餐露宿,走遍了当时中原大地的山山水水,穷乡僻壤,人迹罕至的地方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大禹感到自己的父亲没有完成治水的大业而空留遗憾,而在他的手上这任务一定要完成。他沿途看到无数的人民都在洪水中挣扎,他一次次在那些流离失所的人民面前流下了自己的清泪,而一提到治水的事,相识的和不相识的人都会向他献上最珍贵的东西,当然他不会收下这些东西,但是他感到人民的情意实在太浓太浓,这也倍增了他的决心和信心。
大禹左手拿着准绳,右手拿着规矩,走到哪里就量到哪里。他吸取了父亲采用堵截方法治水的教训,发明了一种疏导治水的新方法,其要点就是疏通水道,使得水能够顺利地东流入海。大禹每发现一个地方需要治理,就到各个部落去发动群众来施工,每当水利工程开始的时候,他都和人民在一起劳动,吃在工地,睡在工地,挖山掘石,披星戴月地干。
他生活简朴,住在很矮的茅草小屋子里,吃得比一般百姓还要差。但是在水利工程他又是最肯花钱的,每当治理一处水患而缺少钱,他都亲自去争取。
他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有一次他治水路过自己的家,听到小孩的哭声,那是他的妻子涂山氏刚给他生了一个儿子,他多么想回去亲眼看一看自己的妻子和孩子,但是他一想到治水任务艰巨,只得向家中那茅屋行了一个大礼,眼里噙着泪水,骑马飞奔而走了。
大禹根据山川地理情况,将中国分为九个州,就是:冀州、青州、徐州、兖州、扬州、梁州、豫州、雍州、荆州。他的治水方法是把整个中国的山山水水当作一个整体来治理,他先治理九州的土地,该疏通的疏通,该平整的平整,使得大量的地方变成肥沃的土地。
然后他治理山,经他治理的山有岐山、荆山、雷首山、太岳山、太行山、王挝山、常山、砥柱山、碣石山、太华山、大别山等,就是要疏通水道,使得水能够顺利往下流去,不至于堵塞水路。山路治理好了以后,他就开始理通水脉,长江以北的大多数河流都留下了他治理的痕迹。
他治水讲究的是智慧,如治理黄河上游的龙门山就是如此。龙门山在梁山的北面,大禹将黄河水从甘肃的积石山引出,水被疏导到梁山时,不料被龙门山挡住了,过不去。大禹察看了地形,觉得这地方非得凿开不可,但是诺大一个龙门山又如何是好,大禹选择了一个最省工省力的地方,只开了一个80步宽的口子,就将水引了过去。因为龙门太高了,许多逆水而上的鱼到了这里,就游不过去了。许多鱼拼命地往上跳,但是只有极少数的鱼能够跳过去,这就是我们后人所说的“鲤鱼跳龙门”,据说只要能跳龙门,马上鱼就变成了一条龙在空中飞舞。
大禹治水一共花了13年的时间,正是在他的手下,咆哮的河水失去了往日的凶恶,驯驯服服地平缓地向东流去,昔日被水淹没的山陵露出了峥嵘,农田变成了米粮仓,人民又能筑室而居,过上幸福富足的生活。
后代人们感念他的功绩,为他修庙筑殿,尊他为“禹神”,我们的整个中国也被称为“禹域”,也就是说,这里是大禹曾经治理过的地方。

求远古时代关于大洪水的神话故事?~

1、比尔人洪水故事
很久以前,整个世界都在水底下,唯有两座山露在水面。一座叫帕万顿伽尔(Pawandungar),另一座叫马塔芬(Mataphen)。这两座山随着洪水的上涨而升高,更高的那座山上有一个竹篮,神看见这个篮子就走上前问道:“你们是谁?”
里面答道:“我们是巴拉希斯人(Balahis),兄妹俩。”他们在与神说话时转过身来互相端祥对方,神说:“看着对方,再说一次你们是谁?”他们互相看着说:“我们是男人和妻子。”故事结尾有两种说法,一种说他们都朝地上吐痰,从唾液中生出了另一个人。另一种说他俩把一点汗泥撮在一起,从这里形成了另一个人。
2、中美洲惠乔尔人
一个人发现他砍下的树一夜之间又长了出来。他偷看到原来是老祖母纳卡维(Nakawe)干的。她告诉他不久将有一场洪水毁灭世界。她指示他用树造一个箱子,装上谷粒、豆子和火具,还有五块压料的树根做燃料,还要带上一只黑母狗。
箱子在洪水中飘了五年。洪水退后箱子落在一座小山上。这个人象洪水没来之前那样回去干活。每天他回到自己住的山洞时,都发现有人已经给他准备好了玉米面饼。
他暗中窥探才知道是母狗做的。她脱下皮变成女人给他磨谷子。他把她的皮扔进火里,于是她悲嗥不止。他用尼塔玛水(nixtamal)为她洗浴,二人重新繁衍出了人类。

3、阿特拉西斯史诗
史密斯在库云基克找到的第二个洪水传说泥板,史称《阿特拉西斯史诗》,也是一个珍贵的异文。这个文本中的主角被称作阿特拉西斯或“大智者”。诗中说,人被创造之前,神象人一样劳动。由于神不愿做工,就用泥土和一个被杀死的神的血肉创造出人类来替代。
但人类的人口增长很快,又喜欢吵闹,使众神无法入睡。众神发动瘟疫、遣来旱灾、饥荒和土壤盐碱,都不能解决问题。最后,他们决定发动洪水摧毁人类。计划遭到了地狱之神恩基的反对,他让阿特拉西斯建造了一艘方舟,逃过了浩劫。
洪水阿特拉西斯向众神献祭,众神都来吃。在洪水之后的新世界,众神创造了不生育的妇女和受禁忌的妇女,同时派出名叫帕西图的恶魔专门从母亲膝上夺走婴儿,解决了人口增长过快的问题。
4、费城大学藏本
这是一个苏美尔文本,载于一块来自尼普尔的泥板残片,由波贝尔发现于费城大学博物馆,上面有90行可以释读。故事的主角是国王兼祭司朱苏拉(Ziusudra,意为“长寿”),当时他在雕刻并膜拜一尊木头神像,又祈问了神谕。
神谕告诉他一个众神的庄严决定:“我们将亲手遣下一场洪水,使人类灭种。……”大难临头时,主人公躲进一艘船中逃生。七天之后他打开舱盖,太阳神乌图出现了。朱苏拉以一头牛和一头羊献祭。向阿努和恩利尔鞠躬,这样他在迪尔门(Dilmun,意为“太阳升起的地方”)获得了永生。
5、百道梵书
《百道梵书》(SatapathaBrahmana)。据称是印度最早的洪水故事,约产生公元前10世纪前后。故事说摩奴在水池洗手,一条鱼忽然跳到他手中,开口对他说:“好好照料我,我将保佑你。”并告诉他洪水将至。
摩奴将鱼养在陶钵,并随其长大而移至沟中,最后放入大海。后来在洪水来临时,摩奴登舟,将舟系于鱼角,鱼将其拉到北山,那里后来被称为“摩奴登陆处”。摩奴登陆后以黄油和牛奶、乳清、凝乳向神祭祀,从祭品中出现一个女人,她自称是摩奴之女,后来与摩奴一起繁衍出他们的子孙。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洪水神话

1、大禹治水
远古时期,天地茫茫,宇宙洪荒,人民饱受海浸水淹之苦。在舜帝时代,黄河流域洪水泛滥,无边无际,淹没了庄稼,淹没了山陵,淹没了人民的房屋,人民流离失所,很多人只得背井离乡。
水患给人民带来了无边的灾难,人们深受其害。舜帝派鲧治水不成,又派禹继父业治水。面对滔滔洪水,大禹从鲧治水的失败中汲取教训,改变了"堵"的办法,对洪水进行疏导。
大禹为了治理洪水,长年在外与民众一起奋战,置个人利益于不顾,"三过家门而不入"。大禹治水13年,耗尽心血与体力,终于完成了治水的大业。
2、精卫填海
精卫填海,是中国上古神话传说之一。相传精卫本是炎帝神农氏的小女儿,名唤女娃,一日女娃到东海游玩,溺于水中。死后其不平的精灵化作花脑袋、白嘴壳、红色爪子的一种神鸟,每天从山上衔来石头和草木,投入东海,然后发出“精卫、精卫”的悲鸣,好像在呼唤着自己。
基于不同的研究视角,人们把“精卫填海”神话归于不同的神话类型。显然“精卫填海”神话属于典型的变形神话,且属于变形神话中的“死后托生”神话,即将灵魂托付给现实存在的一种物质。
不仅如此‘精卫填海”还属于复仇神话,女娃生前与大海无冤无仇,但是却不慎溺水身亡,如此与大海结下仇恨,化身为鸟终身进行填海的复仇事业。

3、八仙过海
八仙过海是一种流传最广的中国民间传说。八仙分别为汉钟离、张果老、韩湘子、铁拐李、吕洞宾、何仙姑、蓝采和及曹国舅。
八仙最脍炙人口的故事之一,最早见于杂剧《争玉板八仙过海》中。相传白云仙长有回于蓬莱仙岛牡丹盛开时,邀请八仙及五圣共襄盛举,回程时铁拐李建议不搭船而各自想办法,就是后来“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或“八仙过海、各凭本事”的起源。
4、鲧治水失败
帝尧在位的时候,洪水滔天,浩浩荡荡,包围了高山,漫上了丘陵,下民非常忧愁。洪水泛滥之时,几个大臣推荐鲧去治水,但尧对鲧很不放心,说他"不服从天命,危害族人,用不得。"但是因为没有更合适的人选,尧只好起用了鲧。
鲧治水,理所当然要用土来堵洪水,肯定就是一个"堵"字。中国有成语"水来土掩",鲧采用不断加高堤坝的办法治水,泥沙排出不去,河床越淤越高,堰塞湖越来越多,最终事与愿违,堤破水决,淹死无数黎民。
舜执政后巡视天下,发现鲧不仅是个凶神恶煞的人,而且只会用堵截的办法来治理洪水,干得不成样子,九年不见成效,祸害了老百姓,就把他流放到羽山,结果鲧就死在那里。
5、龙吟琵琶
好多年以前,离济南黑虎泉不远的地方,有一家馍馍铺,主人叫王忠,他有个女儿叫荷花。父女俩为人厚道,乐善好施。有一年大年三十,他们父女帮助了私访受困的东海龙王父子。为报恩,东海龙王赠给王忠玛瑙宝珠一枚;龙子赠给荷花龙吟琵琶并教她弹奏仙曲“龙吟三弄”。
后来,这事被知府得知,便抢来宝珠,宝珠落地,化为玛瑙泉,淹掉了府衙。荷花姑娘更是宁折不弯,为不受知府儿子的调戏凌辱,怀抱琵琶跳入泉中。此后,每逢夜晚,泉中便传来丁冬悦耳的琵琶声,人称此泉为“琵琶泉”。

古时候的故事有哪些
答:古时候的故事有很多,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大禹治水、愚公移山、女娲补天、哪吒闹海、穆桂英挂帅等。1. 大禹治水是古代中国的一个传说故事。讲述的是尧帝时期,天下洪水泛滥,大禹奉命治理洪水。他采用疏导的方式,开凿河渠疏导洪水入海,最终成功解除了水患。这个故事体现了大禹的智慧和毅力。2.愚公移山也是一个...

有关长江的历史故事,民间传说或神话故事?
答:关于长江的神话故事:《大禹治水》传说在帝尧时期,黄河流域经常发生洪水。为了制止洪水泛滥,保护农业生产,尧帝曾召集部落首领会议,征求治水能手来平息水害。鲧被推荐来负责这项工作。鲧接受任务后,采用堤工障水,作三仞之城,就是用简单的堤埂把居住区围护起来以障洪水,九年而不得成功,最后被放逐...

大禹治水的时候发生过什么?一个故事一个故事详细的说
答:大禹治理黄河时有三件宝,一是河图;二是开山斧;三是定海神针。传说河图是黄河水神河伯授给大禹的。 河伯传说 古时候,在华阴潼乡有个叫冯夷的人,不安心耕种,一心想成仙。他听说人喝上一百天水仙花的汁液,就可化为仙体,于是就到处找水仙花。 大禹治理黄河之前,黄河流到中原,没有固定的河道,到处漫流,经常泛滥...

秧歌的来历 或者是关于他的资料
答:秧歌的起源,中国民间有一种说法是古代农民在插秧、拔秧等农事劳动过程中,为了减轻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作之苦,所以唱歌曲,渐渐就形成了秧歌;民间的另一种传说是“秧歌”起源于抗洪斗争。古代黄河岸边的百姓,为了生存,奋力抗洪,最后,取得胜利,大家高兴地拿起抗洪的工具当道具,唱起来,跳起来,抒发...

古代一个女的等一个男的变石像的故事
答:古代一个妻子等丈夫变石像的故事有:涂山望夫石、叶县望夫石、沙田望夫石、桂林望夫石、沿海望夫石等。一、涂山望夫石 禹娶了涂山氏女,婚后不久便离家治水去了,一别十三年不回家园。禹采用疏导的方法治水,他开渠排水、疏通河道,把洪水一路引向了黄海。为了疏通淮河,禹劈开荆、涂二山,从此...

关于洪灾的古代诗句
答:问题是那时的洪水何以能够造成那么大的灾难,以至于几千年以后在人们口头上还流传着关于大洪水的传说呢?我们在“古代的冰期是怎样形成的”那篇文章里提到,目前世界正处在第四纪冰期中最后一个冰期后的间冰期。 这个间冰期开始于1万年以前,从冰期到间冰期,气候有一个从寒冷到温暖的过渡阶段。在此期间,发生特大洪水是...

中国历史上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事例有哪些
答:红旗渠动工于1960年,十万林州人民,苦战十个春秋,仅仅靠着一锤一铲,两只手,在太行山悬崖峭壁上修成了全长1 500公里的红旗渠,结束了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苦难历史,孕育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5、抗洪 1998年夏,我国江南、华南大部分地区及北方局部发生了有史以来的...

我国四大神话故事和四大民间传说
答:故事内容大致为古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 人们难耐高温,地上寸草不生。后羿力大无比 , 为了百姓能够安居乐业,求了射日弓,射掉了九个太阳,剩下现在的一个太阳, 使温度适宜人们居住。寓意是象征远古时代劳动人民征服自然的决心. 传说在辽阔的东海边,矗立着一棵神树扶桑,树枝上栖息着十只三足乌。它们同是东方神帝俊的...

王有哪些传说故事
答:王的传说故事有很多,其中比较著名的有以下几个:一、大禹治水 大禹治水是史书中关于王的一个脍炙人口的故事。大禹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治水英雄,他通过努力工作、聪明才智成功解除了洪水灾害,得到了人们的尊敬和拥戴。传说中,他娶了涂山氏为妻后还多次过家门而不入,展现了他一心为公的精神。这一事迹彰显...

九八年抗洪的感人故事
答:经过数万军民三个昼夜惊心动魄的抢险,于10日堵口围堰合龙。在九江人民最危难的时候,是伟大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拯救了九江、帮助九江人民渡过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九江人民永远不会忘记历史上的今天!“九八抗洪”之精神——那种在危难时刻全体民众所迸发出的坚强和勇气,力量和自信,那种品格和精神,已经积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