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校园中的传统文化现象? 校园中的传统文化有哪些

作者&投稿:不肢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对传统文化的忽视在校园里并不是个别现象,记者采访调查了本校各个学院的多位同学,近80%的同学并不确认传统文化究竟是一个怎样的范围,涵盖着怎样的文化实体。不过,对于传统文化,大部分同学仍然存在着认同感。



谈谈校园中的传统文化现象~

国学大师钱穆说过:“如果一个国家民族没有了文化,那就等于没有了生命。”
中华民族拥有其他国家难以比拟的悠久历史与灿烂文化。尽管近年来《百家讲坛》、《国学大讲堂》等节目很受欢迎,在一定程度上掀起了民众对国学及传统文化的学习研究热潮;许多高校也开展了各种倡导传统文化的活动,然而在我们身边,诸如“圣诞热,春节冷”、“外语热,汉语冷”及“哈韩哈日”等现象都表现出民众尤其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陌生与忽视,并且这已经渐渐成为了一种普遍现象。在西方文化日益受到大学生追捧的时候,传统文化难道真的不再有作用了么?到底应该何去何从?怎样才能使其真正融入我们的校园生活?这应当引起我们的思考。
传统·渐行渐远?
一位中国传统文化课程的老师在博客中写到,在课堂上他想了解同学们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究竟了解多少。然而他略有伤感的发现,这些大学生竟然难以明确地概括出我们的传统文化的特点和内涵,甚至有的人在面对这个话题时竟然哑口无言。可见,大学生对这方面的知识非常缺乏了解。
而对传统文化的忽视在校园里并不是个别现象,记者采访调查了本校各个学院的多位同学,近80%的同学并不确认传统文化究竟是一个怎样的范围,涵盖着怎样的文化实体。不过,对于传统文化,大部分同学仍然存在着认同感。只有2%的同学表示不再以“仁义礼信忠孝廉耻”的道德标准为基本准则,而53%的同学则认为传统文化对当下的中国社会仍然很重要,69%的同学表示仍会考虑古代读书人的理想“齐家治国平天下”,且24%的同学认为“那一直是我的理想”。当被问及“如果有机会进行传统文化方面的学习,你会?”69%的同学选择了“很有兴趣”。可见,传统文化的被忽视并不是因为其本身的“落伍”或魅力不再,而是我们确实缺乏有效地传播传统文化的措施及途径。
文学院潘同学说出了心声:“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我们的文化如何多元,文化的根依旧存在于传统文化之中。但是当今是科学的时代,更强调思想性的传统文化更多地被我们藏在心中,在新事物的学习中越压越深,渐渐忽略甚至遗忘。”
但是忽略并不代表大学生不具备传统文化的底蕴。通过采访了解到,同学们认为传统文化的底蕴可以体现在一种传统美德的继承与发扬,如尊师重道、虚心待人、拾金不昧等。还表现在对诗词歌赋的学习研究、对古典文学的鉴赏能力,也可以直接表现在举止谈吐上。历史文化学院的刘同学说:“毕竟我们从小就开始背诵唐诗宋词,学习古文,而家庭教育也多是以传统美德为准,其实一直就受着传统文化的熏陶。”
由此可见,并不缺传统底蕴的大学生也不缺少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显然传统文化今日在校园里边缘化的趋势问题不是出现在其本体,也不在接受它的客体上。而是没有良好的氛围保证,在体制上保障不够,在传播中出现了障碍。
传统·涛声依旧!
我们不禁疑问,为何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在高等学府中受到冷落呢?文学院金同学说:“外因有社会潮流的影响,内因有自身生活体验不足,对生活平淡与奋斗的真实特征认识的不深刻,因而对生活抱有太多的幻想,使我们难以真正静下心来学习传统文化。”大学生普遍更易接受新生事物的表现形式,在接受调查的同学里面,我们按照打分的形式来测试同学们对流行歌曲和京剧的喜爱程度,结果流行歌曲为7.77分,京剧仅为2.50分(满分10分)。所以当前传统文化在校园里略显尴尬的地位不足为怪。对此国际关系学院的李同学谈到:“大多数同学对传统文化并不排斥,关键是需要以有效并且具有吸引力的形式来使同学们真正地对传统文化开始感兴趣,并真正有所获得,另外当前学校里的宣传活动形式显得单一而陈旧。”
生物科学学院的王同学说:“现在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专业课的学习上,尤其对理科学生而言,常常忙的不可开交。而即便对传统文化很感兴趣,但因为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并且对专业并没有什么辅助作用”。
要想切实地在校园里弘扬传统文化,必须使同学们真正意识到传统文化对于人生观树立乃至学习的作用。接受调查的近乎全部同学都认同当前校园内普遍存在对传统文化忽视的现象,而近六成的同学认为传统文化确实有利于提升人文素质,但对大学学习并没有明显的实际促进作用。文学院的纪同学说:“大学生传统文化底蕴的缺乏是结构性的,就像大厦没有结构是无法建设的,而从对传统文化的需求方面,其实存在一个众口难调的问题”。
而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冷落的原因也不应只归因于大学生本身,也有很重要的社会因素。与一些应用性强的知识相比,传统文化知识看似无用;而越来越多元化的社会知识体系也决定了学生难以在传统文化的学习上分配太多的时间。由此可见,尽管每个人实际都对传统文化有一定的需求,但许多时候他们都望而止步。使传统文化更易接受,并贴近现实生活,乃至直接促进同学们的学习或实践,将在无形中极大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播。接受调查的同学们各有各的爱好,各有各的想法,传媒科学学院的王同学认为作为大学生,补充关于历史,我国历史上曾经辉煌的各思想流派的大致思想,古典美术、音乐艺术等常识性知识十分必要。历史文化学院的谢同学则说:“我更希望了解关于书法和国画的知识,并能够实在地通过活动学习方法,这样对于陶冶情操好处,也可以培养一技之长,对以后的工作也可能有作用。”
莫非传统文化仅仅有些增添内涵的作用?显然不是。专家们指出传统文化对于改善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完善学生的道德素质都具有很大的作用。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张再兴谈到中国改革发展在学习借鉴其他国家先进经验的同时,必须挖掘和继承传统文化的积极因素。当前许多大学生不熟悉本国历史,民族观念淡薄。要形成优美高雅的校园文化,必须充分利用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因素,这样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健康成长。而认为中国的传统文化束缚大学生思维与创造力的观点其实站不住脚,正是传统文化底蕴的不足使得学生涉及面过窄,进而求知欲不强。同时,对其他领域知识也很难然他们从多个角度寻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北京青年政治学院的王殿卿教授则表示,“仁义礼智信”在我国两千多年来的历史进程中,担当了中华民族核心道德的功能,这种核心道德正是中华民族长盛不衰的精神源泉,将他们赋予新时代的新内涵,并将其融入学生的生活,将极大提高大学德育水平。大学生不仅是需要传统文化,而应该努力地学习传统文化,取其精华,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传统·路在何方?
调查显示,80%的同学指出对传统文化的忽视并不等同于厌烦,一方面因为课业压力难以学习,另一方面包括我校在内的各高校尽管大力组织活动宣传,但过于单一接近说教式的讲座的形式难以富有真正的吸引力。
对以什么形式才能真正有效地传播传统文化,同学各抒己见。其中最鲜明也最有力的一种观点就是直接利用课程教学。外国语学院的王同学说:“多开设有关传统文化的选修课乃至通修课是最有效的一种途径,这样使同学们真正地主动地去学习去了解,长期坚持必然提升传统文化在校园的了解度。”历史文化学院的的刘同学则认为关于传统文化课程的设置将极大地增浓我校的传统文化氛围,这样便可以提高同学们的自觉性。而国内学者对传统文化在大学内的课程设置也早有论述,“就显性课程而言,主要表现在体现传统文化内容的科目比例、课时少;就隐性课程而言,主要表现在体现传统文化精神的内容和因素少。”
然而课程设置或课改不是短时间内能够进行和产生直接影响的。同学们认为知识可能固定,但形式可以多变。数学学院的杨同学说:“传统形式的教授独自陈述的讲座除非是趣味横生,或者非常贴切自己专业的,不然许多同学都是抱着充数去听,注意力不集中。最好是以座谈的形式,尤其是师生互动比较多,能产生思想交流和碰撞的类型。或者全国知名的学者的演讲也可以增加效应”。
美术学院的张同学则提倡用更为新颖的形式来进行宣传。“可以尝试举办校园传统文化艺术节,通过歌舞、戏曲、歌剧等艺术形式将传统文化的精髓表现出来。还有书画展览、海报展览,可以引起同学们学习的热情。另外,具有竞争性的比赛,或者定期的像书法测试如若得到坚持,也将有一定作用。”政法学院的罗同学强调我们应当利用现代传媒的巨大传播作用,他说:“当前大学生对新生事物的接受程度极高,都喜欢追求时髦潮流,才会渐渐忽略传统文化的吸收。网络,电视的受关注度将极大提高传统文化的曝光率,《百家讲坛》就是最好的例子。”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保持民族性必须要发扬改进我们的传统文化,使之在大学校园乃至全社会最大程度地传播,深入人心。这样才能培养出我们民族意识,民族性格和民族责任感,也将带来全新的创造活力和建设动力。而传统文化究竟该怎样结合时代,究竟怎样的途径才能使其的宣传达到最大效果,使其发挥最大的作用,还需要我们持续的关注和探索,仍然任重而道远。

积极参加朗诵诗歌活动

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意义和作用
答: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意义和作用如下:“首先,传统文化进校园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在校园中,学生可以接触到国学课程、诗词欣赏、书法练习等多元化的传统文化内容,从而拓宽视野,增强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传统文化的系统学习和体验,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底蕴,提升自身文化素养...

传统文化进校园的优秀作文
答:优秀 传统 文化 是我们的根,要传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就必须从娃娃抓起,所以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势在必行。下面就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传统文化进校园 作文 ,希望对你有用! 传统文化进校园作文篇1 毛笔,是我们常用的一样书法工具。毛笔是以各种毛类梳扎成锥形笔头,粘结在竹管或木管一端,用于书写绘画的笔。属中国技...

如何在校园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答:5、做好传承工作:大学生应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递给下一代,继承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凝聚力与民族自信心。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好处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漫长历史长河中的智慧结晶:是我们中华民族独具的精神财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代表着我们民族的历史文化,更是我们整个...

学校如何做传统文化
答:什么跪拜啊,什么90度鞠躬啊,你说学生现在如果他在你这里学了这种礼仪,他在社会上,大家可能会觉得他是一个怪人。我们要把国学教育里的好东西、精华给学生,而不是把外在的形式化的、甚至是城府的那个东西给孩子,那我们将是害了孩子。我们现在国学怎么教育,我们传统文化怎么教育,关键的是现在没有...

学校应当怎样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
答:学生作为祖国的花朵和未来的希望,他们的审美水平和思想形态,将在无形中发挥着影响力。现代教育越发重视用新颖的方式,替代填鸭式的学习。包括很多学校,尤其是小学,在不断探索培养学生素质和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方式。就连中医、国学等课程,也搬上了一些地区的课堂。有所小学更是独特。某小学设“自愿...

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总结
答:1、为了加强学习传统文化的实效性,确保开展的传统文化进 校园活动有效地开展,我班同学按照活动方案组建了一支传统校 园文化进校园的活动小组,并再班主任的带领下制定出相应的活 动方案。 2、为了营造一个更加和谐、浓厚的校园传统文化经典氛围, 活动小组在结合我班学生的认知特点,准备了大量有关传统文化 的宣传片以及...

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总结
答:5、为营造“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氛围,调动全校师生参与的积极性,明确活动开展的实际意义,我校组织全校师生参与了“全校师生写春联活动”活动,并要求学生在春节期间参与身边的传统文化学习,参观本地的历史古迹。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学校永恒的教育主题,我们今后要继续坚持抓好这项工作,虽然我们还处于不断的摸索中,但...

小学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总结
答:为了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构建和谐校园,为社会培养知文明、懂礼貌、有良好心理素质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参照市教育局关于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的通知,切实提高我校德育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升我校的德育教育水平,结合我校德育教育的实际情况,我校开展了“传统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以让每一个学生的心灵都受到强烈的...

学校应该如何传承传统文化?
答:3、参加学校的传统文化艺术展。几乎所有的学校当中都有一些展览活动,比如校园文化艺术节,传统文化艺术展等。这些活动都是校方精心准备的,学生要多参加这样的活动,从活动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4、参加传统文化相关社团。学校当中有很多文化相关的社团,比如汉服社、文学社等。这些社团跟传统文化息息相关...

如何推动传统文化进校园进课堂
答:一、将传统文化“请”进校园,着力营造富有浓厚的传统文化气息的校园环境。高品位的校园文化环境能为语文教学提供广阔的空间。徜徉在一个随时随地都能学到新知识、新学问,能获得审美感受的校园中,更能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具体说来,学校的整体规划建设,可以设计一些能体现我国传统文化精髓的代表性建筑、人物塑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