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牛娃朱元璋 开创的大明朝,有哪些重大的历史事件? 明朝有哪些重大的历史事件

作者&投稿:米衫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朱元璋建明]
元至正二十八年(公元
1368年)正月初四,朱元璋于应天(今南京)即皇帝位,定国号为“大明”,建元洪武,立马氏为皇后,朱标为太子,设官分职。至此,明王朝正式建立。
[建文改制]

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闰五月初十,明太祖朱元璋去世。朱元漳在位31年,死时刀岁,同月十六日葬于孝陵,溢号高皇帝,庙号太祖。同日,皇太孙朱允文即帝位,以第二年(公元1399年)为建文元年。
[靖难之役]
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七月,当建文帝准备肖U夺燕王时,燕王朱棣便举兵反叛。明建文四年(公元 1402年)六月,燕军攻入京城,燕王朱棣即皇帝位,是为明成祖文皇帝,改元永乐。
[迁都北京]
北京宫殿、郊庙的大规模营建开始于永乐十四年(公元1416年),历经四年完成。永乐十九年(公元 1421年)正月初一迁都基本完成,十一日大祀南郊,十五日大赦天下。从此,北京就成了明王朝的都城。
[郑和下西洋]

明成祖朱棣即位后,为了巩固海内,耀威异邦,抚剿逃亡海外的臣民,获取异国珍宝奇货,从永乐三年(公元1405年)六月起派郑和几次下西洋。
[永乐北征]
永乐年间,明成祖五次率兵亲征,打击居于漠北的蒙古贵族对内地的侵扰和破坏,这就是明成祖远征漠北之战。
[永乐大帝去世]
明永乐二十二年(公元 1424年)同年七月十八日,成祖回师至榆木川(今内蒙乌珠穆沁东南)时,因病去世。
[仁宣之治]
朱棣去世后,太子朱高炽即帝位,改元洪熙,是为仁宗。
  朱高炽经历了坎坷的道路才得以继承大统。他生于洪武十一年(公元 1378年),为朱棣的嫡长子,洪武二十八年(公元 1395年)被明太祖朱元漳册封为燕世子。宣德元年(公元 1426年)八月初一,朱高煦乘北京地震之机,在乐安(今山东广饶东北)举兵造反。明宣宗亲率大军征伐,很快将其击溃,并把他囚禁入狱,后杀之。
[明英宗即位]
宣德十年(公元1435年)正月初三,明宣宗朱瞻基去世,大学士杨士奇、杨荣等拥朱祁镇为帝,即为英宗。
[土木堡之变]
正统十四年(公元 1449年七月,也先分东、西、中三路大军攻打中原,北疆告急。
[于谦保卫北京]
也先大兵逼近北京城,势不可
挡,明朝廷惶惶不安,有大臣提出南迂都城。兵部侍郎于谦极力反对迁都,要求坚守京师,并诏令各地武装力量勤王救驾。随后,调河南、山东等地军队进京防卫,于谦主持调通州仓库的粮食入京,京师兵

精粮足,人心稍安。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十月初六,也先挟持英宗入犯北京,京城告急,北京保卫战开始。
[夺门之变]

也先率领瓦刺军在北京城下惨遭失败后,贼野心勃勃地企图卷土重来。景泰元年(公元1450年),也先又开始与明朝展开激战,都被明朝军队挫败。军事上的屡次败退导致也先进犯明朝的实力大大减弱,加上明朝已另立皇帝,挟持英宗已失去了当初的意义。也先于是改变对明朝的策略,送回英宗,与明朝议和。
  景泰元年(公元1450年)八月十五日,英宗返回北京,做了太上皇。
景泰八年(公元1457年)正月,朱祁镇正式复位,改年号为天顺。朱祁镇命徐有贞掌管机务,第二天加封其为兵部尚书,将于谦、王文等逮捕入狱,全部杀害。二十一日,明英宗宣布改景泰八年为天顺元年,封石亨为忠国公。朱祁镇复辟帝位终于成功。历史上称这件事为“夺门之变”。
[明宪宗即位]

天顺八年(公元1464年)正月初七,明英宗朱祁镇去世,时年38岁。天顺八年正月二十一日,长子朱见深即帝位,是为明宪宗。大赦天下,以翌年为成化元年。
弘治中兴]

成化二十三年(公元1487年)八月,宪宗朱见深去世。九月六日,明宪宗第三子朱佑樘即皇帝位,是为明孝宗,大赦天下,以第二年为弘治元年,庙号孝宗。
[武宗乱政]
弘治十八年(公元1505年)五月,明孝宗朱佑幢去世,其长子朱厚照即帝位,以第二年为正德元年,大赦天下,是为武宗。
[宁王谋反]

朱袁壕于弘治十年(公元1497年)嗣宁王,早已心蓄异谋,不安王位,加之术士的教唆,野心逐渐增长。先后行贿刘谨,拉拢兵部尚书陆完,向权臣献金献宝,又投朱厚照(武宗)所好,贡上特别奇巧的四时灯数百个。

  朱袁壕为实现其篡位的愿望,竟想出以
子入嗣的办法,拜托钱宁、减贤等设法使其子“司香太庙”。可是,就在这个时候,朱厚照近臣江彬、张忠与钱宁、臧贤相互倾轧;张忠多次向朱厚照称赞朱袁壕既贤且勤,意思是说武宗反而不贤不勤。朱厚照即下旨收宁王护卫,归还所夺民田。朱袁壕知道这一消息,干正德十四年(公元1519年)六月十四日自立为帝,且以致仕都御史李士实、举人刘养正为左右丞相,参政王纶为兵部尚书总督军务大元帅职,纠集兵马10万,准备出鄙阳湖,下九江、南康等地,攻下南京后正式即皇帝位。
康戌之变]
严嵩当权之际,边患严重。
  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六月,蒙古俺答率军犯大同。
[严嵩遭贬]
  嘉靖四十一年(公元 1562年)五月,明世宗勒令内间首辅严嵩辞官,其子严世藩被捕入狱。
[荡平倭寇]
   明代倭患早在洪武二年便已开始。
[张居正改革]

大学土张居正(公元1525~1582年),湖广江陵县冲湖北江陵人,字叔大,号太岳。嘉靖二十六年(公元
1547年)进士,历任编修、礼部侍郎兼翰林院学士、吏部左侍郎兼东间大学士、礼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加少保兼太子太保等职,是明代著名政治家。
  隆庆六年(公元1572年)七月,他与宦官冯保的私交很好,两人共同辅助幼年明神宗执掌朝政。神宗即位只过了一个月,大学士张居正即利用宦官冯保将高拱排挤掉,代之为首辅,并推荐礼部尚书吕调阳兼文渊间人学士,参颅机务。至此,张居正、冯保两人执掌明王朝政权。
万历三大征]
万历三大征是中国明代万历年间平息叛乱的宁夏之役、播州之役和支援朝鲜抗击日本侵略的朝鲜之役的统称。
[宁远大捷]
天启六年(公元
1626年)正月,努尔哈赤率兵13万攻明,连续攻克锦州、松山、大小凌河、杏山、连山和塔山七城,继而围攻宁远,致书袁崇焕要他投降。当时袁崇焕官任宁前参政,在大兵压境、外无援兵的危急关头,袁崇焕大气凛然,毫不害怕。他和总兵满桂、副将朱梅、参将祖大寿等集将士赦血誓师,坚守宁远。
[李自成起义]
李自成于崇帧十七年(公元
1644年)春节,正式宣布建国。将西安改名为西京,国号“大顺”,建元“永昌”。
崇帧帝自缢煤山]

崇帧十七年(公元1644年)三月,大顺军队十北京城下会师。十七日,李自成亲率大军环攻九门。十八日,大顺军将士架云梯奋力攻城,越墙而人,攻破外城。与此同时,明太监曹化淳献彰义门出降。
[南明政权的抗清斗争]

南明政权的抗清斗争是发生在清初(1644-1662年)的一件影响重大的事件。
  满族是由我国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女真族发展来的。明朝初年,他们分散居住在黑龙江两岸和松花江、牡丹江、绥芬河流域。16世纪80年代起,女真族的杰出首领努尔哈赤用了30多年的时间,基本上统一了女真各部。1616年,他建立后金国(后来改国号为清),他就是历史上所说的清太祖。努尔哈赤和他的儿子皇太极(即清太宗)逐步统一了我国东北地区,并屡次侵入长城以南地区。
  公元1644年3月,正当清军要打进山海关时,李自成攻进北京。不久,明将吴三桂引清军入关。清军在山海关打败李自成的起义军以后,乘胜向北京进军。1644年5月,清军进占北京。
  与此同时,明朝在南京的一些文臣武将,决计拥立朱家王室的藩王,重建明王朝。就在这年五月,他们在南京拥立福王朱由崧做皇帝,年号弘光,建立了南明的第一个政权。
[郑成功收复台湾]
  明朝末年,由于政治腐败,武备废弛,台湾、澎湖的防卫力量逐渐削弱,给外敌窥伺造成可乘之机。公元1644年,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推翻了明朝统治。1646年,清军占领福建。1662年2月,荷兰殖民者被迫在投降书上签了字。荷兰在台湾的所谓“总督”科业特和他的残兵败将狼狈地从台湾撤走。被荷兰殖民者侵占了38年的台湾,终于又回到了祖国的怀抱。郑成功驱逐荷兰侵略者的伟大斗争,终于取得了胜利。

[朱元璋建明]
元至正二十八年(公元
1368年)正月初四,朱元璋于应天(今南京)即皇帝位,定国号为“大明”,建元洪武,立马氏为皇后,朱标为太子,设官分职。至此,明王朝正式建立。
[建文改制]

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闰五月初十,明太祖朱元璋去世。朱元漳在位31年,死时刀岁,同月十六日葬于孝陵,溢号高皇帝,庙号太祖。同日,皇太孙朱允文即帝位,以第二年(公元1399年)为建文元年。
[靖难之役]
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七月,当建文帝准备肖U夺燕王时,燕王朱棣便举兵反叛。明建文四年(公元 1402年)六月,燕军攻入京城,燕王朱棣即皇帝位,是为明成祖文皇帝,改元永乐。
[迁都北京]
北京宫殿、郊庙的大规模营建开始于永乐十四年(公元1416年),历经四年完成。永乐十九年(公元 1421年)正月初一迁都基本完成,十一日大祀南郊,十五日大赦天下。从此,北京就成了明王朝的都城。
[郑和下西洋]

明成祖朱棣即位后,为了巩固海内,耀威异邦,抚剿逃亡海外的臣民,获取异国珍宝奇货,从永乐三年(公元1405年)六月起派郑和几次下西洋。
[永乐北征]
永乐年间,明成祖五次率兵亲征,打击居于漠北的蒙古贵族对内地的侵扰和破坏,这就是明成祖远征漠北之战。
[永乐大帝去世]
明永乐二十二年(公元 1424年)同年七月十八日,成祖回师至榆木川(今内蒙乌珠穆沁东南)时,因病去世。
[仁宣之治]
朱棣去世后,太子朱高炽即帝位,改元洪熙,是为仁宗。
  朱高炽经历了坎坷的道路才得以继承大统。他生于洪武十一年(公元 1378年),为朱棣的嫡长子,洪武二十八年(公元 1395年)被明太祖朱元漳册封为燕世子。宣德元年(公元 1426年)八月初一,朱高煦乘北京地震之机,在乐安(今山东广饶东北)举兵造反。明宣宗亲率大军征伐,很快将其击溃,并把他囚禁入狱,后杀之。
[明英宗即位]
宣德十年(公元1435年)正月初三,明宣宗朱瞻基去世,大学士杨士奇、杨荣等拥朱祁镇为帝,即为英宗。
[土木堡之变]
正统十四年(公元 1449年七月,也先分东、西、中三路大军攻打中原,北疆告急。
[于谦保卫北京]
也先大兵逼近北京城,势不可
挡,明朝廷惶惶不安,有大臣提出南迂都城。兵部侍郎于谦极力反对迁都,要求坚守京师,并诏令各地武装力量勤王救驾。随后,调河南、山东等地军队进京防卫,于谦主持调通州仓库的粮食入京,京师兵

精粮足,人心稍安。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十月初六,也先挟持英宗入犯北京,京城告急,北京保卫战开始。
[夺门之变]

也先率领瓦刺军在北京城下惨遭失败后,贼野心勃勃地企图卷土重来。景泰元年(公元1450年),也先又开始与明朝展开激战,都被明朝军队挫败。军事上的屡次败退导致也先进犯明朝的实力大大减弱,加上明朝已另立皇帝,挟持英宗已失去了当初的意义。也先于是改变对明朝的策略,送回英宗,与明朝议和。
  景泰元年(公元1450年)八月十五日,英宗返回北京,做了太上皇。
景泰八年(公元1457年)正月,朱祁镇正式复位,改年号为天顺。朱祁镇命徐有贞掌管机务,第二天加封其为兵部尚书,将于谦、王文等逮捕入狱,全部杀害。二十一日,明英宗宣布改景泰八年为天顺元年,封石亨为忠国公。朱祁镇复辟帝位终于成功。历史上称这件事为“夺门之变”。
[明宪宗即位]

天顺八年(公元1464年)正月初七,明英宗朱祁镇去世,时年38岁。天顺八年正月二十一日,长子朱见深即帝位,是为明宪宗。大赦天下,以翌年为成化元年。
弘治中兴]

成化二十三年(公元1487年)八月,宪宗朱见深去世。九月六日,明宪宗第三子朱佑樘即皇帝位,是为明孝宗,大赦天下,以第二年为弘治元年,庙号孝宗。
[武宗乱政]
弘治十八年(公元1505年)五月,明孝宗朱佑幢去世,其长子朱厚照即帝位,以第二年为正德元年,大赦天下,是为武宗。
[宁王谋反]

朱袁壕于弘治十年(公元1497年)嗣宁王,早已心蓄异谋,不安王位,加之术士的教唆,野心逐渐增长。先后行贿刘谨,拉拢兵部尚书陆完,向权臣献金献宝,又投朱厚照(武宗)所好,贡上特别奇巧的四时灯数百个。

  朱袁壕为实现其篡位的愿望,竟想出以
子入嗣的办法,拜托钱宁、减贤等设法使其子“司香太庙”。可是,就在这个时候,朱厚照近臣江彬、张忠与钱宁、臧贤相互倾轧;张忠多次向朱厚照称赞朱袁壕既贤且勤,意思是说武宗反而不贤不勤。朱厚照即下旨收宁王护卫,归还所夺民田。朱袁壕知道这一消息,干正德十四年(公元1519年)六月十四日自立为帝,且以致仕都御史李士实、举人刘养正为左右丞相,参政王纶为兵部尚书总督军务大元帅职,纠集兵马10万,准备出鄙阳湖,下九江、南康等地,攻下南京后正式即皇帝位。
康戌之变]
严嵩当权之际,边患严重。
  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六月,蒙古俺答率军犯大同。
[严嵩遭贬]
  嘉靖四十一年(公元 1562年)五月,明世宗勒令内间首辅严嵩辞官,其子严世藩被捕入狱。
[荡平倭寇]
   明代倭患早在洪武二年便已开始。
[张居正改革]

大学土张居正(公元1525~1582年),湖广江陵县冲湖北江陵人,字叔大,号太岳。嘉靖二十六年(公元
1547年)进士,历任编修、礼部侍郎兼翰林院学士、吏部左侍郎兼东间大学士、礼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加少保兼太子太保等职,是明代著名政治家。
  隆庆六年(公元1572年)七月,他与宦官冯保的私交很好,两人共同辅助幼年明神宗执掌朝政。神宗即位只过了一个月,大学士张居正即利用宦官冯保将高拱排挤掉,代之为首辅,并推荐礼部尚书吕调阳兼文渊间人学士,参颅机务。至此,张居正、冯保两人执掌明王朝政权。
万历三大征]
万历三大征是中国明代万历年间平息叛乱的宁夏之役、播州之役和支援朝鲜抗击日本侵略的朝鲜之役的统称。
[宁远大捷]
天启六年(公元
1626年)正月,努尔哈赤率兵13万攻明,连续攻克锦州、松山、大小凌河、杏山、连山和塔山七城,继而围攻宁远,致书袁崇焕要他投降。当时袁崇焕官任宁前参政,在大兵压境、外无援兵的危急关头,袁崇焕大气凛然,毫不害怕。他和总兵满桂、副将朱梅、参将祖大寿等集将士赦血誓师,坚守宁远。
[李自成起义]
李自成于崇帧十七年(公元
1644年)春节,正式宣布建国。将西安改名为西京,国号“大顺”,建元“永昌”。
崇帧帝自缢煤山]

崇帧十七年(公元1644年)三月,大顺军队十北京城下会师。十七日,李自成亲率大军环攻九门。十八日,大顺军将士架云梯奋力攻城,越墙而人,攻破外城。与此同时,明太监曹化淳献彰义门出降。
[南明政权的抗清斗争]

南明政权的抗清斗争是发生在清初(1644-1662年)的一件影响重大的事件。
  满族是由我国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女真族发展来的。明朝初年,他们分散居住在黑龙江两岸和松花江、牡丹江、绥芬河流域。16世纪80年代起,女真族的杰出首领努尔哈赤用了30多年的时间,基本上统一了女真各部。1616年,他建立后金国(后来改国号为清),他就是历史上所说的清太祖。努尔哈赤和他的儿子皇太极(即清太宗)逐步统一了我国东北地区,并屡次侵入长城以南地区。
  公元1644年3月,正当清军要打进山海关时,李自成攻进北京。不久,明将吴三桂引清军入关。清军在山海关打败李自成的起义军以后,乘胜向北京进军。1644年5月,清军进占北京。
  与此同时,明朝在南京的一些文臣武将,决计拥立朱家王室的藩王,重建明王朝。就在这年五月,他们在南京拥立福王朱由崧做皇帝,年号弘光,建立了南明的第一个政权。
[郑成功收复台湾]
  明朝末年,由于政治腐败,武备废弛,台湾、澎湖的防卫力量逐渐削弱,给外敌窥伺造成可乘之机。公元1644年,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推翻了明朝统治。1646年,清军占领福建。1662年2月,荷兰殖民者被迫在投降书上签了字。荷兰在台湾的所谓“总督”科业特和他的残兵败将狼狈地从台湾撤走。被荷兰殖民者侵占了38年的台湾,终于又回到了祖国的怀抱。郑成功驱逐荷兰侵略者的伟大斗争,终于取得了胜利。

明朝的重大事件主要有:一、朱元璋建立明朝,统一中国;二、靖难之役。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为名,起兵造反,夺取帝位。三、土木堡之变。明朝远征大军被打得全军覆没,明朝皇帝明英宗被蒙古人也先的军队俘虏。土木堡之变是明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四、张居正变法。五、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明朝崇祯帝自缢殉国。等等

有很多重大的历史事件,比如郑和下西洋还有土木堡之变都是很重大的历史事件

朱元璋建明
朱允炆登基
靖难之役
迁都北京
郑和七下西洋
土木堡之变
夺门
戚继光抗倭

请问一下明朝有哪些重大历史事件??~

 为加强中央集权,维护来之不易的大明江山,朱元璋还改革了行政机构。在中央,朱元璋废除了自秦汉以来存在一千多年的丞相制度,分相权于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六部长官直接对皇帝负责。在地方,朱元璋废除了元朝的行省制度,改设布政司,按照皇帝的意思管理地方政务。同时,还在地方设都指挥使司和提刑按察使司,分别管理军事和司法。在军事上,朱元璋创立了卫所制,在全国重要的军事地区设卫,次要地方设所。将大都督府分为前、后、左、右、中五军都督府,管理军政,卫、所均受五军督府限制。这些措施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
  并把一直发展的君主专制推向顶峨
  明代的宦官专权
  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对宦官控制很严,,朱棣还设立了由亲信太监掌管的特务机构——东厂。专门缉拿“要犯”。东厂只对皇帝负责,可随意监督、缉拿臣民,不必经司法机关批准。但在当时,皇帝还亲自掌管朝政。宦官尚且不敢擅权。
 
  厂卫
  “厂卫”,是明代特务机构的总称。“厂”指东厂、西厂、内行厂等,是明代以司礼监宦官为首领的内廷特务组织。“卫”指锦衣卫,是明代皇上侍卫之一。锦衣卫大都隶属于厂。厂和卫都自设监狱,它们之间狼狈为奸,相互勾结,对天下臣民进行严密监视和残杀,实行恐怖统治。“厂卫”是宦官专权的工具,是地主阶级镇压人民的暴力机构。
  东厂
  司礼监
  明代宦官机构设有“二十四衙门”,其中权力最大的是司礼监的太监。其职责为提督太监管理皇城内一切礼仪、刑名及钤束长随、当差、听事各役、关防门茶、催督光禄供应等事。皇帝的最后意见。都要由司礼监秉笔太监用红笔批写在奏章上,
  明朝宗室封爵制度
  明朝宗室封爵制度,由朱元璋定下基本原则。
  明代选后制度
  明朝宫女殉葬制度
  殉葬是一种古老的习俗,早在原始社会。
  郑和七下西洋
  朱棣即位后,中国成为当时世界上最为强大的国家之一,。

1572 神宗(朱翊钧,1563-1620)
1572 张居正(1525-1582)为首辅,高拱(1512-1578)遭罢免
1573 万历
1578 李时珍(1518-1593)著《本草纲目》(Great Pharmacopoeia)问世
1580 张居正(1525-1582)丈量田亩
1582 吴承恩(1510?-1582?)逝,著有《西游记》
1583 申时行(1535-1614)任首辅
1584 耿定理(1534-1584)逝
1590 王世贞(1526-1590)逝
1592 日本丰臣秀吉(1536-1598)出兵朝鲜
1593 文人徐渭(1521-1593)逝
1596 耿定向(1524-1596)逝
1596 日本第二次出兵朝鲜
1601 意大利耶稣教会传教士利玛窦(1552-1610)到北京
1602 李贽(李卓吾,1527-1602)狱中自杀
1604 顾宪成(1550-1612)重建东林书院
1606 袁黄(袁了凡,1533-1606)逝,著有《了凡四训》
1610 袁宏道(1568-1610)逝
1615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1559-1626)定八旗制
1616 汤显祖(1550-1616)逝
1620 光宗(朱常洛,1582-1620)
1620 泰昌 熹宗(朱由校,1605-1627)
1620 官宦之争起
1621 天启
1623 魏忠贤(1568-1627)为东厂长官
1627 思宗(朱由检,1611-1644)
1628 崇祯 西北大饥荒,李自成(1605-1645)乱起
1630 袁崇焕( -1630)遭磔刑
1636 董其昌(1555-1636)逝
1637 宋应星(1587-1666)著《天工开物》
1642 洪承畴降清
1644 李自成(1605-1645)陷北京,明朝灭亡

南明(1644-1662)

1644 吴三桂(1612-1678)降清
1644 弘光 安宗(朱由嵩, -1646)福王即位南京
1645 隆武 绍宗(朱聿键,1602-1646)唐王即位福州
1646 绍武注1 唐王(朱聿𨮁, -1647)即位于广州
1646 永历 桂王(朱由榔,1623-1662)即位肇庆
1650 郑成功(1624-1662)以金门、厦门为据点抗清
1658 郑成功(1624-1662)封延平郡王
1659 桂王(1623-1662)逃缅甸
1661 郑成功(1624-1662)攻台湾,驱荷兰人
1662 吴三桂(1612-1678)杀桂王(1623-1662)

1521 世宗(朱厚熜,1507-1566)
1522 嘉靖
1550 瓦剌军围北京
1552 画家仇英( -1552?)逝
1559 杨慎(1488-1559)逝
1559 文征明(1470-1559)逝
1562 严嵩遭罢免
1557 葡萄牙获澳门居住权
1563 俞大猷(1504-1580),戚继光(1528-1587)于福建破倭寇
1564 甲子年
1566 穆宗(朱载《后工》,1537-1572)
1566 海瑞(1514-1587)非难世宗(1507-1566)入狱
1566 葡萄牙人建设澳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