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封爵制度中,公爵侯爵伯爵的封号有那些? 公爵、侯爵和伯爵怎么排位?爵位怎么分高低?

作者&投稿:苦景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周代,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爵,均世袭罔替,封地均称国,在封国内行使统治权。各诸侯国内,置卿、大夫、士等爵位,楚国等置执圭、执帛等爵。卿、大夫有封邑,对封邑也可以行使统治权、唯受命于诸侯。
汉 制,列侯大者食县,小者食乡、亭。 三国 魏 定制:凡国,王、公、侯、伯、子、男六等,次县侯,次乡侯,次亭侯,次关内侯。 晋 亦有县侯。 南朝 陈 置开国县侯。至 宋 始废。《后汉书·孝桓帝纪》:“封 超 等五人为县侯。”《三国志·魏志·东夷传》:“皆以其县中渠帅为县侯。”
两晋   西晋爵位非常繁复,设置了王、公、侯、伯、子、男、开国郡公、开国县公、开国郡侯、开国县侯、开国侯、开国伯、开国子、开国男、乡侯、亭侯、关内侯、关外侯共十八级。 王爵非皇子不封;公(郡公、县公)、侯(郡侯、县侯)、伯、子、男五等爵专封宗室;功臣封爵为“开国”诸爵及乡侯、亭侯、关内侯、关外侯。自先秦以来沿用的赐爵制度正式废止。
举例:
王爵 春秋战国时的楚庄王 吴王 汉朝的中山靖王 明朝的梁王 清朝的醇亲王等。汉以后王爵一般都是皇子、皇帝的亲兄弟或延恩继承的王。
公爵 春秋时的晋文公重耳 秦穆公 嬴任好
伯爵 夷伯 曹国
侯爵 内乡侯、汉寿亭侯(关羽)

爵位从大到小为,公爵,伯爵,子爵,男爵;帝王会按不同功绩来给功臣子孙平民封爵,当然昏庸的君主可能凭兴趣不按程序乱封侯。

周朝:宋国公爵,晋国侯爵,秦国伯爵,楚国子爵,许国男爵。秦朝时期 独留卫国纪念商鞅,卫君角(君爵低于诸侯)

从大到小为,公爵,伯爵,子爵,男爵;

公、候、伯、子、男

中国古代公爵侯爵伯爵的封号~

1、汉代 窦太后的侄子,大将军 窦婴 魏其侯
窦婴(?—公元前131年),西汉大臣,字王孙,清河观津(今河北衡水东)人,是汉文帝皇后窦氏侄,吴、楚七国之乱时,被景帝任为大将军,守荥阳,监齐、赵兵。七国破,封魏其侯【wèi jī hóu】。
武帝初,任丞相。元光三年,窦婴至交灌夫因在酒席中对田蚡出言不逊,被田蚡以罪逮捕下狱,并被判处死刑。窦婴倾全力搭救灌夫,并在朝会上就此事与田蚡辩论。但由于王太后的压力,灌夫仍被判为族诛。
窦婴乃以曾受景帝遗诏“事有不便,以便宜论上”为名,请求武帝再度召见。但尚书很快就发现窦婴所受遗诏在宫中并无副本,于是以“伪造诏书罪”弹劾窦婴。元光四年初,窦婴被处死。
2、三国 蜀汉丞相 诸葛亮 武乡侯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1] ),字孔明,号卧龙,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 ,三国时期蜀国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
诸葛亮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3、宋 岳飞 生前为封武昌郡开国侯死后加封为鄂王
岳飞(南宋抗金名将)
岳飞(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字鹏举,宋相州汤阴县(今河南汤阴县)人,抗金名将,中国历史上著名军事家、战略家、书法家、诗人、抗金英雄,民族英雄 ,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
岳飞的代表词作《满江红·怒发冲冠》,是千古传诵的爱国名篇,后人另辑有文集传世。
4、明 大将军徐达 中山王
徐达 (1332年—1385年),字天德,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市)人,明朝开国军事统帅,淮西二十四将之一。
徐达出身农家,元朝末年,徐达参加了朱元璋领导的起义军。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大败陈友谅。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朱元璋以为左相国。二十七年(1367年),率军消灭张士诚地方割据势力。同年,任征虏大将军,与副将常遇春一同挥师北伐,推翻元朝的统治。
洪武元年(1368年),攻入大都,灭亡元朝。以后,连年出兵打击元朝残余势力,官至太傅、中书右丞相、参军国事兼太子少傅,封魏国公。为人谨慎,善于治军,戎马一生,为明朝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洪武十八年(1385年),徐达去世,追封中山王,谥号武宁,赐葬钟山之阴,御制神道碑文。又配享太庙,肖像功臣庙,为明朝开国第一功臣,位列开国“六王”之首 。
5、清 李鸿章 一等肃毅伯
鸿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晚清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安徽省合肥人,世人多称“李中堂”,因行二,故民间又称“李二先生”。本名章铜,字渐甫或子黻[fú],号少荃(泉),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
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其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德国海军大臣柯纳德称其为“东方俾斯麦”,慈禧太后视其为“再造玄黄之人”。与曾国藩、张之洞、左宗棠并称为“中兴四大名臣”。死后追赠太傅,晋一等肃毅侯,谥文忠。著作收于《李文忠公全集》。

扩展资料
人物评价
李鸿章尽力维护中国的利益,洋务图强,然而无法改变中国落后的现实。对于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他曾据理力争,然而无奈国家羸弱,不得不接受屈辱的要求。他与曾国藩等人主导洋务运动是其进步的表现。
他也有外交上维护中国的事迹,如在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后独自前往谈判,最终不割地而平息事件;在甲午战争处于不利情况时曾主动用最小代价来达成和解等,都是他卫国有利的一面。 但后人也多诟病李鸿章曾作出的错误决策。
如过于避战和重视海防而愿意牺牲整个新疆放弃疆防;1885年在完胜日本的情况下签订的《中日天津会议专条》,给予了日本可以派兵进入朝鲜的权利;与日本的中日甲午战争中的指挥失误导致军舰在威海卫被全歼;中法战争胜利后反而签订了不平等条约等。
虽然这些不利条约和做法受制于各种客观条件,但他依然要为这些事件的误国行为承担很重的责任。另外在早期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时,他杀人过多。这也牵涉到湘军和淮军的整体评价。洋务运动和他的一系列措施并没有改变中国继续沦落,也让他的功劳并不显著。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李鸿章

古代公侯伯爵排序
答:古代爵位的顺序从高到低依次是公爵、侯爵、伯爵。爵位从夏商时期开始,到中华民国建立后结束。夏朝时置五等爵,分别是公、侯、伯、子、男,商朝置爵三等分别是公、侯、伯。古代公侯伯爵排序 爵位,又叫做封爵、世爵等,是中国古代皇族、贵族的封号,主要用来表示身份的等级高低以及权利的大小,通常可以...

公侯伯子男是中国的爵位还是西方的爵位,各爵位之间怎样划分的呢?_百 ...
答:公爵国:宋国、虢国 侯爵国:鲁国、燕国、蔡国、卫国、晋国、杨国、薛国、陈国、齐国、朝鲜国 伯爵国:秦国、杞国、毕国、霍国、郕国、曹国、郑国 子爵国:吴国、楚国、邾国、莒国、巴国、耿国、越国 男爵国:许国(已知的唯一一个男爵国)(春秋初期诸侯国)到了秦汉时期,公、侯、伯、子、男五等...

等级制度森严的封建王朝,五等爵位是什么官职?
答: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并依次降低一级。中国古代爵位制度是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等级制度之一。先秦爵制,与世袭的宗法、分封等制度互为表里,爵位往往就是政治权力的标志。秦以后的爵制(分赐爵与封爵),与先秦爵制的性质有所不同。爵不具备行政职能,主要用来确定皇亲、功臣世袭的政治名位和...

等级深严的古代,爵位是怎么排序的?
答:1、秦朝以前爵分五等,公、侯、伯、子、男。2、汉朝开始公之上设王爵,王爵只封给开国功臣,品级是官职的等级,与爵位是两码事,爵位是世袭的,品级不能世袭。

中国历史爵位
答: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封爵 1、曹魏的封爵 自曹魏起正式废除了秦汉以来的二十等爵,实行公侯伯子男五等制度,以后为历朝所沿行 。 魏文帝黄初年间,定爵制为九等:王、公、侯、伯、子、男、县侯、乡侯(最初在乡侯之 下还有亭侯,后省)、关内侯。王为皇室宗亲独有;。 中国历史上的爵位 一、先秦时期的封爵 1...

公侯伯子男爵位高低是什么?
答:公侯伯子男是什么制度 公侯伯子男是我国西周时期创立的五等爵位制度,我们发现西方,主要是英国的爵位大致也是五级,也就是说是中国根据本土的习惯说法给出了这样的翻译。如公爵(Duke)、侯爵(Marquess)、伯爵(Earl,在英国以外的伯爵称Count)、子爵(Viscount)、男爵(Baron)。除了这五等爵位之外,还有亲王...

中国古代爵位等级排列是多少?
答:中国古代爵位等级排列是公、侯、伯、子、男。周代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爵,均世袭罔替,封地均称国,在封国内行使统治权。各诸侯国内,置卿、大夫、士等爵位,楚国等置执圭、执帛等爵。卿、大夫有封邑,对封邑也可以行使统治权、唯受命于诸侯。战国时期,各诸侯国普遍废除了卿大夫的采邑制度...

春秋战国时,国君以下等级排列顺序是什么
答:国君以下等级排列顺序是:王、公、候、伯、子、男。爵禄在古代往往连称,受爵后必得禄。西周时,公、侯是封国内的君主,封国内的财政收入全归其所有,但公、侯要对周天子承担镇守疆土、交纳贡税、朝觐述职等义务。以后封爵都有一定食邑,但不是自己征收,而是由王朝拨给。后来食邑变成了一种虚名,只有...

中国古代的爵位分为几个等级呢?
答:王爵至男爵皆有国号、封地,县侯以下无封地而有租税。九等爵之外,曹操创立的名号侯、关中侯、关外侯、五大夫侯作为赐爵保留,仍无封、无食。 魏制:皇子封王,王之庶子封乡公,嗣王(非始封王者)之庶子封乡侯,公之庶子封亭伯;王国大者郡、小者县。4、两晋:西晋爵位非常繁复,设置了王、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