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看会计与所得税的关系 不同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的相互影响

作者&投稿:康妻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一、会计利润与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关系是:
应纳税所得额=税前会计利润+纳税调整增加额-纳税调整减少额
二、解释
1、会计利润是按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计算的利润总额。应纳税所得额是按税法规定计算的应税利润,两者在认定标准上有些区别,所以不一定相等。需要在企业会计利润的基础上进行调整才能计算出所得税应税利润(应纳税所得额)
2、式中的“纳税调整增加额”主要包括税法规定允许扣除项目中,企业已计入当期费用但超过税法规定扣除标准的金额(如超过税法规定标准的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业务招待费、公益性捐赠支出、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等) , 以及企业已计人当期损失但税法规定不允许扣除项目的金额( 如税收滞纳金、罚金、罚款等) 。
3、式中的“纳税调整减少额”主要包括按税法规定允的弥补的亏损和准予免税的项目,如前五年内未弥补亏损和国债利息收入等。
4、所得税法规定几项税前扣除费用的标准列举如下(并非全部):超出部分要调增,未超过的按实际发生额扣除。
(1)企业发生的职工福利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14 % 的部分,准予扣除。
(2)企业拨缴的工会经费,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2% 的部分,准予扣除。
(3)企业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的2.5% 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
(4)企业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业务招待费支出,按照发生额的60% 扣除,但最高不得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的5‰ 。
(5)企业发生的符合条件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 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不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15%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
(6)企业发生的公益性捐赠支出,不超过年度利润总额l2% 的部分,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方法~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要求采用的所得税会计核算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
一、
应付税款法
  应付税款法是将本期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之间的差异均在当期确认所得税费用。
采用应付税款法核算时,需要设置两个科目:“所得税费用”科目,核算企业从本期损益中扣除的所得税费用;“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科目,核算企业应交的所得税。
二、纳税影响会计法
  纳税影响会计法是指企业确认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金额,按照当期应交的所得税和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影响金额的合计,确认为当期所得税费用的方法。
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核算时,除了需要设置“所得税费用”和“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科目外,还需要设置“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科目,用于核算企业由于时间性差异产生的影响所得税的金额和以后各期转回的金额,以及采用债务法时,反映税率变动或开征新税调整的递延税款金额。
三、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是从暂时性差异产生的本质出发,分析暂时性差异产生的原因及其对期末资产负债表的影响。
四、正确选择所得税会计的核算方法
(一)小企业可选择“应付税款法”
在《小企业会计制度》中明确规定,小企业因业务简单,核算成本较低,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不高,允许采用“应付税款法”。
(二)大中型企业应选择“纳税影响会计法”
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企业必须使用“纳税影响会计法”,具体属于“利润表债务法”。
(三)我国上市公司只能选择“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执行《企业会计准则2006》的企业(目前主要是上市公司和部分大型国有企业),必须使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以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

不同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的相互影响
应付税款法和纳税影响会计法这两种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都不影响本期应交所得税的计算和上缴,即对国家所得税收入没有影响。那么这两种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之间有没有相互影响呢?一起来看!
所得税作为一种费用,应按费用会计的原则和方法来进行会计处理,为报表使用者提供最相关的信息。应付税款法和纳税影响法就是用费用会计的基本原则来处理所得税的财务会计处理方法。
在实务中企业可以选定其中一种方法,并保持相对稳定。由于纳税影响法的两种方法——递延法和债务法都将时间性差异(或暂时性差异)产生的纳税影响额递延到以后期间,当“递延税款”的余额在借方时,表示待摊所得税费用;在以后期间发生亏损时,待摊所得税费用难以转回。这一方面夸大了损益表中的税后利润,另一方面虚报了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不符合稳健性原则。
所以,会计制度规定,只有在确信未来所得税利益能够实现时,才可以使用纳税影响法,否则,应改为应付税款法。递延法和负债法在税率不变时,所得税会计处理过程和结果完全相同。但在税率变动的情况下,递延法和债务法的会计处理结果截然不同。递延法以损益表为导向,无视时间性差异(或暂时性差异)转回时税率调整对纳税的影响,使“递延税款”账户期末余额不能确切地表示未来税款的抵减权力和应付义务,因而被英、美等国家所否定。债务法以资产负债表为导向,根据当前的税率或将要实行的税率调整已确认的递延税款,从而使“递延税款”账户反映的纳税影响与当前和今后的现金流量相关,也赋予递延税款余额以资产或负债的涵义,故所提供的财务信息更为有用,债务法成为世界上流行的方法。
应付税款法和纳税影响会计法这两种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都不影响本期应交所得税的计算和上缴,即对国家所得税收入没有影响。那么这两种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之间有没有相互影响呢?一起来看!
所得税作为一种费用,应按费用会计的原则和方法来进行会计处理,为报表使用者提供最相关的信息。应付税款法和纳税影响法就是用费用会计的基本原则来处理所得税的财务会计处理方法。
在实务中企业可以选定其中一种方法,并保持相对稳定。由于纳税影响法的两种方法——递延法和债务法都将时间性差异(或暂时性差异)产生的纳税影响额递延到以后期间,当“递延税款”的余额在借方时,表示待摊所得税费用;在以后期间发生亏损时,待摊所得税费用难以转回。这一方面夸大了损益表中的税后利润,另一方面虚报了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不符合稳健性原则。

企业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方法有哪些
答:企业所得税是对我国内资企业和经营单位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征收的一种税。作为企业所得税纳税人,应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缴纳企业所得税。企业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方法如下:(一)根据《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的规定,企业所得税按年计算,分月或分季预缴。按月(季)预缴、年终汇算清...

所得税会计的处理方法
答:同时,此种方法按应税利润计算所得税费用,使本期所得税费用的发生额与本期应交税款相同,计算方法简单,易于掌握,而递延税款法按会计利润计算本期所得税费用,则纳税影响额要递延到以后期间,由于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使其处理并不稳健。当然,应付税款法也存在一定缺陷,在税法和会计制度的规定存在较...

企业所得税计算方法及账务处理
答:企业所得税是按应纳税所得额(纳税调整后的利润)计算缴纳的。1、营业利润=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支出-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外支出。2、应纳税所得额=营业利润+纳税调整增加额-纳税调整减少额。3、应纳所得税=应纳税...

合并主体的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
答:在所得税会计处理中,由于会计所得与应税所得额之间的差异,企业通常采用两种方法:应付税款法和纳税影响会计分法。这两种方法针对差异的永久性和时间性处理有所不同。应付税款法适用于在本期产生且未来不能转回的差异。例如,某企业全年计税工资为108万元,实际发放125万元,超出部分的17万元允许列支的...

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的比较与分析
答:使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有利于较完整地体现企业的资产负债观念,并可以明确地对资产和负债项目的信息进行界定。所得税会计是会计人员通过研究会计收益和应税收益差异的会计理论和方法,对企业所得税项目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并对项目数据进行反映的经济管理活动。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比较 1、核算的目标方向不同...

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方法有哪些
答: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方法有应付税款法、纳税影响会分法、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有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应付税款法,企业所得税按年计算,分月或分季预缴,按月预缴、年终汇算清缴所得税。企业发生的一个时期纳税所得额和会计所得之间的差异,如在本期发生,而在以后期间不能转回的,在计算所得税时,按税规定...

会计利润与所得税费用调整过程
答: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缴纳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时,会计处理为:借: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贷:银行存款 增值税的会计实务如何处理(1)一般纳税人增值税账务处理①原理:增值税一般纳税企业发生的应税行为适用一般计税方法计税.在这种方法下,采购等业务进项...

企业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方法
答:企业采用递延法时,应按税前会计利润(或税前会计利润加减发生的永久性差异后的金额)计算的所得税费用,借记“所得税”科目,按照纳税前会计利润(或税前会计利润加减发生的永久性差异后的金额)计算的所得税费用与按照纳税所得计算的应缴所得税之间的差额,作为递延税款,借记或贷记“递延税款”科目。本期发生的递延税款待...

会计收入与企业所得税收入差异分析
答:针对会计收入与所得税收入的差异,企业在会计核算时,应当按照会计准则确认收入,在计算交纳所得税时应当按照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以会计收入为基础进行纳税调整。五、结束语 会计准则与企业所得税法对于收入确认金额的规定大致相同。为了防止偷税、漏税,企业所得税法针对关联方交易提出了特别纳税调整的方法。...

求税法中的所得税与会计法中的所得税区别?尤其是使用方法上,并举例具体...
答:会计法中的所得税是按会计口径计算的,是按会计准则的要求得出的,会计是按权责发生制来进行核算的,同时又要求企业的对外报告是真实的、价值是公允的,必须本着谨慎性原则,充分考虑潜在的风险,所以得出的利润是更接近实际的。而税法大部分是按收付实现制来计算的,同时又特别规定的一些扣除标准和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