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委三转内容

作者&投稿:姓璐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转职能,明确定位,突出职责主业,理清责任。
2,转方式,抓住关键,创新工作方法;
3,转作风,自我监督,摆正位置,廉洁自律。

是党委转“支持”为“领导”。党委支持纪委“三转”在很多地方已经成为共识。然而,党委对于纪委“三转”,不是支持与被支持的关系,而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党委负主体责任,纪委负监督责任。”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第36条写得清清楚楚。党委承担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那么领导纪委“三转”就是党委分内的事、责无旁贷的事。只有统一了“党委领导纪委‘三转’”的思想认识,才能让主体责任落实更具体,纪委“三转”也才能更有力、有效。

二是纪委转“牵头参与”为“专职监督”。虽然我们于2014年下发文件,正式退出非主业的议事协调机构。但是,在日常工作中,仍然存在议事协调机构清理不彻底的现象。如,县委、政府召开一些与纪检监察工作无直接关系的会议还要求纪委派人参加。

纪检监察机关必须明确自己的职能定位,明确自身的主业就是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转变当前工作任务宽泛以及大包大揽等现象,把主要精力和工作重心放到监督、执纪、问责上来,做到尽职不越位、帮忙不添乱,把自身定位在服从服务上。认真落实党组织关于纪检监察决策部署,扎实做好各项工作,使纪检监察工作真正起到维护、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三是纪检干部转“执法”为“执纪”。纪检干部特别是乡镇纪检干部要切实把思想观念从“执法”转向“执纪”,把工作力量从抓“大要案”转向日常监督执纪问责,把工作方法从以“法”为标准转向用党章党纪去约束党员行为,敢于和善于从一个个具体问题抓起,使党员干部敬畏纪律、遵守纪律,自觉守住底线。

扩展资料:

以党章为遵循,明确深化“三转”的方向

一是压实党委主体责任,凝聚深化“三转”的工作合力。党委如果认识到纪委仅是协助党委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就会主动承担起统筹协调亲自抓的责任意识,就能杜绝“只挂帅不出征”的现象发生。压实党委主体责任关键就是要动真碰硬,强化责任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定责任追究细则必须坚持精细化原则,努力实现责任目标、责任分解、检查监督、责任追究程序精细化。

县级党委和纪委对乡镇党委主体责任考核应实行单列考核,严格奖惩,从而保证乡镇党委对主体责任年初有承诺有部署、平时有检查有督导、重大事项有措施有成效、年终有考评有奖惩,并以主体责任的落实带动同级纪委监督责任的落实,切实增强深化“三转”的工作合力。

二是转变履职方式,担当深化“三转”的政治责任。基层纪委坚持以“六大纪律”为尺子,经常性梳理和研判问题线索。

把谈话函询作为处置问题线索的重要方式和早抓常管、严管严治的重要手段,克服怕得罪人、怕线索流失的思想顾虑,扩大谈话函询覆盖面,敢于谈、善于谈,真正把纪律挺起来。以干部约谈为抓手,在执纪监督全过程都用纪律尺子、纪言纪语教育、警醒和挽救党员干部,没有问题的敲警钟,问题轻微的打手板,严重违纪就要立案查处。

纪检干部要拉长耳朵、瞪大眼睛,多打听“张家长、李家短”,了解掌握基层干部队伍情况,准确把握“树木”和“森林”的关系,为精准约谈正“歪树”、治“病树”和精确肃贪拔“烂树”夯实基础。三是完善纪检体制机制,增强深化“三转”的政策支撑。

明晰县级纪委和乡镇党委对乡镇纪委的管辖范围和事权界限,特别是在选人用人问题上。比如,可参照上级纪委经验做法,研究制定《乡镇纪委书记、副书记提名考察办法》,不断强化乡镇纪委对上负责的导向作用,改变以往“双重领导一头重一头轻”现象。也可按照上级纪委关于对乡镇纪委建设方面的意见,研究制定《乡镇纪检干部管理办法》,强化县纪委对乡镇纪委的管理考核。

完善队伍建设机制,提升深化“三转”的工作实效

一是在“进出口”上下功夫,实现转作风提升内力。在干部入口关上,建立纪检干部资格准入制度,采取公开招考、公开遴选等形式,把政治素质高、道德品行好、作风优良的干部选进纪检干部队伍,提高整体素质,增强生机活力。

同时,对现有纪检监察干部实行分类管理、定向管理、专业化管理。加大轮岗、交流和调整力度,进一步畅通队伍的出口关,让更多纪检干部走出去,努力形成人尽其才、才尽其用、送得出去的良好局面。如,今年3月,我们通过公开遴选的方式,面向社会公开选调纪检监察干部,现已进入资格审查阶段。

二是在“培育”上下功夫,破解干部本领恐慌。打铁还需自身硬。纪检监察干部只有自身过硬,练好监督执纪的“看家本领”,按照《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监督执纪工作规则(试行)》的制度规范“对标、对表”,担好监督执纪问责重任。

县级纪委要紧扣“三转”需要搭建各种锻炼的平台,对现有纪检干部通过以案代训、上挂锻炼、跟班学习等方式提高监督执纪问责能力。如,今年3月,我们围绕学习贯彻纪律检查机关监督执纪工作规则,围绕党风廉政建设新形势新任务,围绕深化“三转”举办为期三天的纪检监察干部业务培训班,全县纪检监察干部80余人参加培训。

三是在“管理”上下功夫,完善内部监督机制防止“灯下黑”。坚决纠正纪检监察干部队伍中存在的精神不振、政令不畅、纪律不严、工作不实、创新不力、正气不足、为政不廉的问题。

坚决防止跑风漏气、泄露案情,执纪不严、失职渎职,滥用权力、以案谋私等问题发生。对反映纪检监察干部问题的信访举报,要及时核查,一查到底,对查实违纪违法的纪检监察干部,要点名道姓,通报曝光;探索实施退出制度,对纪检监察干部综合履职能力进行摸排,对不适合从事纪检监察工作的坚决予以清退和调离。

参考资料:

石家庄纪检网-关于对基层纪委如何深化“三转”的思考



~

三转是指什么内容
答:三转内容是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1、转职能 转只能的目的是为了严格按照党章、党内法规和行政监察法规定,进一步明确纪检监察职责定位,聚焦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心任务。转职能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找准定位、厘清职责、攥紧拳头,聚焦监督、执纪、问责三大主业,清理规范纪检监察部门参与的议事...

“三转”的内涵是什么,纪检监察机关为什么要推进“三转”
答:三转内容为“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转职能,明确定位,突出职责主业,理清责任;转方式,抓住关键,创新工作方法;转作风,自我监督,摆正位置,廉洁自律。要改革体制机制,创新组织制度,改进方式方法。“三转”就是要往监督执纪问责上转。监督、执纪、问责三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浑然一体。纪检监察...

纪工委书记三转要求
答:纪工委书记三转要求如下:1、由“监督事”向“监督人”转变,将焦点对准具体的人,加大对党员干部违规行为查纠和失职责任追究的力度;2、由“全程介入”向“事后监管”转变,把监督的重点更多地放在防止主体责任缺位上,放在事后纠错追责上;3、由“参与具体内容”向“制度建设”转变,避免把大量精力陷入...

纪检监察机关三转指的是
答:1. "三转"是政治学术语,也是纪检监察领域的专用语,内容涵盖了"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2. 转职能指的是明确纪检监察机关的定位,突出其主要职责,理清责任边界。3. 转方式强调抓住关键,创新工作方法,以更高效的方式履行执纪监督职责。4. 转作风则是自我监督,摆正位置,廉洁自律,以确保纪检监察...

三转三提的内容是什么?
答:三转是政治学术语:纪检监察专用语。内容是“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三提:提升服务质量,促进作风转变。提升部门形象,发挥示范作用。提升治理能力,推进履职尽责。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2014年5月19日在纪检监察机关“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专题研讨班上强调,纪检监察机关要紧紧...

纪检监察机关三转 什么时候提出
答: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2014年5月19日在纪检监察机关“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专题研讨班上强调,纪检监察机关要紧紧围绕监督执纪问责,深化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全面提高履职能力。

如何履行主体责任与监督责任,推进“三转
答:6、深化“三转”,全面提升监督执纪能力。要积极适应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新形势,聚焦中心,回归主业、突出主责,强化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为切实履行好监督责任打好基础。一要回归主业。要改变纪委过多地参与职能部门业务工作,大包大揽、事事牵头、样样主抓,将监督者变为执行者的做法,坚持有所为...

纪检监察部门三转是指什么
答:法律分析:三转是政治学术语:纪检监察专用语。内容是“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 转职能,明确定位,突出职责主业,理清责任。转方式,抓住关键,创新工作方法。转作风,自我监督,摆正位置,廉洁自律。国家监察委员会是最高监察机关,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产生,负责全国监察工作。省、自治区、直辖市、自治州、县...

...三转三创 要求.请问是 三创 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答:“三创”围绕“转作风”这个根本,聚力打造一支作风过硬的队伍,使其成为推动“三转”的强劲引擎。一是做好“加减法”,注入内生力。在清理、调整纪检监察机关参与的临时机构,做好“减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做好创新作风建设途径的“加法”。先后启动实施“完善市纪委委员履职登记制度”、“加强派驻机...

纪检监察中的三转指的是
答:“三转”是指十八大后中央纪委部署在全国纪检监察系统开展的“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工作。纵览1993年中央纪委监察部合署办公以来的历程,纪检监察机关大致也经历了三次大的职能转换,每次转换都是一次上升、一次进步、一次嬗变。纪律检查委员会是党的机构,是党的“两委”之一(即党委、纪委),是“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