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诸葛亮?

作者&投稿:窄京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识治之良才, 管、萧之亚匹矣。然连年动众, 未能成功, 盖应变将略, 非其所长欤! ”

这是《三国志》作者陈寿对诸葛亮的评价,言其治政的才能,仅次于管仲、萧何,但其将略,连年劳师动众,都没有成功,并不是其所擅长的。

笔者认为,这个评价相对而言是客观的,然而,后来人者大多对他的评论而富有争议,而此后的历朝历代统治者和儒教精英们,为了统治需要,不断将诸葛亮神化,这显然就是充满了政治立场需求的不那么客观的评价。


陈寿是蜀巴西安汉(南充)人,曾做过蜀国观阁令史,因为不肯屈事宦官黄皓,屡次遭到贬黜。他的性格也有些怪,不能尽顺潮流。在晋时被征为长广太守,授御史治书,因为遵守母亲的遗嘱,葬之于洛阳,因此遭受到当时人们的贬低,说他不给母亲归葬大不孝之类的。

有人说,他写《魏志》,向丁仪、丁 的后人要“千斛米”, 否则不美言。丁氏后人不答应,二丁就真得没有写到书里.......也有人说陈寿的父亲做了马谡的参军,失街亭马谡被杀,陈寿父亲也被治了个割发罪。我们知道古人讲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是绝对不能损毁的,剪头发这种罪行是大辱,再加上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蔑视陈寿,所以历来陈寿对诸葛亮和诸葛瞻父子的评价都充满了争议性。

从《晋书》到房玄龄等在《晋书》中为陈寿立传,陈寿都是一个充满了争议性的史学家,有说他有自己原则不愿随波逐流的,也有说他为个人私怨,在评论人物的时候不客观的,而最大的争议,就在于他对诸葛亮的评价。

然而笔者却认为,无论陈寿有多大的争议,但就对诸葛亮的评价,却十分之公允。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可以对比一下陈寿对三国另外三个当权者的评价


曹操:

陈寿只把曹操列入“非常”、“超世”之“人杰”一类,而不肯以皇帝的身份给他唱赞歌。陈寿虽然没有直接指出曹操的奸诈,但也没有妄颂他的“仁德”,说他是“娇情任算,不念旧恶”,只说“不念”,而没有说他宽容。事实上,曹操确实是个奸诈而又报复心极强的人。

陈寿很客观的指出了曹操极强的军事才能,会用人,有大度,甚至重用反对过自己的人,用词是“有明略”,却也指出他是个任性的人,报复心强,又比较奸诈,岁没有明面讲,但“娇情任算”某种程度上讲,也将上面两点概括了进去。

刘备:

陈寿评议刘备,着重讲他的“知人”,义结关、张兄弟马、赵、敬黄忠,用庞统,凡所结交,无不愿为他效命,这是怎样的一种人格魅力啊。刘备的这一有点,曹操、孙权都有,但又无法与刘备比较,特别是临终托孤的那番话,虽然免不了又试探的成分在里面,但在中国历史上却真没有那个君主这么来托孤的啊。

“知人”是刘备最大的优点,也是其成就事业的最大原因,陈寿一针见血的指出了刘备的这种优点,可见其评议刘备是抓准了要点的。至于其他什么政治才能,将略计谋,陈寿一个字都没提,可见这并不是在给刘备唱赞歌,而是客观立体的评价。

孙权:

陈寿评孙权,用了“屈身忍辱”“有勾践之奇”的词语,这是说他在处理与魏、蜀时的所作所为。三国鼎立,论地广人众,吴在魏、蜀之间,然而论人才,则排末尾。曹操始终都把刘备视作主要对手,蜀汉也以诸葛亮的隆中对谋略,联吴抗魏。这样一来,吴国便成为了中间势力。


以中间势力在三国之中享国祚最久,不能不承认孙权在“外交”上的成功。这种成功实质上是“以退为进”,所以陈寿才总结为“屈身忍辱”“有勾践之奇”。

孙权确实是三国之中顶尖的外交高手,向曹魏称臣白衣渡江拿下荆州,拿下荆州后又跟曹魏翻脸,以胜利者的身份跟将死之蜀军修好,可见他立国之策,主要在缝隙中生存,在魏蜀之间辗转腾挪。故陈寿的评价确实是中肯的。

说完这三位,我们最后来说一说本题所问的诸葛亮。

实际上,陈寿对诸葛亮的评价,不止本文开篇的那一句话,而是很长的一段,前面主要高度评价了诸葛亮的治政水平,而在总字数上是超过了曹、刘、孙三人的。如果是因为父亲“割头发”的大辱以及诸葛瞻的蔑视,陈寿是完全不可能这样来评价诸葛亮的。

一个跟诸葛亮家族有嫌隙的人,能够做出这样的评价,比起我们这些自小受到影视作品影响的人的评议,显然要显得更加客观。

陈寿评诸葛亮的治政才能,言其“识治之良才”,差不多跟管仲、萧何一个类比,这个评价是很高的。而总体上来说,诸葛亮能够将刘备集团从江夏一个小地方,逐渐发展到坐拥荆、益二州,后来又攻略了南中少数民族的政权,确实充分展示了其内政的历史水平。

而关于诸葛亮的军事才能,陈寿回顾了其一生的业绩,从赤壁之战开始说起,说能大败曹军,与其说是诸葛亮指挥吴蜀联军血战有方,不如说他劝东吴同意与蜀共同抗曹更为准确。这其中凸显的是诸葛亮的外交能力,而非军事才能。

同时《三国志》中记载的火烧赤壁,观关羽、张飞、赵云传,都没有书写他们在这场战争中的事迹,因此,抗曹主力在东吴。这是陈寿的结论。

既然三国最重要的大战赤壁之战,诸葛亮所扮演的角色是外交能人,那么他在军事方面的才能就没有足够的业绩支撑,毕竟后来的五次北伐,没有一次有拿的出手的业绩。

综上所述,笔者认同陈寿的评价,作为最接近诸葛亮生活的时代的史学家,陈寿的评价,无疑更加客观公允。



我认为诸葛亮是千古良相。他的出师表和隆中对实在是太有名了,而且这个人的个人魅力也很大。那么多的将领都愿意听从诸葛亮的调遣。

是一个顶级谋士,许多不可能打胜的仗在诸葛亮的计谋下化腐朽为神奇。还是一个谈判专家,在孙刘两家交恶的情况下,依旧可以劝说孙权达成两家同盟,共同抗曹,懂八卦知阴阳,奇门遁甲无所不精。

诸葛亮是具有极高的政治才能的政治家之一,为了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一生都致力于光复汉室为己任。同时诸葛亮谋略过人,治军也是极其严格。诸葛亮一生都忠于刘备,如果没有诸葛亮,刘备也没有办法建立蜀汉。诸葛亮可以说得上是千古奇才,极其优秀的政治家。

他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人,而且对刘备非常的忠心,在刘备死后,他对刘备的后代也非常的忠心,尽心尽力的去辅佐他,没有任何的私心。

~

评价诸葛亮(详)
答:评价诸葛亮 在这引用一下谭良啸先生的《诸葛亮用人四论》。据谭良啸先生所述,诸葛亮所任用的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各类人才,共计约有63人。如果从地域颁看,荆州28人,益州29人,兖州3人、豫州1人,雍州2人。如果再以刘璋、刘备、诸葛亮三位不同时期益州最高领导人为中心来划分,上述63人中,属于刘璋旧部的11人...

历史上名人们是怎么评价诸葛亮的???
答:历史评价 陈寿: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练,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 之内,咸畏 而爱之,刑政虽峻 ...

如何评价诸葛亮
答:诸葛亮,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被誉为历史上最杰出的政治家之一。其才智和策略深受人们的钦佩和尊重。下面分几个方面来评价一下他。智慧过人 诸葛亮具有非常高的智慧,懂得驾驭天下英才,制定兵法军纪,编写《诸葛亮集》等文集,以求变通、化繁为简。其提出的兵法思想,代表着中国古代兵事理论的最高成就之...

怎么评价诸葛亮?
答:1、诸葛亮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他才智过人,天文地理样样精通。但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诸葛亮也曾经做过错事。但他的功劳远远的超过了他的过错,因此我觉得他是一个让人敬佩的人。诸葛亮的一生是辉煌的一生,自从刘备三顾茅庐请他出山,他就一心一意地辅佐刘备及后主刘禅,他做了许多惊天动地...

你知道后人对诸葛亮有何评价吗?举出两例即可。
答:优点:一、博学多思。当年躬耕南阳,闭门十年精读经典,因而成为饱学之士;二、找老婆不以外貌为依据。年轻潇洒的诸葛亮,偏找了个其丑无比的黄阿丑。认才学不认相貌,天下男子有几人做得到?三、一个战略理论家,一篇《隆中对》,分析天下大势,非常透彻。四、勇于承担责任,如失街亭后,自贬三级。五...

诸葛亮人物评价
答:诸葛亮人物评价唐太宗李世民与李靖在《唐太宗李卫公问对》中多次提到诸葛亮的治军之法与八阵图,并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他们认为,陈寿在《三国志》中对诸葛亮的评价是“史官鲜克知兵,不能纪其实迹焉”,意指史官很少懂得兵法,因此不能准确地记载诸葛亮的实际战功。唐朝时期,诸葛亮被评选为武庙十哲之一,与张良、韩...

诸葛亮是个怎样的人?
答:四、知人善任——他以宽广的胸怀,纯正的心灵,选拔重用了一大批人才。他取士用人的标准是德才兼备。他不讲门第、资历,破格用人,大胆地授以要职,委以重任。何祗原为蜀郡太守杨洪手下的一个书佐小吏,杨洪亦是犍为郡太守李严之功曹小吏,何、杨都先后被诸葛亮擢为太守与李严同列。因此事他被誉为...

历史上对诸葛亮的评价是什么?
答:陈寿对诸葛亮的评价: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练,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 之内,咸畏 而爱之,刑政...

古人是怎样评价诸葛亮的
答:陈寿:“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练,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 之内,咸畏 而爱之,刑政虽峻 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 而劝戒明也...

对诸葛亮的文言文评价
答:1. 文言文出师表出师表对诸葛亮评价的作文 如果有人问我喜欢哪个历史人物,我一定会说:我最喜欢三国时期蜀国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智慧的化身——诸葛亮. 千古以来,诸葛亮深受人们的爱戴,身上有着无数美丽的光环. “未出茅庐,已知天下三分.”毫无疑问,这是对诸葛亮才华的侧面概括.集超人智慧与谋略于一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