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隋旧制,奏九部乐”,唐朝乐舞是怎样在继承中发展的?

作者&投稿:呼佳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时期,这种辉煌,不仅体现在其经济的发展之上,也体现在其文化的发展之上,这个时期的艺术是开放的,也是和谐的。而最能够代表大唐这种气质的除了文人墨客的诗文之外,那便是大唐的乐舞了。

唐朝是乐舞发展的一个繁荣鼎盛时期,大唐乐舞不仅有着本国的风情,而且还吸取着当时流行的“胡邦”乐舞的优秀部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那么大唐乐舞在大唐究竟有多么的繁荣?在发展的过程之中,它又有哪些不同的“人生经历”?



一、唐代乐舞并非是唐朝“土生土长”的朝代艺术,而是承袭自隋朝的

唐朝最早建立的时候,全国还有很多地区还陷在战乱之中,礼乐制度一度荒废,想要重新建立出一个新的制度很明显是一个大工程,而很明显,初唐时期的统治者们根本没有精力再重新建构新的礼乐制度,于是,初唐时期的唐代乐舞其实便是之前的隋代乐舞。

《通典》之中便对这个历史事件有所记载:

“武德初,未暇改作,每䜩享,因隋旧制,奏九部乐。”

这种继承使得唐代的乐舞在一开始的时候就已经成熟,而后便是逐渐丰满,直至鼎盛,所以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种方法,其实是保证了盛唐时期乐舞能够达到一定高度的根本原因之一。

但是,“因隋旧制”并非真的是全盘照抄,唐代一边效仿着隋代的礼乐制度,另一方面,也有着自己的变更,初唐和其所继承的隋朝礼乐虽然都是“九部乐”,但是还是有所差距的,隋代的九部乐分别是清商、西凉、龟兹、疏勒、康国、安国、天竺、高丽和礼毕。

而唐朝初年的九部乐却是燕乐、清商。西凉、龟兹、疏勒、康国、安国。天竺、高丽。一首一尾有所不同,这是隋与唐的音乐最大的不同之处,而到了盛唐时期,也就是贞观年间,九部乐又发展成为十部乐,加入了高昌。



之前,无论是九部乐还是十部乐,其实都有一种弊端,那就是照搬,但是唐代的乐舞之所以能够在历史之上占据重要地位,一味地照搬肯定是不行的,唐代除了照搬之外,也有着自己的变更,那就是《坐部伎》和《立部伎》,这对于唐代以前的中国乐舞历史来说,是一次巨大的革新,填补了之前历史之上的空白部分。

二、唐代乐舞的表现形式丰富多彩,主要分为软舞和健舞两类舞蹈形式,尤其是健舞,更受广受人们喜爱

唐代乐舞的表现形式丰富多彩,主要分为软舞和健舞两类舞蹈形式,其中软舞就是中国传统舞蹈的表现形式,舞伎们腰肢细软,如同杨柳,舞袖纷飞,自成一景。

在唐朝,有很多的舞蹈家的舞蹈可谓是“一舞倾城”,就比如说公孙大娘的剑舞不仅仅能感动人,甚至是“天地为之久低昂”,如今我们是看不到其剑舞究竟是如何的震撼,但依旧可以从当时的文字记载之中感受一二。

而除了传统的软舞之外,胡邦传来的的“健舞”也是当时的热门舞蹈,这种舞蹈和传统的中国舞蹈的柔美形成了一个鲜明对比,舞蹈热烈积极,剑舞其实就是健舞的其中一个类别,当时大热的胡旋舞和胡腾舞也是健舞之中的热门类别。在唐朝,胡旋舞有多热门呢?



唐玄宗极爱胡旋舞,就有种说法是,安禄山之所以能够得到唐玄宗的赏识,就是因为他胡旋舞跳的极其出色。连皇帝都如此钟爱胡旋舞,更不要说普通百姓了,在陈凯歌的《妖猫传》之中,就有一段经典的胡旋舞,这种舞蹈节奏鲜明,热烈,舞者的脚步却轻盈,这种强烈的反差,更能带给人美的感悟。

三、唐朝乐舞对于唐朝人的影响十分巨大,一方面促进了民族的融合,另一方面却容易引起攀比奢华的风气

唐朝和现代可不一样,现代人的生活之中有电视剧、综艺等等的不同消遣方式,但是在唐代,娱乐节目极其贫乏,这种单薄的的娱乐,使得乐舞,成为了唐代人最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

乐舞最早的艺术基础并非是在宫廷之中,而是在民间,乐舞是从民间逐渐影响宫廷的一门艺术,而又逐渐,从宫廷再度影响到民间。

尤其在唐朝,乐舞还是宴会之上必有的节目,筵席之上没有歌,没有舞,那么就是主人家对于客人的不尊重。在盛唐时期,乐舞开始兴盛,这种乐舞的兴盛,换句话就是泛娱乐化,朝野上下都痴迷于乐舞,这对于音乐舞蹈的发展而言,是正面的,但是对于社会发展而言,却并非如此。

培养一个优秀的乐伎和舞伎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除了要投入进去巨大的精力之外,更多的是需要昂贵的钱财,追捧乐舞,虽然促进了这一行业的发展,但是所需要投入的钱财却很大。



而且也会有很多的人就此开始攀比,形成一种奢华成风的不良习气。乐舞在唐朝的繁荣,其实也正是唐朝最后的繁荣。

虽然乐舞容易导致社会形成一种奢侈之风,但是也促进了民族文化融合,胡旋舞和胡腾舞本身是胡邦的乐舞,引入中原地区其实正代表着民族文化的相互融合,当然不仅乐舞,当时的服饰文化其实也受到了胡邦文明的巨大影。

四、唐代乐舞不仅仅能供人娱乐,还维护了政治稳定

虽然说乐舞在很大一个程度上来说,是起到了一个娱乐的作用的,但是乐舞最基本的功能还是教化功能,这也是各朝各代统治者都十分推崇“礼乐制度”的一个重要原因,乐舞,也是和政治息息相关的。

礼乐制度这一说法来源自西周,当时,西周的统治者们就是把礼乐作为维护政治统治的一个工具,而乐,也是只有贵族们才能够使用的,主要使用在祭祀等礼仪活动之上的,是有着十分显著的阶级特征的。

唐朝的统治者之所以十分急切的想要将礼法制度重新建立起来,甚至不惜直接使用隋朝的礼法制度,在一个层面上来说,就是为了维护其统治。



在先秦,政治家们觉得音乐是和政治分不开的,于是才有了礼乐制度,他们认为乐可以强调礼的存在。而且对于他们而言,音乐,尤其是好的音乐,是可以教化民众,使人向善的,这虽然夸大了乐的功能,但是各朝各代的统治者们都无疑很是尊崇这个说法,其中,也包括了唐朝的统治者,

首先就是在祭祀之中,古代人信奉神鬼,所以祭祀对于古人而言十分的重要,而对于帝王而言,更是一件大事。



他继承了以前礼乐制度的精华,创造了很多种多样的音乐,而且在这一时间礼乐的发展空前绝后,但是没有再特别限制百姓也不能享受。

~

唐代宫廷乐舞四夷乐押舞
答:随着历史变迁,这些乐舞在周代衰微后逐渐失传。不过,随着文化交流的频繁,如曹婆罗门的龟兹琵琶、西域诸国的进贡乐伎、高丽、百济的伎乐等,丰富了宫廷的音乐库。隋代时期,共有九部乐,包括《乐》、《西凉乐》等,到了唐代,平定高昌后又增添了《讌乐》,总数达到十部。各种乐舞的表演者服装各异,如...

中国唐代有多少部“乐”?都是什么?
答:唐初,继承隋《九部乐》,乐制舞制依旧。贞观十一年(637)废《礼毕》。贞观十四年(640)将唐代创作歌颂唐朝兴盛的《燕乐》列为第1部。贞观十六年唐太宗宴百寮,加奏《高昌伎》,始成十部乐。宫廷设置这些乐部的目的,是为了显示国力的强盛。乐部安排,除《燕乐》、《清商》两部外,其余八部都是外传入...

汉唐舞蹈的五个文化性质各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唐代是我国历史上乐舞艺术高度繁荣和发展的时期.由于唐朝国力强盛,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对外贸易发达,文化交流频繁,这就为乐舞艺术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另外,唐代继承了隋代的乐舞,留用了前朝的艺术家,乐舞制度依旧.如隋的<<九部乐>>开始也按原样演出,后来才又加了一部<<燕乐>>,发展为<<十部乐>>.<...

隋唐时期的乐舞分为几种类型
答:2、以结构划分。有以结构的严谨和统一归类的歌舞大曲,杨太真(杨贵妃)其中霓裳羽衣舞最为著名,据说就是唐玄宗在梦中看到仙女们的翩翩舞姿,又听到仙乐飘飘,而记载流传下来的。3、以故事情节划分。有以故事情节归类的歌舞戏;有从用途和表演方式归类且用于宫廷朝会、宴飨的宫宴舞,如七部伎、九部伎...

我国古代乐舞是指哪些表演形式?
答:乐舞气势磅薄,场面壮观,乐曲高亢悠扬,动作舒展流畅,服饰华丽多姿,堪称历代歌舞之最。中国古代乐舞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延续性很强。“燕乐”的发展就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隋唐“燕乐”代表着高水准的乐舞表演艺术,但是它本身是一个不断完善起来的事物。从“七部乐”“九部乐”“十部乐”的名称演变也...

论述唐代宫廷音乐机构 两千字论文
答:[1]隋炀帝时,又增加了康国、疏勒两个乐部,这就是隋代“九部乐”的宫廷燕乐体制。唐代宫廷燕乐起初完全承袭隋代燕乐体制,“高太祖登极之后,享宴因隋旧制,用九部之乐。”[2]至唐太宗贞观十一年(637年),废除“礼毕”,十四年,又将“燕乐”列为首部,于是形成了唐代的“九部乐”。唐代“九部乐”中的“燕乐”...

到清朝已经失传了的舞蹈有哪些?
答:2 惊鸿舞 惊鸿舞是唐代汉族舞蹈,是唐玄宗早期宠妃梅妃的成名舞蹈。已失传。《惊鸿舞》着重于用写意手法,通过舞蹈动作表现鸿雁在空中翱翔的优美形象,极富优美韵味的舞蹈,舞姿轻盈、飘逸、柔美。3 秦王破阵乐 秦王破阵乐是中国唐朝宫廷乐舞。最著名的歌舞大曲之一。最初用于宴享,后用于祭祀,属武舞(与...

唐代十部乐分别是什么
答:唐太宗时的《十部乐》,分别是燕乐、清商、西凉、高丽、扶南、龟兹、疏勒、康国、安国、高昌十部,除清商是南朝以来的雅乐,燕乐是新作外,其余八部几乎全部来自西域或域外各民族的音乐,为唐代社会各阶层所接受。唐朝建立后,国力日渐强盛,尤其到开元、天宝年间,唐都长安不仅是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

为什么说唐代舞蹈被称为中国舞蹈史上的高峰
答:南昭奉圣乐》舞图和敦煌舞谱,这是舞蹈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5、对邻国的影响深远。唐代舞蹈曾流传至日本、朝鲜、越南、印度等国。日本至今仍将唐代传去的中国乐舞称“唐乐”。朝鲜的《进馔仪轨》一书,刊载了传入朝鲜的唐代名舞《春莺啭》、《剑器》等舞图,所记各舞历史沿革与中国史籍记载相同。

多稔衰老名词解释?
答:一生中能多次开花的植物,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交替的生活周期虽然叶片甚至茎秆会衰老死亡,但地下部分或根系仍然活着,这类植物称为多稔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