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沙尘暴 2002年3月20日,我国首都北京受到了历史上最严重的沙尘暴...

作者&投稿:符怪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在一些国家,资本家或生产单位的经济人为了追求高额利润,任意向自然界排放各种有害物质,严重污染环境,特别是大气和水源的污染,造成社会公害,引起许多疾病,使广大人民的健康和生命受到严重威胁。对水源的污染有多种,其中“水俣病”就是举世闻名的日本公害之一。“水俣病”于1953年首先在日本九州熊本县水俣镇发生,当时由于病因不明,故称之为水俣病。(俣音玉)

1950年在水俣湾附近渔村中,发现一些猫步态不稳,抽筋麻痹,最后跳入水中溺死,当地人谓之“自杀猫”。1953年水俣镇发现一个生怪病的人,开始只是口齿不清,步态不稳,面部痴呆,近而耳聋眼瞎,全身麻木,最后神经失常,一会酣睡,一会兴奋异常,身体弯弓,高叫而死。1956年在这个地区又发现五十多人患有同样症状的病。经过对病的调查和研究,在1962年才确定水俣病的发生是由于汞的环境污染,特别是常期食用被污染的鱼和贝类引起的甲基汞慢性中毒。这是从水俣镇的工厂排放的氯化甲基汞污染海域,使鱼和贝类中毒造成的。继水俣镇之后1963年,日本新泻县又有大批自杀猫、自杀狗出现。1973年在有明海南部沿岸的有明町等地又发生了水俣病。据报导这三次发病人数共计900多人,实际上在日本受害人数远远超过这个数字,仅水俣镇受害居民已有一万人左右。

汞俗称水银,它广泛应用于许多工业部门。汞及其化合物都是有害物质,尤其是汞的烷基化合物的毒性更大。汞及其化合物可以通过呼吸或消化系统进入人体。无机汞进入人身体后,含汞浓度最高的是肾脏和肝脏。有机汞在人脑中蓄积最为显著,其次是肝和肾。汞中毒后的临床症状即如“水俣病”症状。

造成水污染的工业公害除汞外,还有酚、氰类、铬、砷及某些重金属盐等物质。这些物质从工厂及科研单位排放出来,造成了严重的水污染。从而对人类造成的危害在国内外都时有发生。因此在发展国民经济,加快四个现代化的进程中,一定要注意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防止污染,使人类在优美、舒适的环境中生存发展。

黑风暴:沙尘暴的一种,大风扬起的沙子形成一堵沙墙,所过之处能见度几乎为零

18世纪以来,大批移民来到美国西部平原,滥垦滥伐,导致了20世纪30年代的3次黑风暴。1934年5月的一次风暴持续了三天三夜,从西海岸一直吹到东海岸,形成了东西长2400千米、南北宽2400千米、高达3400千米的灰黄色尘土带。风暴以每小时100多千米的速度向东推进,横扫北美大陆,尘暴过处,天昏地暗。中亚哈萨克地区,由于50年代大量开垦荒地,引起大面积土壤;风蚀,也发生过类似美国30年代的尘爆。在中国北部116万平方千米的沙漠中,有39%是由于人为原因引起尘暴而造成沙漠化的。

沙尘暴是一种突发的、高强度的风沙灾害。中国每年由此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45亿元之巨。中国西北地区,包括新疆、甘肃、青海、宁夏以及陕西和内蒙古的中西部,是中国沙尘暴的多发区。1993年5月5日的特大沙尘暴使甘肃、宁夏和内蒙古部分地区遭受巨大损失,死亡85人,伤残264人,失踪31人,直接经济损失7.25亿元。严重影响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1. 海啸,从某方面来说可以认为是自然灾害,但是如果不是不是因为人为的破坏了沿海地区的环境,也不会酿成这么大的悲剧。

2.洪水,98年洪水是个很好的例子,长江下游大量的围湖造田,上游植被遭到破坏,从而造成洪涝灾害。

3.温室效应,这个问题应该会慢慢凸现出来,因为人类破坏大量的森林,二氧化碳升高,地球变暖,海平面上升,一些海拔较低的国家面临威胁,比如旅游胜地 马尔代夫,将面临灭顶之灾。更重要的是,温室效应会造成全球气候条件的变化,所以电影“后天”里的自然灾害也不是没有根据的。在追求自身发展的同时开始注意保护环境可以说是人类的重大进步。
在古代,人类和自然是不平等的关系,人类是弱者,处处受到大自然的限制却无力改变自然。于是人类把大自然视为敌人,战天斗地成为一项难得的品质,愚公精神千百年来受到不断颂扬。
随着工业时代的来临,人类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与自然的关系发生了逆转,人成了强者,而“温和的自然”却成了容易受伤的对象。高度提纯的化学制剂,如杀虫剂、油漆、洗涤剂等对自然环境构成了重大威胁;大规模的能源消耗改变了大气的构成,进而改变了地球气候;卫生条件的改善使人口急剧增加,人类活动大量破坏了地球的森林和湿地资源。于是,“温和的自然”变为“凶恶的自然”,人类施加给它的,它最终都要归还人类。被高度提纯的化学制剂污染了水和土壤的地区,畸形儿和绝症的出现比率大大高于正常;石油资源一旦枯竭,人类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的正常运转必定遇到问题;气候异常必定带来水灾或干旱,饥荒也将伴随着种种天灾降临人间。“凶恶的自然”将再一次让人类成为弱者,人类和自然的关系又将回到起点。
要想改变这种状况,人类就必须保护“温和的自然”,不让它继续恶化,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身,这是人类经历工业化,在自信心极端膨胀之后的可贵共识。
世界各国也都意识到这个问题。10年前,178个国家的领导人在巴西城市里约热内卢聚集,共同商讨保护环境的问题。与会领导人计划保护地球环境,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促进人类的福利和发展。1997年,160个国家在日本京都签订了旨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京都议定书》。但由于减少排放阻碍经济发展,美国这个二氧化碳头号排放国却拒绝执行。去年,在南非城市约翰内斯堡举行的“地球峰会”上,各国领导人和科学家继续商讨改善环境的计划。
10年过去了,人类在保护环境问题上虽取得了一些进步,但分歧仍然严重。地球现在到底处在怎样的状态呢?我们又应该以怎样的态度去迎接未来呢?

7个可喜进步
环保意识在增强
经过长期的宣传,环保意识已经为很多人和政府所接受,人们开始关心人类活动对大自然的影响,并希望这种影响不会恶化自然环境。政府间开始通过合作来处理环境问题,1992年里约热内卢峰会、1997年京都气候会议和去年的约翰内斯堡峰会都体现出了世界环保意识的加强。虽然,美国因为自身利益拒绝执行《京都议定书》,对未来跨国环境合作造成重大损害,但国际环保努力的进程却是不可逆转的潮流。
清洁汽车问世
汽油电动混合型汽车已经问世,并且已经在日本、西欧和美国的道路上行驶,这种汽车可以大大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而美国克罗拉多州的“超级汽车”公司的发明家们正在研制零排放的汽车。其中一种汽车设计是以氢气作为燃料,发明者声称,开这种汽车外出度假可以不带饮用水,因为这种汽车排出的就是100%的纯净水。而电动汽车的前景也十分看好,它很有可能成为下一代个人代步工具。
封杀12个“环境杀手”
2001年在瑞典城市斯德哥尔摩举行的联合国会议上决定在全球范围内限制使用12种碳、氯制剂的化学药品。此举是为了保护空气、水和土壤资源不受污染。会议呼吁限制或完全消除顽固的有机污染物如氯气、DDT农药和PCB农药等等。1987年通过的禁止使用氟里昂(CFC)的协议已经发挥作用,地球臭氧层的破坏速度变缓。
生态旅游的发展
总部设在美国的“国际生态旅游社会”把生态旅游描述为“保护环境和支持当地人民福利的负责任的旅游”。生态旅游和它所产生的利润在世界范围内已经成为支持发展中国家政府财政收入来源的重要渠道,它以每年30%的速度在急速增长。自然环境同文化传统一样成为吸引旅游者的重要动力。但环境主义者仍然担忧,生态旅游市场经济的作用远远大于保护环境的意义。
企业的环保运动
大公司日益意识到,环境保护能够帮助它们吸引更多的客户。施乐公司的“无废物计划”回收了该公司工厂2002年产生的80%的无危害固体废料。它还把6万多吨的已填埋电子废料取出,重新回收利用。施乐公司的这个举动一年可节约数百万美元。施乐公司的这种可持续发展的做法受到环保团体的欢迎。很多大公司也都意识到环保回收的巨大作用,壳牌、IBM这些世界知名大公司都纷纷推出自己的“清洁计划”。
更环保的建筑
环保建筑物最重要的标准就是减少能量消耗。欧洲一些民宅的屋顶开始安装吸收太阳光能量的瓷片,而美国加利福尼亚的“壕沟”公司也开始在办公室的屋顶安装高性能的隔热玻璃。而位于美国马里兰州安纳波利斯市的Chesapeake Bay基金会总部的办公楼的环保设计更是超出一筹,利用特殊贮水装置,办公楼的抽水马桶采用收集的雨水冲洗;使用太阳能电池板来向办公室提供电力供应。相对普通的同样面积的建筑,这栋办公楼只消耗了三分之一的电力和十分之一的纯净水。
酸雨危害的减少
美国和欧洲已经证明了减少的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排放对地球表面环境有相当大的改善。在上个世纪80年代,发达国家开始控制二氧化硫的排放来减少酸雨对环境的巨大危害。它们开始禁止在工厂中使用炭作为燃料,转而使用更加清洁的能源例如天然气和净化炭来发电。汽车也被改造,所用汽油的标号更高,燃烧后二氧化氮的排量大为减少。酸雨在美国和西欧的危害已经大为减轻,以英国为例,酸雨危害在过去15年里减轻了一半。
7个值得忧虑的迹象
地球变暖
科学家已经发出警告,日益增加的温室气体的排放会使气候急剧变化,海平面上升。据美国全国气象局的统计报告,美国2001年11月到2002年1月这3个月的平均气温是自1895年以来最高的。同样,全球范围内这3个月的平均气温也是自1895年以来最高的。气温上升的直接威胁是海平面上升,同时会引发其他的极端气候现象,造成自然灾害。
对石油无节制的需求
地球上有很多河流,但还有一条河流是我们没有意识到的,那就是石油形成的河流。每天石油形成的河流都围绕在我们身边,而这条河流的流量是每秒钟1100立方米。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石油的消耗量增加了14%,而且还在不停地增加。在每年向大气排出的240亿吨二氧化碳中,有40%来自石油的燃烧。在人类历史上,目前大气中温室气体的含量是42万年来最高的。世界上三分之二的石油储备聚集在中东地区,这也成为该地区政治和经济不稳定的最重要因素。有的时候,人们会认为上天太厚爱中东地区,给它如此集中和富裕的液体黄金,但是石油虽好,却也给该地区带来永不结束的冲突和纷争,在这些石油耗尽之前,这种冲突和纷争似乎没有结束的时候。
逐步消失的湿地
很多人其实不知道湿地的重要性。湿地为鱼类,许多鸟类和两栖类动物提供了栖息场所,成为生态系统里重要的环节。另外,湿地有很强的消化污染物的能力。但是在世界范围内,湿地的面积正在高速缩减。从美国的亚马逊盆地到伊拉克,湿地都逃不过悲剧命运。湿地消失的根源是人类的农业活动、水利活动和其他发展活动。开垦更多的耕地,修建更多的大坝使湿地逐渐消失。科学家们估计,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湿地面积已经缩减了50%。31年前,132个国家曾在伊朗签定了《保护湿地条约》。但是实际上条约的约束力和作用是相当有限的。
超级大坝不断增加
人们以为修建超级大坝显示了自己改造自然的能力。的确,大坝改造了自然,提供了电力,但也给环境带来很多不利影响。大坝改变了河流的自然流向,改变了洪水自然泻洪的方向。大坝在地面上形成非天然的蓄水库,这样影响了鱼类的自然分布。在1950年,世界范围内的大型大坝大约有5000个,但到了2000年,超级大坝的数量激增到45000个,而且规模不断加大,对自然的改造作用也越来越大。平均来说,每天都有2个高度超过15米的大坝建成,新建大坝基本上都位于发展中国家。有些巨型大坝高度超过180米,宽度超过1500米。修建这样的大坝的代价是惊人的,要淹没大面积的土地,无数物种要另择栖息地。
越来越少的珊瑚礁
在所有的海洋生物中,有四分之一的栖息地是珊瑚礁。但是在过去的50年内,珊瑚礁的数量已经减少了27%。光是在1998年发生的厄尔尼诺现象中,世界珊瑚礁的数量就一下子减少了16%。造成珊瑚礁死亡的最直接原因是海水变暖。当然,海洋中来自太阳的辐射增加和渔民野蛮的捕鱼方式也是珊瑚礁消失的重要原因。
过度捕鱼
人类科学技术使捕鱼速度和数量都超过了海洋的天然补给能力,这样的结果是很多鱼类的数量正在锐减,甚至到了灭绝的边缘。现在每年海洋中鱼类的总量正在以每年1%的速度减少。科学家们提出把特定的海洋区域划为保护区,停止捕鱼,让大自然有时间和机会重新积蓄。但人类似乎不愿意给自然这样的机会。限制捕鱼会直接影响渔民的收入和生活质量。而鱼类市场只讲究价格和利润却从不考虑物种保护。
核废料的处理
2003年全球超过440个商用核反应堆会产生超过11000吨的核废料。如何处置这些核废料给人类提出了难题。首先这些核废料很可能会有泄漏的危险,其次这些核废料很可能被恐怖分子获得,从而用于可怕的目的。美国有超过100个核反应堆,产生的核废料占世界总量的25%左右,而处理核废料的核垃圾场就更多了,共有131个。共有超过一亿人生活在核垃圾堆附近100公里以内的范围内。无论将核废料运到哪里,都不可避免地给当地造成污染。利用核能越多,类似的污染就会越多。在享受核能的超级动力时,人类千万不要忘记核废料的隐忧。
7个震惊的声音
“目前人类对保护地球资源的意识空前地提高,但大规模、大范围破坏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的行为并没有减缓。我对人类在科技上的成绩感到鼓舞,但是,这些科技成果对物种多样性的破坏又使我绝望。”
――――E.O.威尔逊,哈佛大学社会生物学家
“在环境保护方面,对海洋的保护是相对落后的。因为人类一直都认为海洋是这样的巨大而丰富,难以想象人类的活动会对这样的巨人产生怎样的影响。不幸的是,我们已经对海洋造成不可弥补的破坏。”
――――简?卢布彻科,美国俄勒冈大学海洋生态学家
“我们必须承认在过去10年里,人类对大气化学构成的认识进步了很多。现在几乎所有的人都知道‘温室气体’这样的名词,也知道工厂和汽车排放的废气造成地球气候变暖。但是人们对‘温室气体’的其他危害还一无所知,就像10年前一样无知。”
――――雪莉?罗兰,加州大学埃文分校大气化学家
“人类种植农作物的同时也破坏了土壤的表土。大量的表土被刨起,然后随河流被冲到海洋里。在海洋里,农药和杀虫剂不断积聚,对海洋生态造成的危害在逐日增加。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人类要改变种植的农作物的种类,要多种深根植物,这样有利于保持水土。”
――――韦斯?杰克森,农作物遗传学家 “温室气体使大气的温度升高,同时也使海洋的水温升高。一旦海洋的水温升高就是全球性的灾难,因为洋流的运动会使全球各地海洋的水温一样高。”
――――理查德?巴伯,杜克大学海洋地图学家
“合成化学制剂给人类的生活带来方便,但是它们也是干扰荷尔蒙的元凶。合成化学制剂在地球上无处不在,影响了人类和所有野生动物的繁殖和发展。但是没有一个国家能够禁止合成化学制剂在商场里出现,我们还要继续承受它们带来的副作用。”
――――柯尔朋,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野生动物与污染物部主任
“在人类对待自然的态度问题上,‘地球峰会’可以说是一次转折点。希望人们能意识到,对物种多样性的保护,对湿地、森林等自然环境的保护将影响未来地球的运作机制。”
――――哈尔?穆尼,斯坦福大学环境生物学家
7个善意的警告
“如果人类持续现在的行为而不做任何改变,那么到21世纪结束的时候,地球上的物种会减少一半。如果这些数据都不能改变人类的行为,还有什么会使人类警醒呢?”
―――E.O.威尔逊,哈佛大学社会生物学家
“当被问到‘你从自然得到什么东西?’时,大多数人的回答是食物、纤维、药物和基因。但是绝大多数人不知道生态系统为我们提供的其他服务。它净化着空气和水源,调节着气候,使贫瘠的土壤肥沃,控制着害虫和病原体。只有当我们失去这些服务时,才会意识到它们的可贵。”
――――简?卢布彻科,美国俄勒冈大学海洋生态学家
“厄尔尼诺现象使人们开始警觉,但是谁也说不清下一次厄尔尼诺什么时候再来。没有人知道,它的恶果是渐变的还是突变的。如果是突变的,那自然就是不准备给人类任何机会了。”
――――雪莉?罗兰,加州大学埃文分校大气化学家
“农业和野生动物的关系已经得到重视,但农业和海洋的关系却还远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以前曾经有人警告过,再不控制农业,野生世界就要完蛋。现在我要警告,如果再不控制农业,海洋就要完蛋。”
――――韦斯?杰克森,农作物遗传学家 “100年前,当飓风袭击人类时,当时的人们只会问政府:‘这到底是怎么回事。’现在政府已经能够预报飓风,了解飓风的力度和方向,为人们尽量减少损失。100年以后我们需要的是政府同样了解其他极端的自然灾难。”
――――理查德?巴伯,杜克大学海洋地图学家
“现在已经有足够的证据证明化学制剂能够进入子宫,影响人类的大脑发育、影响免疫系统的形成和发挥作用。人类需要聪明的后代,也需要明智的政策制订者。”
――――柯尔朋,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野生动物与污染物部主任
“历史证明,少数人的意见可以唤醒公众的关注,进而改变社会发展的方向。现在科学家们前所未有地团结在一起,我们将提出更多的、更明确的证据使公众和政策制订者改变想法。”
―――哈尔?穆尼,斯坦福大学环境生物学家
7个生态天堂
Kruger国家公园
位于南非的Kruger国家公园由一望无际的大草原和灌木丛组成,是世界上哺乳动物最集中的地方。Kruger国家公园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98年,当时这里是一个狩猎区,为了狩猎的方便放养了147种野生的哺乳动物,包括猎豹、白犀牛。另外还有超过500种鸟类。后来,处于当时一种相当创新的观念,Kruger被简称国家公园。
Tubbataha礁石国家公园
这是位于太平洋偏远海岸的生态保护区,目的是保护海洋鱼类。Tubbataha礁石国家公园于1988年成立,为了限制当地毫无节制的捕鱼活动。Tubbataha礁石国家公园的面积为330平方公里,有超过450种海洋鱼类安逸地在这里生活。在Tubbataha礁石国家公园中,任何的捕鱼活动都是违法的。可遗憾的是,在世界范围内,这样的海洋保护区实在很少。
Prespa公园
Prespa公园是一个跨国自然保护区,于2000年成立。2000年,阿尔巴尼亚、希腊和马其顿签署协议成立跨三国的自然保护区。Prespa公园保护的主要是区域内的湿地资源,在这里生活着超过160种鸟类,有另外几百种鸟类路过这里,或者会在这里做短暂停留。现在Prespa公园已经成为很多珍稀鸟类最后的乐园。
Bahuaia Sonene国家公园
在秘鲁的Bahuaia Sonene国家公园是世界上最大的森林资源保护区。Bahuaia Sonene国家公园的占地面积是1万平方公里,在这里有着茂密的森林。而在保护区里,所有的破坏行为被严格禁止。另外Bahuaia Sonene国家公园也保护着流过公园的3条河流的水资源,自2000年开始,在这些河流里捕鱼也被禁止。在这个绿色的世界里,生活着超过200种哺乳动物、900种鸟类和1200种蝴蝶。
Nahanni国家公园
在加拿大的西北部,占地4760平方公里的Nahanni国家公园保护着加拿大最崎岖不平、最天然的土地。在Nahanni国家公园里没有一条道路,没有任何人类活动的痕迹。这里有很多自然的奇观,包括天然大峡谷,落差为92米的宏伟大瀑布(这个瀑布的落差比举世闻名的尼亚加拉大瀑布高一倍)。但是加拿大政府禁止将这里天然的美景开发成旅游资源,每年只有大约900个探险者进入Nahanni国家公园。成立于1976年的Nahanni国家公园于1978年被联合国评选为世界自然遗产。这在诸多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中,Nahanni国家公园是惟一的。
皇家Chitwan国家公园
在尼泊尔和印度交界,皇家Chitwan国家公园是南亚地区非常有特色的自然保护区。在这里,鳄鱼自由地游在河里,还有包括孟加拉虎在内的珍稀哺乳动物生活在这里。自1973年成立以来,属于尼泊尔皇家的皇家Chitwan国家公园已经成为当地的一个旅游项目,游客从1973年的每年1000人发展到现在每年超过10万人。不过这对自然保护区不是一件好事,但幸运的是,在这里的哺乳动物的种类和数量都在逐年增加。
Goualougo三角地带
Goualougo三角地带是个商业和自然保护成功结合的保护区。这个非洲著名的森林保护区同样也是大伐木公司表演的舞台。伐木公司向世界证明,他们并不是在所有时候都扮演破坏者的角色,事实上,在Goualougo三角地带,伐木公司获得利益的时候,森林资源的再生也得到了保障。Goualougo三角地带是民主刚果最大的自然保护区,在这里,大猩猩和黑猩猩的密度是世界最高的空气污染(air po11ution)空气中某些物质的含量超过正常含量时,形成危害动、植物,影响其生存的现象。大气中C0、NH3、SO2、H2S、Cl2、03和N02等物质的正常含量均在百万分之一以下,对动、植物没有明显的不良影响。但19世纪以来,由于工业和交通运输的发展,上述物质大量排入大气,使空气污染日趋严重,影响到动、植物生命活动乃至人体健康。 污染物的来源 有的来自自然界(如火山喷出的烟灰),有的来自人类活动,其中工业、交通运输产生的废气是主要的污染源。空气污染可分为气体污染物和气溶胶状污染物两大类。气体污染物包括SO2,、03,、氮的氧化物以及碳氢化合物等;气溶胶污染物包括固体粒子(粉尘、烟尘气)和液体粒子(烟雾、雾气)两类。直接向空气中排放的污染物质,叫一次污染物。空气与污染物之间相互作用,产生反应,或空气中光化学反应引起的污染物变质所产生的新污染物,叫二次染物。空气污染物种类很多,其中对农业威胁较大的约有十多种,如SO2、 HF、C12和光化学烟雾等。 气象条件对空气污染物的影响 水平风速和对流层高度是影响大气稀释空气污染物能力的两个气象要素。当农田上空主导风向来自污染源时,农田容易受有害气体的危害;风力强弱则影响空气污染物的扩散速度、污染物在空气中的浓度与平均风速成反比;通常午后湍流强,空气处于不稳定状态时,有利于扩散。夜间晴朗无风,近地面逆温层可使污染物在地面上停滞积聚,加剧空气污染的程度。另外,在准静止的高气压系统中,由于下沉逆温阻止下层排放的污染物扩散到大气上层,可形成近几百米厚的污染层。各国多次发生的严重空气污染事件大都是在低逆温层、风速小和无雨的气象条件出现几天之后形成的。 空气中一些污染物例,如SO2和悬浮于空气中的农药颗粒等,经雨水淋溶落到地面,又可污染土壤和植株。 污染物对植物的危害 一般是通过气孔进入植物组织,干扰酶的作用,阻碍代谢机能,有的有毒物质在体内还可进一步分解或参与合成过程,产生新的有害物质,侵害细胞组织,抑制光合作用,使生长受阻、产量降低、品质变劣。其危害分为急性、慢性和不可见危害等。高浓度污染物造成急性伤害,引起产量显著下降,低浓度污染物,在长时间作用下,造成慢性危害,一般症状不明显。不可见危害只造成生理上的障碍,一般没有症状。 植物受空气污染危害的程度,主要受下列因素影响:污染物浓度和植物接触它的时间;植物本身的构造和所处的发育期以及环境条件的影响。如充足的光照,适宜的温度、良好的供水和空气湿润,较高的C02浓度等,都能导致叶片气孔开放,易受污染危害。 植物对大气的净化功能 不少植物具有一种以酶作催化剂的潜在解毒力,能够分解一些有毒物质,或形成一些大分子络合物,暂时可以降低毒性。1公顷森林,每年可吸滞灰尘30多吨,1公顷柳杉林,每年可吸收700多公斤S02,柑桔树的叶子可吸收储存硫达1%,青杨和桑树具有较强的吸收铅尘的能力,加拿大杨、银杏、榆树、梧桐、桉树等都是较好的“天然吸尘器”。草坪的吸附粉尘能力比裸露地面大几十倍。因此环境科学的任务之一,是要充分发挥植物净化大气的作用。选择吸收污染能力强的植物,扩大造林绿化面积,根据污染源位置、污染物汇集区的地形地势、风向和污染气体的季节分配,统一考虑构成一种包围式或隔离式的林带,使含尘气流在移动中途被树林吸收。另方面要研究采取控制或减少排放污染物的措施,以保证大气质量符合规定的标准。

当然发生在我国的沙漠地区了(虽然在几个省都有但是它的作用是整体化的,不是这个省有大的动静而那个就没有)。主要对人体、经济、环境的影响

气候规律表明,每年3月至4月,是我国北方地区强沙尘暴天气的高发时段。在强沙尘暴侵袭的地域,水平和垂直能见度只有几百米甚至几十米。狂风卷着沙尘,不仅给交通安全带来了危害,也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恶劣影响。在春风送暖的季节里,沙尘暴宿命般地如期而至。中国北方地区再次进入沙尘暴频发期,主要原因是沙漠化加剧造成的。
沙尘暴从我们专业角度称为颗粒物,它对人体的危害与其粒径和形态有关。一个粒径10微米的颗粒物,在空气中持续4~9小时,1微米的颗粒物在19~98天才能降到地面,更小的0.4微米则需要120~140天才能落地。而在空气中暴露时间越长的小颗粒物,越容易进入呼吸道深处,危害越大。

从医学上讲,大颗粒物容易被鼻腔吸入支气管和气管,受到咽喉阻挡,沉积在上呼吸道。但它可通过纤毛运动,被推到咽部,随着人的咳嗽、打喷嚏排出体外,危害并不大。而小颗粒物中吸附着有害气体、重金属元素、有机污染物等有害物质。当颗粒物进入上呼吸道后,这些有害物质对上呼吸道产生刺激和腐蚀作用,使呼吸道的防御系统遭到破坏。引起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等疾病。

其次,沙尘暴能影响人体淋巴结、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导致免疫功能下降,增加对细菌感染的敏感性。据报道,受沙尘暴影响,两天来近百名山东青岛市民感染“链球菌”,造成呼吸道感染,特别是学龄前的孩子更容易感染此病。

另外,沙尘暴落在人外露的皮肤上,使皮肤腺和汗腺阻塞,可引起皮炎;落入眼中,会导致结膜炎。

此外,紫外线有消菌杀菌作用,沙尘暴能影响到紫外线的辐射强度,使致病菌随空气进行传播。医学研究还证明,紫外线波长在290~315纳米范围内,可促使7—脱氢胆固醇转变为维生素D,能预防儿童佝偻病的发生。所以,经常发生沙尘暴的地区,会导致儿童佝偻病的发病率上升。

吸附在颗粒物上的多环芳烃、重金属等有机物,具有很强的致突变性和致癌性。

............................................................

详细信息请参考这篇博文:

沙尘暴知识问答

沙尘暴是自然现象。近年来越刮越烈,不能排除人为因素,游牧文化被无情替代,是沙尘暴危害越来越大的根本原因。最大的受害者也是草原游牧民族,还有大量的外迁户。
1、 问:什么是沙尘暴?

答:不要把一般的沙尘天气都说成沙尘暴。风把足够的沙尘刮到天空,空气能见度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才称得上沙尘暴。沙尘暴一般并不多见。

2、 问:沙尘暴是否我国才有?

答:沙尘暴是一种全球气候现象。主要发生在风大的干旱地区。如中亚、北美干旱地区,澳大利亚、北非等地。我国的沙尘暴属于中亚干旱区。包括中亚、蒙古、我国西北。

3、 问:沙尘暴是否近年来才有?

答:沙尘暴自古就有。我国有记载的沙尘暴可追溯到汉代。实际上在地球上至少有几百万年的历史。如几万年前,赤峰市达理诺尔地区曾出现荒漠化时期,3 .5万年前湖水达到最低点,当时飞沙走石,形成了沙漠。

4、 问:我国的沙尘暴是否比较严重?

答:我国沙尘暴波及面积大,沙尘路现场,往往形成不只一个沙尘源地。假如几个源地同时发生,逐渐加速,就可能形成大面积的强沙尘暴。如今年4 月份的那场,是今年我国最强烈的。不过比起美国1934年的沙尘暴,我们还甘拜下风。

5、 问:我国的沙尘暴影响北京、华北,飘到韩国、日本,有人讲在美国也有发现,对吗?

答:首先应该说明,沙尘暴的最大危害地区是处在沙尘中心的干旱地区,沙尘天气是全球性的。沙尘不分国界,沙尘上到天空,随风飘游。北京的沙尘也不一定全是从我国西北刮来的,有本地区的,还有可能由内蒙古、蒙古、哈萨克斯坦的。那么飘到美国的沙尘就很难说是哪的了。

6、 问:有人讲近50年我国的沙尘暴趋于缓和,对吗?

这样讲不全对。近50年可能由于某种气象因素,与某些历史上最强的一两次相比可能弱些。但发生频次明显增加了,危害程度大了。尤其是近1 0年,成了大家共同关注的环境问题。已经危及到亿万人民的正常生活。限于我国研究沙尘暴的历史现实,我怀疑有关部门提供数据的可比性。

7、 问:沙尘暴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答:说起沙尘暴形成的原因很复杂,是多方面的。沙尘暴的动力是风。物质基础是沙尘。风与沙尘各有复杂多样的时空变化。有足够强大的风,还要有足够量的沙尘。但是把大量沙尘吹起来,也还要求很多条件。我国西北干旱区,盛行强烈的西北风。由于古地中海抬升形成大量松软的沙尘堆积。干旱少雨植被稀疏,特别是干旱、风大、植被稀疏都同步发生在春季,因此春季就具备了沙尘暴发生的自然条件,再加上人为活动破坏了地面植被,使沙尘暴越发强烈。

8、 问:我国近年来沙尘暴发生频次高的直接原因,是不是由于环境破坏引起的?

答:我刚才说了,沙尘暴的起因是多方面的。我国近年来沙尘暴发生频率高,在很大程度上,是我国北方,特别是干旱区生态环境全面恶化的反应,这样说是没错的。如内蒙古额济纳旗近来发生的,首先引起大家关注的多次强沙尘暴,就与黑河断流,大面积胡杨林、梭梭等死亡有直接关系。内蒙古海拉尔市以往极少见沙尘天气,但由于今年西面大面积开荒,沙尘已成为海拉尔市的重要环境问题。我国草原地区近年来不仅沙尘暴天气频率高、强度大,还造成沙漠的扩大,甚至新的沙漠形成。这与草原的全面破坏有直接关系,生态学家早有预料。

9、问:沙漠是否是沙尘暴的源头?

答:说现有沙漠和沙地参与了沙尘暴的形成还不如说沙漠是沙尘暴的后果。因为沙尘天气的主要颗粒物,特别是飞向高空影响北京等地的沙尘不是大颗粒的沙土,而是细土,沙土只对当地影响较大。细土不断被吹走,剩下的就慢慢变成沙漠了。

10、 问:影响北京华北等地的沙尘,主要来自何方?

答:我从前讲过,沙尘暴的范围很大,具有国际性。但直接影响北京华北等地的沙尘,主要来自北部附近的草原和荒漠地带。经常是起自中亚、蒙古南部荒漠区,经过蒙古高原草原区继续加速,大量沙尘参与,最终形成了影响华北等地的大规模沙尘暴。因此北方草原地区,特别是临近的锡林郭勒草原是关键地带。

11、 问:那么说内蒙古草原环境恶化是造成北京及华北地区沙尘天气的主要原因?

答: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这样说。今年沙尘天气频繁增加正好发生在内蒙古草原大规模加速破坏的10年之后。内蒙古草原在退化草场占三分之一的基础上,九十年代又比八十年代增加了1 8%。锡盟草原在10年内又新添了6000平方公里的沙地。目前统计退化草场面积已无任何意义。内蒙古耕地面积已扩大到1.9亿亩,人均8亩多。农牧交错带越来越宽,已接近中蒙边界。占很大比例的一年生草本和隐子草的退化草原,春季易被吹走,而农田在春季则完全暴露。因此很容易引起风蚀。

12、 问:大面积草原退化的原因是什么?

答:草原是生产力较低、比较脆弱的生态系统,只能轻度利用,又是潜在沙漠化地区,因此载畜量过高必然导致退化和沙化。内蒙古可利用草场,9 0年代比80年代减少了828万公顷。而牲畜却增加了3000万头(只)。每只羊所拥有的草场面积,50年代为3.3公顷,80年代0.87公顷,90年代0 .42公顷。随着草原面积和单位草原产草量的减少,牲畜却无休止的增加,草产退化的速度仍然会更快。

13、 问:历史上内蒙古草原也曾出现载畜量过高想象,个别地区甚至不亚于现在。为什么草场退化不那么严重?

答:有蹄类是草原生态系统的必要成员。草原上的黄羊、野马和侯马一样顺应自然规律,进行大规模随季节迁移,草原畜牧业长期以来同样实行游牧。事实证明游牧是利用草场得最好形式,是草原永远繁荣的保障,成吉思汗就是依靠游牧畜牧业征服了半个世界。

14、 问:现在已经进入信息时代,我们怎能还让蒙古族牧民过原始的游牧生活?

答:这是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有人讲人类生活从流动到固定。有游牧畜牧业到农业,在走向工业化、城市化。其实不然,人类发展应走多样化道路。蒙古人的祖先曾有过固定的渔猎、农业,以及固定的全羊畜牧业,走向大草原,实行游牧畜牧业后才得到更大发展。人类的现代发明,很多有利于流动,如交通、通讯、电脑,因此也可以这样说,人类将走向流动。游牧是草原得到轻牧、轻放的最先进利用方式。游牧畜牧业是游牧文化的载体,游牧文化是中华文化也是世界文化的珍品。游牧文化以水草为第一,牲畜第二,是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生态文化,是当代人类追求的最高境界。

15、 问:游牧怎能抵抗越来越严重的自然灾害呢?

答:游牧不是抗灾,而是躲灾,顺应自然,游向适宜的地方。定居后,人的生活暂时舒服了,但牲畜最多有一个季节好过,其他三个季都是灾。周围草退化了,每天要走很长的路去吃远处的草。若干年后,由于草场完了,最终还得丢弃房舍搬到更远的地方去。在目前草原上不可能靠人工种草满足牲畜需要的情况下,定居本身就意味着灾难。造成的损失不仅是生态环境,更重要的是游牧文化的消失。我们在牧区搞的定居示范点,是花巨资、牺牲生态环境的做法,是让大天鹅变成鸭子。

16、 问:内蒙古草原全面定居是从何时开始的?

答:内蒙古定居农业的历史及发达程度不亚于内地。几千年来农业只是附属于游牧畜牧业。清朝以来由于移民增加,内蒙古南部出现纯农业区,从此出现农牧交错带。解放后内蒙古牧区实行不分不斗不划阶级的特殊政策,公社化后仍保持游牧,只是范围小了。八、九十年代,内蒙古全面推行牲畜草场双承包,固定草场使用权到户,从此结束了草原游牧的历史。

17、 问:农田在内蒙古是怎样增加的?

答:农业在内蒙古自古就有,长期只作为牧业的附属行业。再在汉、明朝就有大规模农业,但是大量开荒还是从清朝就开始的。解放后随着人口的大量增加,光靠畜牧业养活不了那么多人,再加大批汉族进入内蒙古,自然会从事他们熟悉的事业。

18、 问:看来人口是关键,内蒙古现在的人口还不能算多吧?

答:内蒙古目前总人口2300万,每平方公里20人。比河北、山东少多了,但后者属暖温带湿润区。内蒙古基本属干旱区,与同属干旱区的蒙古每平方公里1 .5人,哈萨克斯坦6.3人,我国新疆10人就算多了。有人讲干旱区人口最高限为每平方公里7人,那么内蒙古至少多了885万人,超过3倍。现在内蒙古的额济纳旗、乌盟、伊盟、锡盟、哲盟南部等地区的几百万人已经或即将沦为生态难民。因此说,内蒙古的人口压力并不比我国其他人口稠密省市低。另外由于外来人口中以文化较低的破产农民为主,整体素质不高,只能进行低层次破坏性开发。更加重了草原的负担。人口问题的更大侵害是随着大量农耕民族的进入造成游牧民族更快地消亡。这才是沙尘暴越刮越烈的根本所在,从这个意义上说,汉化就意味着沙化。

沙尘暴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历史上好像没有

近年来,我国发生过那些大的沙尘暴~

1993年:
4月至5月上旬,北方多次出现大风天气。4月19日至5月8日,甘肃、宁夏、内蒙古相继遭大风和沙尘暴袭击。其中5月5日至6日,一场特大沙尘暴袭击了新疆东部、甘肃河西、宁夏大部、内蒙古西部地区,造成严重损失。
1994年:
从4月6日开始,从蒙古国和中国内蒙古西部刮起大风,北部沙漠戈壁的沙尘随风而起,飘浮到河西走廊上空,漫天黄土持续数日。
1995年:
11月7日,山东省40多个县(市)遭受暴风袭击,35人死亡,121人失踪,320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1 0亿多元。
1996年:
5月29日至30日,自1965年以来最严重的强沙尘暴袭掠河西走廊西部,黑风骤起,天地闭合,沙尘弥漫,树木轰然倒下,人们呼吸困难,遭受破坏最严重的酒泉地区直接经济损失达2亿多元。
1998年:
4月5日,内蒙古的中西部、宁夏的西南部、甘肃的河西走廊一带遭受了强沙尘暴的袭击,影响范围很广,波及到北京、济南、南京、杭州等地。
4月19日,新疆北部和东部吐鄯托盆地遭瞬间风力达12级的大风袭击,部分地区同时伴有沙尘。这次特大风灾造成大量财产损失,有6人死亡、44人失踪、256人受伤。
5月19日凌晨,新疆北部地区突遭狂风袭击,阿拉山口、塔城等风口地区风力达9至10级,瞬间风力达每秒32 米,其他地区风力普遍达到6至7级。狂风刮倒大树,部分地段电力线路被刮断。
1999年:
4月3日至4日,呼和浩特地区接连两天发生持续大风及沙尘暴天气。沙尘暴发生时,遮天蔽日,能见度极低,空气中充满了微细的沙粒。这次沙尘暴的范围从内蒙古自治区的西部地区一直到东部的通辽市南部,瞬时风力为每秒16米。伊克昭盟达拉特旗风力最高达到10级。
2000年:
3月22日至23日,内蒙古自治区出现大面积沙尘暴天气,部分沙尘被大风携至北京上空,加重了扬沙的程度。
3月27日,沙尘暴又一次袭击北京城,局部地区瞬时风力达到8至9级。正在安翔里小区一座两层楼楼顶施工的7 名工人被大风刮下,两人当场死亡。一些广告牌被大风刮倒,砸伤行人,砸坏车辆。
2001年: 2000年12月31日至2001年1月2日,我国西北地区东部、华北北部出现了5到6级偏北或偏西风,部分地区风力达7到8级。内蒙古中部和西部、甘肃中部和西部、宁夏、山西北部、河北北部出现了扬沙天气,内蒙古中部和河西走廊出现了沙尘暴,北京地区也出现了浮尘天气。 3月2日至6日,南疆盆地、青海东北部、宁夏、甘肃中部、内蒙古中西部、陕西北部、山西大部、河北西北部、河南中北部、京津地区出现扬沙天气,并伴有5到7级大风。 4月17日至19日,受蒙古气旋和冷空气影响,内蒙古中西部、甘肃中西部、宁夏北部、辽宁西部、吉林西部、黑龙江西南部、山西、河北南部、山东北部出现扬沙。其中,内蒙古中部的局部地区出现沙尘暴,并伴有5到7级大风。 5月1日,受蒙古气旋和冷空气影响,内蒙古大部、甘肃中西部出现扬沙,内蒙古中部出现沙尘暴,并伴有5到7级大风。5月2日至3日,受蒙古气旋和冷空气影响,内蒙古大部、河北北部出现扬沙,内蒙古中部和河北北部出现沙尘暴和强沙尘暴,并伴有5到7级大风,内蒙古东部8到12级。
沙尘暴知识问答 沙尘暴是自然现象。近年来越刮越烈,不能排除人为因素,游牧文化被无情替代,是沙尘暴危害越来越大的根本原因。最大的受害者也是草原游牧民族,还有大量的外迁户。
参考资料
cctv官网:http://www.cctv.com/special/475/3/20584.html

A、二氧化硫属于气体污染,故选项错误;B、二氧化氮属于气体污染,故选项错误;C、粉尘主要是地面粉尘、燃煤排放的粉尘、沙尘暴等,属于可吸入颗粒.故选项正确;D、一氧化碳属于气体污染,故选项错误;故选C.

沙尘暴的资料和发生地区,国庆内回答
答:经统计,60年代特大沙尘暴在我国发生过8次,70年代发生过13次,80年代发生过14次,而90年代至今已发生过20多次,并且波及的范围愈来愈广,造成的损失愈来愈重。现将90年代以来我国出现的几次主要大风和沙尘暴天气的有关情况介绍如下:1993年:4月至5月上旬,北方多次出现大风天气。4月19日至5月8日,甘肃、宁夏、内蒙...

地球遭受破坏的事例
答:刚遭受地震袭击的容加依城,人们惊魂未定,又被随之而到的冰雪巨龙席卷,大多数人被压死在冰雪之下,快速行进中的冰雪巨龙,又使许多人窒息而死。 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最悲惨的雪崩灾祸。三:孟加拉国特大水灾 1987年7月, 孟加拉国经历了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水灾。连日的暴雨,狂风肆虐,这突如其来的天灾,使毫无...

蒙古国特大沙尘暴造成六人死亡,导致沙尘暴肆虐的原因可能有哪些_百度知 ...
答:在蒙古,西北地区的天气和气温都有所上升,比其他地区高5到8摄氏度左右。此外,蒙古大部分地区降水量较少,这给沙尘暴的发生带来了很大的优势。干燥的地表条件有利于沙尘天气的出现,但还有一个硬条件,就是大风天气,蒙古也遇到了。受蒙古气旋影响,新疆北部、甘肃中西部、内蒙古大部分地区和华北北部已...

一场近十年最强沙尘暴席卷我国北方,给环境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答:但是一场强大的沙尘暴席卷了我国的北方,我国北方12个省区市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沙尘暴天气的影响。这场沙尘暴能见度非常低,可视距离在300到1000米之间。一、这场沙尘暴的原因:这场沙尘暴可以说是10年之内最强的沙尘暴。那么这场沙尘暴究竟是怎么产生的呢,这场沙尘暴的主要来源是来自蒙古国,因为...

近几年全国发生的沙尘暴有哪些?2000-2012
答:3月27日,沙尘暴又一次袭击北京城,局部地区瞬时风力达到8至9级。正在安翔里小区一座两层楼楼顶施工的7名工人被大风刮下,两人当场死亡。一些广告牌被大风刮倒,砸伤行人,砸坏车辆。2002年:3月18日到21日,20世纪90年代以来范围最大、强度最强、影响最严重、持续时间最长的沙尘天气过程袭击了我国北方...

蒙古国特大沙尘暴已致多人死亡,遇到这种极端天气的时候该怎么办?_百 ...
答:蒙古国出现了特大沙尘暴,相信不仅在蒙古国能够感受到,我们的首都北京也都已经感受到了,天是昏黄的,人们的出行弥漫了一层黄沙,在路上你必须小心谨慎的驾驶,因为真的看不见。人们出行也必须戴好一切的防护装备,因为沙子准备随时侵入你的眼睛,你的喉咙,让你的身体难受,让你的身体不舒服。所以在...

中国的沙尘暴是从哪里开始的?
答:在中国,有两大沙尘暴多发区。第一个多发区在西北地区,主要集中在三片,即塔里木盆地周边地区,吐鲁番-哈密盆地经河西走廊、宁夏平原至陕北一线和内蒙古阿拉善高原、河套平原及鄂尔多斯高原。第二个多发区在华北,赤峰、张家口一带,直接影响首都北京的安全。我国沙尘暴日益严重,主要是土地不合理开发和不合理...

蒙古国特大沙尘暴6人死亡80余人失踪,面对沙尘暴如何保护自己?
答:蒙古国特大沙尘暴6人死亡80余人失踪,面对沙尘暴的时候保护自己的方法如下:第一:非必要不要出门沙尘暴发生的时候,如果不是必要的情况,建议大家不要出门。因为沙尘暴发生的时候能见度是很低的,不管是行走在路上的路人,还是开车出行的人,基本上都看不清楚路况。所以即使在沙尘暴的天气出门不被沙尘...

蒙古国遭遇特大沙尘暴,怎样才能改善治理这种沙尘天气?
答:去种植农作物。我觉得控制人口增长也是防止改善的方法之一。当人口没有那么多的时候,人类就不用过多的破坏森林等绿化植被,环境就能够保护的更好,沙尘暴也能够得到这样有效的治理。我觉得总之要治理这样的天气最重要的是种植植被,可以在沙漠上种一些沙棘、乔木等植物。

沙尘暴产生的气候问题的原因
答:6. 引起天气和气候变化此次沙尘暴影响的范围不仅涉及到我国13个省份,而且影响到了韩国和日本;1998年9月起源于哈萨克斯坦的一次沙尘暴,经过我国北部广大地区,并将大量沙尘通过高空输送到北美洲;2001年4月起源于蒙古的强沙尘暴掠过了太平洋和美国大陆,最终消散在大西洋上空。如此大范围的沙尘,在高空形成悬浮颗粒,足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