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的作者是谁,他是我国古代哪国的贵族,他的事迹有先什么? 《道德经》的作者是谁?

作者&投稿:城侍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老子】是谁?姓老吗?他到底是哪国人?为什么史书先后200多年都有记录他,他到底活了多久?《道德经》是他的著作吗?为什么每个专家的理解都不同?据说是在全球发行量仅次于《圣经》的一本书,这是一本中国文化中最重要的书。但是大部分人都是自己学的一团雾水,给别人说的云山雾绕。一个经典大家都看不懂那就是后人理解的问题了!因为古人没有那么多心眼,大道至简。
下面通过我的老师【南山空同】的传授理解,大概简单的给大家理清一下思路。还道德经本源。。
一:道德经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
要想研究道德经,需要先了解老子。在周朝,“老“是姓,“子”在古代是一个爵位,而爵位是世袭制的。老子的工作就相当于国家档案馆、国家图书馆馆长,因此他也是受周公理论最深的影响。就像你父亲是黄局长,世袭给你,你也叫黄局长,你在传给你儿子,你儿子也叫黄局长一样。所以后人只知道黄局长,缺不知其中有三个人
三个老子分别是:
1、预言西周要灭亡的:被称为伯阳甫(公元前780年)伯阳就是最出名的那个老耳,甫是尊称,也是父亲的意思。
2、道德经原著本人: 姓老,名耳,字伯阳,道德经一书就是他的思想。但作者不是他
3、孔子两次见到的老子:姓老,名聃(音同单)是老耳的远房侄儿,因为世袭,代替老耳的工作事物。

二、道德经是谁写的?
《史记》中关于老子那段开头讲:老子出周至关
后来所有的历史学家都断错句子了,古代没有标点符号,所以不知道当时情况的后人断成了“老子出周,至关”,意思就是老子离开周朝,到了函谷关。其实,这是严重错误的。真实的情况是:周至关是一个地名,就是在终南山下楼观台就在周至关,那个地方现在叫周至县。楼观台是观星望气的天文台。尹喜就在周至关负责观测星象,来推测国家的运势。这句话的意思是,老子出周至关。当初老子看到西周要灭亡,不想当官了,于是就离开了。这时候尹喜就受人之托去接老子,然后和老子一起到楼观台观星望气,谈论思想。后来就一起离开了周至关,去了尹喜的老家,就是今天甘肃天水的伯阳乡兴仁村。他们在那里,一起生活了许多年,还一起和当地百姓修水利,受到当地百姓尊敬,所以那条渠到今天还叫伯阳渠,当地的地名也叫伯阳乡。

《道德经》这本书其实是尹喜整理的笔记,当时尹喜向老耳请教,老耳就答复他,从这本书中,大家可以看到,只有答案,没有问题。这本书最初的名字叫《老子》

三:天下李姓的由来?
老耳和尹喜在兴仁村生活了十几年后,西周灭亡,东周建立,于是周朝的人就找到了尹喜家里,让尹喜重新去当官。他们在尹喜家里见到了老耳,就问他是谁。老耳不想再去当官,不能暴露自己的身份,刚巧看到院子中有一棵李子树,就顺口说哦,我姓李,我是来打酱油的。之后为了避免麻烦,让后人也开始姓李,这就是天下李姓的由来。李家的宗庙,今天都还在那里。
尹喜到了楼观台,就把老子经典理论整理之后,刻到了石壁上,后来去了楚国当官,在那里又修改了一点细节,产生了一个新的版本。都是一些细微的区别,例如把“道常道”改成了“道恒道”,因为“恒”比“常”表达的更准确点。不过这些都是小细节,整体上都差不多。
唐朝的时候,李家打下了江山,因为是靠野蛮夺权的,他需要给自己找一个好的说法,于是就在历史上找姓李的名人,最初找得是李广,李广名气太小了,只是一个将军罢了。于是李世民就安排史官,篡改《史记》,把“老子,姓老、名耳、字伯阳”这句话改成了“老子,姓李、名耳、字聃”,然后历史从此之后就混淆了。

四:孔子和老聃谈了什么?

老耳不出现,周朝就找了一个老耳的远房侄儿来继续当周朝的史官,这个人就是老聃(音同单)

孔子来找老聃两次
一见老聃:孔子想恢复周礼
孔子找到老聃,然后就鼓吹了一番自己对周公的崇拜,然后说当今社会,世道混乱,我们把周公的思想发扬广大就好了。
老聃一听,孔子只是太迂腐了。然后对孔子说:周公生活的年代是什么年代,几百年前的社会环境一样么?社会环境都完全变了,过去的思想能够推广开么?
周公思想的核心就是:敬德保民
这个思想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当时的王公贵族乱用权利,要让他们尽量遵守道德,保护老百姓,这样江山才能持久。但是到了东周,诸侯割据,混战不到,周天子就是一个摆设,谁都不听他的,他已经没啥实力了,现在还讲那些过去的大道理是很不适宜的。
孔子第一次会务失败告终

二见老聃:孔子见老聃的真实目的
孔子回去之后,特别郁闷,因为他在老聃面前鼓吹周公只是为了和老聃套近乎,只是没套成功。郁闷了一段时间之后,发现老聃太厉害了,因此直接把自己的目的讲出来。于是,孔子第二次去找老聃,直接告诉老聃,想让自己的著作放进周朝的图书馆。老聃又一次拒绝了孔子,因为周朝图书馆和档案室的内容是供天子和贵族学习的,而孔子不够资格,同时孔子的私心,老聃一眼就看出来了。
老聃说:我们先来说说你的两个偶像,周公和老耳,周公创了周易和周朝的制度,人家并没有写书,《老子》这一本书也不是老耳写的,只是尹喜的笔记,记录了老耳思想的精华,因为确实好,才放进了周朝图书馆。你要知道,圣人从来不会去钓名沽誉,今天我告诉你一句话:圣人述而不作!孔子没有成功,回去自言道:“圣人述而不作,从今天起,不写了,回去只讲,让弟子来记录!”

二、《道德经》如何看?
学习道德经大部分人都是把内容逐句逐字的认真看,然后再努力的揣摩和分析每一句话以及每一个词的意思,都是在瞎解、瞎讲、瞎学。“盲人摸象”“管中窥豹”一模一样。
先看这本经典的内容逻辑结构,然后对其做了一个梳理:全书分上下两篇,上篇讲道、下篇讲德。
每篇开头是导引内容,然后分别用两9部分内容来阐述,每部分内容又分若干个小节来细谈。
每一部分到下一部分都有一个严密的哲学逻辑结构;
每一节到下一节中间也有一个严密的哲学逻辑结构。
道德经的通篇逻辑结构搞明白了,然后在入手学习内容,一切就变的清晰明了通俗易懂了。
其实核心思想就是八字字:
【生 长 收 藏 损 益 余 缺】的延伸

老子

道德经的作者是谁~

老子,又称老聃、李耳,字伯阳,楚国苦县曲仁里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被唐朝帝王追认为始祖,唐高宗亲临鹿邑拜谒,封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唐皇武后封为太上老君,而苦县也因老子被皇帝先后更名为真源县、卫真县、鹿邑县,并在鹿邑留下许多与老子相关的珍贵文物.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经》

《道德经》的作者是老子。
老子,(前600年—前470年之后)李姓,名耳,字伯阳,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今河南鹿邑)人。传说老子出生时就长有白色的眉毛及胡子,故后人称之为老子。
中国春秋时代思想家,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
人。其被唐皇武后封为太上老君,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经》(又称《老子》)。在道教中,老子是三清尊神之一太上老君的第十八个化身,被尊为道祖。
其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辨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远影响。相传老子生下来时,白头发、白眉毛,所以称“老子”。
关于老子其人、其书及其“道论”历来有争论。根据《史记》介绍如下:老聃,姓李名耳,字伯阳,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今河南鹿邑东)人,是春秋时著名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生卒年月不详。老子做过周朝的"守藏室吏",因此他谙于掌故,熟于礼制,不仅有丰富的历史知识,而且有广泛的自然科学知识。他和孔子是同时代的人,较孔子年辈稍长。世称“老子-。公元前520年,周王室发生争夺王位的内战,这场长达5年的内战,最终以王子朝失败告终。王子朝失败后,席卷周室典籍,逃奔楚国。老子所掌管的图书也被带走。于是老子遂被罢免而归居。老子因为身受当权者的迫害,为了避免祸害,不得不“自隐无名",流落四方,后来,他西行去秦国。经过函谷关(在今河南灵宝县西南)时,关令尹喜知道老子将远走隐去,便请老子留言。于是老子写下了5000字的(道德经》。相传老子出关时,骑着青牛飘然而去,世不知其所终。

道家代表人物老子,有哪些关于他的生平介绍和故事?
答:欧洲从十九世纪初就开始了对《道德经》的研究,到二十世纪的四五十年代,欧洲共有60多种《道德经》译文,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尼采,俄罗斯大作家托尔斯泰等世界著名学者对《道德经》都有深入的研究,并都有专著或专论问世。黑格尔说:“中国哲学中另有一个特异的宗派……是以思辨作为它的特性。这派的...

老子到底是谁呢?
答:老子:(约公元前600—470年)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老子在中国浩如烟海的书籍中,有一本道家的经典之作在国外被广泛翻译和阅读,它就是成书于两千多年前的《老子》。其作者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相传生来就是白眉毛和白胡子,故被称为老子...

老子生平介绍、故事
答:老子名耳,字伯阳、外字聃,世人尊称为“老子”(公元前571年—公元前471年)生于东周的苦县厉乡曲仁里(原属陈国,后并入楚国,今河南省鹿邑县),据《史记》记载,老子是婚生子。老子师从殷商末臣之商容,于东周春秋末之周守藏室任吏(柱下史)、春秋时代思想家,隐居邢台广阳山。此人有著作被人们...

《道德经》是谁写的?
答:这部作品不仅影响了中国的哲学、科学、政治和宗教,其影响力还超越了国界,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统计数据,仅次于《圣经》,它是被译成外文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之一。值得注意的是,尽管《道德经》在知识网络中广泛传播,但其版权应归原作者老子所有。这部不朽的作品,不仅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答:2.作者:《老子》,又称《道德真经》《道德经》《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李耳(似是作者、注释者、传抄者的集合体)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

《道德经·曲则全,枉则直》的作者是谁?
答:这部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或《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时期的一部重要著作,被当时的学者广泛尊崇,被认为是春秋时期道家鼻祖老子(李耳,河南鹿邑人)的创作,对于道家哲学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道德经》分为上下两篇,原不分章,后被分为《道经》37章和《德经》81章...

希言自然作者简介
答:他诞生于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这片土地现今位于河南省鹿邑县太清宫镇。老子曾在周朝担任过“守藏室之官”,这一职务负责管理朝廷的藏书,可见他在当时知识领域的显赫地位。作为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老子的贡献深远且广泛。他的智慧结晶,尤其是在《道德经》中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道德经有没有别名?
答:《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李耳(似是作者、注释者、传抄者的集合体)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

兵者,凶器也,圣人不得已而用之 出处
答:出自《道德经》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什么意思?
答:意思是:天地是无所谓仁慈的,它没有仁爱,对待万事万物就像对待刍狗一样,任凭万物自生自灭。出自:《道德经》第五章 作者:老子 朝代:春秋 原文: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tuó)_(yuè)乎?虚而不屈,动而俞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翻译:在天地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