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1977年之前空防安全处于平静期的原因 1977年我国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反而下降原因

作者&投稿:郑士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空防安全面临四大挑战[/b]挑战之一:空防安全将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形势的挑战。在国际上,民用航空成为恐怖分子实施恐怖活动的首选目标。正是在这种形势下,投入到国际竞争中去的中国民航企业,空防的范围扩大到全世界,危及空防安全的对象,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精神病患者、一把手术刀片、一把原始的黑火药,将要面对的是用高科技武装起来的意欲制造重大事件的亡命之徒,空防安全如“鱼游于沸鼎之中,燕巢于飞幕之上”。如何应对空防安全的新形势,是对中国的民航企业提出的严峻考验。挑战之二:多年形成的空防安全管理模式已经随旧体制而破除,急需建立起与新形势相适应的新机制。空防安全重在预防,预防工作如同一个充足气体的气球,只要有一处有了漏洞,整个气球将会瘪掉,这就是我们说的“气球效应”。在新体制下,空防安全将由各企业负责,管理主体已经由民航总局转变为各航空企业。空防安全责任可以划分,空防安全预防的整体性却不能分解。如何保持统一的完整无缺的预防体系,是企业自我管理中必须认真解决的问题。挑战之三:能否充分认识空防安全的作用,正确树立空防安全工作在企业的地位,这是空防安全面临的又一个挑战。空防安全工作的产出是不明显的,这就容易被人们所忽视,能否将空防安全确立在一个正确的位置上,历史已为我们提供了深刻的教训。在20世纪90年代初,六大骨干航空公司宣告成立后,正逢国家改革开放带来的民航大发展的良机,当时机票是最热门的商品,只要有飞机飞就有钱赚,各航空公司忙于招兵买马,扩大经营规模,空防安全欠账多多,这是必须引起注意的。挑战之四:我国的空防安全将要接受国际民航组织的强制性审计。国际民航组织已经对《安全保卫——制止对国际民用航空进行非法干扰行为》(《国际民用航空公约》附件17)进行了第12次修订,强化了民用航空保安政策和国际标准。要求每个缔约国应确保原仅适用于国际民用航空的标准和建议措施,在切实可行的范围内,应用于国内民用航空,并且增加了对航空保安质量控制和人的因素的国际标准和建议措施。按照新的国际标准,国际民航组织将于2003年开始对所有缔约国的民用航空保安状况进行强制性审计。我国是首批被审计的国家之一。新组建的中国民用航空企业空防安全工作要达到新的国际标准,尚须做大量的工作。[b]如何应对新挑战?[/b]要理顺思路,端正态度,充分认识空防安全在民航企业中的地位与作用。尤其是企业的法人代表,保证空防安全不仅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和政治影响,也是在履行法律所赋予的责任。十几年来血的教训使我们认识到空防安全的重要,切不可“好了伤疤忘了疼”,只是在口头上或文件中重视,实际工作中忽视,发生了问题重视,过后又忽视,领导重视是保证空防安全的基础。只要我们的领导者真心想加强空防工作,眼光向着实际,就会有法,有对策。想干还必须会干。空防安全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要抓住特点掌握规律,使空防工作走向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几年来,我们在加强空防安全喊的很多,怎样加强研究较少。2003年1月7日,杨元元局长在全国民航航空安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根据我国民航的实际,提出了“五严”,即严在组织领导、严在规章标准、严在监督检查、严在教育培训、严在系统完善。这是对民航安全工作也是空防安全工作切合实际的科学的总结,是当前乃至今后保证空防安全最有效的法。法有了,关键问题是要解决谁来做、达到一个什么标准。长期以来,我们的空防工作没有一个高的标准,空防工作成为人皆可为的岗位,这就难免使我们的空防教育、培训、检查流于形式。要培养一批空防安全的专家,对民用航空保安进行专门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规范指导,这才能改变凭经验管理低层次运作的状态。空防安全任重道远,责任重大,是人类发展进步的一项正义事业,只要我们认真对待,就一定会战胜一切非法干扰民用航空安全的犯罪分子,确保空防安全。

1966年~1977年,我国处于什么时期~

十年动乱时期

1949—1977年这一时期,我国粮食产量不断增长,但发展迅速相对缓慢,总产量都在30000万以下。而且在这28年间,我国粮食产量经历了五次波动,其中有3次波动幅度较大。1949年我国的粮食产量仅为11320万吨,但1950—1952年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三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粮食也出现连续增产。其中1950年增长率高达16.73%,1952增长14.08%。但到1953—1954年两年出现了第一次粮食产量增长率下降。这两年粮食总产量分别比1952年增长1.79%和1.59%,粮食增长率大幅度降低。1955和1956年这两年,粮食出现了恢复性增产。1957—1961年出现了第二次粮食产量增长率大幅度下降,其中1959年、1960年两年粮食增长率分别比1956年下降19.78和20.37个百分点。1959到1961年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著名的三年经济困难时期。从图中我们可以明显看到产量曲线的变轨。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逐步改革统购统销的体制,提高粮食收购价格,减少定购数量,使粮食生产实现高速增长。我国粮食产量从30000万吨开始一路震荡走高。1978—2008年这30年,我国粮食生产得到快速发展,但波动也更频繁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