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属植物的起源和传播是怎么发展的? 桃属植物的起源和传播如何发展的?

作者&投稿:仲长呼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起源

苹果属植物起源的确切时期还未定论,其起源中心亦因考究者与研究者的不同而有异。德坎多尔在其《栽培植物考源》中认为,苹果为旧大陆原产、栽培历史在三千年以上的落叶果树,其起源于欧洲东南部、西亚以至伊朗一带。另一种说法是从史前时代的瑞士湖栖人的遗迹中,发现有炭化苹果,从而说明苹果的起源可能是欧洲中部及亚洲西部两个原产地。瓦维洛夫则认为,苹果起源于中国、中亚、近东—小亚细亚。而茹考夫斯基和寨文在其合编的《栽培植物及其分化中心辞典》中指出,中国—日本、中亚细亚、西亚细亚、欧洲—西伯利亚及北美洲中心为苹果属植物的起源中心。无疑,我国是苹果属植物的主要起源中心之一。1956年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俞德浚、阎振茏对我国起源的苹果属植物进一步考究、研究后,在其“中国苹果属植物”一文中指出,世界苹果属植物约有35种,原产我国的有23种。1983年,成明昊、江宁拱报道,在我国四川发现苹果属的一个新种——小金海棠,从而使原产于我国的苹果属植物达到24种。而西南农业大学园艺系李育农1990年指出,起源于中国的苹果属植物共24个种,但世界上苹果属植物定有种名的就有37—60个种。李育农同时指出,苹果属植物的原生种分布在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形成该属植物起源的多基因中心。

2.传播

(1)中国

根据古代农业文献记载,远在1400年以前,我国就盛行苹果栽培。《广志》(晋代郭义恭,三世纪)记载到:“柰,有白、青、赤三种,张掖(今甘肃)有白柰,酒泉有赤柰,西方则多柰,家以为脯,数十百斛蓄积,如收藏枣栗。……谓之‘频婆粮’……”。由此看来,我国甘肃河西走廊一带,成为绵苹果的栽培中心。经传播,绵苹果先后在我国河北(怀来),山西阳高,甘肃兰州、武威有不少栽培。

而西洋苹果或大苹果,即一般称的苹果,在我国栽培历史很短,迄今不过百余年的历史。全国以山东烟台栽培最早。大约在1871年前后,随着资本主义文化的侵略,由美国传教士将苹果苗木传入,其后由当地百姓贫民加以栽培,因此烟台也就成为我国主要苹果产区之一。最初引入烟台的品种有绯之衣、伏花皮等,其后又引入青香蕉、倭锦、元帅等品种。

青岛栽培大苹果的历史也较早,大约在1898年前后,在德、日帝国主义侵占青岛后由德、日两国引入。最初引入的品种有:红魁、黄魁、伏花皮等,后又引入国光、红玉、倭锦、青香蕉等,1933年由美国引入红星、金冠等品种。

辽南地区是在1911年目前后开始引入大苹果栽培的,即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我国旅大地区后,由日本和朝鲜引入栽培的。品种以国光为主,其次有红玉、倭锦、祝、旭、青香蕉、金冠等。

新疆大苹果是1909年前后由俄国引入的。

我国南方苹果栽培,以四川巴塘为最早,约1904年前后:由美国传教士传入。大批引入都约在1923年前后,自美国引入金冠、元帅、丹顶等品种。云南昆明约在1926年前后自法国引入大苹果栽培。西藏由英国引入大苹果。其它各地,大多在30—40年代前后,引入少量苹果栽培。

(2)欧洲

苹果是欧洲最古老的栽培果树之一。从石器时代欧洲民族的遗迹中曾发现了不少炭化苹果果实。从发掘出来的材料看,当时的苹果在大小上至少已有两种不同类型。大果型的纵径29—32mm,横径36mm;小果型的纵径15—24mm,横径30mm左右。从果实大小看,与现代欧洲半野生状态的小苹果(Crab Apples)大致相仿。

到古希腊、罗马时代,苹果栽培技术已得到相当发展。希腊的哲学家Theophrastus曾记载有苹果野生种和栽培种的区别,以及嫁接繁殖和栽培方法等。罗马的Pling在著名的《自然史》中,曾记载的苹果品种多达几十个。

但直到16世纪,欧洲栽培的苹果都是属小果型的。也就是从16世纪起,生食苹果品种在英国等地得以兴起和发展,成为现代大苹果栽培的开端。而英国园艺学家Knight(1759—1838)则是现代苹果之父,是他首先开始通过杂交方法改良苹果品种,也使得果树育种真正建立在科学基础上。

苹果的栽培和改良,早期主要在欧洲中部以北地区进行,特别受到盎格罗撒克民族的爱好。直到19世纪中叶,英国产的苹果不论从产量还是数量,都居欧洲第一位。在19世纪美国育成了美味的现代大苹果,又返回欧洲,更促进了欧洲苹果的发展。

(3)美国

美国的苹果栽培历史约有三百多年,首先由英国、荷兰移民传入。当时主要栽培目的是供应酿酒原料。直到19世纪后半期,随着新品种的出现和栽培技术的改进,苹果业才开始逐渐发展,至20世纪,在西部的俄勒冈和华盛顿州,先后出现了新的栽培中心,使得美国苹果在当今世界雄居榜首。

(4)日本

日本在15世纪前后,从我国引入柰和林檎,到了德川时代(1603—1867)始盛行栽培。明治维新后,于1869年引入西洋苹果75个品种,先在东京宫试栽繁殖,后逐步推广,至70年代,先后从欧美各国引入西洋苹果约七百多个。1937年后,开始苹果品种的选育,并已培育出许多著名的品种。

由上述可见,苹果属植物的起源时期及起源中心尚未明确,因此,有关苹果属植物的传播途径也依作者不同而有异,有时甚至出现相反的传播途径。日本学者星川清亲在其1978年出版的《栽培植物起源和传播》一书中,综合前人报道,认为苹果属植物的起源和传播途径主要有两个。一个是中国原产、起源的沙果(Malus asiatica)等苹果属种类,并经由中国传入日本等地;另一个是原产、起源于高加索南部和小亚西亚的苹果属植物,由于古代民族的变迁而传到欧洲,经过不断地栽培改良,逐渐发展成现代西洋苹果(Malus pumlla)。西洋苹果在公元6世纪经西域传入中国。这两个主要起源中心及其传播途径如图3-1-1所示。

图3-1-1 苹果植物的起源传播示意图

(引自星川清亲著,段传德等译,《栽培植物的起源与传播》,河南科技出版社)

1990年,西南农业大学园艺系李育农教授提出,在世界上不同国家和地区形成了苹果属植物起源的多基因中心,但这些多基因中心形成的先后值得探讨。在世界苹果属多个基因中心,多倍体种比例的增加从亚洲到欧洲再到北美依次有所上升。由于多倍体的适应性和可塑性较二倍体为大,在进化的过程中,最先侵入新区的常是多倍体。因此,李育农教授认为,苹果属植物的扩散有从亚洲到欧洲和日本、再到北美的趋势,最后形成苹果属植物多基因中心的现状。



苹果属植物起源的确切时期还未定论,其起源中心亦因考究者与研究者的不同而有异。德坎多尔在其《栽培植物考源》中认为,苹果为旧大陆原产、栽培历史在三千年以上的落叶果树,其起源于欧洲东南部、西亚以至伊朗一带。另一种说法是从史前时代的瑞士湖栖人的遗迹中,发现有炭化苹果,从而说明苹果的起源可能是欧洲中部及亚洲西部两个原产地。瓦维洛夫则认为,苹果起源于中国、中亚、近东—小亚细亚。而茹考夫斯基和寨文在其合编的《栽培植物及其分化中心辞典》中指出,中国—日本、中亚细亚、西亚细亚、欧洲—西伯利亚及北美洲中心为苹果属植物的起源中心。无疑,我国是苹果属植物的主要起源中心之一。1956年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俞德浚、阎振茏对我国起源的苹果属植物进一步考究、研究后,在其“中国苹果属植物”一文中指出,世界苹果属植物约有35种,原产我国的有23种。1983年,成明昊、江宁拱报道,在我国四川发现苹果属的一个新种——小金海棠,从而使原产于我国的苹果属植物达到24种。而西南农业大学园艺系李育农1990年指出,起源于中国的苹果属植物共24个种,但世界上苹果属植物定有种名的就有37—60个种。李育农同时指出,苹果属植物的原生种分布在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形成该属植物起源的多基因中心。

2.传播

(1)中国

根据古代农业文献记载,远在1400年以前,我国就盛行苹果栽培。《广志》(晋代郭义恭,三世纪)记载到:“柰,有白、青、赤三种,张掖(今甘肃)有白柰,酒泉有赤柰,西方则多柰,家以为脯,数十百斛蓄积,如收藏枣栗。……谓之‘频婆粮’……”。由此看来,我国甘肃河西走廊一带,成为绵苹果的栽培中心。经传播,绵苹果先后在我国河北(怀来),山西阳高,甘肃兰州、武威有不少栽培。

而西洋苹果或大苹果,即一般称的苹果,在我国栽培历史很短,迄今不过百余年的历史。全国以山东烟台栽培最早。大约在1871年前后,随着资本主义文化的侵略,由美国传教士将苹果苗木传入,其后由当地百姓贫民加以栽培,因此烟台也就成为我国主要苹果产区之一。最初引入烟台的品种有绯之衣、伏花皮等,其后又引入青香蕉、倭锦、元帅等品种。

青岛栽培大苹果的历史也较早,大约在1898年前后,在德、日帝国主义侵占青岛后由德、日两国引入。最初引入的品种有:红魁、黄魁、伏花皮等,后又引入国光、红玉、倭锦、青香蕉等,1933年由美国引入红星、金冠等品种。

辽南地区是在1911年目前后开始引入大苹果栽培的,即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我国旅大地区后,由日本和朝鲜引入栽培的。品种以国光为主,其次有红玉、倭锦、祝、旭、青香蕉、金冠等。

新疆大苹果是1909年前后由俄国引入的。

我国南方苹果栽培,以四川巴塘为最早,约1904年前后:由美国传教士传入。大批引入都约在1923年前后,自美国引入金冠、元帅、丹顶等品种。云南昆明约在1926年前后自法国引入大苹果栽培。西藏由英国引入大苹果。其它各地,大多在30—40年代前后,引入少量苹果栽培。

(2)欧洲

苹果是欧洲最古老的栽培果树之一。从石器时代欧洲民族的遗迹中曾发现了不少炭化苹果果实。从发掘出来的材料看,当时的苹果在大小上至少已有两种不同类型。大果型的纵径29—32mm,横径36mm;小果型的纵径15—24mm,横径30mm左右。从果实大小看,与现代欧洲半野生状态的小苹果(Crab Apples)大致相仿。

到古希腊、罗马时代,苹果栽培技术已得到相当发展。希腊的哲学家Theophrastus曾记载有苹果野生种和栽培种的区别,以及嫁接繁殖和栽培方法等。罗马的Pling在著名的《自然史》中,曾记载的苹果品种多达几十个。

但直到16世纪,欧洲栽培的苹果都是属小果型的。也就是从16世纪起,生食苹果品种在英国等地得以兴起和发展,成为现代大苹果栽培的开端。而英国园艺学家Knight(1759—1838)则是现代苹果之父,是他首先开始通过杂交方法改良苹果品种,也使得果树育种真正建立在科学基础上。

苹果的栽培和改良,早期主要在欧洲中部以北地区进行,特别受到盎格罗撒克民族的爱好。直到19世纪中叶,英国产的苹果不论从产量还是数量,都居欧洲第一位。在19世纪美国育成了美味的现代大苹果,又返回欧洲,更促进了欧洲苹果的发展。

(3)美国

美国的苹果栽培历史约有三百多年,首先由英国、荷兰移民传入。当时主要栽培目的是供应酿酒原料。直到19世纪后半期,随着新品种的出现和栽培技术的改进,苹果业才开始逐渐发展,至20世纪,在西部的俄勒冈和华盛顿州,先后出现了新的栽培中心,使得美国苹果在当今世界雄居榜首。

(4)日本

日本在15世纪前后,从我国引入柰和林檎,到了德川时代(1603—1867)始盛行栽培。明治维新后,于1869年引入西洋苹果75个品种,先在东京宫试栽繁殖,后逐步推广,至70年代,先后从欧美各国引入西洋苹果约七百多个。1937年后,开始苹果品种的选育,并已培育出许多著名的品种。

由上述可见,苹果属植物的起源时期及起源中心尚未明确,因此,有关苹果属植物的传播途径也依作者不同而有异,有时甚至出现相反的传播途径。日本学者星川清亲在其1978年出版的《栽培植物起源和传播》一书中,综合前人报道,认为苹果属植物的起源和传播途径主要有两个。一个是中国原产、起源的沙果(Malus asiatica)等苹果属种类,并经由中国传入日本等地;另一个是原产、起源于高加索南部和小亚西亚的苹果属植物,由于古代民族的变迁而传到欧洲,经过不断地栽培改良,逐渐发展成现代西洋苹果(Malus pumlla)。西洋苹果在公元6世纪经西域传入中国。这两个主要起源中心及其传播途径如图3-1-1所示。



图3-1-1 苹果植物的起源传播示意图

(引自星川清亲著,段传德等译,《栽培植物的起源与传播》,河南科技出版社)

1990年,西南农业大学园艺系李育农教授提出,在世界上不同国家和地区形成了苹果属植物起源的多基因中心,但这些多基因中心形成的先后值得探讨。在世界苹果属多个基因中心,多倍体种比例的增加从亚洲到欧洲再到北美依次有所上升。由于多倍体的适应性和可塑性较二倍体为大,在进化的过程中,最先侵入新区的常是多倍体。因此,李育农教授认为,苹果属植物的扩散有从亚洲到欧洲和日本、再到北美的趋势,最后形成苹果属植物多基因中心的现状。

梨属植物的起源和传播是怎么样的?~

(一)起源
较苹果属植物而言,梨属植物的起源时期及起源中心要清楚得多。蒲富慎研究并综合报道认为,梨属植物起源于新生代中国西部的山岳地带,由于山脉的地理隔离和气候生态条件的差异,梨属植物演化而分为东方梨系和西方梨系两大系统,同时形成了世界栽培梨的三大起源中心,即中国中心、中亚中心和西亚中心。前苏联植物学家费道罗夫(AH.A.ΦegopoB)指出,世界梨属植物约有60个种左右,野生于欧、亚及北美三洲,其中高加索地区是梨属植物的最大发源地之一,原产梨属植物约24—26种,另有中国原产的梨属植物(14种)和欧洲原产的梨属植物种类。俞德浚认为,我国为梨属植物原产中心之一,而西洋梨则原产欧洲中部、东南部以至小亚西亚、中亚西亚等地,且远在二千年前罗马时代就有栽培。日本学者星川清亲则提出,东方梨原产中国、日本南部和朝鲜南部,而西洋梨原始种野生于欧洲的中部到东南部、高加索南部、小亚西亚、波斯北部地区,且从欧洲中部石器时代的湖栖民族遗址中可证实,有史以前,东欧地区已种植有梨属植物。
(二)传播
1.中国梨
我国约在2500年前的周秦时代,已经开始了梨的经济栽培。在后魏(公元前世纪),梨的品种已经相当丰富。如《齐民要术》(贾思勰,北魏)一书中关于当时各地优良梨品种的记载数多达18个,其中广都梨记载重六斤,如按晋代的度量衡制换算,也约合现在的1.3kg;含消梨果肉特别脆嫩,落地即破碎,采收时须先用口袋兜着,据称“大五升”,约合现在的0.5kg。由于梨种类较多,适应性很强,因此在目前我国疆域里处处皆有分布。
我国原产梨树,在日本明治时代称作“支那梨”,本世纪初欧洲国家称中国梨为Chinese pear或Sand pear(砂梨)。我国梨传入日本,最早见于明治15年(1883年)刊行的《果树目录》,该书记载明治初年引入我国鸭梨。19世纪以来,我国梨虽然多次以接穗或苗木传到欧美各地,但终因食用习惯的原因,一直未能在当地推广发展,仅作为观赏花木而已。但是美国引入我国梨子梨、棠梨(P.betulifolia),改良西洋梨品种,从而有效地抑制了西洋梨火疫病(Bacillus amyloyrus)的发生和传播。
2.西洋梨
在欧洲原生地,西洋梨为最古老果树之一,其栽培开始于有史以前。欧洲湖栖时代的遗迹中,便有西洋梨的存在。古希腊的Euphrates已有关于梨的野生种与栽培种的区别和播种繁殖与接木繁殖不同的记载。在罗马时代,伽图(M.P.Coato,公元前235—150年)记载了梨6种,而Pling的《自然史》中关于梨的记载已多达41种。在罗马帝国(公元43—407)的全盛时代,西洋梨的栽培已渐进至欧洲西部及中部以北。
法国的气候最适宜西洋梨发育,故其栽培先于其它各国,品种改良的历史也较早。法国早在17世纪初期,已有不少优良品种,在勒克体尔(L.Lectier)记载的梨品种目录(1628)中,多达260个品种之多。
英国的西洋梨栽培也起自古代。英国的气候多湿而低温,对适应于地中海沿岸喜干燥风土的西洋梨品种不甚相宜。自13世纪后,该国的西洋梨品种中大部分引自法国,但从17世纪后直至目前,均栽培本国选育品种以及来自比利时的品种。
比利时的气候土壤条件很适宜梨树栽培,该国梨树栽培史稍晚于法国,大约在16世纪以后开始了广泛的栽培。该国梨树育种工作开始于1730年前后,对世界西洋梨的栽培发展贡献较大。著名梨树育种家哈担旁特(Nicolas Hardnpont,1705—1774)和万梦斯(J.B.Van Mons,1765—1842),通过大量播种自然授粉种子的方法,培育出了许多有价值的品种。如万梦斯由播种的80000株自然授粉实生苗中,选育出400个品种,其中40个品种至今仍在生产上栽培。西洋梨中有名的品种宝斯克(Beurre Bosc)和日面红(Flemish Beauty)就是万梦斯所育成的。
美国西洋梨栽培开始于1630年,最初苗木自欧洲输入,至1730年以后,开始自行育苗栽培。
我国新疆栽培西洋梨的历史悠久,距今已有1400年以上。但内地栽培历史较短。于1870年由美国传教士倪氏(John L.Nevius)首先传入山东烟台栽种,从此便开始了西洋梨在内地的栽培。
综上所述,有关梨属植物的传播,因东方梨系基本只种植于其原产地中国及日本和朝鲜,故在此仅应用星川清亲对西洋梨传播途径描述的示意图(图3-2-1)。

图3-2-1 西洋梨的起源传播示意图
(引自星川清亲著,段传德等译,《栽培植物的起源与传播》,河南科技出版社)
二、梨属植物的分类和分布
(一)梨属植物的分类
目前,对梨属植物种的数量尚未完全确定。前苏联植物学家费道罗夫(А.Н.А.Φедоров,1954)报道,梨属植物有60个种,野生于欧、亚及北美三洲。俞德浚(1984)认为,梨属植物约有30种,原产亚洲、欧洲以至北非。因此,在梨属植物的分类上,各个学者因其所依据的分类特征不同,分类系统也就有别。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
1.柯汉(E.Koehne)分类
1890年,柯汉依据果实上萼片的残存与否将梨属植物分为宿萼果组(Achras)和脱萼组(Pashia)。
2.菊池秋雄分类
1951年,日本学者菊池秋雄依据梨属植物心室数目的多少将梨属植物分为真正梨组(Eupyrus)、小梨组(Micropyrus Kikuchi)和杂种组(Inetrmedia Kikuchi)三个组。
3.费道罗夫分类
1954年,前苏联植物学家费道罗夫依据梨属植物的综合形态、生物学特性及其生态地理条件,将梨属植物分为川梨组(Pashia Fed)、真正梨组(Eupyrus Fed)、木梨组(Xeropyrenia Fed)和银梨组(Argyromalon Fed)等四个组。
4.中国学者分类1960年,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俞德浚依据叶缘锯齿状况将原产于我国的梨属植物分为14个种。1993年,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蒲富慎综合梨属植物种的演化和生态地理条件,将世界梨属植物的30余种中的28种分为两个系四个种群,即西方梨系(包括欧洲种群、北非种群和西亚种群)和东方梨系(仅有一个东亚群种)。

1.起源
桃原产中国,我国西部(甘肃、新疆、西藏、陕西等)是桃的起源中心。在我国,桃的栽培历史已在三千年以上,油桃和蟠桃的历史至少也在二千年以上,但桃的起源时期尚未明确。中国考古学家发现,在中国浙江河姆渡新石器时代遗址中有六千至七千年前的野生桃核;在河北藁城县台西村商代遗址(公元前16—公元前11世纪)中发掘出外形完整、与现栽培桃完全相同的两枚桃核。由此说明,桃的栽培历史已达三千多年,而桃(野生桃)的起源时期则在六千至七千年以上。
但在19世纪以前的相当长时期内,由于缺乏考古和历史学资料,又未对桃的起源作深入的研究,以至某些欧美学者,仅仅依据语言学的推断而作出了“桃起源于波斯,而后从那里传播到欧洲去”的结论。甚至在19世纪中期,Knight(1862)等人还认为桃是从扁桃(Prunus communis)演化而来的。一些学者根据实地考察、历史文献考证及考古学研究,才澄清这一历史事实,证明桃原产于中国,后传入波斯等地。
2.传播
(1)在中国的传播
桃属中的普通桃、甘肃桃、山毛桃、西藏桃和新疆桃都原产于中国。其中普通桃的变异类型多,演化程度最高,栽培品种最多,在全国范围内传播也最为广泛;新疆桃的种内有一些栽培品种,它们主要分布在新疆和甘肃的少数地区;其它三个种主要作为砧木,且大多局限于原产地范围,处于野生状态。
普通桃的传播是从起源地的甘肃和陕西为中心,向不同方向传播:①向西传播到新疆,以南疆为主的气候温和地区;②向北传播到宁夏、内蒙古等少数气候条件比较温暖的地区,其范围很小,局限于少数气候好的地区;③向西南传到四川、云南,分布并不甚广;④向东传到山西、河南、河北、山东等黄河流域的华北地区,该地区气候条件适宜,分布广泛,大量生产,并形成华北生态型品种群,构成第一次生中心;⑤经第一次生中心向北传到辽宁、吉林的少数地区;⑥向南传到江苏、浙江、安徽、湖北、湖南、四川的长江流域等华中地区,并形成了适应温暖湿润气候条件,广泛栽培的华中系生态型品种群,成为第二次生中心;⑦由第二次生中心,再向南传到福建、台湾、广东、广西等华南诸地,形成了对低温需求量极少,成熟期较早的品种类型。这样桃在中国除了十分严寒的地区外,西到新疆伊宁、喀什,西南到西藏拉萨,南到台湾、广东,北至吉林延边等地均有栽培。
(2)桃在世界的栽培传播
早在二千年以前,中国的桃沿着“丝绸之路”从甘肃、新疆由中亚向西传播到波斯。再由那里经亚美尼亚引种到希腊、罗马、法国、西班牙等地中海沿岸各国。从古罗马Pling的《自然史》中可知曾有桃的记载,桃在公元前1世纪已引种到罗马。由罗马人把桃传播到整个罗马领土范围,并传到地中海沿岸各国。
法国从意大利引入桃的最早记载是在公元530年,到17世纪初期已记载有12个桃品种。英国是在13世纪前半叶从法国引进桃品种后才开始栽培的,到1629年时已栽培桃和油桃品种21个。德国、比利时、荷兰等国也都是在13世纪从法国引入栽培的。到了17世纪以后,欧洲各国才对桃的品种引起较多的注意,并选育了许多新品种,从那时起欧洲桃的生产已有了较大的发展。
西班牙是在11世纪左右由阿拉伯人直接从波斯和小亚细亚引进桃树栽培,并加以很好的改良,由此形成了具有特殊生态型的所谓西班牙系统的品种群。
美洲引入桃树栽培始于1530年,当时由西班牙人带往墨西哥,后经西班牙人于1565年将桃又引入美国佛罗里达州。此外,葡萄牙人也在早期将桃引种到南美洲的东海岸;英国和法国的移民,也将桃带到美国东部,后来由印第安人传播到更广泛的地区'栽培。
美国引入桃有三个途径:①经墨西哥和东南部而来的当地实生苗和种子;②来自英国的栽培品种和种子;③来自中国品种“上海水蜜桃”的后代。早期北美桃树栽培几乎只用实生苗。美国革命的前夕和以后才用嫁接方法繁殖品种,那时的新品种,主要来源于对实生树的选种。直到20世纪初,进行了大量的品种选育工作,育成了许多优良的新品种,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在日本的平安末期(公元784—1192)至镰仓时代(公元1193—1333),桃已被列为贵族日常生活的重要副食品之一。明治6年(1872年)日本从欧美各国引进七个品种,明治8年从中国引入天津水蜜桃、上海水蜜桃和蟠桃三个品种,由于引入的品种无论在肉质上还是在风味方面均比日本固有品种优良而受到广泛欢迎。明治30年又从欧美引入一些桃品种,这些品种的栽培遍及日本各地。自明治30年后,日本开始通过偶然实生和有计划地育种,逐渐形成了目前日本所栽培的品种群。
对桃的传播,星川清亲指出,公元前2世纪桃自中国经丝绸之路传入波斯,又由波斯传到亚美尼亚,并经亚美尼亚传入希腊,而至罗马、地中海区域。公元530年传入法国,又传入德国、比利时、荷兰等国。11世纪传到西班牙。13世纪传入英国。16世纪传到美国等(图3-3-1)。

图3-3-1 桃的起源传播示意图
(引自星川清亲著,段传德等译,《栽培植物的起源与传播》,河南科技出版社)

牛油果起源于哪里
答:牛油果起源于墨西哥和危地马拉地区。牛油果是山榄科、油果属植物,落叶乔木;高达15米,叶片薄革质,长圆形,花密集簇生于粗壮分枝顶端的叶腋;花萼裂片披针形;花冠白色,花丝丝状,花药线状披针形,花柱肥厚,钻形;浆果圆球形。牛油果是一种原产于中美洲的水果,最早出现在墨西哥和危地马拉地区。据考古学...

果树人工演化的原理是怎么样的?
答:换句话说,植物在与自己原产地气候相似的地带适应性较强。虽然“气候相似论”中对“气候相似”的标准模糊,同时它也怀疑和低估了林木的变异性和可能发展改造的一面,但这一学说对于指导人们引种过程中的适应性选择有着明显的作用。现代的生态型引种,就是基于这种道理。如陕西丹风把来自适应冬湿夏干的...

植物的起源和进化过程
答:一、植物的起源 植物在地球上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最初,大约在35亿年前,出现了单细胞的植物,主要是菌类和藻类。这些早期的植物只有一个细胞,结构极为简单,属于原核生物,它们无法通过光合作用合成养分,而是依赖环境中现有的营养物质来生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藻类逐渐演变成了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西瓜、黄瓜、葡萄、胡萝卜都是怎么传到中国的呢?
答:西瓜黄瓜核桃葡萄胡萝卜在我国历史上是随着丝绸之路传播开的。汉武帝时期,张骞打通了通往西域的商道,为我们带回来葡萄、胡桃(核桃)、石榴、大蒜、胡麻(芝麻)、胡豆(蚕豆)、胡瓜(黄瓜)、胡萝卜、苜蓿等果蔬和作物,中国人可以吃的大大增加了。此后,随着丝绸之路的畅通,小葱、豌豆、扁豆、菠菜、...

作物起源有几种学说?
答:因此,哈兰(1992)最后又抛弃了以前他本人提出的理论,并且认为已没有必要谈起源中心问题。 哈兰(Harlan,1992)根据作物进化的时空因素,把作物的进化类型分为以下几类: 1.土著(endemic)作物 指那些在一个地区被驯化栽培,并且以后也很少传播的作物。例如,起源于几内亚的臂形草属植物(Brachiaria deflexa)、埃塞俄比亚的...

植物的起源和进化
答:植物的进化还包括了种子植物的出现,这是植物进化史上的另一个重要里程碑。种子植物能够产生种子,这些种子可以在恶劣的环境中存活,并在适宜的时候发芽生长。这使得植物的繁殖更加可靠,并大大提高了它们在不同环境中的生存能力。总结起来,植物的起源和进化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从单细胞的藻类和真菌...

植物是怎么诞生的
答:植物的种子一般在20℃的时候会发芽,然后通过根部,吸收土壤里的养分和水分。长到足够高大,储存的养分足够多的时候,就会绽放花朵。花败了之后就会结出种子,这时植株也会枯萎。

Science:冈瓦纳-巴塔哥尼亚始新世灯笼果与茄科植物的早期起源
答:揭示茄科植物的早期秘密:南美洲与冈瓦纳大陆的不解之缘 茄科,这一全球瞩目的植物家族,包含着土豆、烟草等不可或缺的作物,其历史的篇章在南美洲与古老的冈瓦纳大陆分离之际悄然展开。科学家们在5220万年前的时光隧道中,捕捉到了一个关键的化石线索——Physalis属的灯笼果实,它们的存在比分子分化的...

植物是怎么诞生的?
答:植物的种子一般在20℃的时候会发芽,然后通过根部,吸收土壤里的养分和水分。长到足够高大,储存的养分足够多的时候,就会绽放花朵。花败了之后就会结出种子,这时植株也会枯萎。

世界栽培(落叶)果树的起源中心是哪里的?
答:图1-1-2 瓦维洛夫栽培植物起源中心图示 (引自王宇霖,《落叶果树种类学》,农业出版社)他提出的八大中心及每一中心原产的主要落叶果树有:(1)中国中心 范围包括中国中部、西部山区及其毗邻的低地。是最大的世界农业发源地和栽培植物起源中心,在栽培植物和属的巨大潜力方面超过其它中心。果树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