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四种境界怎么理解,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人生的四种境界

作者&投稿:孟梵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关于人生境界,冯友兰提出了四种境界之说。
冯友兰说,人对宇宙人生的了解不同,宇宙人生对于人的意义不同,宇宙人生对于人的不同的意义,即构成了人所处的不同境界。人生境界可分四种: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自然境界:是人生的最低境界。在此境界的人,其行为是顺着他的自然天性、习惯或社会风俗去做事,既无明确目的,也不明了所做的意义,小孩吃奶和原始人的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都属于自然境界。
功利境界:在此境界的人,其行为以追求个人利益为目的。有时候,他们亦为社会服务,但服务的动机,是想换取更高的价值。他们虽在服务,但其最后的目的,还是为着小我。自然境界与功利境界,都是普通一般人所有的。
道德境界:在此境界的人,其行为是行义。所谓义与利的真正分别,应该是求个人之利者为利,求社会之利者为义。亦即义与利之别,即公与私之别。道德境界的人,其所作皆能为社会谋利益,古今贤人及英雄便是已达道德境界的人。
天地境界: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在此境界的人,其行为是事天地。即,我的身躯虽不过七尺,但其精神却充塞天地之间,事事以不仅贡献社会,更能贡献于宇宙,而“与天地比寿,与日月同光”。唯大圣大贤才能达到此境界。
人生四种境界,某种境界需要的知识程度越高,则境界越高;所需知识越低,则境界越低。故四种境界由低到高依次是: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境界有高低,人所享受的世界也有大小,境界越高,享受的世界越大。
人生四种境界,不仅有高低之分,还有久暂之别。有人已达到某种境界,但因心理变化,不能常驻此境界。作恶的人属于功利境界,有时良心发现,做一点儿好事,在良心发现的一刹那,他就入了道德境界。过了一会,他或许又会回到功利境界。若人能常驻于道德境界,便是贤人;能常驻于天地境界,便是圣人。
人生四种境界,由低到高,是一种发展。前二者是自然的造就,不需要特别修行,一般人均可达到。后二者是精神的创造,必须经过特别的修行,才可达到。要达到贤人与圣人常驻的道德与天地境界,倒不一定非做一些标新立异之事,所做的也是普通人能做的事,不过他的认识要比一般人高而深,即“迷则为凡,悟则为圣”,这就是人人亦可为圣贤的道理。

人生的四种境界怎么理解,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给你看个故事。。看完希望你能明白。

四只毛毛虫的故事------关于人生规划

毛毛虫都喜欢吃苹果,有四只要好的毛毛虫,都长大了,各自去森林里找苹果吃。

(1)第一只毛毛虫 :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第一只毛毛虫跋山涉水,终于来到一株苹果树下。它根本就不知道这是一棵苹果树,也不知树上长满了红红的可口的苹果?当它看到其他的毛毛虫往上爬时,稀里糊涂地就跟着往上爬。没有目的,不知终点,更不知自己到底想要哪一种苹果,也没想过怎么样去摘取苹果。它的最后结局呢?也许找到了一颗大苹果,幸福地生活着;也可能在树叶中迷了路,过着悲惨的生活。不过可以确定的是,大部分的虫都是这样活着的,没想过什么是生命的意义,为什么而活着。

(2)

第二只毛毛虫:知道自己不知道

第二只毛毛虫也爬到了苹果树下。它知道这是一棵苹果树,也确定它的“虫”生目标就是找到一棵大苹果。问题是它并不知道大苹果会长在什么地方?但它猜想:大苹果应该长在大枝叶上吧!于是它就慢慢地往上爬,遇到分支的时候,就选择较粗的树枝继续爬。于是它就按这个标准一直往上爬,最后终于找到了一颗大苹果,这只毛毛虫刚想高兴地扑上去大吃一顿,但是放眼一看,它发现这颗大苹果是全树上最小的一个,上面还有许多更大的苹果。更令它泄气的是,要是它上一次选择另外一个分枝,它就能得到一个大得多的苹果。

(3)

第三只毛毛虫 :不知道自己知道

第三只毛毛虫也到了一株苹果树下。这只毛毛虫知道自己想要的就是大苹果,并且研制了一副望远镜。还没有开始爬时就先利用望远镜搜寻了一番,找到了一棵很大的苹果。同时,它发现当从下往上找路时,会遇到很多分支,有各种不同的爬法;但若从上往下找路时,却只有一种爬法。它很细心的从苹果的位置,由上往下反推至目前所处的位置,记下这条确定的路径。于是,它开始往上爬了,当遇到分支时,它一点也不慌张,因为它知道该往那条路走,而不必跟着一大堆虫去挤破头。比如说,如果它的目标是一颗名叫“教授”的苹果,那应该爬“深造”这条路;如果目标是“老板”,那应该爬“创业”这分支。最后,这只毛毛虫应该会有一个很好的结局,因为它已经有自己的计划。但是真实的情况往往是,因为毛毛虫的爬行相当缓慢,当它抵达时,苹果不是被别的虫捷足先登,就是苹果已熟透而烂掉了。

(4)第四只毛毛虫 :知道自己知道

第四只毛毛虫可不是一只普通的虫,做事有自己的规划。它知道自己要什么苹果,也知道苹果将怎么长大。因此当它带着望远镜观察苹果时,它的目标并不是一颗大苹果,而是一朵含苞待放的苹果花。它计算着自己的行程,估计当它到达的时候,这朵花正好长成一个成熟的大苹果,它就能得到自己满意的苹果。结果它如愿以偿,得到了一个又大又甜的苹果,从此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

第一只毛毛虫是只毫无目标,一生盲目,没有自己人生规划的糊涂虫,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遗憾的是,我们大部分的人都是像第一只毛毛虫那样活着。

第二只毛毛虫虽然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但是它不知道该怎么去得到苹果,在习惯中的正确标准指导下,它做出了一些看似正确却使它渐渐远离苹果的选择。而曾几何时,正确的选择离它又是那么接近。

第三只毛毛虫有非常清晰的人生规划,也总是能做出正确的选择,但是,它的目标过于远大,而自己的行动过于缓慢,成功对它来说,已经是昨日黄花。机会、成功不等人。同样,我们的人生也极其有限,我们必须把握,那么单凭我们个人的力量,也许一生勤奋,也未必能找到自己的苹果。如果制定一个适合自己的计划,并且充分借助外界的力量,借助许许多多的望远镜之类的(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可以理解为找个贵人帮自己),也许第三只毛毛虫的命运会好很多。

第四只毛毛虫,它不仅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也知道如何去得到自己的苹果,以及得到苹果应该需要什么条件,然后制定清晰实际的计划,在望远镜的指引下,它一步步实现自己的理想。

其实我们的人生就是毛毛虫,而苹果就是我们的人生目标——职业成功。爬树的过程就是我们职业生涯的道路。毕业后,我们都得爬上人生这棵苹果树去寻找未来,完全没有规划的职业生涯注定是要失败的。

现代社会,规划决定命运。有什么样的规划就有什么样的人生。我们的时间非常有限,越早规划你的人生,你就能越早成功。要想得到自己喜欢的苹果,想改变自己的人生,就要先从改变自己开始,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做第四只毛毛虫。

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知道自己不知道

不知道自己知道

知道自己知道

人生的四种境界 
张世英 
按照人的自我发展历程、实现人生价值和精神自由的高低程度,人生境界可分为四个层次,即欲求境界、求知境界、道德境界和审美境界。    最低境界为“欲求境界”。人生之初,在这种境界中只知道满足个人生存所必需的最低欲望,故以“欲求”称之。当人有了自我意识以后,生活于越来越高级的境界时,此种最低境界仍潜存于人生之中。现实中,也许没有一个成人的精神境界会低级到唯有“食色”的欲求境界,而丝毫没有一点高级境界。以欲求境界占人生主导地位的人是境界低下而“趣味低级”的人。 
第二种境界为“求知境界”。在这一境界,自我作为主体,有了进一步作为认知客体之物的规律和秩序的要求。有了知识,掌握了规律,人的精神自由程度、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就大大提升了一步。所以,求知境界不仅从心理学和自我发展的时间进程来看在欲求境界之后,而且从哲学与人生价值、自由之实现的角度来看,也显然比欲求境界高一个层次。 第三种境界为“道德境界”。他和求知境界的出现几乎是同时发生,也许稍后。就此而言,把道德境界列在求知境界之后,只具有相对的意义。但从现实人生意义与价值的角度和实现精神自由的角度而言,则道德境界之高于求知境界,是不待言的。发展到这一水平的“自我”具有了责任感和义务感,这也意味着他有了自我选择、自我决定的能力,把自己看作是命运的主人,而不是听凭命运摆布的小卒。但个人的道德意识也有一个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当独立的个体性自我尚未从所属群体的“我们”中显现出来之时,其道德意识从“我们”出发,推及“我们”之外的他人。 人生的最高精神境界是“审美境界”。这是因为此时审美意识超越了求知境界的认识关系,它把对象融入自我之中,而达到情景交融的意境;审美意识也超越了求知境界和道德境界中的实践关系。这样,审美境界即超越了认识的限制,也超越了功用、欲念和外在目的以及“应该”的限制,而成为超然于现实之外的自由境界。 
在现实的人生中,这四种境界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很难想象一个人只有其中一种境界而不掺杂其他境界,只不过现实的人,往往以某一种境界占主导地位,其他次之。于是我们才能在日常生活中区分出某人是低级境界、低级趣味的人,某人是高级境界、高级趣味的人,某人是以道德境界占主导地位的道德家,某人是以审美境界占主导地位的真正诗人、真正的艺术家„„

《人生的境界》,四种境界其实质是指什么
答:境界 :事物所达到的程度或表现的状况。《人生的境界》,四种境界其实质是指: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人生的四种境界
答:人生之旅,犹如一幅丰富多彩的画卷,展露出四种独特的境界,每一个阶段都映照着智慧与成长的光芒。首先,我们来到懵懂无知的起点——“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在这层境界中,个体如同一片空白的画布,对自我认知和外在世界的理解都处于一片混沌之中,如同行走在迷雾之中,不知所措。然而,随着探索的深入...

冯友兰先生把人生分为四个境界,其中第一个境界是哪个
答:2、其他人生境界 功利境界:人意识到他自己,为自己而做各种事。这并不意味着他必然是不道德的人。他可以做些事,其后果有利于他人,其动机则是利已的。所以他所做的各种事,对于他,有功利的意义。道德境界:人了解到社会的存在,他是社会的一员。这个社会是一个整体,他是这个整体的一部分。有...

如何理解人生的四种境界?
答:人生的境界就是人做各种事的各种意义合成一个整体,就构成了人的人生境界。从低到高,它们是: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一个人做事,可能只是顺着他的本能或其社会的风俗习惯。就像小孩和原始人那样,他做他所做的事,然而并无觉解,或不甚觉解。这样,他所做的事,对于他就没有意义...

人生的四重境界,去除小我,进入超我,抵达无我
答:天上人间。这第四种境界可谓人生经历的巅峰,把人与自然,天地与自我,完全无分地展现了出来。可用佛家说的涅槃来形容,只不过涅槃要求的心性体验更高,更加空无,不掺杂任何世俗概念。李煜能写出这样的诗句,可见他晚年对人生和万物理解的已经极为深远了。把自我放下,天上即人间,人间无处不深情。

冯友兰先生所说的人生的四种境界分别是什么境界?
答:第三境是正其义、不谋其利的“道德境界”,此境界之人的一切存在和作为,皆以他人和社会为中心,对社会伦理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第四境是超越世俗天人合一的“天地境界”,此境界之人的一切存在和作为,以大自然和宇宙为中心,对宇宙万物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

人生境界的四个层次是什么?
答:人生境界的四个层次如下:1、自然境界,何为自然境界,这一境界是最基本的物欲需要,就是人类本身的动物属性,动物与人最基本的共通特点是食与色。2、功利境界,在这个境界中的人们懂得了拼搏奋斗的重要性,除了维持自己基本的生存之外,还要努力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好们,但是在追求幸福生活的过程当中,...

《人生的境界》,四种境界其实质是指什么
答:境界 :事物所达到的程度或表现的状况。《人生的境界》,四种境界其实质是指: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四重境界的人生四种境界
答:穿衣、吃饭,是人生最基本的事情,也是最低境界。有个笑话:说是张家口那边大草原,一个小孩在放羊。大人打趣问他,你放羊干什么啊?放羊卖钱。卖钱干什么啊?娶媳妇。娶媳妇干什么啊?生娃。生娃干什么啊?放羊。这就叫衣食境界。衣食境界之后,是第二个境界,有了质的飞跃,那就不满足吃饱穿暖。这...

冯友兰先生把人生分为四个境界,其中最高的境界是哪个
答:冯友兰先生根据他对中国哲学的体悟,曾把“人生的境界”做了“四等”之分,即“一本天然的‘自然境界’,讲究实际利害的‘功利境界’,‘正其谊,不谋其利’的‘道德境界’和超越世俗、自同于大全的‘天地境界’”。冯友兰(1895.12.04~1990.11.26),字芝生,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祁仪镇人。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