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郡主? 郡主和公主有什么区别?

作者&投稿:吴梵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郡主,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对皇族女性的封号。郡主是由郡公主这个词演化而来的,郡公主始于东汉,一般皇女级别为县公主,但也有少数为郡公主。经过时代的变化,郡主有帝女、皇太子之女、王女、皇帝庶女、亲王女等身份的不同。直到唐朝,郡主才成为特定的封号,为皇太子之女。

此外,一些邻近中国的国家,因受中国影响也有郡主封号。

郡主一词最早出自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纂的 《世说新语·贤媛》之中“ 桓宣武 (指桓温)平蜀 ,以李势妹为妾” ,南朝梁刘孝标注引《妒记》:“ 桓平蜀 ,以李势女(一说李势妹)为妾,郡主(南康郡公主)凶妒。”这里的郡主指的是晋明帝司马绍之女司马兴男,郡主是郡公主的简写。

另外,宋欧阳修《归田录》卷二:“宗室女封郡主者,谓其夫为郡马。”

唐代:皇太子之女封为郡主,安乐公主、永泰公主在其父为太子时称安乐郡主、永泰郡主,再如李隆基次子太子李瑛之女博平郡主。

《唐六典.卷二.尚书吏部》:“外命妇之制:皇姑封大长公主,皇姊妹封长公主,皇女封公主,皆视正一品;皇太子之女封郡主,视从一品;王之女封县主,视正二品。

宋代:皇太子、亲王之女封为郡主,北宋宋徽宗改郡主为宗姬。北宋初年也有功臣之女封郡主,比如赵普之女;且有公主之女封郡主,如长乐郡主高氏(宋仁宗时期加封为仁寿公主),宜春郡主钱氏、永嘉郡主王氏、建安郡主张氏等。

明代:皇太子、亲王之女封郡主,如南平郡主、长安郡主、蒲城郡主、兰阳郡主、寿阳郡主、光化郡主、南漳郡主、容城郡主、清湘郡主等。

郡主,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对皇族女性的封号。郡主是由郡公主这个词演化而来的,郡公主始于东汉,一般皇女级别为县公主,但也有少数为郡公主。经过时代的变化,郡主有帝女、皇太子之女、王女、皇帝庶女、亲王女等身份的不同。直到唐朝,郡主才成为特定的封号,为皇太子之女[1]。
此外,一些邻近中国的国家,因受中国影响也有郡主封号。
本名
郡主
别名
宗姬、和硕格格
所处时代
中国古代
出生地
洛阳、建康、长安、汴梁、临安等
快速
导航
历史沿革

历代王女称谓

历代郡主列表
出处
郡主一词最早出自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纂的 《世说新语·贤媛》之中“ 桓宣武 (指桓温)平蜀 ,以李势妹为妾” ,南朝梁刘孝标注引《妒记》:“ 桓平蜀 ,以李势女(一说李势妹)为妾,郡主(南康郡公主)凶妒。”这里的郡主指的是晋明帝司马绍之女司马兴男,郡主是郡公主的简写。
宋欧阳修《归田录》卷二:“宗室女封郡主者,谓其夫为郡马。”
历史沿革
唐代:皇太子之女封为郡主,安乐公主、永泰公主在其父为太子时称安乐郡主、永泰郡主,再如李隆基次子太子李瑛之女博平郡主。[1]
《唐六典.卷二.尚书吏部》:“外命妇之制:皇姑封大长公主,皇姊妹封长公主,皇女封公主,皆视正一品;皇太子之女封郡主,视从一品;王之女封县主,视正二品。[1]
宋代:皇太子、亲王之女封为郡主,北宋宋徽宗改郡主为宗姬。北宋初年也有功臣之女封郡主[2] ,比如赵普之女;且有公主之女封郡主,如长乐郡主高氏(宋仁宗时期加封为仁寿公主),宜春郡主钱氏、永嘉郡主王氏、建安郡主张氏等。
明代:皇太子、亲王之女封郡主,如南平郡主、长安郡主、蒲城郡主、兰阳郡主、寿阳郡主、光化郡主、南漳郡主、容城郡主、清湘郡主等。[3]
《明史.卷一百二十一.列传第九.公主》 :“明制,皇姑曰大长公主,皇姊妹曰长公主,皇女曰公主,俱授金册,禄二千石,婿曰驸马都尉。亲王女曰郡主,郡王女曰县主,孙女曰郡君,曾孙女曰县君,玄孙女曰乡君,婿皆仪宾。”
历代王女称谓
春秋战国诸侯之女称公主、而周天子之女称公主或王姬。
秦朝待考。
西汉时期诸王之女称为翁主、如淮南王女刘陵,江都翁主刘细君、刘徵臣,楚王女刘解忧等。

出处
郡主一词最早出自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纂的 《世说新语·贤媛》之中“ 桓宣武 (指桓温)平蜀 ,以李势妹为妾” ,南朝梁刘孝标注引《妒记》:“ 桓平蜀 ,以李势女(一说李势妹)为妾,郡主(南康郡公主)凶妒。“这里的郡主指的是晋明帝司马绍之女司马兴男,郡主是郡公主的简写。

宋欧阳修《归田录》卷二:"宗室女封郡主者,谓其夫为郡马。"清阮葵生《茶馀客话》卷一:"亲王女为和硕格格,汉文称郡主。"

一郡之主不称为郡主,在封建王朝设置郡县制时期,一郡之守望有其官职的,称为太守。

历史沿革
唐代:皇太子之女封为郡主,安乐公主、永泰公主在其父为太子时称安乐郡主、永泰郡主,再如李隆基次子太子李瑛之女博平郡主。

《唐六典.卷二.尚书吏部》:“外命妇之制:皇姑封大长公主,皇姊妹封长公主,皇女封公主,皆视正一品; 皇太子之女封郡主,视从一品;王之女封县主,视正二品。

宋代:皇太子、亲王之女封为郡主,北宋宋徽宗改郡主为宗姬。北宋初年也有功臣之女封郡主 ,比如赵普之女;且有公主之女封郡主,如长乐郡主高氏(宋仁宗时期加封为仁寿公主),宜春郡主钱氏、永嘉郡主王氏、建安郡主张氏等。

辽代:帝王庶女初封为郡主,后进封公主,如耶律陶哥、耶律赛哥等。

明代:皇太子、亲王之女封郡主,如南平郡主、长安郡主、蒲城郡主、兰阳郡主、寿阳郡主、光化郡主、南漳郡主、容城郡主、清湘郡主等。

《明史.卷一百二十一.列传第九.公主》 :“明制,皇姑曰大长公主,皇姊妹曰长公主,皇女曰公主,俱授金册,禄二千石,婿曰驸马都尉。 亲王女曰郡主,郡王女曰县主,孙女曰郡君,曾孙女曰县君,玄孙女曰乡君,婿皆仪宾。”

清代:一般和硕亲王之女封郡主,称“和硕格格”。 但也有亲王之女被皇帝收养封为固伦公主、和硕公主者,封固伦公主的如简亲王济度次女固伦端敏公主、恭亲王奕䜣长女荣寿固伦公主;初封和硕端敏公主;封和硕公主的如舒尔哈齐第四女巴约特格格被封为和硕公主、承泽亲王硕塞次女和硕和顺公主、安亲王岳乐次女和硕柔嘉公主、和硕怡亲王胤祥第四女和硕和惠公主、废太子允礽第六女和硕淑慎公主、庄亲王允禄长女和硕端柔公主。和亲王弘昼长女和硕和婉公主。也有多罗郡王之女被封为和硕公主,如多罗克勤郡王岳托长女。

历代王女称谓
春秋战国诸侯之女称公主、而周天子之女称公主或王姬。

秦朝目前待考。

西汉时期诸王之女称为翁主、如淮南王女刘陵,江都翁主刘细君、刘徵臣,楚王女刘解忧等。

东汉时期诸王之女封乡公主、亭公主,但也有特封为县公主者。《后汉书.卷十下.皇后纪第十下》:“汉制,皇女皆封县公主,仪服同列侯。其尊崇者,加号长公主,仪服同蕃王。 诸王女皆封乡、亭公主,仪服同乡、亭侯。肃宗唯特封东平宪王苍、琅邪孝王京女为县公主。其后安帝、桓帝妹亦封长公主,同之皇女。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王女有封郡公主(北魏河内公主、北齐扶风公主)、县公主、乡公主、亭公主(升迁亭公主),简称县主(刘宋彭城王刘义康女,始宁县主、丰城县主,益阳县主,兴平县主)、乡主(曹魏德阳乡主、北魏安阳乡主【丰亭公主】)、亭主(曹魏长乐亭主)之称谓。

隋朝王女称公主,一般为县公主、邑公主,如永丰公主、大宁公主、丰宁公主等。

唐朝王女称县主 ,如寿春县主、归仁县主、文安县主、新野县主、和静县主、金乡县主、南海县主、长清县主、阳城县主、清源县主、宝安县主、余姚县主、永昌县主、岳阳县主、宝应县主等。但是也有一特例,隐太子李建成在玄武门之变后被杀,贞观十六年李世民追赠皇太子,但现在已知的两个女儿并未被封郡主。次女李婉顺封闻喜县主、第五女封归德县主。另外,唐朝宗女与宗室出女也有被封为公主和亲者,如弘化公主、文成公主、金城公主、燕郡公主等,也有未封公主和亲的宗室女,如金明县主、金城县主。

五代十国目前可考后晋王女称县主,如高平县主、新平县主、千乘县主、永庆县主。

辽代早期明王耶律安端之女称蔼因翁主,后也有加封公主者,如陈国公主等。

金朝王女一般封为县主,也有加封为公主者,如被海陵王完颜亮霸占的完颜宗弼之女昭宁公主完颜什古、寿康公主完颜蒲刺等。

西夏待考。

元朝王女称公主。

朝鲜区分
朝鲜王朝:王世子嫡女封为郡主、庶女为县主。

在古装电视剧中,我们经常会看到公主这一角色,公主作为皇帝的女儿,从小享受锦衣玉食的生活,生活环境优渥,令人羡慕。但在不同朝代的古装剧中,也会出现了郡主,乡主,县主等称呼,拥有这些称呼的女子都可以算是出身贵族了。

那么这些对于贵族女子的称呼都彰显了什么地位呢?



郡主
经典热播电视剧《还珠格格》中,机灵古怪的小燕子身份被识破之后,因为受乾隆皇帝的喜爱,最后还被封为了还珠郡主。郡主这一称呼起源于东汉时期,是在古代封建社会中由郡公主演变而来的,东汉时期郡主指的是皇帝的女儿,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自唐代之后,郡主就成了皇太子女儿的专属称谓。

关于郡主的最早出处是在南朝宋代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贤媛》中的记载,“ 桓宣武平蜀 ,以李势妹为妾”,这个故事是刘义庆引用的《妒记》:“ 桓平蜀 ,以李势女为妾,郡主凶妒。“这里的郡主指的是晋明帝司马绍之女南康公主司马兴男,司马兴男嫁给了恒温,但恒温又娶了成汉后主李势的女儿为妾,南康公主怒火中烧,本想给小妾颜色看看,只见李势的女儿正在对窗梳发,秀发低垂,一副温婉的样子,令南康公主也不忍责怪,南康公主未成想自己竟会被小妾的外貌所打动,却也因此有了“我见犹怜”的典故,如此看来,这位南康郡公主着实可爱的很。

宋代以后,不仅是皇太子的女儿,连亲王的女儿也可以称为郡主,到了清代虽有郡主这一说法,但清代的郡主一般都称为“和硕格格”,并且只有和硕亲王的女儿才有资格成为和硕格格。



乡主
乡主与上述的县公主县主差不多,东汉时期,规定了诸多王女或皇女为乡公主、亭公主,这也就是乡主、亭主的由来。

前期能被封为乡主是因为是皇女,后来则放宽了权限,功臣之女也可以受封为乡主。例如曹魏时期的德阳乡主,德阳乡主并不是曹操的亲生女儿而是他的义女,是三国时期曹魏将领曹真的妹妹,是秦邵的女儿,后来由于曹操魏国称王,德阳乡主的父兄皆为曹操卖命,她自己也深得曹操喜爱,因此被封为德阳县主了,这位德阳乡主不仅身份尊贵,她也是三国时期著名的玄学家夏侯玄的母亲。



县主
县主也是由县公主演变而来的,也是东汉时期出现,后来经过慢慢发展,在隋唐时期成为亲王之女的专属称号。

在宋朝以前,只有亲王的女儿才能被封为县主,宋时,不仅亲王之女,而且郡王的女儿也可以被封为县主。而在金朝时,我们会发现有些皇女的封号也是县公主。金代县主封号众多,例如乐安、清平、永宁、文安、秀容、金乡、华原、庆云、静乐、福山等。其实从封号上看,都是带有福祉性的美好寓意。



公主
说到公主这一称号,大家一定都非常熟悉,这在我国古代封建社会中经常出现,甚至在我们现代社会,英国、日本等国家都还有公主的存在。

在古代封建社会中,皇帝的女儿就被称为公主,公主也是对皇女、王女、宗女的一种普遍称谓。其实一开始皇女的称号并不是公主,在西周时被称为王姬,在《公羊传》中记载“‘天子嫁女子于诸侯,必使诸侯同姓者主之’,故谓之公主。”周天子嫁女儿时自己不能主持婚礼,让自己的同姓诸侯替自己主持婚礼,因此王女就被称为公主了。战国时由于各诸侯国的崛起,除了周天子的女儿,各诸侯的女儿也可以被称为公主。

东汉时期对公主进行封号上的区别,即公主、郡公主、亭公主、乡公主和县公主。这也就是上面介绍的郡主、乡主、县主的由来。

公主的范围极大,除了皇帝的女儿之外,还有皇帝的姐妹,都会被封为长公主。



相比于郡主之类,历史上公主掀起的腥风血雨不少,奇闻逸事也不少,唐代历史上有名的太平公主和安乐公主,这两个人都十分貌美明艳且拥有极大的权力,虽然不能说是祸乱朝纲,但是确实是在唐朝瑰丽的历史上增添上浓墨厚彩的一笔。

再比如宋代的福康公主,她反对封建父母婚姻,嫌恶驸马李玮,与宦官梁怀吉夜下饮酒被驸马母亲发现,福康公主竟然连夜要求开禁门回宫,引起朝堂的轩然大波。

描写明代末期时的粤剧《帝女花》讲述的就是明末皇帝朱由检的女儿长平公主与驸马周世显的凄美爱情故事,但无奈于国破家亡的感伤,最后长平公主虽然与周世显喜结连理,但也因为思念父母而郁郁而终。



还有清代的固伦和孝公主,她是乾隆在65岁的时候得到的幼女,自幼就受极宠爱,虽然不是嫡女但也享尽嫡女的待遇,只可惜和孝公主虽然受宠,可她的命运也不是那么一帆风顺,乾隆将她嫁给了和珅的儿子丰绅殷德,在乾隆死后,和珅被扳倒,而丰绅殷德也相应的被下放,由于家道中落遭遇重大变故,年仅36岁丰绅殷德将愁苦郁结于心病逝了,而年纪轻轻的公主也守起了空房,实在令人哀叹啊。

可以说,虽然都是皇女,可不同的时局也造成了不同的命运,有的公主悲惨到沦为和亲的工具,有的公主却能受尽一生的宠爱与幸福,有的公主可以掌握大权,可有的公主却连嫁给自己心爱的人的权利都没有,足以看出,一个人的命运与家境无关,有时候天意弄人,时势也造就命运啊。

文:瑞秋

参考文献:《世说新语•贤媛》《妒记》《帝女花》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什么叫郡主?郡主,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对皇族女性的封号。郡主是由郡公主这个词演化而来的,郡公主始于东汉,一般皇女级别为县公主,但也有少数为郡公主。经过时代的变化,郡主有帝女、皇太子之女、王女、皇帝庶女、亲王女等身份的不同。直到唐朝,郡主才成为特定的封号,为皇太子之女[1]。皇太子之女封为郡主,安乐公主、永泰公主在其父为太子时称安乐郡主、永泰郡主,再如李隆基次子太子李瑛之女博平郡主。[1]
《唐六典.卷二.尚书吏部》:“外命妇之制:皇姑封大长公主,皇姊妹封长公主,皇女封公主,皆视正一品;皇太子之女封郡主,视从一品;王之女封县主,视正二品。[1]
宋代:皇太子、亲王之女封为郡主,北宋宋徽宗改郡主为宗姬。北宋初年也有功臣之女封郡主[2],比如赵普之女;且有公主之女封郡主,如长乐郡主高氏(宋仁宗时期加封为仁寿公主),宜春郡主钱氏、永嘉郡主王氏、建安郡主张氏等。
明代:皇太子、亲王之女封郡主,如南平郡主、长安郡主、蒲城郡主、兰阳郡主、寿阳郡主、光化郡主、南漳郡主、容城郡主、清湘郡主等。[3]
《明史.卷一百二十一.

郡主是什么意思?~

  郡主,是中国古代对女性的封号。郡主始于晋,时皇女封为公主,并以郡为封邑,因此称郡公主或简称郡主。但自晋朝以后,郡主成为独立的称呼,郡公主不得再简称为郡主。此外,一些邻近中国的国家,因受中国影响也有郡主封号。
  唐代:皇太子之女封为郡主。
  宋代:皇太子之女封为郡主,北宋宋徽宗改郡主为宗姬。
  明代:亲王之女封郡主。
  清代:亲王之女封郡主。

公主:
最早周朝是称周天子的女儿为王姬。公主这名称是从春秋战国时开始的。《史记·吕后本纪》裴骃集解引如淳曰:“《公羊传》曰‘天子嫁女子于诸侯,必使诸侯同姓者主之’,故谓之公主。”当时各诸侯国的诸侯都称为公,周天子把女儿嫁给诸侯时,自己不主持婚礼,而叫同姓的诸侯主婚。当时各诸侯国的诸侯一般称“公”,“主”就是“主婚”之意,所以因为是诸侯主婚,天子的女儿就被称为“公主”了。当时诸侯的女儿也被成为“公主”,也称“郡主”。 《史记·吴起列传》说“公叔为相,尚魏公主。”意思是公叔当了国相,娶魏国诸侯的女儿。《史记·六国所表三》“(秦)初以君主妻河。”这里的君主就是公主。妻河就是嫁给河伯为妻。古书上也常简称为主。

从西汉开始,只有皇帝的女儿才能称为“公主”,诸侯王的女儿则称为“翁主”。颜师古在《汉书•高帝纪下》“女子公主”条下解释说:“天子不亲主婚,或谓公主;诸侯王即自主婚,故其主曰翁主,翁者,父也,言父自主其婚也。亦曰王主,言王为其主婚也。”这样,翁主就比公主低了一个等级。也是从汉代开始,皇帝的姊姊称为“长公主”,先皇帝的姊妹为大长公主,加上“大”“长”的字样是表示尊崇。那时公主都有封邑,且由皇帝赐给甲第,就是上等的华丽住宅。还有山庄、园林、允许设府自置官吏。这种官吏叫家令、私府长、家丞、食官等等。历代公主待遇很丰厚,特别汉成帝时,公主和侯王一起侵占了数量极大的田地和奴婢,影响了皇权的安定。所以绥和二年(公元前7年)汉哀帝下诏公主占田不得超过三十顷,奴婢不得超过一百人。

东汉时的公主一般是“县公主”,如汉光武帝的女儿为舞阳公主、涅阳公主等等,舞阳和涅阳都是县名;汉明帝女儿封隆虑公主、武安公主、获嘉公主等等。这些名字都是县名。获嘉地名来自汉武帝时,刘彻巡视至河东新中,接东越战场喜报,改地名为获嘉。象著名的汉武的姑姑封号馆陶公主,就在河北,现在还有馆陶县。汉代的王的女儿被称为“任”(这是什么怪名字阿!),如《汉书•王莽传》说:“其女皆为任。”古书的研究者认为“任”其实是当时女子爵位的称呼。

晋朝的公主则是“郡公主”,因为公主封号之前是郡名,如晋武帝的女儿为平阳公主。这样的“县公主”和“郡公主”也可以简称为“县主”和“郡主”,所以两汉到晋的县主和郡主都是皇帝的女儿。

到了隋唐时期,太子和诸王的女儿也封郡、县,但不能称为公主,太子的女儿为郡主,诸王之女为县主;明清两代亲王的女儿为郡主,郡王的女儿为县主。唐高宗是专门下诏书规定,皇帝的女儿出嫁教“出降”或“下降”,而诸王之女出嫁只能叫“适”,娶公主称“尚主”,娶诸王之女只能叫“娶”。

北宋徽宗时曾恢复古称。改公主为帝姬。宋徽宗最宠爱的女儿就叫柔福帝姬。

明时,亲王的女儿称为郡主,郡王的女儿称为县主。
清代规定,皇帝的女儿封号有种,固伦公主和和硕公主。固伦公主是皇后生的女儿,妃嫔的女儿为和硕公主。却也有例外。如慈禧太后收恭亲王的女儿为养女,却封为固伦荣寿公主。她也可能是中国的最后一位公主。乾隆封敦妃所生之女为固伦和孝公主,下嫁和珅之子丰绅殷德。但也有皇后之女未封固伦公主的,如乾隆第九女,为孝仪皇后所生,却只封和硕和恪公主。
公主的丈夫都称作是驸马。驸马原是官名。叫驸马都尉,是汉武帝时初设的。《汉书·百官公卿表》说“驸马都尉,掌驸马,武帝初置。”颜师古注说“驸,副马也,非正驾车,皆副马。”原为近侍官的一种。三国时玄学家何晏尚金乡公主,魏文帝让他做驸马都尉,从此以后,皇帝的女婿照例授驸马都尉的官职,简称驸马。于是,就成了虚衔,变为一种专用称号了。公主的丈夫还有个别称“粉侯”,这个名称起源于三国时候的名士何晏,何晏尚魏国的金乡公主,赐爵为列侯,因为何晏面如傅粉,所以人们称他为粉侯,后来成了驸马的别称,并由此引申出去称驸马的父亲为“粉父”,驸马兄弟为“粉昆”。

公主一般都有封邑,而且由皇帝赐给甲第(非常华丽的住宅)、山庄、园池,允许设自置官吏,这种官吏被称为家令、私府丞、食官等等。


郡主

清朝皇帝.亲王.贝勒的女儿未出嫁前都统称“格格”但王府里的格格和宫里的格格地位大不相同,宫里的格格地位要比王府里的格格地位高得多.

“郡主”是亲王.贝勒的女儿特受皇帝赏识的出嫁前封为“郡主”.如云格格出嫁时封为“温宪郡主”.

“和硕格格”是亲王.贝勒的女儿未得到“郡主”封号的,称”和硕格格”.

“和硕公主”是皇帝的女儿出嫁时的封号,一般省略“和硕”两字.如“建宁和硕公主”称“建宁公主”.“和孝和硕公主”称“和孝公主”.

相比清朝复杂的关系,汉室王朝的关系就浅而易懂了:“公主”指皇帝的女儿,“郡主”指王爷的女儿.汉室王朝给公主封号喜欢用”平”字:如汉代的“平阳公主”.唐代的“太平公主”.明代的“长平公主”.

郡主:在唐宋太子诸王之女称郡主;明清均以亲王之女为郡主


看看清朝的爵位制度你们就明白了

清代的爵位有三个系统;宗室爵位、异姓功臣爵位和蒙古爵位。

(一)宗室爵位共分十二级,只授予爱新觉罗的子孙们,分别是

1和硕亲王(年俸银1万两,禄米1万斛,以下爵位依次减半)Ho?o i Cin Wang
2多罗郡王Doro i Giyūn Wang
3多罗贝勒Doro i Beile
4固山贝子(以上四种为高级爵位,贝子是当朝皇子的最低封爵,亲王郡王补服为前后胸加两肩共四团龙,贝勒为前后两团正蟒,贝子为两团行蟒)Gūsa i Beise

5奉恩镇国公Kesi be Tuwakiyara Gurun be Dalire Gung
6奉恩辅国公Kesi be Tuwakiyara Gurun de Aisilara Gung
7不入八分镇国公Jakūn Ubu de Dosimbuhakū Gurun be Dalire Gung
8不入八分辅国公Jakūn Ubu de Dosimbuhakū Gurun de Aisilara Gung
(公爵以上为超品,补服均为正蟒方补。所谓“入八分”是八种标帜,表示其显赫的身分。如朱轮、紫缰、背壶、紫垫、宝石、双眼、皮条、太监。其中皮条是指车上有皮鞭可驱散挡路的人,背壶是指车上可带暖壶,护眼指双眼雉翎,不入八分不用在京当差,也不必在京里住)

9镇国将军(相当于一品武官,补服为麒麟)Gurun be Dalire Janggin
10辅国将军(相当于二品武官,补服为狮子)Gurun de Aisilara Janggin
11奉国将军(相当于三品武官,补服为豹子)Gurun be Tuwakiyara Janggin
12奉恩将军(相当于四品武官,补服为老虎)Kesi be Tuwakiyara Janggin
(上面四等爵位每一种又细分为三等,如一等镇国将军、二等镇国将军、三等镇国将军,仅俸银和禄米有差别)

固伦公主:居京师则俸银400两,禄米400斛;下嫁外藩则俸银1000两,俸锻30匹;Gurun i Gungju
和硕公主:居住京师则俸银300两,禄米300斛;下嫁外藩则俸银400两,俸锻15匹;Ho?o i Gungju

郡主:居住京师则俸银160两,禄米160斛;下嫁外藩则俸银160两,俸锻12匹;Ho?o i Gege
县主:居住京师则俸银110两,禄米110斛;下嫁外藩则俸银110两,俸锻10匹;Doro i Gege

郡君:居住京师则俸银60两,禄米60斛;下嫁外藩则俸银60两,俸锻8匹;Beile i Jui Doro i Gege
县君:居住京师则俸银50两,禄米50斛;下嫁外藩则俸银50两,俸锻6匹;Gūsa i Gege
乡君:居住京师则俸银40两,禄米40斛;下嫁外藩则俸银40两,俸锻5匹;Gung ni Jui Gege

六品格格:居住京师则俸银30两,禄米30斛;下嫁外藩则俸银30两,俸锻3匹。

固伦公主额驸:居住京师则俸银300两,禄米300斛;外藩则俸银300两,俸锻10匹;
和硕公主额驸:居住京师则俸银250两,禄米250斛;外藩则俸银255两,俸锻9匹;
郡主额驸:居住京师则俸银100两,禄米100斛;外藩则俸银100两,俸锻8匹;
县主额驸:居住京师则俸银60两,禄米60斛;外藩则俸银60两,俸锻6匹;
郡君额驸:居住京师则俸银50两,禄米50斛;外藩则俸银50两,俸锻5匹;
县君额驸:居住京师则俸银40两,禄米40斛;外藩则俸银40两,俸锻4匹。


宗室封爵一般每传一代 就要自动降低一级,如亲王死了 其子降爵位为郡王 其孙降为贝勒等等 低于奉恩将军的 称作闲散宗室 视四品官待遇 但因开国军功或特别受宠等原因授封的王爷们则可以世袭罔替,世代保有王爷的爵位 称作铁帽子王 有清一代 共有12家铁帽子王 分别是礼、睿、豫、郑、庄、肃、怡、恭、醇、庆10个亲王和顺承、克勤两个郡王。

另外,福康安本非宗室却授封贝子,死后追封郡王。 其子德麟,袭贝勒,递降至未入八分公,世袭罔替,这是清朝历史上唯一的特例。

公主,郡主,县主的区别
答:1、县主:现代·吴晗《朱元璋传》第八章一:“帝女封公主,亲王女封郡主,郡王女封县主。”2、郡主:清·阮葵生《茶馀客话》卷一:“亲王女为和硕格格,汉文称郡主。”3、公主:明·赵辉《明史·公主传》:“明制:皇姑曰大长公主,皇姊妹曰长公主,皇女曰公主。”郡主的丈夫叫什么?1、唐宋称呼...

郡主是指谁的女儿
答:清朝时的郡主:清朝皇帝、亲王、贝勒的女儿未出嫁前都统称“格格”,但王府里的格格和宫里的格格地位大不相同,宫里的格格地位要比王府里的格格地位高得多。后金时期,贵族的女儿都叫格格,但是自皇太极继位后,皇帝的女儿只能称为公主了。不能再叫格格了。格格只能用于王爷、贝勒、贝子等宗室的女儿了。

称呼郡主,是叫郡主殿下还是郡主大人?
答:直接叫郡主 例如:宫夏安(王爷之女),封号:祭灵 直接叫:祭灵郡主 还有什么不明白可以追问我,随时恭侯~

公主等级带封号,“公主”“郡主”“”有何别
答:其实这个东西因时代的不同而不同。不过,上面说的可以算是一种总结,但并不完全正确。首先,郡主可以是皇帝的女儿,她不是王爷等宗室女儿的代称。更多的,它是个封号。郡公主始于东汉,一般皇女级别为县公主,但也有少数为郡公主。经过时代的变化,郡主有帝女、皇太子之女、王女、皇帝庶女、亲王女等...

古代皇帝的孙女叫什么
答:古代皇帝的孙女叫郡主。郡主,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对于皇族女性的封号。郡主是由郡公主这个词演化而来的。郡公主始于东汉,一般皇女级别为县公主,但也有少数为郡公主,比如汉献帝之女长乐郡公主刘曼等。晋时皇女有以郡为封邑,因此称郡公主,如弘农郡公主(弘农公主)、南康郡公主司马兴男。郡主一词出自...

县主,郡主各是什么品级
答:公主的称呼来源于她们结婚了。古代帝王的女儿出嫁时一般有公候,因此帝王的女儿被称为公主。与帝王同宗诸侯的女儿结婚时,一般由所在地的郡主持,所以被称为郡主、县主。公主一般是皇帝的女儿,但在一些王朝中,王爷的女儿也被称为元朝那样的公主。长公主是指皇帝的姐妹。 比如李世民的姐姐叫平阳长公主。

郡主是皇上的什么?
答:郡主:在唐宋太子诸王之女称郡主;明清均以亲王之女为郡主.问题二:郡主的爹叫皇上什么,郡主又叫皇上什么啊,皇上叫郡主她爹和她什么啊? 郡主是亲王的女儿,亲王是皇帝的直系亲属,比如在唐朝,李世民封秦王,就是亲王,李隆基是临淄王,就是郡王。清朝,礼亲王代善,就是亲王。亲王一般是皇帝的儿子...

格格、郡主、公主有什么区别
答:1、格格:格格,满语,意为小姐。是清朝满族对女性的一种称谓,为清皇族女儿的统一称呼。作为正式称号使用时,在后金时期,国君和贝勒的女儿称为格格。清太宗起,逐步按照汉人习惯,重新规定了封号。作为非正式称号时,被用于尊称其他地位高贵的女性。另外,清朝亲王的低阶妾有时也被叫做格格。2、郡主:郡...

...那么王爷生的女儿叫什么?还有郡主又是什么?
答:清代以前皇姑曰大长公主,皇姊妹曰长公主,皇女曰公主,俱授金 册,禄二千石,婿曰驸马都尉。皇族女性所得的封号,以字数多少来定高低.亲王女曰郡主,郡王女曰县主,孙女 曰郡君,曾孙女曰县君,玄孙女曰乡君,婿皆仪宾。郡主禄八百石, 余递减有差。郡主":唐代,太子之女叫郡主,亲王之女为县主在宋太子诸...

公主与郡主的区别
答:此外,从汉代开始,皇帝的姊妹称为长公主,先皇帝的姊妹(即今皇帝的姑母)称为大长公主。如汉武帝时,称景帝的姊姊为馆陶大长公主,称武帝的姊姊为平阳长公主等等。加上“长”字、“大”字,是表示尊祟的意思。2、郡主——从皇家女降为皇戚女 两汉至两晋时期,郡主、县主都是指皇帝的女儿,但到隋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