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为什么要废掉李显,又立李显为皇太子? 武则天为什么要放弃现任皇嗣李旦而立被流放的李显为太子?

作者&投稿:宰父戚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李显继位之后,对于韦皇后就无所不从。并且他还优待韦家人,使得韦家迅速跻身朝堂高位。唐高宗李治去世之前,命裴炎辅佐李显治国。李显当初想要让韦皇后的父亲由普州参军提拔为豫州刺史,裴炎出口阻止。李显怒道:“我以天下给韦玄贞,也无不可,难道还吝惜一侍中吗?”

这事儿被武则天知道后大怒,不久之后就将李显给废了。这事儿可能也是促使李显被废的原因,毕竟武则天绝不愿意看到后宫中有另一个女人可能会与自己平起平坐。

而为何李显被废之后,为什么还能再次被立为太子呢?这就和武则天宠臣狄仁杰有关了。武则天称帝之后,对于自己的继承人,一直都有些矛盾。等到她后来终于决定立武家子嗣为太子之后,遭到狄仁杰的阻止。

狄仁杰对武则天说:“先帝将二子托付于您,您怎么能改立他族之人呢?这是违背天意的事情。”随后又接着说:“况且姑侄和母子相比,哪个更亲厚呢?您若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那么千秋之后,能配享太庙,永继无穷。若是您立了侄子为太子,从没有听过有侄子为姑姑祭祀太庙的。”

武则天一听是这么个理,于是就将贬谪的李显给接了回来,重新册立他为太子。百年之后,李显继位,李唐江山得以恢复。

唐中宗李显,是唐高宗李治生前指定的第三位,也是最后一位皇太子,法定继承人。古代皇帝的儿子被确立为皇太子,无论是出于臣子的私利,还是为了维护王朝的正统,在皇太子的周围总会形成一个以皇太子为中心的政治势力集团,严重的时候可以左右朝政,甚至威胁皇帝的统治。李显除了皇太子身份,他还是唐高宗在世最年长的嫡长子,而且还当过皇帝,被忠于李唐王朝的臣子们寄予恢复李唐王朝的厚望,其地位比普通皇太子更重要。朝廷中反对武氏的势力需要李显这样的身份来团结众人。

我觉得废掉是为了自己当皇帝,又立是为了稳定,自己只是当一任皇帝,李唐可以重新当权,做皇帝。

一是过渡下,二是班也需要人接

圣历元年左右已是武则天中后期,武则天为什么要选择把庐陵王召回立为皇太子,而不是立皇嗣李旦为太子?~

史书上没有明确的记载,我个人是这么认为的
第一,二人皆为嫡出,李显为长,自古废长立幼被认为是很不祥的一件事情。
第二,李旦本身也不具备作为一个皇帝的能力,当时武则天把他扶上皇位一是为了稳定朝局(那时李显刚刚被废,她称帝也条件也不够成熟),所以选择他作为一个过渡,后来武则天称帝,暂时的把李旦作为了皇嗣,但是相对来说,李显作为接任者比李旦要更合适一些,虽然后来政权还是发生了动荡,但是比较两人便可以看出,李显做了5年,被自己皇后毒死,期间政事情况尚属稳定,李旦只做了两年就让位给自己的儿子李隆基,期间朝堂大权旁落,还发生了太平公主的谋反事件,这还是在李隆基即位之后才得到的解决。
第三,李旦本身就不想做皇帝,他喜欢的是文学艺术,前后两次登基,都是被硬拉上去的,要不然怎么会大权旁落,也不会这么早就把皇位让了出去。
所以,支持李显还是有道理的。

晚年的武则天在充分考虑之后,最后决定将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当时在武则天的两个儿子中,三子李显已经被流放了十几年,而四子李旦则以皇嗣的身份住在东宫多年,距太子仅一步之遥。因此很多人都认为武则天会顺水推舟地立李旦为太子。
但在圣历元年(698年),武则天秘密地将李显接回了京城并在圣历二年(699年)正式立其为太子。武则天立李显为太子的决定就连狄仁杰都没想到。那么武则天为什么要放弃担任皇嗣多年的李旦而立被流放多年的李显为太子呢?
第一,李显毕竟是李旦的兄长,按照“嫡长子继承制”的礼法原则就应该被立为太子。不过所谓的“嫡长子继承制”只是李显被立为太子的次要因素,武则天要是真的特别看重传统礼法的话,也不会成为中国古代历史上空前绝后的女皇帝了。
第二,李旦作为皇嗣多年,在朝廷中很大的隐性影响力,而被流放多年的李显在朝廷中则不具备这样的影响力。武则天虽然决定立儿子为太子,但并不意味她要退位交权。在生命结束之前,武则天也要考虑如何保证太子不威胁到自己的皇权。
第三,正是因为立李旦为太子是顺理成章,而立李显为太子是出人意料,所以李显才会对立自己为太子的母亲武则天感恩戴德。如此一来,武则天可以更好地掌控李显这个新太子,也可以让自己传位给儿子想要达成的政治目标和诉求顺利实现。
第四,武则天在位前期,武家子弟与皇嗣的李旦之间展开了激烈的“夺嫡大战”,搞得李旦好几次九死一生,连两个妃子(一为李隆基生母)都在宫中诡异地消失了。因此李旦登基后极有可能会报复武家,而流放在外的李显则跟武家没有直接冲突。
武则天虽然决定传位给儿子进而恢复李唐,但她也不想让武家遭到政治清算进而彻底消亡。晚年的武则天一直都在寻求一种可以保证李武两家共存共荣的政治格局,这也是立李显为太子的主要原因之一。

神龙之变中的武则天为什么毫无准备,是她有意退位还是被迫让位?
答:很显然,是武则天疏忽了、也低估了唐中宗李显和张柬之等人。在彼时的武则天看来,自己已经将李显立为了皇太子,而且自己年事已高,李显是有期待顺利接班的,他完全没有必要铤而走险、学唐太宗李世民。更重要的是,彼时李显手里并没有兵权,没有金刚钻、怎么揽瓷器活儿?当初废掉李显的皇帝之位,他都没...

武则天晚年为何还政李唐?
答:”又劝武则天召还李显。自此后,武则天无意立武承嗣、武三思为太子,并将李显秘密接回洛阳。控鹤监内供奉吉顼、张易之、张昌宗都曾请求武则天立李显为储君,皇嗣李旦亦请求逊位于李显。在来自各方面拥护李唐的压力下,武则天进一步认识到人心所向的是李唐宗室,如果再一意孤行,就会有丧失人心的危险。而...

武则天本想传位给武承嗣,狄仁杰一段话,让她把江山又还给李家
答:公元683年,唐高宗李治去世,压制武则天的最后一股力量消失,这位侍奉过两代帝王、沉迷于权位的一代女杰,终于开始暴露出自己的惊天野心。她先是控制了唐高宗的继承人唐中宗李显,后来又废掉李显,改立了唐睿宗李旦。不管是李显还是李旦,其实都是武则天的傀儡,她才是李唐王朝的实际掌权人。从武则天废掉...

武则天死后皇位为何重返李家,是迫于无奈还是心存愧疚?
答:所以武则天在称帝后一直没有建储,大概也是想通过权谋迫使士大夫承认太平公主的储位。不过到武则天晚年也没有能够确立太平公主的储位,反而迫于压力将被流放的李显接了回来,并最终立为太子。以张柬之为首的朝臣担心夜长梦多,发动政变逼武则天退位,由李显复位,是为中宗。

武则天退位后,谁当了下一个皇帝。
答:唐中宗李显,705年,武则天病笃,宰相张柬之发动兵变,拥立唐中宗复辟,迫使其退位,史称“神龙革命”。中宗恢复唐朝后,上尊号“则天大圣皇帝”。705年11月,武则天崩逝,年八十二。

唐中宗李显 李旦都是武则天亲生的儿子吗?历史上讲武则天最后不愿让位...
答:武则天开创的的是武周王朝,如果让儿子继承就会变回李唐王朝,就不是武姓的人掌权了。古代人非常讲究朝代,姓氏,所以会犹豫是传位给侄子还是儿子,不过很明显臣民心向唐王朝。武则天最后才不得不放弃帝位与延续武周王朝的初衷,忍痛割爱,还政于唐。

唐中宗李显简介
答:李显结束了流放的生活回到洛阳。九月,武则天重新立李显为皇太子。二度为帝神龙元年,82岁的武则天病重。正月丙午日,宰相张柬之、右羽林大将军李多祚等人突率羽林军五百余人,冲入玄武门,杀张易之、张昌宗。迫使则天皇帝传位于中宗。改年号为神龙。二月,复国号为唐朝。唐中宗复位后,马上立韦氏为皇后,又不顾大臣的劝阻,...

掌控时局的古代传奇女性,都有着哪些奇特的经历?
答:公元683年唐高宗李治驾崩,太子李显继位,是为唐中宗。唐中宗在位期间,武则天临朝听政,其野心已经昭然若揭,一次借着以李显任用自己岳父不妥为名,废掉李显,改立李旦为帝,是为唐睿宗。没过多久,武则天觉得李旦也不怎么听话,于是在公元690年,她又废掉了李旦,自立为帝,建立武周政权。武则天在位期间...

武则天为什么又把天下还给李家?
答:并且当时武则天他的儿子都姓李,她的孙子也姓李,所以她就算为了当时后世的人的看法,她也不会把他的皇位传给他的侄子,所以还皇位给李家是武则天最好的选择,这也是武则天为什么死了以后把天下归还给李家的原因。武则天在死了以后,她给自己立了碑是立了个无字碑,不想自己过多的去评价自己,而关于...